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消渴症的变症有没有水肿啊

《金匮要略》对消渴病并发症的认识--《河南中医》2005年10期
《金匮要略》对消渴病并发症的认识
【摘要】:《金匮要略》不仅系统阐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法,还分别论及多种消渴病的并发症,如肺痿、小便不利、水气、淋病、虚劳、血痹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及预防措施。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22【正文快照】:
消渴病并发症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消渴病患者致死或致残的主因。通常认为,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五·消渴候》是中医文献中最早记载消渴病并发症的。实际上早在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不仅系统阐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法,还分别论及多种消渴病的并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景锋;任艳芸;;[J];四川中医;2008年01期
刘学;王镁;;[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景锋;赵天才;;[A];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杨景锋;赵天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方敏;[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志敏;[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培平,符林春;[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张侬,刘强;[J];敦煌研究;2002年06期
唐建中;[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0年06期
宋贵发;柏江锋;焦俊英;;[J];光明中医;2010年12期
李小嘉;张弢;;[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张妍婷;马维骐;;[J];甘肃中医;2009年08期
张甦颖;;[J];河南中医;2010年05期
赵天才;杨景锋;;[J];河南中医;2010年08期
郜嫩平;尉中民;;[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赵天才;杨景锋;;[J];四川中医;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甦颖;;[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赵天才;;[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张书陆;;[A];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立;[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徐光星;[D];杭州大学;1998年
徐信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田同良;[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伦中恩;[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连重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龙亮;[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西建;[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厍宇;[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曾江琴;[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郭玮;[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费忠东;[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郜嫩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田活;[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孟立锋;[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王博;[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小平;[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陈治淦,陈小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魏执真;[J];北京中医;1998年04期
杨晓晖;吕仁和;;[J];北京中医;2006年07期
段军;仝小林;;[J];北京中医;2007年03期
姬厚民;;[J];北京中医;2007年05期
林兰;魏军平;;[J];北京中医;2007年10期
奚树刚;张学新;张文杰;魏征人;赵春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贝伟剑,赵一;[J];中国医药学报;1989年05期
