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医院管心脏属于什么科室的科室

齐齐哈尔治疗心脏专家友情小提示
齐齐哈尔治疗心脏专家相关推荐
齐齐哈尔治疗心脏专家相关分类
齐齐哈尔治疗心脏专家相关问答
&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江苏援外医疗
当前位置: >
江苏省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纪实
发布时间:&&来源:&&字体大小:【】
1964年8月,江苏省向东非的桑给巴尔派出了第一支援外医疗队,这是我国第一支以省为单位独立派出的援外医疗队。上世纪九十年代,江苏省又相继向南欧的马耳他、南美的圭亚那派遣医疗队。弹指一挥间,援外医疗队已走过50载不平凡的光辉历程。50年来,江苏省先后向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52批医疗队(组)、共892人次。目前,江苏省有3支医疗队43名队员正在为桑给巴尔、圭亚那和马耳他人民提供医疗服务。
援外医疗,是一项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援外医疗队,是医疗卫生领域贯彻我国整体外交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援外医疗工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得到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长期关心和大力支持。半个世纪以来,江苏省援外医疗队队员远离祖国和亲人,克服困难,不辱使命,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践行着对生命守护的承诺,充分展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风貌,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一代又一代援外医疗队员全心全意为发展中国家人民服务,成为健康和友谊的使者,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信赖与支持,增进了我国人民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江苏省先后有114人获得受援国政府颁发的金质奖章或荣誉证书,19人、8个先进集体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的表彰。
2013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时,总结并高度评价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明确指出医疗队员不仅是医疗卫生战线学习的榜样,也是全国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创新援外医疗模式,着力改善医疗队员生活和工作条件,积极与受援国分享现代医学发展成果,亮点纷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桑给巴尔、圭亚那和马耳他5个医疗点的医疗队驻地改扩建工程,在桑给巴尔和圭亚那援建了中国医疗队&眼科中心&、&腹腔镜中心&等7个医疗技术中心,在马耳他地中海中医中心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为推动受援国医疗事业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
一、牢记使命,奉献大爱在异国他乡
83岁的戴传孝主任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至今还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上专家门诊。50年前的往事,戴老依然记忆犹新。作为江苏省第一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员,戴老开展的&奇迹般的手术&,至今仍为大家津津乐道。时间回溯到48年前的1966年5月,当时正在桑给巴尔列宁医院(现纳兹摩加医院)工作的戴传孝接诊了一个病人,他的左前臂被粉碎机轧伤,肌肉、肌腱和血管几乎全被轧断,整只手只与前臂连着一点皮肉。事隔多年,戴老仍清晰地记得病人的名字&&哈米西。对于这样严重的粉碎性轧伤,由于创面大,容易感染,通常是做截肢手术。但考虑到哈米西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戴老和他的队友们决定实施断手再植。这种手术当时在国内也属于非常复杂的手术,成功的几率不高。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戴老和队友先后为哈米西做了5次手术。出院时,哈米西已经能够用左手取食物、穿衣服,并做一些轻便的工作。坦桑尼亚全国工人联合会为此发表新闻公告,赞扬&中国外科医生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成功地进行了奇迹般的手术&。戴老至今还精心收藏着当年《人民日报》的有关专题报道。
