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雪灾的危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分灾种解析篇2006年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情况
一、年度概况
2006年,我国因低温冷冻和雪灾共造成3397.5万人(次)受灾,死亡10人,紧急转移安置1.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912.6千公顷,绝收503.8千公顷;倒塌房屋7.7万间,损坏房屋11.1万间;因灾死亡大牲畜8.2万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9亿元.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雪灾的成因、分布、影响、特点?
花花wan1963
每个地方雪灾的成因都是不同的,有高山气候气温低而遭雪灾,有纬度低遭雪灾,有气压急速变化和气候剧变而雪灾积雪对牧草的越冬保温可起到积极的防御作用,旱季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生长.积雪又是缺水或无水冬春草场的主要水源,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但是雪量过大,积雪过深,持续时间过长,则造成牲畜吃草困难,甚至无法放牧,而形成雪灾.分析下中国今年雪灾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今年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负0.5度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第二个原因,下雪或者下雨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就是1.来自于热带地区暖湿气流.2.有来自于高寒地区的冷空气.冬季降雪区域(夏季降雨区域同理)分布于锋面附近,也就是冷暖气团交界处.这个位置是不固定的,它由两种性质气团势力的强弱决定.冷气团势力弱,锋面及降水区域偏高纬,冷气团势力强,锋面及降水区域偏低纬.冬季影响我国的陆地冷高压是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的势力范围非常大,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天气影响极大.今年隆冬前期影响我们国家的冷空气相对来说明显偏弱,次数也不多,即使有暖湿气流的配合没有冷空气也不太容易下雪.然而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分布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中国牧区的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影响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是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有的积雪虽不深,但密度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壳,牲畜难以扒开雪层吃草,造成饥饿,有时冰壳还易划破羊和马的蹄腕,造成冻伤,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产,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饥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时还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胁.特点1.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2.对自然造成巨大的破坏3 影响面积大4.和气候关系密切5 .雪灾快速性和持久性6.雪灾可以利用天气预报提前预防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地球排气是发生地震的重大因素。另外又派生出来。造成在区域排气排热形成的大气增温,气压降低,必然吸引空中云过来;再者排气还包括地下排出有温度的水汽,进一步增多云流中水量,因而最后造成大暴雨戒暴雪,引发大洪水及地面雪灾。
扫描下载二维码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中国牧区的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一、雪的作用
&&&&& 1、雪花能大量清洗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冬季降雪以后会发现空气清新了好多。并且降雪也可以减少尘土和灰尘,可以说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剂。
&&&&&&2、雪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作用,经常用雪水洗澡,不仅能增强皮肤与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而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3、如果长期饮用洁净的雪水,还可以延年益寿,但这种雪水可不是我们平常见的雪,这时深山老林中雪的融水。雪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功能,是因为雪水中所含的重水要比普通水少1/4。
&&&&&&4、雪还有一定的降低噪音的作用,一般每立方厘米新雪的密度为0.05~0.1克。正是因为这样,地面的积雪对音波反射率比较低,从而可以相应的减少噪音。
二、什么是风吹雪
&&&&&& 风吹雪是大风携带雪运行的一种自然现象,也被称为风雪流。
三、风吹雪的危害
&&&&& 1、风吹雪对农业生产和人身安全都存在一定的危害。风吹雪主要是将农田和牧场大量积雪搬运到他地,使大片需要积雪储存水分、保护农作物的农田、牧场裸露,这样就会使农作物及草地受到冻害。
&&&&&&2、还可以淹没草场、压塌房屋、袭击羊群、引起人畜伤亡。另外,风吹雪对公路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四、暴雪的危害
&&&&&&1、妨碍交通、通讯、输电线路安排。
