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乳腺癌高峰论坛化原癌

县疾控中心到高峰镇开展癌症患者调查
欢迎访问重庆市垫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
站内搜索:
目前所在位置: &
县疾控中心到高峰镇开展癌症患者调查
来源:卫生局  作者:吴作成   发布日期: 阅读次数:次   7月18日,县疾控中心接重庆市信访办公室通知:“反映垫江县高峰镇界尺三社村民刘民琼及周围多人患有癌症,请求相关部门查找原因”。中心立即组织专业工作人员,到高峰镇界尺居民委员会,开展了癌症患者情况调查工作。   经查,垫江县高峰镇界尺居民委员会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户籍户数为1135户,登记户籍人口总数4675人,常住人口3850 人,居民以当地务农或外出打工为生,境内没有大型厂矿企业。自2009年以来,该居民委员会共发现21例癌症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的40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60.43岁;肺癌6例,食管癌3例,直肠癌3例,鼻咽癌2例,胃癌2例,肝癌2例,淋巴细胞癌2例,宫颈癌1例;近5年癌症发病率为449.19/10万,现已死亡5人。病例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多数患者都因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所引起。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人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它在被激活前不具有致癌作用,只有“原癌基因”被激活时,人才会得癌症。病毒感染、霉菌、辐射、化学致癌物污染、情绪心理障碍,不合理膳食以及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都能激活原癌基因,导致癌症。如30%的癌症与吸烟有关,吸烟可以使肺癌、口腔癌、喉癌、气管癌、胰腺癌、胃癌、宫颈癌、膀胱癌等发病率上升;85%~90%的肺癌与吸烟有关,吸烟越多,患癌风险越大。在本次调查的21个对象中,男性16人均吸烟,5名女姓患者家属均有吸烟。 &&& 防治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著名的“三分之一”理论: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发生;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治愈,实现三早,需要的是人们自身保健意识的提高及定期检查;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适当的治疗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通过更及时、更有效的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提高生存率。调查提示市民,行动起来,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健康生活,远离癌症。
【】【】【】【】
市政府部门网站市发改委
市国土房管局
市信息产业局
市外经贸委
市人口计生委
市食品药品监督局
市文化执法总队
市新闻出版局
区县政府网站万州区
垫江县本地网站垫江新闻网
垫江县人民医院
垫江信息港
垫江县部门乡镇网站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
县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重庆市垫江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建议使用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癌情何以凶猛?中国的下一代将迎来癌症发病高峰_北京武警二院肿瘤生物中心-爱微帮
&& &&& 癌情何以凶猛?中国的下一代将迎来癌症发病…
来源:新华社日,湖南石门,68岁的磺厂社区居民朱春然正守着空荡荡的房子出神。他岳母一家七口人全部患癌先后死亡,其中5人证实因砷中毒引起,年龄最小的只有37岁。如今,只剩他独自一人生活。  癌情为何凶猛●肿瘤学家共识: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食品安全问题 与现代社会生活造成的精神压力是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是重要原因对中国“癌情凶猛”的解释,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陈万青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在本质上,癌症是人体衰老的结果之一,老化是驱动癌症生长的代谢发动机,这已是科学界的共识。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65岁以上人口已达8.87%,远远超过联合国定义的7%的人口老龄化标准。  “人口老龄化是癌症发生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表示,我国老龄化状况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加重,这意味着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持续上升势头难以遏制。不良饮食习惯诱发特定癌当前的癌情凶猛,无法仅仅用衰老来解释。人的健康反映了生活经历的总和,大部分癌症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什么——我们处于怎样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生活习惯。这一点,在一些特定癌症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影响癌症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吸烟,还有不良的饮食习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表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和富裕农村中的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也是导致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癌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污染提升癌症发病率肿瘤学家们的共识是: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食品安全问题与现代社会生活造成的精神压力是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  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成为备受关注的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环保部2013年印发《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其中明确表示,因受有毒化学品污染,个别地区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这被认为是承认存在“癌症村”现象的首次官方表态。  