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胡配伍金银花茶影响药效吗会降低药效吗

  对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通过其名为“御史在途”的实名认证微博账号,实名举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局长、现国家药典委常务副主任委员邵明立事件的质疑。 作为一个熟悉点医药行业的普通老百姓,我对纪委的专业人员搞的这种反腐败,深感忧虑!陆群举报称“2005年前后,国家药典委把中国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把金银花作为山东“忍冬花”的专用名。南方金银花被国家食药监总局更名为“山银花(山寨版金银花)”之后,价格一落千丈。北方金银花贩子趁机大量低价收购,冒充北方金银花高价卖出,谋取暴利。南方上千万花农则血本无归。”我先不说药典委改金银花的名字究竟有没有腐败,这个我不懂,也不想搞明白,真要有腐败,也算是权力腐败的千古奇闻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金银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不论是中医生还是病人根本就不管药监局怎么给它定名,这类传统的东西,在药监局还不存在的时候就已经在广泛使用几千年了,药监局管这些事情本来就是狗拿耗子多事,药监局管这种事情的权力本身就不合法,所谓改革,所谓简政放权,就应该改革掉这些权力,几千年的验证都没有问题,制订一些乱七八糟的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规定和标准,反而管出社会问题。当然不论管还是不管,都不真正影响这些药材的销售和使用,作为普通的中医生和普通的病人心里没有药监局的位置,他们也不管你是忍冬花,还是山银花,他们只知道金银花,不同产地的不同品种的质量好坏,他们比药监局熟悉和清楚得多,根本就不看也不关心药监局怎么说。最近几年中药材的销售和使用,普遍都明显下降,不仅仅是金银花,菊花,甘草,枸杞,黄芪等等也卖不动,就连人参鹿茸虫草都销售不动,种植中药材的农民,这几年绝大多数都亏得一塌糊涂,比养猪的还惨,这个跟药监局应该没有什么关系,真正的关系在整个的经济大环境。现在的种植和采收人工成本以及运输储存成本大幅度提高了,医院和药店的经营成本也大幅度提高了,而消费明显下降,过去一副普通中药也就几元十几元,现在随便配一副中药都得几十元上百元,用中药的人减少了很多,商家也就不再更多的收购和储存大路货中药材。这是我这几年非常深刻的个人感受。很多药店里大多数普通低价中药材以及各种西药的普通医保低价药都存货很少,甚至经常缺货,商家根本就不愿意经销这些药品和药材,因为赚的钱还不够付租金,赔钱的买卖真没有几个人愿意做下去。前几年还可以卖点人参鹿茸虫草等高价滋补药材来填补亏损,这两年这些东西因为买来送礼的人少了,甚至绝迹了,导致这些名贵滋补药材也基本上卖不动,过去顺带销售的金银花这些普通大路货药材,以及含金银花的普通低价中成药,大多数普通药店和医院不愿意多进货,做得多亏得多。医院药房和药店一般都是搭配顺销走量来维持生意,高价的没有了,低价的自然也没有了。前两年发生过“蜀中事件”,现在这样的事情在全国各地还在继续泛滥,为了所谓的降药价的政绩,不少基本药物的中标价大大低于行业平均生产成本,甚至远远低于药品原辅材料采购价格。但就是这些价格越低的基本药物,在一些省份的基本药物招标中就越是吃香。药品价格的“降幅”几乎成为了各地基本药物招标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而且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因为在“看病难、看病贵”广为诟病之际,“低价”才是硬道理,相关部门也将降低药价当作政绩工程进行考核。但事实是,这些部门一味地追求低药价,老百姓并没有太大的感觉。这些超低价中标的药品,要么实际并没有生产,要么就是通过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偷工减料、随意替代投料、提取物成分添加勾兑等违法行为制造出来的假药,不仅对患者无效,甚至还拖延加重了病情,最后患者往往转而到三级医院就诊,由于医疗体制问题,三级医院依旧会给患者开大处方,开非医保药,最终老百姓还是得自己掏钱。国家不可能拿那么多钱出来搞全民免费医药,再管那么死,再搞那么多花架子,市场就慢慢萎缩了。作为一个熟悉医药行业的人,我真心的要提醒一些反腐败斗士,反腐败要找准靶点,不要放水漫灌,过分泛滥就成了政治运动。金银花改名事件不应该是反腐败,而应该是反专权,因为权力才是腐败的温床。药品的成本不在药品本身,药品不值几个钱,真正的成本在租金,在人工工资,在运输及仓储,在各种管理以及运作费用,这些东西这几年涨得太快,几倍几十倍的在涨,而零售药价涨不上去,反而在被强制下降,这个跟腐败可能没有多大关系,跟体制关系更大。很多低价药品以及传统中药材已经没有市场了,因为没有人再经营了,单独经营这些低价药品和药材以现在的人工成本和租金及管理成本,会亏得没有裤子穿的。所以种植金银花的药农亏损跟药监局的局长腐败不腐败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跟药监局的滥权还是有关系的。市场经济,有的东西还得尊重市场规律。反腐败我们支持,但是我们希望不要把官场的斗争引入到市场经济领域太深,老百姓真的经不起折腾,还是前两年那种表态比较得人心,不要折腾,踏踏实实做事,搞点经济成绩出来才能真正得民心。再来十年折腾,不知道有多少人承受得了。
楼主发言:38次 发图:0张
  山银花(山寨版金银花)”之后,价格一落千丈。北方金银花贩子趁机大量低价收购,冒充北方金银花高价卖出,谋取暴利。南方上千万花农则血本无归。”  隆回金银花当地人都知道干花不能吃!只能在产地买鲜花回来自己加工!你说花农有多黑!这就是价格一落千丈的原因!
