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功效颜色形状功效

第七十讲补气药、补阳药概述+第七十一讲补阳药巴戟天淫羊藿仙茅
第七十讲补气药、补阳药概述+第七十一讲补阳药巴戟天淫羊藿仙茅
中药学讲座 张廷模第七十讲  补气药、补阳药概述(转载)发表者:&1073人已访问关于补气药,后面还有三味比较次要的,这都作一般的了解。那么第一个是大枣,这是鼠李科这种枣树成熟的果实,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的,称为红枣,那么有一种表皮是黑的,称为黑枣,那么在中药当中,用这种红的比较多,黑的其实也可以等同地入药,一样的,都可以作为大枣使用,这是关于药材,也是药食两用,本身就是食品,就是一种水果,这个北方地区更多一些。那么这个大枣,第一个功效补脾气,也可以叫作补中益气,或者益气补中,有的书上说补益脾胃,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这里强调补脾气,实际上以脏为主,也包括了胃气在里面,也是补益脾胃的意思,因为它甜味很浓,所以有的强调补中,因为按照五味所入,甘味主要入脾的,入中焦的,所以这个补中益气,益气补中,补脾胃之气,都是一样的,主要是用于脾胃气虚。那么大枣的补脾气的作用,也是比较缓和的,它也是一个兼有营养成分比较丰富的一个补脾的药物,所以它比较适合于脾气虚,而且兼有营养不良,往往是作为一个辅助的药物来使用,所以这方面没有什么特殊的,它在很多补气健脾的方当中,有的甚至于把它作为药引子,就是次要的意思来使用。另外第二个功效,安神,在一般又叫养血安神,其实也可以把养血加进去。大枣有一定的补血的作用,它也可以用于血虚证,它又是一个安神药,能够主治心神不宁,那么从这个张仲景开始,就用它的养血安神功效,而且使用比较早,而且用于一个特殊的病证,在《金匮要略》里面,叫作这个脏躁。那么什么叫脏躁?这个脏指的是心脏躁扰不安,那么就是因为心失所养,心主神志的功能不能正常地发挥,而出现了一些心烦不宁,或者其它的一些情志异常的,比如说喜欢悲伤欲哭,喜悲,喜闹,喜哭这样的一些症状。那么现在比如说有的属于癔病的范畴,或者属于其它的一些情志的病当中都会出现,但是在过去,称为妇人脏躁,这个不是妇女专有的一个病,只不过多一些,这个可能与过去的封建社会,(妇女)社会地位低一点,经常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经常压抑,那么经常容易出现神失所养而心神异常,那么这个男性患者同样会出现。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面就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很平淡的几种药,其实效果蛮不错,现代临床也很常用,碰到了这一类的,比如说有的神经衰弱或者出现癔病这样的(病),有这样的一类症状,基本上都可以使用,还可以配伍其它的一些宁心安神或者养心安神的(药)。单纯的血虚证,大枣也是可以用,比如说现在有的放、化疗的患者,白细胞降低,那么大枣也是很常选用的一个药,那么就是用它养血的作用,所以它也可以叫养心安神。另外我们书上(的)此外,就是它可以降低一些药物毒烈之性,主要是甘草不能配伍的,比如甘遂、大戟、芫花,那么十枣汤就是这么一个例子,所以对大枣就作这么一个简单地了解,就是两方面的功效。  另外一个蜂蜜,这也是一个食品,(能)补气,补脾气,补肺气,也是脾肺双补,这一点要注意,(是)脾肺双补的(药)。它也是作为辅助的药,不管脾气虚或者肺气虚,它并不是很重要。那么在古方里面,脾气虚的它作为蜜丸剂,它既赋型,又起补脾气的一个辅助的治疗作用,比如把四君子汤作为四君子的蜜丸剂,那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那么治疗肺气虚的一些方,很多药用蜂蜜来伴炒,那么比如说蜜制的黄芪这一类,它同时也发挥了蜂蜜的作用。另外润肺止咳,很多止咳平喘的药用蜂蜜来炙,我们前面讲百部、款冬花、紫菀,本身很难讲它有润肺的作用,但是蜜炙了以后,就可以称为润肺。这个作用缓急止痛,这个和甘草一样,但是没有甘草应用那么广泛。另外能够润肠通便,这个通便就润肠通便,可以口服,经常喝一点蜂蜜汤、蜂蜜水,有些老年人肠燥便秘的时候,那么可以有辅助的作用,尤其是润肠通便的药,适合于作丸剂,这个丸剂很多也是蜜丸剂,那么从张仲景的这个麻仁丸开始,它不但赋型,而且也发挥润肠通便的效果。再一个解毒,这个也是对于一些药食毒,药类,比如乌头这一类有一定效果。还有通便也可以外用。张仲景把蜂蜜在锅里面炼,炼到一定的程度,不粘手的时候,把它做成那个圆柱状,从肛门塞入,实际上这个是世界上最早的栓剂,从肛门、直肠给药的栓剂,也是作为润肠通便的。那么这个蜂蜜,就简单了解这些,因为一个了解的药,知道了功效,因为功效本身就很多了,其它不再讲。  后面这个饴糖,不要求,大纲不要求。那么同学们今后肯定会碰到,比如说这个建中汤这一类(方),在学习《金匮要略》里面。它和蜂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补脾肺、缓急止痛、润肺这些方面,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没有解毒和润肠的这两个功效,就那么一点差异,这个饴糖就是用粮食类,主要是玉米或者稻谷用来煎熬,加上了糖化的一些辅助的东西,(如)麦芽在里面,让它糖化而产生的一种糖类,很甜的,那么它有软的称为胶饴,有的是成块状的称为硬饴,作为药用的一般是用软的,用这种胶饴,硬的现在很多糖果里面也使用,所以这个不要求,就不讲它,大家知道有的又把它叫麦芽糖。  那么通过前面补气药的学习,我们在讲概述的时候,就说讲了它的一些规律性,我在讲规律性的时候首先就提到了,所有的补气药都能够补脾胃之气,都作用在中焦,那么我们通过这个学习,从人参到最后的饴糖都是这样,所以对补气药的归经,任何一个药,你都可以写脾胃,这个就不错,这个规律掌握了,记起来非常方便,另外谈到了补气药,绝大多数同时又能补肺气,我们学的这些补气药,不补肺气的,一个是白术,一个是甘草、扁豆,好象又提到了大枣,大枣严格讲都不是很典型,那么就是以我们书上为准,主要的是白术,其次甘草、大枣、扁豆,除了这四个药都能够补肺。那么我们今后考试的时候,就重点地记,不补肺的有四味,这个容易记,那么剩下的,考试你都能够说它脾肺双补,写功效的时候,你都能够写上补脾气、补肺气,各种考试有关涉及到的内容,比如说选择题、填空题,你都能够应付,包括归经,补肺气的,又能够归肺经,在归脾胃经的同时,加上一个肺字。另外有少数的药归心经,能够补心气,那么主要就人参、西洋参、甘草,主要指的这三味药。另外补肾气,人参、西洋参、山药,那么这个就记特殊性,所以这样子记,这个规律就比较好掌握了,主要功效就掌握住了,主要的主治证和相应的归经,也能够好记,所以这是我们讲了以后,和我们前面讲的,这个把它对应起来,帮同学们复习的时候,抓住这样一个纲,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那么这个学习起来,困难就会小一些。