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的人容易出汗是不是肾虚不能电针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带过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数学等课程,擅长真题预测,模拟考试演练。 亲身接触过多名高三学生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电针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模型大鼠胃肠组织及血清中MTL的影响
下载积分:1700
内容提示:电针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模型大鼠胃肠组织及血清中MTL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1:37: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电针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模型大鼠胃肠组织及血清中MTL的
官方公共微信&&  68例患者中,治愈53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77.94%,总有效率为97.06%。4种电反应分级组患者,从优到劣的痊愈率依次为100%、100%、18.2%和0%,差别非常显著。治疗结果提示疗效与电反应的敏感度成正比,即电反应分级越好疗效越好。
  故利用电针的电反应分级在贝尔麻痹治疗早期对其神经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分级,并据此进行合理适度的治疗以及对疗程、预后进行正确的判断,就能客观地评估临床资料和把握针刺作用规律,使贝尔麻痹针刺临床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贝尔麻痹是面神经损伤的最常见类型,针灸作为传统优势疗法,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相较而言,在如何准确、方便评估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预测疾病转归预后方面的研究还相当不足,使得该病缺少临床研究规范和标准。
  近年来,笔者在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实践中,通过测定电针仪输出低频脉冲电流在患侧面部出现的电反应,来评估患者面神经损伤的轻重程度,结果可靠、使用方便。现总结报告如下。
  电反应观察方法
  在贝尔麻痹患者做电针治疗时进行电反应观察。急性期就诊患者于病程第8天开始电针介入,缓解期患者当天电针介入。首次电针治疗开通针灸治疗仪时, 观察并根据患侧面部通电后的肌肉活动度进行电反应分级。急性期患者连续观察1周后记录,缓解期连续观察3天,以多次出现的电反应分级为准。
  测定方法
  在患侧阳白、太阳、下关、颧s、禾s、夹承浆穴常规消毒后,用1寸毫针从阳白向鱼腰方向平刺,太阳向目外眦方斜刺,下关、颧s均直刺,禾s、夹承浆二穴向中线方向斜刺,针刺深度均在0.5~0.8寸之间。针刺得气后,将针灸治疗仪3组输出导线的正负极分别接通太阳-阳白、下关-颧s、禾s-夹承浆诸穴的针柄。选择疏密波,开通电源,观察患侧口轮匝肌、额肌、面颊肌的运动反应,据其肌肉收缩反应活动幅度的大小,将电反应分为优级、中级、差级和无反应4级。
  电反应分级标准和结果
  优级:病人有电流感觉同时即见到面部肌肉运动,各组穴位相应的面部肌肉均可出现明显的、与电针疏密波同步的节律性运动,尤其在密波时面部表情肌运动发生明显变化,达到或超过表情肌的正常运动状态。治疗前测定为优级者44例。
  中级:电流开至病人最大耐受量时,穴位局部可见肌肉收缩和跳动,密波时面部表情运动收缩改变轻微不能达到正常运动幅度。治疗前测定为中级者7例。
  差级:患者虽有明显的电针运动感,但只能看到针刺周围的肌肉跳动,或密波时出现似有似无的细小局限收缩运动。治疗前测定为差级者11例。
  无反应:患者虽有强烈的电针感,但针刺局部没有肌肉收缩运动,或者仅在疏波时针眼处有若隐若现的跳动。治疗前测定为无反应者6例。
  疗效与电反应敏感度成正比
  依据国际公认面神经功能评级标准的H-B分级量表为疗效评价标准,共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级别。以达到正常标准即所有区域面肌功能正常为痊愈,轻度功能障碍者为显效,中度功能障碍者为有效,治疗无改善或功能恢复不及中度功能障碍者均为无效。
  经治疗(方法略去)的68例患者中,治愈53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77.94%,总有效率为97.06%。4种电反应分级组患者,从优到劣的痊愈率依次为100%、100%、18.2%和0%,差别非常显著。治疗结果提示疗效与电反应的敏感度成正比,电反应分级越好疗效越好。
  4组不同电反应分级患者的疗程也有差异。电反应优级者疗程短,随着电反应变差,其疗程也随之延长。虽然电反应优、中级的患者都能治愈且疗效无差别,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疗程的不同。
  电反应优级者77.27%的人在4周内痊愈,而中级患者在4周内尚无痊愈者,其痊愈时间最早出现在第5周,疗程多集中在12周以内;电反应差级痊愈的2例最早出现在第12周,大多在16周以前取得明显疗效;无反应级患者疗程均在16周以上,并且疗程比较分散,无集中痊愈时间,说明个体差异比较大。
  电针分级的电生理作用
  目前常用于针灸临床的电针法是利用针灸治疗仪输出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毫针等作用于腧穴,将毫针与电生理效应相结合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课题的电针分级是用治疗仪输出的脉冲电流,对面神经的颞支、颧支和颊支支配的有关面部肌肉进行刺激,以其电反应的差异推断出面神经的变性程度,最终判定面神经损伤程度的方法。
  电反应是电变性反应的简称。电变性反应是指周围运动神经元因疾病或创伤而受损时,神经和肌肉对电刺激反应的量和质都会发生变化。量的变化是指兴奋性异常,质的变化是指肌肉收缩状态发生变化,一般认为这是神经轴索发生变性的结果,因此称为电变性反应。
  变性反应可分为无或有变性反应,后者又分为部分变性、完全变性、绝对变性反应3种。其临床意义为:无变性反应,表现为患者有神经麻痹症状,但感应电检查无变性反应,说明神经无明显受损,一般保守治疗3~6周可完全恢复。部分变性反应,说明神经有一定程度挫伤、压迫或粘连,进行保守治疗3~6个月可完全恢复。完全变性反应,说明神经有严重粘连、压迫或断裂,一般6~12个月可部分恢复(最长可达2年)。
  在课题的观察中,无论是治疗还是电反应的检测,笔者都选择了电针的疏密波。原因在于,疏密波是疏波和密波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型,其主要作用是能兴奋神经和肌肉组织,改善血液循环和营养,促进渗出物吸收,延迟病变肌肉的萎缩和变性。
  疏密波还能克服单一波型产生电适应的特点,消除炎性水肿,调节组织的营养代谢,对神经肌肉麻痹的疾病疗效较好。而在电反应的观测中,疏密波可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神经肌肉反应,即疏波引发的肌肉跳动和密波引发的肌肉收缩。疏波的肌肉跳动较密波的肌肉收缩更容易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肌肉的跳动对面神经功能的要求较肌肉收缩低,当神经变性程度严重,密波表现不出肌肉收缩时疏波还能显示出肌肉的跳动。
  另外,肌肉收缩能使表情肌出现较长时间和较大幅度运动,从而能清楚地观察到该肌群对电针刺激的改变反应。因此电反应优良的患者,要依据密波引发肌肉收缩的强弱来区分优和中级的不同,此时若仅以疏波的跳动则无法区分优劣;而电反应差的患者只能看出疏波引起的肌肉跳动却看不到肌肉的收缩;无电反应则是既看不到肌肉跳动又看不到肌肉收缩。只有把疏密两种波形相互结合又相互区别,才能将4种分级清楚地区分开来。
  电针分级的临床意义
  由于表情肌的收缩运动是面神经功能最直接、最本质的表现,是区别神经轴索是否发生变性的标准,所以电针刺激引起面部表情肌的收缩幅度与神经损伤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依据电针刺激后出现的面肌收缩幅度进行电反应分级的方法体现了面神经受损的实质。
