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州东站到南方医院科大周梦茹

当前位置:&&&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生命科学楼)
扫描获得旅游地图
您查询的地方暂无街景
您可以尝试移动右侧地图雷达查看周边位置街景地图
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生命科学楼)
电话:暂无电话
地址:【报告地址电话错误】
查看大地图:
酒店机票预订:
常用目的地地铁线路:更多
门牌号码查询
热门城市酒店预订:
最新热门电影
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生命科学楼)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生命科学楼简介信息目前还不完善,请协助我们完善南方医科大学-生命科学楼简介信息。
热门推荐:
亲,说点啥子嘛
我来点评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生命科学楼)
总体评分:
有话要说:
(请勿重复提交)
广州热门商家:
特色地图大全
中国古代地图
热门景点地图
四川九寨地图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大哪所大学的师资好。报考全科还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大哪所大学的师资好。
当然是中山医啦!其医科办学历史最久,重点学科最多,与外界交往最广、最早,人才积累最多。
肯定是中山大学了,中山大大学还进入全国名牌大学排行榜的前十位呢。它的医学院在全国来说,是名列前矛的,特别是眼科。
肯定是中山大学
2006中国大学医学专业A++级学校名单
---------------------------------------------------------...
想要植发的朋友首先发友们要考察的就是植发医院的资质,一个正规的医疗机构,一般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当地卫生局认证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二是当地工商局核发的企...
答: 你好,可以明确的告诉你目前的增高产品没有一样是药准字号的,就是说不是治疗药品.最多叫保健食品.增高药到底有没有效不好说的.大量的吃可能会有副作用的.
建议增高以...
大家还关注南方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
您的位置: &
专题:陈晓光教授谈2014 广州登革热的流行与防治
陈晓光谈2014 广州登革热的流行与防治
1.环球时报英文版采访文章:。
2.凤凰网的采访文章:【独家深度调查】广州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
3.南方都市报的采访文章:&登革热高发:为什么是今年?为什么是广州?
&&&&&&&&&&&&&&&&&&&&&& 作者:王道斌 梅雪卿& 日 星期四
4.纽约时报:广东今年出现登革热高发趋势
&&&&&&&&&& 王霜舟 2014年09月26日
----------《后附相关报道》
时报看中国
广东今年出现登革热高发趋势
王霜舟 2014年09月26日
&&& 中国南部广东省今年的登革热病例激增,人们担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等因素,加快了这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在该地区的传播。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道,卫生官员周三表示,广东省今年的登革热病例已达7497例。这比周一报道的6089例有大幅上升。
&&& 卫生部门官员称,罕见高温和降雨量加速了登革热疾病的传播。
&&&&广东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全省人口超过1亿,大多数年 里,广东每年登革热的发病情况不到1000例。从1990年至2008年间,1995年的发病水平最高,约7000例。位于省会广州的南方医科大学的公共 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传染病专家陈晓光周四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今年将很可能是发病最多的一年。”
&&& 登革热引起发烧、头痛、皮疹,以及关节剧痛,因此有“裂骨热”的非正式名称。得到适当治疗的情况下,该病的死亡率低于1%,但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可致命,特别是婴幼儿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2.2万人死于登革热,其中婴幼儿占绝大多数。
&&& 迄今为止,广东已有3例死亡报告。大多数登革热病例出现在广州,截至周三已有6361例及两例死亡报告。佛山市发现的病例数第二高,共有789例及一例死亡报告,新华社说。
&&& 在邻近的香港,当地的卫生防护中心说,截至周一,已有66例确诊的登革热病例,卫生防护中心表示,所有病例都来自外地,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的一例。
&&& 登革热病毒由一种伊蚊属的蚊子传播,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该疾病在中国只有过零星的爆发。但从1978年起,在中国南方和沿海地带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疫情。陈晓光和几位同事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中写道,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大陆共有655324例登革热病例,导致610人死亡。
&&& 陈晓光表示,导致广东省今年疾病爆发规模的原因有几个,包括异常高的气温,高降雨量,以及登革热在附近东南亚地区的流行。