朱章志,熊曼琪;[J];中国医药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阮氏心顺;王保华;李赛美;;[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红霞;贾海骅;汪文来;赵凯维;尹俊县;;[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11期
杨娟;;[J];新中医;2012年02期
王祥森;赵天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严新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真祯;[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冀艳;[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梁静;[D];华北煤炭医学院;2010年
杨涵斯;[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马璇;[D];青岛大学;2010年
李美玲;[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甦颖;[J];河南中医;2005年10期
喻方亭;[J];国医论坛;1993年06期
王占奎,吴玉生;[J];国医论坛;1994年04期
罗仁,高家信;[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3年01期
汪泳涛,张再良;[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年09期
张腾飞;王松鹏;;[J];光明中医;2010年04期
王贵淼;[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姜惟;[J];国医论坛;2000年03期
赵力维,庞英囡;[J];吉林中医药;1996年05期
王海英;;[J];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东枢;;[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赵雪莲;董正华;;[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黄仰模;;[A];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风湿论文集[C];2009年
黄仰模;;[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程岚;王兴文;杨卫彬;;[A];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蒯金良;;[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徐丁洁;杜惠兰;;[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马晓峰;王伟;;[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李小会;;[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张玉英;;[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聂惠民;[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尚学瑞;[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刘正伟;[N];中国石油报;2008年
刘正伟;[N];经理日报;2009年
贾英;[N];中国化工报;2006年
聂惠民;[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刘正伟;[N];中国石油报;2008年
刘正伟;[N];中国石油报;2008年
刘正伟;[N];中国石油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愉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茜;[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牛潞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马君;[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王三虎;[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萧翠玉;[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窦志芳;[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何永明;[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阎小燕;[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颜平;[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朴恩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孟立锋;[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张翮;[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黄小蓉;[D];西南大学;2011年
