每天感觉每天都有人在撩哀家害他还感觉自己是要的是什么病

一个患者自称很有钱,还说有人害他,以及说自己已经死了.又活过来了.意识一下模式一下清楚...请问这是什么病_百度知道抑郁症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听说治疗抑郁症必须要借助药物,但抑郁症是心理疾病,而药物的本质是化学。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难道是器质性的病变吗?人的心理活动为何能够影响生理?
172 个回答
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抑郁症既没有传染性,也不是经典的器质性疾病,抑郁症没有独特的的病因,表现多样,既有心理行为,也有生理方面,那抑郁症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先给一句话概述:抑郁症是一类(而不只是单一种)复杂疾病,抑郁是有生理易感性基础,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反馈到自身从而表现出一系列我们称之为“抑郁症状”的动态过程。抑郁症是一个庞大系统的综合表现,而不是单独一个基因、神经递质、神经细胞、心理模式或者昨天失恋这样的环境事件单独能解决的。基因组决定了生物个体,但是个体的大脑的发育和老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和外界的互动情况(经验),而每天身边会遇到的人或事是和作为个体的生物学本质没什么关系。也就是说,抑郁症通过还原论来理解一定是非常片面的。我会简单的叙述一下整个链条中一些关键因素:基因:对同卵/异卵双生子的对比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抑郁症中占到30%。5-HT转运体基因被研究较广泛,该基因有S和L两型,携带S等位基因(SS纯合或S/L杂合)可能意味着增加易感性。影响神经递质、神经发育、突触可塑性的基因也可能有一定作用。比如GWAS发现的rs2715148 和 rs2522833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作用是突触旁基质合成,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重吸收);HOMER1 基因及其rs7713917 多态性影响大脑特定认知功能时候额叶的活动度。神经递质:包括5-HT1A、5-HT1B、去甲肾上腺素、GABA、谷氨酸,在合成、转运、发生生物效应等一系列相关过程都可以影响到抑郁症。也是经典的药物SSRI/SNRI作用靶点。应激-肾上腺-下丘脑轴:古老的内分泌HPA轴。脑感受到应激后,下丘脑释放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传递到肾上腺再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反过来可以抑制大脑海马的神经元再生,皮质激素增高、海马缩小、海马活动度改变等现象都可以在部分病人上观察到。细胞和组织层面:有一个重要的蛋白叫做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对于神经细胞的发生、发育、神经可塑性至关重要。人脑中只有海马和纹状体有神经再生,除了刚才说到皮质醇可以导致神经再生减少,在应激条件下BDNF基因多态性也可以导致。R.H. Belmaker, (2008). N Engl J Med 358(1): 14脑:富含5-HT受体的扣带回膝下皮层(sgACC)在抑郁症病人中表现出了多种异常,包括不限于:神经胶质细胞减少,突触减少,耗能,活动度改变。sgACC又是包含在对情绪和行为有直接影响的一套脑环路系统中,其他重要的节点还包括:背外侧额叶(DLPFC),背内侧额叶(DMPFC),皮质下灰质核团(纹状体和丘脑),后扣带,杏仁核和海马以及小脑。这些区域是通过多种实验条件下(比如给病人看不同包含情绪内容的图片)得到的。这一些列的发现也直接促成了新一代诊断及治疗的工具,比如直接通过脑扫描来进行诊断,通过实时fMRI学习如何调控情绪,通过rTMS刺激DLPFC治疗对药物无效者。脑与心理:前面说了很多不同的脑区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的。总结而言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活动反映到神经活动上就是:对于负面情绪过度反应,对高兴等情绪却毫无反应,情绪调节能力严重下降;认知功能及相关神经活动亦有减退。对来自外部环境的负面信号反应过激,而自身又无法如正常人一样摆脱其干扰。某些性格特质(高neuroticism)可能也是抑郁症的易感因素。注意力的偏曲(尤其对情绪相关的信息),对情绪信息的不正常再加工产生的偏曲记忆和自我沉思,异常的心理模式,这一套是抑郁症的主要心理表现,是抑郁症研究和心理治疗界大佬前辈牛人AT Beck所提出。Disner, S. G., et al. (2011). Nat Rev Neurosci 12(8): 467-477.社会环境:家庭:婚姻问题是很多人抑郁的直接触发诱因。对于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家庭中遭受的应激,乃至暴力事件,为之后青春期/成年后爆发抑郁症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经济水平:和所谓『常识』刚好相反,收入越低越容易得抑郁症。在城市化之前的中国,农村的抑郁症发病率远高于城市,体现在少量的研究报告以及官方都承认的农村高自杀率上;这一局面被近些年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给逆转了,多个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近几年自杀率大幅下降,归功于城市化进程。以后会怎样还未知。性别:女性患者数量达到了男性的三倍之多。除开生理因素,女生在其他方面要承受压力等,严重的比如性侵犯,程度不同可能非常多见,在某些流派的心理治疗中可能是关注点。女性平均收入低,女性在异性关系之中会面对一些不对等的处境。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承受来额外自社会家庭的压力。女性和男性在在自尊、自我概念以及应对社交的方式可能有差异,是抑郁的风险因素。总结:抑郁症是典型的复杂疾病,从基因到环境,环环相扣,相互反馈。抑郁症是一大类疾病,每各个体可能在整个环节中的薄弱点不尽相同却又各种相似。为什么得抑郁症?因为我们是有复杂心理的人类,因为我们创造了复杂的世界,因为我们生活在其中。世界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有了抑郁症。抑郁症的复杂性决定了抑郁症需要接受科学的、系统的治疗方法。R.H. Belmaker, M. D. and P. D. Galila Agam (2008).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 Engl J Med 358(1): 14.Kupfer, D. J., et al. (2012).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ew clinical, neurobiological, and treatment perspectives." Lancet 379(9820): .Disner, S. G., et al. (2011). "Neural mechanisms of the cognitive model of depression." Nat Rev Neurosci 12(8): 467-477.Nolen-Hoeksema, S. (2001). "Gender differences in depress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0(5): 173-176.