  在隆回市场上买不到没有硫黄的干金银花
  你们说那些东西毫无根据,南方金银花卖不出去,真正原因还是厂家的成品中药销不出去,不管是南方金银花还是北方金银花,现在收购价都非常低。
  使用金银花的中药都是普药,这两三年,全国就没有哪个做普药的药厂生产销售很景气的,绝大多数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中药房直接卖金银花的需求量本来就很小,这两年就更小了。终端消费都没有了,前端生产受影响是肯定的事实。
  腐败无形?
  楼主是造谣
  以科学之名,行苟且之事  ——也谈“金银花”更名“山银花”  一、 引述相关文献  1、 《本草纲目》[释名]
金银花,又名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纲目)、通灵草(土宿本草)、蜜桶藤。弘景曰: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雕,故名忍冬。时珍曰: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而藤左缠,故有金银、鸳鸯以下诸名。  2、《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152-153页关于金银花药性功效用法用量的描述: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用法与用量】 6-15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3、《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21-22页关于山银花药性功效用法用量的描述:  【性味与归经】 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热发病。  【用法与用量】 6-15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4、《植物学》“忍冬”:忍冬科忍冬属有不少药用植物和有观赏价值的绿化植物。金银花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中药。据调查,该属植忍冬属物种之一:物的花蕾作为金银花中药材商品的约共有18种。  5、南宋的《履巉岩本草》中已经出现关于“金银花”的描述。  从上述文献可以形成以下判断:  1、“金银花”并不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中药材原料;  2、“金银花”作为一种中药材原料的习用名称,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3、植物学意义上,忍冬科忍冬属有18种植物的花蕾可以称“金银花”;  4、《中国药典(2005年版)》关于“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的描述完全一致。  二、《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列,但药典中对山银花药性的描述与金银花一字不差,标点符号都完全一致。仅仅区分在于名字。在本草纲目中没有找到关于山银花的记载与描述。金银花的命名是因为花开两种颜色,金黄色与银白色同时出现,因此而得名。  “金银花”与“山银花”药典描述的功效相同,那么临床上呢?临床运用最能反映真实,所谓“山银花”生长在南方,南方当地的民间中医运用最多,至今为止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民间中草药医生还不知道他们就地取材采摘回来的金银花已经被更名为“山银花”,所以“山银花”依然以清热解毒的功效被南方民间医生广泛使用。比如凉茶文化的代表广东,其采用南方金银花制作凉茶已有几百年多年历史。南方很多传统方剂亦是采用南方金银花,在临床中运用中都能起到相同作用。  三、药材原料因为气候,水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形态会发生些许变化。这些变化在药效上也许有少许强弱差异。但《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列,但药典中对山银花药性功效用法用量的描述与金银花一字不差,标点符号都完全一致。仅仅区分在于名字。  四、国家药典委声明中指出,将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开,入药的依据主要是历史、来源、性状、化学成分。  这个当然没有问题:  1、 历史: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金银花”,其“金银花”的习用名称及入药均有千年之久;  2、 来源: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金银花”, 均来自于忍冬科忍冬属植物的花蕾;  3、 性状:本人不太懂,但《中国药典(2005年版)》关于“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的描述完全一致;  4、 化学成分:本人不太懂,但《中国药典(2005年版)》关于“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化学成分有一定差异,但相差不大,据专家检测,山银花因溶血性除不能用于注射液制造外,也有金银花不具备的其它优势。  “金银花”作为一种中药材原料,是古人发现的、是古人取名的、是古人入药的,虽然在临床中运用中能起到治疗作用。但因科技水平所限,该中药材原料所含化学成分,估计古人也并不是很清楚。  如今时代进步了,科技进步了,“金银花”中的“化学成分”是什么?“金银花”中最重要的有效药用成分是什么?“金银花”中有效药用成分的治疗机理是什么?才是现代医学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才是药典委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然,由于植物有效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十分复杂,确定金银花、山银花的有效药用成分差异,科学做法是进行临床试验,判断金银花与山银花中药两种原料到底是否具有相同的药用价值,或者哪个更有效。  而中医中药医疗单位和制药企业一直沿用古传配方,从来没有人想过要用“金银花”(当然也包括其他中药原料)来做一个临床试验!