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叶枯病病毒病

西瓜病毒病的传播及防治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休闲
字体选择:
西瓜病毒病的传播及防治
日期: 16:29
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
下载文件:&&
  西瓜病毒病主要由甜瓜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病毒在带毒蚜虫体内、种子表皮和某些宿根杂草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蚜虫和瓜叶虫是其传播媒介,农事活动的接触传播是蔓延的重要途径。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从无病的植株上留种。播种前浸种3小时的湿籽用0.1%-1.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并用新高脂膜喷施拌种。
  (2)科学选地。西瓜地要远离其它瓜类地种植,减轻传毒。
  (3)防止接触传播。在整枝、压蔓、授粉等田间作业时,先进行健株后进行病株。苗期发病,及早拔除病株,换成健株,全园喷施护树将军杀菌消毒,减少病菌源。
  (4)加强田问管理。多施有机肥,重施底肥,配方施肥,科学灌水,化学调控,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在西瓜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瓜蒂灵能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定向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瓜型漂亮,汁多味美;生长周期不落花、不落瓜、无裂瓜、无畸形瓜。
  (5)化学防治。田间及时防治蚜虫,可选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就爱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施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施20%病毒A500倍液防治,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隔7天左右1次,连喷2-3次即可。
  (5)化学防治。田间及时防治蚜虫,可选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就爱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施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施20%病毒A500倍液防治,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隔7天左右1次,连喷2-3次即可。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从无病的植株上留种。播种前浸种3小时的湿籽用0.1%-1.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并用新高脂膜喷施拌种。
  (2)科学选地。西瓜地要远离其它瓜类地种植,减轻传毒。
  (3)防止接触传播。在整枝、压蔓、授粉等田间作业时,先进行健株后进行病株。苗期发病,及早拔除病株,换成健株,全园喷施护树将军杀菌消毒,减少病菌源。
  (4)加强田问管理。多施有机肥,重施底肥,配方施肥,科学灌水,化学调控,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在西瓜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瓜蒂灵能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定向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瓜型漂亮,汁多味美;生长周期不落花、不落瓜、无裂瓜、无畸形瓜。
  (5)化学防治。田间及时防治蚜虫,可选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就爱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施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施20%病毒A500倍液防治,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隔7天左右1次,连喷2-3次即可。下次自动登录&|
当前位置:
西瓜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正文)
西瓜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西瓜病毒病又称花叶病,是近年来危害西瓜的三大病害之一,病毒病分花叶病毒和蕨叶病毒两种类型。
  一、病毒病的主要症状
  花叶型:首先在叶片上出现褪绿斑点,后变为系统性斑驳花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有黄绿相间的花斑,叶面凸凹不平,叶片变小,畸形,新生叶片畸形,叶小蔓短,顶稍上翘。植株顶端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结果少而小,果面上有褪绿色斑驳;
  蕨叶型:新生叶片狭长,皱缩扭曲,花器不发育,或发育不良,难坐果,即使结果也畸形。果实受害变小,畸形,引起田间植株早衰死亡,甚至绝收,病果表面有浓绿相间斑驳,有突起,瓜瓤暗褐,熟汤,有腐败气味。
  二、西瓜病毒病的致病因素
  1.选用的西瓜品种抗逆性差,尤其是抗病毒病性能差。
  2.菌源充足。此病主要由飞虱、蚜虫、叶蝉等昆虫传播。近年来,随着农业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地边、沟内、树间以及田间杂草越来越多,给传毒昆虫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场所,积累了大量的菌源,形成病毒病流行的毒源。
  3.气候因素。天气干热,土壤干旱,阳光强烈,通过大量的媒体蚜虫等吸汁液昆虫的接触,造成病毒病迅速传播,尤其是麦黄后大量蚜虫转入瓜田危害,如防治不及时将致西瓜田病毒病暴发成灾。
  4.田间管理粗放。土地瘠薄,植株缺肥,管理粗放、生长势弱,
缺水的地块容易发生此病。另外田间操作粗放,将病毒从病株传至健康株,病毒从伤口侵入而发病。蚜虫是该病的自然传播媒介,因此治蚜不及时将会加速该病的传播曼延。
  三、防治对策
  1.选用抗病品种。选抗病毒病性能强的品种在播前用150倍甲醛溶液浸种20分钟或用10%磷酸三钠浸种1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
  2.加强田间管理。一是及时清除田间、地头、周围杂草。二是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三是及时浇水防止干旱,夏季高温季节来临之前,植株长势一定要达到封垄的程度,使强光不能直射垄间地面,以免造成中午植株萎蔫,也可套种玉米降低光照强度。四是在农事操作时,一定要细致,减少人为造成伤口,以免给病毒提供浸入口。五是苗期在田间铺银灰色的薄膜避蚜,减少蚜虫迁入。
  3.消灭传毒昆虫。在麦收前及时用下列方法喷雾防治飞虱、叶蝉、蚜虫等传毒昆虫。
  (1)用2.0%阿维菌素7000倍液加20%啶虫咪300倍液喷雾。
  (2)喷40%乐果乳油1000倍液,也可喷25%溴氰菊酯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4.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开始喷施20%病毒A300&500倍液或1.5%植病灵500&800倍液,喷时加高锰酸钾1000倍液加利多丰800倍液或奶粉200倍液效果更佳,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即可。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编辑:刘静
更多相关资讯:
如果您认为此信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将相关资质证明和您的权利要求发送至,世界工厂网工作人员会尽快回复处理!