很多心理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既有生物学方面的原因,也有情感的、认知、社会的、行为的等非生物性的因素,抑郁症并非只是心理障碍而没有生理学的基础。如果按是否有生物学因素来分,抑郁症可分为内源性抑郁与反应性抑郁。反应性抑郁症往往有明显的生活事件,这些事件通常是一种不可控的丧失,特别是人际关系方面的丧失,比如说失恋、离婚、死亡、失业等,反应性抑郁更多的由于心理与社会因素影响所致,生物学的因素较少些。而内源性抑郁往往并没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内源性抑郁与反应性抑郁的区别并非在于是否有生活事件),它呈现出与反应性抑郁不同的症状表现:会有更多的生理方面的症状,比如体重减轻、早醒、身体的异样感等,其生物学因素致病的可能性更大些。而且,内源性抑郁者在发病前似乎是抑郁性人格,生来便有抑郁的气质。抑郁症还可以分为精神病性的抑郁与非精神病性的抑郁。前者除了情绪低落、精力丧失等核心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幻觉、妄想以及极端的退缩等精神病性症状,其现实功能受到明显的损害;后者则没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一般认为,精神病性抑郁容易出现躁狂发作,它们以后更容易发展为双相障碍,因此这种抑郁症的器质性因素更多些,药物治疗应是首选。而非精神病性抑郁并非是器质性的疾病,心理或社会因素更多些,两者存在明显的不同。至于是否用药,除了辨别是否为内源性或精神病性之外,还要考虑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为复发。如果程度严重且已多次复发,需要药物治疗再辅以心理咨询。如果是轻度抑郁,单纯通过心理咨询也会有较好的效果。不过抑郁症往往会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从轻到重,由重到轻,如何治疗需要根据情况做出调整。不同的药物适合不同的抑郁类型,临床医生也会根据药物的疗效情况适当地调整药物。
其实,我是来看答案的。只能说,抑郁的人,就像吸毒了一样,但又不一样,算是吸烟吸久了,不抽一根浑身难受。开始有些不开心的事情,放心里,久了以为自己忘了。但这类事情越来越多,就开始上升到为何活着。然后寻求不到答案,其实也没什么,就心情低落了点。但,身体好像免疫系统就开始出现毛病。有时候,身体的痛苦,生活与理想的残酷对比,好像未来没有半点希望了。很想自杀。不知看过一本书没,人间失格。有时会极度自大,但是内心深深知道自己失败得一塌糊涂。别人的鼓励一点用没,因为自己早就知道了,他们根本不懂那种情绪的躁动。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一句在脑子里挥之不去的话。有些人就说,你看看这世界,多少人在努力活着,你就是懒。说,你有能力去追求美好的未来,你要一直相信。他们根本是不懂那个点,对人类的极端厌恶,但是却不得不依存在人类这个群体。就像电影里面超脱那句话,你看到的我,不是我,我不在这儿。我的存在是如此依存于这个世界,我的灵魂却如此遥远。你们说的那些美好,我不想要。你们说的别人比我活得痛苦,那是别人。你们用礼仪道德来绑架我,说为了父母,爱人,不好意思,遵守不了,反而觉得人人都在逼迫我,让我虚伪的笑。说实在的,不想死,姑且活着。目前没尝试过自杀,以后难说。看了很多书,包括哲学书等。只有史铁生给予了我活着的力量。他不说未来很美好,不说你要怎样怎样,他只是在死亡和生存中做了选择,而且,是不断的做选择,没有放弃过。苦难,是信心的基本原则。也许,我的抑郁是我命运给予我的苦难,它引导我走向两个方向,死亡或者不惧怕世间的任何苦难。
-A- 其實這個問題前面兩個大大已經回答得相當好了。可是我覺得那可能是我們的級別, 一般人可能比較看不懂。所以我覺得我還是用簡單的話來大略解釋一下。 想知道詳情, 你可以看上面兩個大大po的細節。或者你看了他們的如果不是很明白, 可以回來看我的總結。人為什麼會患上精神疾病? 這是個大問題。 自古以來每個領域的人都有自己的見解。直到1977年, 羅徹斯特大學的精神科醫師George L. Enger才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說:嘿, 你知道嗎?你們都沒錯, 大家都沒錯。 他把精神病的成因歸納成3個部分: 生物原因, 心理原因,和社會原因。 這就是大家現在每次討論到精神疾病的成因和治療的時候一定會料到的生物心裡社會模型。從生物角度來看, 憂鬱症的人的人就像外形菜鳥大說的, 有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的問題。到底是哪一個神經傳導物質?! 其實說老實話, 我們已經治療了那麼多年的憂鬱症,我們還不能完~~~全的掌控!因為人的腦實在是太複雜了!可是我們知道在辣~~~麼多神經傳導物質中,跟憂鬱症關係特別大的有:血清素(5HT),正腎上腺素(NA)等等等等。 關於什麼HTA軸啦, 這些都太學術了! 這裡重要的信息是: 憂鬱症,和其他的精神病一樣,都不是 “精神” 病! 因為心理反映生理, 生理成就心理, 心理和生理是息息相關啊,息息相關!(摸鬍子也因為是息息相關, 這些什麼血清素正腎上激素的反常活動,是可以通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的!說到這裡,po主忍不住要跟你說一點專業的小知識! 比po主厲害很多很多的科學家們曾經找同卵雙胞胎做實驗!他們發現到,只要有一個雙胞胎得了抑鬱症, 另外一個雙胞胎得抑鬱症的幾率也很高! 可是不是100%!這代表了什麼? 意思就是除了生物的因素, 環境的因素也很重要!可是多重要呢? 他們認為, 一個人會得憂鬱症, 有50%的原因是因為生物因素。 其他的50%是其他因素造成的。(KendlerKS et. al.)所以那其他~到底是什麼呢? 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心理和環境啦!關於心理因素, 憶記和紙巾大大已經解釋了,我做一個簡單的歸納。你要知道精神病理學里對憂鬱症的想法有幾種,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療法有幾種。今天我要跟你說的有3個主要的理論:1. 精神動態、精神分析。 精神動態的理論很難說明, 你可能也比較難理解。 不過大略(很大略的大略)上來說, 弗洛伊德認為精神疾病是因為潛意識裡面有過去/童年時還沒有解決的大問題! 而這些 “心結”, 會帶到成年的時候, 變成心病! 而弗洛伊德認為, 憂鬱症的成因是因為我們在對失去的人的怨懟,因為那個人已經不在了/走了/逃了/不要你了, 沒有發洩的出口。現在那些負面的情緒都轉回來自己這裡來了!用牛逼哄哄的術語來說,就是internalization of thanatotic impulses.2. 認知理論關於認知理論你們可以看憶記的整理。 不過如果你們很懶的話, 認知理論認為精神病的成因是因為你想事情的方法出了問題。 例如吧, 我和小明和小麗都被上司罵了。 小明被罵了以後大發雷霆,認為上司在罵他,根本就是在找茬!小麗去廁所哭了一場,因為她認為自己真的是一無是處,才會被罵!我呢笑嘻嘻的,因為我覺得上司一定是為我好才要罵我,我要是不被罵就不知道錯誤,不知道錯誤以後一定會再犯錯!不用說,你都知道我的想法才是最有建設性的想法。 所謂“基膜”(schema),認知偏差等等等都是小明/小麗想法裡面出了問題的理由(地方)。例如, 小麗在面對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後, 在潛意識(不好意思借用弗洛伊德的詞來解釋別人家的概念哈哈哈)里覺得“我沒有價值“,”失敗的人沒有價值“。因為這個”基膜“, 她在面對世界的時候,做了很多錯誤的推論和推測。例如"我如果沒辦法被人家喜愛,意思就是我失敗了”。後來,因為她反復的這麼思考,這個負面想法就好像自動的想法一樣, 她只要被罵了,就會覺得很難過。因為她覺得她自己失敗了。失敗了,就沒價值。所以她是個沒價值的女人/女兒/妻子。 這叫NAT。憂鬱症的認知偏差啦基膜啦都差不多。 Beck有做整理: 什麼對自己,對過去對未來的負面想法啦。。。所有的認知偏差的種類。。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找來閱讀。3. 行為學理論行為學的科學家認為人其實沒有什麼心理活動,沒有什麼思維。 這些都是人類自己幻想出來的!人的行為都是學來的! 不管你有沒有意識, 你都是學來的!學習的方法有2種: 古典制約和操作制約。有興趣的人請自己找來讀。行為學者認為憂鬱症也是學來的! 他們的理論叫習得性無助。 他們抓了幾隻老鼠,一直電那些老鼠。不管老鼠怎麼逃都一直電他們(可憐的老鼠)。 最後,他們發現,一旦老鼠發現他們不管怎麼逃都沒辦法逃離被電的命運,他們就能習得憂鬱的症狀。