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针灸培训治疗视神经

您的位置:
//“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程凯博士纽约开讲
“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程凯博士纽约开讲
  【纽约讯】应纽约州执照针灸医师联合公会和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邀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的嫡孙、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博士,将于日至9日来纽约传经送宝,在纽约法拉盛举行为期三天的大型学术活动。
  2010年中医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人之一中国中医研究院程莘农教授,其家族四代创立的“百年程氏针灸”名扬四海。程凯博士此次来访,主要传授程氏家族“三才针法”与穴性指导下的临证经验,“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治疗方法,提高广东海外针灸从业人员的临床技能, 以弘扬传统中医针灸文化。
  “三才针法”是程氏针灸独一无二的针刺技法, “缘理辨证、据证立法、依法定方、明性配穴、循章施术”是程氏针灸的核心学术思想, 程氏百年针灸从穴位到经络, 从穴性到处方, 从技法到临床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程凯博士将详细解读“理、法、方、穴、术”的奥秘。
  程凯博士是公众所熟悉的中医明星,人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上见到身影,特别是屡次出现在北京卫视的《养生堂》节目,是纽约观众所熟知的老朋友。程凯博士还现任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出版著作52部,发表论文33篇,主持国家级课题若干。曾受邀在央视《健康之路》、《天涯共此时》、《文明之旅》、北京卫视《养生堂》、江苏卫视《万家灯火》和山东卫视《养生》等电视栏目录制了数百期中医健康科普节目。曾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奥地利、匈牙利等国讲学。
  本次讲座主要是针对在北美的广大针灸师和针灸爱好者,讲座注重理论与实践,程凯博士将精解和演示“三才针法”内容和操作要领,“三才针法”是百年程氏家族的针灸绝技,也是历代三才针法的精华和总结。是传统与现代的精美结合,是针灸临床上的高端技术。“三才”指的是天、人、地,即是古代的针灸结构理论。也就是人体皮肤、肌肉和筋骨的结构和层次理论,在不同的层次产生不同的针感,也产生不同的效果。程凯博士将让大家掌握结枸、层次、手法、针感和疗效的诸多针灸理论和实践的要领。这次程博士能有时间来美国,实在是机会难得,更重要的是程博士还将现场演示众多穴位在不同层次下的各种手法,以及产生的效果。与会者可以亲眼目睹,身临其境。
  本次讲座程凯博士还带来了《百年程氏针灸传习录》(基础卷)精装本一书,虽然数量有限,但与会者人仍可得到程凯博士的亲笔签名。此书为程氏针灸的核心学术思想,强调针灸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贯彻理、法、方、穴、术的统一,五者结合,方能事半功倍,游刃有余。该书浓缩了程氏针灸百年临证经验,充分阐述了程氏针灸以经络辩证为核心的学术思想,是系统学习程氏针灸临床技法的基础,是程氏针灸传承弟子指定学习教材。&
  本次学术活动可提供18个NCCAOM、佛罗里达州或加州(任选其一)继续教育学分,相信与会的针灸从业人员一定收益非浅,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 & 本次学术活动由纽约州执照针灸医师联合公会(UANYSLA)和美国中医药针灸学(ATCMS)会联合主办,联系人:廖医师917-605-5819、石医生917-868-2828。
本文版权属“纽约侨报”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纽约侨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百年历程 – 程氏简介
– 大事记
– 谱系
– 传承基地
学术集萃 – 学术思想
– 学术文摘
– 学术论文
– 学术著作
科普传播 – 科普之路
– 媒体专栏
– 视频节目
– 科普读物
传承培训 – 针灸医生全球孵化器
– 程莘农针灸临床经验研修班
– 传承精品课程“程门解穴”
– 零基础爱好者中医培训
联系我们 – 支付平台
– 在线留言
二级目录分类菜单
程氏针灸源自名医辈出的江苏淮安,形成于古都南京,后传承于北京、上海等地,迄今已逾百年历史,延续五代,传承弟子近百人,接受过短期培训者数以万计,遍布于世界各地,是近代针灸重要的学术流派。
其代表性传承人程莘农教授是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兼医药卫生学部常委,首批国家级“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程莘农教授是新中国针灸教育的开拓者,是新中国针灸科研的先行者,是新中国针灸医疗的引领者,也是新中国针灸国际推广的推动者。他亲自培养的外国医生学员达106个国家和地区约两万余名,他的足迹还遍布日本、印度、菲律宾、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南斯拉夫、瑞士、厄瓜多尔、巴西、美国、英国、挪威等十几个国家,他主编的《中国针灸学》是首部针灸国际教程,再版了几十次,被译为英、法、西等27种语言的教材,直到现在仍然是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针灸师考试的必备参考用书之一,因其黄颜色的书皮而被誉为针灸学习的“黄色圣经”。
程莘农教授不仅见证了七十年针灸发展史上几乎每一个令人激动的事件,而且作为一个主要成员,参与创造了历史,也分享着其中的荣耀与光辉。
更重要的是,以他推崇的一系列学术思想所创立的程氏针灸,除汲取了山阳医派、澄江针灸学派精华外,更将“缘理辨证、据证立法、依法定方、明性配穴、循章施术”五大环节融汇统一,强调经络辨证,以药性知穴性,形成了以“天人地”三才针法为技法特点,针对疼痛、失眠、消渴、月经病等几十种优势病种的特色诊疗体系,保留和发扬了传统针灸的精髓,成为现代针灸不可多得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程莘农为代表的程氏针灸学术思想、临床技法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医针灸人,推动了以北京为核心代表的近代中国针灸的发展,也为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以程莘农为代表的程氏针灸具有清晰的传承脉络和悠久的传承历史、完整的学术体系和良好的临床效果,2009年,程氏针灸被列入北京市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程氏针灸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程氏针灸学术思想与经验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院校传承、工作传承、培训班传承和非遗传承等六大方式,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弟子们,其中佼佼者不胜眉举。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针灸学会法人兼秘书长杨金生教授(程莘农院士传承博士后);如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宏才教授(程莘农院士关门博士);如家喻户晓的著名养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程凯教授(程莘农院士嫡孙)等。