这个补气药是补虚药当中最重要的,很多重点药都在这一节,所以很多虚证都可以使用,因为它不但是治疗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经常都配伍补气药,所以这是这一章当中的重点。  下面介绍第二节,补阳药,补阳药从理论上来讲,是治疗阳虚证的药物,以补阳为主要功效,这是从理论上来讲,应该这样来定义。但是根据我们这一节收载的具体的药物,这样子定义又不太准确,那么我们这一节收载的药物,基本上都是补肾阳的,就是以补肾阳为主要功效,主要治疗肾阳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阳药,那么这个是根据实际的情况,这样子下定义,它和理论上这个定义,就有广泛和局限的这种差异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性,因为我们在学《中医诊断学》的时候,有阳虚的脏腑,一个是肾,肾阳虚证,另外一个是心,心阳虚证,再一个脾,脾阳虚证,那么肺和肝,没有阳虚证,主要涉及三脏。那么治疗心和脾的阳虚证的药物,主要是附子、肉桂、桂枝或者说干姜这一类的药,那么已经不在我们这一章里面了,前面已经介绍了,所以剩下来的药,在这一章里面,基本上都是补肾阳的,其中有少部分可能兼能够温脾阳,有少部分的,我们后面要学的,比如说这个补骨脂,或者益智仁,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个兼有的功效,它不具有普遍的规律,所以根据实际收载的药物的情况,我们人为地把这个补阳药,限制在补肾阳为主要功效,主要是治疗肾阳虚证的,所以这是关于补阳药的含义和它的基本应用的情况。那么这个补阳药主要是用于肾阳虚,肾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肾阳虚相应地就有非常复杂的病理变化,所以这个肾阳虚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我们前面学过肾,尤其是肾阳,肾阳是全身阳气的根本,它能够温煦,主要有个温煦的作用,能够温养形体,那么人在正常的情况下,肾阳不亏虚,它不觉得有什么寒冷、畏寒,冷疼这样的一些感觉,肾阳虚了,温养形体的能力降低,所以就出现了比如说畏寒身冷或者这个腰膝冷痛。那么肾主生长发育,肾阳虚,也能够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对于儿童来说,也可能就出现我们前面讲五加皮谈到的那种五迟、五软,生长发育比正常的人迟缓,那么对于中老年人,可能就出现早衰,未老先衰,出现了比如说头昏眼花,头昏耳鸣或者腰膝酸软,而且兼有明显的寒象,因为阳虚是一个虚寒证,它是以寒热来两分的。那么肾是主生殖的,肾阳虚,那么这个生殖功能就减退,首先就表现在性功能的减退,那么这个男性,可能就出现阳萎,这个女性可能出现不孕,宫冷、宫寒、不孕,男性还有不育证,不能正常地主生殖。肾主骨,肾阳虚,筋骨萎软,尤其是筋骨冷痛,肾主水,司二便。肾阳虚,不能够有效地主水,两种情况,一种它是开而不合,那么就是尿频、遗尿,夜尿频多,要么合而不开,这个小便量少出现了水肿,阳虚的水肿,大便可能出现溏泻,或者阳虚出现冷秘,便秘,大便失调,大便失常,可能两种情况下都可以。那么肾主纳气,肾阳虚也不能有效地纳气归根,也可以出现久咳虚喘。这个肾阳可以温养脾阳,肾阳虚可能导致了脾肾两虚,出现久泻不止,尤其是五更泻这样的一些症状。所以这个肾阳虚,在临床上的表现,是非常多的,那么一般的肾阳虚对这样一些临床表现,都是可以用的,所以在临床上这个补肾阳的药,对于肾阳虚证,不管它的表现怎么样,使用实际上都是非常广泛的。反过来讲,又是我们这个中药分化不够的地方,比如说某一个补肾阳的药,它通过补肾阳,它能够改善肾阳虚的主要的是哪些症状,现在对于一般的补阳药,都没有办法回答。比如说我们前面已经学过附子、肉桂,它也是补肾阳的药,补阳的药,那么通过补肾阳,它最佳的是能够改善生殖功能低下,能够治疗阳萎不育不孕,它最佳是温煦形体,最佳是主水,是主骨,促进这方面的功能,所以对于绝大多数补阳药,还不能准确地回答。也可能是很多补阳药,这方面可能面面俱到,什么功效都有,很难分出它的主次,这个也是这类的药在临床上治疗阳虚证,所以非常普遍,或者说有一定的随意性,因为它都有效,或者这些效果没有一种最特长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就不可能要求过细,它有补肾阳的作用。有关的阳虚证,原则上都是可以用的,但是很多药有一些兼有的功效,比如说有的兼有固精缩尿,那么对于肾阳虚而肾气不固的,精气不固,那么可能就更适合。那么有的兼有温脾阳的,可能就是肾阳虚,而引起的久泻不止,可能更适合。有的能够健筋骨,那么可能对于肾阳虚,不能很好地主骨,而筋骨萎软,筋骨冷痛,可能更适合。有的兼能够补肺气,能够肺肾双补,那么对于这个肺肾两虚,久咳虚喘,那么可能更加适合。所以往往通过它的一些兼有功效,这样子有利于补阳药的准确地使用,所以补阳药的功效和主治,我们书上在三百五十二页,用了一大段来讲,实际上它的特异性不是很强的。它(是)补阳的药,一般的肾阳虚,都是能用的,那么主要考虑到一些兼有功效,这样子在临床上来更加细致地这种区别,这是关于功效和主治。那么补阳药的性能特征,补阳药的药性,都是偏温性的,或者偏于温热的。因为补阳药,是温补药,这个在我们现在的中医的辨证当中阴虚和阳虚,是用寒热两分的,那么这个阳虚证,就是虚寒证,阴虚证就是虚热证,按照张景岳的观点,也是他首先这样分,那么就是阳虚者,要补而兼暖,就是要温补,所以补阳药就是温补药,它既是补虚药,在某个意义上来讲,它又是温里药,阳虚生内寒,它既能够补虚,又能温里散寒,所以是属于温补药,它肯定是偏温的,这是药性。药味,当然都是甘味药,甘能补,但是有的补阳药,又能祛风湿,它有苦燥的性质,所以还有苦味,但实际上有的动物药,往往是联系它的真实滋味,强调它的咸味,那是与真实滋味有关。那么在《内经》里面,有辛能润,有的补肾的药,还赋予它的辛味,那么这些,都不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知道,它以甘味为主,如果除了甘味还有其它的味,前人总是有原因的,要么是这个动物的药,也是咸能入肾,因为主要补肾阳,要么辛、苦,或者是祛风湿,要么是辛能润,这主要是润肾。所以这个药味,在有规律的基础上,不是很有规律。这个归经当然都是归肾经,主要是补肾阳,那么兼能够温脾的,那么又同时归脾经,兼能补肺气的,同时又归肺经。另外这一类的药,其实有很多的补阳药,就是偏温的补肝肾的药,就是补精血的药,因为它属于温补药,它主要是用于肝肾亏虚这种筋骨萎软,或者与肝肾亏虚另外有关的一些病证的,那么这一类的药,它除了归肾经,还能够归肝经。所以这一类的药,补阳药里有一部分实际上是补肝肾、益精血的为主,真正对典型的肾阳虚,它针对性并不是很强的,比如说今后学的续断这一类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个类似于我们前面学的桑寄生这一类的药,或者五加皮。如果说要把桑寄生、五加皮这一类的药,放在补虚药,那也放在补阳药,但是它对肾阳虚本身针对性不是很强,实际上是温补肝肾的,补肝肾益精血的药,这是性能特点。关于这个配伍,那么往往配伍温里药,因为阳虚生内寒,有里寒证。