我国的肺癌稳居癌症死亡排行榜首位,因此当“十面霾伏”时,人们会将污浊的空气与肺癌等疾病联系起来。杨功焕表示,国际癌症中心研究署(IARC)已证实空气污染与肺癌的关系很大。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说,空气中的PM2.5问题,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癌症的发展需要过程,试想,一个10年前出生的人,从他小时候起,就长期呼吸这种高PM2.5的空气,今后得肺癌的几率肯定要大大提高。对此,季加孚很忧虑:“照目前这种环境污染的态势,中国的下一代将迎来癌症发病高峰。”癌情为何难控●稀里糊涂地治疗,稀里糊涂地研究政策,没有一个肿瘤防治的总体策略,没有整体规划,怎么进行防治?防癌糊涂账:家底不清 “每年估计新发病人300多万,但是到底是多少,我们并不知道。”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说。  “现在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癌症谱发生很大改变。”沈琳说,“但实际上发生怎样的改变并不知道,稀里糊涂地治疗,稀里糊涂地研究政策,没有一个肿瘤防治的总体策略,没有整体规划,怎么进行防治?”  我国肿瘤防治当前的“糊涂账”让所有肿瘤防治人员苦恼。多位肿瘤防治专家疾呼,我国癌症综合防控“家底不清”,缺乏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明荣、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研究员代敏等专家,用6个“缺乏”形容当前我国癌症防控的漏洞:缺乏以证据为支持的全国性癌症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特别是缺乏预防措施;缺乏癌症负担及其危险因素的全面数据;缺乏癌症诊疗的全国性和区域性数据;缺乏癌症诊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缺乏国有知识产权的抗癌药物;缺乏相关立法和多部门协作抗癌的机制。医学院竟无肿瘤专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癌症患者大量出现,各地肿瘤医院目前大多门诊量、住院量突飞猛进,但癌症预防工作却相当薄弱,人才队伍流失严重。负责全国肿瘤防控的国家癌症中心已经中编办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成立,但6年来,内设机构一直在筹建中,而且没有地方对应的机构支撑。  记者在一些省份调研发现,省一级的肿瘤防治办公室是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编制和人员都没有解决,多数挂靠在肿瘤医院,市、县两级,大多还没有成立相应机构。与此同时,基层肿瘤预防人员和经费非常匮乏。  王明荣、代敏等专家还有一个担心,就要开始编制“十三五”规划了,在癌症防治方面,如何总结过去的工作,如何编制规划都悬而未决,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规划。这都将耽误未来癌症防控工作的实际开展。  “我们各个省都有肿瘤医院,而医学院却没有肿瘤专业,不可思议。”沈琳说,国家卫生计生委现在有31个学科,仅口腔就有3个学科,竟然没有肿瘤学科。当前医院里的所谓肿瘤专科人员,很多都是从其他领域改过来的,这也是造成患者被误诊漏诊,甚至治疗不规范的重要原因。  “全国到底有多少能够治疗肿瘤的医疗机构,多少肿瘤科的床位,没人完全说得清楚。”代敏说,肿瘤诊治机构、防癌体检机构均没有准入,谁都可以治疗肿瘤。技术没有准入,治疗标准各不相同。  [专访肿瘤专家]干预突变基因或是治癌方向季加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从事消化道肿瘤外科和研究工作。问:我国人口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但死亡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什么原因?  答:一是人种和癌谱等客观原因。欧美白种人最常见的是皮肤癌,99%的患者能治愈,我们常见的是肺癌、肝癌、消化道癌症这些生存率不到10%的癌症,和中国人吸烟,传染病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二是早诊早治不到位。例如肺癌,北京市确诊的肺癌80%以上都是中晚期,预后很不好,而欧美早期能达到一半左右。问:有专家说,我国癌症死亡中有57.4%是可预防和避免的,怎样实现?  答:2012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乔友林等人在国际学术期刊《肿瘤学年鉴》上发表论文《中国癌症归因分析》指出,中国的总体癌症死亡中,57.4%都是可避免的。从发病原因看,慢性感染是导致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占29.4%; 其次是主动和被动吸烟,占22.61%;再次是食用蔬菜、水果不足,饮酒,职业暴露与环境污染等各种因素。如果针对这些原因进行预防,可以大大降低肿瘤的发病率。  实际上,很多慢性感染与癌症的发病紧密相关,如慢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人乳头状瘤病毒、EB病毒、结核杆菌感染等等和肝癌、胃癌、宫颈癌、鼻咽癌等诸多癌症相关,需积极治疗。问:如何从基因层面防癌治癌?  答:目前已经证实,许多癌症的发生是由于原癌基因的激活而过度表达或抑癌基因失活而使其表达受抑制所致。一方面,对于部分遗传性肿瘤疾病,基因检测有利于及早干预,避免相关肿瘤发生及进展;另一方面,目前已经发现许多基因和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对突变基因的干预可以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从而最大化治疗效果。但是相关治疗目前仍然处于研究阶段。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食品安全问题,对于现代社会生活尽量不要造成精神压力。远离癌症,从自我做起。
点击展开全文
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肿瘤生物中心官方公众号。北京市首家以生物抗癌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专业性科室。免费咨询电话:010-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中国的下一代 将迎癌症高峰”
