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法氏囊病的症状如何控制?

揭开法氏囊病,神秘的面纱!_大房兽医-爱微帮
&& &&& 揭开法氏囊病,神秘的面纱!
我们养殖生产中,有位敌手,他拥有特种兵般的战斗力,他不仅能够杀死大量的鸡只,还擅长破坏机体防御系统,将机体防御能力瓦解敞开国防大门,为其他队友侵越提供良好的铺垫,他生存能力强大,即使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依然保持顽强的生命力,他就是传染性法氏囊病。  下面我们揭开法氏囊病神秘的面纱,认识一下这个病有着那些特点与特征:  一:法氏囊病发病外观特点是什么呢?  1:法氏囊病容易出现在3-6周龄,尤其是法氏囊二免后,成年鸡也有发生,但比较少见。  2:发病初期可见鸡啄自己肛门现象。  3:病鸡翅膀下垂,病鸡将头插入翅膀中(注:这是鸡只发热出现畏寒怕冷现象),食欲下降,拍白色或黄白色米汤样粪便。  4:发病3-7天死亡率较高。  二:&法氏囊病解剖特点是什么?  1:当剥离鸡皮肤时,有不易剥离感。  2:胸部肌肉和腿肌有条状或板块状出血。  3:肝脏发黄肿大或者肝脏有红黄相间脂肪病变。  4:法氏囊肿大,有的外观呈现紫葡萄状,剪开后法氏囊囊壁有出血和浓性分泌物。  5: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三:法氏囊疾病隐性危害是什么呢?  警惕1-2周龄鸡法氏囊感染,如果在这个阶段感染法氏囊疾疾病,有资料表面,1周龄以内感染法氏囊病为重度免疫抑制,可以导致法氏囊发育障碍,2周龄以内鸡感染法氏囊病为中度抑制。  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日龄感染呢?  1:法氏囊超强毒株的流行,目前养殖老区普遍流行着法氏囊超强毒株,这些超强毒株可以突破标准的母源抗体保护,导致早期感染的发生。  2:雏鸡法氏囊母源抗体过低,雏鸡母源抗体过低时,如外界或者舍内存在法氏囊病毒,就会导致雏鸡发生早期感染。&  五:如何避免小日龄鸡感染法氏囊呢?  1:1日龄法氏囊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早期免疫,该疫苗可以很大限度防止小日龄雏鸡感染法氏囊疾病所带来严重免疫抑制,又称雏鸡免疫系统保护工程。  2:选择有良好信用的孵化场,确保雏鸡母源抗体足够,一般情况下种鸡在110日龄注射法氏囊油苗,14天产生保护,保护期为200天,那么就是110+14+200=324,324天以内种鸡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鸡,母源抗体能够维持21天,在14日龄阶段母源抗体保护接近零界水平,故我们常常在14日龄左右接种法氏囊疫苗。  六:法氏囊该如何防控:  1:一般在12-14日龄进行首免,25-28日龄进行二免。  法氏囊高发地区该如何防控呢?  建议在7日龄注射法氏囊油佐剂疫苗,14日龄在配合法氏囊B87株进行免疫。各别法氏囊高发地区有选用法氏囊MB株进行免疫,我个人观点要慎用MB,MB为中毒偏强,容易造成法氏囊损伤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  二免后为何常常发生法氏囊呢?  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二免时将一免产生抗体中和,出现了免疫空白,法氏囊病毒趁虚而入。  法氏囊疾病该如何治疗:  1:血清治疗法:新法双抗卵黄抗体,雏鸡每只肌注1--1.5毫升卵黄抗体,7天后接种新城疫弱毒疫苗,防止新城疫爆发。  2:提高鸡舍温度1-2度。  3:3%--5%葡萄糖进行饮水。  4:可以采用扶正解毒类中药进行治疗,选择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及时发布家禽和家畜的行情信息和饲养管理知识,当前流行疾病的诊断、治疗情况,以及人生感悟与健康养生小知识等。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控制--《农业知识》1999年12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控制
【摘要】:正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中出现了发病日龄推迟,发病率不断增加,发病季节改变,以及毒株变异和超强毒株的出现等现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S858.31【正文快照】: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中出现了发病日龄推迟,发病率不断增加,发病季节改变,以及毒株变异和超强毒株的出现等现象,给控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而必须实施综合防制措施。 一、侧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建议1日龄时用弱毒疫苗首免,14日岭时用中等毒力疫苗二免,21日龄时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金法;[J];畜牧与兽医;1980年04期