&&&&&&2、冻坏农作物,导致农业歉收或严重减产,影响蔬菜的生产和供应,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3、暴风雪发生以后经常会伴随低温冻害,这样就会致使体弱的老人及牲畜冻伤或冻死,暴雪还会造成道路结冰,由此会引发一些交通事故及行人跌倒或摔伤。
五、预防暴雪的措施
&&&&&&1、交通部门要加强对道路的巡查工作,并将受毁道路及时修复。
&&&&&&2、暴雪发生以后出门在外,要注意防滑保暖。面对暴雪天气,出门上路时要选择防滑性能好的鞋,不宜穿高跟鞋或硬塑料底的鞋,这些鞋容易摔倒并引起骨折;
&&&&&&3、车辆外出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给车辆安装防滑链。
&&&&&&4、暴雪肆虐时,要对一些安全性不是很好的房屋进行加固。暴雪来临前或肆虐过程中,对一些临时搭建物,及时采取加固防护措施,这样可以避免建筑物被雪压塌造成人员伤亡。
六、暴雪灾害应急要点
&&&&&&1、防止生病。大雪过后,气温迅速下降,这时要做好防病工作,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经常出门的人群。老年人的体制比较弱,气温的变化会引起他们身体的不适应,因此容易引发一些疾病,此时一些旧病也有可能复发、特别是气温骤降易使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加重,防病不可忽视。
&&&&&&2、及时除雪。雪灾之后要及时除雪融雪,这样是为了防止道路结冰,路面结冰给人们出行会带来更大不便。另外,结冰以后也会利于除雪工作。暴雪过后要及时清扫路面积雪,或在道路上撒盐、炭灰等融雪物质,防止路面结冰。
七、暴雪围困时如何自救
&&&&&&暴雪发生时,如果这时你在外面行走,这时你要学会自我救助。暴风雪发生后,要迅速赶回家中,不能立刻赶回家,自己首先要冷静,找准回家路线,及时赶回家。
&&&&&&暴雪发生时要做好防寒,千万不要站着不动,这样会发生冻伤的,要经常搓搓手做好保暖,并尽快回到安全的地方。如果你已经被积雪围困,自己已经无力走到安全的地方,要尽快拨打110、119等报警电话,积极寻求救援。
八、暴风雪围困时延缓生命的方法
&&&& 暴风雪发生时都是大风夹带暴雪,这时如果发现自己被风雪围困,且不能脱险时要采取延缓时间的自救。
&&&& 首先,要尽量闭严嘴,这样是为了防止风和雪灌入口中,引起呼吸道堵塞。只要呼吸道畅通就可以有效延长生命,也就可以有机会脱离暴雪围困的危险。
&&&& 其次,暴雪包围以后要注意节省自己的体力,如果因体力不支而发生晕倒或昏迷的事故就更危险了。因此,切记不要乱喊,节省氧气,保存自己的体力,等待时机以待救助。
&&&& 最后,要注意观察自己所处的环境,努力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生存的环境,还有就是要注意是否能有人路过,这样可以更好的解救自己。
九、如何科学应对突袭的暴风雪
&&&& 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人们往往会没有一个心理准备。面对突来的暴风雪,人们应尽量待在室内,不要外出。如果已经在室外,要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老树等处,避免砸伤。路过桥下、屋檐等处时,要小心观察或绕道通过,以免因冰凌融化脱落伤人。
&&&& 暴风雪突然袭来时如果你正在机动车上,可以给机动车的轮胎少量放气,这样是为了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少因雪天路滑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并且这时要听从交通民警指挥,服从交通疏导安排。
&&&& 暴风雪发生以后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发生断电事故,要及时报告电力部门,这样可以方便他们迅速处理。
十、雪灾的定义
&&&& 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
十一、形成的原因
&&&& 1、永久积雪:在雪平衡线以上降雪积累量大于当年消融量,积雪终年不化;
&&&& 2、稳定积雪(连续积雪):空间分布和积雪时间(60天以上)都比较连续的季节性积雪;
&&&&&3、不稳定积雪(不连续积雪):虽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气温较低,但在空间上积雪不连续,多呈斑状分布,在时间上积雪日数10~60天,且时断时续;
&&&& 4、瞬间积雪:主要发生在华南、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平均气温较高,但在季风&特别强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发生大范围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现短时(一般不超过10天)积雪;
&&&& 5、无积雪:除个别海拔高的山岭外,多年无降雪。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
十二、雪灾的分类
&&&& 1、猝发型
&&&& 猝发型雪灾发生在暴风雪天气过程中或以后,在几天内保持较厚的积雪对牲畜构成威胁。本类型多见于深秋和气候多变的春季,如青海省2009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1985年l0月中旬出现的罕见大雪灾,便是近年来这类雪灾最明显的例子。
&&&& 2、持续型
&&&& 持续型雪灾达到危害牲畜的积雪厚度随降雪天气逐渐加厚,密度逐渐增加,稳定积雪时间长。此型可从秋末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季,如青海省1974年l0月至1975年3月的特大雪灾,持续积雪长达5个月之久,极端最低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
十三、雪灾的规律
&&&& 区雪灾规律:
&&&&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我国草原牧区大雪灾大致有十年一遇的规律。至于一般性的雪灾,其出现次数就更为频繁了。据统计,西藏牧区大致2~3年一次,青海牧区也大致如此。新疆牧区,因各地气候、地理差异较大,雪灾出现频率差别也大,阿尔泰山区、准葛尔西部山区、北疆沿天山一带和南疆西部山区的冬牧场和春秋牧场,雪灾频率达50~70%,即在10年内有5~7年出现雪灾。其它地区在30%以下。雪灾高发区,也往往是雪灾严重区,如阿勒泰和富蕴两地区,雪灾频率高达70%,重雪灾高达50%。反之,雪灾频率低的地区往往是雪灾较轻的地区,如温泉地区雪灾出现频率仅为5%,且属轻度雪灾。但不管哪个牧民大雪灾都很少有连年发生的现象。
&&&& 雪灾发生的时段,冬雪一般始于10月,春雪一般终于4月。危害较重的,一般是秋末冬初大雪形成的所谓&坐冬雪&。随后又不断有降雪过程,使草原积雪越来越厚,以致危害牲畜的积雪持续整个冬天。