阳虚,常常就是这个水气不化,有水湿内停,那么配伍除湿的药,燥湿、利湿、化湿,都可以。如果肾阳虚,而肾气不固,表现出来可能就是尿频、遗尿、遗精、滑精或者妇女的崩漏这一类,那么就要配伍收涩药,尤其是能够固肾气,固肾精的一些药物。如果是脾肾两虚,那么配伍止泻的药,因为有这个久泻不止。那么肺肾两虚,久咳虚喘,还可以配伍一些止咳平喘的药物,等等,所以这个根据它的主治证的不同,有多方面的配伍。关于这个使用注意,补阳药本身是温补药,它补而兼暖,所以对于阴虚有热的患者,原则上是不宜使用的,要忌用,有的药不但偏温,而且偏燥,所以有热的,阴虚火旺的,应该慎用,或者忌用。那么这里要说明一点,也是张景岳说的:“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当然后面还有两句话,我们这里简单就说这个意思吧,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那么就是补阳药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到另外一个方面,但是对于这句话,很多时候没有正确地理解,它并不是说在补阳的时候,要加一点补阴的药,因为我们现在的补阳药和补阴药是以寒热两分的,张景岳已经明确告诉,以寒热分阴阳,阴阳不可混,一定要分得一清二楚,不能混为一谈。那么张景岳说的:“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他是以精气分阴阳。这是从物质和功能的角度来讲的,那么补阳药,更多的是振奋的功能,功能振奋了以后,要消耗更多的物质基础,那么这个时候,这里指的阴,主要指的是肾精,它是以精气来分阴阳,更主要的是指的肾精,那么就说在补肾阳的同时,要及时地补充肾精,提供物质基础,那么也就是前人说的不能让这个火起锅干。因为功能振奋了,消耗精微物质更多了,象汽车跑得快,功能增强了,燃料就要耗得多,要及时地补充,就是这个道理,要有更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证,尤其是一些温燥的,补阳的药尤其如此,所以要和补精血的药同时使用,不然的话,就象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提虚劲的,没有后劲,暂时地兴奋,兴奋了过后,是更加严重地虚衰,所以这是张景岳的本意,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是振奋功能,要注意提供物质基础。另外尤其适合于气血这种关系,阳生阴长,就说补气的当中,也可以适当地加补血的药,那也是适用的,也可以使用,但不是说的一般的补阳药,都要加一点清补的药,这不行,尤其是不能反过来,我们今后讲补阴药,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那绝对不是在补阴药当中,再加一点我们现在要学的补阳药,那个阳中求阴,比如说益气生血,这个就比较符合张景岳的本意,是以精气来分的这种阴阳,他这个是适用的,是应该的,但是以寒热来两分阴阳,它那个就不应该乱用的,一定要分清楚,是不能相混的,所以这个一定要读张景岳的原著,他这个分阴阳,有两种思想,一个是以精气分阴阳,那么我们刚才说的就是适用的,而且是必须的,如果是以水、火来分阴阳,那就是不能相混的,补阴药和补阳药,就不能混杂在一起。那么我们现在的阴虚证、阳虚证,补阴药、补阳药,是以寒热两分的,不是以精气来两分的。所以这句话,我们在补阴药当中就没有再引用,就是这个道理,过去用得比较乱,不是很准确,这个供同学们参考。  下面就介绍比较重要的一些补阳的药,也是我们大纲上要求的,那么这个补阳药在补虚药这一章里面,药的味数不少,比较多,但是我们要求比较低,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对阳虚证,它这个个性特征不是很鲜明,应用比较随意,临床上如像活血化瘀药,很多活血化瘀药什么瘀血证都能治,在这里面再要分它的个性特征,很难,分不出来。  下面第一个(药),鹿茸。鹿茸,它是来源于鹿科的梅花鹿或者马鹿,这个没有骨化的幼的角,这是梅花鹿。另外一种毛是青灰色的,那是马鹿,个头要大一点,那么这个梅花鹿和马鹿的雄兽,雌兽没有的,雄兽的头上是有角,这个角到了冬天是要掉的,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从这个额头部分,就长出来,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圆柱状的突起,这个时候很幼嫩,一般采的时候可惜了,太嫩了,那么有的在商品里面把它叫茄子茸,就我们蔬菜里面长的茄子那种刚结出来,冒出来的一个圆柱形,一般都要分两个岔,一般二杠茸,两个岔的二杠茸,有的三杠茸再多一个,比如说马鹿的角分岔要多一些,一般三杠的时候也可以,没有角化的时候,这个时候把它采收。春天它长得很快,有的时候一个昼夜,二十四小时,它重量可以增加一百克,二两,这个速度相当快,有的三、四十天,就长到十多斤,这个头上的角,就已经骨化了,就不能用了,只能作为老鹿角,所以在没有骨化的时候,尤其是在一两个分岔的时候,这是最佳的。那么过去,只有把鹿这种动物,把它猎杀了,及时地猎杀了以后,把它锯下来,作为鹿茸用,现在一般是人工驯养,那么在养到一定程度,能够采收的,就把它锯下来,一年至少可以锯两次,这是关于鹿茸的药材的情况。那么鹿茸作为一个补阳药,它主要是补肾阳,在补肾阳当中,它的补阳的作用,是最强的,所以把它称为峻补元阳,所以一般的肾阳虚证,不管它表现出什么样的症状,都可以把鹿茸作为一个补阳的重要的药物来使用,那么在临床上往往并不这么普遍,为什么,一个是因为药源的问题,二个是因为药价格,就是经济上的问题。因为鹿茸过去完全是来自野生的鹿,那么药源非常少,价格也非常昂贵,现在虽然有人工驯养,但是这个资源仍然不是很丰富,而且价格仍然是很高,那么一般都是比较重的阳虚证,这样子用它来峻补元阳,比较轻微的,可以用,这是理论上的,实际上不可能都用,就是刚才讲的原因,价格和药源的问题。那么这个鹿茸,在补肾阳的当中,一个是作用强,它能够峻补元阳,更主要的,它能够益精血,又能补肾精,同时又能补血,可以连在一起,又能益精血。所以前人把鹿茸,称为血肉有情之品,也就是它的补肾阳的同时,它振奋功能,又提供物质基础,它不容易导致前人所说的火起锅干,就是称它血肉有情之品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一般它可以不需要再配伍其它补精血的药,它自身就是在温阳的同时,它并不燥,所以不需要再配伍补精血的药,它同时就照顾到了。所以我们书上呢,很多这个阳虚证怎么配伍,书里面谈到了,自己看一下。但有一个问题要说明的,既然是一个峻补元阳,就说它能够峻补肾阳,为什么亡阳证不用鹿茸而用前面的附子,因为鹿茸属于一个缓补的药,尽管它补阳的作用很强,但是收效很缓慢,所以一般的阳虚证,服用鹿茸,要见到一定的效果,至少在一周以上,所以这个要比较长时间的,少量地服用,慢慢地见效,而这个亡阳证,是个阳气虚脱、衰竭的程度,需要马上见效,要速效,那么只有附子和干姜配伍,才能够挽回将要亡失的阳气于倾刻之间,所以它才能回阳救逆,具有这方面的功效。