&&& 新华社报道称,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还把爆 发的规模归咎于公众不愿采取控制蚊子数量的措施。官员曾要求居民减少蚊子得以滋生的积水。他们预测,进一步根除蚊子的努力,包括喷洒杀虫剂,应有助于减少 疾病爆发,不过,随着秋天凉爽气温的到来,疫情自然会减弱,因为低温环境不适合蚊子生存。
&&& 亚洲其他地区今年夏天也面临着登革热的问题。本月初,日本出现了自1945年以来的第一个登革热病例,1945年的爆发与东京代代木公园中的蚊子有关,至少有70人被感染。
&&& 台湾的疾病管制署周一表示,台湾今年的登革热发病情况已达2589例,并有5人死于登革出血热。疾病管制署副署长周志浩对政府所有的中央新闻社表示,目前的感染率意味着,本年度的发病数量可能会达到200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 未来的长期趋势可能有助于这种病毒的传播。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在过去50年中,登革热病例增加了30倍还多,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城市化、全球贸易增长,以及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和其他废弃物,为蚊子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 “由于气候和环境变化,加上国际贸易和旅行的日益增长,登革热在中国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常见,”陈晓光说。“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抗击这种疾病的努力。”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Cindy Hao
【独家深度调查】广州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
&&& 这是一条小小鱼,比你的小拇指还小一点。但它却是鱼中的“小强”:它能在污染如下水道一般的水中生活;就算被从马桶冲下去,它仍能存活;连毒药,都不一定能弄死它。&
&&& 10月17日,它与其余1000尾同胞,“扑通”被投入广州白云区螺涌公园的水里。
&&& 它叫食蚊鱼,祖先来自遥远的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在广州主政者眼里,这小小鱼带着神圣而重要的使命:它们是广州市政府向登革热宣战,其庞大“军团”中的重要一员。据媒体报道,至少有5.4万尾食蚊鱼,被投入广州市的几大水系。
&&& 不过,很快有专家指出,食蚊鱼“既吃蚊也吃鱼”,属于入侵物种,会损害本地生态。
&&& 而几乎与此同时,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广州海珠区赤岗街道办“登革热宣传点”的摊位,两个工作人员孤零零地坐在那里,桌上摆了药品、驱蚊片,尽管人来人往,却没有任何人上去咨询。
&&& “没人理他们,他们也不理任何人,”有小区居民说,“他们就百无聊赖地坐在那里,更像是在完成政府任务。”
&&&& 这一天,广州登革热病例数已经突破三万,超过往年病例数的三十倍。
&&& “当下,打药灭蚊是政治,”在广州已从事20年害虫防治工作的总工程师伍明亮感叹。他担心的是登革热疫情当前,广州全市到处喷射化学药剂灭蚊,会对生态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为应对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登革热疫情,广州全城出动。行政命令下,基层、社区、医院,处处压力巨大。疫情总算是控制住了,但留下的反思却不容忽视。
&&& 食蚊鱼(图片来自On Earth杂志)
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断骨热”疫情
&&& 今年,广州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登革热疫情。&
&&&&登革热对广东人并不陌生。伊蚊叮咬患者后,再叮咬其他人,就能传播病毒。虽然死亡率低于1%,这却是一种让患者非常痛苦的疾病。西方称其为“断骨热”:“全身骨头像断了似的”。
&&& 在过往年份,广州每年的登革热病例数很少超过1000例。而今年,根据广东省卫计委的通报,截至10月26日,广州已有34186例登革热,是过往年份的三十多倍。
&&& 为何今年疫情如此凶猛?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副院长陈晓光称,周边国家或地区登革热大流行是首要背景。&
&&& 凤凰网查阅各国病例数据发现,在东南亚,泰国病例已超过13万;马来西亚超过7万;台湾超过6000例;与广东邻近的香港,目前超过80例;日本也在9月发现自1945年以来的首次疫情,至少70人染病。
&&& 陈晓光告诉凤凰网,广州今年夏季高温多雨,造成伊蚊孳生地增加,伊蚊生长周期缩短、密度增加,这也是今年疫情凶猛的主要原因。
&&& 广东省卫计委提供的通报数据显示,从9月29日到10月14日,每日新增病例都在1000例以上,几乎能抵上往年一年的总病例数。最高的10月8日甚至达到1618例。
&&&按登革热传播特,如不进行蚊媒控制,增幅将是几何级数的爆炸性增长,“今天1000例,明天就是2000例,后天就是4000例这样的倍增,”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称。
书记市长都坐不住了
&&& 尽管早在1月就出现了首例病人(比去年提前了七个月),广州市政府真正大动干戈向登革热宣战,却到9月下旬才发生;那时病例数已经高达6000多例,是往年年份的六倍之多。
&&& 陈女士69岁的母亲,不幸中招,染上了登革热。她告诉凤凰网,9月26日她带母亲去医院时,广州很多医院、疾控中心感觉还完全没有“动”起来。
&&& “我在网上查,官方说各区疾控中心都能检查是否登革热,结果我去了越秀区疾控中心,对方竟然说是周五下午,不办公;最后只能带我妈去了广州市第八医院,才能做检查,”陈女士回忆说,她家幸好有车,如果家里没有车的市民,带着病人转来转去,肯定会延误病情。
&&& 陈女士的母亲治疗登革热,共花费超过5000元,而且医保不报销。“老人患病后,心理负担很重,”陈女士说,母亲患病后老怕传染给家人,一看到有蚊子就赶紧去打。
&&& 陈女士的母亲还有一位病友,一家三口去越秀公园转了一圈,回来就全得了登革热,包括孩子。
