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肝温肾散寒中成药的中成药

→ 脾胃虚寒吃什么中成药最好,可以长期服用吗
脾胃虚寒吃什么中成药最好,可以长期服用吗
健康咨询描述:
我今年才三十四岁啊,很年轻啊,但是我一到了冬天,我就经常会感觉很冷,经常要穿很厚的衣服,后来就去看了下中医,中医说我的脾胃虚寒啊,这个需要长期的调理啊,慢慢的治疗就可以好的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的脾胃虚寒这个吃什么中成药比较好呢?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常见疾病
帮助网友:24974称赞:9
&&&&&&你好,脾胃虚寒可以吃黄芪建中汤.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痛.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茯苓等温胃化饮;如寒盛者可用附子理中汤,或大建中汤温中散寒;若脾虚湿盛者,可合二陈汤;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可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或合用肾气丸,右归丸之类助肾阳以温脾和胃.
帮助网友:27078称赞:58
&&&&&&你好,脾胃虚寒可以吃黄芪建中汤.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痛.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茯苓等温胃化饮;如寒盛者可用附子理中汤,或大建中汤温中散寒;若脾虚湿盛者,可合二陈汤;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可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
医生爱心医生
帮助网友:5161称赞:42
&&&&&&最好是中成药治疗,不需要吃西药或者保健品之类的.吃点归脾丸健脾养血,益气养心.配合吃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胃阳虚,手脚冰凉等.两者联合使用,长期服用效果很好
&&&&&&以上是对“脾胃虚寒吃什么中成药最好,可以长期服用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用山药50克、薏米250克、茯苓30克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气、祛湿升阳。坚持服用可令人体内湿寒之邪消失。您便不会感到身体不适了。也可服用中成药温中健脾的附子理中丸或祛湿升阳的参苓白术散,都可解决您脾胃虚寒的问题。
参考价格:8
参考价格:20
参考价格:8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用于风寒...
参考价格:¥256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
参考价格:¥7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当前位置:&&&
睾丸痛的治疗用药
  【临床分证】  本病接病因、脏腑辨证,可分为肝经湿热、寒滞肝经、肝气郁结、肝经瘀滞及脾肾气虚五型论治。  (一)肝经湿热证  本证多因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或外受湿热,下注肝经,远行于肾子所致。  1.临床表现  (1)主症:①睾丸剧痛。时有所减;②触之有轻微压痛,但形质无明显改变。  (2)次症: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②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3)典型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2.辨证分析 肝之经脉抵少腹,络阴器,湿热下注厥阴之络,累及于睾,脉络不畅,前阴失疏,则睾痛,时轻时重;湿热注睾尚微,则形质无异;余症皆是湿热下注肝经的反应。  3.诊断要求 凡具主症①、②及典型舌脉,或主症①、次症①、②及典型舌脉者,即可确定为本证侯。  4.论治法则 疏肝清热,利湿止痛。  5.方剂选要  (1)首选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苦寒入肝胆经。善泻肝胆之实火,除厥阴之热及下焦之湿热,具泻火燥湿两全之性,为君药;黄芩、栀予清肺与三焦之热,为臣药;黄芩清热解毒燥湿,栀子苦寒降泄,泻三焦之火,利尿除湿;泽污除肾经之湿,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邪有下泄之路;因肝主藏血,善条达,肝性体阴而用用.热盛别气机壅滞,易伤阴血,故用生地黄以滋阴生津;用当归、柴胡以养血疏肝,使肝用得疏,肝体得养,共为佐药;用甘草以缓中并调和诸药。用本方可湿祛热除,使痛肿自去。  (2)备用方剂:八正散加减。方中萹蓄、瞿麦降火而清利湿热,为君药;车前子清肝肺之热而利膀胱;木通、灯心草清肺热,降心火,利小便;滑石清热利尿,而共为臣药;栀子、太黄苦寒下行,而栀子可泻三焦之湿热,大黄则泻热降火,以二药相配,引湿热从二便而出,为佐药;甘草能调和诸药,除甘能缓痛之外,尚有清热利窍之功。  