程氏针灸传承人们,秉承代表性传承人程莘农院士“针灸传扬”的精神,先后在中国开设了四家临床传承基地,包括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北京大诚中医针灸医院(一级医院)及旗下位于北京朝阳区、北京东城区、上海徐汇区的三家针灸专科门诊部,形成了针对数十种疾病的特色针灸诊疗技术,和一个由数十位教授、博硕士组成的传承团队,并招收优秀医生传承培养。
2012年,程氏针灸与美国国际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了程氏针灸美国培训基地,并选派优秀传承弟子考取了美国加洲针灸师执照。基于此项合作,程氏针灸临床传承基地将于2016年在美国旧金山建立,提供程氏针灸特色诊疗服务的同时,更招收传承弟子临床培养。
2015年2月,程氏针灸澳洲临床传承基地落户布理斯班。同年8月,以澳大利亚悉尼为始发站,程氏针灸传承培训全球巡讲计划启动,一个月内,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程凯教授的足迹遍及澳大利亚悉尼、布理斯班;中国北京、上海;美国加洲旧金山;加拿大卡尔加里和爱明顿。不仅掀起了程氏针灸临床经验与三才针法全球学习与应用热潮,更为2016年程氏针灸美国临床传承基地和加拿大临床传承基地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
基于程氏针灸百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几十位专家学者组成的传承师资团队、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已经建立和即将建立的涉及全球主要地区的临床传承基地,以培养优秀针灸临床人才、实现针灸全球传扬为已任,2015年9月,程氏针灸传承弟子全球孵化战略计划正式启动,一方面广招医生在国内外传承基地内免费培养,另一方面遴选优秀传承弟子派遣海外工作传承。
程氏针灸百年历史
江苏淮安,古称山阳、淮阴,人文荟萃,明清两朝仅山阳一县就有进士200余人。医家更呈现名医云集、世代延续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名医约有230多人,医学著作80余部,尤其是以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学家、乾隆御医吴鞠通创立的“三焦为纲,深究辨证论治”思想为代表,形成颇有影响的山阳医派,后涌现出刘金方、李厚坤、韩达哉、陆慕寒、应金台、汪小川等诸多医家,时医界有“南孟河、北山阳”之说,为程氏医派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程家祖籍安徽歙县,后祖上迁至江苏淮阴,世代业儒。程家十代出27名秀才,是书香门第的旺族。程莘农的高祖程师点、曾祖程大镛,均系一代名儒;其叔祖程振六是当地名举人,他将程家所居水渡口寓所的巷子易名为“集贤巷”;其父、程氏针灸创始人程震黌(字序生)为清末最后一次科举的秀才,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门人弟子很多,当时淮阴大多的士绅名流多出自其门下。其与吴鞠通后人同居于淮阴城东10里以内,受吴氏族人影响尤喜读医书,与当地医道儒界名人陆慕韩、汪小川等交往甚密,并深受影响,精研歧黄之术。明清温疫流行,故弃儒向医,乃朝儒夕医,除私塾教授中医中药外,还时常用针刺艾灸、刮痧拔罐、偏方验方等服务乡邻,被半途尊为“先生郞中”。此后将中医针灸列为家学传承,以家族谋生繁衍。
吴鞠通照片
温病条辨图片
山阳医派古旧地图
程震黌照片
陆慕寒赠送程序生的书法(丙子年)
程氏针灸代表性传承人程莘农(程序生之子,),是“麒麟贵子”,其父五十得子。按家规,程莘农6岁时即开始接受文化教育,由父亲亲自讲授《四书》、《五经》等书,并在父亲要求下开始悬臂端肘习练书法。10岁时,父亲守“原为良医”的训言,且认为医能济事活人,亲自教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脉诀》、《内经》、《难经》、《本草纲目》、《本经疏证》等中医典籍,并给他取名“希伊”,希望他能像伊尹一样“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根据这个名字,一位王姓世伯给他取了号“莘农”(取意“有莘之野”)。
程序生虽通中医学,但因临证少,于是在程莘农16岁时花500块大洋,让其拜淮阴当地最有名的医生陆廷琦( -1939,字慕韩,世称陆慕韩先生)为师。陆氏擅长看时令病,疗效很好,有“决人生死”的本领。陆氏三代均为治疗温病的专家,声震一方,其父陆耀堂,曾师从周金杨。原陆老已关山门,念程门是名儒之后,便破例收下未成年的程莘农。不料想,这名徒儿刚叫几声师傅,便能将《黄帝内经》背滚瓜烂熟,又有一手好书法,两眼灵秀,出语不凡,陆老连连称奇:“怪哉乎!孺子可教!未来将知道徒名而未知师名者,此小儿也!”陆老带徒很有章法,他先让学生为病人诊脉,然后自己再亲诊一遍,告诉学生如何对的,如何错的;开药方,他只报出药名,剂量由学生自己定,他再过目,将不适当的剂量删改;门诊结束,他规定出晚课,习某某篇章,第2天就会对该方面提出问题,借以督促学生习而学之。程莘农在陆家学医期间,白天随师出诊,晚上攻读医典。很快,陆老就放手让程莘农独立开方,他们师徒时而相随应诊,时而结伴坐堂,形影不离。陆老对他倾囊而教,尽传其技。陆老在治疗温病时尤其注重舌诊,治病时断其证十分灵验,著有《验舌辨证歌括》一卷,后经崔金哲氏收集其病案百十则,最后经程莘农整理为《养春草堂方案偶存》一卷。
在陆老的精心栽培下,程莘农打下了扎实的中医临证基本功,也为程氏针灸的形成与完善,奠定了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同时,程莘农还继承了陆氏治疗内科、妇科温病的丰富经验。从此,程莘农变成了程家第一位艺承家学师门,医文同源小才子。
陆慕韩的《验舌辨证歌括》照片
陆慕韩的《验舌辨证歌括》照片
淮阴县政府认证程莘农在陆氏诊所学习三年的证明信照片
陆老辞世后,只有19岁的程莘农于1939年开始独立挂牌行医。当时因其师许多患者为程莘农侍诊,因此陆氏去逝后患者多愿续邀程治疗。每日应诊者常有二三十人,当时人均称其为“小程先生”。于是水渡口程家便又多一帧“程氏医室”的匾牌。程莘农随师临证三年半,学陆氏习性,临证时“富贵不跌价,贫贱不轻视”,尽量做到一切以病人健康为重。友人因此送了一块“陆慕韩亲授程莘农先生医道”的牌匾,端端正正挂于程宅的堂屋。从此,年仅19岁的小程大夫正式踏上了悬壶济世的医道。
当时虽小有名气但因为年青,尚不能使人心悦诚服。有一位故人张石逸(曾拜过程老的父亲学文),患有一个较疑难的病症,请程莘农为其治疗,服数剂药而愈。张氏病愈后写一感谢信,信中有一句话:“居然收回春之效”。用“居然”二字实含有轻视之义。虽然如此,程莘农仍虚心应诊,博览群书,请益智者。其擅用陆氏化温的方法,在一年中治疗温病(暑温)初期的患者约二三百人,在一周内使从“表”成为温病者极少。程莘农曾治疗一位温病患者,刚痊愈后因食一大盘饺子而复病,中医名为“食复”,肠出血不止,延程诊治,程用犀角地黄汤加减一剂药而血止,连服数剂调理而痊愈。又曾治一位“破伤风”患者,已严重到角弓反张,伏地不起,他除用治疗破伤风药物以外,还重用“青黛”,数剂药而痊愈。其它如用陆氏原方治疗血崩症以及慢性咽炎,随症配方,疗效甚好。熟悉陆老药性的病友惊呼:“怪喱,陆老显灵喽!”