  68例患者中,电反应为优级的44例和中级的7例均获治愈,治愈率为100%,占总数的75%;电反应优良者治愈所需疗程多在9周以内,而电反应差的病例获满意疗效至少要坚持治疗9周以上。上述结果说明:
  第一,贝尔麻痹患者只要电反应优良就一定能痊愈。第二,临床统计面神经功能得到康复的就是这些电反应良好、神经功能损伤较轻的病人。第三,电反应优劣在疗程的评估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第四,电反应分级结果符合贝尔麻痹面神经功能受损变性分级的实质。优级组的表现符合无变性反应的定义,中、差级电反应的表现符合部分变性的概念,而无反应则类属于完全变性的范畴。
  和其他电生理检查相比,电反应检测还有其有独特的临床优势。
  首先,检测时无需用健侧对照,也不用计算波幅、潜伏期的数值,减去了若干中间计算转换过程,其结果是客观判断直接得出,更本真反映面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
  其次,电针易掌握和普及。电针原本是在治疗贝尔麻痹过程中使用的,就电针的使用而言极其简单易掌握;就电反应检测而言,无需其他医疗设备和经费的再投入,也不用专门安排检测的时间和地点,在治疗的同时就完成了神经功能状态的评定,第一时间对病情的预后进行简便易行的预测,不仅非常方便经济,也及时、无痛苦。
  再次,电反应分级法还能重复、连续地观察,可以及时看出其神经功能的变化,这些优点也是其他电生理检查所不及的。
  因此,若能利用电针的电反应分级在贝尔麻痹治疗早期对其神经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分级,并据此进行合理适度的治疗以及对疗程、预后进行正确的判断,就能客观地评估临床资料和把握针刺作用规律,使贝尔麻痹针刺临床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进而有利于贝尔麻痹临床、科研的深入发展。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 电针是一种通过在针灸的针上通上连续或断续的微量电流波,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电针具有可重复性、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等优点,近年来较多应用于各种疾病的科学研究及临床治疗中。笔者就近年来电针在疾病中研究做一综述。
1电针治疗机制
&&& 实验数据证实电针阴极直流电和脉冲电场电刺激能有效降低缩血管物质促进损伤后的修复与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有关,电针阴极直流负电位可以导致细胞分化或再分化,加强神经末梢释放生物活性因子促进机体的康复。在大鼠模型的实验中表明电针能提高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有效改善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并抑制大鼠机体内的活性氧损伤,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从而促进病变的康复。同时研究显示当电针治疗时或者治疗后,体内的与疾病恢复有关的蛋白因子上调.加重疾病的有害因子也下调。电针刺激脊髓损伤大鼠能可改善免疫功能,增加大鼠脊髓损伤部Hsp70及其mRNA的表达,保护细胞线粒体功能并且能减少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凋亡和坏死。电针也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神经丝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说明电针可促进其增殖。
2电针治疗的临床应用
2.1& 脊髓损伤& 朱毅等对T10水平脊髓全横断尿潴留大鼠模型取关元、三阴交穴进行连续的微量电流波电针治疗,观察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的功能参数,发现电针能改善模型鼠早期的膀胱逼尿肌低反射状态,减小排尿期尿道外括约肌异常收缩的肌电活动幅度,降低排尿时的阻力,使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协调性得到改善,从而减少T10水平脊髓全横断大鼠的残余尿量。张尧等对T9水平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使用3种不同的电针模式治疗后,表明3种波形电针对于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疏密波能明显通过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加快自由基的清除,加强血液循环,减少脊髓损伤的继发损伤等方面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何娟等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并检测脊髓损伤部位GFAP和阶段性特异性胚胎抗原一1的表达,结果提示电针治疗能够增加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逆分化,激发星形胶质细胞的干细胞潜能,从而促进损伤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损伤后的脊髓GFAP和SSEA-1阳性表达的高峰期都在7 d,提示脊髓损伤后7 d内可能为电针治疗介入的黄金期。张莹莹等采用针刺并电刺激夹脊穴和足三里后观察白介素(IL)一1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IL-1阳性表达在伤后7 d内持续上升,伤后5、7 d,电刺激组IL-1表达低于损伤组,这表明了针刺及电刺激可以抑制IL-1的表达,有利于减轻脊髓炎症反应。陈虹等发现经皮电刺激夹脊穴及足三里治疗脊髓损伤大鼠,能够促进脊髓灰质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卢虎英等研究减重步行训练、督脉电针及两者联合治疗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显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督脉电针可以促进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干预时间越长疗效越佳,且三者间存在协同作用,这种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脊髓组织中BDNF的增加有关。
2.2面瘫用电针取丝竹空和阳白、地仓透颊车与下关穴加穴位敷贴治疗面瘫,显示电针与穴位敷贴配合治疗面瘫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实验组(30例)和常规针刺对照组(30例)的实验中,治疗4个疗程比较疗效。结果发现电针实验组痊愈率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JP&0.05),电针治疗面瘫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刘百生等将14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单纯毫针治疗组,取穴依据面瘫中医辨证分型:风寒型、风热型。风寒型配加艾条悬灸翳风、太阳、听宫、颊车等对热敏感穴位;风热型配加以三棱针点刺太阳、下关、地仓、颊车、阳白等穴出血。结果表明电针方法优于单纯毫针方法。高鹏等观察电针联合表情肌训练治疗对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电针、理疗及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面表情肌训练,发现结果治疗4周后电针结合表情肌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疗效更好。对比采用针刺加中药辨证和常规电针疗法治疗109例Hunt面瘫的临床疗效实验中,针刺加中药辨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常规电针疗法组为8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似乎针刺加中药辨证是一种优于常规电针疗法治疗Hunt面瘫的好方法。