&&&& 雪灾发生的地区与降水分布有密切关系。如内蒙古牧区;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中部的巴盟、乌盟、锡盟及昭盟和哲盟的北部一带,发生频率在30%以上,其中以阴山地区雪灾最重最频繁;西部因冬季异常干燥,则几乎没有雪灾发生。新疆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北疆准噶尔盆地四周降水多的山区牧场;南疆除西部山区外,其余地区雪灾很少发生。青海牧区,雪灾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海南、果洛、玉树、黄南、海西5个冬季降水较多的州。西藏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藏北唐古拉山附近的那曲地区和藏南日喀则地区。前者常与青海南部雪灾连在一起。
十四、雪灾的指标
&&&& 人们通常用草场的积雪深度作为雪灾的首要标志。由于各地草场差异、牧草生长高度不等,因此形成雪灾的积雪深度是不一样的。内蒙古和新疆根据多年观察调查资料分析,对历年降雪量和雪灾形成的关系进行比较,得出雪灾的指标为:
&&&&&轻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20%以上;
&&&& 中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40%以上;
&&&& 重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60%以上。
 &雪灾的指标也可以用其它物理量来表示,诸如积雪深度、密度、温度等,不过上述指标的最大优点是使用简便,且资料易于获得。
十五、暴雪预警
&&&& 一、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
&&&& 1、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进行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4、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储备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 二、暴雪黄色预警信号
&&&&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雪灾和防冻害措施;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4、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备足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 三、暴雪橙色预警信号
&&&&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 防御指南:
&&&&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
&&&&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 3、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 4、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喂养。
&&&& 四、暴雪红色预警信号
&&&&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 防御指南:
&&&&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 2、必要时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 3、必要时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
&&&& 4、做好牧区等救灾救济工作
十六、雪灾来临前要做些什么
&&&& 1、密切关注暴雪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
&&&&&2、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准备工作。
&&&&&3、来临前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车辆外出,躲避到安全的地方。
&&&&&4、不要待在不结实,不安全的建筑物内,要待在安全的房子内。
&&&&&5、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准备足够的食物和水。
十七、雪灾来临时该怎么做
&&&& 1、要尽量闭嘴,防止风和雪灌入口中,引起呼吸道堵塞。&&&&&&
&&&& 2、要注意节省自己的体力,切记不要乱喊,节省氧气,保存自己的体力,等待时机以待救助。
&&&& 3、注意观察自己所处的环境,努力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生存的环境,注意是否有人路过,注意可以更好的解救自己。
十八、雪灾带来的灾害
&&&& 1、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 当地交通中断,产品、原材料运输受阻,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大大影响当地的GDP。
&&&& 煤电运输受阻,电厂停产、半停产,使电力输送的地方生产受直接影响。电力中断,生产停顿。对于那些连续性的生产,带来巨量损失,比如石化、化工、造纸等连续生产行业。道路修复,电线及线杆、线塔,车辆等物品的直接损失,蔬菜、瓜果、粮食的损失。
&&&& 人员伤亡。
&&&&&按照年生产10个月计算,这次灾害相当于完全停产大约30天,对我国GDP的直接影响=30/300 *10%。
&&&&&世界银行估计我国2008年GDP大约10%,那么受雪灾影响,GDP大约要降低到9%左右。
&&&& 2、对环境的影响
&&&& 暴雪融化之后,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像江西、湖南等地容易引发血吸虫等灾害。
&&&&&道路消雪撒盐、撒融雪剂,盐溶解之后进入土壤,导致地下水质量和土质变硬、变差。
&&&&&3、对体制的影响
&&&&&暴雪导致主副食品供应问题。迫使国家采取强制不许涨价政策,对生产者、经营者都是一种考验,不符合市场规律。
&&&&&4、人文影响
&&&&&百万民工无法回乡过年,心理问题、夫妻感情等家庭问题。
十九、降低雪灾损失的方法
&&&& 雪是伴随寒潮或冷空气侵袭而产生的,降雪过多就会引起雪灾。目前人类对雪灾的发生还无法控制,但是人们应该做好减轻或避免雪灾造成的危害。