个人的努力加老师的名气和家族的声望,使程莘农业医的起点高于常人,一出道就被吸收入中医师公会,并担任了清江市(淮阴)卫生工作者协会秘书股股长,这是他担任社会工作之始。
民国期间,考试院成立考选委员会,办理中医师考试,程莘农参加了考试,经审查合格,1947年获得了中华民国考试院颁发的医师证书。
陆慕韩诊所学习证明
程莘农医馆外挂牌匾
1938年镇江县中医师公会证书
1948年民国考试院的医师证书
程氏故居照片
程氏故居照片
程氏故居照片
新中国成立后,程莘农成为淮阴专区卫生院的保健干事,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他喜爱的中医事业,于是他向领导提出要求继续从事中医、继续学习的要求,于1953年6月进入“清江市(淮阴)中西医进修班”学习新知识。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在南京市朱雀路邀贵井14号举行了学校成立大会和第一期中医进修班、针灸专修班开学典礼。程莘农知道这个消息时,第一批中医进修班的60名中医已经选拔完毕,于是学校将包括政治、中医基础、方剂、中药等在内的试卷寄往卫生院对其进行单独考试。对这一段历史,程莘农记忆犹新,他回忆说:“那天我刚下班,院长就推门进来通知我晚上加班考试。”就这样,在没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他只用了一个晚上便答完了所有试卷,顺利地通过了考试,被录取为第61名学员,据说阅卷的老师在看过他的答题后,曾拍案叫绝:“想不到苏北还有这等人才!”
第二学期,学校作为师资培养,将大部分学员各自分成专科,搞专科培养,针灸教学研究组由江南针灸名师李春熙、孙晏如教授等带教。程莘农被分配到针灸组,并作为优秀生担任了学生小组组长。从此,他与针灸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当时的观念认为中医药与针灸大夫虽都穿白大褂,但针灸大夫却站着像剃头匠,蹲着像脚行师傅,扎扎戳戳,明显低人一头。受这种观念的影响,程莘农亦认为针灸是小道耳,内心虽不以为然,但仍服从组织,抱着艺多不压身的想法,安心转攻针灸。程莘农过去以用药为主,因而对针灸疗效如何并不十分清楚,后随孙晏如老师临证见针灸疗效甚高,有的甚至超过中西药品,遂急请益于孙老。孙老称程莘农通中医医道,处方用穴的穴性与用药的药理一样,并不困难。因此,程莘农坚定了转攻针灸的信念。
一切从头开始,于是程莘农专攻《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铜人针灸腧穴图经》、《针灸大成》等针灸专籍,只要学校图书馆有的藏书,他都一部不落的通读或摘录,加强针灸知识与技能。在攻读十四经腧穴时(三百六十一个),经穴记忆须循经不能错乱,由于岁数较大,记忆力较差,读经穴歌时记忆仍感困难,于是他将经穴歌变为京剧唱腔,沿京剧清唱不久就记熟记全了。南京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为了切身感受点穴,程莘农仍脱光衣服,让李春熙老师在他身上操作。同时他还受到了孙晏如老师的亲身教诲,吸收了孙老师的诸多临床经验。
程莘农仅通过半年的学习便由学生转为老师,担任针灸学科教研组组长,成为了他由“用药”到“用穴”的转折点。这次意外转行,使中医界少了一位开药方的大夫,却使针灸界多了一位学术泰斗,并为后人留下一段学习针灸腧穴的佳话。
当时,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校长的是江阴针灸大家承淡安(),他是当时的针灸著名专家,他联合同道、公开家学,曾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编辑了我国最早的针灸专业学术期刊《针灸杂志》,创立我国最早的针灸专门医院,任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和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在他的引领下,学校的针灸学专业日渐扩大。而当时针灸教学工作是几乎全无教材教具等,程莘农于是亲自和大家,一面学习,一面开始共同创造。教师的培养需要实践,当时学校在晚上训练所有南京针灸医生。程莘农要教课,又要管理,在当时两个班一百多位针灸医师中,都随时交谈,吸取各家经验,因为当时的由昆(由原是中医,后参加革命)任副校长,在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中,运用解放军的培训方法“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宫”的训练方法,即是“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教老师”,运用这种“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使老师自然知识与技能日益增进不衰。
学校又在全省办理巡回教学,程莘农去过江苏省八个专区二十个县针灸巡回教学班,同时在校内,又办两期针灸师资班,仍采取解放军的培训方法,在教学学习班中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选拔优秀的人才,在经络腧穴、写作、教学、临床等顶中吸取了七、八名高级针灸人才。壮大师资力量,使针灸教学组增长二、三十人。当时的北京中医研究院还专门派出20名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班的学员,由针灸教研组负责此项工作,进入学校学习针灸两个月。在此期间,朝鲜也曾派三名专家前来学习,其中一位金光一教授,要学习全部《难经》,学校选派程莘农为其讲全部难经,共81难,金氏听后比较满意,并回赠学校朝鲜的《五行针法》一册《四象方》一卷,非常名贵,为中朝之间的医学交流留下一段佳话。同时中央卫生部重视中医的古籍语译工作,于是校方选程莘农首先试行语译全部难经《初稿》,程莘农与语释后校方印行并送教卫生部,经中医顾问沈德建审阅后,认为可以促进中医古籍语译工作的发展,其后,即《灵枢》大量语译专籍相继问世了。
1953年至1957年间,程莘农在古都南京跟随著名中医针灸大家承淡安先生学习,奠定了程氏针灸的针灸理论与技法基础。程氏针灸亦成为以江阴、南京为中心的澄江针灸学派的代表性分支。
莘农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的毕业证书
江苏省中医学校欢迎北京中医研究院中研班实习同学离校合影
江苏省中医学校欢迎北京中医研究院中研班实习同学离校合影
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大门
指导金光一
澄江针灸学派
南京承淡安铜像
1956年冬天,程莘农携带组内所研制的“经络循行与病侯关系示意图”,随领导亲自向卫生部及首都中医界主要人员进行汇报,因党中央国务院正制订党的中医政策,此项工作在当时的中医工作中起了很大的影响。
1957年,为响应政府号召,支持北京的中医事业,国家从全国选调了程莘农、董建华、王绵之等40余人进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程莘农任针灸教研组组长,负责教学工作。该院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批的四大学院之首,建院之始一切工作需从头按正轨进行,由于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除建立一切规章制度外,他还承担编排教材和教具等,不久即出版了《简明针灸学》;他还参与组建了附属医院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当时科室里人才济济,有杨甲三、姜揖君、单玉堂教授,程莘农任科组长。同时学院又大搞科研,程莘农又任北京中医学院科学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的秘书,日常办公人员仅他一人,全院重点和一般科研顶目约二百项。除了日常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外,他还主持编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及任《中华妇科杂志》常务编辑等,还为原苏联和越南的留学生授课培训,组织骨干力量大搞创新。为此,他至今还保持着早起的习惯。因为病人多,必须一早开始临床治病,中午很晚才能回去吃饭,而下午则要在课堂授业,晚上还要伏案笔耕,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对于每一项工作,程莘农无不一一加以谨慎处理。