2.3& 高血压& 有研究表明电针配合B阻滞剂或利尿剂或钙阻滞剂以及针灸、艾灸在治疗高血压总体有效率具有很好的效果。电针刺激曲池、足三里穴能减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清Scr、BUN和尿液mALB、p2-MG含量,同时HE染色显示能减轻肾脏的病理损害。电针刺激曲池、足三里可降低SHR血压.保护其肾功能。电针曲池、太冲对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的疗效与西药卡托普利治疗短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是对于改善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具有明显差异。脑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使用电针取百会、大椎穴位治疗,发现电针能够与上调Ang-1及下调TSP-1的表达,减轻脑组织神经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促进脑缺血区的血管新生,对RHRSP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电针SHR风池、太冲、曲池等穴位能有效降低血压可能是与通过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途径,增强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表达,降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血管重塑有关,电针&曲池&、&足三里&穴治疗SHR与西药组比较能降低血压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其伴随的胰岛素抵抗。
&&& 此外,电针在其他疾病中的治疗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广泛,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特别是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不断使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深入与拓展,相信电针在各种疾病中的治疗.尤其是基层医疗领域将会成为一种简单、实用易于推广的好方法。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目的 研究电针对模拟夜班工作或跨时区飞行造等颠倒光-暗周期动物模型――倒相活动大鼠生理节律的调整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A)、自然恢复组(B)、捆绑对照组(C)3组,在LD12:12条件下驯化10天后,A、B组颠倒光暗周期,第15日电针组选用针刺“百会”穴和“长强”穴。应用小动物用DSI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连续检测记录每只动物的体温数据并分析其昼夜节律时相特征。结果 在LD12/12光暗循环条件下,大鼠体温节律与外界环境的光暗循环保持一致。大鼠在颠倒光暗周期后,大鼠的生理节律暂时消失,电针治疗条件下较自然恢复组提前2~4 d使其节律相位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电针能使倒相体温节律加速恢复正常,不失为一种有效调整轮班不适或时差反应的疗法。
【关键词】& 近日节律;体温;倒相节律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djusting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body temperature rhythm of rats under phase inversion, which are animal model of simulating the situation of shift work and flight across time zones. Methods Male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including acupuncture group (A), natural recovery group (B), and control group (C). After domestication by LD12:12 for 10 days, group A and group B inverted the period of light and dark, and acupunctured the point of &Bai Hui& and &Chang Qiang& of group A rats in the 15th day. During this period, the rat&s body temperature was recorded telemetrically and analyzed with data science international (DSI, USA). Results The inversion of lightdark cycle caused the disappearance of rhythm temporarily, and acupuncture helped recover the rhythm two to four days ahead of the natural recovery group.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uld accelerate recovery of rhythm, which may be a good method to cure discomfort caused by shift and jet lag.
  【Key words】 phase inversion rhythm
  轮班、跨时区飞行及军事行动等越来越多的与人类日常作息习惯相反的作息均可引起昼夜节律紊乱,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并可导致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目前可广泛应用于整复昼夜节律的方法并不多见,且其效果也未得到完全的确定。针灸对于节律调整有明确的优势,能够调整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患者的多种病理性节律。研究者们通过长期深入的针灸调整节律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明确了电针的授时因子性质,证实了在自由运行状态下电针调整节律相位的作用[1]。
  体温节律是一种能够较好反映机体生理昼夜节律的标志节律,本研究室曾观察了顶中线针刺对倒相活动大鼠体温节律的调整作用,结果发现:与自然恢复组比较,针刺组能提前2 d使其节律相位恢复到正常水平[2]。这一研究表明针刺具有使倒相体温节律加速恢复正常的作用,不失为一种有效调整轮班不适或时差反应的疗法。但此研究中监测体温的方法对动物自身活动的干扰较大,且每次人工监测体温的时间间隔较长。为此,我们采用小动物用DSI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在不干扰动物正常活动的基础上,对其体温节律节律进行连续观察,每分钟记录一次动物的核心体温,并根据所得数据研究电针对倒相活动大鼠体温节律的调整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Wistar大鼠,雄性,6周龄,体重170~190 g,购自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1.2.1 仪器