刘福致,周蛟,刘庆新,王淑娟,陈丽勇,姚颖;[J];畜牧与兽医;1980年04期
林孟初,朱堃熹;[J];中国兽医杂志;1980年03期
左文功;[J];淡水渔业;1980年03期
周婉华,李蔷菁;[J];安徽农业科学;1980年02期
刘福致,周蛟,刘庆新,王淑娟,陈丽永;[J];农业新技术;1980年03期
;[J];农业新技术;1980年04期
李文盛;;[J];甘肃畜牧兽医;1980年01期
陈桂攀;;[J];今日种业;1980年06期
刘正语;;[J];现代畜牧兽医;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保国;刘晓华;杨乃凤;;[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刘淮玉;;[A];安徽省第二届第二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8年
刘西贵;杨海萍;于清;;[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王瑞良;肖伯春;厉建华;;[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程崇典;;[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傅玉瑚;程福厚;陈敬谊;贾永祥;刘景跃;;[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1年
程修山;程建凤;;[A];华东地区第二次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3年
李明君;;[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李燕;费继明;;[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李莺;徐仑;;[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成明烈;[N];中国贸易报;2000年
范爱华;[N];河南科技报;2000年
束缘;[N];江苏科技报;2000年
汪应梅;[N];四川科技报;2000年
宿健桃;[N];中国医药报;2000年
;[N];中国海洋报;2001年
福建金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方群兵;[N];中国海洋报;2001年
巴洪宇;[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医院
邢晓虎;[N];河北科技报;2001年
冷水滩区畜牧水产局
张建飞;[N];湖南科技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芸;[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武月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安玮;[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董沛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孟繁东;[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薛秀杰;[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刘昌鹏;[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吕永赟;[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杜彦李;[D];苏州大学;2004年
刘海;[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侯相山;[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李伟;[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控制--《中国农业信息》2013年15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控制
【摘要】: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对养禽业来说已不是新病,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个疾病,本文展开了论述,以便有效控制这个疾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S858.31【正文快照】:
1致病机理鸡摄入旧DV后究竟有那些器官被病毒感染?病毒在体内是如何分布在哪里复制7以及抗体对病毒有何影响?抗体以及不同器官对疫苗有何影响?经研究发现早期的病毒血症形成于肠道此时的IBDV病毒在肠道进行了很少量的复制,但是病毒与鸡的血液真正直接接触的区域正是肠道。所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红梅,余莲;[J];广西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王晋蜀;窦强;;[J];浙江畜牧兽医;2011年01期
贾英科;[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1期
朱兆荣;刘娟;聂晨睿;;[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0年06期
张璐娇;宫美玲;于海;王文;;[J];中国畜禽种业;2011年08期
任曙光;酉靖国;朱玉涛;霍桐树;吴建华;秦建华;;[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汤春华;[J];畜牧与兽医;1994年03期
邓秀娟,尹秋旺;[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1994年03期
洪志良;[J];福建农业;1994年03期
沈国顺,刘丽霞,孙家猛;[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春;;[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陈慧娲;;[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范绍伯;舒亚莉;;[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老年医学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8年
王静;王辉;何剑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李霞;;[A];2009人民大会堂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吕伟成;陈文乐;许文耀;;[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张淑凤;王强;周婷;代平礼;;[A];2005年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产品专业委员会、蜜蜂保护专业委员会、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联合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李彦岭;王占周;李博;杨永钦;李玉平;;[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朱焕南;;[A];湖北省公路学会高速公路隧道监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高素贞;马明安;张凯远;张香云;;[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少娟;[N];天水日报;2007年
何德功;[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郑晓春;[N];科技日报;2011年
王振坤;[N];家庭医生报;2007年
吴苡婷;[N];上海科技报;2008年
王振坤;[N];家庭医生报;2007年
宁静;[N];民族医药报;2006年
朱立明;[N];中国医药报;2007年
马炎超;[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梁玉洁;[N];四平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忠梅;[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王冬雪;[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秦岭;[D];中南大学;2011年
包慧君;[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康印东;[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温晓飞;[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夏纪筑;[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王平;[D];复旦大学;2009年
陈玲;[D];南昌大学;2012年
杜玉珍;[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文楠;[D];湘潭大学;2006年
杜海霞;[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李东航;[D];吉林大学;2005年
何敏;[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黄文华;[D];厦门大学;2008年