附子用于急性的阳气虚衰,将要亡失的这种(情况),鹿茸不行,尽管它称为峻补元阳,补阳的作用,在补阳药当中,屈指可数,但是它收效缓慢。这是在补肾阳当中,又结合到补精血,它提供了物质基础,它用于一般的慢性病,慢性的这种阳虚证,不是亡阳证。另外鹿茸也有很好的强筋骨的作用,所以尤其是肾阳虚,兼有这个筋骨萎软,它也是经常选用的。那么鹿茸的补精血,强筋骨,如果和药性比较平和的药,或者偏于清补的一些药配伍在一起,临床上它也可以不一定用于阳虚证,它就用于肾精不足证,或者这个肝肾不足证,这个我们在《中医诊断学》里面,已经学过,如果这个肾虚,有明显的寒象,那么一般把它诊断为肾阳虚证,如果肾虚有明显的热象,有阴虚生内热的,那么把它诊断为肾阴虚证,如果肾虚,没有明显的寒热表现,一般就把它诊断为肾精不足证,或者肝肾不足证。在这种情况下,用的药就比较平和,不需要明显的温补,也不需要明显的清补,就是平补。那么鹿茸,它本身是偏温的,再和其它的一些平性的补精血的药配伍,或者有的是偏寒的补精血的药配伍在一起,那么整个这个方,是滋补肾精的,或者平补肝肾的,所以它也可以用于肾精不足证和肝肾不足证。这个肾精不足证和肝肾不足证,主要就是表现在早衰,未老先衰,那么出现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这样为主的一些证候,比如说鹿茸和这个什么枸杞子、女贞子或者菟丝子甚至于熟地,这样的一些药配伍在一起,完全可以使用,一般的精血亏虚,不是典型的阳虚证。所以它这个补精血、强筋骨也可以单独地使用,那么书上有个固冲任,实际上这个也是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在妇科病当中的一种应用,它是从另外一个辨证体系,从奇经八脉的辨证体系来总结出来一个功效,因为这个奇经八脉,不管督脉、冲脉、任脉都起于胞中,那么所以鹿茸在有的书上说它补督脉,那么督脉是阳脉的总司,实际上这个也是和补肾阳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从奇经八脉的角度来讲,讲它补督脉。那么这里,从奇经八脉的角度,很多妇科病,因为这个冲为血海,任主胞胎,那么妇科病出现了这个崩漏或者胎动不安、月经失调、不孕这样的一些病证,从这个角度来,就是冲任亏损,冲任亏虚,那么鹿茸有治疗作用,从这个辨证体系,那么它就能固冲任,实际上按照脏腑辨证,它也是肾气虚、肾阳虚或者肾精亏损,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这样子总结出来的功效,在妇科病当中,更多的是按照奇经八脉辨证,所以我们书上也把它列于肾阳虚的下面,并没有把它(的主治)分出来,只是在功效,有这种不同的提法。另外就是托毒生肌,也是肾阳虚、精血亏损,那么疮疡溃了以后,要么不容易溃,溃了以后,脓也不容易干净,脓液干净了,疮痈不容易收敛,那么鹿茸,也是一个很好的药,那么我们刚才讲黄芪的时候提到了,和黄芪是完全相似的,只是表现为一般的气虚的情况,就用黄芪,或者一般的气血虚,那么就用黄芪加当归这一类来托毒敛疮生肌。如果是表现出了明显的阳虚,虚寒性,寒象比较重,那么单纯地用黄芪、当归可能温阳散寒的作用还不够,往往要用鹿茸,大同小异的,就是这个证的轻重,寒象的轻重不同而已,它都可以使用,那鹿茸,可以作为一个补血的药,现在用于血虚证,现在治疗贫血,用鹿茸也是有效的,尤其是贫血,表现出了阳虚的一些现象,所以我们现在把补血和补精把它分开了,一分为二,过去的中药学就是益精血,这个分开的道理,一个肾精不足证,可以用鹿茸,那么里面基本上把它作为一个补精的药,单纯的血虚,尤其是现在治疗贫血,鹿茸可以单用,那么把它作为补血的药,所以它的补精和补血,可以分开的,所以中间加了一个逗号来隔开。那么鹿茸要注意服用的方法,一个是原则上不适合于汤剂,很多成分在煎汤的时候它不能溶出,不能利用,有的人(用)鹿茸泡酒,实际上鹿茸作酒剂,也不是很好,鹿茸里面有一部分是醇溶的,有一部分是水溶的,都不能全面地利用,最好的方法,鹿茸就是作散剂,不管它醇溶的成分,水溶的部分,它都能够全面地利用了。所以最佳的是研细粉,作丸散这样子来使用,而且在服用的时候,还要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因为在临床上,有很多是表现为阳虚的患者,他应该使用鹿茸,从理论上来讲,用了是应该有效的,但是突然间,用量大了,出现虚不受补,马上产生这个助火,或者风阳上动的一些情况,这个过去我就见到过一个患者是一个中年人,典型的阳虚证,应该说是可以服用鹿茸的,但是他比较心切了一点,医生叫他少量(服),他自己一次就服用到了起码三克左右,一个礼拜都不到,这个患者整个这个面部充血,头发脱落,还流鼻血,最后还用滋阴降火的药,治疗了很长时间,回过头来再来慢慢地服用鹿茸,那个时候小剂量,他就接受了,本身是个阳虚的体质,适合(服鹿茸),但是一开始用量就太大了,骤然地补,所以我们前面补虚药的使用注意当中要注意缓急,如果急性的一些虚证,那么太缓了,比如说亡阳证,如果慢慢来服用鹿茸,那就缓不济急,反过来讲有的慢性的一些虚弱证,尤其阳虚证,那么骤然间的大剂量,它就虚不受补,所以鹿茸在服用的时候,尤其要从小剂量开始,比如说我们开始,每一次用0.3克,服用一周左右,这个患者完全接受,我们再加到每次0.5左右,那么最后慢慢地过一段时间,再每一次用1克左右,这个掌握循序渐进,对使用鹿茸在临床上能够不出现风阳升动,或者虚不受补的这种情况,这个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我们在这个三百五十四页的里面谈了一个附药,鹿角胶和鹿角霜,那么野外我们收集到的老的鹿角,冬天里面掉了的,把它加水来熬,把里面的一些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再加上其它的一些药物,最后成的胶叫鹿角胶,简称叫鹿胶,那么这个鹿角胶,主要在于补精血,补精血的作用与鹿茸完全不相上下,其它的方面的作用,可能要次一些,比如说尤其是在壮阳方面。那么提取了鹿角胶剩下来的残渣,就叫鹿角霜,那么鹿角霜的作用就非常平和,非常微弱,主要它兼有一点收敛的性质,所以在冲任不固,出现了崩漏,这个疮痈不敛,一般可以用这个作用比较微弱的这个鹿角霜来治疗,如果要来补阳,或者补精血,那么它的作用就不够,力度就不够,所以适当地看一下鹿角胶和鹿角霜的问题,这个不要求,但是知道有这样两种药材。如果(用)鹿角胶,还要烊化服,我们前面特殊的服法,或者炒成珠作散剂,我们在今后讲阿胶的时候,再来讲,这个烊化和炒珠,因为都是胶类的药材,这节课就讲到这个地方。第七十一讲 补阳药:巴戟天、淫羊藿、仙茅等(转载)发表者:&3028人已访问关于补阳药,前面介绍了鹿茸是比较重要的,它兼有多方面的功效,是一个掌握的药。