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治疗老年疑病症药大学能治疑病症吗 一

王庆国――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专家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王庆国,男,1952年出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全国精品课程――《伤寒论》主讲教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证候规范及其与疾病方剂相关性研究)及(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的脏象理论研究)首席科学家。大学毕业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七年,81年考取北京中医学院研究生,师从著名中医专家刘渡舟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8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至今。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2年,他成为第一届的工农兵学员,求学于辽宁中医学院;
1981年王庆国考上了北京中医学院的研究生;
1988年王庆国顺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
1990年晋升副教授;
1994年他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7年获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主要社会兼职: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新药评审专家、中药品种保护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二审专家,国家支撑计划、中医药行业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
培养学生情况:
指导硕士研究生27名,指导博士研究生23名。
主讲课程:
《伤寒学》(本科生、七年制)、 专业课、 周4学时、共2届,学生总数100人;
《伤寒论讲义》(本科生、七年制)、专业课、周4学时、两届、学生总数110人;
《伤寒论现代研究进展》(研究生)专业课、 周2学时、共2届,学生总数300人左右。
擅长治疗疾病:
临床以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诊治消化系疾病、心脑血管病、风湿免疫类疾病以及妇科、儿科常见病见长。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与重点研究领域:
1. 中医证候规范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
2. 经方作用机理及配伍规律研究;
3. 基于经方的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4. 单克隆抗体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承担的科研情况:
自2001年以来,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973项目两项,主持863课题两项、自然科学基金4项、北京市科委课题两项,国际交流与科技合作项目一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一项。
1、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的藏象理论研究,
首席科学家:王庆国。
2、课题名称:复方经皮给药系统_麻芥止喘巴布剂的研究(2) 课题来源:国家科技部“863”计划 ,07.12 负责人:王庆国。
3、课题名称:清肺注射液的新药开发研究 课题来源:北京市教委.7.12 负责人:王庆国。
4、课题名称:证候规范及其与疾病方剂相关性研究()课题来源:国家科技部“973”计划,9.12 首席科学家:王庆国。
5、课题名称:基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2 负责人:王庆国。
6、课题名称:清开灵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靶标的筛选及确认研究。课题来源,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0.12 课题负责人:王庆国。
主要成就:
先后主持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课题等10余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发明专利:
1. 用于检测栀子苷的抗体、方法和试剂盒,赵琰 屈会化 王庆国 张桂亮 方芳 任燕 单娇 吴婷婷 李翼飞 戴进 胡丽娜,申请号:3.3
2. 用于检测葛根素的抗体、方法和试剂盒,王庆国 赵琰 屈会化 卢建秋 张桂亮 方芳 任燕 李翼飞 吴婷婷 单娇 胡丽娜 戴进,申请号: .7
3. 用于检测大黄酸的抗体、方法和试剂盒,屈会化 赵琰 王庆国 任会明 蒋兴凯 杨爱玲 李翼飞,申请号:.3
4. 用于检测和测定黄芩苷的抗体、方法和试剂盒 赵琰; 屈会化; 王庆国; 李宇航; 杨爱玲; 李翼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5. 用于检测和测定绿原酸的抗体、方法和试剂盒 王庆国; 赵琰; 屈会化; 任会明; 蒋兴凯; 杨爱玲; 李翼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6. 注射用栀子苷的精制方法 王庆国; 王h琦; 李宇航; 李澎涛; 王秀萍; 张东星; 乔庆彬; 曹佳烨 北京中医药大学
7. 注射用黄芩苷的精制方法 王庆国; 王h琦; 李宇航; 李澎涛; 王秀萍; 张东星; 乔庆彬; 曹佳烨 北京中医药大学
8. 治疗肿瘤的白首乌提取物以及含有其的药物组合物 王庆国; 王h琦; 龚树生; 顾立刚; 乔庆彬; 张东星; 周莉; 付文焕; 郭莲玉; 曾郁敏; 贾翎 北京中医药大学
9. 一种具有咪唑啉受体激动活性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赵琰; 屈会化; 王庆国; 李宇航; 曲荣波; 汤尔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赵琰; 王庆国; 屈会化; 李宇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
11.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及制备方法 屈会化; 赵琰;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12.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王庆国; 赵琰; 屈会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
13. BP神经网络模型方法制备药物组合物 牛欣; 司银楚; 王庆国; 李宇航; 李澎涛; 高艳青; 刘晓霓; 宋晓莉; 朱庆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14. 一种抗抑郁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石任兵; 刘斌; 王庆国; 李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15.四逆散及其活性部位的新用途 石任兵; 王庆国; 刘斌; 畅洪升 北京中医药大学
论文专著:
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学术著作23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伤寒论》教材两部,全国统编《伤寒论》教材四部。
出版专著:2010年总主编丛书2部,分别为:
一、《常见病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丛书》,共计9本
1、《肾病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2、《高血压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4、《中风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5、《痹证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6、《慢性胃炎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7、《恶性肿瘤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8、《冠心病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9、《糖尿病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二、《中医名著名篇临床导读丛书》,共计5本
1、《中医名著名篇临床导读丛书――方剂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2、《中医名著名篇临床导读丛书――诊断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3、《中医名著名篇临床导读丛书――儿科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4、《中医名著名篇临床导读丛书――妇科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5、《中医名著名篇临床导读丛书――内科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1、《伤寒论讲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4。
2、《伤寒论解要》.主编,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8.4。
3、《伤寒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第一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
4、《伤寒论新释》.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1。
5、《伤寒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副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
6、《仲景学术研究》.主编,学苑出版社 2003.1。
7、《伤寒论集解》.主编,学苑出版社 2001.8。
8、《伤寒论》(全国高等自学考试统编教材).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3。
9、《长沙方歌括白话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
10、《99仲景学术论坛》.第一副主编,富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9.7。
11、《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第一副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9.3。