之後,他們把這些憂鬱的老鼠帶到可以逃脫的環境,發現到這些習得絕望的老鼠,竟然不會逃了! 因此,他們認為憂鬱症的人也是因為反復的挫折,進入一種自我放棄的狀態。環境因素就是紙巾大提到的Bowbly,2000的研究:Bowbly認為缺乏社會網絡的支持:沒有家人、朋友的幫忙也是抑鬱的成因之一。因為這個太好理解所以就不多解釋。結論: 可以造成抑鬱症的因素非常多, 不過每個人得到憂鬱症的理由都不一樣。100個人會有100種憂鬱症。 所以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只能陳列出可能造成憂鬱症的所有因素而已。你提問說為何心理可以影響生理, 應該說是一開始是生理上脆弱(風險), 因為環境的刺激(催發因素), 造就了這個生理疾病。 為何心理可以影響生理? 因為心理狀態可以影響腦傳導物質的分泌。希望我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同样被诊断为抑郁症,有些人怎么都不会发展出自杀行为,有些人吃再多药还是会自杀,有些人能在心理治疗的帮助下完全走出自我贬低的模式,有些人却连初始访谈的过程都无法坚持……顺便说一句,再新再贵的药,都从来没能“治愈”过任何一个“抑郁症患者”——既然承认它不是个器质性问题,却又想从生化角度去解决它,难道不是缘木求鱼吗?不把抑郁症当个“病”来看,而是以人为主体,我们会提出的问题就不会是“抑郁症是什么”,而是“什么样的人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类似抑郁症的表现?”粗略回答后面这个问题:首先抑郁作为一种情绪人人都有,但绝大多数人并不会掉在里面出不来、也几乎不可能沉溺到实施有计划的自杀行为的深度——换句话说就是绝大多数人不用想多,你一辈子都不可能自杀的,别为了这种幻想增加自己的焦虑了。什么人才会自杀成功?这个命题很精准哦!不是自杀,而是自杀成功。后者意味着这样一种状态:无论现实还是心理层面,都与外界完全失去连接——也就是真的没有任何接近的人(没有人知道他/她的抑郁状态,同时即使有,当事人会主动拒绝和回避和他人相处和联系)、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不在乎自己、别人、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如果你曾有过类似体验也不用忧虑或得意——真正沉浸在抑郁情绪自杀成功的人,不是几个瞬间有这些感觉,而是经年累月地这么搞,所以你会看到很多遗书会这么写:“我真的太累了…”或者“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真话,没人受得了长时间这么煎熬!再说说怎么样的人才可能陷入这种处境呢?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是:无价值感。极其底层、从内心深处涌现的、如同背景色调似的无价值感。它不是人人都体验过的,那种某件事没做好、失去某些在意的人事物时那种暂时和局部的挫败沮丧悲哀,而是渗透在整个生活中、就像渗进皮肤的纹身颜料那么难以剔除的状态,又像戴着一副以“无能”做镜片的眼镜,往哪看都没用、都只能看到“无能”这种结果…这种状态形成的机制涉及到整个心理发展过程,再展开篇幅太大就不细说了。形成这种无价值感的关键词是“底层”——心理结构的底层。放到一个人的身上,对应的是人生最早期的心理发展基础、早到需要追溯到婴儿阶段。大体来说越早期被暴露在被忽视、不安全、不被爱不被照顾的养育环境里,成年(甚至到不了成年)后,这种无价值感就会越深越强。其实在心理治疗领域,所谓“抑郁症”不但是treatable,简直就是cureable的。当然也无法逆天到违背正态分布规律——也就是说总有人神仙难救,也有人不治而愈,处在中间的,只要找到好治疗师,走出来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而已。心理治疗的下限是:处在自杀行为边缘、以及一小部分还愿意接受帮助的坚定的自杀者,再糟糕的,我们也力有未逮了。其他:“抑郁症”真是“病”么?每个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人,表现、状态、内在机制都一样么?即使先把它当个“病”来看,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还有“抑郁型精神病”、“抑郁型人格障碍”、“抑郁型神经症”的差别吧?这三种分类可以混为一谈么?更别说是否真的存在“抑郁症”这么个东西?就好比你能从自然界里找个“1”出来不?那东西不存在呀!如果把所有具有“1”这个特性的东西都当1来命名和研究,是否会很容易发现,这些东西其它更丰富的特质都直接被忽略了?多多少少,把人为划分的概念作为“真实”来研究,就是耍流氓。现代医学基于实证科学,体系完整严谨、所见即所得、高度结构化所以容易理解和传播。但是尺有所短,成系统的分类和概念化,副作用之一就是喧宾夺主——“人”不见了,只剩下“病”和概念了。这是整个自然科学体系的短板——当它的背景是浮躁和功利时。无论是抑郁症还是其他概念,别忘了科学不是真理,一切存在才是。所以别拒绝去观察和感知科学、以及其他一切既有经验之外的东西。
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抑郁症一开始对自身是有益的,所有神经性疾病一开始都是对自我的保护。这种自我保护多度后,才造成了所谓的病态。抑郁症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有时候和重大的心理创伤没有必然联系,童年阴影可能也不是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抑郁症的关键因素在于自身和环境的矛盾。这确实只是我的情况,并不知道是否具有普适性,有不同意见请在评论区指出。压抑的环境,自我感情得不到理解和释放。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努力得不到积极反馈,甚会让处境变得更糟。找不到改善的办法,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由此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和无价值感。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心情持续低落,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开始起作用了。没错,这就是抑郁症。抑郁症最大的危害其实不是不开心,而是丧失活力。生命的活力被抽走,无论干什么都有深深的疲惫感,连一个指头都不想动,一句话也不想说。这是抑郁症早期的情况,为什么说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呢?当个人陷入自身与环境的矛盾之中,环境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改变自己。但是这种改变不一定会有结果,反而可能带来负面作用。抑郁症来了,生命的活力被剥夺,就是让我们别动。一动就错,多动多错,那干脆别动,什么也不干。抑郁症爆发的时候,自我和环境的矛盾肯定不是一两天了,主动适应和调整没有结果,身体就以抑郁症的方式死机,强迫你去休息,强迫你面对自己的内心,与自己独处。好好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抑郁症能得到重视和治疗,对自身是很有益的。我们直面内心,暂时摆脱外界环境。在亲友和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放松休整心情,或者干脆换个环境。解决了自身与环境的矛盾,以后的生活会是很开心的。但是现实生活往往不会那么美好。周围人不仅不会重视和帮助,还会冷嘲热讽。确诊前:你只是心情不好,你想的太多了。确诊后:别人都没事,怎么就你病了,你就是太脆弱了。不要说别人,自己可能也不会重视。现实的压力太大,生活不容易。至于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受,那是最为微不足道的。所以抑郁症就这样无限恶化下去,等到了足够严重的时候,可能人就没了。我说的这些完全没有科学依据,都是自己瞎琢磨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因为抑郁症不是一种罪。抑郁症不是你自作自受,不是对你的惩罚。总之,你没错!还有一点,想告诉广大病友和潜在的病友,别人不重视,我们自己要重视。要相信,抑郁症好了以后,我们得到的不仅是恢复,还有全新的自我。我们成功的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在那后面将是美好的未来!