&&& 广东省卫计委直到9月22日才开始每日通报登革热疫情数据。在此之前,本地媒体甚至无从知道疫情数字。
&&& 至于广州为何会拖到9月才大动干戈,坊间有不同的猜测。有人说怕公布登革热疫情会影响即将召开的广交会(尤其考虑到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有人说,因为市委书记新官上任,怕民间有不好的联想。凤凰网则从不同渠道都听到同一个消息:好几位省级领导都患上了登革热。&
&&& 9月22日,新官上任不到一个月的市委书记任学锋,主持召开登革热防控工作会议,“由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把责任分解到各街、社区及单位和个人”;23日下午,任学锋亲自到海珠区沙园街道实地检查防控措施;23日晚上,市长陈建华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强调要打一场消灭蚊虫、防控登革热的战役”,并要求“全力争取在国庆节后出现(疫情)拐点”(实际上,广州的疫情数据直到10月18日才降到600以下)。9月24日,广州开展全市集中灭蚊行动。“灭蚊不达标的街镇要问责”、“对防控不力导致疫情蔓延的,要坚决追究党政主要领导责任”……市长陈建华撂下不少“狠话”。
&&& 市委书记、市长一声令下,行政命令就像一阵风一样,全市都“动”起来了。轰轰烈烈的“抗登”大战就此展开。
居委压力巨大,“一边喷药一边哭”
&&& “灭蚊大战”打响,全广州各居委都“动”起来了。& &
&&& “哪个街道防控不力,领导要问责,”市长陈建华说得毫不客气。
&&&& 基层压力巨大。
&&& “从国庆节开始,到10月20日,一天都没有休息过,”有居委会人士向记者抱怨。
&&&&据记者了解,“十一”黄金周期间,广州全市所有居委会,基本上都没有休息,连续7天加班加点,到处喷洒药水,逐家逐户派灭蚊片。
&&& “我今天8个小时都在爬楼梯……”有居委会工作人员如是抱怨。
&&& 最糟糕的是,有些居委称,加班的通知是10月1日上午才下发,要求所有人回来加班。很多居委会工作人员本来已经安排了与家人出游,有些报了旅游团的,都不得不退团回来加班。
&&& 有一位居委会工作人员,本来打算与丈夫去菲律宾薄荷岛玩,花了三千多元买机票,却在10月1日中午收到通知,要回居委加班。另一位居委会工作人员,本来都与丈夫、孩子一起高高兴兴开车离开了广州,却在路上收到加班通知,不得不中途折回广州。还有一位工作人员称,自己本来计划好了国庆期间要去好几个地方玩,全程去这里去那里已经定了11张火车票,结果只能全部退掉。
&&& 这边厢是全市各居委加班加点,那边厢,政府继续不停加码。
&& &10月4日晚,广州市政府紧急发布《关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控登革热的通告》,提出“全民动员”,“发动居民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开展翻盘倒罐行动”。
&&& 10月5日,天河区政府通报称,建立起“学校+街道+社区”联防联控机制,其中石牌街的华师大社区每天安排3台消杀机对绿化带、沟渠等重点区域不间断药物喷杀,对沙井盖、下水道、楼顶、车库等易滋生蚊虫区域投放灭蚊药剂,在学校每栋楼宇下边的沟渠上铺上塑料纱网……
&&& 越秀区东园新村居委会主任汤晓萍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称,每天的工作就是“抗登抗登还是抗登”:“我们居委会每个人都病倒过了。”
&&& 辛苦不是最难受的。很多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上面”“下面”都有压力,经常感到委屈。
&&& 有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微信上写,说自己前一天才辛辛苦苦把各卫生死角清干净,第二天又有垃圾,正好被领导看到,挨了骂,委屈到“一边喷蚊药一边哭”。
&&& 番禺区某街道免费为群众发放蚊拍,没想到来领取的群众数量之多出乎他们的预料,来晚了领不到蚊拍的街坊,就挤在居委会门口大声叫骂。居委会人员感到非常委屈。
&&& 压力巨大下,有些居委会开始使用一些并不科学的灭蚊方式。
&&& 国家卫计委巡视时就发现,白云区有些地方清理积水,居然是往积水里倒石灰。“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省钱……那孑孓疯长,一点都不怕(石灰),”有跟随国家卫计委巡视的记者告诉凤凰网。
&&& 在白云区新兴白云花园,工作人员甚至往下水道里倒石灰。“伊蚊不在下水道里生长,这样做只会让下水道发黑发臭,也会破坏相应河涌里的生态,”有专家如是称。
&&& 还有些地方采用的是全天候灭蚊,而不是在蚊子最活跃的清晨或黄昏灭蚊。
&& “做了很多无用功,很多办法可能只是自欺欺人,或者只是安慰自己说我做了就行。有些主意很明显就是居委会主任一时头热想出来的,完全没有咨询过专家,或者听说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学,”一位知情者告诉凤凰网。
&&&“增城还下发了一个疫情防治通知,规定不可以养富贵竹,如果不听劝告停止养竹将进行停水停电处理。这情景真让人无奈!”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微博上如是称。
&&& 廖新波认为,许多城市没有充分重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只在评比前后和疾病发生之后才进行堵、禁、治。
&&& 国家卫计委的专家组点评认为,官方组织的灭蚊工作也存在问题:一方面灭蚊工作存在消杀过度,同一个地方连续每日一次喷洒灭蚊会浪费人力物力,“一个星期一次,或三天一次足矣”。另外,个别地方灭蚊轻重“失衡”,马路、广场等干爽的地方灭蚊,而某些地方却消杀不足,对卫生死角如建筑工地、大叶灌木丛、地下网管照顾不周。
&&& 除了“不科学”灭蚊,形式主义也大行其道。廖新波在新浪博客上挂出一张图,横幅上写这“无积水、无伊蚊、无登革热”,下面却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
&&& “发动群众”有时也欠考虑。在白云区,连小学生和老人都被发动起来,到草木丛生的地方“清除卫生死角”;在某社区还有孕妇被动员出来参与捡垃圾的。“小孩、老人、孕妇本来就是登革热易感人群,让她们到草丛密集的地方捡垃圾,非常危险,加上还有化学药物的潜在威胁,”一位一直跟踪登革热的广州记者告诉凤凰网。
&&&& 这位记者还上去问一位参与喷药的老人“志愿者”:“你不怕被蚊子咬?”