中医中药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中国有上百所中医药大学和中医药研究机构,他们本应按照科学的方法分析中药的有效成分,从而提升中医中药的科学价值,造福于人类。但那么多教授、专家,都抱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放,热衷于从古纸堆里找依据,却不肯用现代科学手段做研究。药典委更是热衷于中药原料和中药品种更名  五、由于传统中医中药中没有山银花入药之说,在国家2005版新药典实施后,实际上山银花只能作为保健品。  据百度查询,2005年以前认为金银花的有效成分是绿原酸,而山银花的绿原酸比金银化更高!2005年之后,药典委认定金银花的有效成分是木犀草苷。这个有效成分的认定受到南方学者的质疑,可是双方都拿不出相应的权柄科研数据。至于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木犀草苷含量就更有意思了,由于含量极低,加之人为因素影响,南方学者与北方学者的说法也有极大差别,前者认为两者含量相差无几,甚至山银花木犀草苷含量更高,北方学者则认为山银花不含木犀草苷或含量极低,没有药用价值!  药典委,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相信谁?我们可以相信谁?  药典委,作为职能部门,你们认定的依据是什么?有效药用成分究竟是什么?有效药用成分治疗机理是什么?  六、如果无法确定金银花的有效药用成分,又没有科学、权威的临床对比试验。《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南方沿用了1000多年的中药原料“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的依据是什么?  七、《中国药典(2005年版)》关于“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的描述完全一致,但全国人大代表、九间棚公司董事长、九间棚村党总支书记刘嘉坤在网络和其他媒体上大量散布不利于“山银花”的言论,在此,不得不问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刘嘉坤究竟代表了谁?  八、鉴于上述原因,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南方中药原料“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事件的评价是:以科学之名,行苟且之事。
  金银花前几年,花农干花都卖到200多元一公斤,这个本身就不正常。经过收购,运输和储存以及分销成本,到了药店零售价,即便是不做成成品中药,就是以中药材来卖,低于2000元一公斤,都是要亏损的。如果按照2000元一公斤,那么10g就是20元,金银花一般中药处方量30g到60g,一副中药,如果使用金银花,单是金银花就要60元到120元,有几个老百姓吃得起?药厂的成品中药中如果使用金银花,就还要经过提取加工等各种复杂的程序,如果严格按照处方工艺生产做出来的成品中药,按照现在的医保招标价,就不可能有哪个药厂是赚钱的。
  “蜀中事件”药监局已经查处过了,我们就不多说了。蜀中制药以低价中标在业界闻名。以蜀中制药的复方丹参片为例,入围安徽基本药物的120片装蜀中产复方丹参片,中标价为2.99元;而其10g×20规格的板蓝根颗粒中标价为2.35元。即便用土作原料,也不可能做出这个中标价来。只要是稍微懂点制药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个价格做不出来。既然有人做出来了,肯定就是假的。
  复方丹参片,按照药典和处方设计,使用丹参、三七、冰片。丹参和三七,前几年药材的收购价涨了十倍,人工费和各种其它费用,这几年都在暴涨。复方丹参片只有涨价才是合理的,如果降价,绝对是有问题的。因为这类药品,作为生产厂家,过去几十年,生产经营得再好,利润率都不会超过30%,有10%就不错了。原辅料涨了几倍,人工费也涨了两三倍,做出来的产品怎么可能还降价销售?
  金银花不论是以绿原酸作为有效成分,还是以木犀草苷作为有效成分,都是不正确的。把绿原酸或者木犀草苷单独提纯,进行药理药效学实验,并无金银花的那些食疗作用效果。中医药来自于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药食同源理念,跟西医药就不是一个理论体系。
  中草药用于人类保健自古就有。古人将中草药分为上品药、中品药、下品药。 上品指品质好,对身体无害,长时间服用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并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天然良药,灵芝就属上品中药,蕙仁、党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也是上品中药 ,可以长期服用。中品则指能发汗、解热、镇痛、改善病状,但却有一些副作用,并不适合作为长期服用的中药 ,比如百合、当归、龙眼、鹿茸、黄连、麻黄、白芷、黄芩、元胡、泽泄、巴豆 等。下品则是“以毒攻毒”,象大黄、甘遂、巴豆、蜈蚣、蝎子、附子、乌头、罂粟壳类,虽能改善重病,但也可能会严重伤身的中药 ,不可长期服用。中药的上、中、下品分类可直接查阅《本草纲目》。上品中药用于人体保健养生,属于保健食品,中、下品中药按君、臣、佐、使、信配伍,对症下药以治疗疾病。《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中说:“上药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南朝名医陶弘景说:“上品药性,亦能遣疾 ,但势力和厚,不为速效。岁月常服必获大益”。可见古人深得用中草药对人体保健和治病的精髓。 中医药的保健食品与药品没有明显的界限,是按上品、中品、下品分等级,区分使用层次和使用目的。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药膳的产生是由于人类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为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之后,药膳理论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灵芝、大枣、人参、枸杞、五味子、地黄、薏苡仁、茯苓、沙参、生姜、葱白、当归、贝母、杏仁、乌梅、鹿茸、核桃、莲子、蜂蜜、龙眼、百合、附子等,都是具有药性的食物更是被广泛应用于药膳的原料。在这方面,尤以名医张仲景的贡献尤其突出,他不仅发展了《黄帝内经》的理论,突出了饮食的调养及预防作用,开创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治疗重病、急症的先例,而且记载了食疗的禁忌及应注意的饮食卫生。