12、《伤寒论讲义》(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协编教材).副主编,学苑出版社 1998.8。
13、《实用中医临床学》.副主编,长春出版社 1995.3。
14、《家庭自诊自养大全》.主编,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
15、《伤寒论研究大辞典》. 副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 1994.10。
16、《日本汉医名方选》. 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2.8。
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
267 清开灵注射液不同时间给药对MCAO小鼠血清SOD的影响,程发峰; 郭少英; 钟相根; 鲁艺; 宋文婷;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年 10期
266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时间窗研究,程发峰; 郭少英; 钟相根; 鲁艺;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年 12期
265《伤寒论》“大黄如博子大”考辨,刘敏; 王庆国; 李宇航; 李成卫; 闫军堂; 中医杂志, 2010年 04期
264 络病理论与出血性中风,刘敏; 王庆国; 李澎涛;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年 02期
263 绿原酸作为半抗原的致敏性研究, 何洲; 屈会化; 王雪茜; 赵琰; 李翼飞; 胡丽娜; 卢建秋; 王庆国;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 10期
262 络病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刘敏;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年 06期
261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eta分析,崔轶凡; 王庆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年 04期
260 浅谈名优中药二次开发的思路和途径――兼析精制清开灵注射液研发思路,程发峰;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 05期
259 试从增效减毒论清开灵,崔海月; 王庆国; 陕西中医, 2010年 05期
25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于丽丽; 王天芳; 徐雯洁; 王智瑜; 吕佳苍; 苏惠萍; 焦扬; 张念; 刘泉; 陈宪海; 苗建英; 徐艳玲; 王明航;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 10期
257 益寿饮抗D-半乳糖所致衰老作用研究,鄢泽然; 冯丽莉; 乔庆彬; 甄建华; 白玉亭; 姚婷; 王庆国;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05期
256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症状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分析,陈剑明; 王天芳; 岳宏; 唐利龙; 吴秀艳; 赵丹; 杨璐; 王庆国;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0年 03期
255 基于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症状组合的探索,王天芳; 李志更; 吴秀艳; 王庆国; 陈建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 07期
254 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与绝经后临床常见中医症状及体征的分布特点,任婕; 王天芳; 李力; 杜彩凤; 辛意; 金哲; 赵红; 经燕; 邹小娟; 刘宏奇; 陈莹; 王丽娜; 刘瑞芬;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年 08期
253 益寿饮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周光春; 李琦仙; 冯丽莉; 乔庆彬; 舒忻; 王庆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年 09期
252 缺血性中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屈会化; 赵琰; 卢建秋; 王庆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0年 04期
251 基于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更年期综合征常见证候要素,杜彩凤; 王天芳; 吴秀艳; 赵燕; 王庆国;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0年 08期
250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证候要素与“象”关联的挖掘研究,孙燕; 任廷革; 王庆国; 刘晓峰; 张帆; 汤尔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年 07期
249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模式的文献分析,邓华亮; 王天芳; 薛晓琳; 赵燕; 王庆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 05期
248 抑郁症舌脉象临床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赵燕; 于春光; 王天芳; 王庆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 05期
247 黄芩苷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屈会化; 赵琰; 王雪茜; 杨爱玲; 李翼飞; 卢建秋;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 09期
246 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局限性分析,姜真; 蒋丽娜; 王庆国; 中医教育, 2010年 05期
24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与稳定期中医症状特点的比较,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10 年
244 基于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中医症状组合及其意义探索,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10 年
243 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要素组合规律文献研究,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10 年
242 更年期障害によくみられる‘证素 に关する质问纸法の调查研究,日中中医诊断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10 年
241 《伤寒论》“大黄如博子大”考辨 刘敏; 王庆国; 李宇航; 李成卫; 严军堂 中医杂志
240 络病理论与出血性中风的治疗药物开发 刘敏; 王庆国; 李澎涛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39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对中医药研究的意义及建模方法新思路 崔轶凡; 王庆国 天津中医药
238 证候动物模型对中医药研究的意义及方法学探讨 崔轶凡;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237 证候规范化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探讨 邓华亮; 王天芳; 赵燕; 吴秀艳; 岳宏; 王庆国 山东中医杂志
236 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及其影响 崔轶凡; 王庆国 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35 基于证候要素及病证结合建立证候诊断标准的思路 王天芳; 杜彩凤; 王庆国; 吴秀艳; 王智瑜; 赵燕; 薛晓琳; 邓华亮; 岳宏; 于丽丽; 屈凯; 于春光; 徐雯洁 中西医结合学报
234 基于关联度法的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相关性的研究 吴秀艳; 王天芳; 陈建新; 赵燕; 于春光; 李志更; 西广成; 王庆国 天津中医药
233 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医人才培养 李晓莉; 王庆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32 清热解毒药配伍桔梗汤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TLR4 mRNA表达的影响 郑丰杰; 李宇航; 王庆国; 李丽娜; 李鹏英; 计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31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对中医药研究的意义及建模方法新思路 崔轶凡; 王庆国 仲景医学求真(续三)
230 《伤寒论》“大黄如博子大”考辨 刘敏; 王庆国; 李宇航; 闫军堂 仲景医学求真(续三)
229 《伤寒论》方用药剂量古今折算及配伍比例的研究 王庆国; 李宇航; 刘敏; 孙燕; 陈萌; 李成卫; 郑丰杰; 李宝成; 郭明章 仲景医学求真(续三)
228《伤寒论》教学研究论文报告水平的现况与标准化 李晓莉; 杨卫红; 郭德海; 张林; 薛长利; 王庆国 仲景医学求真(续三)
227 隐结构模型及其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王天芳; 张连文; 赵燕; 王D; 吴秀艳; 袁世宏; 王智瑜; 杜彩凤; 徐雯洁; 于春光; 陈|; 潘建文;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26 基于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的证候/证候要素提取研究 王天芳; 吴秀艳; 陈建新; 于春光; 赵燕; 李志更; 西广成; 王庆国 天津中医药