&&&& 雪灾发生时大都会伴有大风天气,大风中夹着大雪,这种雪灾的危害最为严重。因此为了更好的降低风速,种草植树,营造防风林带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 大力种草植树,积极营造防风林带不仅可以增加地表覆盖率,还可以有效减少风力。且其效果还会随着防护林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风力的有效降低,对减轻雪灾的危害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对我国雪灾多发的牧区。
&&&& 为了更好的降低暴风雪侵袭时带来的危害,还要做好建筑物的加固工作。雪灾多发区的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都要注意建筑质量,这样才会减少暴风雪侵袭时房屋和一些基础设施倒塌,更好的保卫人们的生命,有效降低雪灾损失。
&&&& 最后,要努力做好暴风雪天气的预报,监测到有暴风雪的可能时要及时通知,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减少损失。
二十、如何预防雪盲症
&&&& &雪盲&又称&目光眼炎&,是阳关中的紫外线经雪地表面的强烈反射对眼部造成的伤害。有眼红病、怕光、流泪、异物感、视物不清等症状。
&&&& 持续降雪以后,人们长时间在雪天里行走或者工作,就有可能引起雪盲症。大雪天在外工作或玩耍需要警惕发生&雪盲&,在雪灾发生时雪盲症的患者会增多,因此在雪灾过后要注意保护眼睛。
&&&& 为防止雪面反射的强光造成的&雪盲&,建议长时间与积雪打交道的人员在外出训练或值勤时,应戴上防护墨镜。
&&&& 若发生&雪盲&,首先用冷开水或眼药水清洗眼睛,然后用眼罩或干净手帕、纱布等轻轻敷住眼睛,尽量闭眼休息。
&&&&&&雪盲&症状通常需要5~7天才会消除。
二十一、雪灾后出行如何保护自己
&&&& 1、远离机动车道。雪灾过后路上存有大量积雪,机动车辆在路上行驶时特别容易打滑,这也就使机动车辆的制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市民在横行马路时,如果看见有机动车行驶过来,千万要小心,等车过去以后再穿越马路。
&&&&&此外,市民在外出时最好在人行道上走,平时有一些市民喜欢在快车道边缘行走,还有一些儿童把机动车留下的冰印当成了&溜冰道&,这样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 2、摔跤时用手撑地。雪后出行会更加困难,在道路结冰的路面上行走时要尽量慢行,并且要观察好路面的情况,在行走时避免摔倒。如果不幸摔倒,要尽量用手部和双肘撑地,这样可以减轻后背、后脑勺撞向地面的冲击力,避免碰伤脑部等重要部位。
&&&& 3、出门穿平底鞋。大雪过后在雪地上行走,切记提重物,走路时双手最好不要放在衣兜里,因为双手来回波动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出门时尽可能不要穿皮鞋,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的患者雪天尽可能不要出门。
&&&&&4、出行归来尽可能进行保暖。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很多城市的住宅小区供暖都非常好,这就使居民家中的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很多。一些市民在雪后出行后会脱掉外套,只穿着毛衣甚至单薄的内衣。此时进出阳台和院落,由于室内外温差差距太大,容易引起感冒。因此,要注意保暖。
二十二、雪灾时如何科学预防冻伤
&&&& 发生雪灾时以及雪灾过后,天气一般都会变的寒冷,在这样的天气里,儿童、妇女 、学生最容易发生冻伤,但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冻伤还是可以预防的。
&&&&&冻伤主要是由于低温寒潮引起的。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潮湿、刮风、穿衣过少、长时间静止不动,都可加重冻伤。另外,疲劳 、酗酒、饥饿、失血、营养不良等也会使人体的抵抗力大大降低,并因此引起冻伤。
&&&& 1、加强锻炼。经过耐寒训练过的人一般是不会冻伤的。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并适当进行耐寒训练,这样就可以增强体质。另外,可以从夏天开始就用冷水洗脸、洗脚等。这样不仅会增强体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好处。
&&&&&2、注意饮食。天气寒冷时,为了更好的防止冻伤,要注意加强饮食。此时一定要按时吃饭,并且要注意食物的质量。在饮食时可以多吃质量较高的食物,如油类,肉类等,这样增加身体的热量,就可以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
&&&&&3、注意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冻伤。寒冷季节里可以用辣椒秧煎水,经常用这样的水洗手洗脚可以预防手脚被冻伤。
&&&&&4、正确保暖。许多人以为,在寒冷的天气里将鞋子、袜子等穿的紧一点会更加保暖,并且可以预防冻伤,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鞋袜过紧会导致局部血流不畅,热量无法顺利到达脚部,反而不利于保暖,在寒冷的冬季,衣物不要裹得太紧,并且要保证衣服鞋袜的干燥。在寒冷的天气最好不要在室外待时间太久,如果时间过长要尽量活动一下手部或者足部,如搓手,搓脚等。
二十三、野外冻伤时该怎么办
&&&& 冻伤的原因是因为身体循环系统的末端如手指、脚趾、耳朵、鼻子等,因长时间暴露在冰冷或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或者接触冰雪,因而产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冻结伤害。冻伤的一般症状患处刺痛并逐渐发麻、皮肤感觉僵硬,呈现苍白或有蓝色斑点、患处移动困难或迟钝。初期,是皮肤深部冻伤,很难分辨出来,其症状相差不大。此外,冻伤可能伴随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若只有冻伤现象,应慢慢地温暖患处,以防止深层组织继续遭到破坏。急救措施应尽快将患者移往温暖的帐篷或屋中,轻轻脱下伤处的衣物及任何束缚物,如戒指、手表等,可用皮肤对皮肤的传热方式,温暖患处,或以温水将患处浸入其中,冻伤的耳鼻或脸,可用温毛巾覆盖,水温以伤者能接受为宜,再慢慢升高。如果在1小时内患处已恢复血色及感觉,即可停止加温的急救动作。其次,抬高患处以减轻肿痛。以纱布三角巾或软质衣物包裹或轻盖患部。除非必要,尽可能注意不可磨擦或按摩患处,亦不可以辐射热使患处温暖。温暖后的患处不宜再暴露于寒冷中,也不要以解冻的脚走路。