余晓惠;[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许美凤;[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毅;[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刘龙亭;[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何丽清;[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王启松;[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重症消渴合并水肿治验1例--《吉林中医药》1988年02期
重症消渴合并水肿治验1例
【摘要】:正 消渴病临床比较多见,该病的严重性不在于消渴病本身,而在于其并发症。任何一种并发症,都会加重消渴病的病情。《诸病源候论》中说:“消渴病变多发痈疽,或皮肤生疮,或为水肿”。笔者于日诊治重症消渴合并水肿患者1例,兹介绍如下。商××,男,76岁,辽宁海城人。患消渴病10余年,时轻时重。1983年12月初,由于起居不慎,外感风寒,复又饮食不节,致使病情恶化,极度消瘦的体质出现了腹水及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消渴病临床比较多见,该病的严重性不在于消渴病本身,而在于其并发症。任何一种并发症,都会加重消渴病的病情。布诸病源候论》中说:“消渴病变多发痛疽,或皮肤生疮,或为水肿”。笔者于日诊治重症消渴合并水肿患者1例,兹介绍如下。 商xx,男,76岁,辽宁海城人。 患消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秦曦;;[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0年01期
侯林;;[J];河北医药;1980年03期
蒋正文;;[J];辽宁中医杂志;1980年05期
畅建修;;[J];陕西中医;1980年01期
吴克潜;胡龙才;;[J];江苏中医药;1980年01期
封万富;;[J];江苏中医药;1980年03期
张诚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0年12期
;[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80年02期
徐子渔;;[J];国际外科学杂志;1980年04期
杨永兴;;[J];河北中医;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彦彬;吕仁和;;[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吕仁和;高彦彬;;[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杨书明;;[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冯兴中;吕仁和;高彦彬;;[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杨洪娟;蒋秀敏;;[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章红英;;[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杨君;秦英;;[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孙敬爱;;[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周百庭;姚宠瑞;;[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杨君;;[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善香;[N];信息时报;2000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霍寿喜;[N];解放日报;2001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赵进喜;[N];上海中医药报;2001年
周奇轩;[N];中国医药报;2001年
戴京璋等;[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祝总骧 教授;[N];光明日报;2002年
秦秋;[N];科技日报;2002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白茗;[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胡春宇;[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吴童;[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庄乾竹;[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黎元元;[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付雪梅;[D];四川大学;2004年
白占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徐乐焱;[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关欣;[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刘文源;[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永刚;[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叶松涛;[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杨海燕;[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刘巨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陈燕芬;[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温琇清;[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宋惠玲;[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郝翔;[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王喜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魏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消渴资料汇编