225 用隐结构模型研究中医证候的思路与方法 王天芳; 张连文; 赵燕; 王D; 吴秀艳; 袁世宏; 王智瑜; 杜彩凤; 徐雯洁; 于春光; 陈|; 潘建文;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24 基于专家经验辩证的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候要素及相关症状的研究 于春光; 王天芳; 吴秀艳; 赵燕; 李志更;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23 基于关联度法的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相关性的研究 吴秀艳; 王天芳; 陈建新; 赵燕; 于春光; 李志更;西广成;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22 基于证候要素及病证结合的证候诊断标准模式的建立 王天芳; 杜彩凤; 吴秀艳; 赵燕; 王智瑜; 薛晓琳; 邓华亮;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21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续洁琨; 赵琰; 屈会化; 何洲; 李翼飞; 冯姗姗; 王庆国 现代化中药制剂发展与中药药理学研究交流会论文集
220 王庆国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经验 崔健; 张晗睿; 王庆国 辽宁中医杂志
219 基于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的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证候/证候要素提取研究 王天芳; 吴秀艳; 陈建新; 于春光; 赵燕; 李志更; 薛晓琳; 西广成; 王庆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
218 基于经验辨证的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 辛意; 王天芳; 杜彩凤; 李力; 任婕; 金哲; 赵红; 经燕; 邹小娟; 刘宏奇; 陈莹; 王丽娜; 刘瑞芬; 王庆国 中西医结合学报
217 从微观辨证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 崔轶凡;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16 子宫内膜异位症宏观与微观辨治探讨 崔轶凡; 王庆国 山西中医
215 浅议导赤散配伍的增效减毒 崔海月; 崔京男; 王庆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14 《伤寒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王庆国; 李宇航 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
213 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的现状与思路 王天芳; 王庆国; 薛晓琳; 赵燕; 于春光; 李志更; 焦扬 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
212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王庆国; 李宇航; 牛欣; 赵琰; 周冠芬; 贾玉森; 张冬梅; 钟相根 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
211《金匮要略》注家沿革与学派探讨 王新佩;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10 绝经后期更年期综合征常见证候要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杜彩凤; 王天芳; 辛意; 李力; 任婕; 吴秀艳; 赵燕;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9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新进展 崔海月; 王庆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8 从《内经》顺时施针探讨外治部位的变化 陈仁泽; 郭铭隆;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
207 越鞠丸在妇科月经病中的临床应用 崔海月; 崔京男; 王庆国 四川中医
206 从人的认知过程看证候所属临床信息的规范化研究 王智瑜; 王天芳;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
205 加味三拗汤平喘作用及对肺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赵琰; 屈会化; 张晗睿; 崔健; 谢婷; 李宇航;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4 基于现代文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 徐雯洁; 王天芳; 王智瑜; 于丽丽; 吕佳苍;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3 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异常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崔轶凡;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2 浅谈单体药物性味归经的研究思路 谢婷; 冯姗姗; 李翼飞; 屈会化; 王庆国 中医药学报
201 清开灵注射液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 崔海月; 王庆国 吉林中医药
200 迟脉与数脉含义考辨 张晗睿; 崔健; 王庆国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 谈“十一五”规划教材《伤寒论讲义》的基本定位 王庆国; 李宇航 中医教育
198 基于现代文献研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症状特点分析 徐雯洁; 王天芳; 王智瑜; 于丽丽; 吕佳苍; 王庆国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7 两种高血压大鼠模型证候特征差异性的研究 屈会化; 赵琰; 曲荣波; 汤尔群; 周刚; 谢婷; 王庆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196 利用免疫芯片技术筛查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 屈会化; 赵琰;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5 三草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宏观表征和行为学指标的影响 屈会化; 赵琰; 曲荣波; 汤尔群; 李宇航; 王庆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4 三草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的组方机理探析 曲荣波; 王庆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3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鞠新刚; 姜真; 王庆国 中医教育
192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中医证候的研究 屈会化; 赵琰; 曲荣波; 汤尔群; 周刚; 谢婷; 王庆国 中医杂志
191 加味三拗汤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 屈会化; 赵琰; 张晗睿; 崔建; 蔡大勇; 李宇航;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0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现存版本对比研究 石琳; 王庆国 中医文献杂志
189 一种新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方法 谢婷; 赵琰; 屈会化; 高卫平; 李翼飞; 王庆国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188 宣痹汤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关节组织VEGF的影响 黄颖; 周刚; 谢婷; 王庆国; 李宇航; 顾立刚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87 中医临床人才素质结构的理论构想 姜真; 鞠新刚; 王庆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86 叶氏宣通治痹法浅析 谢婷; 王庆国 中医药学报
185 清热解毒药配伍桔梗汤对急性肺损伤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观察 郑丰杰; 李宇航; 王庆国; 许红; 李丽娜; 蔡大勇; 李鹏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184 桂枝汤证所涉理论解析 李丽娜; 陈萌; 王庆国 国医论坛
183 从气血水探讨急性肺损伤的中医病机 李丽娜;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82 基于经验辨证的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候与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研究 王天芳; 吴秀艳; 赵燕; 于春光; 李志更; 袁世宏; 邹小娟; 杨关林; 严惠芳; 杨传华; 张宁; 于欣; 唐启盛; 张秋云; 王庆国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81 清热解毒药配伍桔梗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核因子Kappa 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郑丰杰; 李宇航; 王庆国; 李丽娜; 计烨 中华中医药杂志
180 疲劳自评量表的信、效度评价 薛晓琳; 王天芳; 于春光; 赵燕; 李志更; 何跃华; 杜彩凤; 李雪; 王庆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79 中医证候辨证诊断中新算法的探索与运用 许晓娟; 王庆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78 中国古代医学院校教育模式的研究 陈萌; 姜真; 王庆国 中医教育
177 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读《伤寒论》 李丽娜; 张冬梅; 陈萌; 王庆国; 李宇航 中医药学报
176 从人的认知过程初探中医证候系统之形成 王智瑜; 王天芳;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75 补中益气汤双向调节的临床运用 崔海月; 崔京男; 王庆国 辽宁中医杂志
174 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的文献研究 吴秀艳; 王天芳; 赵燕; 于春光; 李志更; 王庆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73 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经验辨证的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候与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研究 王天芳; 吴秀艳; 赵燕; 于春光; 李志更;袁世宏; 邹小娟; 杨关林; 严惠芳; 杨传华; 张宁; 于欣; 唐启盛; 张秋云;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