二十四、冻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 1、轻度冻伤治疗方法。对于一些轻度冻伤患者可以每天用温水浸泡患处,浸泡后用毛巾或柔软的干布进行局部按摩,但是切记用火烤和雪水按摩,也可用花椒或辣椒秸煮水浸泡患处或用生姜涂擦局部,这些方法对于治疗都有一定的作用。冻伤处如果已经腐烂或者感染,可在伤口局部用65%~75%酒精或1%的新洁儿灭消毒,并且要及时吸出水疱内液体,然后再外面涂上冻疮膏,同时做好保暖。必要时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 2、严重冻伤治疗方法。对于全身冻伤的严重冻伤者,要迅速恢复其体温。一般可先脱去或剪掉患者的湿冷衣裤,在被褥中保暖;如果冻伤者冻伤的是下肢,其还需要步行一段时间去医院接受治疗时,最好是先不要解冻,行走可进一步加强解冻组织的损伤,但解冻后再遇冷会使冻伤的地方受损加重,此时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被冻的时间越长,对组织的损害就越大,治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大。对于不立即解冻的受冻部分,也要做一些简单的处理,可轻轻地清洁伤处,并保持伤处的干燥,或用无菌绷带保护,直至温暖解冻,并且要注意伤者的全身保暖,这样可以有利于减轻伤者的病痛,也可防止伤处加重。
&&&& 另外,还要注意冻伤者的营养和精神状态,冻伤者治疗时间一般都很长,冻伤手术一般应尽可能的推迟,因此要使伤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才更有利于其身体的恢复。
二十五、雪灾后如何对多种疾病的防治
&&&& 雪灾都是因强冷空气侵袭时所引见,这种低气温环境,可以大大削弱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这样也就会诱发各种疾病,甚至发生生命危险,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一些看似是小小的健康问题,但如果防范不好也会因此引起大毛病。
&&&& 1、鼻子出血。鼻子出血在平时有可能是小毛病,很多人上火的时候都会胸怀性能鼻子出血的现象,但是在雪灾过后的寒冷天气要注意这个小问题,如果自己或者遇到轻微的鼻子出血者可采取半做卧室或侧卧式,并且保持头部稍向前低的姿势,此时,要改用嘴巴呼吸,以保持气道通畅,并以手指压迫鼻翼止血,约十分钟左右流血可自然减少或停止。
&&&& 2、呼吸疾病。大雪过后天气都会变得寒冷,这时很多人都会因为寒冷而不敢走出家门,每天都会待在家里,冬季室内的同等都不是很好,长久待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得上呼吸道疾病。冬季是很冷,但是可以在天气稍暖和时到户外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对付寒冷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动起来,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使你不感觉那么冷,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3、手脚冰凉。很多人在大雪过后的寒冷日子都会觉得自己的手脚冰凉,这和天气有直接的关系,也和人的身体素质和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手脚冰凉的人在冷天可以多穿一些保暖的衣服,并且多做伸缩手指,手臂绕圈,扭动脚趾等暖身运动,尽量避免长时间固定不动的姿势,这样可以防止手脚冰凉。
&&&&&4、关节疼痛。雪灾过后很多人都会换上关节疼痛的病症。关节疼痛要注意自己 的肢体保暖,可利用护膝、护肘等防护用品。这时要进行有规律的运动,这样可以强化腿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天气寒冷时还要尽量减少外出。
&&&&&5、情感失调。很多人在雪灾之后都会有一种情感上的失落,这时可以多参加一些心理辅导,且多和亲人朋友交流,以减少孤独感。
&&&&&另外,在寒冷的冬季多让自己晒晒太阳,对减少由于心情引起的失落有一定的作用。雪后晴天的阳光非常温暖,这种阳光不仅能够晒走你的抑郁心情,借助阳光还能更好的合成体内维生素D,对你的身体也有很多好处。
二十六、雪灾后防治流感小方法&
&&& 流感与普通感冒不同。普通感冒主要是鼻塞流涕比较明显,也有可能发烧,但体温一般不会太高,头痛,咽痛,咳嗽比较轻微。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特点是具有流行性。流感的症状非常典型,一发病即出现高烧,常达39℃以上,同时会伴有寒战、肌肉酸痛、头痛、咽痛、乏力。
&&&&&对于流感最主要是做好预防,接种流感疫苗也是一种很好的预防方法。注意流感疫苗是针对流感病毒制造的,但流感病毒有很多类型,目前使用的流感疫苗是世界卫生组织经过预测后推荐的,只能预防几个类型的流感毒株,对其他的毒株没有预防作用,同样对其他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普通感冒也无预防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预防流感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 1、勤洗手。雪灾过后天气会变得寒冷,很多人在这时都会患上感冒,患者在擦鼻涕,挖鼻孔时会将病毒沾在手上,这时健康人若与患者握手或在公共场所接触患者所触摸过的物品,手上就会带有感冒病毒,也就容易患上感冒。感冒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勤洗手,这样可以减少病毒的侵害,也就可以保证身体健康。
&&&& 2&、勤换牙刷。人们每天都要刷牙,牙刷的使用率非常高,但是如果不注意牙刷的清洁,就会在使用牙刷时感染上病毒,影响你的身体健康。牙刷常处于潮湿状态,病原体易滋生和繁殖,若上面带有病毒,就容易反复感染,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 3、脚部保暖。大雪过后要注意脚部保暖,寒从脚下起,脚对温度比较敏感,如果脚部受凉,会反射性的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使人容易受到感冒病毒侵扰。另外,在寒冷的天气里提倡用冷水洗脸。
&&&&&4、饮食清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饮食过咸则会加快唾液的分泌,减少口腔内的溶菌酶,同时也会降低干扰素等抗病因子的分泌,这样就容易使感冒病毒进入呼吸道粘膜从而诱发感冒。因此,饮食要清淡。
&&&&&5、精神愉快。雪灾过后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也会大大降低传染病的机会。现代医学专家通过观察发现,精神紧张、忧郁的人,体内抗病毒物质要比精神愉悦的人少很多,因此这些人的免疫力也会下降,在感冒多发期也就容易患上感冒。
