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黎晓新和北大三医院马志中哪个治眼底视网膜水肿好

探访北大人民医院眼科|医生|眼底病_凤凰资讯
探访北大人民医院眼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说起眼科,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同仁。事实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也有超强的实力。
原标题:探访北大人民医院眼科儿童眼病中心,医生正在为前来就诊的患儿仔细检查。新京报记者 李飞
黎晓新主任主攻的是眼底病。资料图片人民医院眼科创建于1942年。如今在黎晓新主任的领导下,眼科已发展成为以视网膜、玻璃体手术为科室特色,眼前、后段手术全面展开的综合性科室。2004年成为WHO建立的三甲儿童眼病中心。2005年在国内率先成立儿童眼病中心。2009年成立了眼科研究所。2013年批准为“北京市视网膜脉络膜病重点实验室”。现有眼底病激光中心,儿童眼病诊疗中心,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中心,白内障手术中心,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心,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病、眼成型、糖尿病眼病等多个专业组。说起眼科,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同仁。事实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也有超强的实力。眼底科疑难杂症最多每周二、四上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5楼,有一个眼科诊室,在光线昏暗的诊室里,一位中年女性正用一双慧眼辨析着隐匿于内眼深部那千差万别的眼底疾患。在她的面前,有一个特别大的屏幕,属于患者;在大屏幕上,有两只眼睛,一只是健康的,另一只是不健康的,让患者一眼就能看出来自己的眼睛有问题。旁边还有一些小的屏幕,属于年轻的医生。在小屏幕上,则是血管造影、断层扫描等内容,让年轻的医生了解患者的问题出在哪儿。她,就是眼科主任黎晓新。眼科分科很细,黎晓新主攻的是眼底病。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照相机,眼底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专门负责感光成像,如果它出现了问题,病人就会面临失明的危险。所以,眼底科疑难杂症最多,病情最为复杂。治疗难度大,风险也很高,无论手术多么完美,病人的视力也很难保证有较大的提升,可以说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专业。“再低的视力也要设法为患者保留”黎晓新常说,对于失明的患者,只要能看到一丝光亮,都会觉得很幸福,因为,那就是光明和黑暗的分界。一丝光亮,就能让患者未来的人生充满光明。对于眼科医生来说,再低的视力也要设法为患者保留,这是医生的职责。在眼科副主任医师陶勇眼里,作为眼科的学科带头人,黎晓新很重视教学,每周五上午,年轻的医生要轮流做病例报告,所有的主任医师,来自不同的专业,大家坐在一起讨论这个病例,最终完善对这个病例的诊断或者是治疗方案。“我一个人治疗不了几个病人,我愿意让国内的医生队伍的水平都提高。”让黎晓新欣慰的是,当了十年眼底病学组的组长,她带动众多的眼底病医生,把国内眼底病诊治水平提升到了和国际看齐的水准,让这个领域的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推动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近日,在中华医学会2014年第十九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黎晓新凭借“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和防治模式的建立”项目获得首届“何氏·眼科创新奖·技术创新奖”。据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我国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近20年来,黎晓新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工作,并取得了卓越成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黎晓新说,这要感谢我们的麻醉科。新生儿的麻醉在整个麻醉科是一个难点,早产儿的麻醉又是难上加难。早产儿无法配合检查和手术,需要麻醉,但早产儿有很多器官没有发育成熟,麻醉的风险很高。“医学本身就是不断发展的一门科学,需要不断进取,不断攻克难关。如今,我们医院麻醉科的水平可以做到,手术前才麻醉,手术结束马上就醒。”“我们整个眼科的发展都是受益于麻醉科的支持。”黎晓新认为,当前临床医学需要关注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整合医学,因为在这个之前医学分得很细,比如眼科有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眼肌、眼眶、葡萄膜等。但是很多病人是多器官的疾病,这需要一个整合医学来处理这个问题。在黎晓新的带领下,人民医院眼科已经在整合医学的方向上走出了很远。很多眼病也需要综合性治疗眼科副主任医师王凯介绍,其实,属于眼睛上单纯的病也有一些,像青光眼,白内障等。但更多的还是全身病在眼睛上的反应,反应最多的是跟血管、肿瘤、免疫相关的疾病。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而眼卒中又是由于颈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眼部合并症,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全身病变,离不开整体的综合性治疗。黎晓新介绍,与专科医院相比,强大的综合医院可以得到医学各个学科包括药物方面很强的信息,在诊断方面也能够做到各个学科的协助。比如,受益于肾内科的配合,最近几年有些糖尿病患者到了晚期,做肾透析了,依然能够在眼科顺利地完成手术,这对眼科来讲是较大的突破。整合医学对医生要求很高新京报:整合医学对医生的要求很高,是一件费劲的事儿,你一直倡导并推动它,初衷是什么?黎晓新:整合医学对医生的培训要求很高,对医生的素质要求很高,也必须有一个平台,让不同专业的医生坐在一起讨论病例,确实很费事。不过,这样的病例讨论出来后,诊断有结果了,并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出去以后就是对整个医学的推动,而不仅仅是治疗一个病人让一个病人满意。比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卫生部于2004年4月发布了《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规定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必须到眼科去进行检查。我也参与了《指南》的制定工作。从我从事诊治工作的情况来看,自《指南》发布以来,发病率在下降,而且即使是来看病的,很多也是比较轻的早期患儿。经过努力,北京市被漏掉的病例很少了。新京报:你与患者沟通时非常有技巧,你如何看待医生与患者的沟通问题?黎晓新:为了更好沟通,我们必须追踪医学的发展,比如说视网膜色素变性,几十年来一直认为是不能治的病,但最近有两种基因引起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可以进行转基因治疗,在美国已经上到临床。以此提醒病人要关注这个能够带来一定改善的领域,虽然不会那么快进入中国,但是关注后,病人就会觉得生活有希望。我们愿意跟病人直接沟通,因为病人最能理解医生的建议,包括手术签字,我们也愿意跟病人签。对各类病人,都要了解他们的心态,帮助他们克服恐惧、担心等心理负担,确实也要有一些技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988525