172 仲景医学与《黄帝内经》的相关性分析 陈萌; 张冬梅; 李丽娜; 王庆国 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71 论汉末经脉学为仲景用桂枝汤的理论基础 李成卫; 王庆国 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70 《伤寒杂病论》喘证初探 李丽娜; 陈萌; 张冬梅; 王庆国 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69 叶天士宣通治痹法浅析 谢婷; 王庆国 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68 仲景医学与《神农本草经》的相关性分析 陈萌; 张冬梅; 李丽娜; 王庆国 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67 浅谈单体药物性味归经的研究思路 谢婷; 冯姗姗; 李翼飞; 屈会化; 王庆国 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66 中医临床人才素质结构体系设计 姜真; 蒋丽娜; 鞠新刚; 王庆国 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
165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分析比较 李志更; 王天芳; 赵燕; 于春光; 万霞; 任婕;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164 基于相干蕴涵原理的《伤寒论》条件句分析 贾春华; 王庆国;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 江苏中医药
163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田金洲; 时晶; 倪敬年; 魏雪飞; 尹军祥; 李林森; 龙子弋; 孙文军; 邢亚楠;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162 基于模块化思维的模糊ISODATA中医证候诊断方法 许晓娟; 王庆国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61 模糊模式识别和模块化思维用于中医证候诊断的可行性探讨 许晓娟; 王庆国; 许海旭; 许海洪; 刘伟; 宗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60 新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SOD、脑含水量的影响 李鹏英; 鲁艺; 刘敏; 许红; 王庆国; 李澎涛 山东中医杂志
159 从《金匮要略》历节病的辨治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思路 周刚; 王庆国 山西中医
158 论高血压病的病机层次 曲荣波; 赵琰; 王庆国 中医药学报
157 新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TNF-α、SOD的影响 李鹏英; 刘敏; 鲁艺; 许红; 王庆国; 李澎涛 中医药学报
156 宣痹汤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 周刚; 黄颖; 谢婷; 王庆国; 李宇航; 顾立刚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55 痹证治疗探析 周刚;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154 模块化模糊诊断方法在中医辨证分型中的研究 许晓娟; 王庆国; 许海旭; 许海洪; 刘伟; 宗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153 《伤寒论》伤寒化热病机分析 金钟斗; 陈萌;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52 加强服务意识 营造创新环境 刘铜华; 王庆国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151 慢性乙型肝炎症状信息采集表的制定与一致性研究 于春光; 王天芳; 张秋云; 朱清静; 梁瑞敏; 卢秉久; 张永; 殷鑫; 王庆国 中医杂志
150 证候是什么? 贾春华; 王庆国;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49 数理分析方法在证候研究中的运用探析 吴秀艳; 王天芳; 赵燕; 于春光; 李志更; 王庆国 江苏中医药
148 加味桔梗汤对LPS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清TNF-α、IL-1、IL-10含量的影响 郑丰杰; 李宇航; 李丽娜; 李鹏英; 王庆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集
147 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吴秀艳; 王天芳; 赵燕; 于春光; 李志更; 王庆国 中医杂志
146 加味木防己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滑膜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生成的影响 孟明; 顾立刚; 杨菁; 孔璐; 王庆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145 SHR大鼠对三草降压汤降压反应的个体差异研究 曲荣波; 赵琰; 汤尔群; 屈会化;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144 卫气的实质与医学意义 陈萌;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143 “毒损脑络”与出血性中风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刘敏; 王庆国; 李澎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42 半夏泻心汤药物血清对ICC线粒体膜电位与[Ca~(2+)]i的影响 祝捷; 李宇航; 王庆国; 洪庆涛; 杨建茹; 黄颖 辽宁中医杂志
141 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王天芳; 吴秀艳; 赵燕; 于春光; 李志更; 徐雯洁; 杜彩凤; 李力; 王智瑜;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140 高血压病中医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曲荣波; 赵琰; 王庆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39 桂枝芍药知母汤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IFN-γ及IL-4水平的影响 陈小军; 顾立刚; 赵慧; 邱泽计;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38 清肺注射液不同配伍体外对流感病毒增殖的影响 张艳丽; 顾立刚; 王庆国; 周芸; 景珊 天津中医药
137 《伤寒论》伤寒结证演变规律 金钟斗; 陈萌;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136 三草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研究 屈会化; 赵琰; 曲荣波; 汤尔群; 李宇航;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135 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辨析思路与方法 屈会化; 赵琰;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134 《温病条辨》对《伤寒论》承气汤的继承和发展 张晗睿; 谢婷; 崔健; 王庆国 中医药学报
133 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王天芳; 吴秀艳; 赵燕; 于春光; 李志更; 徐雯洁; 杜彩凤; 李力; 王智瑜;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
132 《温病条辨》对《伤寒论》承气汤的继承和发展 张晗睿; 谢婷; 崔健; 王庆国 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31 从《伤寒论》浅析芍药利小便 杨莎莎; 王庆国 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30 高血压大鼠模型证候特征的研究 谢婷; 赵琰; 屈会化; 曲荣波; 汤尔群; 王庆国 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29 清热解毒药配伍桔梗汤对急性肺损伤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观察 王庆国; 李宇航; 郑丰杰; 许红; 蔡大勇; 李丽娜; 李鹏英 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28 三草降压汤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宏观表征和行为学指标的影响 屈会化; 赵琰; 曲荣波; 汤尔群; 李宇航; 王庆国 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27 三种脑缺血模型大鼠血瘀证表征的比较研究 田金洲; 李乐军; 尹军祥; 时晶; 龙子弋; 孙文军; 邢亚楠;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
126 三草降压汤的降压作用与咪唑啉受体的关系 赵琰; 屈会化; 曲荣波; 汤尔群; 李宇航; 王庆国 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125 论经方的配伍特点 赵琰; 王庆国 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创新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24 从逻辑的观点看――“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 贾春华;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23 慢性肾功能衰竭辨证中常见中医症状、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分析及其相关性初步探讨 李志更; 王天芳; 赵燕; 于春光; 万霞; 杜彩凤; 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22 从《神农本草经》原文谈仲景方对甘草的运用 张晗睿; 王庆国; 崔健; 刘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21 《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框架 贾春华;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 王庆国 河北中医