  小动物自发活动自动记录及节律分析系统,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研制;小动物用DSI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型号:ETA-F20,美国DSI (DATA SCIENCES INTERNATIONAL)公司生产;0.5寸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提供,苏药管械(准)字3号,标准号:GB2024-94.小动物自发活动自动记录及节律分析系统,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研制。脑匀浆器、手术刀、眼科剪、眼科镊、止血钳、液氮罐,一次性无菌手套、口罩等,均由成都中医药大学时间生物学实验室提供。
  1.2.2 试剂
  消毒乙醇:批号061118成都市伊洁士科技有限公司,川卫消证字[2005]第019号。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电针组(恢复正常光照结合电针治疗)(A)3只,自然恢复组(仅恢复正常光照)(B)3只, 对照组(C)3只,所有动物均自由摄食和饮水。
  2.2 实验条件
  实验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时间医学测试室进行。隔离单元内隔音、通风、恒温(20℃&1℃)、相对湿度60% ~65%、自动光-暗控制(LD 12: 12,即06: 00~18: 00光照(light, L),笼底光照强度300 Lux~400 L 18: 00~06: 00暗置(dark, D)、动物自由饮水摄食。
  2.3 动物驯化
  动物随机分组后置于隔离单元内的40 cm&22 cm&20 cm塑料笼中单独饲养,笼内含有一直径为17 cm的转轮。LD 12: 12条件下驯化10 d,使动物的转轮活动与光暗周期同步。全程通过小动物自发活动自给予导引刺激。
  2.4 电针处理
  A:用自制固定器固定动物后,选&百会&、&长强&,电压1~3 v,频率10~20 Hz,时间15 B、C:用自制固定器固定15 min,不予其他特殊处理。
  2.5 DSI植入子植入方法
  用4%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动物(40 mg/kg),按照常规手术方法切开腹部皮肤和肌肉,将无线温度探头(DSI公司TA10TA-F40型)放入腹腔,缝合腹部肌肉和皮肤,并肌肉注射青霉素以防感染,然后将动物分别单个置于塑料大鼠笼中饲养10 d后,进行实验。
  2.6 生理参数的记录方法
  用无线温度遥测仪(美国DSI公司产品)连续测量大鼠的体温。具体方法是将腹腔内置有无线遥测温度探头的大鼠放入清洁的鼠笼中,然后置于遥测仪的接收板上,让动物处于自由活动、进食和进水状态。动物体内无线遥测温度探头测量到的体温和运动信号由接收板接收后,输入计算机储存和数据处理。我们设定每分钟记录1次数据。
  2.7 生理参数昼夜节律相位分析
  将记录的自发性活动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国际时间生物学界公认的Halberg余弦分析法(Cosinor method analysis)。数学模型为:Y=M+A&cos(&t+&),其中Y为生物变量,M为节律中值(即节律调整平均值),A为节律振幅(节律变化高于或低于中线的程度),&为昼夜节律的角频率(以1个周期为360&计算,15&/h),t为时间变量,&为节律峰值相位(节律达到峰值时距0点的时间间隔)。将实验数据按时间序列进行单个余弦法处理,获取昼夜节律参数(P值、节律中值、振幅、峰相位), 余弦法P0.01说明变量不具有节律性。根据节律参数的可信区间判断节律振幅、峰相位的变化有无显著差异采用检验或检验对节律中值进行组间比较、自身前后比较。
  2.8 实验流程
  (1)将受试大鼠置于标准实验条件的隔离单元中,LD 12: 12条件下驯化10 d 06: 00~18: 00光照,18: 00~次日06: 00黑暗(L/D-12hrs)的环境中,自由摄食和饮水,同步驯化10 d.
  (2)同步驯化10 d后, 电针治疗组及自然恢复组于第11天的18: 00颠倒光-暗周期,即由L/D-12hrs转变成D/L-12hrs(18: 00~次日06: 00光照, 06: 00~18: 00黑暗)。其间经历了一个24 h连续光照过程再过渡到D/L-12hrs的光照制,直至第21日,持续监测大鼠的活动和体温等生理节律。期间对照组的光照制度保持与驯化时的光照相同不作改变。
  (3)在大鼠活动和体温节律完全倒相后,于实验的第15日,对针刺组大鼠予以电针&百会&、&长强&穴,留针15 min,然后连续监测在颠倒光暗周期(D/L-12hrs)后7天中后4天的体温节律变化情况。
  2.9 统计学处理
  将每组各天所测得体温分别于第1~10天、第11~14天、第15~19天、第20~22天数据进行分离合并后进行相应的昼夜节律性分析。进行Halberg余弦分析法进行分析。
  3 结果
  各组在不同实验阶段的体温变化及体温昼夜节律的参数比较结果见表1.体温节律极坐标图及余弦分析曲线见图1~图12.经余弦分析,P0.05,则说明无明显的节律。表1 各组大鼠体温(℃)变化的近似昼夜节律参数图1 对照组第1-10天体温节律极坐标图及余弦分析曲线图2 对照组第11-14天体温节律极坐标图及余弦分析曲线图3 对照组第15-19天体温节律极坐标图及余弦分析曲线图4 对照组第20-22天体温节律极坐标图及余弦分析曲线图5 电针组第1-10天体温节律极坐标图及余弦分析曲线图6 电针组第11-14天体温节律极坐标图及余弦分析曲线图7 电针组第15-19天体温节律极坐标图及余弦分析曲图8 电针组第20-21天体温节律极坐标图及余弦分析曲图9 自然恢复组第1-10天体温节律极坐标图及余弦分析曲图10 自然恢复组第11-15天体温节律极坐标图及余弦分析曲图11 自然恢复组第15-19天体温节律极坐标图及余弦分析曲图12 自然恢复组第20-21天体温节律极坐标图及余弦分析曲
  4 讨论
  节律调整均值、中值M(MESOR)是节律的重要参数之一,为节律中值(即节律调整平均值)。节律的振幅A是表示节律变化程度的一个参数,用余弦法描述节律时,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的一半即为振幅,表示节律变化高于或低于中线的程度。节律的相位(Phase)是指在一定周期内节律变量的瞬时状况,显示该节律中某个时间点的位置,也称时相,是表示节律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反映了任一节律在一天中何时处于峰值状态。本实验中我们选择凌晨12点作为周期的0点(起点)。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在颠倒光暗周期钱,动物的自发性活动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倒相前,动物的中值、振幅、峰相位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给予动物颠倒光暗周期后,电针组及自然恢复组的中值明显减少,振幅降低,显示出动物的活动性明显降低,峰相位较正常组滞后。针刺后动物的中值及振幅有增加趋势,提示针刺倒相所致的动物的自发性活动的节律异常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本研究中动物体温监测数据反映了Wistar大鼠倒相前后的昼夜节律变化情况。由于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均可影响体温及其节律,同时体温的昼夜节律较其他生物节律的周期和相位都较为稳定,故而体温及其节律一般作为机体功能状态的时间生物学指标。因此实验选取体温作为检测标准之一[3]。本实验结果表明:针刺使倒相体温节律提前2~4天与环境光照同步,说明针刺能加速倒相活动-休息节律恢复正常。
  70年代末以来,大量时间针灸学的研究充分说明电针具有肯定的调整节律作用。如电针风府、关元、肾俞穴可调节人体唾液睾酮昼夜节律[4]。电针治疗时差不适应所致便秘的有效率为96.19%.电针可调整中风患者睡眠-觉醒节律紊乱[5-6]。神阙穴位敷贴可促进睡眠剥夺后人体可的松昼夜节律紊乱的恢复[7]。能促进倒相条件下军人褪黑素、可的松等激素节律紊乱的恢复[8-9]。