下面在教科书上,连续有三味补阳的药,巴戟天和下面的淫羊藿,还有仙茅这三味药,这三味药非常相似,它们都是补肾阳、强筋骨和祛风湿的药,所以它们的基本功效,都可以有这九个字,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那么这个巴戟天作为一个补肾阳的药,在这一组药当中,就是和后面两味药相比较,它是作用比较明显,但是温燥性最小的一味药,因为这一组药,它都兼有祛风湿的作用,那么祛风湿,它辛能祛风,苦能燥湿,都有一定的温燥之性,相比之下,这个巴戟天在这方面,这个温燥的性质最不明显,所以尽管这样,它也是属于偏于温燥的补阳的药,所以这一类的药,用于阳虚证,它更适合肾阳虚的筋骨痿软或者一些生殖功能低下,或者阳痿这样的一些病证,但是它容易耗伤肾精,所以这一类的药,一般都要求配伍补肾精的药或者补精血的药,这样子才能够达到我前面讲的不至于火起锅干,就是既予锅下添火,那么又予锅中加水,所以在配伍的时候,就是要适当地注意,单独用这一类的药,就有温燥之嫌,这是关于巴戟天的第一个功效,补肾阳。那么我们这个书上,巴戟天加了一个益肾精,这三个字可要,可不要,所以同学们可以打一个括号,能记你就记,不能记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一类的药,本身就是偏于温燥的,温燥的药,补肾精的作用,一般都不会强,如果说它补精的作用强,它就不会燥,一般不强,所以在过去的中药教科书里面,巴戟天没有这三个字,但是在文献记载,巴戟天有一部分的本草学里面,又谈到了它有一定的补精的作用,但是即使承认它这个功效,它也是比较微弱的,所以对这个药,这个益肾精三个字,它有那么一点作用,但是很不明显,也可以忽略,如果和现有的其它的教材,为了保持一致,那么我们就不要求记,并不是它的一个很主要的特征,那么强调它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它的温燥性比较小,与它有一定的补精的作用,也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这个功效不重要。那么另外这个药,它又是个祛风湿的药,所以它也可以用于风湿痹证,所以它既是一个补虚的药,实际上也是一个祛邪的药,那么它是个辛温的,有的书上也是说辛、苦、温的,它既可以祛风,也可以散寒,还可以除湿。有一定的温燥之性,那么关于它的强筋骨,它既可以用于肾虚的筋骨痿软,这个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那么肾虚,肾精不足,往往也会影响到肝血的亏耗,那么这个时候它不仅仅是骨骼失养,那么筋也可能失掉了充养,表现出来是筋骨同时的痿软无力,所以单纯的肾阳虚,或者肝肾两虚,出现了这个筋骨痿软,那么它可以使用。这个风湿痹证日久,累及了肝肾引起了筋骨痿软,也可以用,这个就是我们在祛风湿药当中的第三节,兼有强筋骨的风湿药,五加皮、寄生或者狗脊,那么这一类的药,它们互相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功用大同小异,只不过我们前面在祛风湿药当中学的哪几味药,一般称的是补肝肾、强筋骨,我们这里一般说的是补肾阳,就是它温补作用更明显一些,更主要是作用在肾,当然还有其它的原因,我们在讲后面药的时候再来提,所以这一类的药,可以和前面的五加皮、桑寄生那些药可以前后对照,它们都是既是补虚的药,又是祛风湿的药,既可以用于肾虚,或者肝肾两虚的筋骨痿软,比如说五加皮用于小儿发育不良的五迟、五软,那么桑寄生也可以用于肝肾亏虚的,甚至于胎动不安,现在甚至于肝阳上亢也可以使用,那么这一类的药,那么同样是这样的的情况,用于肾阳虚,也用于风湿痹证,兼有筋骨痿软,这是关于巴戟天。那么这个药名称,现在不是很清楚,这个巴一般认为与这个产地,川东地区就是现在的重庆市和湖北的这个西部或者西北部的这个地方,一般过去称为与巴有关的(地方)。为什么叫戟天,这个也没有人把它解释清楚。那么这个药材,很主要的特征,它是用的根,这个根皮非常厚,那么有的时候是粗细很不均匀,一段一段的,就象我们见到的那个动物,包括猪那种大肠,好象有的一节,特别粗,中间又有一段很细,再一段很粗,它这个根皮很厚,里面的木质的心很细,就象讲远志那种情况,当然它比远志要粗一些,所以在药材当中,有要求去心的,也是因为它的木质部,占整个根的比例,并不是很多,所以现在的药材里面往往很多是不去心的,所以这个不是绝对的要求,这是关于这个巴戟天的药材,那临床上有时候常常用盐水来制,制了以后认为能增强它入肾补虚的作用,另外也降低它的燥性,所以一般作为一个补肾的药,那么一般是要求炮制的,如果主要用于祛风湿,那也可以生用。  下面第二个药,淫羊藿,这个是以这个药的功效来命名的,它本身是这个小檗科的一种草本植物,最典型它有三个小的枝,每一个枝上,有三片小叶,所以有的把它叫作三枝九叶草,这个(是)它比较典型的外观的性状。那么我们上次讲这个藿香,这个藿就比较粗糙,豆类的叶,那么这个淫羊藿,也是这个叶片比较粗糙,类似于豆类的叶那样子,那么前人认为这个羊吃了这种草之后,交尾的能力增强,次数增多了,所以根据它的这样的一个现象,把它命名叫作淫羊藿,当然这个名称,过去有的认为它不是很文雅,所以给它了一个名称,叫作仙灵脾,但要注意有的人就把仙灵脾,误认为前面讲的威灵仙,那么威灵仙是一个祛风湿药,仙灵脾是我们这里要学的一个要补肾阳的药物,所以这是在药材方面,和它的名称需要搞清楚的。那么这个淫羊藿作为一个补肾阳的药,它基本作用也是补肾阳,但是在这一组药当中,它的壮阳作用相对比较明显,我们刚才说它的名称,就是根据这样一个作用来命名的。现在研究,这个淫羊藿,它能够使这个男性的精子的数目增多,而且精子的活力增强,所以男性的不育证当中,因为是精子的数目过少或者活力不够,那么这样子而引起的这种不育证,它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对于阳萎,也有一定的改善,所以在中药当中,凡是强调它主要在针对肾阳虚的这个性功能下降或者生殖机能降低,就说肾阳不能很好地主生殖这方面的,那么往往加上一个壮字,把它称为壮阳药,壮阳药呢,就有一点狭义的,主要针对是肾阳虚的,这个性功能减退或者生殖机能降低,所以这个传统在用语上,有一个小小的区别。所以淫羊藿的这个作用,它强于巴戟天,所以巴戟天我们书上就没有要这个壮字,但是其它有的书上,也是有的,那么巴戟天在这方面也是有作用,常常也是用于阳痿、生殖机能低下这一类的证候的,它不如淫羊藿,这个是淫羊藿在我们书上,这个应用一的第一行后面,专门强调以壮阳见强,它能够补肾阳,以壮阳见强,主要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强调,那么联系了它的名称来历,这很容易记往的。但是淫羊藿的温燥的性质,强于巴戟天,更加温燥,所以用淫羊藿来壮阳,来治疗这个不育、不孕或者阳痿,那么更要配伍补精血的药。因为这个肾阳,要以这个肾精作为物质基础,或者以精血作为物质基础,那么不能单纯地振奋功能,不然的话就容易进一步地耗伤肾精,所以用于肾阳虚的阳痿不育,宫寒不孕,这是指女性的,这是男性的,那么它都可以使用,但是注意和滋补的药配伍。另外它也能祛风湿,那么用于风寒湿痹。那么它这个强筋骨,同样可以用于肾虚的筋骨痿软,也可以用于风湿痹证兼有的筋骨痿软,而且这方面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在古代本草里面,淫羊藿有一个名称就叫弃杖草,好象筋骨痿软的时候离不开一个手杖,帮它在行路或爬山,运动的时候,那么用这个药,服用了以后,不需要有这个拐杖、手杖来帮忙了,弃就是丢弃,抛弃了,不需要了,用不着这个手杖了。意思就是使筋骨强健了,这个个体更加有力了,那么腰膝酸软改善了。