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篇,其中共收载药用食物164种,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大门类。孙思邈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耳”;并认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疫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现代中医应当回归本源发展和强化自己的人文科学特色,而不是用西医的纯自然科学思维和方法来证明中医是否符合现代科学;现代科学绝不完全只是西方牛顿开始的自然科学那个样子;中医既没有必要否定西医的强项,也没有必要用西医理念来矮化中医; 西方人走的是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自然科学,另一个极端是天神;而中华文明发达得多,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把天、人、地协调平衡了, 明白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懂得了让人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 ,而不是战胜自然。医学技术的最高境界是使人不病,而不是治病方法的高明。
  现代中医药学的正确观点:其一,毒从口入,病自心生;其二,世间万物都有毒,也都是营养和药物;世间没有绝对的有毒物质和无毒物质,药品和食品的有毒和无毒,因时间、地点、环境和病情的不同而不同,米饭和馒头这些最基本的食物,被其饿死的人和被其撑死的人是一样多的,“虚人不胜大补,饿鬼不可暴殄”。其三,不认可许多中医的忌口禁食的观点, 忌口禁食是针对某些急病、重病、热病、瘟病而使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材进行暂时控制症状的时候 ,忌口禁食属于西医的理念之一,而对于慢性病,对于顽固性病症,对于养生保健,忌口禁食是绝对有害健康的, 科学养生是修身养性,饮食适度,广採博收,切忌暴饮暴食,更忌偏食。也不认可西医所谓绝症不可治疗的说法 ,病人神气未绝,有生存的欲望,医生辅导得当,任何绝症都可以得到适当的治疗,以延长生命;其四, 认同三分治,七分养;其五,反对滥用西药,但支持用西药控制严重症状,治疗疾病要借鉴西医方法;不得疾病,根治疾病要用中医的养生方法!其六,最好的医生是病人自己而不是医院的医生。
  《本草纲目》中详细论述了金银花具有“久服轻身、延年益寿”的功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卫生部对金银花先后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成分,同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利的活性酶物质,具有抗衰老,防癌变,轻身健体的良好功效。198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确定为35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后来又被确定为药食兼用品种。金银花药用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用它防治疾病,在《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上品。金银花作为药食兼用品种,就不能以其中某个化学成分作为有效成分来进行区别。而是结合各种有效成分的综合效果。
  《本草纲目》中详细论述了金银花具有“久服轻身、延年益寿”的功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卫生部对金银花先后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成分,同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利的活性酶物质,具有抗衰老,防癌变,轻身健体的良好功效。198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确定为35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后来又被确定为药食兼用品种。金银花药用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用它防治疾病,在《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上品。金银花作为药食兼用品种,就不能以其中某个化学成分作为有效成分来进行区别。而是结合各种有效成分的综合效果。
  国家药典委以金银花中某个化学成分的微小差别,就对南方金银花另行更名,并规定其用途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必须取消这个错误的做法,否则就不要当药典委专家了,回家种红薯去。这一点我坚决支持陆群。
  @xzy1224 7楼
00:58:24  以科学之名,行苟且之事  ——也谈“金银花”更名“山银花”  一、 引述相关文献  1、 《本草纲目》[释名] 金银花,又名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纲目)、通灵草(土宿本草)、蜜桶藤。弘景曰: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雕,故名忍冬。时珍曰: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而藤左缠,故有金银、鸳鸯以下诸名。  2、《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152-153页关于金银花药性......  -----------------------------  国家药典委以金银花中某个化学成分的微小差别,就对南方金银花另行更名,并规定其用途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必须取消这个错误的做法,否则就不要当药典委专家了,回家种红薯去。这一点我坚决支持陆群。
  @xzy1224 7楼