&&& “没想过啊。”
&&& “领导有没有告诉你,如果被蚊子咬了怎么办?”
&&& “没有,”老人老老实实地回答。
“运动式”化学灭蚊可能带来生态灾害
& && 更加糟糕的是,大量使用灭蚊药,不可避免要对环境造成影响。
&&&& 有专家形容这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做法。
&&&& 在全城灭蚊大战中,有社区甚至对药剂不加稀释就直接喷洒。
&&& 多年从事昆虫生态研究和害虫防治工作的伍明亮,是广州市汇城害虫防治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他对大规模打药灭蚊忧心忡忡:害虫会对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长期滥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害虫再猖獗,在害虫防治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他在网上撰文写道。
&&&&伍明亮认为,科学的防治对策应该是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尽量营造一个有利于天敌而不利于害虫的环境,而不是一剂猛药下去,把害虫和天敌全搞死。
&& “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应慎重使用化学农药,”伍明亮再三强调。
&& 伍明亮称,基于其二十年灭蚊所看见的现象,是“蚊子越灭越多”。“我司于2000年开始至今,承包广州某大型小区‘四害’防治,根据合同的要求,不论有蚊无蚊,不论冬天夏天,每周一次在小区内全面喷施菊酯类农药灭蚊。”
&& 他认为这样是不科学的。“蚊子越来越难灭,使用的农药就越用越高级,浓度越用越高”。蚊子在这种高强度的农药轰炸十几年下来,产生抗药性是必然的。
&& 伍明亮还指出,以前广州小区绿化带有很多蜘蛛挂网捕捉蚊子,现在蜘蛛消失了,区内除了癞蛤蟆以外,很少见到有益的动物。
&& “失去了自然天敌的控制,灭蚊单独依赖化学药剂,造成恶性循环,越是打药蚊子越多,”伍明亮说。
&&& 据他估算,广州每年喷洒的农药保守估计有一千吨。“当中大部分的打药,不是根据虫情需要,而是定时定量按规程打药,美名为预防为主,实际上是典型的滥用农药。估计比合理需要的药量超过100倍……30年下来,广州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可想而知。”
&&& 面对登革热的威胁,广州的化学灭蚊登峰造极。“隔两天就全市统一灭蚊,各种灭蚊神器轮番上演,全城处处毒烟腾腾。我司所承包的小区,居委要求天天全覆盖打药灭蚊。”
&& “香港为什么没有爆发登革热?人口也同样密集啊。不同的是,那里是观鸟天堂,广州的小鸟呢?”