播放数:648852
播放数:113069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2015年医学部十类别重要新闻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 一、北医杰出校友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北医杰出校友屠呦呦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的喜讯激荡着北医人的情怀,医学部举办图片展等活动回顾历史、激励师生学习她的奉献精神,学术精神,以及责任担当。屠呦呦投身“523计划”的初衷不是蟾宫折桂,金榜题名,而是拯救饱受难治性疟疾痛苦折磨患者的侠胆与柔肠,北医人厚道、踏实、低调的作风和性格在她的身上熠熠发光。
  二、 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医学部党委按照上级党组织和学校党委要求,认真做好在医学部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扩大受教育覆盖面,着力在成效上下功夫。校长、书记主讲“三严三实”专题党课。医学部党委专题开展集体学习,深刻领会“三严三实”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内涵及其对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对照学习材料、联系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调研交流,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践行“三严三实”。各二级单位党委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报告会、研讨会和交流会以及民主生活会等各项工作。
  医学部领导带队的检查组分赴各医院、学院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同时对六家附属医院进行了风险领域的专项监督检查,深入查摆“不严不实”问题,边学边改,促进各项工作认真开展。医学部不断完善惩防体系建设,推进职能部处制定或修订制度,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有序。
  三、教学改革持续深入& 医教协同成绩显著& 教学基地建设获新进展
  医学部作为首批试点院校,参与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医教协同成绩显著,医学部在学研究生首次报名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达到92%;牵头在京医学院校向教育部申请开展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获批;医学部成为北京市卫计委首个全面推开专科医师培训的试点单位,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医学部首次开展学科国际同行评议,在基础医学院先行试点,为促进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方法学专业迎来首届研究生。微信公选课《大学生健康那些事儿》上线,微信移动学习新模式亮相北医。
  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北京美尔目医院正式挂牌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基地。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西苑)签约挂牌。
  四、医学部重大科研项目稳步增长&
  鲁凤民牵头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及监测技术的研究”通过滚动支持评审,总经费(预算额)5850万元。2014年立项的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5个课题通过中期评估,获得后3年持续支持,经费(预算额)1512万元。2010年立项的北医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的4项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通过验收,其中周德敏、尹玉新作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获优秀验收结果。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5项,直接费用1.725亿元,其中200万元以上的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等项目16项,直接费用5751万元。邓宏魁领衔的“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研究团队、乔杰领衔的“女性生殖细胞发育与生殖遗传疾病”研究团队获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姜长涛、周菁、林志淼、闫丽盈4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五、医学部科研创新成果涌现& 学科基地建设长足发展
  2015年医学部多项成果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屠鹏飞课题组《基于活性成分中药质量控制新技术及在药材和红花注射液等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乔杰主持的“人类原始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网络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入选201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乔杰课题组《卵母细胞成熟与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霍勇课题组《中国脑卒中高发成因和精准预防的研究与转化》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年度SCI数据库收录的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的文章总数为1036篇,平均影响因子3.43,最高影响因子55.873。代表性论文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通讯两篇(黄晓军等、杨勇等)、《柳叶刀》四篇(杨莉等的论著、姜保国等的通讯、孟庆跃等的综述、贾忠伟等的Correction)、《美国医学协会杂志》论著一篇(霍勇等)、《细胞学》论著两篇(邓宏魁等;乔杰等),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
  2015年医学部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获得认定;4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得认定。新成立神经影像研究中心、非编码RNA医学研究中心、老年健康研究中心3个医学部级研究机构。