00:58:24  以科学之名,行苟且之事  ——也谈“金银花”更名“山银花”  一、 引述相关文献  1、 《本草纲目》[释名] 金银花,又名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纲目)、通灵草(土宿本草)、蜜桶藤。弘景曰: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雕,故名忍冬。时珍曰: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而藤左缠,故有金银、鸳鸯以下诸名。  2、《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152-153页关于金银花药性......  -----------------------------  金银花不论是以绿原酸作为有效成分,还是以木犀草苷作为有效成分,都是不正确的。把绿原酸或者木犀草苷单独提纯,进行药理药效学实验,并无金银花的那些食疗作用效果。中医药来自于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药食同源理念,跟西医药就不是一个理论体系。
  @xzy1224 7楼
00:58:24  以科学之名,行苟且之事  ——也谈“金银花”更名“山银花”  一、 引述相关文献  1、 《本草纲目》[释名] 金银花,又名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纲目)、通灵草(土宿本草)、蜜桶藤。弘景曰: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雕,故名忍冬。时珍曰: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而藤左缠,故有金银、鸳鸯以下诸名。  2、《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152-153页关于金银花药性......  -----------------------------  金银花改名事件有没有腐败,我不关心,我只是觉得要是真腐败到这种程度,实在说不过去。但我坚决反对这种毫无科学根据的改名。我就是学制药的,在制药行业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30年。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我还算理论和实践都有一定基础,起码算专业人士。国内有一部分人这些年就是用西医药的理论和概念来解释中医药,包括部分药典委的专家和药监局的个别官员以及大多数的西医医生,他们不真正懂中医药,但是势力很强,又有相当的决定权,这个不一定就是权力腐败,是知识不全面,有学术争论也是正常的。我就不赞成用西医药的理论来解释和定义中医药的名称和概念。不只是金银花,很多中药材都存在这个问题,作为药食兼用有效,而且效果很好。真正把其中的某个成分提炼出来进行药理药效学验证,并没有任何效果。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找不到其中真正有药理药效的有效成分就否定这些药材是安全有效的药物。中药材中还有很多微量元素,跟产地和季节关系密切,其跟其它有效成分的配伍搭配对健康和治疗疾病关系也是很大的。中药还有一个特点是西医药不具备的,那就是中药不同的配伍和不同的剂量搭配对不同的疾病有完全不同的治疗效果。同样的中药材,搭配不同,剂量不同,药理药效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即可以发汗,也可以收汗。即可以清热解毒,也可以滋阴补阳。这些东西,用西医药是解释不了的,只能按照中医药自身的理论去做模糊解释。
  治疗疾病跟修补房子的道理是一样的,房子坏了需要修补,就需要砖,水泥,石灰,沙,木料以及钉子甚至各种胶粘剂,房子不同的损坏,修补需要的各种材料就不同。中医药把这些材料都归入药的范畴,而西医药只把其中的水泥或者粘合剂作为药来对待和评价。中医药看的是综合效果,而西药看的是单独的效果。还有就是认识方法也是不同的。比如一个人病了,就像一条水沟的水脏了。西医药就是脏水里有什么脏污就去掉什么脏污,有个垃圾就去掉那个垃圾。中医药则是看脏水的来源,想办法从根本上找到脏水的来源,解决脏水的来源问题,从而保证水是干净的。西医药是数理科学精准计算的概念,而中医药是综合整体前提下区别对待个体的辨证逻辑概念,中医药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我认识一个做药材的浙江小老板,过去每年都要出去收购虫草之类东西回来卖,同时店里很多普通大路货药材也是品种齐全,即便不赚钱,甚至亏钱也要卖,做人气,以便销售有利润空间的名贵药材。这两年,虫草等名贵药材,怎么也卖不动,因此,别的大路货药材也很少做存货,爱买不买。像金银花这类药材堆头又大,占着仓库要交租金,占着药柜更划不来,卖高了没有人买,卖低了又要亏钱,他不会存货的。还有一家药店,我经常去配中药,过去随时去都能配齐,价格低,品种齐全,不缺数量。最近配药,很多常用药材都缺货,有货的也存货很少,我说配三副药,店员告诉我配不齐,只能配一副药。我说为啥不存点货呢,店员借口说夏天潮湿,怕存货多了,发霉变质。同样的处方,过去几年也就十几块钱,现在变成了六十几元了,店家还不愿意做。种植中药材的药农卖不出去药材,自然就可以想象得到了。
  我跟一个采野生药材的贩子聊过,我说你找人帮我采几十公斤灰兜巴来,我做一下研究,他说没有问题,不过你给我多少钱一公斤呢?我说你要多少钱一公斤呢?他说怎么也得一百元一公斤,算我帮你的忙。我说哪里那么高啊,山上到处都是,你找人去采就行了。他说不行啊,真正要保证质量,没有泥沙的灰兜巴,一个人一天最多能采一公斤,还要爬山涉水,冒着被虫蛇咬的风险,干一天100元都不挣,在今天这个社会的工资水平和消费水平,我是找不到人干这个活啊。
  @xzy1224 7楼
00:58:24  以科学之名,行苟且之事  ——也谈“金银花”更名“山银花”  一、 引述相关文献  1、 《本草纲目》[释名] 金银花,又名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纲目)、通灵草(土宿本草)、蜜桶藤。弘景曰: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雕,故名忍冬。时珍曰: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而藤左缠,故有金银、鸳鸯以下诸名。  2、《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152-153页关于金银花药性......  -----------------------------  这个要顶!