50年间,江苏省共向桑给巴尔、马耳他、圭亚那等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医疗队52批,医务人员892人次。从医院坐诊、救治病人到下乡巡诊、送医送药,从传播传统中医到捐赠现代医疗设备,从48年前&断手再植&手术成功到今天七大医学专科技术中心的建立,江苏省援外医疗队累计诊治患者达800多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30万例,抢救危重病人近6.7万人次,引进40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造福当地民众,救死扶伤的突出业绩已载入受援国医学发展的史册。
(一)治病救人彰显奉献本色
1965年的桑给巴尔刚刚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英国医生全部撤走。虽然实行的是全民免费医疗,但保障水平很低,当地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许多患者不得不自己购买医院没有的药品和医疗用品,没有钱的病人就只能放弃治疗。这时,首批江苏省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来了,他们一共13人,涉及内、外、妇、儿等10多个专业。对初来乍到的中国医疗队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工作条件艰苦,而是当地人不了解中国,更不了解中国医生。打开局面、建立信任,就成了医疗队的首要任务。江苏省的医疗队员以精湛的医术、忘我的精神和极大的工作热情,尤其是中国医疗队独有的团队优势,很快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充分肯定与高度信任。
援桑医疗队奔巴驻地和队员工作的医院距离很近,医疗队妇产科、外科、麻醉科、耳鼻喉科医生常常在夜里被叫到医院处理急诊,大家都是随叫随到。夜里的手术常常持续到凌晨,队员顾不上休息又要接着上第二天的手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队员们还在桑岛建立了第一个制药车间,从此,桑给巴尔有了第一代制药人。大家还因陋就简,积极创造条件,成功实施了东非首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小肝癌治疗、巨大子宫肌瘤切除等手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86年的一天,第11期援桑医疗队耳鼻喉科医生接诊了一位12岁的小女孩,名叫瓦基尔。从3岁起,女孩双耳流脓,听力严重减退,听不到同伴的笑声,听不见大海的浪声。女孩的父亲是桑给巴尔国立精神病医院的院长,曾带着女儿去英国、荷兰等国治疗,但未见成效。院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女儿来到列宁医院。经中国江苏医生手术,女孩完全能听清楚声音了。院长握着中国江苏医生的手激动地说:&您给我的女儿和我们全家带来了幸福和快乐。&没过多久,桑给巴尔总统瓦基尔捎来口信,感谢中国医生治好了他小孙女的耳病。原来桑给巴尔国立精神病医院的院长、那位女孩的父亲是总统的儿子。
2000年6月,第4期援圭亚那医疗队抵达圭亚那,随即投入创建乔治敦公立医院病理科的工作。在此之前,美国和古巴的医疗队曾试图帮助该院建病理科,但都未成功。经过3个月的艰苦努力,9月4日,院方正式宣布病理科投入使用,并任命第4期援圭医疗队员杨邦杰为病理科主任。中国江苏医生高质量的病理诊断服务、培养当地人员、加强科室规范化建设等工作,赢得圭方的充分肯定,并应邀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做了题为&在第三世界国家建立病理科经验:病理学在圭亚那&的报告。2005年3月7日,第6期援圭亚那医疗队眼科医生姚勇开展了圭亚那第一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圭亚那引起轰动。这也是中国援外医疗队首次开展此类手术。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海外工作的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多,他们也得到了援外医疗队的及时救治。2011年,一名被近万伏高电压击伤的中国援桑给巴尔电台组工人,在江苏省援外医疗队员救护下,经历多次抢救和手术,又经两次转运(一次海运、一次15小时跨国飞行),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生命接力救治历程,平安返回祖国。也是在2011年,我在利比亚人员需经马耳他撤回祖国,在我驻马耳他使馆的统一部署下,江苏省援马耳他医疗队组成了&利比亚撤侨安全医疗组&,在短短的7天时间里,对3艘邮轮上的4859人进行了巡查,诊治各类患者1500人次,先后对23名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而受伤的工人进行重点治疗。这不仅及时解除了船上伤病员的疾患,而且对稳定全体撤离人员的情绪、确保撤离工作有序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下乡巡诊造福普通百姓