&&& 伍明亮还说,有清远山区向其公司求购一吨除虫菊酯,“该地还没有登革热,是上级要求天天灭蚊,我说最好不打药,或打生物药剂;她却说这是爱国卫生运动。”
&& “我人微言轻,深感无力,当下,打药灭蚊是政治,”伍明亮感叹。
&&& 对伍明亮的观点,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则表示:疾控中心一直有监测蚊子的抗药性,未有实证能证明广州的蚊子群落和抗药性发生显著变化。他认为“单凭一些印象进行倡导,并不严谨”。
&&& 广州日报则援引“省市疾控中心的虫媒防治专家”(文章并无署名)称,昆虫产生抗药性主要是在幼虫时期,而目前化学灭蚊主要是针对成蚊。
&&& “灭蚊重点在孳生地集中灭杀幼蚊,而不是他说的灭成蚊;另外,灭成虫同样会产生抗药性,”伍明亮对凤凰网称。
&&&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副院长陈晓光认为,从某一个地点“蚊子越灭越多”这种印象,直接得出“广州生态恶化”的结论,还需要更扎实的数据支撑。但如果长期使用化学药剂,而使用的数量又不规范的话,蚊子是会产生抗性的。目前的实验室数据显示,广州的白蚊、伊蚊(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有一定抗性,但不是很高”。他认为,社区、基层用化学药剂灭蚊,政府应提供更多的现场指导。
&& &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彭少麟则表示:杀虫剂该施多大面积、浓度多大、用量多大,都应该进行相关研究。但据他所知,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投放食蚊鱼: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
&&& 10月17日,广州白云区螺涌公园,防治人员投放了3斤共1000条食蚊鱼。图片来自mayokyo/东方IC。
&&& 10月10日,广州市水务局在其官网公布一条通稿,题为《市水务系统多项举措防蚊灭蚊》,其中提到,为灭蚊,广州向市内河、湖投放了大量食蚊鱼。
&&& 马上有专家指出,食蚊鱼是世界公认的外来入侵物种,会挤占本地生物生存空间。
&&& 媒体多次向市水务局询问投放食蚊鱼的数量、范围,但市水务局却三缄其口;这个措施如何出台、谁做的决定,也不肯交代。
&&& 据本地记者了解,天河区的天河公园湖、乞巧公园水系、新塘水库、岑村水库及车陂涌、沙河涌等山塘水库、河涌,分别被投放食蚊鱼5.4万尾。
&&& 美国环境新闻权威杂志《On Earth》称,食蚊鱼从1905年开始了其“入侵全球”的旅程。那一年,一位夏威夷生物学家大卫?佐丹(David Starr Jordan)――他也是斯坦福大学的创始校长――为了控制夏威夷岛上的咬人昆虫,在休斯敦附近找到了这种虽小而凶悍的鱼类,并带回了夏威夷,形容其袭击幼蚊就像“狼入羊群”。
&&& 夏威夷政府随即大量引入这种鱼类,1910年左右,这种鱼类被引入亚洲。
&&& 投放只是一瞬间的事,要消除它们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早在1936年,科学家就已经发现了这种鱼会对本地生态造成负面影响。但七十多年过去了,关于如何消除食蚊鱼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似乎都没有找到非常有效的方式。
&&& 在美国,目前已经很少再用食蚊鱼作为对付蚊子的措施。科学家们认为,很多本地鱼种也可以食蚊,没必要引入食蚊鱼这样损害生态的鱼种。“只要水里有鱼,能孵化出的孑孓数量几乎就是可忽略不计的,”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的水环境研究者Peter Unmack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本不需要特别引入食蚊鱼。”
&&& 食蚊鱼是入侵物种,并不是只有外国人知道。在广州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一本小册子里,明确把食蚊鱼列为“不宜在广州自然放生的常见物种”,在广州属于危害程度最大的外来入侵水生动物之一。
&&& 全国水生夜深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则告诉广州日报记者,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的食蚊鱼大规模向环境中投放要“慎重”,投放的权限不在省、市,而是由农业部批准的,因此地方一个部门没有权限大规模放外来物种。
&&& 面对媒体的质疑,广州市水务局只是答非所问地说:“食蚊鱼不会污染环境”,并说“这个措施是按照爱卫办有关灭蚊的指引做的,应该是安全的”。
&&& 后来,市水务局又说,这次引入的食蚊鱼来自“广州周边地区”,而不是从国外引进。
&&& 不过,市水务局官网上那条最早透露投放食蚊鱼信息的通稿,点进去后,只剩标题和日期,正文已经一个字都不见了。
&&& 《On Earth》杂志那篇关于食蚊鱼的报道,标题就是:“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
病例数字是否反映实际?
&&& “(登革热)实际上的发病率比官方公布的还要高,”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周昭远如是称。
&&& “登革热爆发早期,疑似病例可由所在医院抽血送疾控中心检查来确诊,中间有几天不知什么原因,要病人家属到银行交检测费用再自己送疾控中心去检测,后来因各方反应大,才决定由各医院自己检测,”他说,这种做法,很容易使病人家属嫌麻烦而拒绝送检。“那几天的上报新增病例数肯定比实际发生数要少。”
&&&&另外,周昭远称,由于登革热重症少,病死率低,相对转归较好,有些门诊医生为减少网络直报的麻烦,对病情较轻的疑似登革热病人,故意不查登革热抗体,直接给予治疗,导致疾病的漏诊。也有病人嫌检测费贵,拒绝检测,所以公布的病例数应远远少于实际数。
&&& 除了总病例数可能少于实际,也有人质疑死亡数据。
&&& 目前,官方称,广州登革热共报告5例死亡(上一次广州出现登革热死亡病例,是在1991年)。
&&& “广州目前病例超过33000多例,只有5例死亡,从死亡率来说,不太可能,”有专家称。
&&& 仅有6000例病例的台湾,目前至少有6例死亡。
&&&“按照我在医院里看到的情况,全市死亡案例肯定不止5人,可能某一家医院都不止了,”有参与登革热救治的医生说。
&&& 按照广东省卫计委的通报数据,10月6日以后再没有因为登革热死过人。“这不正常,不科学,”有专家称。凤凰网查阅省卫计委通报数据,发现从10月6-11日,病例数一直在1000以上;12日突降为668例;然后13日、14日也在1000例以上;直到10月18日,病例数才降到600以下。
&&&& “领导不动,下面不动;领导一动,下面乱动,”有知情者如是描述广州的“登革热之战”。
&&&&& 面对凶猛疫情,全城出动也无可厚非。不过,有不少专家指出,像灭蚊这样的事情,应该是“常态式”而不是“运动式”。
&&& 而官方则经查指责民间“不配合”。比如有些街坊不愿意让居委会工作人员入屋灭蚊。
&&& 为应对登革热,广州投入了多少钱?凤凰网未能查到相应数据,但有专家估计,光灭蚊与设备投入,就数以亿计。“这已经是很保守的估计了。”
&&& 登革热疫情趋于严重,很可能是个长期趋势。世卫组织称,近50年,登革热病例增长了30倍,原因包括人口增长、城镇化、人口流动趋繁、塑料等垃圾量激增。
&&& “由于气候和环境变化,加上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和人流量,登革热在中国可能会越来越普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副院长陈晓光告诉凤凰网。
&&& “广州算是医疗资源非常好的大城市了,又有应对非典的经验,”另一位专家对凤凰网说,如果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应对疫情都出现不少不科学的做法,其他城市又如何?对登革热如此,如果埃博拉来了呢? 