  8个2011年认定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三年绩效考评,取得优异成绩。中药分析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学科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实地检查验收。
  六、各附属医院顺应改革趋势& 增强自身综合实力
  第一医院喜迎建院百年,开展院史整理、文化建设、人物展示、专场论坛、学术交流等系列庆祝活动;第一医院急诊楼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全骶骨假体治疗骶骨恶性肿瘤和世界首例3D髂骨假体重建;全国首家跨省就医即时结报服务在人民医院试航。第三医院在北京市用DRGs(疾病诊断相关组)综合评价排名中位居榜首;中国耳科界第一支慈善基金——“芙蓉爱耳基金”在第三医院启动。口腔医院和第六医院连续6年获复旦版“中国医院最佳专科排行榜”口腔医学专科和精神医学专科第一名。肿瘤医院沧州院区启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驻第一医院、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成功完成多例手术。
  七、医学部发挥领军作用 &众专家勇担社会重任& 大爱传递正能量
  国家医疗数据中心落户医学部,加快提升国家医疗数据平台技术能力,完善我国基于病案信息的首个学科评估模型。北京大学临床学科评估首次发布。北京大学受试者保护体系成为中国第一家通过AAHRPP认证的学术机构。
  柯杨、吴明获聘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大学附属医院分会完成换届,北京大学医学部再次获得主任委员单位席位,姜保国再次当选主任委员。医学在线教育联盟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部当选理事长单位。中国研究性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方伟岗当选专任委员。
  医学部众多专家承担多项光荣而艰巨的国家任务,以全身心的奉献精神参与8·12天津滨海新区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救援、2015“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活动、“中华健康快车2015光明行”、援非“光明行”、援藏任务等,彰显大爱。
  八、医学部海外影响力日益增强& 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
  2015年医学部与海外医学院校签署9项合作交流协议,在科研合作、人员互换、资源共享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在重点领域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海外著名院校,以联合成立的研究所/研究中心为平台,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取得可喜的合作成果。
  医学部海外影响力日益增强,联合国副秘书长盖图、欧盟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VytenisAndriukaitis等率团来访。医学部成功举办第六届布什中美关系研讨会、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联合研究所第五届联合研讨会、医学中心国际联盟(AAHCI)“医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反思”国际会议、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等。
  医学部2015年开展26个临床学生互换和医学生交流项目,累计派出142名学生到海外合作院校参加临床实习、见习和暑期学校等项目,数量和质量并举;同时,医学部共接收海外合作院校的来访临床见习和交流学生46名。
  九、医学部及各领域专家取得成就& 赢得荣誉
  医学部获得“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北大医院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杨柳荣获“全国师德楷模”称号;黎晓新、乔杰、陈敏华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杨渝平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朱学骏、黎晓新荣获第五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称号,马志中荣获“首都健康卫士”称号;陈敏华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服务保障& 确保满意服务
  2015年医学部基础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医学部审定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医药科技园区综合楼一期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获北京市规委和教育部批复,进入国家发改委审批程序;综合游泳馆项目完成地质勘查和初步设计工作;开发利用地热资源1号井钻探成功出水,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并评定质量等级为“优良”。
  肖家河教师住宅申购工作圆满完成。医学部教职工公寓管理进入规范化管理程序,26名职工入住公寓房。医学部幼儿园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市示范幼儿园”,跻身北京市一流幼儿园行列。
&&&&&&& 编辑:玉洁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邮编:100191&&京ICP备号-19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国约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者达600多万。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青少年中用眼过度、眼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近60%,居世界第二,人数高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眼健康疾病正发生了转变,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除了高度近视外,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眼病等成为主流致盲眼病。很多眼病可以导致我们失去光明,但这些疾病有80%是可防可治的。本周金牌科室,将为大家推荐的就是由我国现代玻璃体手术的开拓者之一黎晓新作为带头人,由中国第一代近视眼手术专家何燕玲等众多杰出医生组成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