  把金银花条去掉
一个叫 南金银花 一个叫北金银花
  改什么也没有多大的用,如果药厂产品销售很旺,他就会收购,他也不会管你金银花还是山银花,毕竟药典没有规定山银花就不准用。
  2013年开始金银花滞销,跟改名关系不大的,整个市场有问题了。别的很多种植的中药材品种都滞销,很多药厂日子非常难过,自然就传导到药材种植户。我这一年多还在帮助另一个药用植物的种植户门想办法渡过难关的,他们更惨,比金银花种植户惨得多,被银行和债主逼得跳楼的都有,因为产品突然没有人要了。
  我不说这个药用植物的名字,因为这一年多我亲自在运作这个事情,没有人再收购产品,有的人几年十几年的投入,在一年多时间,就变成倾家荡产了。他们种植的药用植物并没有改名问题。是下游药厂生产出了问题,更直接的是终端消费出了问题,药厂的中药和中成药以及西药的医保低价药出了问题了。
  很多人不去追根溯源找到真正的原因,总是往腐败之类的上面牵强附会。南方金银花滞销,我敢肯定的说跟改名没有关系。跟低价医保药市场销售萎缩才是绝对的相关。
  前几年药材涨价,刺激了一大批农民盲目的跟风种植中药材,医保目录药竞价上网销售,当时一些有点实力的药厂为了占领市场垄断地位,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去招标,并且大量采购药材生产出产品去堆货,结果成品药市场价格越低,越没有市场,一两年下来,药厂也被搞垮了,药材自然就没有人再要了。
  我告诉大家的现在很多成品药是赔钱的,没有人相信,那就走着瞧,看看这些所谓生产低价药品的药厂还能熬多久。反正有一点我是相信的,以现在的药材采购价格绝对是做不出那么低价的成品药来的。
  双黄连就用金银花,金银花前几年220元一公斤,双黄连要赚钱得多少钱一瓶才有可能,双黄连针剂得多少钱一支才能赚钱,傻子都能算出来。双黄连制剂这几年一直在降价,它能撑得下去?
  双黄连针剂从每支大约3元,有的厂家已经降到不到0.5元了。这个价格如果还是200多元一公斤的金银花采购价,药厂怎么赚钱的。
  20ml双黄连针剂,单是药材成本就在2元到3元之间,还不包括包装以及人工费用,低于这个价格范围,肯定是赔钱的。
  成品药降价到一定程度,药厂要么停产,要么降低原药材的采购价格,因此,药材种植户受到影响是早晚的事情。前几年中药材价格疯涨,刺激了一大批人盲目进入中药材种植领域,这两年吃点苦果是必然的。
  中国的中药材也会出现大蒜和生姜一样的暴涨暴跌行情,这是国情现实决定的,因为很多人没有市场经济经验,涨价就跟风涨甚至囤集居奇,跌价就疯狂抛售甚至完全抛弃,暴涨暴跌几次,家底都亏光完了。金银花种植是现在才完全曝光出来,其实五倍子产业比金银花还惨烈得多。个别五倍子加工的厂家亏掉几千万几亿的都不少。
  中药本身就不靠谱,无非就是安慰病人,改善就业的好处。  
  mark  
  楼主真勤快,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我觉得改名有猫腻,支持陆群举报!
23:33:58  中药本身就不靠谱,无非就是安慰病人,改善就业的好处。  -----------------------------  你说这话说明你没有相关知识。
  江西吉安大表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何况你弟弟太不干净,吉安人都知道............
  @有时会说谎 40楼
18:34:07  楼主真勤快,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我觉得改名有猫腻,支持陆群举报!  -----------------------------  我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清楚了,改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把山银花归入金银花之下,金银花是通用名。但是我不认为南方金银花2013年开始的销售困难跟改名有关系,改不改名,2013年开始金银花都会出现销售困难,这是市场大环境决定的。因为我非常清楚除了金银花,还有很多种中药材都已经出现了销售困难,有些比金银花还要惨得多,我就在处理这个事情,是别的药用植物,投资很大的,现在好几个老板都被银行起诉,已经进入了执行阶段了。至于药厂,我就太熟悉了,2012年,2013年,至今都在过难关,很多估计要破产关门。因为成品药大多属于基药,这几年一直在降价,中药材前几年就已经涨上去了,生产销售是亏损的。前几年有些药厂还参与炒作药材,囤积药材,有个别三四年前高价收购的药材都还没有用。如果想搞清楚金银花价格为啥暴跌还没有人来收,去问问哈药三精吧,你就知道什么是哈哈了。
  @有时会说谎
18:34:07  楼主真勤快,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我觉得改名有猫腻,支持陆群举报!  -----------------------------  @金鱼芭 43楼
23:04:14  我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清楚了,改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把山银花归入金银花之下,金银花是通用名。但是我不认为南方金银花2013年开始的销售困难跟改名有关系,改不改名,2013年开始金银花都会出现销售困难,这是市场大环境决定的。因为我非常清楚除了金银花,还有很多种中药材都已经出现了销售困难,有些比金银花还要惨得多,我就在处理这个事情,是别的药用植物,投资很大的,现在好几个老板都被银行起诉,已经进入......  -----------------------------  不想和你打嘴巴仗,看样子你也算是行业内的人士了,既然你说的和改名没有关系,而且都下降了很多,为什么在&药典&中说明的主治功能一样的东西在改名前后发生那么大变化,北方的金银花价格没有像南方的降的那么狠的呢,是北方人会公关些还是什么啊?