120 慢性肾衰常见中医症状的文献分析 李志更; 王天芳; 赵燕; 于春光; 万霞; 胡立胜; 王庆国 辽宁中医杂志
119 《本草图经》所引张仲景医书佚文考 梁永宣; 王庆国 中华医史杂志
118 新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 刘敏; 郭明章; 李鹏英; 张晗睿; 李丽娜; 李澎涛; 王庆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17 《伤寒论》哮喘证治特点举要及现代临床运用例析 杭群; 王庆国; 张有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116 大鼠脑出血后毒性物质积聚及新清开灵注射液解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刘敏; 鲁艺; 李澎涛; 王庆国; 许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115 量表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王天芳; 薛晓琳;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14 从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证看脏腑证候与方证概念转换间的逻辑关系 贾春华; 王庆国;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13 中风病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史略 刘敏; 王庆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12 肾虚糖尿病家系中的血瘀证研究 杨丽萍; 王米渠; 孙丽婷; 高泓; 丁维俊; 王伟;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111 四逆散有效部位对嗅球损毁大鼠海马细胞发生及CREB基因拷贝数量的影响 畅洪N; 孙建宁; 石任兵; 王庆国; 李军; 张硕峰; 姬曼 中国药学杂志
110 基于数据的证候规范的信息研究 任廷革; 王庆国; 李宇航; 刘晓峰; 张帆; 王勇; 张彦红; 刘承; 孙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09 四逆散有效部位对小鼠行为绝望和药物抑郁模型的作用 畅洪N; 梁吉春; 孙建宁; 王庆国; 李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08 半夏泻心汤药物血清对ICC膜电位与[Ca~(2+)]i的影响 祝捷; 李宇航; 王庆国; 洪庆涛; 杨建茹; 黄颖 中华中医药杂志
107 证候研究用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信息采集表的制订及评价 李志更; 王天芳; 薛晓琳; 何学红; 刘光珍; 张宁; 王小琴; 米杰; 马居里; 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06 张仲景合方理论研究 贾春华;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05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电慢波频率变异系数的影响 李宇航; 王庆国; 陈萌; 李丽娜; 王丹; 张冬梅; 钟相根; 王培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04 一个寒证家系中发现1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报告 王米渠; 杨丽萍; 丁维俊; 高泓; 王庆国 中医杂志
103 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赵燕; 王天芳; 于春光; 李志更; 李雪; 王庆国 中医杂志
102 冠心病血瘀证家族史背景与疗效相关性初探 李炜弘; 严石林; 丁维俊; 王庆国; 王米渠 四川医学
101 有关中医症状信息采集规范化的思考 赵燕; 王天芳;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00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分析比较 李志更; 王天芳; 赵燕; 于春光; 万霞; 任婕;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99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析 于春光; 王天芳; 万霞; 赵燕; 李志更; 尹英杰; 张秋云; 胡立胜;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98 面向主题的中医古籍文献的信息研究 任廷革; 刘晓峰; 王庆国; 李宇航; 张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97 脉动信息获取与识别的数字化、可视化实现 牛欣; 司银楚; 王庆国; 杨学智; 庞鹤; 李宇航; 王玉来; 罗致诚; 徐元景; 沙洪; 王滨; 朱庆文; 牛淑冬; 郭宙; 李海燕; 马良宵; 宋一伦; 杨杰; 杜红; 任超世; 高蔚; 刘文娜; 杨冰; 文人都; 曹青山; 翟志光; 张治国; 陈冬至; 董晓英; 徐荣廷; 赵翠敏 2006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论文集
96 基于半夏泻心汤类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牛欣; 司银楚; 王庆国; 李澎涛; 李宇航; 徐元景; 高艳青; 刘晓霓; 宋小莉; 朱庆文; 尚景盛; 张忠; 韩旭华; 翟志光; 牛淑冬; 郭宙; 刘志敏; 王滨; 李海燕; 张前; 杜红; 赵言群 2006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论文集
95 束缚应激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的影响 顾立刚; 李瑞生; 王庆国; 彭桂英; 王济; 王秀茜 2006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论文集
94 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类肿瘤样增生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 孟明; 顾立刚; 张前; 解华; 王庆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93 束缚应激条件下S180荷瘤小鼠Th1/Th2细胞因子失衡与肿瘤的生长(英文) 王济; 顾立刚; 彭桂英; 王庆国 中国临床康复
92 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祝捷; 李宇航; 王庆国; 王琦; 曾海枝 中华中医药杂志
91 复方木防己汤对AA大鼠滑膜细胞类肿瘤样增生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孟明; 顾立刚; 张前; 杨菁; 赵慧; 解华;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90 证候概念的形成与证候概念的定义方法 王庆国; 贾春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89 《金匮要略》学术研究史略 李成卫; 王庆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88 合方临床应用研究述评 贾春华;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87 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的现状与思路 王天芳; 王庆国; 薛晓琳; 赵燕; 于春光; 李志更; 焦扬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86 北京中医药大学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情况分析 闫兴丽; 刘铜华;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85 四逆散有效部位对嗅球损毁大鼠探索行为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畅洪N; 孙建宁; 石任兵; 王庆国; 张硕峰; 姬曼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84 45对双生子家系背景调查及13对病证结合分析 王米渠; 谭从娥; 张天娥; 龙泽云; 王米娟; 周锐; 邹跃炳; 黄通江; 王伟; 王庆国 上海中 医药杂志
83 系统生物学与中药现代化 张继勇; 王庆国; 王钊 中国中药杂志
82 证候研究中的边缘 王庆国; 贾春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81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析 于春光; 王天芳; 万霞; 赵燕; 李志更; 尹英杰; 张秋云; 胡立胜;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80 关于中医临床研究中症状信息采集的思考 赵燕; 王天芳; 于春光; 李志更; 王庆国 中医杂志
79 对七情病因概念的形成分析 李成卫;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8 性味理论在组方配伍中的意义 赵琰; 屈会化;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7 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祝捷; 李宇航; 王庆国; 王琦; 曾海枝 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
76 复方木防己汤对AA大鼠滑膜细胞类肿瘤样增生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孟明; 顾立刚; 张前; 杨菁; 赵慧; 解华; 王庆国 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
75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肌间ICC含量的影响 李宇航; 王庆国; 杨美娟; 赵丽云; 陈萌; 李丽娜; 王丹; 张冬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4 论经方的配伍特点 赵琰; 张青勉; 王庆国 国医论坛
73 中医药抗抑郁复方分析和证治规律研究 畅洪升; 王庆国; 关玲 中国民间疗法
72 半夏泻心汤的不同性味配伍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胃液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赵琰; 王庆国; 李宇航; 牛欣; 贾玉森; 张冬梅; 钟相根 浙江中医杂志
71 半夏泻心汤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壁c-kit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王庆国; 李宇航; 李丽娜; 王丹; 陈萌; 张冬梅 中国医药学报