能得抑郁症的,没一个坏人,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忘了从哪儿看的,深以为然)更新:找了一篇科普文章,希望大家看了会对自己好一点儿。
受不了这个问题下边太多的答案的学术性表述,说了太多都从太化学生物的方向出发,,而没有从一个人最真实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发展角度展开。科学的方式其实也有其局限性的,那就是忽略了个人独有的感受与情感体验上的事实。个人的情感发展状态则恰是一个人抑郁的主要原因。先说结论:抑郁症的原因就是因为童年创伤所导致的无法体验真实的自己,情感与真实的自我由于创伤的缘故没能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当假自我(即围绕着父母与外界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而非孩子真实的感受与需要发展出来的)因为现实的挫折瓦解之际,抑郁几乎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抑郁症的状态表现为没有活力,对事物丧失兴趣,感受不到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被挫败、沮丧、恐惧、痛苦与黑暗笼罩着,并难以从中走出来。抑郁症与抑郁状态的区别就在于抑郁状态常常是阶段性、暂时性,而非是长时性和全面性。自童年起的在情感上过度调整,照顾父母的情感需要与外界要求所导致的真实自我缺失抑郁的爆发最直接的促因常常是旧的虚假的自大幻觉的坍塌所引发,这些旧的自大幻觉由于借助一些外界的认可常常得以维系着。而真实的自我和情感发展程度的缺失与滞后永远是其背后的核心。我们文化里由于特定原因没有尊重孩子的权利、意愿、感受的习惯,,,所以很多的创伤其实被隐匿在了我们的文化习惯和语言方式,也即是我们的意识之外了。事实上的创伤数量远比被揭露和公开讨论的极端情况多得多。少数被讨论的多为极端情况。比如被严重家暴等等,,但是其它的情感虐待的做法通常因为习惯缘故并未被我们严正地用它的真名予以指陈。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会被自己的父母所要求着,部分父母本身的情感发展状态并未成熟的情况下则会将太多的情感需要寄托于孩子去满足,当孩子的自我发展是以照顾父母的情感需求为核心时,这时孩子便难以表达及发展出自己的真实自我了。为了维系与父母之间的联结,孩子会压抑自己的真实需要与感受,服务于父母的情感需要,在这种模式下发展出来的自我是一个以外界的目光和认可为依托的 ego,也称假自我吧。它与那个依托于孩子自身真实的感受与需要而发展出的 true self 相对。抑郁的发生主要就是在 ego 的解体与瓦解的时候。此时我们常常意识到自己可能再也无法得到那些我们依赖着的认可,或者无法实现自己基于幻象而构建出的成就以维持自己想要的外部形象了。这个时候对于自小便活在父母(后来为别人所替代)的期待之中,并通过符合某些外在标准而不断获得认可以维系自我感觉的人来说常常是极为恐怖的。此时自己的真实自我并未得到发展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在没其它的借助物以平衡那个失落的时候抑郁必将接踵而至。而应对这个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对于自己自童年里的情感世界进行发掘,将那些在创伤过程当中所压抑与分离出去的真实情感与合理反应(如被父母伤害时的痛苦与绝望,被剥夺时的愤怒,以及深切的悲伤等等)进行重新体验及宣泄,如此才能带来真正的解脱。虚假的自大是对抑郁的抵御,而抵御则是对那些深切的悲伤与痛苦的无意识的分离与抵御,当受创者能穿越恐惧(这些恐惧也是童年里的恐惧的延续与变种)触碰到内心压抑潜藏多年的真实的情感时,这个强烈的情感爆发常常会带来巨大的解脱。而对于真实自我的遗失的持续性哀悼可算作是在抑郁之中进行治愈的过程,那些原本处于无意识状态的情感才能得到重新的生长与发展,许多的活力才会重新从我们的内心生长出来。要知道抑郁的反面并不是没有快乐这么简单,抑郁的反面是活力、是去体验自己真实的自己与情感的自由,哪怕这些情感是痛苦、是悲伤。纵使是悲痛,那也是我们真实命运里的重要内容,它是我们自儿时里的故事的重要真相,那些被自己的虚假的 ego所把持着的人必须要依赖源源不断的来自外界的认可与关注进行补血,只要那个ego持续得以被维持着,他们是可以免于被抑郁困扰的,但是也无法触及他们内心深处所有的真实的故事与命运。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其实我们害怕的正是自己内心的潜藏的真实情感的强烈程度,从而对它进行着防范压抑呢?2. 抑郁爆发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的伴随物此话怎讲呢?因为在过去我们大多数的人所生长的环境都是自己的原生环境,我们只需要适应这个环境里的人与人的互动方式及其要求便可以免于抑郁的造访了。在现代社会,适应不同环境和与人相处的方式成为了一项要求,此时一个人的缺陷才得以暴露。想一想我上面的这种描述,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到底有多少人主要是活在别人的目光与期待之中而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自我,甚至其实根本就是缺失了真实的自我呢?数量其实是极为庞大的,只是许多问题暂且还处在潜在的阶段,尚未爆发出来而已。我们文化里的习惯与价值观无形之中所导向出来的并不是鼓励我们去拥有自己的自我,不是鼓励我们去认真对待自己的情感,而是否认自己的真实自我与情感。几千年以来的集体主义文化(自我、真实的自我则是个体主义文化价值里的产物)要求我们的不过是去扮演好那个文化和群体所要求的角色。而现代化过程之中的中国,旧的价值体系不再能给我们容身以寄托安全的需求的情况下,那些潜藏着的问题就会得以爆发。抑郁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在旧的时代纵使我们本身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自我也不致抑郁,因为有旧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网络作为容身之所的缘故。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自我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常态,但是其抑郁爆发的面积似乎还并未与之相应。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量的问题还处在潜在的状态,当一个人活在自己脑海的里的设定里并不走出它的虚妄与局限,甚至把这当做了自己的现实并不愿走出它的局限时,他确实是可以免于抑郁的困扰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地都有某些外在的认可作为借助以在沮丧时起到给我们补血的作用的缘故。想一想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目前被抑郁所困扰的不会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人,而常常会是那些接受了高等教育,有机会接触到与自己原生环境不太一样的社会(此时自小所依托的价值体系无法给予提供保护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意识到了自身的一些缺陷但是暂时又还看不到全部的原因与真相的人。3.抑郁症患者常常还会出现许多人际关系上的问题,这也是创伤遗留的影响虽然在前面说到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与价值正在失去对人的真实约束和容纳的功能,,但是它遗留的惯性依旧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看待事实的方式。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在讲求以孝道为重的过去,并不鼓励父母给予孩子平等的对待,甚至默许父母将孩子当做自己的所有物,与财产几乎无异。此时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的情感发展简直是一个奢侈与例外,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滥用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力给孩子强行摊派自己的意志,进行情感索取,社会并不将此当作错误或不当。如果孩子有反抗那将成为众矢之的,还会面临失去父母的“爱”的危险,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孩子们都只能妥协。无形之中背负着父母潜在的情感债务,并受这些背负所塑造着,当孩子逐渐放弃自己本来的自我表达,将自己的真实需要压抑下去并努力扮演父母的要求与期许以为维持着父母接纳时,可以说这就是假自我形成的基础。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内化的父母,当我们自小内化的这个父母没有给予我们的感受充分的尊重与理解时,我们也没有学会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我们与外界尤其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的互动模式常常会重复着过去的创伤与缺憾。在这方面客体关系讲得比较多。在人际里缺乏安全感与自信几乎是抑郁症患者的通病,这些安全感及信任的缺乏则恰是因为过去作为孩子时的真实感受并未被自己的父母所理解甚至所看到的缘故,,因为真实的感觉不被接纳,压抑下去后所为维系的也不过是有条件的接纳,如此在后来长大后为了获得与别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也会过多地妥协与压抑自身的情感需要。而当他们意识到许多的关系不过是自己做出了极大牺牲的产物时常常这段关系又要遇到危机了,总是不断地身处令自己感到糟心和吃亏的关系是那些自童年里就缺爱的孩子的不幸的潜在延续。越是亲密的关系,创伤的遗留的展现则越是淋漓尽致,我们渴望向伴侣得到的恰是我们自童年里就缺乏的东西。父母因为自身的情感发展程度的原因无法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这甚至超乎了父母的意愿,而在于情感能力上的缺失,父母本身也处在他们自身的童年缺憾当中不得解脱。甚至有意思的是,受创者为了获得关系而向他们的依恋对象所提供的“条件”也恰是他们父母早年向他们摊派与索取的。结语以上写的东西并非是我个人的研究,主要结论来自瑞士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的童年研究,在她的著作《天才儿童的悲剧》里就有探讨过抑郁与童年情感创伤的关系。她的主要观点有,童年创伤常常具有深远影响,也是造成成年后心理问题的主因,这个世界的许多文化上的普遍否认人们内心真实情感而构建出的社会规范才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如战争、暴力、、抑郁等等,此外她关于创造力的看法也将原因指向了艺术家遥远的童年。对了此处有必要提一下的是,她反对给专家、医师等给抑郁患者开药,她认为药物会阻碍患者感受此时的感觉与体验,而那些负面的甚至是痛苦的感觉恰是联结患者悲惨童年的关键信息。抑制抑郁的药物让你一时感到爽了,但是却使你更难去了解自己童年里的真相。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用药的抑郁症患者断不开药,且常常总会复发的原因吧!她的研究并不像弗荣等人那样建构出繁杂的理论框架,而是基于实用性,围绕着早年亲子关系的影响展开。她目前在国内还不是很出名,但在西方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她的十本书目前翻译成中文的只有三本,其中两本还只有繁体版。这些年以来心理咨询界对于孩童的感受和权利的尊重、以及现在大多数现代性国家已经开始为保护儿童权利进行立法也有着她的功劳。笔者个人十分受益于她的研究,她的童年研究填补了我自童年里产生的诸多困惑与认知空白,我相信她对于中国这种给父母的权威过多的包庇与体谅的文化氛围是一种重要补充,希望她在未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会逐渐扩大。尊重儿童的立场是西方近几十年才出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我国也就近些年才开始出现,只是由于文化原因始终还没有充分广泛的影响,这是一种尚未被充分意识到其价值的进步。笔者相信这种倾向将会在进一步帮助着社会解构诸多来自历史深处的沉重无用的传统,如此在将来人们的人性将可以减轻诸多桎梏和束缚。鲁迅在将近一百年前的《狂人日记》里说到:救救孩子!而自五四以降的反传统的新文化的发展也为我们现今的相对更自由与宽松(不是与西方社会相比,而是与自己的过去状态相比)的社会文化氛围创造了条件,今日人们的精神面貌相比于过去的愚昧麻木压抑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似乎我们又尚未迎接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自由。几千年的沉重的历史遗留依旧在尚未充分消解,它们依旧在最潜在与无形之处约束着我们,阻碍着我们表达和绽放出我们本可以的活力与创造力,而这些都是历史摆给我们这代人去发掘与化解的东西。原想随便写写,但一下就写太多,,后面还偏了题了,呵呵,,暂且这样吧!