据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2月4日,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控目标,实现并不遥远”。
当前癌情何以凶猛?癌症凶猛背后,隐藏着哪些“秘密”?新华社记者深入剖析癌症高发的原因。
总发病率上升—老龄化、环境污染
对中国“癌情凶猛”的解释,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陈万青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在本质上,癌症是人体衰老的结果之一,老化是驱动癌症生长的代谢发动机,这已是科学界的共识。
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成为备受关注的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不排除在某些严重污染地区例如环淮河地区的“贡献率”大大提高。
肠癌、乳腺癌—膳食变化,肥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表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和富裕农村中的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也是导致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癌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肺癌—吸烟、雾霾
我国的肺癌稳居癌症死亡排行榜首位。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介绍,长期大量吸烟(包括一手烟、二手烟和三手烟)是一个漫长滞后的致癌过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说,空气中的PM2.5问题,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癌症的发展需要过程,因此,对于今天已经五六十岁的人来说,这种空气污染不会明显增加他们患肺癌的风险。但试想,一个10年前出生的人,从他小时候起,就长期呼吸这种高PM2.5的空气,今后得肺癌的几率肯定要大大提高。对此,季加孚很忧虑:“照目前这种环境污染的态势,中国的下一代将迎来癌症发病高峰。” (来源:解放日报)
本文来源:解放牛网-解放日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65557条
评论158052条
评论149970条
评论126457条
评论115591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专家称女性45岁至54岁之间是乳癌发病高峰_科学探索_科技时代_新浪网
专家称女性45岁至54岁之间是乳癌发病高峰
.cn 日&14:54 科学时报
  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10年间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了40%,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或第二位
  记者近日从中国抗癌协会获悉,今年4月15日~4月22日是我国第十一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关爱妇女 远离乳癌”。据报道,由于生理、遗传、生活环境及饮食营养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乳腺癌在世界范围内明显呈上升趋势,全球每年约有120余万妇女患乳
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虽不属高发国家,但近年发病率的增长已超过西方国家,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10年间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了40%,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或第二位。防治乳癌成为一个亟待重视的话题。
  哪些情况为乳癌报警征象,乳癌由哪些因素引起,平时应该如何预防,应该培养怎样的生活习惯,以及目前有哪些治疗乳癌的方法和手段?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妇产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吴玉梅副教授。
  据吴玉梅介绍,乳癌与年龄、家族病史、环境与饮食习惯、第一次月经/停经的年龄以及首次怀孕的年龄有关。45岁~54岁之间是发病高峰期,但是目前乳癌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近亲曾患乳癌,患上乳癌的机会比其他妇女高;西式饮食和生活方式更易于患乳癌;年纪很轻便开始有月经及年纪很大才停经的妇女比较易于患乳癌;35岁以上才首次生育和从未生育的妇女容易患乳癌。
  乳癌越早发现治愈率越高,作为女性个人,应该定期去医院做乳腺检查,同时注意自我检测。在月经期后,乳房出现下列情况应视为报警征象:乳房某一区域的局限性增厚或无痛性肿块;乳房皮肤凹陷;乳头异常分泌物,尤为血性者;乳头回缩,鳞片状或乳头周围湿疹样改变不愈;乳房外形改变,失去两侧的对称性。
  吴玉梅说,由于饮食条件、营养条件的改善,女性生育少、哺乳少是目前乳癌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女性平时应注意合理膳食,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适当延长哺乳期,可以将哺乳期控制在半年到一年。
  吴玉梅认为,乳癌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因发病程度不同而不同。早期发现的乳癌进行保乳性手术治疗就可以痊愈,而且手术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其他中期晚期的乳癌最好配合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尽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治疗乳癌的关键因素。
  总之,防治乳癌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女性朋友应该掌握有关乳癌防治的知识,珍爱自己。
  (文/本报记者 孙琛辉)
【】【】【】【
】【】【】【】【】
新 闻 查 询
 电话:010-8   欢迎批评指正 |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网医院公告详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新闻
2013年第九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 10:11:51