1962年,由于形势的需要,已经培养出第一批中医大学生的各科教材亟需修订,由当时的卫生部长助理郭志华等组织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和湖北几家中医学院共同编制了第2版中医教材,并成为公认的最好的教材。其中,针灸学教材就是由程莘农、裘沛然、邵经明等中医针灸大家亲自审稿、定稿。二版针灸学教材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增加了穴位处方的方解。长期以来,大方脉的医生处方用药,有君臣佐使可依,谈起来头头是道,且有《医方集解》等专门的著作来论述,而针灸的选穴除《灵枢》中提到过的七方外就很少有人提及。鉴于此,二版教材中大胆创新,引入针灸方解,改变了长期以来针术秘而不宣、习者无所适从的境况,成为公认的最好的教材。为了推进教学,他还积极审定编写针灸挂图等教学用品,对针灸学的继承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示范和推动作用。这是程莘农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也为程氏针灸的总结升华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63年程莘农被卫生部批准为主任医师,又被任为科室副主任,继又被当选为附院工会主席。他在病房工作中,积极主张创立中医病房管理办法,除中医书写病历严格辨证外,还要求创立相配套的中医护理方法,如要求护士要会看舌苔,诊脉象等。有一位护士用消毒棉加生姜汁护理患者的膝盖,用于护理膝关节痛,他便加以赞扬。当时程莘农主攻功能性子宫出血、中风和三叉神经痛等临床常见疑难病症的针灸治疗,并完成了“中风偏瘫64例观察”等课题研究,总结出,单纯用针灸洽疗和用加中成药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中医贵在理论与临床,因此,他除赞成学生多读书以外,还要早临床,多临床,并响应“面向工农兵”的号召,亲自带领学生到工矿、农村等处实习,曾有一年中秋节,他带领学生到井下,并不避工作的艰苦,在全院大会上得到表扬。
在文革期间,程莘农同样受到冲击,在附院中被列为四大“牛鬼蛇”之一,被劳动改造六年半。在四人中以秦伯未为首,程莘农被排在最后一名列于尾,1973年因未查到一切罪名而解放。对此他长自嘲,秦为牛头,程为牛尾,而淡然处之。
1963年全国中医学院教材修审会议针灸组人员合影
1980年程老临床带教指导外国学生
1980年程老临床带教指导外国学生
1980年程老临床带教指导外国学生
1980年程老临床带教指导外国学生
1981年在针灸研究所门诊
1981年临床带教指导外国学生
在针灸模型上给学员指点穴位
1981年在印度与患者的合影
1982年学生周允娴与老师合影
1982年学生周允娴与老师合影
1982年学生周允娴与老师合影
1982年学生周维妙在门诊合影
1982年与学生合影(左一纪晓平,左二尹秀琨,右一周维妙)
1982年给外国学生示范针刺手法学生周维妙配合老师
1981年与印度患者合影
1981年学生刘家瑛与老师合影出诊时
给患者诊脉
后临床诊脉中
1982年后与长子程红锋及外国病人合影
此后,程莘农涉足医、教、研多个领域,学术视角不断提高,学术思想日趋完善,逐渐自成体系,程氏针灸“理、法、方、穴、术”不断总结升华,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总结升华之针灸科研
程莘农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很大的冲击,但他并没有放弃一个医生的职责与良心,没有停止过医籍研读。“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中医学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二为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重新一分为二。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76年程莘农即时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从事针灸经络的研究工作。他在262医院的协作下,完成的“体表循行81例研究”是我国早期经络研究的佳作之一。将测验的64例经络感传路线和《内经·经脉》篇对照核查,其循行路线基本和《内经》一致,专家将其研究报告论证后,得出了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结论。之后,程莘农被任为临床经络研究室主任,继续进行研究,后又被分到山西省稷山进行经络的感传的研究,一年后回院。1990年“经络的研究”被列入国家“攀登计划”,程莘农被聘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从人群普查、生物学指标以及现代物理学(如声、光、电、热、磁、核等)研究等方面进一步证明了经络的客观存在。研究过程中把主观感觉现象的描述和客观指标的记录结合起来,切实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结合临床,体现了中医的理论特色,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工作中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现象和规律。这些现象和规律为国内外其他学者反复证实,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为进一步阐明经络实质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对于探讨针灸针麻原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都有重要意义。程莘农作为总课题组组长和总设计人、第一作者,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腧穴研究方面,他积极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针灸穴名”研究工作,对腧穴的名称、意义、部位无不一一强加考核,十几年在国内外多次的会议中,力陈自已的见解,主张创新,反对异化。最后在日内瓦30多个国家的学者会议中,多数学者同意他的意见,经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在全世界推广应用。程莘农根据其研究成果与杨甲三合作撰写出《经络、腧穴研究》、《十四经穴点穴法》,后者被拍摄成电影,于1985年由科技电影厂摄制发行(获卫生部科技二等奖)。