所以现在在治疗很多骨质疏松,骨关节退化的这样的一些腰腿疼痛,淫羊藿出现的频率是比较高,还有人单独地研究也发现,它能够增强骨的密度,所以也是从实验研究来应证了淫羊藿是强筋骨的一个药物,现在用于老年性的骨质退化、骨质疏松,很多方里面,它也是配伍补肝肾的药在一起使用。那么另外在我们书上,加了一个祛痰止咳,这四个字,大家也是可以记,也可以不记。那么要求记,这个淫羊藿是近二、三十年,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发现的,它可以治疗这个咳喘痰多,尤其通过药理实验的研究也得到了应证,所以也常常用于一些老年性的慢性支管炎、咳喘痰多的情况,尤其属于阳虚的这种患者,甚至于还发现了它能够降血压,比如治疗妇女更年期引起的血压偏高,这是当代对淫羊藿应用的一个发展,那么记住了它,我们知道了它的发展的一些动态,完全可以在临床上选择使用,又不能够硬性要求,是我们现在的其它版本的教材,对淫羊藿的这个功效,还没有及时地增补,在其它的书上,没有要求。所以基于这一点,如果在以其它的教材为准,考试的时候,可能就不会涉及到这个淫羊藿止咳平喘或者祛痰止咳的内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又不是严格地要求,但是从实用价值来讲,那么大家最好把它记住,这也是我们把它放在功效的正文里面的主要的理由,所以这个严格地讲淫羊藿和巴戟天一样,就是九个字,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所以这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这个淫羊藿的温燥的性质,强于巴戟天,所以配伍的时候更加注意,尤其是在单用的时候,容易耗伤精血。  下面的一个仙茅,这个仙茅也是补肾阳,也长于治疗阳痿或者生殖机能低下,性功能降低这一类的(证候)。那么最早的这个仙茅,是通过佛教,从印度在唐代传入到中国来的一个药,所以我们书上首先见于《海药本草》,李珣的,这个是唐代的一个专门以收载外来药为主的一个专门的本草。那么据史书里面的一些资料,或者本草文献里面的一些资料,在唐代以前,在宫廷里面,或者在一些士大夫这些里面,经常依靠服用一些矿物药、金石药,希望能够壮阳,能够增强性功能或者提高生殖的功能,或者其它的健身的(目的),所谓的服石的风气,服用矿物药,因为服用矿物药,比如说以丹砂,就是朱砂这些为主的,那么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很多人都因为中毒,所以在这个时候,慢慢地认识到了那些矿物药的危害性,所以当时,这个佛教从印度、南亚地区来的一些人来传教的,那么就从南亚地区,带来了仙茅这种药,当时就是献给皇帝,最早就是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当时他就作为一个秘方保存,就秘而不传,宫外的人不许知道,那么就在宫中使用,后来安史之乱,这种记载就散落在民间,民间知道这种仙茅是一个壮阳的药,那时候就追风,民间就普遍地把它作为一个壮阳药来服用。同样它又是一个在补益药当中,唯一的一个有毒的(药),那么过用了,它会产生中毒的症状,那么比较轻的,可以出现麻木、舌头肿胀,严重的也可出现这个昏迷、昏厥,甚至引起更严重的,比如导致死亡这样的后果。所以一直到了宋代,那么仙茅作为一个壮阳药,长期地使用,它的毒副反应,在民间也普遍地知道了,所以这个风气慢慢地也就这样子淡下来了。所以在这个《证类本草》,就引用了当时一首诗,叫作《仙茅诗》,那么也就是指出仙茅有很明显的毒副反应的,其中《证类本草》引用了两句,就是“昨日才持仙茅去,今日人來乞墓銘”。就是昨天你在要求服用仙茅,但是今天就听说你就在找人给你写墓志铭了,就已经引起了死亡,当然这个是一种形容,那么也是说告诫人们要注意仙茅这个不良反应,尤其作为一个壮阳药,不能轻易地乱用、长期服用,所以我们这里,仙茅作为一个一般了解的药物,它是补虚药当中,有明显毒副性的,尤其是(有)毒性的,可以说是唯一的一个药,那么它的基本功效,仍然是九个字,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它的应用,那么和这个巴戟天、淫羊藿完全是一样,但是它的温燥性更强,比淫羊藿还要强,而且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的时候,就更需要配伍这个补精的药物。所以这三个药物,大家可以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的功效完全一样,那么温燥性,按照我们讲义上的顺序,是逐步增强的,至于它们不同的地方,我们仅供参考,比如说这个巴戟天的补肾精,淫羊藿的这个祛痰止咳,供参考,不强行地要求,这是这三味药。  然后下边我们介绍四味种子类的药材,都是植物的种子类的药,那么这四味药,就是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和这个沙苑子。这四味药,就是兼有固肾气作用的补阳药,这四味药,它既能够补肾阳,又能够固涩肾气,这个固肾气是广义的,肾气不固,表现出来是尿频、遗尿,那么它就能够缩尿。表现出遗精、滑精,它就能够固精。表现出来是妇女白带过多,那么它就应该是止带,它能够固精、缩尿,止带。所以它们既是补阳药,又是收涩药,这是一个特征。第二个这四味药,可以说又是脾肾双补的药。它既能够补肾阳,同时还能够温脾阳。治疗脾肾阳虚的一些证候,所以把这些共性抓住,这四味药,也是很容易理解和记忆的。  那么这四味药当中,第一个我们要介绍的,也是要求掌握的,比较重要的一味药,叫作补骨脂。这个补骨脂,也是唐代外来的药,也与佛教有关的一味药,所以它的出处首先记载是《药性论》,这个《药性论》是唐代早期甄权的一本药学专著,也是开始在唐代使用。那这个补骨脂,是一个音译,根据当时传入的这个梵文的发音,它读音类似于补骨脂,所以这个药,在古代文献里面,它所使用的汉字,不统一,反正发音大同小异,比如说有的写破故子,就是竹木这个破破,这个破,故呢有故事的故,破故子,也有把它写成破故纸,纸张的纸,破烂的破,破故纸,类似的发音,有多种,那么就因为这个名称的原因,所以很长的时间,就导致了这个同名异物,引起了补骨脂在药材使用上的一些错误,因为这个补骨脂,用的是音译,它其中有一种写法,就是破故纸,就是破烂的破,故事的故,纸张的纸,破故纸。那么我们另外有一种紫葳科的一个种子类的药材叫作木蝴蝶,叫作木蝴蝶,那么木蝴蝶这种药材,它这个药材中间有两枚种子,周围有一个种翅,翅膀,这个果翅很薄,就象纸张一样,好象比较厚的纸撕成了碎片,所以它也叫破布纸,那么前人把那个木蝴蝶又叫千张纸或破布纸的这个药,常常就误用为补骨脂,有的人还能找到理论依据,因为那个千张纸的里面,两枚种子,对称的在果实的两边,那么就象人的两个肾脏,在人的腰部的两边,就说根据这个形状,它就是一个补肾的药。所以过去有的临床的医生,那么告诉他千张纸不是补骨脂,他还不服气,他说这个本身就应该补肾,因为里面的两枚种子,就象人的肾的形状是一样的,它肯定是能补肾。