从肝论治消渴(糖尿病)的理论探讨(转载)
是内分泌代谢疾病,是多因子病,属中医“”范畴。中医现已突破了传统的三消分治及以肾为中心脏腑的论治框架,提出了许多新论。笔者认为从肝论治更能提高疗效,经研究而提出“以肝为中心调控脏腑气血津液”辨治之论,以供同道参考。1 以肝为中心辨治的生理病理基础1.1 肝的生理与脏腑气血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脏腑气化,疏泄情志,藏血,调节气血津液的代谢。肝在结构上与他脏相连,肝脉上肺,挟胃连心,在功能上还具有他脏的部分功能。《血证论》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则水谷乃化。”说明肝具有脾胃的部分功能。《内经》中“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绝”,说明肝具有肾的部分功能,此外肝肾同源,助肺主治节等都说明肝与其他脏腑组织关系密切。清.周学海《读医随笔》说:“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可见肝为气化之本。1.2 肝的病理与脏腑气血津液的关系&肝病广泛,古人云:“肝为万病之贼。”如肝火、肝风、肝阳等。肝病极易影响他脏:如肝郁伤脾,肝火刑金,肝郁血瘀等。反之,其他脏腑病变也可影响及肝。如戴元礼《证治要决.伤食门》说:“人之饮食由咽而入肝,由肝而入脾,由脾而入胃,过食伤肝……。”综上所述,肝在生理功能及组织结构上与其他脏腑组织气血津液密切相联;肝为气化之本,在病理上对其他脏腑组织气血津液有广泛的影响;“肝为万病之贼”,而病就是一个涉及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疾病。因此,“以肝为中心调控脏腑气血津液”论治,有其病理生理基础2 以肝为中心辨治病因病机研究2.1 从肝论治病源流2.1.1 源出于《内经》 《灵枢.本脏》说:“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即言与肝相关2.1.2 启蒙于金元 金.刘河间《三消论》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指出了精神七情因素致。2.1.3 明确于明清 黄坤载《素问.微蕴.解》说:“之病,则责肝木而不责肺经”,明确提出了治肝之论。2.1.4 发展于现代 现代有许多学者对治肝进行了研究。程氏[1]认为,肝气郁结与密切相关,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主要治则之一。李良[2]认为,“临床治疗以舒肝理气为主,益气补肾为辅”,丰富发展了从肝论治的内容。2.2 中医病因学的研究与肝病内因有素体阴虚,先天禀赋不足;外因有饮食不节,七情失调,外感六淫,过度劳伤,形肥痰瘀等。就内因而言。《灵枢.本脏》说:“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已明论与肝相关。从外因而论,《灵枢.五变》说:“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刘河间《三消论》说:“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明确了七情等因素经由肝郁化火环节致令。张从正《儒门事亲》说:“一症,如若不减嗜欲,或不节喜怒,病虽一时治愈,终必复作。”说明复发也与肝相关。程氏[4]曾统计333例发现,情志不调而致者119例,占35.74%;饮食不节78例,占23.14%;劳逸失度67例,占20.12%;先天不足12例,占3.6%;其他(包括不明原因)57例,占17.12%。可见情志失调在病因中占重要地位,与肝相关。在其他几个病因中,有“过食伤肝”(明.戴元礼论)、瘀血等。李东垣《医学发明》说:“血者,皆肝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也与肝相关。由此而论,肝既与病内因相关,也与引起的外因相关。2.3 中医证候学研究与肝2.3.1 主症与肝 肝脉上联入肺,挟胃,肝肾同源,肝火上灼肺津,中劫胃液,下耗肾水则三消俱现。2.3.2 兼症(变症)与肝&2.3.2.1 变痿症(性肌萎缩) 《赤水玄珠》:“病,舌上赤裂,饮水无度,小便数多……甚则四肢痿弱无力……”,以肝主筋,为罢极之木,伤肝,筋失充养,故有此疾。2.3.2.2 变目疾 肝开窍于目,伤肝,目失所养,其疾乃生。有人认为:“眼底神经,视网膜病多与肝相关”(周宜强.研治新论.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3.2.3 兼痛证 常见病,全身痛无定处或麻木莫名。《傅青主男科.满身皆痛》说:“手足心腹一身皆痛,将治手乎?治足乎?治肝为主,盖肝气一舒,诸痛自愈。”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魏子孝主任医师常以养肝血疏肝通络法治兼手足痉挛痛卓效。此外变阳萎、中风等均从肝治获效。总之,的许多兼证与变证均与肝相关。2.4 病中肝的病理机转“气血冲和,诸疾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如肝失疏泄,脏气失和,气血津液代谢异常,阴阳水火调节失衡,由生。其病理机转如下:2.4.1 肝气郁结 或七情不畅,或过食伤肝,致肝气郁结,气化不利,肺不布津,脾失“散精”,肾失封藏,而致。初时燥象不甚,“三多”症状可不明显。若肝郁血瘀,气不得通,不载津上承而致,唐容川名之曰:“血渴”。