务实精神是程莘农治学方面的一个特点。他认为,无论做人、做学问都必须务实。本着这种精神,他对经络的研究认真对待。他多次讲,“我们研究经络,首先要端正主导思想,要客观务实,研究出什么就是什么,不要事先被经络‘虚无’或‘神圣’所左右”。程莘农认为,必须彻底改变为经络研究而研究的现象,经络的研究要与临床相结合,重视经络研究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腧穴是针灸施治有效的部位,是针灸疗法的刺激、作用点。近年来我国在腧穴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尤其是在腧穴特异性研究方面,然腧穴功效主治研究开展甚少。经络的研究还要重视腧穴临床治疗作用的研究,与现代理论相结合,验证和发现腧穴的新功效和新的腧穴,使经脉腧穴理论能够切实指导临床。
程莘农的事迹已经列入《世界名人录》,1994年他当选为首批工程院院士,兼医药卫生学部常委,成为我国针灸界第一名院士。
程莘农手书的成果列表、针刺麻醉与针刺镇痛研究获奖证书
经络的研究获奖证书
经络攀登计划出版的金针之魂图书封面照片
针灸取穴法电影截图
针灸取穴法电影截图
针灸取穴法电影截图
针灸取穴法电影截图
1998年参加中华医学会在京医药两院院士座谈会
1995年6月聘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首批院士
总结升华之针灸临床
虽然工作比较紧张,但程莘农认为要把“文革”损失的时间夺回来。他蓄须明志——“来日无多,蓄须以誓将余生全部奉献针灸事业!”每日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早上6点即上门诊,每日早上提前上班2小时,借此以便利于患者与家属应诊,晚上从事写作,有时达到深夜,每日睡三、五小时的觉即可,从不休假,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他非常重视临床,除重要会议外,每日上午都必参加门诊,忙时一上午诊疗病人达七八十人之多,他对中风、半身不遂、血崩(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咽炎、面神经麻痹、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症,颇有心得。例如,曾治疗一位印度女士,此女士已患了17年三叉神经痛,据说她自己开设有三个医院,且招收有不少其他国家的教授,然而用了不少有名的西药都不能止痛,程莘农为其用针灸治疗20次即完全痛止,三年后,她特请程莘农去印度为其训练了12名针灸医师。另有巴西大使夫人患急性坐骨神经痛,不能起床,服止痛药不能止痛,程莘农为其针治三次后,痛止,下床自如。又治一小女孩,七、八岁,患时常摇头,余无它证,其母延医治疗无效,程莘农为其连针三次,而摇头停止,学校老师甚惊奇针灸效果。程莘农曾去天津急腹证医院,某天下午五时许,其妇产科病房,有一产妇患妊娠子痫,已神智昏迷,胎死腹中,产科主任认为已不能切腹,尚无其它治疗办法,遂请程莘农治疗,程当时为其急行针治,并开一中药方,嘱其18点30分必须将头煎药服下,23点整必须二煎药服下,住院医生照此执行,于当夜23点30分腹痛胎自动产下,后经医院连续治疗而痊愈,该处方中,程莘农并重用大黄、茫硝、龟板、川牛夕等药,份量都在一两左右,效果极佳。
程莘农在数十年中,治疗病人数十万人次,但对患者,他力求避免和减少误诊,常把不宜单纯用针灸治疗的病人介绍别的专家。例如,他曾治疗偏头痛患者,为其针治10次后,未能止痛,因此建议患者到一医院检查,半年后该患者特意前来向程老致谢,说幸亏程老叫去那家医院检查,原来是患“听神经瘤“,当即住院并手术,现己完全痊愈,“头不痛了”,多亏程老让我到医院去查,没误治疗。
程莘农非常重视临床技能的提高,积极向有经验的医生学习,博采众长,曾先后求教焦励斋大夫用后溪、申脉穴治疗周身关节病,杨永璇大夫用肩峰阿是穴治疗肩周炎,单玉堂先生用郄门穴治疗疔疮等。甚至于半工半医的吴医生,用保心法(大陵、神门、内关),治疗每一位患者以耐多针及较长针灸时间,留针两小时之久,程莘农用此法治疗癫狂症甚有效果。针灸治疗手法中多达百十种,程莘农推崇杨济时先生的针法,杨氏自称他一生针十几个穴位手法最高,程莘农曾向其请教,杨当即为程针合谷穴以示范,传感可定向肺经、可走向大肠经、可走向手部,随病症而运用自如,程如法示之,其效甚似。凡此种种,只要有一技之长,程莘农定为之求教,一针一师,一穴一师,一德一师,不断吸取他人长处,一切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更好为患者服务。
2009年,程莘农先后被授于首批北京市“国医名师”称号和首批国家级“国医大师”称号。
“国医大师”奖章
原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同志颁发荣誉证书
2011年参观大诚中医外企门诊
2009年程氏针灸祖孙三代合影地点: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门诊
2006年参观程氏针灸临床传承基地“大诚中医门诊”
2006年,与儿孙们合影留念.地点:大诚中医银谷门诊
地点:大诚中医银谷门诊地点:门诊
2004年程氏针灸祖孙三代合影地点:诊室
学生王宏才跟师学习
1997年与门诊进修的中国学生合影(前为程莘农排(右二)后排(右二)王宏才)
1996年门诊给患者号脉诊病中
1996年临床治疗时先触诊找压痛点再针刺
1993年门诊看病讲解中
总结升华之针灸教育
为了顺应世界性的针灸热潮,1975年卫生部成立了北京、上海、南京3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推广中国的针灸与中医药。程莘农因为有着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而被调入刚成立不久的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从事对外教学工作。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即又任国际针灸班副主任等职,并成为最早参与组建卫生部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教师之一。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针灸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外国人来华学习针灸的数目日益增多,在国际针灸教学中,教材问题需首先解决。他亲自带头撰写和主编了《中国针灸学》、《针灸精义》、《中国针灸学概要》、《针灸学讲义》、《针灸疗法》等国内外各种版本的初、中、高级针灸教科书。《中国针灸学》一经问世便风靡海内外,成为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针灸水平考试或针灸资格考试的指定教材。在内容上《中国针灸学》不但包含了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及针灸治疗学的内容,也包含了阴阳五行、脏腑、诊断、辨证等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极大地方便了国际培训中心这种短期而全面的教学模式,是当时国内外水平最高的国际教学的课本。在长达20几年的时间内,由程莘农主编的《中国针灸学》再版了几十次,被译为英、法、西等多种语言的教材,并一直是中国国内国际针灸教学的教材,是欧美各国的中医学子们认识和学习针灸的入门向导,这使得程莘农和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声名遐迩。自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成立,程老就一直负责业务工作。在之后30年的发展中,“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造就出了一支优秀的团队,拥有一支以院士领衔,教授、博士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以及语种涉及英、意、德、日等7个语种的深翻译团队。他们中大部分被邀请赴德、挪、美、英、日、法、瑞、荷等数十个国家从事针灸培训、医疗及学术交流等工作,并承担了中国外交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许多重大的外事医疗任务,以及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许多重大的针灸国际会议,外事活动中担任翻译工作。