70 浅析仲景治疗神志病中“从脏治神”的思想 鲁艺;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9 四逆散证的病机探讨 金艳;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8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法则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赵琰; 屈会化;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7 四逆散活性成分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大脑皮层与海马5-HT_(1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金艳; 王庆国; 石任兵; 畅洪N; 司银楚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6 《伤寒论》四逆散证治及组方研究 畅洪N; 王庆国; 梁吉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5 “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刍议 鲁艺;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4 半夏泻心汤不同性味拆方对胃溃疡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影响 赵琰; 李宇航; 王庆国; 屈会化; 周冠芬; 贾玉森; 张冬梅; 钟相根 上海中医药杂志
63 以血瘀证为切入点进行中医证候规范及其生物学基础的研究 王庆国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62 浅述中药二次开发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 刘敏; 王庆国 中草药
61 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胃肌间Cajal间质细胞含量的变化 李宇航; 王庆国; 陈萌; 杨美娟; 赵丽云; 李丽娜; 张冬梅; 王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60 中医药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的贡献及反思 刘敏; 王庆国 中国新药杂志
59 四逆散有效物质基础研究与抗抑郁药物创新 石任兵; 王庆国; 孙建宁; 刘斌; 畅宏升; 李军; 陈玉平; 李宵 中国当代新医药论丛
58 复方木防己汤对AA大鼠滑膜增生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孟明; 顾立刚; 杨菁; 张前; 解华; 李丽娜; 王庆国 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57 柴胡类方剂对两种抑郁症模型的抗抑郁样作用 王庆国; 畅洪N; 石任兵; 金艳 2003'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论文集
56 合方源流论 贾春华;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55 四逆散活性成分对抑郁症大鼠慢性应激模型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畅洪N; 王庆国; 石任兵; 金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54 肝郁脾虚因素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济; 顾立刚; 王庆国; 彭桂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53 长期“束缚”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济; 顾立刚; 彭桂英; 李瑞生; 王庆国 上海免疫学杂志
52 如檩巨笔 谱合方研究华章 王庆国 承德医学院学报
51 苍生大医刘渡舟(连载一) 王庆国; 李宇航; 陈明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50 苍生大医刘渡舟(连载二) 王庆国; 李宇航; 陈明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49 苍生大医刘渡舟(连载三) 王庆国; 李宇航; 陈明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48 肝郁脾虚因素促进DEN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的研究 王济; 顾立刚; 王庆国; 彭桂英; 李瑞生; 王秀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7 疏肝健脾方药对肝郁脾虚证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彭桂英; 顾立刚; 王庆国; 王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6 浅谈经方方元的研究思路 陈萌; 王庆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5 复方配伍实验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赵琰; 屈会化; 王庆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44 半夏泻心汤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壁SC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李宇航; 王庆国; 陈萌; 王丹; 李丽娜; 张冬梅 中医药学刊
43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慢性胃溃疡大鼠溃疡灶形态变化的影响 李宇航; 李澎涛; 王庆国; 贾玉森; 梁美娟; 顾立刚; 李丽娜; 赵琰; 张冬梅; 钟相根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42 浅谈张仲景医学理论的研究思路 陈萌; 王庆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41 束缚应激对S180荷瘤小鼠Th1/Th2型细胞因子及肿瘤生长的影响 王济; 顾立刚; 彭桂英; 王庆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40 肝郁脾虚因素对小鼠H22腹水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及疏肝健脾方的作用研究 王济; 顾立刚; 彭桂英; 王庆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39 为狐惑病、小便利正名 陈萌; 王庆国; 畅洪升; 张冬梅 中国医药学报
38 开郁清胃颗粒对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降糖机理的实验研究 柳红芳; 仝小林; 王庆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37 开郁清胃颗粒治疗Ⅱ型糖尿病胃动力障碍52例临床观察 柳红芳; 仝小林; 王庆国; 朴信映; 藏晓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36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中医治疗进展(综述) 柳红芳; 仝小林;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5 开郁清胃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肝脏和骨骼肌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 柳红芳; 仝小林; 王庆国; 左萍萍; 郭安臣; 刘红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4 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思路和方法 柳红芳; 仝小林;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3 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DEN诱发肝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彭桂英; 顾立刚; 王庆国; 王济; 李瑞生; 王秀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2 经方配伍现代实验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赵琰; 王庆国 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31 生命科学技术与中医药现代化 王庆国; 刘铜华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30 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DEN诱发肝癌大鼠免疫功能影响及疏肝健脾方药的防治作用 彭桂英; 顾立刚; 王庆国; 王济; 李瑞生; 王秀茜 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9 肝郁脾虚因素促进DEN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的研究 王济; 顾立刚; 王庆国; 彭桂英; 李瑞生; 王秀茜 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8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李宇航; 王庆国; 牛欣; 赵琰; 王新月; 贾玉森; 杨美娟; 赵丽云; 张冬梅; 钟相根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7 经方配伍研究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中的地位 赵琰;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6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正常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王庆国; 李宇航; 赵琰; 李丽娜; 钟相根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5 开郁清胃颗粒对2型糖尿病伴精神障碍的治疗作用 柳红芳; 仝小林; 朴信映;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4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王庆国; 李宇航; 牛欣; 赵琰; 周冠芬; 贾玉森; 张冬梅; 钟相根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3 白首乌甙对DEN诱发实验性肝癌大鼠肝细胞DNA含量和生长周期变化的影响 贾翎; 顾立刚; 赵建晴; 王月琦; 王庆国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