桑给巴尔有20多个小岛,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许多地方与外界隔绝,缺医少药甚至无医无药,岛上居民就医非常困难。江苏省援外医疗队在医院繁忙的工作之外,坚持节假日定期深入偏远地区和孤岛,为当地居民送医送药。下乡巡诊往往需开车、走路数小时,有时还要乘船渡海,下了船后还要在蜿蜒曲折的小道上徒步数公里才能到达医疗点,身心疲劳可想而知。
每当看见江苏省援外医疗队到来,当地人奔走相告,人们带着喜悦和敬重的目光迎接中国医生。当地人说,这是我们全村人最期盼的日子。医疗队员就在椰树下、草棚里,搬来几只木头箱、几把椅子搭成简易诊室。看到黑压压一大群当地百姓在排队等待看病,队员们就像是打了强心剂,抖擞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诊疗工作中。路途的劳累、炎热的天气、络绎不绝的病人,让队员汗流浃背。大家顾不上擦汗,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饭,有多少病人就看多少。尽管忙,尽管累,但看到病人得到医治后满意的微笑,队员们内心充满了欣慰。
圭亚那森林覆盖率超过85%,河流密布。由于经济不发达,公路建设滞后,缺医少药现象非常普遍。在偏远地区的居民为方便出行,喜欢依河而居。江苏援外医疗队下乡巡诊,往往要坐车1、2个小时,再乘快艇2个小时,如果是去林区巡诊,还得再跋涉3、4个小时,旅途非常艰辛。到达目的地后,队员们为了能多看些病人,必须立即投入工作,下午3、4点钟能吃上午饭已属幸运。由于路上长时间暴晒,回去后几天,队员们的脖子、颈部和手臂出现脱皮,疼痛异常。
江苏省援外医疗队换了一期又一期,援外医疗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下乡巡诊的传统50年从未中断。通巴图就是其中的一个点,由于没有码头,每次乘船去,上岛的路要大家相互搀扶涉水而过。有一天,医疗队员在当地巡诊忙了一整天,正抽空啃着自己带的馒头充饥,一直陪着大家的老村长突然在言谈中提到了北京,旁边的人翻译老村长说的是:&通巴图与北京心连心&。遥远非洲小岛老村长的话,让队员们感受到了作为中非友好使者的无上荣光。那天刚好是我国的农历除夕。下乡义诊成了每期医疗队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最受当地民众欢迎的活动,为改善受援国人民特别是边远地区的人民健康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
(三)神奇中医异国焕发生机
江苏省援外医疗队不仅将先进的现代医学技术带到受援国,还带去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从1964年第一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开始,一直就有中医医生参加。针灸、中医按摩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成功治疗了一系列疑难杂症,受到当地人的热忱欢迎。
神奇的银针在一次次让受援国患者感受奇迹、恢复健康的同时,也令他们对中医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在接受医疗队医生针灸治疗时,桑给巴尔总统卡鲁姆告诉队员说:我早就知道中国的中医,我听你们周恩来总理谈过中国的针灸,一根小小的银针居然有这么奇妙的功效,真是不可思议!后来,针灸又解除了桑给巴尔总统琼布的偏头痛,还治愈了马耳他前总理明托夫的突发性耳聋。
为培养桑给巴尔自己的针灸医生,医疗队员采取师带徒的方法,手把手地教。为让学员练针,医疗队员常常让他们在自己的手臂上练习。应桑给巴尔卫生部请求,援桑医疗队的中医师还整理和编写中医针灸培训相关资料,并翻译成英文在当地正式出版。
中医随着援外医疗队进入东非、南美后,又正式进入南欧。1994年4月14日,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文康与马耳他内政和社会发展部长在马耳他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共同签署关于开展中医领域合作的协议,成为展示传统中医魅力的新窗口。2008年3月26日,中国驻马耳他大使与马耳他卫生部长共同为马耳他国立圣母医院中医科揭幕。马耳他国立圣母医院中医科的开诊,标志着中医首次以独立科室的形式进入欧盟的国家级医院。
2014年4月22日,中国(江苏)援马耳他医疗队远程会诊系统成功开通。江苏省内知名专家通过这个系统,和医疗队员一起,为马耳他患者进行会诊。这是我国援外医疗队首次开展跨国中医远程会诊。古老的传统医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完美结合,让马耳他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江苏高水平的中医医疗和保健服务。截至目前,先后有11批66名中医专家赴马耳他工作,共为14余万名当地患者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四)技术中心展示大国形象