热门资讯点击
热门关键词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西瓜病毒病与蓟马危害症状巧识别
下载积分:524
内容提示:西瓜病毒病与蓟马危害症状巧识别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5|
上传日期: 00:17:0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西瓜病毒病与蓟马危害症状巧识别
官方公共微信西瓜常见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方法
河南莱立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 田先生
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东大街205号
基地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韩堂村
联系电话:400-099-7757
西瓜常见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西瓜常见病害:
1、西瓜枯萎病:又名萎蔫病、蔓割病。其典型症状是萎蔫,初在病株茎蔓基部的叶片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明显,早晚尚可恢复,病茎蔓基部呈黄褐色,基部缢缩,常有茶褐色胶质物溢出,病根变褐,高湿时病蔓上有粉红色霉层。 西瓜枯萎病自幼苗至成熟期都可发生,以结果期发病最重。主要从根部开始发病,直至维管束组织,引起导管变褐,叶片萎蔫、发黄,根系变褐、腐烂,全株凋枯而死。常造成大面积整株死亡,西瓜严重减产。由于西瓜枯萎病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5- 6年,连作会加重病害的发生。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与气候和土壤关系密切,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耕作粗放,整地不平,对西瓜根系发育不利,发病都会加重。土壤温度在24- 30℃,多雨潮湿时病势发生较快;过分干旱也易发病。
2、西瓜蔓枯病:在西瓜整个生育期地上各部分均可发生,引起叶蔓等枯死,高湿多雨、连作,偏施氮肥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高温干旱时,病害发生渐趋缓和。蔓枯病主要发生在茎蔓上,也侵害叶片和果实。茎蔓上发病,节附近产生灰白色椭圆形至不规则病斑。病斑上密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环绕茎及分杈处。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病斑上生小黑点,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及全叶,叶片变黑枯死。瓜染病,开始产生水渍状病斑,后病斑中央变褐呈星状开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最后腐烂。
蔓枯病与枯萎病在大田表现极为相似,易相混。其主要区别是:蔓枯病根无异样,剖视内部维管束不变色,而枯萎病烂根,剖视内部维管束变褐色。
3、西瓜炭疽病:苗期子叶边缘成圆形或半圆形黑褐色病斑,外围有黄褐色晕圈,近地面茎基部变黑褐色,缢缩,猝倒。病部生黑色的小粒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粉红色粘质物,成株叶片上形成不规则形或圆形黑褐色水渍状长圆形黑褐色、凹陷病斑,若病斑绕茎一周时,引起叶片和植株枯死,幼瓜受害,初形成暗绿色稍隆起的泡状斑,后扩大呈水渍状凹陷圆形褐色病斑,病斑上生粉红色粘质物并呈轮纹状,严重时病斑连片、龟裂、腐烂,其上生许多小黑点。西瓜炭疽病在西瓜各生长期都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危害较重,叶片、瓜蔓受害重,生长后期受害造成烂果。该病在适温(24℃- 26℃)、高湿时发病很快,日均温度大于32℃时病害可得到抑制,但运输和贮藏中的果实炭疽病仍可严重发生,引起感病品种果实大批腐烂。西瓜盛花期至长果期是炭疽病的发病高峰期。 