&&&&&6、合理睡眠。合理的睡眠对预防疾病有很好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始终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下,体质就会逐渐下降,也就易患病。人在睡眠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提高免疫力作用的物质,因此感冒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
二十七、雪灾过后饮食要注意
&&&& 雪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是面临雪灾人们应该更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样才能更好的战胜雪灾。雪灾过后天气就会变的寒冷,人们除增添衣物防寒保暖外,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加强营养的补充,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寒冷天气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 1、适当补充无机盐。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怕冷与饮食中缺少无机盐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医学专家都建议,雪灾过后的寒冷季节里应注意适当补充一些无机盐。
&&&& 2、及时补充维生素。雪灾发生时以及雪灾发生后,寒冷气候都使人体的氧化功能加强,肌体维生素代谢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要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
&&&&&3、注意补充矿物质。人们在寒冷的天气里怕冷与肌体缺乏某些矿物质有很大的关系,人如果缺少钙就会怕冷。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
&&&&&4、多吃一些辣的食物。辣的食物可以驱寒。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有胡椒碱,他们都属于腥辣食物,多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此外,这时要忌食或少食黏腻、生冷的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中的阳气损。
二十八、雪灾后缓解紧张心理的方法
&&&& 在遇到雪灾和雪灾过后一些人的心理都会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一些人的心理会产生恐惧、压抑、紧张、焦躁等症状、需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试。
&&&& 缓解紧张心理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心理表达出来,不要隐藏内心的感觉,可以试着与家人或朋友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缓解焦虑的情绪。
&&&& 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恢复自己正常的生活作息时间,很多人灾害过后都会患上失眠的症状,如果失眠的状态不是很严重,可以在临睡前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这样有助于人的睡眠。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药物进入梦乡。
&&&&&此外,深呼吸也是一种最简单的自我放松方法。人们在灾难来临时都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当你觉得焦虑、烦躁或者恐惧时,可以反复进行深呼吸,这样就会使你觉得轻松不少。
&&&&&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能缓解紧张的情绪,并且在较长时间内仍有烦躁、抑郁等情况出现,则应该向心理医生或心理工作者求助。
二十九、什么是雪崩
&&&& 大量积雪从山坡上突然崩落下来,就叫雪崩。雪崩可分为干雪崩、湿雪崩,也可以叫做粉雪崩和块雪崩,它们的形成和发生有不同的地貌和气候条件有关。
三十、雪崩产生的原因
&&&& 雪崩市积雪雪山常见的一种现象,雪崩发生地为山地。主要原因是雪山上的积雪堆积过厚,且过厚的积雪超过了山坡面的摩擦力,这样就会引起大量的积雪发生运动,从而产生了雪崩。雪崩是一种所有雪山都会有的地表冰雪迁移过程,它们不停地从山体高处借重力作用顺山坡向山下崩塌,崩塌时速度可以达20-30米/秒,具有突然性、运动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它能摧毁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线路、通讯设施和车辆,甚至能堵截河流,发生临时性的涨水。同时,它还能引起山体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现象。
三十一、雪崩发生的规律
&&&& 雪崩的发生还有空间和时间上的规律。就中国高山而言,西南边界上的高山如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横断山地,因主要受印度洋季风控制,除有雨季(5-10月)和旱季(11-4月)之分外,全年降水都比较丰富,高山上部得到的冬、春降雪和积雪也比较多,故易发生雪崩。此外,天山山地、阿尔泰山地,因受北冰洋极地气团的影响,冬春降水也比较多,所以这个季节雪崩也比较多。雪崩这种自然灾害在某地重复发生,它的发生只和雪山的地形特点和气候因素有关。在容易发生雪崩的雪山,可能每下一场雪就会发生一次雪崩,对于这些地方人们最好少进行各项活动,这些地方的雪层已经非常厚,这时增加一点外力就有可能引起雪崩。
三十二、雪崩的分类
&&&& 雪崩分湿雪崩(又称块雪崩)、干雪崩(又称粉雪崩)两种。它们的形成和发生有不同的地貌和气候条件。
&&&& 湿雪崩也许是最危险的,湿雪崩一般发生于一场降水以后数天,因表面雪层融化又渗入下层雪中并重新冻结,形成了&湿雪层&。 在冬天或春天,下雪后温度会持续快速升高,这使新的湿雪层不可能很容易就吸附于密度更小的原有的冰雪上,于是便向下滑动,产生了雪崩。湿雪崩都是块状,速度较慢,重量大,质地密,在雪坡上像墨渍似的,愈变愈大。因此摧毁力也更强。这种块雪崩的形成区通常在坡度稍缓的雪坡上。因为陡坡上的粉雪(松散的雪)要几乎崩完了,才会轮到相对的缓坡,发生块雪崩。它的下滑速度比空降雪崩更慢,沿途带起树木和岩石,产生更大的雪砾。但一旦卷入块状的雪崩体中,就绝不会有像遇到干雪崩那样幸运了。而且它一旦停止下来会立即凝固,往往令抢救工作十分困难。