  @有时会说谎
18:34:07  楼主真勤快,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我觉得改名有猫腻,支持陆群举报!  -----------------------------  @金鱼芭
23:04:14  我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清楚了,改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把山银花归入金银花之下,金银花是通用名。但是我不认为南方金银花2013年开始的销售困难跟改名有关系,改不改名,2013年开始金银花都会出现销售困难,这是市场大环境决定的。因为我非常清楚除了金银花,还有很多种中药材都已经出现了销售困难,有些比金银花还要惨得多,我就在处理这个事情,是别的药用植物,投资很大的,现在好几个老板都被银行起诉,已经进入......  -----------------------------  @有时会说谎 44楼
23:12:32  不想和你打嘴巴仗,看样子你也算是行业内的人士了,既然你说的和改名没有关系,而且都下降了很多,为什么在&药典&中说明的主治功能一样的东西在改名前后发生那么大变化,北方的金银花价格没有像南方的降的那么狠的呢,是北方人会公关些还是什么啊?  -----------------------------  北方金银花是藤本植物,包括四川产的金银花也是藤本植物,产量是不高的,收购价格要高一点,现在也有大幅度降价。你们还是不明白一个道理,在同样药效,药监局又没有明确规定南方金银花不准用的情况下,任何一个药厂都会选择价格低一点的南方金银花,炒作南方金银花有副作用的绝对不可能是制药相关的企业,只能是个别金银花的种植户。制药企业对各地产金银花的品质及价格有非常准确详细的研究和采购监督管理程序,同样的使用效果前提下,不可能去采购价格高一倍的北方金银花,即便药监局干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都会找理由回避。其实我说得很清楚了,个别企业的名字我都含沙射影的说出来了,很多人就是不明白。这些企业及相关产品已经停产和半停产了,其内部事务缠身,其处境比金银花种植户还要艰难,根本就没有能力再收购和储存中药材,也许两三年内,这些企业都可能消失。因为前两年他们进行市场恶意竞争,已经把自己打败了。
  @有时会说谎
18:34:07  楼主真勤快,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我觉得改名有猫腻,支持陆群举报!  -----------------------------  @金鱼芭
23:04:14  我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清楚了,改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把山银花归入金银花之下,金银花是通用名。但是我不认为南方金银花2013年开始的销售困难跟改名有关系,改不改名,2013年开始金银花都会出现销售困难,这是市场大环境决定的。因为我非常清楚除了金银花,还有很多种中药材都已经出现了销售困难,有些比金银花还要惨得多,我就在处理这个事情,是别的药用植物,投资很大的,现在好几个老板都被银行起诉,已经进入......  -----------------------------  @有时会说谎 44楼
23:12:32  不想和你打嘴巴仗,看样子你也算是行业内的人士了,既然你说的和改名没有关系,而且都下降了很多,为什么在&药典&中说明的主治功能一样的东西在改名前后发生那么大变化,北方的金银花价格没有像南方的降的那么狠的呢,是北方人会公关些还是什么啊?  -----------------------------  金银花前几年涨价几倍,是不正常的,当时是跟随一些被个别商家炒作的中药材品种一起暴涨,个别药厂心慌也大量囤货,为了在成品终端销售上跟竞争对手拼个你死我活,第一是抬价抢购金银花等中药材原料,第二是超低价进行成品药招投标,其目的是把竞争对手彻底赶出成品药市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量贷款进行运作,甚至大量贷款进行产品广告宣传策划。到了2012年底和2013年,这些企业成品药产品市场没有打开,对手也没有死,大家都成了半死不活的病鱼。目前,有些企业内部也在以腐败的名义对经营者进行清算,其实质还是赔得精光,有效益的时候,一白就遮盖千丑,打了败仗,万千罪过都集于一身,所以,有人以死谢罪,一了百了。
  @有时会说谎
18:34:07  楼主真勤快,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我觉得改名有猫腻,支持陆群举报!  -----------------------------  @金鱼芭
23:04:14  我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清楚了,改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把山银花归入金银花之下,金银花是通用名。但是我不认为南方金银花2013年开始的销售困难跟改名有关系,改不改名,2013年开始金银花都会出现销售困难,这是市场大环境决定的。因为我非常清楚除了金银花,还有很多种中药材都已经出现了销售困难,有些比金银花还要惨得多,我就在处理这个事情,是别的药用植物,投资很大的,现在好几个老板都被银行起诉,已经进入......  -----------------------------  @有时会说谎 44楼