2013年第九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举行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经“转化性治疗”可获根治性切除&&&&&& 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升高,尤其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大中城市已成为消化道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根据上海的肿瘤登记报告,结直肠癌发病率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12/10万增长到目前的56/10万,增速约为每年4.2%,远超2%的国际水平。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胃肠外科学组组长、上海医学会外科和普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秦新裕教授介绍,在过去二十年里,我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趋势正在发生变化并呈现新的特点:1、结直肠癌由低发趋向于高发,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发病和病死的绝对数已超过美国;2、结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较直肠癌更为明显;3、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高,早期结直肠癌所占比例低;4、年轻人比例高,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趋同于发达国家水平。此外,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多为晚期。约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15%~25%的患者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灶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0%,而肝转移灶能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0%。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诊断、手术和综合治疗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为促进该领域的国内外交流,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大肠癌诊疗中心、上海医学会普外科专委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癌症杂志和中国临床医学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于6月15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代表超过600人。&&&&&& 大会主席秦新裕教授介绍,从近年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的变迁可以看到结直肠癌进入了个体化治疗的时代。其中多学科诊疗团队模式(MDT)、预防肝转移、扩大肝转移切除适应症、不可切除肝转移转化性治疗等手段提高了肝转移的疗效,成了改善大肠癌预后的关键因素。为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秦新裕教授和许剑民教授领衔的医疗团队,从手术治疗创新、综合治疗的规范以及预防肝转移等多方面入手,开展了系列研究。历经10年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据悉目前中山医院大肠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到欧洲标准,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1、先进的诊断及治疗模式: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治疗模式。中山医院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国际上最新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综合评估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介入治疗、全身化疗或靶向治疗。据悉,经MDT诊疗的患者,有12.7%在综合治疗后获得了由原先不可切除转化为肝转移灶可根治性切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有46%的患者“带瘤生存”,病期稳定。该模式已向全国推广,推广应用的单位共施行肝转移灶切除近万例,使肝转移灶切除成为了延长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2、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为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山医院在国际上首创对III期大肠癌患者,于术前7天采用联合“奥沙利铂+FUDR+MMC”对肿瘤区域动脉和肝动脉进行序贯化疗,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55%术后肝转移的风险。中山医院共计为近千例大肠癌患者行术前介入化疗,这些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也由57%提高至81%。&&&&&& 3、结直肠癌的微创手术治疗:中山医院是国内最先开展微创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的单位,目前普外科副主任许剑民教授已完成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180多例,病例数居全国第2位。同时还在国际上率先开创了微创联合手术,针对结直肠癌合并转移的病例同时行微创肝转移灶切除、卵巢转移切除术等。结合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优势,在国内首先开展双镜微创治疗,免除病人大手术痛苦。同时在术后推行的快速康复技术(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加速病人术后的恢复。ERAS方案由北欧五个国家或地区率先研究并实施,与传统的围手术期方案相比,在术后胃肠道和机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和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创伤应激等方面,显著优于后者。