&&&& 干雪崩夹带大量空气,因此它会像流体一样。这种雪崩速度极高,它们从高山上飞腾而下,转眼吞没一切,它们甚至在冲下山坡后再冲上对面的高坡。一般而言,大雪刚停,山上的雪还没来得及融化,或在融化的水又渗入下层雪中再形成冻结之前,这时的雪是&干&的,也是&粉&的。当此种雪发生雪崩时,气浪很大底层也容易生成气垫层。探险队遭遇此类雪崩时,人可以被裹入雪崩体中并随雪崩飞泻而下。但是干雪崩和粉雪崩对探险者致命的威胁相对较小。
&&&& 1、雪板雪崩
&&&& 不稳定且致命的雪板通常位于30至45度的开放坡面上-看起来很好的路线。通常由于体重的作用引发,发出&怦&的声音,同时破碎。如果运气好,发生在你的下面,但很大可能是破碎就在你周围,裹挟着受害者。雪板雪崩也可能由自然因素引发,扫过数千尺,甚至经过平坦的路线。避免的方法就是大雪后呆几天让雪层之间冻结实(但危险的雪板仍可能存在很长时间)。走路的时候注意空洞的&怦怦&声,这是不结实雪层的信号。
&&&&&2、松雪塌陷
&&&& 通常位于更陡峭的路线上,这种路线雪板留不住。这种雪崩是可预测的。开始下
&&&& 雪后雪坡就会崩陷。这种雪崩比较小,但是大的也很危险。最好的防范是,一旦看起来要下雪,就离开这种陡峭路线。如果下雪时在峡谷里或陡峭的坡面上,就在有遮蔽的地方设保护,并且爬到雪流走的主要通道那一面。
&&&& 3、湿雪下滑
&&&& 是湿且重的表层雪崩,发生在春夏解冻或夏天的大风雪之后。相对容易预测,由于日照或0度以上的气温使雪变暖,一般发生在30度以上的雪坡。特别有可能是由于夜间的雪没有冻住。湿雪下滑通常由于攀登者引发,由一点向下成三角形扇面发生。一般下方的人被扫走,比上方引发雪崩的人处境更危险。避免湿雪下滑就要夜里攀登,上午之前离开雪坡。如果穿过一个可疑的坡面,记得保护下方的人。
&&&& 4、冰崩
&&&&&包括冰塔和冰壁崩塌,通常由于冰川运动引发。可能引发下方雪坡的大规模雪板雪崩,从而导致整面山体的巨大雪崩。无法预料冰崩的时间和规模,但是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可以大概预料这座山的冰崩的情况。如果要从看来不稳定的冰塔或悬冰川下通过,要快!这种路线极度危险。
三十三、雪崩的几种表现形式
&&&& 山坡雪下滑时,有时像一堆尚未凝固的水泥般缓缓流动,有时会被障碍物挡住去路,有时大量积雪急滑或崩泻,挟着强大气流冲下山坡,会形成较少见的板状雪崩。
&&&& 1、松软的雪片崩落
&&&& 降在背风斜坡的雪不像山脚下的雪那样堆积紧实。在斜坡背后会形成缝隙缺口。它给人的感觉是很硬实和安全,但最细微的干扰或者像一声来复枪响的动静,就能使雪片发生崩落。
&&&& 2、坚固的雪片崩落
&&&& 这种情况下的雪片有一种欺骗性的坚固表面-有时走在上面能产生隆隆的声音。它经常由于大风和温度猛然下降造成。爬山者和滑雪者的运动就像一个扳机,能使整个雪块或大量危险冰块崩落。
&&&& 3、空降雪崩
&&&& 在严寒干燥的环境中,持续不断新下的雪落在已有的坚固的冰面上可能会引发雪片崩落,这些粉状雪片以每秒90米的速度下落。覆盖住口和鼻还有生存的机会,被淹没后吸入大量雪就会引起死亡。
三十四、雪崩带来的破坏力
&&&& 通常雪崩从山顶上爆发,在它向山下移动时,以极高的速度从高处呼啸而下,用巨大的力量将它所过之处将一切扫荡净尽,直到广阔的平原上它的力量才消失。一旦发生,其势不可阻挡。这种&白色死神&的重量可达数百万吨。有些雪崩中还夹带大量空气,这样的雪崩流动性更大,有时甚至可以冲过峡谷,到达对面的山坡上。
&&&& 比起泥石流、洪水、地震等灾难发生时的狰狞,雪崩真的可以形容为美得惊人。雪崩发生前,大地总是静悄悄的,然后随着轻轻的一声&咔嚓&,雪层断裂,白白的、层层叠叠的雪块、雪板应声而起&好像山神突然发动内力震掉了身上的一件白袍,又好像一条白色雪龙腾云驾雾,顺着山势呼啸而下,直到山势变缓。
&&&& 但是,美只是雪崩喜欢示人的一面,就在美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可以摧毁一切的恐怖。领教过其威力的人更愿意称它为&白色妖魔&。的确,雪崩的冲击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它会以极快的速度和巨大的力量卷走眼前的一切。有些雪崩会产生足以横扫一切的粉末状摧毁性雪云。
&&&& 据测算,一次高速运动的雪崩,会给每平方米的被打物体表面带来40~50吨的力量。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哪种物体,能经得住这样的冲击。日,一块体积约一栋房子那么大的冰块从阿拉斯加的三佛火山顶部冰川上滑下,落在旁边的雪坡上,造成数百万吨雪迅速下滚,将沿途13千米地区全部摧毁。据有关专家指出,该雪崩产生了长达160千米的粉末状雪云,是迄今为止纪录上最为严重的一次。事实上,一旦这种时速可高达400千米、足以吞没整座城市的自然怪物开始行动,我们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 了解雪崩的人应该知道,其实在雪崩中,比雪崩本身更可怕的是雪崩前面的气浪。因为雪崩由于从高处以很大的势能向下运动,譬如从6000米高处向下坠落或滑落,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荡,故有极快的速度甚至会形成一层 气浪。这种气浪有些类似于原子弹的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雪流能驱赶着它前面的气浪,而这种气浪的冲击比雪流本身的打击更加危险,气浪所到之处,房屋被毁、树木消失、人会窒息而死。因此有时雪崩体本身未到而气浪已把前进路上的一切阻挡物冲得人仰马翻。1970年的秘鲁大雪崩中,雪崩体在不到3分钟时间里飞跑了14.5千米,速度接近于90米/秒,比十二级台风擅长的32.5米/秒的奔跑速度还要快得多。这次雪崩引起的气浪,把地面上的岩石的碎屑席卷上天,竟然叮叮咚咚地下了一阵&石雨&。
三十五、雪崩的危害
&&&& 雪崩对登山者、当地居民和旅游者是一种很严重的威胁。
&&&& 在高山探险遇到的危险中,雪崩造成的危害是最为经常、惨烈的,常常造成&全军覆没&。因雪崩遇难的人要占全部高山遇难的1/2-1/3。但是,探险者遭遇雪崩的地理位置不同,危险性也不一样。如果所遇雪崩处正是在雪崩的通过区,危险要小一些,如果被雪崩带到堆积区,生还的机率就很小了。雪崩摧毁森林和度假胜地,也会给当地的旅游经济造成非常大的经济影响。
三十六、雪崩对人类的危害
&&&& 雪崩爆发后对人类的危害很重,雪崩对登山者、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构成严重过的威胁。雪崩爆发后会摧毁当地居民的房屋,卷走村民,还可摧毁深林和度假胜地,给当地的旅游经济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 雪崩对高山探险也构成一定的威胁,探险队伍在高山探险遇到的威胁中。雪崩的危害最为经常也最为惨烈,遇到雪崩常常会造成整个探险队伍&全军覆没&。因雪崩遇难的人要占全部的高山遇难人数的一半左右。