徐春芳;[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赵卫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周世文;[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张战泓;[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宋入梅;[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布鲁菌病本病全球分布,每年上报WHO的病例数愈50万。地中海地区、亚洲及中南美洲为高发地区。国内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特区,全国104个疫区均达到基本控制标准...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
病情分析:
主诉:不洁游冶史,恐艾心理。
指导意见:
如果仅仅是KJ,你是不会感染的。HIV在潜伏期症状是不明显的,很少有像书上说的那些典型症状,如果还是不放心...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nsBursalDisease,IBD),又称甘布罗病(GumboroDisease)、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
最普通的是非典,感冒,感染,细胞病变引起肿瘤
大家还关注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控制_饲料_中国百科网
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控制
    前言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对养禽业来说已不是新玻1962年由Gosgrove首先发现该病,并将它称之为&禽肾病&。IBD的第一个病例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一个叫做甘布罗的小镇,1962年Winterfield分离到该病的病原,即一种birna病毒。1970年,Hitchner提议将该病定名为IBD。此后,该病广泛传播,迅速传遍世界各国,可以说凡是养禽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二即IBD是引起肉鸡和产蛋鸡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1985年,美国出现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变异株,这给IBD的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1987年欧洲又出现了所谓的IBDV超强毒株(vvIBDV )。因此,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个疾病,以便更好地利用英特威公司的产品来有效控制这个疾玻致病机理鸡摄入IBDV后,究竟有那些器官被病毒感染?病毒在体内是如何分布,在哪里复制?以及抗体对病毒有何影响?抗体以及不同器官对疫苗有何影响?研究发现,IBD通常通过消化道途径感染。显然,对于消化道感染而言,病毒最先接触的部位是肠道。攻毒感染后4~5小时,即可以在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尤其是肠道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中检测到病毒。从肠道部位开始形成初期的病毒血症,虽然此时IBDV在肠道只进行少量的复制,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肠道是病毒与鸡的血液真正直接接触的地方。病毒通过肠道进入门静脉系统,而营养物质也是通过门静脉系统从肠道摄入并进入肝脏。在感染后5小时,已经可以在肝脏,尤其是枯否氏细胞中检出病毒。肝脏中有分化的巨噬细胞,可作为滤器使用,过滤从肠道中摄取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病原。因此枯否氏细胞可能也会捕捉一些IBDV,而从肝脏出来的其余病毒则进入主循环系统,随后病毒经过心脏,并由此扩散到法氏囊。在感染后11~13小时,即可在法氏囊检测到病毒。法氏囊是该病毒真正的主要靶器官,因为在法氏囊可发现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而IBDV主要在这些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内复制,由此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也是严重的病毒血症。有科学家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法氏囊,或者采用可破环B淋巴细胞的化学试剂处理法氏囊,发现经上述方法处理过的鸡其体内的IBDV减少了约1,000倍。