基于上述ERAS方案,结合我国的国情,秦新裕、许剑民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ERAS方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应成果于2007年和2012年先后发表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和《World Journal of Surgery》杂志上。&&&&&& 4. 扩大肝转移手术适应症和肠肝一期切除:手术是治疗癌症的最有效手段。然而,仅10-15%的初诊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符合手术指征。针对这一现状,中山医院在国内最早开展肝转移灶切除的基础上,打破既往手术限制,扩大手术适应症。目前,患者经术前充分评估后,正常肝脏延时性肝转移切除后的残肝维持在30%以上或同时性肝转移术后残肝维持在50%以上即可以行手术切除。由此,一大批原先失去手术机会的病人,重获新生。2000年至2010年共实施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530例,切除率从19.2%提高到35.1%,术后5年生存率达47%。&&&&&& 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是否同时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的争论焦点。多年前,中山医院即在国内率先尝试同步切除手术。经过多年对“同步手术组”和“不同步手术组”患者的随访和统计分析,证明同步切除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治疗费用下降1/3,使患者避免两次手术的打击。&&&&&& 5. 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性治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通过将原本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灶进行“转化性治疗”后,使其可以根治性切除,是改善患者预后生存的关键点。为此,中山医院研究团队采用标准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明显提高了肝转移灶转化切除率并延长长期生存,是全球第一个联合化疗和西妥昔单抗提高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随机前瞻性的研究。针对绝大部分(占70%-80%)最初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该项研究人群包括138位患者,其中70位被随机分配到标准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68位分配到标准化疗组。使用标准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后,肝转移灶的R0切除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R0切除率从15.5%提升至33.9%。客观反应率、3年总体生存率、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也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的患者,其中客观反应率从33.3%提高至66.1%,三年总生存率从20%提高至43%,中位生存时间从21.0月延长至30.9月,中位无病进展期从5.8月延长至10.2月。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人群中,标准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可有效地降低肿瘤负荷,增加转化性治疗后肝转移灶的手术切除机会,改善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该项目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最权威的临床肿瘤学杂志之一《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上。&&&&&& 由秦新裕教授和许剑民教授牵头的该系列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和综合治疗”获得了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卫生部委托,课题组起草并牵头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还撰写了国际上第一部《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专著。&&&&&& 在为期一天的会议里,八位国外顶级专家就目前世界上最新的关于结直肠癌外科、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领域的进展作了介绍。会议的一大亮点集中在结直肠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上,涵盖了围手术期化疗、微创手术、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手术及分子靶向治疗的多个领域。欧洲肿瘤外科协会主席、英国Poston教授就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美国芝加哥大学Kozloff教授和哈佛大学麻省总院Andrew Zhu教授介绍了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梅奥医学中心 Grothy教授和韩国Young Suk Park教授就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及挑战进行讨论,台北荣民总院林桢国教授和香港Thomas Yau 教授分别介绍了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的最新进展及个人经验。&&&&&& 国内专家也云集会议,其中许剑民教授介绍了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性治疗,大会还就去年一年内结直肠癌治疗的热点问题分别设置了结直肠手术专题和直肠癌治疗专题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崔龙教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夏立建教授、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哈医大三院大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顾晋教授、中山大学附属六院兰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潘志忠教授等应邀进行专题讲演。    &&&&&&&&&&&&&&&&&&&&&&&&&&&&&&&&&&&&&&&&&&&&&&&&&&&&&&&&&&&&&&&&&&& (冯颖 常文举)【科普资料】问:上海市居民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增速最为显著,发病数已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第6位上升到目前的第2位,大肠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秦新裕: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它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第一,食用了致癌物质,第二,结、直肠癌的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使肠黏膜反复破坏和修复而癌变。③遗传因素:抑癌基因突变和遗传不稳定性导致成为结、直肠癌的易感人群。④癌前病变:如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更为重要。&&&&&& 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癌,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大您患上肠癌的风险。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运动量太少,导致肠胃蠕动速度减缓,很容易引发便秘。长期便秘会使毒素在体内长时间停留,从而被人体再度吸收,而这其中就含有许多致癌物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研究显示,肉类在烤、煎、炸等高温烹调时,会产生一种叫做杂环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蓄积,会有诱发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危险。 研究人员将鲜牛肉和用调料腌过的牛肉烧烤后,对比二者的杂环胺含量。发现腌过的肉高温烧烤后,所含杂环胺比未经腌制的低40%以上。问:大肠癌的手术方法有哪些?许剑民:结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特异症状,癌肿生长到一定程度,依其生长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手术是最有效的根治大肠癌的方法。传统的结直肠肿瘤手术通常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手术切口长达15~20厘米。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慢,易发生肠粘连、肠梗阻、腹部伤口裂开、切口疝等并发症。微创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其中的内镜下手术,仅限于早期结直肠癌、直径在5cm以内的息肉。还有腹腔镜下手术,目前,几乎所有的传统开放结直肠手术均可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其中大部分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的手术方式。腹腔镜结直肠癌的手术适应证与开腹手术大致相同,适用于早期和进展期结直肠癌。有以下几个显著优点:①术中出血明显减少;②术后疼痛明显减轻;③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缩短;④腹壁伤口小、美观;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⑥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⑦术后肠粘连梗阻的发生率低;⑧手术创伤小,较好地保护了患者的免疫力,更有利于改善肿瘤病人的预后。&&&&&& 还有一种机器人手术,中山医院是国内较早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单位,目前已开展结直肠癌的机器人手术共180多例,病例数居全国第2位。很多病人对于不是医生直接执刀动手术有所顾虑,其实这套设备是很安全的。机器人手的灵活性,图像能放大十几倍,3D立体显像,电脑能自动过滤无效动作,还可以实现远程操作,你在北京能邀请上海的专家进行会诊。不过,从技术层面上而言,目前机器人腹腔镜系统的一个问题在于术者对手术野内的组织器官没有触觉反馈,无法通过触觉判断血管、肿瘤等组织的弹性、搏动性、硬度、韧性等,这对于某些复杂的肿瘤根治手术尤为不利。另外一点就是价格昂贵。问:大肠癌早期没有特别症状,往往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如何进行预防?秦新裕:大肠癌是国际上公认的可以通过人群筛查实现早期发现,从而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大便隐血试验结合肠镜检查是最有效的大肠癌早期筛查手段。然而,上海市疾控中心监测显示,仅有不到5%的市民做过大便隐血试验检查,3%做过肠镜检查。上海市大肠癌患者诊断多为晚期,早期的比例仅为11.8%,5年生存率为43%,与欧美国家相差10个到15个百分点。注意,大便隐血试验前3天内不要食用动物血、肉、肝、铁剂(硫酸亚铁,枸缘酸亚铁、红色补丸、富马酸铁)、富含叶绿素的食物(菠菜、青菜),避免假阳性反应;亦不可大量服用Vc或其他有还原作用的物质,避免出现假阴性反应。另外,牙龈出血,鼻出血、经血亦可导致阳性反应,应避免此时检测。&&&&&&& 大肠癌的预防,改善饮食、规律生活是关键,平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多吃纤维食物。要改变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这是预防大肠癌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科学研究表明,饮食中如果富含纤维,就会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其次,要多运动。保持每日大约20分钟的中度日常运动,有助于排泄物通过肠道,协调排泄。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将患大肠癌的危险降低一半。另外,积极治疗已患的大肠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腺瘤等。如有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存在,如家族性结肠癌或息肉病、家族性多发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应定期去医院咨询或检查,以便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膀胱癌高峰论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