23:12:32  不想和你打嘴巴仗,看样子你也算是行业内的人士了,既然你说的和改名没有关系,而且都下降了很多,为什么在&药典&中说明的主治功能一样的东西在改名前后发生那么大变化,北方的金银花价格没有像南方的降的那么狠的呢,是北方人会公关些还是什么啊?  -----------------------------  湖南人是很精明干练的,也有冲劲。你们为啥不去问问过去的那些采购产品的大客户,从各方面去了解他们的内部信息呢?现在的交通和信息是很发达的,不要只是看外面的形象宣传,去那些过去的采购大客户工厂附近看看,去问问那些知道内情的街边小贩,看看烟囱在不在冒烟,看看员工在不在正常上班,你不就知道了为啥没有人来收购金银花了嘛。商品经济还得多从市场源头去找寻原因。不要把一些学术上的争论政治化。用市场的思路去考虑问题,更容易找到答案。
  @有时会说谎
18:34:07  楼主真勤快,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我觉得改名有猫腻,支持陆群举报!  -----------------------------  @金鱼芭
23:04:14  我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清楚了,改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把山银花归入金银花之下,金银花是通用名。但是我不认为南方金银花2013年开始的销售困难跟改名有关系,改不改名,2013年开始金银花都会出现销售困难,这是市场大环境决定的。因为我非常清楚除了金银花,还有很多种中药材都已经出现了销售困难,有些比金银花还要惨得多,我就在处理这个事情,是别的药用植物,投资很大的,现在好几个老板都被银行起诉,已经进入......  -----------------------------  @有时会说谎 44楼
23:12:32  不想和你打嘴巴仗,看样子你也算是行业内的人士了,既然你说的和改名没有关系,而且都下降了很多,为什么在&药典&中说明的主治功能一样的东西在改名前后发生那么大变化,北方的金银花价格没有像南方的降的那么狠的呢,是北方人会公关些还是什么啊?  -----------------------------  2005版中国药典发布的时间是2005年,金银花在2005年到2008年,价格都是持平的,有涨有跌,任何时候北方金银花都是收购价略高于南方金银花,2009年南方和北方金银花开始涨价,南方金银花涨势更猛,2009年到2012年年中,全国金银花都涨价几倍,南方金银花涨得更多,2012年年底金银花开始跌价,不只是跌价而是基本上没有供销交易存在,2013年更是经销惨淡。2013年出现经销惨淡以后,网络上出现南北方金银花质量差异的炒作,以及个别砖家的文章。这些时间节点充分的说明,不是因为药典改名导致金银花销售出现问题,而是因为销售出现问题,才去反推药典改名问题。药典改名作为学术争论一直都存在,而且存在很多年了,从1977年就开始争论了。很多学者发表了支持改名的文章,也有很多学者发表了反对改名的文章。但是都没有影响金银花的生产和使用。我一再强调,相关人员不要混淆视听,南方金银花的价格涨上来以及大规模扩种不是在改名之前而是在改名以后。当然,我也认为改名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我也反对改名。我的意见是金银花作为通用名,如果有人坚持要进行区分,就把南方金银花作为山银花列在金银花项下,做单独说明,除非特别用途进行区分使用之外,南北方金银花通用。
  这个事不能就这么熄火了啊  
  @有时会说谎
18:34:07  楼主真勤快,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我觉得改名有猫腻,支持陆群举报!  -----------------------------  @金鱼芭
23:04:14  我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清楚了,改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把山银花归入金银花之下,金银花是通用名。但是我不认为南方金银花2013年开始的销售困难跟改名有关系,改不改名,2013年开始金银花都会出现销售困难,这是市场大环境决定的。因为我非常清楚除了金银花,还有很多种中药材都已经出现了销售困难,有些比金银花还要惨得多,我就在处理这个事情,是别的药用植物,投资很大的,现在好几个老板都被银行起诉,已经进入......  -----------------------------  @有时会说谎
23:12:32  不想和你打嘴巴仗,看样子你也算是行业内的人士了,既然你说的和改名没有关系,而且都下降了很多,为什么在&药典&中说明的主治功能一样的东西在改名前后发生那么大变化,北方的金银花价格没有像南方的降的那么狠的呢,是北方人会公关些还是什么啊?  -----------------------------  湖南隆回的山银花跟其它地方的金银花从植物品系来说是不同的,金银花是藤本植物,而湖南隆回的山银花是树本植物,即便药监局不修改药典,有专业知识的中医和懂行的药厂采购人员,根据中药材不同产地的定价原则,也是不同定价的。即便也叫金银花,湖南隆回的金银花也是低价的。在全国大多数金银花都跌价的情况下,湖南山银花没有理由还能维持几年前的高价。
  真黑。为了利益,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应了那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我家在南方, 小时候,路边山坡地上都能见到金银花,夏天,母亲会将金银花,鱼腥草,夏枯草等放在一起煮荼喝,清热解毒。  居然有一小撮人把金银花改名成山银花,建议他们有空也把他祖上的人名也一一改一下。
  指路为马,你懂的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银花药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