2.4.2 肝郁脾虚 肝郁脾虚,脾不“散精”,津不上输于肺则肺燥口渴多饮,津不输于胃则胃燥消谷善饥,脾不升清,津液直注小肠渗入膀胱而多尿,因水谷精微未经肺的宣发而直从膀胱而出故尿甜。若肝郁脾虚水谷不化精微而变为痰浊布于体内,可见形胖而四肢因失去充养反而乏力,此时“三多”症不显,多见于老年者。2.4.3 肝郁化火 肝郁化火,上灼肺津,中劫胃液,下耗肾水,可见三消俱现。若木火刑金,则伴见咳嗽甚有咯血,肝火灼伤眼底脉络可致暴盲。2.4.4 肝肾阴虚 多由肝郁化火伤阴而致。肝肾阴虚,阴液缺乏,燥热内生可见三消俱现,若肝肾阴虚,目失滋养,可致视物昏花等目疾。阴虚阳亢,如遇诱因极易致阳化动风而致“中风”。&2.4.5 肝肾阳虚 日久,阴损及阳,此时“三多”症不显,而见阳虚水停之象,如形肿乏力,怕冷肢凉等(多见于)。或由年迈,肝阳虚衰而致。《内经》云:“年五十肝气始衰”;张锡纯言:“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肝阳衰必致肾之气化不利,水津不能上升滋润脏腑故渴,反而直趋膀胱而多尿。若肝虚不疏脾土,可见胃脘胀满之“痞证”(胃轻瘫)。2.4.6 肝藏血失司 李东垣《医学发明》说:“血者皆肝所主,恶血必归于肝。”若肝失藏血之职,不能将瘀血化去而碍气载津上承即发为“血渴”。若肝血不足,则血虚生渴。王肯堂《灵兰要览.渴》云:“治渴必须养血,盖血即津液所化,津液既少,其血必虚,吐血之后,多能发渴,益知渴病生于血虚也。”&结语是多因子病,属中医范畴,现代中医治疗的新思路是:重视综合作用,从多环节调控治疗。笔者认为,以肝为中心调控脏腑气血津液,辨治,正符合这一趋势。肝病致总的病机是:肝失疏泄,脏气失和,气血津液代谢异常,阴阳水火调节失衡。其病理机转有虚实两端:实证肝气郁结为始,尔后可致肝郁脾虚,或肝郁化火犯肺胃及肾,或肝郁痰瘀。虚证:肝郁化火伤阴而致肝肾阴虚,日久阴损及阳而肝肾阳虚,也有年迈而以肝肾阳虚发病者。此外提出了肝血虚致渴及瘀血留肝致渴,为丰富和发展中医辨治在理论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作者简介:王智明,男,33岁,主治医师,湖北襄樊市中医院内分泌科,1997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进修内分泌。研究方向:中医临床研究。地址:湖北省襄樊市。邮编:441000。&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06:04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4秒后,自动返回首页将本文分享到:
1又方o栝樓根、生薑(各五兩)、生麥門冬(用汁)、蘆根(切各二升)、茆根(切三升)o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三服o治胃腑實熱引飲常渴,洩熱止渴茯神湯方,茯神(二兩外臺作茯苓)、栝根、生麥門冬(各五兩)、生地黃(六兩)、萎蕤(四兩)、小麥(二升)、淡竹葉(切二升)、大棗(二十枚)、知毌(四兩)o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三斗煮小麥竹葉取九升,去滓下藥,煮取四升,分四服?服不問早晚,但渴即進,非但正法胃渴,通治渴患熱即主之o豬肚丸治消渴方,豬肚(一枚治如食法)、黃連、梁米(各五兩)、栝樓根、茯神(各四兩)、知毌(三兩)、麥門冬(二兩)o右七味為末,內豬肚中縫塞,安甑中蒸之極爛,接熱及藥木臼中擣可丸,若強與蜜和之,丸如梧子,飲服三十丸,日二,加至五十丸,隨渴即服之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淋閉尿血水腫)78方)2又方o栝樓根、麥門冬、鈆丹(各八分)、茯神(一作茯苓)、甘草(各六分)o右五味治下篩,以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外臺無茯神)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淋閉尿血水腫)78方)3又方o黃耆、茯神、栝樓根、甘草、麥門冬(各三兩)、乾地黃(五兩)o右六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進一劑,服十劑佳o治消渴浮萍丸方,乾浮萍、栝樓根(等分)o右二味末之,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子,空腹飲服二十丸,日三,三年病者三日愈,治虛熱大佳o治消渴日飲一石水者方,栝樓根(三兩)、鈆丹(二兩)、葛根(三兩)、附子(一兩)o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三,渴則服之,春夏減附子o治渴黃蓮丸方,黃連(一斤)、生地黃(一斤張文仲云十斤)o右二味絞地黃取汁,浸黃連出暴之,燥復內之,令汁盡乾之,擣末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食前後無在,亦可為散,以酒服方寸匕o栝樓粉治大渴秘方,深掘大栝樓根,厚削皮至白處止,以寸切之,水浸一日一夜,易水經五日,取出爛擣碎研之,以絹袋濾之,如出粉法乾之,水服方寸匕,日三?亦可作粉粥乳酪中食之,不限多少,取差止o治渴方,栝樓粉和雞子暴乾,更杵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丸服,亦得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淋閉尿血水腫)78方)4又方o水和栝樓散,服方寸匕,亦可蜜丸,服三十丸,如梧子大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淋閉尿血水腫)78方)5又方o取柒家井索近桶口結,燒作灰,井花水服之,不過三服必差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淋閉尿血水腫)78方)6又方o取豉漬汁,任性多少飲之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淋閉尿血水腫)78方)7又方o濃煮竹根取汁飲之,以差止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淋閉尿血水腫)78方)8又方o以青粱米煮取汁飲之,以差止o論曰,尋夫內消之為病,當由熱中所作也,小便多於所飲令人虛極短氣,夫內消者食物消作小便也,而又不渴,正觀十年梓州刺史李文博先服白石英久,忽然房道強盛,經月餘,漸患渴,經數日,小便大利,日夜百行以來,百方治之漸以增劇,四體贏惙,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乾而卒,此病雖稀甚可畏也?