4、西瓜疫病:西瓜疫病在西瓜整个生长期地上各部分均可发生,尤以蔓茎基部和嫩茎节部发病较多,多雨、高温、连作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干旱时西瓜疫病可得到抑制。幼苗出土前可造成烂芽,子叶上呈现圆形水烫状暗绿色病斑,病斑中央渐变成红褐色,茎基部明显缢缩(变细),生长点及嫩叶迅速萎蔫,直至倒伏枯死。成株期主要危害蔓茎节部,初为暗绿色水渍状斑,后病部明显缢缩,潮湿时呈暗褐色腐烂干燥时呈青白色干枯,受害部以上蔓叶枯萎,往往一条蔓茎可以数处受害。叶片受害多数在叶缘处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大斑,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不明显,扩展迅速,常造成全叶腐烂;天气比较干燥时,病斑边缘暗绿色,中部浅褐色至青白色,干枯易碎裂。果实受害,多发生在花蒂部,初现暗绿色圆形或近圆形的水渍状凹陷斑,可扩展及全果;病果皱缩腐烂,有腥臭味,病部长有白色霉状物。运输和贮藏期的果实也可受害腐烂。 
5、西瓜叶枯病:叶枯病在西瓜的各生育期地上各部分都可发生,但以叶片受害所致的叶枯病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连作、多雨、高湿、偏施氮肥都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冻害能加重病害的发生。幼苗子叶受害,多发生在叶缘,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扩展成浅褐色至褐色,圆形或半圆形的水渍病斑,在高湿下可扩及整个子叶,引起子叶枯萎。真叶受害,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和叶脉间,初为水渍状小点(叶背尤为明显),在高湿下迅速相互合并、渗透、致使病叶失水青枯;在高温晴燥天气时,则形成直径为2&3毫米的圆形至近圆形的褐斑,满布叶面,随后如遇潮湿天气,可彼此合并成不规则的大褐斑,病斑明显变薄,严重时引起叶枯。蔓茎上则形成椭圆形至梭形,略凹陷的浅褐色斑;果实上为周围略隆起的圆形凹陷暗褐色斑,可深入果肉,引起果实腐烂。各受害部位的表面,均可长出黑色霉层。 
6、西瓜病毒病:西瓜病毒病近年呈上升趋势,种子可带毒,但传毒的主要媒介是蚜虫和其他少数昆虫。蚜虫吸食病株汁液后,迁飞吸食,把病毒传到健株。此外,田间整枝、压蔓都给病毒带来传播的机会。有花叶和蕨叶两种类型。蕨叶类型较花叶类型发病普遍。蕨叶类表现为上部心叶变窄细长,扭曲变形。高温、干旱,蚜虫危害重,植株长势弱等均发病重。花叶类表现为全株呈花叶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深浅相间的花叶,后形成疮斑或皱缩畸形,叶片窄小。轻病株仍可结瓜,瓜小;重病株结瓜少或不结瓜,茎节缩短,新生茎蔓纤细,植株萎缩。
二、防治方法: 
在西瓜病害的防治措施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必要时才使用化学防治,而且在化学防治时力争农药残留不超标,从而达到生产出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西瓜的目的。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根据当地西瓜种植及病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种子要选用无虫蛀、无霉变、无机械伤的饱满的种子。
2、合理轮作,及时清园,减少病源。许多西瓜病害的病源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合理轮作是减轻病害的一个重要措施,推荐旱地轮作7- 8年,水旱轮作3- 4年,可明显减轻发病。此外,要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减少病害的再浸染。
3、适时播种,控制苗床温、湿度,尤其要防止低温冻害和高温产生高脚苗。
4、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浇水施肥,促进西瓜良好生长,增强西瓜的抗病力。
5、高畦地膜覆盖栽培,减少田间湿度,采用喷灌、滴灌或膜下暗灌等措施可减少疫病、炭疽病等的发生。
(二)、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要做到早用药,及时用药。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就要立即喷药,选用低毒、高效的药剂进行防治。
新闻录入:佚名 更新时间: 10:25: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瓜病毒病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