这个跟很多年,作了很多工作,现在慢慢地统一起来了,慢慢统一了,所以这个药材上,再发生这种误用的情况下,近年来是比较少,早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是非常普遍,在很多地方,很多省区,这个都发生了误用,所以在当时,为了避免他们名称的混淆,这个补骨脂是一个豆科植物,这个豆科植物很特殊,它这个豆荚非常小,每一个豆荚里面只有一枚种子,小小的,比这个绿豆还要小,好象半个绿豆那么大点,那个外面的豆荚,就是那个果壳,干了以后,它是黑的,附着在这个种子上面,所以它作为商品药材是果实,外面它有果肉,这个黑的是果壳,所以有的地方说补骨脂是种子,不对,它因为果皮比较薄,完全附着在种子的表面,并没有把它去掉的,所以实际上入药的(是)果实,而不是种子,所以在有的中药教材上写种子是不准确的。因为它果皮在面上,是黑的,为了避免用药的错误,有的就要求写处方的时候,把它写(为)黑故子,一点也不会发生混乱,但是现在既然都不存在名称的这个混乱了,基本上不存在,这个也就失掉了意义。但它的正名,我们现在是用的这三个字,补骨脂,尽管它最早是发音,现在没有什么明确的汉字的含义。这个补骨脂作为一个补肾阳的药,那么它的温性,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它一般都是用于肾阳虚,而这个寒象也比较明显,但这个特征有一点,所以有的书上不是说的温性,而把这个补骨脂写为了热性的也有,总之一句话,它的温性是比较明显的一个药,所以它比较适合于肾阳虚而有寒象的一些病证,也有一定的温燥性质,关键是这个药,它既能够补肾阳,又能够固肾气。那么固肾气就表现在缩尿固精或者止带,甚至于止血,当代把它用来治疗这个妇女崩漏,或者这个功能性的子宫出血,或者月经过多,它有一点收敛的作用,减少出血。那么更主要的是肾阳虚兼有尿频、遗尿,用它来缩尿,兼有遗精、滑精,又用它来固精。单纯的肾阳虚,没有肾气不固,就表现在畏寒身冷,或者生殖机能降低,补骨脂完全可以用,既有肾阳虚,又有明显的肾气不固,当然它更适合用,它既是补阳药,又是收涩药,这是它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另外我们刚才讲了,这一组药,它又是脾肾双补,除了温肾阳,它又能温脾阳,在温脾阳的同时,它又有收敛性,能够温脾止泻,所以这个药,常常就用于肾阳虚或者脾阳虚引起的腹泻,尤其是脾肾阳虚引起的久泻不止,所谓的黎明泻、五更泻,那么这个脾肾阳虚的居多,这也是我们讲骨碎补的时候谈到了这个脾不伤不泻,肾不伤不久泻,那么这个脾肾两虚以后,久泻不止,这个补骨脂,它又温肾阳,同时又温脾阳,而且它药性偏于温燥,能够除湿,更主要能够止泻,所以就是治疗这种脾肾阳虚的虚寒性久泻很重要的一个药物,那么有代表性(的),就是二神丸,或者四神丸,二神丸最早两味药,那么就是补骨脂和肉豆蔻,补骨脂就是温补脾肾,同时能够收敛止泻,那么加上这个肉豆蔻,我们后面收涩药要学,它本身也是一个温里祛寒的药,又能够涩肠止泻,所以两个药配伍在一起,从这个温阳散寒和这个收敛止泻方面都互相增强,那么这个作用很好,所以称为二神丸,后来再加上了能够补肾的五味子,也能够收敛止泻,再加上了一个温里散寒、燥湿止痛的吴茱萸,那么就成为了四神丸,那么这里呢,大家简单知道,它是治疗脾肾阳虚,久泻不止的一个重要的药物,这个二神丸、四神丸的主要的药,是补骨脂。这个就体现了这方面的特征,另外这个药,也能够祛痰平喘止咳,这个也是一个现代研究为主的,古代有这方面的意思,但是不是很强调,也不是非常明确,那么现代也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尤其是属于这个阳虚证的,兼有咳喘痰多,和淫羊藿一样,甚至于可以两个药配伍在一起,所以这个补骨脂,大家就记住它主要的两方面,它既是补阳药,又是收涩药,它既能够温肾阳,又能固肾气。所以主要用于肾阳虚兼有肾气不固的一些证候,同时它是脾肾双补,所以兼有温脾阳的作用,那么它是个收涩药,在脾就表现在止泻,所以是治疗脾肾阳虚的很重要的一个药物,这是关于补骨脂的简单情况。  下面的一个药益智仁,益智仁它的药材来源和砂仁、草果、草豆蔻这些有相似的地方,它都是来源于姜科植物。这种益智成熟的果实,这个益智仁的形状,和那个带壳的砂仁,外观非常相象,形状都很相近似的。这个益智仁,它作为一个补阳的药,那么它和前面的补骨脂一样,它又是一个固肾气的药,所以对于肾阳虚而兼有肾气不固,同样可以使用,但是不论在温阳,或者固肾气的方面,它都不如补骨脂,作用要弱一些,所以在临床上,也就少用一点,显得比较次要一些,但就它本身而言,在温肾阳、固肾气当中,长于缩尿,所以对于肾阳虚这个尿频、遗尿,尤其是有的小儿,肾气不固,有遗尿的,常常也用这个益智仁,相对来说,它这方面的作用要好一些,比较常用,在其它的肾阳虚,兼有肾气不固的,用的不很多。那么它作为一个脾肾双补的药,它又能够温脾阳,在温脾阳方面,它类似于砂仁、草豆蔻这一类的药,它能够温中,也能够止泻,比如说这个胃寒引起的胃脘疼痛、食欲不振、便溏腹泻,它可以象砂仁、草豆蔻这一组药同样的使用,但是这个不是益智仁的特长,它可以用,但不常用。那么在温脾的同时,它有一个重要的摄唾(效果),减少唾液。中医理论认为脾阳虚,运化失常,水湿内停,水温内停了以后,这个湿浊那么它就常常通过经络,可以从这个廉泉穴,口腔当中的廉泉穴,这个津液不能散布在全身,集中就从口腔里面涌出来,就形成了这个涎唾,形成了涎唾,所以就是有的人,这个脾胃虚寒,或者脾肾虚寒以后有这种症状,涎唾不止,那么它能够有效地减少脾这种虚寒(证)所形成的这个唾液分泌过多。那么小儿,在这个半岁以后到一岁多,有唾液很多,那个可能大量的是属于胃热,那不是脾胃的虚寒。所以那种情况也不一定适用,所以这个益智仁,在温肾阳、固涩肾气当中,它长于是缩尿的,在温脾阳,用于脾阳虚的诸证当中,它的特长是摄涎唾,这个在所有的中药里面,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尤其要加以强调,这是它的特殊性。  第三个种子类的药,菟丝子,这个菟丝子它来源于一年生的旋花科的草本植物,这个菟丝或者叫菟丝子,就是我们见到的象丝状的,丝线状的,这个是一个寄生性的草本植物,那么它刚刚从地里面长出来以后,马上就靠近地面的部分就断掉了,根就没有了,所以这个菟丝子,在很多本草书里面,尤其是一些草药书里面,叫作无根藤,没有根,无根藤,有的书上把它叫没娘藤,也就是无根的意思,没有娘。它完全靠缠绕在一些草本植物上面,用它的表皮吸收养分,它也是没有叶的,叶退化了,它的藤没有绿色,它有淡黄色的或者淡红色的,就象那种彩色的胶线,很细,它成熟的种子,收集起来就作为菟丝子使用。这个菟丝子,作为一个补阳药,同样它也兼有固肾气的作用,所以也比较适合于这个肾阳虚,兼有肾气不固的尿频、遗尿,或者遗精、滑精。这个菟丝子,它的温性是比较微弱的,温性是很弱的,而且不燥,不象补骨脂这样偏于燥性,尽管它是一个性温的,一个补阳的药物,在有的治疗肾阴虚兼有肾气不固的,有时候也可以配伍使用,在补阴药比较多的情况下,加一点菟丝子。所以我们过去的教材,比如说五版教材,六版教材,说这个菟丝子,既能补肾阳,又能补肾阴,这种说法不准确,本身菟丝子是一个补肾阳的药,它可以在治疗肾阴虚的复方当中使用,为什么它可以使用,因为它的温燥性不强,加上它有补肾精的作用。