利時沉細微弱,服枸杞湯即效,但不能長愈服鈆丹散亦即減,其間將服除熱宣補丸o枸杞湯方,枸杞枝葉(一斤)、栝樓根、石膏、黃連、甘草(各三兩)o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劇者多合,渴即飲之o鈆丹散主消渴止小便數兼消中方,鈆丹、胡粉(各二分)、栝樓根、甘草(各十分)、澤瀉、石膏、赤石脂、白石脂(各五分肘後作貝母)o右八味治下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壯人一匕半,一年病者一日愈,二年病者二日愈,渴甚者夜二服,腹痛者減之,丸服亦佳,一服十丸,傷多令人腹痛,(張文仲云腹中痛者宜漿水汁下之備急方云不宜酒下用麥汁下之古今錄驗方云服此藥了經三兩日宜爛煮羊肝肚空腹服之或作羹亦得宜傷淡食之候小便得鹹更即宜服蓯蓉丸兼煮散將息蓯蓉丸及煮散方出外臺第十一卷中)o茯神丸方,茯神、黃耆、栝樓根、麥門冬、人參、甘草、黃連、知毌(各三兩)、乾地黃、石膏(各六兩)、菟絲子(三合)、蓯蓉(四兩)o右十二味末之,以牛膽三合和蜜丸如梧子,以茆根湯服三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五十丸,(集驗名宣備丸治腎消渴小便數者)o口含酸棗丸治口乾燥內消方,酸棗(一升五合)、酢安石榴子(五合乾子)、葛根、覆盆子(各三兩)、烏梅(五十枚)、麥門冬(四兩)、茯苓、栝樓根(各三兩半)、桂心(一兩六銖)、石蜜(四兩半)o右十味末之,蜜丸含如酸棗許,不限晝夜,以口中津液為度,盡復更合無忌o消中日夜尿七八升方,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二,漸加至方寸匕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淋閉尿血水腫)78方)9又方o漚麻汁服一升佳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淋閉尿血水腫)78方)10又方o葵根如五升盆大兩束,(外臺云五大斤)o以水五斗煮取三斗,宿不食,平旦一服三升o論曰,強中之病者,莖長興盛,不交精液自出也,消渴之後,即作癰疽,皆由石凡如此等宜服豬腎薺苨湯,制腎中石熱也,又宜服白鴨通湯,(方見下解石毒篇)o豬腎薺苨湯方,豬腎(一具)、大豆(一升)、薺苨、石膏(各三兩)、人參、茯神(一作茯苓)、磁石(綿裹)、知毌、葛根、黃芩、栝樓根、甘草(各二兩)o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大豆取一斗,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渴乃飲之,下膲熱者,夜合一劑,病勢漸歇即止o增損腎瀝湯,治腎氣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方,羊腎(一具)、遠志、人參、澤瀉、乾地黃、桂心、當歸、茯苓、龍骨、黃芩、甘草、芎藭(各三兩)、生薑(六兩)、五味子(五合)、大棗(二十枚)、麥門冬(一升)o右十六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五升煮羊腎取一斗二升,下藥取三升,分三服o治下膲虛熱,注脾胃從脾注肺好渴利方,小麥、地骨白皮(各一升)、竹葉(切三升)、麥門冬、茯苓(各四兩)、甘草(三兩)、生薑、栝樓根(各五兩)、大棗(三十枚)o右九味〔口父〕咀,先以水三斗煮小麥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去上沬取七升,煮藥取三升,分三服o治渴利虛熱引飲不止消熱止渴方,竹葉(切二升)、地骨皮、生地黃(切各一升)、石膏(八兩)、茯神(一作茯苓)、萎蕤、知毌、生薑(各四兩)、生麥門冬(一升半)、栝樓根(八兩)o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下大棗三十枚,并藥煮取四升,分四服o治面黃手足黃,咽中乾燥短氣如連珠,除熱止渴利補養地黃丸方,生地黃汁、生栝樓根、(汁各二升)、牛羊脂(三升)、白蜜(四升)、黃連(一斤末之)o右五味合煎令可丸,飲服如梧子大五丸,日二,加至二十丸,若苦冷而渴,渴差?即別服溫藥也o治渴小便數方,貝母(六分一作知毌)、栝樓根、茯苓(各四分)、鈆丹((一分)、雞胵中黃皮(十四枚)o右五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差後常服甚佳,去鈆丹,以蜜丸之,長服勿以麥飲服o治渴利方,生栝樓根三十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滓以牛脂五合煎取水盡以溫酒先食服如雞子大,日三服o治渴小便利復非淋方,榆白皮二斤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一服三合,日三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淋閉尿血水腫)78方)请登录会员以观全文。
经库史库子库集库专题库
欢迎加入古籍QQ群:,本群只谈古籍,勿论其他。入群请修改群名片为:正在学习或研究的内容.昵称,如:论语.飞翔,杂学.心在远方。
推荐浏览器版本在IE8.0以上,如此可以使用网页最下方工具条记录读古籍笔记,查字典以及反馈文中错漏之处。浏览器版本过低则无法使用。
如要搜索本页,请按 Ctrl+F 打开搜索输入框。
请修改标题和关键词;讨论求助建议包含上下文,以便网友理解。
备急千金要方 | 卷第二十一 (消渴淋闭尿血水肿) 78方
/article/8633.html
正文中有错误遗漏之处,欢迎指正。请提供错漏处前后数个文字,以便我们快递找到错漏的地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与消渴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