谈起《中国针灸学》的编写,程莘农不讳言是大家集体创作的结晶。当时国际培训中心草创,百事待兴,编写统一而规范的针灸教材则是重中之重。纪晓平医师是恢复研究生考试制度后程莘农的首届研究生,也是当时参加中文稿编写的人员之一,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那时候,我们没白天没黑夜地整整干了3个多月,终于把第一稿的中文部分拿出来了。然后是程老逐字逐句地修改,大家一起讨论,特别有学术气氛,我们也特别有干劲。”
程莘农每天上午坚持带外国学员临床实习,先后为百余国家的数千名外国留学生传授针灸学术。每年都有许多热爱中医、喜欢针灸的朋友,从欧、美、亚、非等各个国家来到中国。程莘农是他们来中国后最想见到的人,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偶像,所有的洋学生都以能得到他手书的“针灸传扬”书法而惊喜,以得到他签名的《中国针灸学》为荣耀,如果再能与他合影留念,那就更是莫大的幸福了。
除了亲躬国际教学数百班次,培养了来自欧美、东南亚及非洲等106个国家和地区约两万余名学生,他的足迹还遍布日本、印度、菲律宾、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南斯拉夫、瑞士、厄瓜多尔、巴西、美国、英国、挪威等十几个国家,在数十个城市进行针灸教学、医疗、会议等任务,所到之处,便是他传扬针灸的舞台,程莘农讲起针灸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凭借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渊博的知识,随时都能引经据典,驳斥谬论,旁征博引,讲解针经。一次在法国聚集了200多人的大厅里,程莘农的脉诊从理论到实际验证让在场的听众无不喝彩,无不为针灸加分。最后,一位年轻的太太竟伸出手来让程莘农摸脉判断肚里怀着的是男是女,尽管程莘农已经客观的讲了中医脉诊的作用,但是,程莘农接受了这次风险挑战,几分钟过后,回答与B超的诊断完全一致。也许是幸运,也许是程莘农身手果不凡响,程莘农为针灸又赢得一次掌声。
程莘农还为国家培养了20余名针灸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继承生,主要有程红锋、王宏才、胡金生、杨秀娟、李扬、郑其伟等,他们大多已成为针灸学科的骨干,活跃在国内外针灸学术界中,如王宏才负责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工作,为国内外针灸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李扬、郑其伟等在英国、美国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扩大了针灸国际影响。
程莘农在多年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努力奖掖后学,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国内外针灸教学工作中,为针灸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学中,程莘农总是耐心教诲,淳淳善诱,手把手地、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才智、技术和本领。他还特别注意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他把握三条:一是首重培养医德;二是以务实的精神研究,不尚浮夸;三是为病人全心全意服务。
数十年的辛勤耕耘,使其桃李满园尽芬芳,学生遍及国内外各地,他本人并被卫生部批为教授职称,先后担任卫生部医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评译组成员、国家科委中医组的成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成员等职务,1986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七届、八届),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针灸经络研究委员会顾问、中华针灸进修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在国际上担任加拿大针灸学院名誉教授、美国中医针灸三个委员会的名誉理事、墨西哥城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南斯拉夫针灸学会名誉主席、挪威针灸学校名誉校长等,并多次荣获优秀教师称号。北京市针灸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行业学术组织的筹建、发展过程中,都有他的身影,都有继承着他的学术思想的后学力量。
日,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程莘农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2012年,程氏针灸的传承人们完成了《中国针灸学》中英文第五版的修订工作,并在北京国子监举行了隆重的发布仪式。
2011年美国肖青松博士和程莘农教授的珍贵合影。地点:暗香楼寓所
2009年给外国学生号脉讲解
2009年程院士指导外国医生
1997年给中外学生示教诊脉方法
1997年临床带教,让外宾体会得气
1997年与学生尹秀琨(左一)等中外学生合影
1997年与学生尹秀琨(左一)等中外学生合影
1996年在韩国示范针灸得气手法
1993年给外国学生诊脉讲解
1993年在门诊与中外学生合影
1993年与门诊进修学习的外国学生合影
1993年与中外学生在诊室合影
1992年向外国友人耐心的传扬针灸知识
正在手书“针灸传扬”
1996年 书“针灸传扬”送外国学生
外国学生得到“ 针灸传扬”的书法
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程莘农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摘自申遗资料片视频截图
摘自申遗资料片视频截图
摘自申遗资料片视频截图
1995年国际会议中与中外友人交流
1996年参加国际会议
《中国针灸学》被翻译成为多种语言出版
1964年6月第一版《中国针灸学概要》
2012年《中国针灸学》第五版(中文版)
《中国针灸学》中英文第五版发布仪式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副秘书长张秋俭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揭幕致辞
总结升华之针灸文献
程莘农在针灸理论、临床治疗、教学研究等多方面的贡献,同他一生治学精神的勤奋与严谨是分不开的。