这一点解释了IBD主要是发生于幼龄鸡的疾病,因为大龄鸡的法氏囊已经退化,已没有部位让IBDV进行真正的复制以达到严重的病毒血症。一旦发生病毒血症,IBDV会扩散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尤其是脾脏、胸腺和二级淋巴组织,在感染后16小时,即可以在各个脏器检测到IBDV。另外,必须明白的重要一点是,如果IBD趋于全程发生,并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则IBDV就必须进入法氏囊。如果IBDV不能到达法氏囊,则病毒复制不能进行,也不会有严重的病毒血症,也就不会发生IBD。同样道理,IBD弱毒活疫苗也必须到达法氏囊才能诱发免疫力。对于商品代雏鸡,其体内有针对IBDV的高水平特异性循环抗体,也就是所谓的母源抗体,其可采用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种鸡所诱导获得。在血液中循环的母源抗体可以阻止IBDV进入幼龄雏鸡的法氏囊。如果法氏囊在10日龄前受到感染,则可导致法氏囊严重损伤,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不幸的是,这些母源抗体不能区分疫苗毒和野毒,因此母源抗体也可能会阻止疫苗毒进入法氏囊。如上所述,如果疫苗毒不能进入法氏囊,则该疫苗不能诱发免疫力。那么这些母源抗体的作用是什么呢?正如上面提及的那样,IBDV首先与血液接触是在病毒穿过肠道进入门静脉系统时,如果血液中存在循环抗体,则其中一些病毒可以被中和;其结果是较少的病毒进入和经过肝脏,而进入法氏囊的病毒则更少,这意味着病毒血症更轻微。另一方面,如果循环抗体水平较高,足以完全中和体内的所有IBDV,也就不会有IBDV进入法氏囊。如果没有IBDV到达法氏囊,也就不会发生IBD,或者所接种的疫苗也不会产生任何免疫力。另一个需讨论的问题是IBDV弱毒株和超强毒株的差异。如上所述,IBD是一种经消化道途径感染的疾病,IBDV可在多个部位复制,尤其是在法氏囊内进行高水平的复制。对于IBDV弱毒株来说,病毒的复制处于低水平,尤其是致弱的IBDV疫苗毒株。相反,所谓的IBDV超强毒株,其病毒的复制处于特别高的水平,该病毒在各个部位的扩增和复制都明显增加,这样有大量的病毒进入法氏囊,法氏囊内复制的病毒大量释放出来,最终引起严重的IBD症状。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与IBDV弱毒疫苗株相比,这种IBDV超强毒株需要更高水平的抗体才能中和,才能阻止IBDV感染法氏囊。我们进行了一项比较研究,其中比较了属于同一血清型的3个IBDV毒株,其唯一差异在于毒力。这些毒株分别是IBDV致弱株,强毒株和超强毒株。如果分别以上述3个IBDV毒株感染5周龄SPF鸡(即无IBD抗体的鸡),一般致弱株不会引起SPF鸡死亡,强毒株可引起83%的死亡率,而超强毒株则可引起 100%的死亡率。此外试验还发现,于感染后48小时,各种毒株感染鸡均不表现症状和病变;到感染后64小时,超强毒株已经可引起鸡只死亡。而对于强毒株,鸡只表现轻度精神不振,但没有鸡死亡。这只是高水平复制后IBDV超强毒株感染的一种症状表现,其病情更为严重。到感染后72小时,强毒株感染鸡也开始出现死亡,这种情况可持续到感染后88小时,此时弱毒株并不引起任何症状,但强毒株和超强毒株均可引起急性症状和鸡只死亡。法氏囊病变如前所述,法氏囊是IBD的主要靶器官。IBDV感染法氏囊后进行大量复制,并引起法氏囊一定的病理学变化。如果我们了解这种病理学变化,那么在剖检时就可以知道疾病处于那一个阶段。急性感染时法氏囊极度肿大,呈冻胶样。在感染后3天,法氏囊开始变大,重量也增加。通常在感染后第4天,法氏囊的重量为原来的两倍。感染后5天,法氏囊开始萎缩,恢复到原来的正常量。到感染后8天,法氏囊已萎缩,其重量仅为原重的三分之一。在感染后2~3天时,法氏囊严重水肿,里面有冻胶状黄色渗出物。法氏囊的颜色也从正常时的白色变成奶油色,法氏囊内壁常可见点状出血,有些法氏囊出血呈广泛性。到感染后5天,这种渗出物和水肿开始消失,法氏囊开始变成灰白色。为什么法氏囊如此重要呢?我们知道淋巴细胞是从骨髓开始其生命历程,然后淋巴细胞从骨髓转移到法氏囊或胸腺。在法氏囊或胸腺中,不成熟的淋巴细胞分化为法氏囊的B淋巴细胞和胸腺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对体液免疫力非常重要,它们是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一旦淋巴细胞在法氏囊中分化成熟,这些淋巴细胞就迁移至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氏腺等部位,即所谓的外周淋巴组织,然后在这些部位形成成熟的淋巴细胞群,此后法氏囊执行其固有任务,并且开始退化。如果免疫系统还处于发育中的幼龄雏鸡感染IBDV后,则病毒可破环法氏囊中的未成熟淋巴细胞,使上述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也受到损害,导致外周淋巴组织内未成熟的淋巴细胞群受损,最终导致雏鸡免疫抑制。因此,IBD实际上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这一点不同于该病在发病阶段引起的鸡只死亡。