(凤凰网:孙莹)
Eco-concerns as city tackles mosquitoes in dengue fight
&By Chen Heying Source: Global Times Published:
&"Cherish lives, including those of mosquitoes," Wu Mingliang, chief engineer of Guangzhou Huicheng Pest Control Company, told the Global Times.
&With 2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ontrolling mosquito populations, Wu has bemoaned the overuse of pesticides for an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in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in September.
&A total of 41,827 dengue cases were reported in Guangdong as of Wednesday, an increase of around 20 times over the previous year. More than 80 percent of all cases were detected in Guangzhou, the provincial capital.
&This years outbreak is believed to be the worst in two decades, the Xinhua News Agency reported on October 6. Six deaths were reported in Guangdong.
&Dengue, also referred to as "breakbone fever" for its characteristic symptoms of severe joint and muscle pain, is a mosquito-borne disease.
&With mosquito populations reaching five times normal levels, authorities in Guangzhou, the hardest-hit city in the province, have doused the area with mosquitocide and have released mosquito-eating fish into lakes and reservoirs - moves that have triggered grave concerns among experts over their ecological impact.
&Somethings fishy
&The Guangzhou Water Bureau announced on October 10 that mosquitofish, capable of consuming more than 200 larvae a day, would be released in a bid to control the dengue fever outbreak, Xinhua reported on October 16.
&Some experts have warned that the fish, a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invasive species, may create some unexpected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Previously released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the fish decimated the habitats of the White Cloud Mountain Minnow native to those regions, the Guangzhou Daily reported.
&But Guangzhou water authorities explained that mosquitofish have lived in Guangdong waters for decades, assuring that releasing limited numbers will not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ver 20 million "native species fish" have recently been introduced to more than 2 million square meters of lakes and reservoirs, Wu Renchu, head of Guangzhou Patriotic Health Campaign Committee Office, told the Global Times. He said the number includes not only mosquitofish, but other mosquito-consuming species.
&Nevertheless, Yi Zusheng,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t Guangzhou University, argued that "although introduced to China as early as the 1930s, mosquitofish is still an exotic and invasive species that poses a threat to the survival of native aquatic life."
&Mosquitofish, which breed rapidly, compete for habitat with native species like White Cloud Mountain Minnow and Chinese rice fish, Yi told the Global Times, which are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rare sight.
&Since mosquitofish already populate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leasing more is unlikely to help curb the spread of dengue fever, Yi said.
&The water bureau argued that the release of about 5,000 mosquitofish in city parks in 2006 yielded positive results.
&Wu Renchu, however, admitted there was no follow-up conduct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Likewise, no projections for the possible impact on the ecology have been calculated this time around.
&"In fact, the dace, a native species, is also a great mosquito eater," an unnamed official with Guangzhous Bureau of Ocean and Fisheries told the Guangzhou Daily.
&Choking on chemicals
&When cases of dengue infection reached 20,000 on October 4, the Guangzhou government issued a circular to mobilize all schools, subdistricts and communities to join the fight by spraying mosquitocide.
&According to Wu Renchus estimates, some 12 tons of the chemical spray are used in the Guangzhou metropolitan area on a daily basis.
&One community i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as employed three full-time sprayers to hit known breeding areas, such as manhole covers, sewers and garages, the Guangzhou-based Nanfang Daily reported October 5.
&Even on October 25, when for the first time less than 200 new cases were reported for a single day in October, about 19.5 tons of mosquitocide were sprayed, the New Express reported.
&"But mosquito density at more than half of all observation points in Guangzhou is still high and not meeting sanitary standards," said Wu Mingliang.