  针灸对于节律调整有明确的优势,能够调整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患者的多种病理性节律。研究者们通过长期深入的针灸调整节律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3]。研究结果提示针灸可应用于临床伴有生物节律紊乱的肿瘤易感人群、某些肿瘤早期,甚至直接干预一些具有癌前病变体征的人群减少其罹患癌症的机率,甚至打断肿瘤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  [1] 王静,蔡定均,王蕾,等. 针刺及光照等不同授时因子对金黄地鼠视交叉上核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124125.
  [2] 刘雨星,曾征,周奇志,等. 顶中线针刺对倒相活动大鼠体温节律的调整[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3):3537.
  [3] 刘旭光,宋开源,刘雨星,等.不同时辰针刺对“阴虚”大鼠体温昼夜节律“阳虚”影响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123.
  [4] 王禾, 王国祥, 谢业琪.针刺风府、关元、肾俞穴对人体唾液睾酮、血浆睾酮影响的实验研究[J].):4445.
  [5] 胡杨,庄礼兴. 针刺治疗飞行时差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9899.
  [6] 李建强,郑宗昌,巫祖强. 针刺治疗中风病觉醒睡眠节律紊乱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112.
  [7] 何玲娜,蒋振亚,朱蔓佳.循经走罐为主治疗中风后睡眠倒置症状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587588.
  [8] 简坤林,陈槐卿,宋开源,等.电刺激对军人血浆可的松昼夜节律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949951.
  [9] 简坤林,陈槐卿,宋开源,等.电刺激对军人血浆褪黑激素昼夜节律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杂志,):494496.
  [10] 诸毅晖, 成词松, 钟兰,等. 神阙透皮药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3436.doi:10.3969/j.issn.0.02.005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斜方肌急性损伤;针灸电针
  近几年来随着高尔夫运动的普及,有很多练习高尔夫的新手掌握技术时很想把球打远,手和肩背部用力过大导致力量传导到斜方肌,使斜方肌肌肉牵拉过度,肌肉急性损伤。笔者采用针灸电针配合红外线光疗照射,适当推拿治疗,疗效好,疗程短,一般在1周左右就可治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3例中,男55例,女8例;年龄35~60岁;病史最长10天,最短1天;左侧疼痛患者占90%,右侧占10%。
  1.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在推拿治疗床上,针刺斜方肌痛点处,2~4根针即可,卧针约20~30min,要求每针使患者感到酸、胀感觉,同时这种针感应该使患者感觉舒服,针完后,接通电针治疗仪,阿是穴接阴极,远端接阳极,接好后电针治疗仪开始工作,根据治疗仪的波形,开始用&可调波&,次用&疏密波&,后用&断续波&、&锯齿波&等,以此类推,每个波形大约5min。应用电波的强度,应以患者感觉舒服为好。治疗仪工作时间与卧针时间相等。在卧针部位配合红外线光疗照射时间与卧针时间相等。电针治疗完后,再用适当的推拿手法加以治疗,以拇指弹拨手法为主,揉、理为辅,治疗时间约15min。每天治疗1次,一般1周即可治愈。
  2 治疗效果
  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重复受伤动作(高尔夫挥杆击球时)症状消失,肢体活动自如。(2)好转:症状减轻,一般用力可以。(3)无效:当重复受伤动作时(高尔夫挥杆)症状还在,肢体活动受限。
  3 体会
  该疗法治疗特点应用祖国医学中的针灸针止痛、松解、舒筋活络的原理。针灸针作用达到通经活络,使痉挛的肌肉松解,疼痛缓解,很快恢复肌肉弹性,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有陈旧性的斜方肌损伤时,需要配合注射当归注射液,以促进局部舒筋活血,可收到理想的疗效。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为了探讨电针刺透穴、艾灸、放血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通过106例的临床观察,说明电针刺透穴、艾灸、放血疗法疗效显著,应该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关键词】& 面瘫;电针刺透穴、艾灸、放血疗法;中医疗法
  面瘫是由风邪入中面部,邪气阻滞经络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邪为主要表现的痿证类的疾病。常为急性发病,与季节气候无明显关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自2005年1月-2010年8月采用电针刺透穴、艾灸、放血三法并用治疗面瘫106例,临床有效率100%,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6例面瘫病人均系门诊病人,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认面瘫诊断[1],其中男36例,女70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5岁;右侧面瘫78例,左侧面瘫28例;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3个月。
  1.2 治疗方法
  1.2.1 电针透穴法
  (1)取穴:一般以患侧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攒竹透鱼腰、风池、太阳、下关、合谷为主穴,以人中、承浆、迎香、翳风、颧s为配穴,每次选4~6穴轮流交替使用。(2)方法:针刺后加电针治疗仪,选疏密波,以患侧面部肌肉出现轻微收缩为度,每日1次,每次30min,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1.2.2 悬灸法[2]
  (1)患侧耳廓周围及针刺穴位;(2)操作方法:施灸时以艾卷点燃的一端在患侧耳廓周围及上述穴位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反复施灸,以施灸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5min左右,至皮肤红晕为度,整个灸疗过程为30min左右,治疗时嘱病人注意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以防烫伤,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1.2.3 放血法[3]
  (1)部位:取患侧耳背近耳轮处明显血管1根;(2)方法:在上述血管揉搓2~3min充血,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指将耳拉平,中指后顶,右手持一次性4.5号针头点刺放血,让其自然停止,术后勿被水浸,以免感染,如1周后仍无痊愈或好转,可在另一血管进行第2次点刺放血。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面肌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静止时外观正常,笑时口角轻度下垂;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经治疗治愈101例,占95.28%;好转5例,占4.72%,从疗效上观察发病时间越短,效果越好,治愈率越高。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2岁。日初诊。主诉:右侧口眼歪斜3天,患者3天前因晚间开电风扇入睡,于晨起觉得面部麻木,口角歪斜,检查:右侧眼睑不能闭合,闭合时裂隙约1.2cm,右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右侧耳后轻度压痛。中医诊断:面瘫(风寒型);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炎。按上述电针刺透穴、艾灸、放血法治疗,每日1次,共12次,症状消失,外观正常,临床治愈。