这篇文章我曾一再犹豫到底要不要写,毕竟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而且我的观点也不见得就多健全。但是我的一位朋友和我聊完之后,认为我的一些观点对抑郁症患者很有帮助,他建议我写出来。他说:世间不存在十全十美之事。周易最后一卦是未济卦,就是说这个模型是不完善的,正因为不完善,所以才能生生不息;真要彻底完善了,就是不生不灭了。后天哪有不生不灭的东西?所以后天的东西,都是不完善的。让我可以放手写下来自己的见解,那我就写写自己的拙见了。我不敢说自己的文章对多数人都有帮助,我的文章很大程度上为少数人写,关注关怀少数人,留给有缘之人去读吧。孔子说过犹不及,我把抑郁症患者分为过与不及两类。第一类是不及,也就是先天的条件不足或者缺爱,和后天各种不顺得不到社会认可等导致的长期压抑自卑,进而变得抑郁。这一类人显著的特征是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动则惊诧,并有强烈的自我否定倾向,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错误,容易画地为牢把自己圈住。或者自我感动寻找成就感,旁人觉得很普通的一件事,他就可能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又或者碰到什么精神支柱容易孤注一掷,常见的是把宗教作为自己的救命稻草,实际上这种心态之下,宗教也很难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又或者说常常有一些小的爱好来满足自己的空缺心,比如夹娃娃机。某种程度上,人的一生所有秘密都可以在他们童年找到。举个栗子,我的朋友的Y君。认识她是在2015年3月,相熟于九月,中间无数次想踹死她。一开始是因为我语学院开学上课最晚一个进教室,进去看见大家自觉组对坐好了,只有她一个人坐着,本来我自己坐也可以,想想还是和她一起坐吧,就这么开始了缘分。Y君来韩国的第一年,拼命的打工,压力之大,最后搞得自己月经都停了。每次跟她聊天三句话离不开父母,一开始我惊讶于这个孩子竟然如此孝顺,后来觉得不对,明明是Y君父母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她的父母也确实有这个能力,为什么Y君却本能的不想往家里多要一分钱,能省即省,自己的生活费还经常不足,还时不时立志将来要给父母买房子。每次听她说这些我都反问,你不是还有个弟弟吗?父母又不是就你这一个孩子。一个小姑娘家每天的思维都围绕着如何省钱以后如何给父母买房子,年纪轻轻为什么要把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背在肩上,这不应该是你父母应该背的责任吗?直到今年夏天,我亲自去了一趟她的家里看看,了解她的成长,她的家乡,她的家庭,我才明白原来Y君的父母并不懂得如何为人父母,自己的职责没有尽到位,却整天向Y君暗示自己如何劳苦功高,Y君从小到大除了书没念好,剩下的家里的事包括父母该干的事情全部都包办了,活得就像一个少儿保姆一样。在我和她回家这七天里,她的父亲在她再三强调下才给她买了最廉价的窗帘,直到她离开时也没给她装上,明明就十几分钟的事,她父亲宁愿到楼下棋牌室打牌或者鸡场里打瞌睡也不给她装。在我去她家以前,她甚至不知道一个女孩子的房间那么大窗户原来需要窗帘。一次饭桌争吵,他爸爸开始还装一装,说什么我也是各种为你好呀,你怎么可以这么不懂事呢,到后来直接明说:要求她父女间也必须说恭维好听的话,一句难听的真话只要是拂了他那了不起的面子的话,到死也要给他烂在肚子里。我开始明白原来她对于父母的偏执,不仅是因为孝顺,更多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她不愿意跟父母要一分钱,原来是因为她的父母反复跟她暗示自己挣一分钱有多辛苦,多劳苦功高,你需要多么的感恩戴德。这自然让她每和家里要一分钱都感觉压力很大,她讨厌这种感觉,所以宁愿自己打工赚钱也不愿意往家里伸一次手,她的父母也知道她在打工,但是并没有关心她是否辛苦,只会觉得刚好补贴家里钱。我说,你再这么下去,你就会成为下一个樊胜美,下一个徐婷。你追求的是一开始就空亡的东西,你做这么多不过就是在自我感动获得一种成就感,追求终究一天可以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喜爱。但我观察,你父母心中一开始就是有模型的,他们喜欢那个又懂事又读书成绩优异还得最好把家务全部包办的那个压根就不存在的“别人家的孩子”。你不管如何努力,你都到达不了他们心中欲念的尽头。你的父母的心就是一个无底洞。就算哪天你真的到达了,你也会发现你父母心中并没有多少爱,他们的内心是空荡荡的,四处漏风,什么都没有,他们甚至没有多少爱给自己更何况爱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认识Y君的一年半里,我坚持着敲七下扶一下的原则,中间好几次觉得这个人最好是再也不见,最后还是没办法做到见死不救,一路扶着她直到她自己可以从她的小世界出来可以自己独立的歪歪斜斜地往前走,直到今年终于可以自己明是非,坚定三观,爆出惊艳的“傻逼泡泡论”,我甚是欣慰,说:你和去年初认识时真是判若两人,当时真的是一颗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油盐不进,满脑子这个时代特产的歪理邪说,还弱柳随风摆,三观立场不坚定,现在已经可以自己侃侃而谈,说出自己的感悟,脸上散发着开心的光芒。她说以前看世界充满黑暗和怨愤,全世界都是硬邦邦冰冷险恶的,现在看世界觉得哪里都温润了。我说:变的不是世界,而是你得智了,我说:变的不是世界,而是你得智了,前一段时间不是一首歌叫万水,歌词写千山都翻得过,万水却难解渴,智慧就是那一个解心头之渴的真水,它从我这里开始终于钻进了你的脑子,进而温润了你的全身经脉,让你整个人都舒畅了,是你的周身都包裹着叫做智慧的水,所以世界温润了。Y君说要是没遇见我,也许再过几年,熬不下去就去死了。她说从前二十年时光都在回望过去,从来不敢去想将来,因为将来在她眼里比她的过去还要黑暗,伸手不见五指的那种足以吞噬人的黑暗。遇见我这种天生乐天派之后,人生就像拨云见日,翻开了新的篇章。她终于舍弃了过去,勇于迈进将来,我感到很高兴。对于第一类人的总结和建议是:其实相当于我后面提到的第二类人,第一类人才是占了社会的大多数。他们往往不受重视,甚至不受欢迎,弱,沉默,所掌握的知识也不足以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问题,自己所身处的环境,更没有多少发言权。他们就像社会底层最不重要的蝼蚁一样,被这个社会的所谓“主流价值观”,被周边的人没完没了的比较和倾扎,一路推着向前走。一心认为只要我做到了社会所说的那样有这个有那个,也许我就可以得到称赞与肯定,我的父母也许就会多爱我一点,周围的朋友就会多注意我一点。如果我还做不到,就会感到无尽焦虑或者自卑。长期下去变成抑郁。如果你也是Y君,或者类似她的第一类人,我对你的建议是:第一,现在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实是很有问题的,几乎是一种极致而张狂的拜金主义。这种主流价值观其实不值得你用唯一的也是最宝贵的一生去追逐。如果你去盲目追逐或者跟风,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得到了房子车子等一切别人眼里所说的好东西之后,自己却并没有真正的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也没有得到更多的爱,更多的快乐,相反的很大程度上你的宝贵青春已经变成金钱和贪欲这头猛兽的口中之物。