&Although Guangzhou has sprayed an average 1,000 tons of chemical insect killer every year for 30 years, it has been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mosquito population, he said, adding that dosages are estimated to be 100 times more than necessary.
&As a result, mosquitoes are beginning to develop a resistance to the chemicals, he explained.
&Such large doses not only make the spray less effective, but also temporarily contaminate the water, soil and air, Lu Yongyue, an entomology professor a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old the Global Times.
&But Chen Xiaoguang, deputy head of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Tropical Medicine at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said that there is no solid evidence showing the mosquito vector in Guangzhou has generated a significant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
&Furthermore, there are no specific standards to assess whether mosquitocides are being overused, Chen added.
&Wu Mingliang also points out the largely diminished number of natural predators of mosquitoes as a result.
Pyrethrin, a major organic chemical compound, is a broad-spectrum mosquitocide, killing both mosquitoes and their natural enemies such as dragonflies, spiders and lizards.
&A lack of natural predators increases our dependence on mosquitocide, creating a vicious cycle, he said.
&While Wu Mingliang encouraged the use of bio-mosquitocide which specifically targets mosquitoes and not their predators, Chen argues only a few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their effects are "undesirable."
&Both Chen and Lu agreed that the fundamental measure to combat mosquitoes is to eliminate ponding, or stagnant waters where mosquitoes breed, through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and city planning.
&Chen cited the cavernous sewers in most US cities as an example, which guarantee smooth flow of water and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ponds. China, however, tends to cap its narrower drainage canals with manhole and drain covers to prevent mosquitoes from laying eggs in the subterranean water collections.
&Such methods are short-term solutions that fail to eliminate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Chen said.
&登革热高发:为什么是今年?为什么是广州?
作者:王道斌 梅雪卿
来源:南方都市报&&&&日 星期四&&&&编辑:南都&&&版次:GA05&&&版名: 政务
截至昨日零时,广东登革热病例新增312例,广州新增245例。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日动辄上千例新增病例相比,广州乃至广东全省的登革热发病高峰已出现拐点。
&&&&国庆前,防疫人员在广州火车站站台入口处喷灭蚊药。南都记者&黎湛均&摄
&&&&截至昨日零时,广州登革热病例累计3万多,其中5例死亡
&&&&有专家称下月中下旬疫情有望终结
&&&&截至昨日零时,广东登革热病例新增312例,广州新增245例。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日动辄上千例新增病例相比,广州乃至广东全省的登革热发病高峰已出现拐点。在大范围动员防蚊灭蚊后,广州登革热的疫情有望在下月中下旬完全终结。然而,累计3万多例的病例,还包括5例死亡病例的惨痛数据,却让人不得不深思:为什么是今年?为什么是广州?
&&&&昨日,南都记者通过对疾控、临床、科研专家的采访发现,今年登革热疫情高发,除了有输入病例早、周边国家大流行、市民早期参与度不够等诸多因素外,“对于传统疫区来穗人员的监测管理不及时,以及疫情暴发后灭蚊举措的滞后,也助推了疫情暴发。”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如是表示。
&&&&A&周边国家疫情高发传入广州
&&&&据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介绍,今年广州登革热疫情暴发存在着许多客观因素。如今年登革热发病早,1月就出现首例输入型病例,比去年提前了7个月。广州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登革热疫情大暴发,而广州与登革热常年流行的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人员来往日趋密切,输入病例的地理范围和数量逐年增多。加之今年气温高、雨水多,白纹伊蚊密度较高,早期群众参与度又偏低。