22 半夏泻心汤实验研究现状述评 赵琰;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1 疏肝健脾方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大鼠结肠溃疡的影响 顾立刚; 郭学志; 王庆国; 柳翼; 洪燕珠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 试论中医学病因概念形成于南宋 李成卫; 连智华;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 半夏泻心汤配伍意义的拆方研究――对大鼠离体胃底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 李宇航; 王庆国; 牛欣; 顾立刚; 李成卫; 钟相根; 张冬梅; 李丽娜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8 激怒刺激对大鼠下丘脑单胺类激素和T淋巴细胞功能变化影响的研究 顾立刚; 王庆国; 赵岩松; 李乐东; 古宇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7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模型的研究 顾立刚; 郭学志;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6 计算机模拟中医诊断的客观化研究 李宇航; 靳琦; 牛欣; 王庆国; 庞鹤; 王玉来; 杨学智; 刘起旺; 刘燕池; 傅骢远; 宋天彬; 杨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5 《金匮要略》“三因”非因论 李成卫;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4 半夏泻心汤配伍意义的拆方研究――调节胃分泌作用的实验观察 李宇航; 王庆国; 牛欣; 顾立刚; 刘薇; 王新月; 贾玉森; 杨美娟; 王洪飞; 李成卫; 张冬梅; 钟相根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3 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李成卫; 王庆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2 论中医药现代化的内涵与主攻方向 王庆国 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
11 柴胡鳖甲汤对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顾立刚; 王庆国; 于世赢; 庞鹤 上海免疫学杂志
10 柴胡桂枝干姜汤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顾立刚; 赵岩松; 王庆国 中国医药学报
9 《伤寒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王庆国; 李宇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8 长期激怒刺激对大鼠全血粘度和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顾立刚; 古宇环; 李乐东; 牛欣;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伤寒论》六经研究41说 王庆国; 李宇航; 王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 从《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看独取寸口诊法的渊源与发展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5 论《伤寒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王庆国; 李宇航 '97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现代研究与未来发展
4 日本汉方医学独特的病因论、证候论评介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 张仲景“合方”论 贾春华; 战志华;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 四理汤对厌食儿童发锌、铁、铅、镁、钙元素的影响 张宁; 聂惠民; 王庆国; 傅延龄; 何基渊; 梁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 四理汤冲剂改善儿童脾虚体质的临床观察 聂惠民; 张宁; 王庆国; 付延龄; 熊德尚; 王虹 中国医药学报
荣誉奖励: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1、1995年获“首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荣誉称号。
2、1995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3、1996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4、1996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5、1999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6、200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7、200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8、200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五。
9、2004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10、200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11、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12、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
13、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媒体报道:
勤求博采 厚德济生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庆国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管理的重点大学,也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校52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各类中医药人才13000余名。
该校的副校长――王庆国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在中医学界德高望重、享有盛誉。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研究、经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研究、经方配伍规律与作用机理的研究;临床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见长。经过多次约访,在隆冬时节的一个下午,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进王庆国教授的办公室,和他面谈。聆听王教授的真知灼见,如同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生动精彩的医学知识普及课,让我们增长了不少见识。
励学敦行 博学审问
谈到自己是如何走上学医这条艰苦、漫长的求学之路的原因时,王庆国教授思索了片刻,道出根由,语气中带着深情和感慨:“小时候,外祖母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她是一个大家闺秀,精通唐诗宋词,我从小就对她很敬仰。”
在外祖母的影响和熏陶下,王庆国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也发自内心地热爱传统文化。外祖母在晚年时不幸得了高血压、中风偏瘫,病情非常严重。通过中药和针灸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减轻了很多病痛。这坚定了王庆国立志学医的志向,为亲人治病成为他萌生学医念头的最初动力。
后来,他参加工作,在油田的钻井队当卫生员,也学过一些西医的知识和中草药、针灸的知识。王庆国热爱医学,愿意学习、喜欢看书。1972年,他成为第一届的工农兵学员,求学于辽宁中医学院。学校的学习气氛很浓,他的成绩也一直非常好,在班级名列前茅,不管是理论、实践, 95%以上的课程都是满分。
“毕业后,我去了一个综合医院做西医内科大夫,不久就担任了科室副主任的位置。工作期间我也一直在运用中医治病。我发现有些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可以很好地解决,在治疗中中医能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和理论水平,王庆国决心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和别的大学同学不同,他给自己定了更高的目标――北京中医学院。经过刻苦学习、认真准备,再加上他扎实的基础和聪慧的头脑,1981年王庆国终于考上了北京中医学院的研究生,成为该校第一届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拜在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刘渡舟教授的门下。
“那一届考研的试题出题很难,这个专业全国的报考人数共有238人,结果外语上线的只有7人,古文上线的只有5个人,加上专业课,各科均达到入学标准的只有2人――我和高飞,从硕士到博士,我们当了6年的同门师兄弟。当时,学校很重视我们这两个研究生,请来了全国的名师给我们上课。我们的功课非常重,压力也很大,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本来视力非常好的我,在三十二岁时戴上了近视镜。”
古人说得好“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王庆国当时的导师刘渡舟教授作为医学大家,当时在国内有“医门泰斗”之誉,而在日本更称其为“中国治《伤寒学》第一人”,他的学问、为人都非常好,对学生的要求也特别严格。他要求学生对《伤寒论》要背诵如流,对四大经典要耳熟能详,对有关《伤寒论》的重要著作都要精读,而且要作好读书笔记,更为难得的是,对这些笔记他都要亲自修改。此外,刘老师还带着王庆国等人上门诊,他要求他带的学生必须会看病,王庆国自从读研开始到留校任教,先后随刘老师抄方15年。
“现在我非常怀念恩师,也非常感谢恩师的严格要求与谆谆教导,正是在刘渡舟老师的指导下,才使我在理论与临床上都打下非常深厚坚实的基础,也才成就了我今天的事业。”
王教授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而东汉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把古代的医学理论和方剂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理论、治法、辨证、治则、方剂、药物一线贯穿一个系统的辨证论治的体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之作。直至今日,《伤寒杂病论》仍是学习中医药的大学生必读之书,也是中医师考试的必考内容。