  4 体会
  中医认为因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手足阳明、手足少阳脉络,致使气血闭阻,筋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发为面瘫,针刺透穴取穴少,病人痛苦少,容易被接受;疏密波具有改善面部血循环[4],促使炎症渗出物吸收,消除水肿,兴奋神经肌肉等作用,艾灸具有祛风温经,透络活血,以解风寒之邪侵袭脉络而导致的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弛缓不收,而此处放血,具有疏风通络之功,三法并治促进了患侧的面部血液循环,改善了局部炎性水肿和神经肌肉组织的营养,激活了神经细胞功能,增加了肌肉的兴奋性,从而加速了面瘫的治愈。
  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应提倡早期治疗,病程短且疗效快,治愈率高。
【参考文献】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
  2 圣朝,李杨b. 灸治疗法.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
  3 程爵棠,功文.刺血疗效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4 启才. 针灸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近些年,国内外主要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对足三里与脑的相关性进行了广泛研究。我们在对相关国内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国外相关文献,重点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针刺足三里的中枢作用机制,分析足三里与脑的相关性。
&&& 研究发现,与非穴组相比,电针正常大鼠足三里(100 Hz,2~4 V)能显著延长大鼠甩尾实验潜伏期,诱导c&Fos蛋白高表达,特别是腹外侧导水管灰质c&Fos蛋白的高表达& 。Ko ES等& 研究了电针镇痛与下丘脑缩胆囊素表达和受体表达水平关系,发现电针双侧足三里(100 Hz,0.5 ms,O.2~0.3 mA,20 min)后,缩胆囊素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缩胆囊素受体表达增加。提示高频率电针刺激的镇痛作用与缩胆囊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有关。Kim sK等& 研究发现,电针足三里对末梢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存在个体差异,缩胆囊素受体A的表达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Yang J等&& 通过系列研究发现,电针足三里(疏密波fl=10 Hz,f2=20 Hz,留针30 min)的镇痛作用与催产素和精氨酸后叶加压素的浓度变化有关,能降低视上核中催产素浓度,提高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丘脑腹侧核、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尾状核及胸腰段脊髓内的催产素浓度,降低下丘脑室旁核内的精氨酸后叶加压素的浓度,提高视上
核、尾状核和中缝大核内精氨酸后叶加压素的浓度。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室旁核内显微注射L谷氨酸钠通过增加精氨酸后叶加压素浓度而不是催产素、内源性阿片肽的浓度增强针刺的镇痛作用。Rho Sw等& 探讨了电针的远端作用,发现电针足三里能诱导与疼痛有关的基因表达,包括下丘脑内5一羟色胺受体3a和内皮素受体B,提高下丘脑、肝脏和红细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电针远端作用与远端组织的细胞活性、基因表达、酶活性有关,这些变化的综合可解释针刺的治疗作用。
2脑保护方面
&&& Yun sJ等&。研究了电针足三里对应激大鼠海马内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发现电针足三里(2 Hz,波宽O.3 ms,强度1~2 mA,30 min)能明显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减轻应激状态的神经损害程度。Choa NH等& 研究发现针刺双侧足三里(留针20 rain,进针深度2~4m)对大鼠纹状体出血引起的神经元细胞死亡有抑制作用,降低神经元细胞的死亡数和半胱天冬酶3的表达水平,而针刺臀部非穴点则无此作用。Siu FK等& 研究了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在脑缺血前分别电针双侧足三里和双侧风池(频率2 Hz,波宽O.5 ms,30 min),2组均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丙二醛的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2组之间比较具有相似的作用。Kima YK等& 给大鼠一侧纹状体内注射6一羟多巴胺引起大鼠转动不对称,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针刺双侧足三里(留针20 min,每日2次,治疗14 d),可明显改善大鼠运动的不对称,具有保护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不受损伤的作用,臀部非穴点对此则无明显作用。Guo J等& 研究发现,电针双侧足三里能明显减少自发再发性癫痫的发作次数,而2个对照组(电针非穴组和针刺足三里穴组)抗癫痫作用不明显,同时电针足三里可明显提高小脑齿状核颗粒细胞层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的mRNA表达水平,提示针刺的抗癫痫作用与齿状核GAD67 mRNA表达水平有关。
&&& Ma sx等& 研究了电针足三里对脑干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影响,发现电针一侧足三里(3 Hz,断续波lO s/2 min,留针120 min)能提高同侧薄束核nNOS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加双侧孤束核NADPH黄递酶阳性神经元和nNOS的产生,提高细胞&核中nNOS-NO水平,通过影响心血管中枢的功能调节血压。Jang~ⅡH等& 发现,针刺糖尿病模型大鼠双侧足三里(2次/d,针刺5 d),能降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nNOS和NOS表达。Almeida RT等& 电针双侧足三里20 min,频率分别是5、30、100 Hz,发现频率100 Hz电针刺激的抗损伤作用更为显著,而nNOS抑制剂N一硝基-L-精氨酸、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1H-[1,2,4]恶二唑[4,3-a]喹喔啉-1-酮均可抑制电针足三里的抗损伤作用。由此认为,电针足三里抗损伤作用与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通路的激活有关。
&&& Chae Y等& 发现,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能减少尼古丁成瘾引起的行为敏感化和阿肯柏氏核、纹状体中c-Fos蛋白的表达。表明针刺对尼古丁成瘾的改善作用可能与调节阿肯柏氏核和纹状体的突触前活动有关。JangM等&& 研究了针刺对c&Fos蛋白表达和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针刺足三里能抑制脑缺血诱发的c-Fos蛋白表达,减少脱氧核苷酸酶阳性细胞数,降低脑缺血诱发的神经元细胞凋亡。与合谷和臀部非穴点相比较,针刺足三里作用更为明显。