&&&&“虽然存在着众多的客观不利因素,但今年的疫情防控值得总结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杨智聪表示,从1978年以来对登革热的监控均显示,广州近30年来都是先出现输入病例,再引发本地感染病例。登革热其实在广州并非自然疫源地疾病。
&&&&B&对输入病例控制不力致扩散
&&&&“之所以说登革热不是广州的自然疫源地疾病,是因为那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先出现本地病例,后出现输入病例;二是该病流行区内大部分成人已感染过,使得儿童为最为高发的人群。”杨智聪透露,市疾控中心曾在广州12区内抽取不同年龄组的数千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他们体内的抗体阳性率是较低的水平,这说明广州市民中绝大多数人从未感染过登革热。否则,抗体阳性率要高得多。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控的三大举措。排除了是否为自然疫源地疾病这一争论后,今年对疫情的第一个反思,就是应加强对经由疫区来穗人员的监控和登革热防控指引。只有早期对输入病例加强管理,御敌于国门之外才能更有效率。
&&&&“如果他们发烧了,第一时间告诉医生来自登革热传统疫区,医生就能及时地采取防控、隔离举措。”杨智聪表示,他们实际上是广州登革热疫情的最早的传染源,人数不多,将这部分人控制起来,控制传染源的工作就做得相应充分了。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副院长陈晓光教授对此持相同看法:“虽然业界一直对登革热是否算广州的自然疫源地疾病存在不同意见,但目前来看,先管理数量较少的输入病例,确实是很好的防控手段。”在他看来,是否将一种传染病按自然疫源地疾病管理,将直接决定采取截然不同的防控举措。
&&&&杨智聪表示:“今后监测到周边国家地区出现登革热疫情后,建议采取类似的指引机制。而对于那些由广州去往疫区旅行、商贸、务工的人员,具体经管机构也因加强提示。”
&&&&C&城乡结合部助推疫情发展
&&&&在外堵输入方面,相关部门不是没有做工作,但仅仅是针对入境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一旦入境者处于潜伏期,又没有具体指引,这一防线就宣告失守。“登革热在潜伏期同样具有传染性,发热后如不及时隔离,就可以让本地伊蚊带毒,随后叮咬市民,疾病随之在蚊、人间传播。”外堵输入病例这一环节失败后,今年随后开展的防蚊灭蚊工作,也就是传染病防控第二个环节―――&切断传播途径的工作也纰漏连连。
&&&&如中心城区的防蚊设施、管网老化,滋生了蚊子。而周边区、市,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极差的卫生环境也给蚊子等病媒生物繁殖的土壤。如南都记者走访白云区棠溪、集贤院等该区病例数最多的疫点时,满眼垃圾,一遇积水,自然就成了孑孓滋生重灾区。其他诸如番禺、花都的城中村内,楼宇之间同样垃圾成山。这些地方一旦出现传染源,蚊媒密度很难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而这些城乡结合部,往往又是外地务工人员高度集中、人员密集的区域。这些常住居民的卫生习惯,一定要改一改。”曾专门进行过白纹伊蚊对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影响研究的陈晓光如是表示。据了解,目前,疾控中心正在对今年的病例进行户籍地和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分析,分析结果旨在让全市1000多万常暂住居民,能够有效地认识到环境和病媒生物之间的关系。
&&&&D&爱卫运动开展迟缓致暴发
&&&&病例数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携带病毒的蚊子越来越多。这时,只能采用不得已的方法―――化学喷洒灭蚊。“喷药仅仅是应急手段,因为一个蚊子可能产卵100-200个,且长期分批孵化,有的虫卵甚至可以一年后生长成孑孓、幼虫。喷药的作用在于灭杀带毒成蚊,是应对大规模疫情的不得已之举。”
&&&&在陈晓光教授看来,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迟缓,也是今年疫情暴发的一大主因。“广东省的爱卫机构,是归卫生系统管辖的。到了广州,在大部制改革后,划归到了城管委辖下,这对后期需要专业的灭蚊、消杀知识的防控行动而言,也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据悉,广州市爱卫会原计划每年的3、4月开展清理蚊虫滋生地的爱卫运动,可参与度和效果并不好。比如喷药次数,专业的做法是每周一次,疫情严重时才一周两次。但在现实中,不少区、市一周七天,每天多次。“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不说,化学药剂对于环境的危害也是存在的。
&&&&此外,在卫生部门主管爱卫会时,消杀药物往往采取的是目录指引制,首选低毒、有效药物。但今年的现实情况是,灭蚊药物种类有泛滥之势,有用世卫组织禁用的敌敌畏。最后广州市爱卫会不得不在一份灭蚊规范中明确,在人员密集的城区不得再使用敌敌畏灭蚊。
&&&&现在,国家已有建议爱卫运动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统筹,进行更专业的管理。“至于该不该使用食蚊鱼,评估无害后,在疫情需要时可以使用。但其实一般的鱼类,也是可以吃孑孓的”。杨智聪表示。
&&&&提示2015
&&&&今年得过登革热的
&&&&请来年积极大灭蚊
&&&&杨智聪表示,今年广州的登革热主要为Ⅰ型,仅南沙等个别地区出现了Ⅱ型。若明年的输入的登革热仍为Ⅰ型,则今年登革热病患产生的抗体对明年防控有利。
&&&&“荔湾区东沙街因去年集中暴发,虽然今年蚊媒密度同样超标,但病例较少,就是因为当地人已有了免疫力。但对于其他1000多万常暂住人群而言,大部分人仍是易感人群。”杨智聪说,若明年输入的登革热为Ⅲ型或IV型,已感染I性患者就需要重点防范了,重复感染人群的重症发生率要远高于首次感染人群。
&&&&“经历了2014年的登革热大暴发,明年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国家督导组联合省市疾控部门已制定了登革热防控长效举措,上呈政府部门。比如加强对输入病例的早期发现和管理,加强蚊媒控制,在化学灭蚊的同时,明年及早开展全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让所有市民(全部为易感人群)积极参与。”
&&&&陈晓光表示,加强对登革热的科学研究,如蚊媒的耐药性、如何科学的选用药物等课题研究也已开始进行。“今年的大流行,是否和病毒变异有关,类似的大型课题已经开始进行。”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梅雪卿&实习生&高琪佩
本站所有信息归
南方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
访问统计:
网站制作:
建议在IE6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下浏览本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南方医院电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