因而需控制该病的另一个原因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导致生产性能不良。免疫策略仅靠免疫接种并不能完全解决IBD问题。疫苗在IBD的控制中的确是一种很有效的工具,但更为有效的方法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控制策略。全面的控制策略包括:选择正确的疫苗类型、正确的免疫接种时机,以及强化生物安全和科学的饲养管理等。这些策略也极为重要,因为IBDV是一种环境抗性很强的病毒,因此除了使用疫苗来降低其感染压力外,还必须做好彻底的清洁消毒和维持足够的空舍时间。根据其致病性,可以将IBDV分为弱毒株、中等毒力株、中强毒力株、强毒株和超强毒株等几种类型。如果再仔细分析这些毒株,按照其所引起的病变和死亡率将这些毒株按升幂排列,把几乎不引起任何病变和死亡以及对法氏囊没有损害的弱毒株放在排序的第一位,把引起严重病变和明显高死亡率的超强毒株放在排序的最后一位。当谈及IBD的疫苗使用时,最重要的是母源抗体对上述这些病毒的影响。IBDV弱毒株对母源抗体非常敏感,只有当母源抗体已降低到很低水平时,这些弱毒疫苗才有免疫效果。而另一方面,IBDV超强毒毒株则可突破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我们的免疫策略首先应确保1日龄雏鸡具有高水平且均匀一致的母源抗体。这种高水平且一致的抗体滴度可以使雏鸡在1~2周龄内获得免疫保护。而在1~2周龄内发生法氏囊损伤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如果此时IBDV进入法氏囊,并且损伤未成熟的淋巴细胞,则最终使鸡发生严重的免疫抑制。制定免疫策略时,另一个需重点考虑的是根据特定地区IBD的发生情况来选用合适的疫苗。如果现场发生了能突破较高水平母源抗体的超强毒IBDV感染,那么若使用只能突破较低抗体水平的IBDV弱毒疫苗免疫,则没有多大意义。抗体半衰期一如上所述,母源抗体来自父母代。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父母代鸡后,其子代雏鸡体内有高水平且一致的抗体滴度。这些抗体是被动抗体,雏鸡自身不会产生,因此母源抗体滴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不同品种和不同品系的鸡,其母源抗体下降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肉鸡生长最快,新陈代谢率也最高,其母源抗体下降速率是每3.5天下降1个病毒中和(VN)滴度。而对于生长相对较慢的商品蛋鸡,其抗体滴度下降率为每5.5天下降1个VN滴度。前面曾经提到,肉鸡母源抗体下降的速率为3.5天下降1个VN滴度。在现场情况下,肉鸡中母源抗体VN滴度通常可达11,12和13 。VN滴度11~13相相当于ELISA滴度6,000~10,000单位。现在市场上有几种能突破不同母源抗体水平的IBD疫苗,例如英特威的中强毒活疫苗IBD 228E活疫苗(Nobili&Gumboro 228E),在母源抗体下降到8以下时即可收到很好的免疫效果。因此,如果参照母源抗体的消长情况,意味着大约在12日龄以228E疫苗首免,即可有效。228E疫苗能够突破10928滴度的母源抗体水平,对于母源抗体滴度低于8的鸡,即可以用228E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而对于母源抗体滴度高于8的鸡,则不可进行免疫接种。如果此时接种疫苗,则抗体会将疫苗活毒中和,而免疫鸡仍会对IBD病毒易感。如果待7天后再做228E疫苗免疫,则第一次接种时未免疫的鸡现在已经适于做228E疫苗免疫接种。毒力较温和的疫苗,如中等毒力的疫苗IBD D78疫苗(Nobilis&Gumboro D78)能突破的母源抗体滴度更低。该疫苗只能突破6的母源抗体VN滴度,这意味着该疫苗的有效免疫时间延迟至大约16~17日龄左右,二免的时间也将更迟。Deventer公式Deventer公式可以作为辅助计算工具,以计算出鸡群的最适免疫日龄。该公式是由荷兰动物保健服务中心的专家所建立,它要求采集1周龄雏鸡血样检测其母源抗体。将所测得的ELISA滴度代入该公式,根据鸡场目前正在使用的疫苗毒株,你就会得到一个数值,根据该数值即可预测雏鸡最适免疫接种的时间。此时母源抗体滴度必须低于疫苗毒能够突破的水平,这样疫苗毒才可以到达法氏囊,免疫鸡即可获得免疫力。如要获得准确的计算值,每次至少应采集20份血样用于计算最适免疫日龄。若样品数量太少,则得不到准确值。另一个关键的地方是要将采集血样的雏鸡的日龄也计算在内,并且也需要将相关疫苗能突破的母抗滴度也计算在内。如果使用的是IBD 228E活疫苗,则所需突破的母抗滴度约为500,但如果是D78疫苗,则其能够突破的母抗滴度约为100。只要简单地把这些信息代入公式,就会得到预测的最适免疫日龄。如果现场存在超强毒IBDV毒株,它们可以突破很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但间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及时免疫?&一般来说,如果雏鸡母抗的VN滴度大于8,则可以100%抵抗Farragher 5270 IBDV强毒株的攻击。