程莘农勤于学习和思考,善追根溯源,发古解难。他认为每遇不懂或不明白的知识,必能从书中找寻到满意的答案,所以经常告诫后学必准备《辞海》、《辞源》等书籍,遇到不甚明了的知识,一定要勤查。程莘农50年代便开始中医针灸的文献研究工作,他数十年如一日,勤于临证,钻研古籍,主张实践与理论并重,工作或学习中遇到难题,每向经典寻求答案。“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去伪弘真”是他文献研究一个严明的出发点,从不做玄之又玄的学术,他的每一个观点见解,所引的每一段经文,都能在他的临床实践中找到佐证。程莘农认为对中医的每一问题,要强加核查,力求准确,例如《灵枢》与《素问》的成书先后问题,他认为先有《灵枢》后有《素问》,并从先秦诸子书中追溯了《内经》理论的渊源。对于《内经》的学术内容程也有他自己的看法,认为《灵枢》和《素问》两书绝大部分内容是针法,《内经》中用药的处方为13张方,而有循经规律的针灸处方有400多张,正如徐灵胎所说:“‘灵素’两经为针法研者,十之七八,为方药研者,十之二、三。”他对《内经》、《难经》等中医典籍研究颇深,撰写出“难经语译”(初稿)、“难经概述”等文章,提出了许多学术思想、观点、方法。诸如关于经络脏腑作为核心理论的思想、六阴经有原论、八脉交会穴统管心、脑、督脉辩证关系论等,并据之创立了在临床上所特有的“一窍开百窍法”、“通调四关法”、“八穴镇痛法”以及“改进三才法”、“指实腕虚运针法”等针法,这些在学术上都独树一帜。
1998年,程莘农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灵枢经语译
程莘农,一个人生轨迹如于旧时代,又见证了新中国医药事业特别是针灸事业发展的年近百岁老者,是新中国第一批具有学历的针灸学员,也是第一批针灸老师,是新中国针灸科研与教学事业的创业者和领导者,也是新中国国际针灸培训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不仅见证了七十年针灸发展史上几乎每一个令人激动的事件,而且作为一个主要成员,参与创造了历史,也分享着其中的荣耀与光辉。
更重要的是,以他推崇的一系列学术思想所创立的程氏针灸,除汲取了山阳医派、澄江针灸学派精华外,更将“缘理辨证、据证立法、依法定方、明性配穴、循章施术”五大环节融汇统一,强调经络辨证,以药性知穴性,形成了以“天人地”三才针法为技法特点,针对疼痛、失眠、消渴、月经病等几十种优势病种的特色诊疗体系,保留和发扬了传统针灸的精髓,成为现代针灸不可多得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程莘农为代表的程氏针灸学术思想、临床技法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医针灸人,推动了以北京为核心代表的近代中国针灸的发展,也为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镕基授予程莘农《中央文史馆》馆员证书地点:人民大会堂
温家宝总理与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馆馆员合影
原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同志颁发荣誉证书
原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同志颁发荣誉证书获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获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头衔: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王国强、郭金龙与首批“首都国医名师”荣誉称号获得者合影头衔: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北京市市长郭金龙
首批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合影
针灸传扬之桃李满园
程莘农,一代中医针灸大家,受启蒙于家学传承,得真传于师承培养,知识丰富于院校教育,成长升华于医教研的工作实践,七十余年的临床积累与教学、科研经历,汇集宝贵的程氏针灸学术思想与经验。
由于以程莘农为代表的程氏针灸具有清晰的传承脉络和悠久的传承历史、完整的学术体系和良好的临床效果,2009年,程氏针灸被列入北京市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程氏针灸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程氏针灸学术思想与经验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院校传承、工作传承、培训班传承和非遗传承等六大方式,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弟子们,其中佼佼者不胜眉举。
北京市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与门人弟子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门口合影
年近90岁仍坚持在针灸医院 临床带教传承示范针刺手法
收徒仪式徒弟左起王宏才、程红锋、杨金生
程莘农与次子程绍祖
程氏针灸第三代学术继承人纪晓平、尹秀琨、周维妙与老师程莘农
1980年 程氏针灸第三代郭文瑞与老师程莘农及家人
程氏针灸第三代学术继承人黄涛、严华与老师程莘农
2009年与学生杨威合影
刘家瑛与老师程莘农在出诊时合影
2011年,参加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程氏针灸学术传承座谈会暨收徒仪式(北京)
2010年,参加北京市海淀非遗文化大展
针灸传扬之大医精诚
程莘农以“大医精诚”为座右铭,毕生重视医德修养,认为“天下万事,莫不成于才,莫不统于德,无才故不得以成德,无德以统才,则才为跋扈之才,实足以败,断无可成。”他对病人态度和蔼,诊疗细心,一针一灸均亲自操作,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常能力起沉疴。他强调作为一个医生,“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并告诫后学:“临症笃于情,富贵不跌价,贫贱不轻视,凡人有难,所求必应”。
“精歧黄医术,诚正大仁心”。在程莘农的倡导下,程氏针灸传人们遵古训、承师意、集众人之力,创建了大诚中医连锁医疗品牌,并以此为依托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建设程氏针灸临床传承基地,培养针灸人才,传扬程氏针灸,惠及更多病患。
2012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在临床传承基地内成立了“程莘农名老中医工作室”,并纳入“3+3薪火相传”项目;同年,中国科协也批准程氏针灸临床传承基地成为“著名科学家程莘农院士学术传承基地”。2014年,程氏针灸临床传承基地成为中国针灸学会首批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程氏针灸临床传承基地成为北京市科委的科普教育基地。
依托于临床传承基地,程氏针灸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优秀的中医针灸医生(符合本科或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资格)加入传承培养体系,开展高层次传承弟子人才培养。并面向国内外针灸医生,定期在传承基地内举办“程莘农学术思想高级临床传承培训班”,开设“程门解穴”传承精品课程,并通过“针灸传扬微信群”开设系列微信课程。此外,还面向广大针灸爱好者,在传承基地内举办公益科普讲座,通过网络视频课堂开展针灸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培训。
世针针灸交流中心