第二如果今天的你是一个平凡之人,你的父母因此不爱你,哪怕你已经做好分内之事,甚至非常努力去迎合他们的期望,他们也看不到你的好,一心把你与他人比较,就算你那天真的变得美若天仙,应有尽有,他们也不会爱你,他们最爱的是自己贪欲与攀比,不是你,也永远不会是你,尽管接受这个事实有点伤人,但只有首先接受这个事实你才能走出来。Y君也和我说,说我去年跟她说女孩子没必要非要那么瘦,非要减肥,各人有各人的美,如果你的所谓的朋友今天对你肥瘦各种挑剔,那这些不是真的朋友,这些话她去年不能理解,今年完全明白,因为今年她确实瘦了,她的朋友从原来的嫌弃她变成了各种愿意和她来往,她说这种行为让她感到无比恶心,如果我今天胖你就不喜欢我我瘦了你就各种欢迎我,那你就不配当我的朋友。第三如果你是抑郁症患者,抛弃外界的一切因素,我只想问问你:你喜欢真实的你自己吗?你的内心是否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模型”,是否只有某一天够着了那个模型你才会开心?如果是这样,我只想告诉你,就算有一天你排除万难,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到了那个位置,你也会发现在那个位置上你坐立不安,内心并没有感到多少的充盈,相反是无尽无垠的空虚失落。我曾经问过Y君如果说你的成长,你的父母,你从前的各种观念捆绑了你让你长期压抑和不舒服,那么今年我已经帮你把这些问题都清空了,你为什么还不开心?你是不是不喜欢你自己,准确来说,你不喜欢真实的你自己,真正的自己与你心中期望的不相符?她说:是的。我喜欢成为你这样的。你的聪明是我没有的。我说如果是这样,你也许永远也好不了。因为世间不是只有一类人值得去追逐,每个人生来资质天赋各不相同,你应该去发现你的美,你要从今天开始写日记每天写下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只有花时间真的去了解你自己,了解这个“她”的喜怒哀伤,了解“她”内心不为人知细腻与执念,你才能更好的走进“她”,喜欢“她”,拥抱“她”,与“她”和解,与“她”相处。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就是拿来学会与自己的相处的。如果你的一双眼睛只会追逐别人,而从不回头看看自己的内心,从不去打扮它丰盈它,让它变得美好而温润,你是不会快乐,不会成长的。喜欢并接受真实的自己是摆脱抑郁的第一步。ps:Y君的动手能力真的棒极了,她很喜欢收拾东西,而且时尚感和拍摄照片都很有天赋,我现在穿的衣服都是她挑的,她懂得怎么根据人的特质挑能凸显对方气质的衣服,认识她之后,我的衣柜一直被她严格“规范着”^_^,相比之下我就差多了,生活里没心没肺,时不时语出惊人,吃个饭还要随时防备掉筷子,力气巨弱,一壶花茶足以让我手颤,为此被她“嘲笑”了很久~我跟她说这就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足与不足的地方,你要学会发展自己擅长的东西,弥补自己不足的东西,达到自身平衡,而不必羡慕任何人。说完了第一类人,然后说说第二类人。第二类人属于太过,知乎上很多大V都属于这群人,他们之中其实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潜在的抑郁症患者,或者已经是抑郁症患者了。他们往往既不缺乏生存的皮囊,也不缺生存的技能 ,看上去三观也不算扭曲,某种程度上还相当注重生活品质,在人人追逐资本的世风下凭借自己不俗的条件拔得头筹。他们的成功往往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向往。明星当中也有一部分人属于这个群体。有人给他们归纳了一个标签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此强调一次并非所有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都会患上忧郁症,我只是说这个群体是抑郁症的高发区。声明:以下谈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分坏与不坏的。我觉得坏的或者极致的坏也就是恶的人,不管他属不属于这个群体,他们在这个傻逼众多物欲横流的时代是活得相当风生水起的。人心的贪欲,人心互相倾扎的恶,都是这群坏人恶人巨大的精神食粮,也是他们利用的目标,他们每天为又得手一个,又验证一个人心的坏与恶劣,不知道活得多有滋有味。这群人不存在抑郁症这一说。以下谈论全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里面谈不上坏的人,因为他们其实内心还有对善的追求,对物欲并没有那么没有极限的渴望,才有产生抑郁的可能。我会关注这个群体,源于前一段时间明星A君引起我的关注。我发现这个人很特别,哪里特别说不出来,我就翻了她/他不少视频,观察这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我还特地让我的面相师朋友G君,去看了一下这个人的面相。她说这个人的嘴巴和鼻子都是非常典型的相,她看过这样案例不下百例,这样的嘴说明这个人天生善于压榨周边人生存的环境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的鼻子说明他/她内心狂妄自大惟我独尊,这样的眼睛说白了就是虚伪,这个人非常善于伪装和隐匿自己的真实意图来最终达到自己的意图,当然啦这里我们抛开面相不说,她/他这样的五管组合还是很好看的,而且得形得局,年纪轻轻就出名是很正常的。不过这个人到中年以后可能会走向抑郁。ps:我还没有开始展开写就已经有人在评论里猜这个A君是谁,乔任梁就是这么逼死的,拜托大家收起自己不该有的猎奇心,知道做人的边界在哪里。不要在我的评论猜这个人是谁,也不要私信问我这个人是谁!!!我觉得猜度这些的,就跟明星贴下扒到底是谁写了这个帖子的一样,恨不得扒了人家的内裤看看里面一样恶心和作恶!明星也是人,和你我他一样,一样吃饭睡觉苦恼有喜有忧,我们只是从事的职业不同,本质上并没有半分钱的不同!!有这个猎奇心都请不要看我的文章,我的文章只为真正有需求的人服务的,不是为了助长人心的恶而写的!!!我当时和G君说你看到只是他/她的现在,也给予了客观的评价,我很感谢,但是我看一个人除了关注他的面相和品行,更关心他/她的这些品行到底是如何养成的,我关心这个人的来处和去处。我觉得现在的社会氛围总体来说是相当不宽容的,人们只关心谁发了财谁又倒了霉,不管发财还是倒霉都有人鼓掌有人气愤。我查了一下A君的资料,A君出身底层,其生长的环境我也去过,呆过,那里三教九流,龙蛇混杂,磁场浑浊带煞,人心杂乱,我觉得他/她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二十来年,养成对于物欲的追求以及对社会规则的熟知是很正常的。甚至当他年纪轻轻已经玩转这些规则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物质时,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去说什么。我只想拥抱他/她一下,心疼她/他的早熟,心疼她/他这么年轻就要背负那么重的物质重担,这是整个社会的错,而不是那一个群体的错。聪明人的悲哀估计只有聪明的人懂,那就是你的聪明足以让你在年纪轻轻就明白社会的规则是什么,也是你的聪明足以让你早早就明白自己不能改变任何规则,也是你的聪明在反复提醒你,你唯一能做的利用社会的规则,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说白了就是,聪明的人深知自己再努力也改变不了这个社会的任何规则,聪明人只有努力做规则里最好的,这种智力的无力感,这种泪水堵在心里的痛苦估计没有几个人能明白。我看A君完全知道大家想要什么,所以她/他就给什么,充分的伪装来迎合大家的喜恶。