&&& Tian N等& 发现,电针双侧足三里(2 Hz,波宽0.6 ms,留针30 min)减肥主要是引起进食量的减少而不是能量消耗增加,其中下丘脑中胃饥饿素和神经肽的降低是其内在机制。HsiehCL E20~研究了脑干和脊髓在针灸效应中的角色和地位,在电针一侧足三里(2 Hz)前、电针过程中、电针后各个时段测量正常人瞬目反射的各波潜伏期Rl和R2、以及H反射的H/M比率和H-M间期。电针对瞬目反射R1和同侧R2潜伏期、H反射的H/M比率和H-M间期均无明显影响,但可以在电针10 min和40 min后降低对侧的R2潜伏期。以上结果提示,电针足三里对脑干和脊髓的单突触反射无明显影响。WOO YM等& 探讨电针对侧足三里对脑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电针对侧比电针同侧足三里对脑功能的影响更大。Napadow c22]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正常志愿者足三里进行电针和手针刺激的对照研究,发现2种针刺模式均较安慰触觉对照刺激组引起了更为广泛的fiRI信号反应,其中低频电针较手针引起了更为广泛的fMRI信号增强。低频电针刺激能增强扣带回皮质前部和中部信号,而手针则无此作用。
&&& 目前,国外对足三里与脑的相关性研究多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电针足三里影响疼痛和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且刺激方式以电针居多。电针频率多采用2、lO、20、100 Hz。脑保护方面多采用低频率2~20 Hz,镇痛方面多用高频率。刺激强度均以肉眼可见肌肉收缩、动物反抗不强烈为度。电极的连接方式主要有2种:2个电极分别连接在双侧的足三里:1个电极连接一侧足三里,另一电极置于足三里外侧旁开5 IIlIfl处的非穴点。非穴的位置多选在尾骨与髋关节连线的中点处&&& 、臀部非穴点[10,12]、尾部近端& 以及胭绳肌处[14,23]。
&&& 在疼痛研究方面,有研究者提出了针刺敏感鼠(responderanimals)筛选的理念&& ,在正式实验操作前,先针刺一侧或者双侧的足三里,通过针刺前后甩尾实验潜伏期的比较来反应动物是否对针刺有感应。如果针刺后潜伏期/针刺前潜伏期&1.5,表明为针刺敏感鼠,可纳入实验;如果比值&1.5,则为针刺不敏感鼠(nonresponder animals)。通过对针刺敏感鼠的筛选,可以保证受试对象对针刺反应的一致性,减少实验误差。
&&& 综上所述,迄今国外对足三里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镇痛和脑保护作用方面,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足三里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如采用分子生物学、神经影像学、生物信息学等多种技术手段,可进一步深入揭示足三里与脑的相关性。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脑出血;二便失禁;电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占全部脑血管病的10%~30%。病因多是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使动脉破裂所致[1]。早期症状多有头痛剧烈、呕吐,也可出现偏瘫、偏盲、失语等,甚或抽搐、意识模糊、昏迷,病情轻重与出血量多少以及出血部位有很大关系。随着医学进展,部分患者治疗后可恢复劳动能力,但仍有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甚至有些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二便失禁,给护理工作及家庭带来极大不便。本院自2005年1月&2009年1月,对危重患者应用电针刺激预防及治疗二便失禁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出血患者97例,均经脑CT或MRI示为脑出血,住院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39~72岁,平均(49&6.2)岁;合并高血压病39例,2型糖尿病6例,有头痛病史7例;入院时昏迷29例,意识尚清20例。对照组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2~70岁,平均(50&11.6)岁;有高血压病37例,2型糖尿病10例,有头痛病史4例;入院时昏迷23例,意识尚清25例,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脑出血患者因急性期宜卧床休息,临床对所入院病人均予以保留导尿1周,神清患者予流食或半流食,昏迷患者3天后予以鼻饲,治疗上予以降颅压、止血、预防应激性溃疡、保护脑细胞、补充电解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从入院第6天开始,在排空膀胱后,应用电针刺激治疗及预防二便失禁。通常选用天枢、上巨虚、三阴交、中极、关元、曲骨、足三里等穴位,昏迷患者调节电流量以肉眼观察到肌肉收缩即可,神清患者以耐受为限,交替选用上述穴位每次3~5个,通电30min,每天1次。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与&2检验。
&&& 患者经治疗10天(针刺5天)后,基本脱离危险期,予以常规进食,清醒患者撤除尿管,病人需行二便时能有认知功能视为有效。治疗组有效39例,占79.5%,对照组10天后能有二便认知功能者25例(包括便后能有反应者),占54.1%。治疗14天后,治疗组有二便意识者41例,占83.6%,对照组有二便意识者29例,占60.4%。患者出院时,治疗组有二便意识者47例,达95.9%,对照组有二便意识者37例,达76.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排尿及排便为神经性反射活动,均是受意识支配的脊髓反射。其高位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脊髓骶段神经经受大脑皮质控制而支配二便反射。如高位脊髓受损或与高位中位失去联系,排便及排尿不能得到高位中枢的控制而失禁[2]。患者脑出血可致大脑皮质功能受抑制,对二便支配功能暂时丧失,随着血肿的逐渐吸收,配合应用电针刺激而使排便(尿)反射弧重新建立,与大脑皮质恢复联系,从而恢复二便功能。
&&& 脑出血在中医学上属于&中风&范畴,多为&中脏腑&,主要症状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手握固,大小便自闭,肢体强痉等,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劳累、饱食、忧思恼怒、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阳化风动,而随气逆,蒙蔽清窍[3]。中风经救治神志清醒后,多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要抓紧时间,积极治疗,同时配合针灸、推拿按摩等综合疗法,并适当活动锻炼以提高疗效。大便不通为大肠传导功能失调,取大肠募穴天枢与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以疏通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自安复常。排尿异常与膀胱气机失调有关,取膀胱经募穴中极配足三阴会穴三阴交,通调下焦之气机以利小便[4]。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小肠之募穴,对二便均有通调作用[4]。曲骨与足三里均为经验穴,即肚腹三里留。
&&& 临床应用电针刺激可促使二便意识尽早恢复,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
姚泰.生理学,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0;240-241.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第5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9.