三十七、对雪崩的预防
&&&& 遇上雪崩是很危险的,在雪地活动的人必须十分注意以下几点:
&&&& 探险者应避免走雪崩区。实在无法避免时,应采取横穿路线,切不可顺着雪崩槽攀登。
&&&& 在横穿时要以最快的速度走过,并设专门的瞭望哨紧盯雪崩可能的发生区,一有雪崩迹象或已发生雪崩要大声警告,以便赶紧采取自救措施。
&&&&&大雪刚过,或连续下几场雪后切勿上山。此时,新下的雪或上层的积雪很不牢固,稍有扰动都足以触发雪崩。大雪之后常常伴有好天气,必须放弃好天气等待雪崩过去。
&&&&&如必须穿越雪崩区,应在上午10时以后再穿越。因为,此时太阳已照射雪山一段时间了,若有雪崩发生的话也多在此时以前,这样也可以减少危险。
&&&&&天气时冷时暖,天气转晴,或春天开始融雪时,积雪变得很不稳固,很容易发生雪崩。不要在陡坡上活动。因为雪崩通常是向下移动,在1:5的斜坡上,即可发生雪崩。
&&&&&高山探险时,无论是选择登山路线或营地,应尽量避免背风坡。因为背风坡容易积累从迎风坡吹来的积雪,也容易发生雪崩。
&&&&&行军时如有可能应尽量走山脊线,走在山体最高处。
&&&&&如必须穿越斜坡地带,切勿单独行动,也不要挤在一起行动,应一个接一个地走,后一个出发的人应与前一个保持一段可观察到的安全距离。
&&&&&在选择行军路线或营地时,要警惕所选择的平地。因为在陡峻的高山区,雪崩堆积区最容易表现为相对平坦之地。注意雪崩的先兆,例如冰雪破裂声或低沉的轰鸣声,雪球下滚或仰望山上见有云状的灰白尘埃。雪崩经过的道路,可依据峭壁、比较光滑的地带或极少有树的山坡的断层等地形特征辨认出来。在高山行军和休息时,不要大声说话,以减少因空气震动而触发雪崩。行军中最好每一个队员身上系一根红布条,以备万一遭雪崩时易于被发现。
三十八、遇到雪崩时应该怎么应急
&&&& 不论发生哪一种情况,必须马上远离雪崩的路线。判断当时形势。出于本能,会直朝山下跑,但冰雪也向山下崩落。而且时速达到200公里。向下跑反而危险,可能给冰雪埋住。向旁边跑较为安全,这样,可以避开雪崩,或者能跑到较高的地方。抛弃身上所有笨重,如背包,滑雪板,滑雪杖等。带着这些物件,倘若陷在雪中,活动起来会显得更加困难。切勿用滑雪的办法逃生。不过,如处于雪崩路线的边缘,则可及时逃出险境。如果给雪崩赶上,无法摆脱,切记闭口屏息,以免冰雪涌入咽喉和肺引发窒息。抓紧山坡旁任何稳固的东西,如矗立的岩石之类。即使有一阵子陷入其中,但冰雪终究会泻完,那时便可脱险了。如果被雪崩冲下山坡,要尽力爬上雪堆表面,平躺,用爬行姿势在雪崩面的底部活动,休息时尽可能在身边造一个大的洞穴。在雪凝固前,试着到达表面。扔掉你一直不能放弃的工具箱,它将在你被挖出时妨碍你抽身。节省力气,当听到有人来时大声呼叫。同时以俯泳,仰泳或狗爬法逆流而上,逃向雪流的边缘。被雪掩埋时,冷静下来,让口水流出从而判断上下方,然后奋力向上挖掘。逆流而上时,也许要用双手挡住石头和冰块,但一定要设法爬上雪堆表面。
&&&& 日至12日,我区普降中到大雪,路面平均积雪厚度达15.6厘米,相当于降水量14.4毫米;农业受灾比较严重,大部分蔬菜大棚和畜禽圈舍有不同程度倒塌,树木、农作物受冻、受损,部分家禽受冻死亡,道路受阻。灾情发生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应对,紧急召开防冻减灾工作会议,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安排部署应对灾害。市长陈宝根批示,要积极做好冰雪低温天气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保证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要认真按照陈市长指示精神,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冰雪低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把可能造成的灾害降到最低。各镇街和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迅速行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处置,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做好冰雪低温天气的各项防范应对工作,尽量使损失降到最低。
&&&& 处置过程分析: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临一线,察看灾情,指导工作。区长王凤萍亲临一线,察看蔬菜大棚受灾情况,常务副区长张发俭亲自到灾民家中,慰问受灾群众。
&&&&&二是加强预测预警,做好防范工作。做好防范工作是成功应对灾害的重要前题。市长陈宝根批示,要积极做好冰雪低温天气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保证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防冻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各镇街和相关部门按照陈市长指示精神和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具体要求,提前采取各项防范措施,做好冰雪低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把可能造成的灾害降到最低。
&&&&&三是各单位、各部门联动,密切配合。按照区政府防冻减灾工作紧急会议安排,各单位、各部门立即行动,及时对本单位及所包路段的积雪进行清理,公安、交通、市容部门组织人力、车辆清理积雪及压断的树枝,确保道路畅通;各镇街和农业部门立即组织人力进行灾情摸排,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指导农民做好农业设施和农作物防护工作,尽量使损失降到最低;民政部门加强灾民和困难群众救助,确保群众温暖安全过冬;教育部门立即对各中小学校校舍进行安全排查,完善师生取暖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建设部门和供热企业积极做好供热工作;经贸、供销等部门做好相关物资调配工作,保证生产生活必需品物资供应。
&&&& 四是加强应急值守,做好信息报送工作。信息报送是成功应对灾害的重要环节。在抗雪灾期间,我区应急办充分发挥值守应急的作用,加强值班力量,24小时值班,收集汇总全区灾情信息,编发《应急信息》,及时向市应急办,区委、区政府,各有关单位通报最新灾情,及时传达市领导对抗灾救灾工作的最新指示,及各镇街、各有关单位落实领导指示采取的各项应对措施等,为领导科学决策、果断决策提供了依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雪灾发生时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