而且除了他/她自己,没有人真心关注他/她的内在到底追求到底是什么,人群不过三种,一种吃瓜群众看热闹的,一种迷弟迷妹整天把他/她伪装出来的形象再在自己的梦想加工厂里面再深加工一遍,很多没有意义的表情和动作也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添上各种意义,还有一种就是历尽沧桑的或者有点社会经历的中年男女已经看穿了这个年轻人把戏,但依旧好这一口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但是无论哪一类都没有一类是真心关心他/她,或者说真心喜欢真实的他/她的,这一点他/她自己也知道,每天那么装,其实也很累。抛开人们的喜恶不说,我觉得A君现在其实正处于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时候。他/她为自己的伎俩或者伪装或者说某种努力获得认可而感到高兴,很快他/她所有的物质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但是等到那一天,他/她什么都有了,什么都不需要极力追求了,只剩下真实的自己需要面对时,其实她/他没有那么喜欢她/他自己,她/他的内心深处也有自己向往的模型,别人看起来觉得她/他利己,但实质上他/她没有那么在意他/她自己,半生都在迎合他人,迎合到最后可能真实的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里,或者知道在哪里,但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特别开心的了。这时内心长期不开心积压下来的猛兽就会像洪水泛滥般把他/她吞噬啃食。这种原理和约炮是一样的,如果你有一副好皮囊,还外带聪明和小伎俩,而且眼光还不低,看上的都是有几分本事几分姿色的姑娘,得手一次你会很高兴,得手两次你会很得意,但是第三次第四次到第十次估计你就应该觉得生无可恋了,当然天生色鬼除外。而且这种痛苦是不能对人言的,这才是最大的痛苦。因为别人一定会觉得马德,你什么都有了,你还不开心,那谁开心~ps:摸着良心说,A君的演技还是很不错的,演什么像什么,已经尽到艺人本分,大家不能苛求艺人下了台也要符合道德模范的标准,艺人,也只是有艺的人而已。第二类人除了A君,还可以细分一下第一类人和第二类人重叠的B君。这个就不举具体栗子了。B君指的是先天的成长历程不佳,甚至可以说痛苦的人,偏偏又有某方面不俗的才华,很快就赢得掌声与物质的人。这些人很容易形成一种极致的好坏补偿心理。我从前过得不好,甚至心酸痛苦,受尽白眼,而今我成功了,我要用物质,要用极致的挥霍和晒幸福来弥补自身内心的空缺。一般这样的人,你看看他们的朋友圈几乎没有坏的事情,全是好的,各种开心各种奢侈。人的一生怎么可能只有开心,没有失落,每个人都会有三衰六旺,心情起跌的时候。如果你的朋友圈有这样的朋友,需要引起你的关注了。因为过犹不及,极致的悲伤和极致的快乐是一样的,是一种病态。这样的朋友需要你的关心与开导。A君和B君的差别在于,A君的不开心是不自觉的,通常要积压到中年或者一切都稳定后才会爆发。B君的痛苦是时时刻刻的,而且从少年时就开始,一般不用等到三十岁就患上抑郁症,而且一旦被确诊后,会病来如山倒,来得非常剧烈,往往过不了那一个坎,活不到中年。关于第二类人总结和建议:其实第二类人内心并不坏,他们甚至很多都是很善良的人。他们只是孤独。需要有一个可以走进心间的人,给他们一个紧紧的拥抱。需要有那么一个人发现并喜欢真实的那一个他。特别是B君,我特别想和你说,世间的好坏是不存在补偿原理的。你在一条路上遗失的东西或者受到的痛苦,永远不会在另外一条路上重新拾回或补偿。你需要首先承认失去,进而放下,学着拥抱那个真实的伤痕累累的自己,你需要认知到人生路上,好的坏的都是你的,好的坏的都会转化成往后岁月的养分,养出一个更加壮实的你,更加精彩的你。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你要首先承认并接纳自己的心结,才有可能找到终获新生的法门。ps:人清楚自己的来处不是解决抑郁关键 ,而是人清楚自己的过去以后能否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挫骨扬灰走出来的勇气和决心,勇敢直面自己的一切,接纳并舍弃过去的一切,重新开始。不然再厉害的医生也救不了没有意志的病人。Y君就是这样走出来的,我相信后两者也可以。Y君说突破我所说的智慧的天花板很难受,但是突破之后的开阔世界是值得你去痛一下,甚至死一回的。ps:抑郁症还有一种属于职业病带来的抑郁。有一个朋友从事的职业往往需要帮助很多人,每次当他帮助别人没有成功时他就会感到很挫败很焦虑,我说这样下去你也得抑郁。你需要明白人各有命,接受自己的能力也有限。而且撇开一切职业不说,我觉得从你的成长来说,这个世界给你的爱都不足以温暖你自己,还要让你去温暖别人,是否有点太残忍?我不关心那些人怎么样,如果我在你身边,我只想给你一个紧紧的拥抱。说完两个大分类,让我来聊聊什么是快乐。抑郁症基本都是因为不快乐,或者是失去活力,那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快乐?昨天就有一个哥们不是抑郁症,但是也跟我坦言他不快乐,他知道症结在那里但是他改不了,我........天空中有三条竖线飘过……快乐是首要条件就是知足,知足才有常乐。快乐源于知足、单纯与给予,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利己主义的或者贪欲太多的有过真正的快乐。一个人想要快乐,就需要心思清纯 ,不纯不精 ,快乐从何谈起,快乐与一切都无关。还记得木心先生的诗《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快乐是需要先决条件的那就是:知足、单纯和给予。有的人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何谈快乐。现在社会,我已经好多年没看过开怀大笑的人,没几个人快乐,倒是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排着队去快活。很多人容易误解快乐与快活的边界,容易把快活等同于快乐。事实上,两者是不能等同的。快活是一时的,过了就如同过眼云烟,什么都不会留下。而快乐是持久的,是十年后你想起某件事,嘴角也会不自觉地上扬。人人羡慕马云,还有几人念叨济公。事实上,我觉得济公才是真的懂得快乐真谛的人。所有说自己不快乐的人,我只想问问你,知足、单纯和给予,三项之中,你做到哪一项?有的人贪欲太过,内心塞满物欲,何来土壤生长快乐?至于心思单纯,那就更难做到,更多人是以上三项都做到一点,但是哪一项都不精不纯,心思如此杂乱,都快把自己埋没了,何谈快乐?给予就更难了,现代社会大家都只想向别人索取,往往还美其名曰是爱,以爱之名行索取之事,何谈快乐?而且当今社会,要想快乐,你还要学会一个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那就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如果有一天你能从心底明白:“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这句话的话,真正的快乐离你就不远了。在此举两个栗子 。今年回家一个很疼爱我的叔叔说他的哥哥在深圳的一栋十三层的楼房被政府征地拆迁了,以低于市价补偿他一个多亿,一下子就成了亿万富翁。看着这种例子一般人会怎么想,估计会觉得不就是一夜暴富,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又或者那个人为什么不是我?只要你能这么想,那这个人永远不会是你。