如果滴度下降到6~8,虽然雏鸡不表现临床疾病,但可看到一些法氏囊损伤;如果抗体滴度低于6,则会暴发临床疾玻而对于IBD超强毒(vvIBDV)毒株(如D6948株),只有当抗体滴度高达11或者更高时才有完全保护作用;滴度在11~8之间,就可看到法氏囊损伤;而抗体滴度在8以下者,就已经能看到临床疾玻虽然中强毒的228E疫苗株也会对法氏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但是以228E疫苗免疫过的实验鸡,其法氏囊恢复状况明显优于IBD强毒疫苗免疫的实验鸡。因此,对于强毒疫苗而言,其突破母源抗体的时间可能要稍微早于228E疫苗,大约可以比228E疫苗早提供1-2天的保护力,但是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即造成更严重的法氏囊损伤、更严重的免疫抑制,由此引起的继发感染增多。中强毒疫苗和强毒疫苗Nobili&Gumboro 228E是一株中等偏强毒力的活疫苗,但在目前的商品经济时代,228E疫苗正面临多种强毒疫苗的的激烈竞争。那么228E疫苗与这些强毒疫苗的差异到底在哪里?下面两项研究结果可以阐明其差异。第一个研究是采用SPF鸡进行。实验共分6组,均在1日龄进行免疫。其中有3组分别用不同的商品化强毒疫苗免疫。第4组用228E疫苗免疫,第5组用IBDV强毒株(F5270株)攻击,最后1组作为未免疫对照。分别于免疫后7天和21天取法氏囊评定其病变指数。结果表明,所有IBD疫苗株(包括228E疫苗)在前7天均引起不同程度的法氏囊损伤,但在免疫后21天,就可以看到不同疫苗株免疫组之间法氏囊病变的差异。其中228E疫苗组的法氏囊明显恢复正常,而强毒疫苗组的法氏囊仍然严重受损,其病变程度与强野毒株相似。我们采用存在母源抗体的雏鸡重复了同样的实验,试验采用3个商品化IBD疫苗,其中有2个为强毒疫苗,第3个是228E疫苗。3种疫苗均在18日龄进行免疫接种,然后评定法氏囊病变指数。结果得出与第一个试验相似的结论,并与预期相符,3种疫苗都对法氏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以228E疫苗免疫的实验鸡其法氏囊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强毒疫苗免疫的实验鸡。因此,对于强毒株而言,其突破母源抗体的时间可能要稍微早于228E株,可以比228E株早提供1-2天的保护力,但是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更严重的法氏囊损伤、更严重的免疫抑制,由此引起的继发感染增多。小结前面曾经提及,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病不能仅依靠免疫接种。还必须确保鸡场有正确、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即确保有良好的进出场控制措施,尤其是对单日龄鸡常而对于多龄鸡混养场则应确保IBD不会从一个鸡群传播到另一个鸡群;确保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时留有足够的空舍期;确保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通过完善的清洁消毒程序,尽可能将IBDV清除出鸡常其次还需要注意对父母代鸡群以IBDV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其目的是使其子代获得高滴度且一致的抗体水平。因此应注意种鸡的抗体水平,确保正确无误地做好油乳剂疫苗的免疫;确保种鸡有高滴度且一致的抗体,因为这是确保其子代有良好母源抗体滴度的唯一途径。高母源抗体滴度可以保护两周龄以下雏鸡免受IBDV的感染,因为最初的两周对雏鸡的法氏囊来说极为关键;高滴度且一致的母源抗体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用来预测最适的免疫日龄。另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选用合适的疫苗,以适应疾病感染压力。中等毒力疫苗株(Nobili&GumboroD78)非常适用于控制IBDV强毒感染。换句话说,这类疫苗适用于控制发生于肉鸡饲养后期的IBDV感染或者产蛋鸡饲养后期的IBDV感染。而中等偏强毒力疫苗(如Nobilis&Gumboro 228E)则是我们控制vvIBDV的首选疫苗。还有一个要点是把握免疫接种的时机。只有当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即低到不会干扰IBDV疫苗时才可以进行IBDV活疫苗的免疫。对于象D78这样的中等毒力疫苗,只需母抗VN滴度下降到6即可进行免疫接种。而对于象228E这样的中等偏强毒力疫苗,则要求母抗VN滴度下降到8再进行免疫。需要注意的是,与肉鸡相比,产蛋鸡的母源抗体下降较慢,因此适用于肉鸡的免疫程序并不一定适用于商品蛋鸡,反之亦然。正确的免疫接种显然是先决条件。如果没有把疫苗均匀地接种到鸡群的每一只鸡,也不能期望将来有好的免疫力。最后,选择最有效的免疫程序时,还需要知道鸡场面临的IBD感染压力,据此制定控制IBD的最佳免疫程序或最佳控制方案。英特威(香港)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染性法氏囊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