中国针灸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程莘农名老中医工作
临床实践基地
针灸传承教育基地
梅花针临床治疗基地
功能医学健康维护合作中心
检验医学研发中心
2010年10月,“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针灸高级传承班”暨程莘农教授90华诞从医70周年庆典
2012年8月,“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学术思想传承大会
继续教育高级传承研修班第一期
继续教育高级传承研修班第二期
高级传承研修班第二期
高级传承研修班第四期
高级传承研修班第五期
高级传承研修班第五期
经络养生基础培训班第一期
传承基地程博士养生班第二期
学术传承座谈会暨收徒仪式
学术传承座谈会暨收徒仪式
针灸传扬之国际传承
程氏针灸传承人们多次受邀在海外传播中医针灸文化,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卡塔尔、韩国、日本等国家。
2012年,程氏针灸与美国国际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了程氏针灸美国培训基地,并选派优秀传承弟子考取了美国加洲针灸师执照。基于此项合作,程氏针灸临床传承基地将于2016年在美国旧金山建立,提供程氏针灸特色诊疗服务的同时,更招收传承弟子临床培养。
2015年2月,程氏针灸澳洲临床传承基地落户布理斯班。同年8月,以澳大利亚悉尼为始发站,程氏针灸传承培训全球巡讲计划启动,一个月内,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程凯教授的足迹遍及澳大利亚悉尼、布理斯班;中国北京、上海;美国加洲旧金山;加拿大卡尔加里和爱明顿。不仅掀起了程氏针灸临床经验与三才针法全球学习与应用热潮,更为2016年程氏针灸美国临床传承基地和加拿大临床传承基地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
基于程氏针灸百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几十位专家学者组成的传承师资团队、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已经建立和即将建立的涉及全球主要地区的临床传承基地,以培养优秀针灸临床人才、实现针灸全球传扬为已任,2015年9月,程氏针灸传承弟子全球孵化战略计划正式启动,一方面广招医生在国内外传承基地内免费培养,另一方面遴选优秀传承弟子派遣海外工作传承。
程凯和美国议员为程氏针灸美国传承基地落成揭幕
程凯在新西兰讲学接受媒体采访
程凯和王宏才在卡塔尔讲学期间给王爷看病后合影
杨金生在澳大利亚讲学弘扬中医文化
2013年6月侨办澳大利亚巡讲
2013年6月侨办新西兰巡讲
2013年7月侨办香港巡讲
2014年7月侨办加拿大巡讲(多伦多)
2014年7月侨办加拿大巡讲(温哥华)
2014年7月中医药台湾行
2013年6月侨办澳大利亚巡讲
针灸传扬之科普创新
程氏针灸以百年学术底蕴为基础,以传播正确、实用、有效的经络穴位保健方法为己任,开展了大量的科普传播工作。
2012年年初,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上星开播,“程氏针灸”做为首推节目连播十集,程氏针灸传承人们打破祖传秘而不宣的陈规,将百年传承的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保健方法倾囊相授,因教授的方法简便、易学、实用,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之后,程氏针灸传承人们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天涯共此时、文明之旅》;江苏卫视《万家灯火》;东方卫视《X诊所》;贵州卫视《养生》;湖北卫视《饮食养生汇》;甘肃卫视《聚健康》等录制了几百集养生科普节目。
程氏针灸传承人们,在总结临床经验,出现学术著作之余,还将百年程氏养生保健知识,汇集在已收 ,先后出版了《百年程氏养生经》(1、2)、《七招遏制糖尿病》、《单穴治病一针灵》、《中国标准刮痧》、《经络养生操》、《程博士和粉丝的健康私信》等系列图书,发行数十万册,广泛传播。先后为《健康时报》、《生命时报》、《南方周末》、《家庭医生报》、《时尚健康》等健康媒体专栏供稿。
程氏针灸传承人们,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经络穴位保健知识的科普宣传,程氏针灸搜狐博士点击量超过450万次,各传承人在新浪微博中的关注互动粉丝达50万人,近两年回复网友咨询问题达十万余个,微信科普平台和网络远程视频科普教育平台已经开通。2012年,王宏才教授获中国科协“科普奖”。2013年,程凯教授获新华网首届“中国好医生”评选“科普创新奖”。2014年,杨金生教授、程凯教授,被中国针灸学会推荐、被中国科协评为家庭刮痧保健方法和经络穴位保健方法的“首席科学传播专家”。2015年,程凯教授的微博被新浪推荐为知名大V,其在新浪爱问医生互动平台中回复的250个问题中,五星好评率达到99%。
程氏针灸传承人们,以穴位保健应用为主要内容,近年来为全国政协机关、新华社、外交部、中国科协、世界华文文学协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残联、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安徽出版集团、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北京市计划生育协会、江苏核电集团、江苏徐州市科委等众多政府机构、社会团队、企事业单位及规模化企业等做健康科普讲座和义诊咨询。
程氏针灸传承人们,受邀参加卫生部和文化部举办的“相约北京·中攻灸展”、国家博物馆“非遗文化展”、首都图书馆“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北京市科委“北京科技周”、海淀区“非遗文化大展”等中医药文化展览展示,参加了北京市科协组织的“中医科普社区电子行”活动。
程氏针灸传承人们,受国务院侨办之邀,作为主讲专家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新西兰、奥地利、匈牙利、捷克、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中医巡讲活动,为海内外华人华侨讲授中医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并进行义诊咨询。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心之邀,参加2014年“中医药台湾行”活动,讲授穴位保健科普知识,并进行咨询。受邀参加全国政协和北京市政协“医疗下乡”活动,赴革命老区和偏远地区讲授中医科普知识,进行义诊咨询。
目前,程氏针灸的临床传承基地是:中国针灸学会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委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科普教育展厅,承担着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委、中国针灸学会的多项科普项目。
CCTV《健康之路》
北京卫视《养生堂》
江苏电视台《万家灯火》
CCTV《中华医药》
北京卫视《养生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程氏针灸培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