因为如果你明白“拥千金者值千金”,你就会从心底觉得这笔财富是这个人应得的,因为他并非一夜暴富,他在三十多年前深圳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落后的小农村时就已经背井离乡去那里奋斗扎根,这笔财富对他来说其实是当之无愧。还有一个栗子也是今年去西安,离开前在西安的汽车站附近看到一个一身运动装备的人坐在地上乞讨,地上白纸上写着什么周游全国至此无银,希望大家搭救,旁边还放着一辆越野自行车。当时我朋友还犹豫要不要搭救,我已经愤怒的拉着她疾步往前行,她问为什么,我说这样的人就算他日饿死街头,我也决不同情。你没看见吗?前面再走几步,就有一家小餐馆张贴着告示说招洗碗工,一个小时多少多少钱。他一个年轻人有手有脚,哪怕到店里给人当一个小时洗碗工也有一顿饭钱,竟然堂而皇之地就直接坐在地上乞讨,这样的人就是“应饿死者必饿死”的典例。再延伸说说一个栗子。那就是演员黄轩,这个人演技精湛,品格高尚,腹有诗书,心有理想。他要搁从前陈道明时代估计会前途无限,偏偏这样的演员在今天角逐资本的时代不会大红大紫,红的都是那些演技和努力都与人气不相符的小鲜肉们。有人说,这样不公,是的确实不公,但是你不要忘了,黄轩这样的好演员迟早会出来的,好的树木都会长慢一些,而那些过早成名得利的小鲜肉,他们那些不该得到的关注也会变成一把枷锁,时时刻刻在剥削压榨他们的剩余价值,人角逐资本,资本也同时角逐人,是相互的,谁也没有占到便宜。ps: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人们往往把快乐寄托在爱情身上,好像某一个人的到来就能让悲伤忧郁一扫而空,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如果你一个人时不快乐,两个人时也不会快乐。总结:我相信老天更喜欢那些六根清净的人,六根清净的人更容易得到眷顾和偏爱,当然也更容易得到快乐。如果你不快乐,你需要做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去清净清净一下自己六根,如果你的六根都贪欲太过,快乐就注定与你无缘。我有五骂,送给五种类型的人。因为在我看来,抑郁症也罢不快乐的瘟疫也罢,如果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五类人都难辞其咎。第一骂送给中国式父母。所谓“中国式父母”,是指那些常以大爱无私之名行自私自利之事的父母。中国式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是百般督促赶着孩子去挤高考的独木桥,不顾自己孩子的感受的同时也不关心现下的教育是否正确正当,更不管他人孩子死活,只管自己孩子挤过了就可以,这种把完全把“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抛诸脑后的极其自私自利的教育观,是导致当今教育病态的根本原因。当今中国的教育弊病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为什么还是不推行改革,答案显而易见,因为作为“为上者”的所谓全国人大代表们也是一群只管自己孩子高升就好,哪管他人孩子死活的中国式父母。全国人大应该更名为中国留学生家长代表大会,自己的孩子都送出国了,那还有心思关心剩下的人孩子接受什么教育。中国教育不修品德,只修分数,培养出来的自然也是一批又一批素质低下的渣渣,这恶果也需要中国社会自己啃下。第二骂我要送给那些独善其身的聪明人。这些人凭借着天生的才干利用着社会的规则快速走上了快车道之后就不再管剩下的群众的死活,都说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人第一项修身也没有做到。全国除了广东的粤文化有着极强的通俗化和务实化的文化倾向导致了当地群众总体智慧水平不低以外,剩下都是一片知识和智慧严重分层的灾区。我觉得广东的一个大字不识几个普通农妇懂得的人生智慧都比很多清华北大的博士生多。我认为一个人凭借着自身聪明才干获得成功和财富并没有问题,但是你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社会责任感,把你的知识通俗化一点来送给别人,科普给群众真的很难吗?让社会总体的智水平提高,大家不是可以生活得更舒服一点吗?但我看到更多的是拥有知识拥有财富的聪明人不停的装裱自己,抬高自己,说话都恨不得句句往阳春白雪庙堂之高上靠,好显得自己更高端更有文化,却从来不肯实实在在的做一些有益于普通人的事情。这些人都是知识的耻辱。第三骂我要送那些给金钱提鞋罔顾事实真相罔顾新闻人基本职业操守的不负责任误导视听的媒体,以及那些半桶水晃荡的假文化人以及那些虚伪的成功者或者成功学学者。这些人写文章出书,说的都是看似正确实则操蛋的歪理,时不时来点半真半假的毒鸡汤,很多人张口就一本正经、恬不知耻地胡说八道。普通人是不具备分辨事实真相和辨别真理真伪的能力,很容易就被这些人的歪理邪说俘获脑袋,变得不明是非,以错为对。我觉得在人文的领域,现代人的很多观念未必就比古人高多少,千古道理古人道尽,中华民族真正的智慧都藏在古书里,很多古人一辈子才写几本书,因为古代的书是在注重塑造一个人的品格的,写的是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沉淀;而现在很多人写书其实就是为了吹嘘自己,这些书很多都在无限迎合大众的口味填空人本就空荡的心灵,看多无益,反而有害。第四骂送给那些试图通过算命改命风水等易学偷天换日跟老天耍心计贪图不属于自己福报的富人权贵,以及为这些人干这些事的狗犬。中国的易学到今天已经严重走偏,只剩下算命这个最细枝末节的存在被人熟知。事实上周易才是这个民族最宝贵最博大精深最高智慧的结晶。周易的本意也不仅仅为了让人们利用来趋吉避凶,是让人修身养性,学会在失意时韬光养晦,得意时莫得意忘形,让大家可以更好更正确的走过人生,而非提供来让人作弊的(那些试图在门口摆个风水阵就想逃脱国法的贪官,你看看有几个真正逃脱国法的)。这些以一己之私扰乱天道的人,我只想送你一句:善恶到头终有报,敢问苍天绕过谁!第五骂送给那些喷子 键盘侠 牌坊婊 圣母婊等渣。中国贫富分化确实存在,中国的知识分层也存在,但是真正在扩大这些存在的存在感的正是以上这群心里不平衡也不让别人好过的渣。不过话说回来,前四类人在这个社会一样不快活,对于这四类人我只能说自作自受,他们都不在意别人死活,渣渣又凭什么让这些人好过,这五类人是一种恶循环,无解。不过这五类人以外的人是无辜的,大家要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才能让日子都好过一些,不然你与这些人也无异。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身,那么这场瘟疫将无人幸免。就不要再追问为什么你不快乐了总结:这个时代人心浮躁,物欲横流,一种急迫地追求成功的焦虑感就像瘟疫一样弥漫在人群间。过弱或者过精的人代表着人群的两端,所以这两种人最容易首先得了抑郁症倒下。如果你的中心不稳,无论你是顺着时代潮流走,还是逆着走,还是往东西南北那个方向走,你都不会舒服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修炼自身刚强自身,才是走向幸福的不二法门,除此外一切所谓成功的旁门左道都是不可取的。
卑鄙有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有高尚者的墓志铭。。 你看,卑鄙的人,都通行活的好好的。高尚的人,就墓志铭伟大好听了。生而为人,别那么高尚,别那么善良,别那么敏感,别那么多情。抑郁症的孩子都是善良的自我伤害的孩子!!凡事想开点,抑郁会好很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天都感觉很疲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