  黎晓新教授1986年在联邦德国ESSEN大学眼科医院获博士学位后归国。1991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黎教授一直坚持眼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黎教授主攻的科研和医疗方向为玻璃体视网膜病,特别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眼外伤等。她长期致力于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和眼底疾病的研究与治疗,是我国现代玻璃体手术的开拓者之一。在2007年巴基斯坦拉合尔举行的第22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眼科学会年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黎晓新教授获得了由国际眼科理事会颁发的2007年度眼科最佳教师“金苹果奖” 在过去的20年中,黎晓新教授组织了许多次有关眼底病、视网膜病的讲座、会议、讲习班和培训课程。她一直跟踪世界眼科发展的前沿,在国内率先开展老年性黄斑病的手术治疗、眼部肿瘤的局部放射治疗等新技术,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曾成功地为被美国飞机轰炸受伤的驻南斯拉夫使馆曹荣飞同志做手术,使其视力得以提高并受到了嘉奖。黎晓新教授多年来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基金、卫生部基金等多项课题。
  目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以视网膜、玻璃体手术为科室特色,眼前、后段手术全面展开,医治的病种涵盖眼科所有亚专科,收治白内障、青光眼、各种类型的眼底病变、眼肿瘤、斜视、弱视、眼肌麻痹、角膜病变、近视、远视、散光的激光矫正手术以及眼科整形等眼科各种疾病患者,部分科研成果已经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目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由多个学科组成,现有眼底病激光中心、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中心、白内障及屈光手术中心、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心、眼底病、青光眼、角膜及眼表疾病、眼整形、葡萄膜与眼炎症等多个专业组,专业组健全,实现了眼科医师专业化。
  科室拥有新世纪国际眼科先进的临床检查、医疗设备,如进口的手术显微镜、玻璃体切割机、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电生理仪、电视野计、荧光造影设备、多波长眼底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眼科专用A、B超声等。除完成目前国内外常见的眼科手术以外,在玻璃体视网膜外科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已入驻医生推荐: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科主任。
  专长:主攻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疑难病等。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主席,教育部视觉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首席科学家。
  职称: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
  专长:在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玻璃体手术后白内障等复杂白内障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功能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职称:教授 主任医师
  专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擅长眼底黄斑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血管病、各种类型视网膜脱离、眼后段外伤的诊断治疗;擅长眼底病激光光凝与PDT(光动力疗法)治疗;近年来在20G手法小切口玻璃体手术、PDT治疗中浆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在国际著名眼底病学杂志RETINA上发表创新性论文,在首都临床特色项目资助下主持“PD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多中心研究。近两年来提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策略并付诸临床实践,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职称:教授 主任医师
  专长:成人及儿童视网膜脱离、糖尿病的手术治疗;各种眼底病的激光治疗;各种黄斑病的治疗。儿童眼病的检查及治疗。
  职称: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专长: 对白内障,眼底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熟练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玻璃体切割手术。对儿童白内障,儿童眼底病有深入研究。
  职称: 教授 主任医师
  常规出诊时间:2月开始 周四全天
  专长: 成人及小儿眼底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内眼肿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职称:主任医师
  常规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专长: 儿童及小儿眼病,白内障手术,葡萄膜炎,青光眼,眼底病,斜视,眼外伤等
  中国第一代近视眼手术专家,成功完成5万余例手术,中华医学会眼视光学组委员。
  眼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擅长白内障手术、近视眼手术、青少年近视眼控制、各类框架和隐形眼镜验配、双眼视觉功能异常的矫治,以及外伤后、角膜移植后复杂屈光不正的处理,复杂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度数计算。
  职称: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专长: 擅长各种复杂白内障、青光眼及其它眼前节疾病的诊治。
  职称: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专长: 擅长各类准分子激光以及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白内障及人工晶体相关手术等,累计完成各类手术近万例。
  就诊指南
  眼科地址:住院楼1层眼科门诊
  咨询电话:
  预约电话:
  外籍患者预约电话:
  医院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生命科学园路1号(G7京新高速10口出)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健康,生活从此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眼底视网膜色素变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