这个肾精是肾阴、肾阳的物质基础,那么它在配伍补阴药的同时,它就可以治疗肾阴虚,本身它不是一个补肾阴的(药),如果说要理解为(是)一个补肾阴的(药),那么这里指的阴就是指的精,如果是精气来分阴阳,气属阳,这个精就属阴,这个菟丝子如果说它补阴,实际上也就是补肾精,它不是真正的清补药,不是治疗虚热证那种的补阴药,这是不同的。所以在治疗肾阴虚的一些方当中,由于它的温燥性不强,而且它能够补肾精,所以也是可以用,但是不是它的主流,它主要是用于治疗肾阳虚的兼有肾气不固,这个和前面两味药一样。那么这个药,也是脾肾双补,也能够补脾止泻,但是它的温燥性不强,那么脾是喜温燥的,所以它相对而言,对于这个脾阳虚的久泻不止,它没有前面两味就是补骨脂和益智仁的作用好,所以我们这里,我们这个教材,只提到了它止泻,它温脾阳,就淡化了,这个在其它的教材上,五版、六版都提到它是补脾的,补脾止泻,这个补脾实际上是温脾阳,它本身有温脾阳的作用,但在同类药当中,它不是很强的,所以可以淡化它,但是归经里面,同样保留了脾经,其实也是承认它是温脾阳的药,所以这个药也是脾肾双补的,兼有收涩的(作用),本身就有涩味,所以这些药不但有甘味,也有涩味,用于这个脾肾两虚的久泻不止。另外菟丝子通过补肾精,又可以明目,虽然肝开窍于目,那么因为肝肾同源,肾精充沛了以后,它可以化生肝血,这个肝肾精血是相生的,所以它通过补益肾精,有利于改善视力,所以菟丝子在很多治疗肝肾亏虚或者肾虚,视力降低、视物昏花的一些方里面,也是很普遍地使用,当然这个功效,有的书上就说菟丝子补肝肾,因为它明目,所以也能补肝,这个完全可以。但是在补肝肾的药当中,在中药当中,现在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比如说这个药物补肝肾,菟丝子,它补肾,它是补的肾精,补的肾阳,补肝是补肝的什么,不好回答,因为我们现在肝的脏腑辨证里面,肝阴虚,肝血虚,补肝阴、补肝血,没有什么肝阳虚、肝气虚,那么还不好说它补肝阳、补肝气。那么如果菟丝子还可以说它补肝血,它通过补精血来明目,但是实际上还是有问题,如象我们前面学的鹿茸,能够补精血,它可以单独地用于血虚证,能够表现出它是个补血药的基本作用出来,那么有的药,菟丝子还勉勉强强可以,有的在血虚证当中使用,不是不可以的。那么有一些偏于温燥的,这个就包括我们回到了讲祛风湿药,当时不好提,这个五加皮补肝肾,这个补肝的什么,包括了这个桑寄生,还有我们后面要讲的杜仲、续断,长期以来都是补肝肾,那么我们现在说它可以补肾阳,落实到肝,气、血、阴、阳,它不外乎就是气、血、阴、阳,它到底是补的那一种,没有办法回答,所以这个补肝肾,就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怎么落实它的补肝。那么对于菟丝子,如果同学们记,它能够补肝明目完全可以,它通过精血相生,补益肾精,有利于补肝,本身也可以说它养肝血,它比较滋润的,称为补肝血,也不是不可以,但有的这个温燥的药,称为补肝血可能就不太恰当,比如说后面的杜仲那一类,问题就要大一些,所以这是关于这个菟丝子在明目的这个问题上,可以认为补肝明目,也可以认为是通过补肾精,这种精血相生以后的肝肾同源而收到的明目的效果,这个也是顺理成章,也能够解释的。另外菟丝子通过它补肾精,固肾气,有利于安胎,所以对于这个肾虚,精气亏耗、胎动不安的,在很多方里面,都是有效,也比较常用的,比如说象什么泰山磐石饮这一类,这个寿胎丸,里面都用到了这个药,(安胎)也可以称为一种功效,这是关于菟丝子。那么了解了菟丝子以后,下面的一个药,沙苑子。这个不要求,大纲里面不要求,它和这个菟丝子,大同小异,都是补肾阳,又能固肾气,同时又能够补肾精,也能够明目的,只不过沙苑子对于脾的作用不明显,所以一般这个温脾止泻,没有这个功效,如果要比较的话,就这么一点区别,其它方面和菟丝子相似,经常同用,但是它没有温脾止泻的作用,所以这个脾阳虚的腹泻,一般用菟丝子,而不用沙苑子,那么不要求这个药了,但是今后处方里面会经常碰到。这是四味药,就我们刚才讲的,它同一组,实际上我们只要求三味,这三味,就是既是补阳药,又是收涩药;既是补肾阳的,又是补脾阳的,脾肾双补(的药),主要就有这两方面的特征。  在这四种种子类的药材之间,我们教材上三百五十八页,有一个药肉苁蓉,这又是另外一个类型的了,它是补肾阳、益肾精的药物,那么有一点类似于鹿茸,这个是一个寄生性的草本植物,它也没有绿叶,是肉质的,那么因为这个药,它整个这个植物,整个这个茎,是肉质的,很鲜嫩,那么有的地方,把它炖肉吃,味道有一点象肉的味道,又是肉质的,所以这个就是肉苁蓉的肉的来历,这个植物它的茎是肉质的,而且类似于肉的味道,动物的肉的味道。那么苁蓉,是它作为一个补肾阳的药,它的作用比较平和,比较缓慢,前人说它从容不迫,后来加上了一个草字头,这个苁蓉是说明它的药效的特征,它虽然是一个温阳的药,但它不偏于燥热,所以是一个比较缓和的,一种缓补的药物。这个药物,它既能补肾阳,又能益肾精,所以一般的肾阳虚,都可以配伍使用,它没有这个温燥的性质。就是属于肾精亏损,在临床上辨证,没有明显的寒象,它不属于肾阳虚证的,(是)肾精不足证,那么和这个鹿茸讲的情况一样,在配伍的情况下,配伍一些比较平和的,甚至于补阴的药,对于肾精不足证,也是可以(使用)。近年来,这个肉苁蓉,作为这个治疗这种肾精亏损证,用得很多,这种肾精亏损,或者说这个肝肾亏损,实际上就是一种早衰,那么现在主要把它作为一个抗衰老(药)在使用,用它来益寿延年,延缓衰老,所以在近年来,这个肉苁蓉的资源破坏很大,现在常常供不应求。这个药除了这个补虚,还能润肠能便,尤其是阳虚或者精血亏耗,兼有肠燥便秘,在老年人比较多用,是比较好的滋补品,前人说它不象有的(药)那么滋腻,比如说地黄;也不象有的那么温燥,比如说前面我们学过的补骨脂这一类。所以是比较受欢迎的,尤其适合于长期服用,作为一个抗衰老,延缓衰老的一个药物。它的药材,(是)一般(生长)在北方的沙漠或者半沙漠地方的一种寄生性的草本植物,当地把它采收起来,有的就把它淹埋在沙当中,一半露在外面,那么温度高,很容易就干燥了。如果它采收的季节是阴雨天,那么当地就把它放在那个盐水湖里面,有的那个湖泊里面,含盐分很高,那么就相当于这个泡泡菜,放在那个盐分很高的水里面,它不会腐烂,不会变质,就把它保存起来,那么这样的就称为盐苁蓉。那么这个盐苁蓉,也就象我们前面讲附子的时候,盐附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权宜之计,并不是为了增强它的入肾的功能,有意地把它丢到盐水湖里面去,实际上在用的时候,也要把这个盐苁蓉,要用水来漂,把里面的盐味把它漂去,仍然要用这个淡苁蓉,它不是为了增强入肾,是为了保护不腐烂而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方法,这个肉苁蓉比较简单,所以就了解它这两方面的功效。  另外我们书上有一味药,大纲不要求,就是在教科书上的三百六十六页的锁阳,锁阳和肉苁蓉是一样的,只不过作用更加缓和,在没有肉苁蓉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用这个锁阳来代替,所以我们知道了肉苁蓉,也就知道了锁阳,所以对于锁阳这个药,就没有要求,就不再介绍它,这一节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戟天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