王庆国在求学期间就对《伤寒杂病论》颇有研究,读博士期间,他就与聂惠民老师还有同学高飞一起编写了《医部全录续编》的“伤寒卷“。为了集中、汇聚历代的伤寒书籍之精华,他去过上海、南京、湖北的图书馆,把当时所有能找到的、各种版本的有关伤寒书籍都作了摘录。最后这些成果以《伤寒论集解》一书出版。
毕业后他还编写了《&本草纲目&精校注》,“这本书从1993年就开始编,历时十五年,共校了三遍有余,今年就可以出版了,主要目的是帮助现在的人理解《本草纲目》中的生僻词汇、用法。我发现,治学的过程其实就是长知识的过程。”
1988年王庆国顺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1990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他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获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对“中医现代化”的理解
谈到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这个专业性很强的热点话题时,王庆国教授做了详细解说,立场明确、观点清晰:“首先要声明的是,中西医相结合与中医现代化并不是一个概念。中医现代化是一个进程,包含很多方面、很多层次的内容。提倡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丢掉传统,现代的与传统的不是矛盾和对立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合理内涵应在当代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以促进当今学术的发展。例如《易经》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就与现代社会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不谋而合。我认为,中医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来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服务当代人民,为人类的健康做应有贡献。”
“中医的发展过程一直是一个不断现代化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着自身。中医的基础奠基是在秦汉时代。到了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时期,中医的临床技能、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中医的基础理论、方剂、制法基本形成一个体系了,能很好地解决当时的医学问题。到了宋朝程朱理学的时候,中医的理论水平有很大提高,出现了学派之争――金元四大家,这种争鸣更进一步发展了中医的学术。到了明末,‘西学东渐’,一些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如霍乱之类)也随之而来,这时又出现了新的瘟病学说,比原来又有很大发展。可以说,中医一直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发展,一直在实现着不同时期的现代化。到了现在的21世纪,社会的变化、发展非常之快,不可能要求中医还保持‘纯之又纯’,这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中医学的传统,违背世界科学发展的规律。因此中医学必须要往前发展,而向前发展就必须要引入新的观念,必须借鉴当代的科学技术来发展自身。而与中医学关系最密切的科学技术就是西医的技术,所以说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部分。比如现在还有生物学技术(基因组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系统生物学的技术,包括社会科学的新成果等都可以纳入到这个体系中。中西医结合是我们实现中医现代化所借鉴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总之,中医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发展中医要基于传统,但不能囿于传统;要汲取现代科技的养分,但又不被其束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因如此,我国的中医学才形成这么丰富的宝藏,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中医学才可以在未来历久常新。”
在谈到我国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意义时,王教授说:“我自己做过六年的西医内科大夫,我在北京中医学院读硕士、博士学的都是中医,所以我对两者可以说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认为,中医与西医各有所长。西医对病理、病源看得比较清楚,靶点非常强;而中医也有自身的优势,中医虽对病源、病理的认识不是很清楚,但仍能开出方子,达到治疗的目的。中西医治疗的侧重点不同,西医治病理的环节;中医治人,重在调整人的不正常状态。从我自已与很多中医的临床实践来看,中医确实是有效的,而在西医学未传入中国之前的数千年间,是中医在护佑我国人民的健康,可以说,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些人不负责任,不顾事实而盲目否定中医,真是数典忘祖。”
“除疗效确实外,中医药还具有‘简、便、廉’的特点,在我国的偏远地区,针刀、针灸、草药等取材容易,可取之当地,服务当地。在我国建设‘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制’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此外,中医 ‘治未病’‘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等观念很重要。现代的人们要提倡和注重保健、养生,预防疾病;而已经得了病的要防变,要预先知道疾病如何变化,提前治疗。这些对于新的医疗模式的建立很有好处。可以说,中医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很重要的参考,可补充了很重要的内容。”
致力于“中医证候”研究
作为973首席科学家,王庆国教授研究的就是“中医证候”这个领域。他用简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解说了他所研究的这一让外行人看来十分深奥难懂的课题。
“脏象是中医里的特殊名词,所谓‘脏者,藏也。藏于内者象于外’,即我们认识中医的脏腑,通过外在现象来辨别判断内脏的机能。症状是指疾病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表现。而证候是内外环境变化所导致的机体病理生理整体反应状态。辨证就是对证候的诊断证据进行分析、提取和有效组合的过程。可以说证候是临床症状的组合,是中医认识疾病的主要诊断概念,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前提和依据,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
“中医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和结果。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证候处于临床和理论的结合点,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中医证候的研究,上能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下能促进中医临床技术的进步。研究证候能加强和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科技的结合。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也有社会科学的特征。如果我们能揭示出证候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就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接受、认可中医。建立中医规范的体系,阐释证候的现代科学的内涵正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另外,我们还以冠心病、缺血性中风为模板,来建立现代疾病和中医证候相结合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
面对有关中医药曾经一度沸沸扬扬、形形色色的争议、质疑、批判等,王庆国教授显得非常冷静而理智,他说:“对于真理的检验,现代科学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应该包括弄清楚中医药是由哪些什么物质,基于什么原理,通过哪些环节而起到治疗作用的,像陈竺院士已经做出的研究成果那样。我们还要认识到中医自身的不足之处,努力发展中医学术,做好自己的工作,用最终的成果来告诉世人,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王庆国教授认为优秀的中西医相结合的人才应该具备五个条件:“首先是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其次是扎实的中医功底,要熟读中医经典论著;第三,现代医学知识必不可缺;第四,临床技能和经验;最后是现代科学研究知识,要懂得引导科研课题的走向。”而王教授在培养人才时也总是注重发掘其特长,因材施教。
王庆国教授的日常工作表总是排得很紧凑,在校内,他主管科学研究、医疗、研究生教育、211工程与学科建设,行政工作十分繁重,在校外,他还有很多社会兼职,作为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等许多社会兼职,要参与很多中医行业上的社会工作。但是作为一个中医药学人,他认为“临床是基础,科研是先导,教学是职责”,他一周要用两个晚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出两次专家门诊,同时他带着自己的研究生从事实验室研究工作,还要坚持每学期为作为一个班的主讲教师为本科上课,指导他们实习。但是王庆国已经习惯了繁忙紧张的生活节奏,他对于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
桑榆更思进,无鞭自奋蹄。王教授说,他每天只休息6小时,却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充足的体力,其秘诀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清淡的饮食、适度的导引,恰当的药物调补,而他认为最很重要的是坚持持之以恒的适当运动,现在,如无特殊情况,他每天中午饭后都要坚持打1小时乒乓球。此外,他还说保持与培养高雅的爱好也对舒缓情绪与减轻压力也很重要,他喜欢戏曲,喜欢音乐,更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向名山游”的情怀……
来源:《科学中国人》
文章录入:曹宁&&&&责任编辑:王坤&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主办单位名称:科技创新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治疗长期疑病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