邱茂良.针灸学,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43.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针灸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根炎,因其典型症状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所以又称为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做皱额、闭目、耸鼻、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少数患者于病前几日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病前常有受惊、受潮、吹风史。常见体征为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近20年来,笔者采用针灸加电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均发病一周内来就诊,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18~75岁,其中18~25岁20例,26~45岁72例,46~65岁60例;风寒袭络型110例,风热袭络型40例。接诊时病程最短1天,最长5天,平均2.5天。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起病突然,春秋两季多发,常有感冒病史,一侧面颊、耳后完骨处疼痛;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一侧眼睛流泪,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不能鼓腮、露齿等;CT检查显示颅脑正常。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如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中耳炎、听神经瘤)。
  1.3 临床症状及体征 患侧乳突区有疼痛50例,面部麻木感144例,一侧眼睛闭合困难144例,口角歪斜150例,不能皱眉144例,体检:一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一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时漏气。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灸加电针结合疗法:(1)取穴:患侧:阳白透鱼腰,瞳子s,四白,地仓透颊车,牵正,合谷。耳后疼痛加翳风。(2)手法:采用针刺手法仪A平补平泻法,轻浅刺激,以患者能承受为宜。留针30 min。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不用手法仪,其取穴,疗程,观察均同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服用地巴唑片10 mg,一日3次。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周围性面瘫疗效标准。治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有效:额纹及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未愈:额纹及两侧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鼓腮、露齿严重障碍。
  2.2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治愈70例,治愈率92.1%对照组治愈54例,治愈率73%,经&2检验,&2=4.7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针灸加电针可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
  两组治愈患者中,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22例,(31.4%),对照组治愈12例(22.3%),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60例(85.7%),对照组治愈34例(63%),经统计学处理,&2=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治愈患者的疗程短于对照组(表1,2)。综上所述,针灸加电针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优于单纯针灸。表1 两组疗效比较表2 两组疗程比较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中医学称为&口僻&、&口眼Z斜&,它也属于广义&中风&的范畴。认为病因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夹痰,乘虚侵入阳明脉络,致使气血痹阻,筋脉失养而发,久病则风、痰、瘀互结,甚至伤及正气而发病。正如《诸病源候论&偏风口Z候》说:&偏风口Z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偏急不调,故令口Z也。&《灵枢&经筋》言:&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劈,眦急不能卒视。&又说:&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确切的病因尚未明确,一部分病人因局部受风吹或者着凉而起病。故近年来,病毒学说逐渐受到重视,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感、巨细胞病毒等嗜神经病毒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效果肯定,有效率90%以上。以疏通阳明、太阳经脉,祛风散寒清热,调和气血为治则。&头面合谷寻&,&风池,主口Z不能言&《针灸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中风口眼Z斜,&&宜频针灸以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针入四分。&故首取合谷、风池二穴以祛风解表,取患侧四白、阳白、下关、地仓、颊车、瞳子s、攒竹以疏通太阳、阳明和少阳三阳之经气。现代医学大量的研究表明,针刺可使微循环的调节及血流量改变,表现为血管通透性增加,紧张度降低,毛细血管流速加快。同时针灸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营养代谢,加速恢复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从解剖学上看,面神经主要包括运动神经,支配面部表情,其分支有颞支、颧支、颊支等。针刺面部穴位可直接刺激面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针刺四白、下关穴可刺激面神经颧支所支配的颧肌及眶下神经所支配的颧骨部肌肉,使患者口角向外上方牵引。针刺阳白刺激面神经颞支所支配的额肌,地仓刺激面神经颊支及下额缘支所支配的颧肌、颊肌、笑肌、上唇提肌等口角周围的肌肉。诸穴配伍,可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使肌肉、神经取得充分的营养,同时也加速对代谢产物的吸收,减轻组织水肿对神经的压迫,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采用针刺手法治疗仪治疗,其原理是当针刺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让针体通入特定的电流,用电刺激结合留针刺激,以达到适宜的刺激量,使针刺的效应得以扩大和增加,可使患侧面神经产生兴奋,增强肌纤维收缩,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营养状况,促进面神经炎症的消除和水肿的吸收,从而有利于受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  1 吕宏江,张,才树森.针刺对微循环血流影响的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6.
日期:日 - 来自[]栏目共 16 页,当前第 1 页
1&&&&&&&&&&&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判断是不是肾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