6.外沿疗法 用熊胆草、蒲公英、假葡萄三味。等量共捣如泥,绿茶开调,贴敷阴囊,用纱布包扎,5~10分钟后,可见凉快感(惠阳黄光中,在临证中曾治10余例,平均6~10天痊愈)。  7.验案选粹 陆某,27岁,参加锦江电站会战民工,睾丸骤然剧烈疼痛,灼热感,身体寒热往来,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精有力。拟诊为。肝经湿热型肾子痛”。证为气血壅滞,肝气失于疏泄,湿热下注于厥阴之脉,蕴结于肾子所致。治拟清热利湿,解毒镇痛,以泻火燥湿,清泄肺与三焦之热.并以滋阴生津,养血疏肝。使肝体得用。方用:龙胆泻肝汤加蒲公英,外加耳针(用泻法针剌生殖区睾丸点)。1剂而效,6剂湿祛热除,睾丸疼痛自去,诸症俱愈。(引自:叶杰民医案)  (二)寒滞肝经证  本证为寒邪入侵肝经,滞留不去,气滞血凝于肾子所致。  1.临床表现  (1)主症:睾丸疼痛,遇冷则剧,得热则减。  (2)次症:①下腹隐隐冷痛;②肢冷畏寒,面青。  (3)典型舌脉:舌苷白滑,脉象沉弦或沉紧迟。  2.辨证分析  由于肝的经脉络于外阴,经小腹,连阴器,寒滞肝脉,血被寒凝,寒凝于肾子,故睾丸疼痛,小腹隐痛。寒为阴邪,热则通利,寒则凝涩,故遇冷则症状加重,得热则痛减。因素体肾阳不足,下焦虚寒,失于温煦,阳气不布,故肢冷而畏寒。寒湿邪盛,内伤寒湿,故舌苔白滑,沉为阴脉,属里,由于肾阳不足,阴寒下胜,寒邪积滞而生内痛,或内有久寒,故脉象沉弦或沉紧迟。  3.诊断要求 凡具备主症、次症①及典型舌脉,或主症,次症②及典型舌脉者,可确定本证候之诊断。  4.论治法则  温肝散寒。行气止痛。  5.方剂选要  (1)首选方剂:暖肝煎。方中当归、枸杞子温补肝肾,益精养血以治本,为君药;肉桂、小茴香为臣药,以温肾散寒;乌药,沉香行气止痛,与肉桂、小茴香相配,温阳行气以治标;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散寒和胃,共为佐使药。  (2)备用方剂:天合乌药散。方中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药。小茴香温肝散寒,高良姜散寒止痛;青皮调气疏肝;木香行气止痛,共为臣药。更佐以槟榔直达下焦,化滞破坚,川楝子与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可减少川楝子之苦寒,而增强行气软坚之功。此外,并可加吴茱萸、肉桂以加强温经散寒之功。  6.针刺疗法  (1)体针:选取大敦穴向上斜刺0.3~0.6cm,用补法。每天1~2次。  (2)耳针:选取外生殖器区睾丸点,进行强刺激捻转,每天1~2次。或埋皮内针。  7.验案选粹 吴某,30岁,参加锦江电站会战民工,左侧睾丸突然疼痛(冷痛感),遇冷增重,得热则缓,舌苔白滑,脉象沉弦。拟诊为“寒凝肝脉型肾子痛”,证为寒邪入侵肝经,滞留不去,气滞血凝所致。治宜温肝散寒,行气止痛。以益精养血以固本,以温肾散寒,温阳行气以治标。方用暖肝煎,并于耳穴睾丸点埋揿针,以胶布固定,每天接早、午、晚自行按压。服药2剂后,疼痛明显减轻,至8剂后气行痛止,诸症悉除。(引自;叶杰民医案)  (三)肝气郁结证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恼怒伤肝,肝失疏泄,结于阴器,气机不通,宗筋闭塞而致肾子坠胀而痛。  1.临床表现  (1)主症:①睾丸坠脓而痛,痛引少腹;②胁腹胀满疼痛。  (2)次症:①胸闷不舒,纳呆暖气,时欲叹息;②情志不畅,精神抑郁;③心烦少寐,急躁易怒。  (3)典型舌脉:舌苔薄白,脉弦。  2.辨证分析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如情志不遂,或恼怒忿恚伤肝,肝气郁结,气滞肝脉,结于阴器,则睾丸坠胀而痛;肝脉下络阴器,上抵少腹,布胁肋,肝失条达,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故胁腹胀满疼痛.胸闷不舒,纳呆暖气,善太息;心主神明,肝气失疏。气血不利,心神受阻,故精神抑郁,情志不畅,心烦少寐,急躁易怒,舌脉均为肝郁气滞之象。  3.诊断要求  凡具有主症①、②并见次症某1项及典型舌脉者就可诊断本证。  4.论治法则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5.方剂选要  (1)首选方剂:橘核丸加减。方用小茴香温中行气,橘核疏肝止痛为君药;术香、川楝子、荔枝核、乌药增加行气止痛之功,共为臣药;桃仁、醋延胡索活血止痛,厚朴、枳壳、青皮破气消胀除满,本通通利下焦并引诸药下行而达病所,合以为佐使。诸药相配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消胀除满之效,凡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所致睾丸坠胀疼痛用之有效。  (2)备用方剂:柴胡疏肝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主药,香附,枳壳行气止痛,消胀除满为辅;陈皮和川芎活血行气,芍药、甘草柔肝养血缓急止痛共为佐使。应用本方可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适用于睾丸少腹坠胀疼痛.属肝郁气滞之证。  6.中成药选介  (1)茴香橘核丸:茴香橘核丸是橘核丸(济生橘核丸)减去海带增加小茴香、荔枝核、乌药、荜茇、吴茱萸组成,其作用基本上和济生橘核丸相似,但本方用了小茴香、荔枝核、乌药、荜茇、吴茱萸。从而增加了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作用。  (2)逍遥丸: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补血和营,以养肝柔肝;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和中;煨姜和中;薄菏少许增强柴胡疏肝解郁,条达气机作用,全方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  (四)肝经瘀滞证  本证乃久痛入络.瘀血阻滞肝经所致。  1.临床表现  (1)主症:睾丸痛甚,固着不移,时如针刺。  (2)次症:控引少腹疼痛。  (3)典型舌脉:舌质紫暗,或见瘀点,脉沉涩。  2、辨证分析 肝之经络阴器,久痛人络,瘀阻肝经,故睾痛较甚,时如针刺,且固着不移。  3、诊断要求 凡具备主症即可确定本证候之诊断,次症及舌脉可供辨证时参考。  4.论治法则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5.方剂选要  (1)首选方剂:橘核荔枝汤。方中橘核疏肝行气,散结止痛;木香、川楝子入肝经而走气分,行气止痛;赤苓渗湿利尿;荔枝核甘温人肝肾经,温经温中,理气,止痛;乳香、没药行气活血,行瘀止痛;大茴香温中、散寒、理气,小茴行气止痛;杭白芍养血、柔肝、止痛;全当归补血活血;龙眼核理气定痛。  (2)备用方剂:橘核丸。方中橘核疏肝行气,散结止痛,为君药。木香、川楝子入肝经而走气分,行气止痛;桃仁、延胡索入厥阴而行血分。活血散结,俱为臣药,以逐邪散寒,温暖肝肾;桂心温暖肝肾,以逐邪散寒;厚朴、枳实破气分之积滞,行结水而破宿血,海藻、昆布、海带成寒而润下,可软坚以散结;木通清利湿热,辟下泄之通路,合以为佐药。  6.验案选粹 冯某,25岁,参加锦江电站会战民工,因赴工地开工,于途中不慎面失足跌仆。下阴部撞及路边堆积的杂物,致阴囊微红肿,睾丸剧烈疼痛,按之有肿硬感,脉弦涩。诊为“外伤血瘀型睾丸痛”。治拟活血祛瘀.行气止摘。方用:橘核荔枝汤,以疏肝行气,并外敷山藿香。合以疏肝行气,止痛散结。服药3剂,肿痛大减。7剂肿消痛除而愈。(引自:叶杰民医案)  (五)脾肾气虚证  本证为中气下陷,肾气不足,脾肾亏虚,肾子失养所致。  1.临床表现  (1)主症:①睾丸下坠疼痛,时轻时重,缠绵难愈而触痛不甚;②症状每于久站,行走过久或劳累后加重。  (2)次症:①腰酸膝软精神萎靡。神痘乏力;②形体消瘦面色光白,少气懒言;③少腹坠胀,食少便溏;④性欲低下,常伴阳痿早泄。  (3)典型舌脉:舌质淡,昔薄白,脉沉细无力。  2.辨证分析 本证为脾肾亏虚的证候,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故少腹睾丸坠胀而痛;劳则伤气使气康更甚,故遇劳、久站,行走过久过度劳累后症状加重;脾能益气,脾虚不能益气。中气不足故精神萎靡,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脾主运化,脾虚运化无权而致食少便溏;脾虚气陷,血气生化之源不足,不能充养四肢肌肤,则形体梢瘦面色咣白;腰为肾府,肾气不足,府失所养,故腰膝酸软。性欲低下,阳痿早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脾肾气虚之象。  3.诊断要求 凡具备主症①、②,次症某1项及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  4.论治法则  补中益气.温阳补肾。  5.方剂选要  (1)自选方剂,补中益气汤合金匿肾气丸加减,方中黄芪益气升阳;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陈皮行气去滞。醒脾利胃补而不滞;当归养血调营,气虚者补血取阴生阳长之理;升麻,柴胡合参、芪升清举陷,使下陷之气得以升提。方中六昧丸壮水之主补肾阴以助肾阳;附子、肉桂补水中之火鼓舞肾气,通过东火互补,阴阳协调。肾气宽沛自健。痛甚者尚可加入木香、小茼香、醋延胡索、荔枝核以疏肝理气止痛。全方可达温补辟肾,益气升阳,理气止痛作用。  (2)备用方剂:脾肾两助丸。方中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升阳;白术、山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增强补中益气作用;锁阳、补骨脂、杜仲温补肾阳;熟地黄、山茱萸、麦冬以阴中引阳。补肾阴以助肾阳。诸药合用脾肾双补,适用于脾肾气虚之证。睾丸坠痛缠绵不止者可适加柴胡、香附、川楝子等以疏肝理气止痛。  6.中成药选介  (1)补中益气丸合用金匾肾气丸,方义同首选方剂。  (2)脾肾双补丸。本方系麦味地黄丸合十全大补丸的组方基础上加味而成,方中麦味地黄丸加牛膝、枸杞子滋补肝肾;十全大补丸加莲予、芡实、白扁豆、薏苡仁、陈皮健脾益气,气血双补。全方大补脾肾,适用于脾肾气虚,中气下陷,肾气亏损所致睾丸坠胀疼痛诸症。
《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冷方南主编
男科疾病排行榜
无需注册,即可提问,您的问题将由三甲医生免费解答。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祛风散寒中成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