由于桑给巴尔、圭亚那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江苏省援外医疗队所在医院工作条件十分简陋,基本诊疗设施缺乏,严重制约了医疗队业务工作开展,尤其是严重影响了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队员的技术优势无法得到发挥。从2007年起,医疗队选择国内技术成熟、疗效显著、能填补当地医学空白的医疗技术,引入受援国医院,先后在圭亚那建立了中国医疗队眼科中心和微创外科中心;在桑给巴尔建立了中国医疗队眼科中心、微创外科中心、微笑中心、消化内镜中心和创伤中心,得到了受援国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受援国上至总统、总理、社会名流,下至普通百姓,纷纷前往参观和就医,受援国卫生部和当地医院的管理层也主动向社会各界介绍新技术和中国专家。不仅当地的患者前来就诊,同时吸引了邻国和周边地区的患者,影响力不断扩大。关于中国江苏省援外医疗队的报道,频繁出现在当地主要媒体上。目前,这些中心不仅提供高水准的医疗服务,而且日益成为受援国专科技术培训中心。
瑞典口腔医学代表团一行9人在桑给巴尔与江苏省第25期援桑医疗队口腔科医生座谈,并参观了中国医疗队微笑中心。在了解到中国江苏省援外医疗队已在桑工作50年,并先后建立5大技术中心后,代表团团长激动地说:&你们太棒了!你们为桑给巴尔人民带来越来越多的欢笑&。江苏省援外医疗队的出色工作,使桑给巴尔和圭亚那成为我国践行对发展中国家承诺,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授之以渔,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提起苏莱曼,不少老队员交口称赞。他是当时桑给巴尔总统琼布的儿子,也是中国医生培养的第一批桑给巴尔学生。从1971年起,苏莱曼就按父亲的要求跟随中国医生学习,1975年4月&1977年3月,他和另外13名一直跟随中国医疗队在桑岛工作的当地技术骨干一起,被选拔到南京医学院进修深造,这其中还有琼布总统的夫人海莱姆。他们也是留学中国的第一批桑给巴尔学生。苏莱曼身材魁梧,在桑给巴尔列宁医院工作期间,曾跟随中国医生周志耀、朱泰来、张祖荀、徐五音等外科专家学习,业务水平提升很快。1981年3月,苏莱曼再次来到南京医学院学习。当他见到曾经带教他的张祖荀教授时,尊称张教授为&前辈&,感恩张教授的悉心培养。1983年5月,苏莱曼在南京医学院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在中国学习期间,苏莱曼不忘老师的教诲,多次到江苏省各地看望老队员。回到桑给巴尔以后,苏莱曼成为列宁医院外科主任,1983年底在桑给巴尔列宁医院首次成功开展了胃切除术。此后又独立开展普外科多种高难度手术。
早在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桑给巴尔接见江苏省第1批援外医疗队员时就深情嘱咐大家,永远为当地人民服务,培养当地医务人员,为他们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周总理的嘱托成为江苏省援外医疗工作的座右铭。无论是在桑给巴尔的桑岛、奔巴,还是在南美洲的圭亚那,乃至在地中海的马耳他,为受援国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成了一期又一期援外医疗队员共同努力的目标。
(一)临床带教培养当地医生
临床带教,是江苏省援外医疗队培养受援国医护人员最早采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医疗队专门开办了医生培训班。为搞好教学,还从国内增派了专职教师和英语翻译。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各科轮转以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教学。培训结束后,学员确定专业方向,再进行专科培养。一对一、手把手,队员们毫无保留地培养当地医护人员,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医院对中国医生的信赖和尊重。
2013年9月的一天,一名第25期援桑医疗队员参加完桑给巴尔传统医药日活动准备离开时,一位穿着白大褂的桑给巴尔老人拉住了他。老人叫卡萨米,是一名眼科医生。他打开一个配眼镜的镜片箱,一张年参加中国援外医疗队组织的医生培训班的&结业证书&显露出来。这张不起眼的结业证书,被卡萨米视为他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一张证书,因为这是他的&最高学历&。老人的眼底检查镜盒子后贴着一张发黄的与中国医生的合影。卡萨米说,中国医生教会了他医术,让他有了一技之长。当年中国医生回国前,将很多眼科器械送给了他,40年的时间里,卡萨米每天都要认真擦拭每一件&宝贝&。老人还珍藏着一张2009年桑给巴尔的报纸,因为上面有一则纪念江苏派遣援外医疗队45周年的报道。
(二)科普教育提高健康素养
无论是相对贫穷落后的桑给巴尔,还是位列发达国家的马耳他,健康教育无疑都是提高民众素养、促进人群健康的有效手段。
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眼科、口腔科医生都多次应邀到桑给巴尔广播公司电视台,做有关白内障、唇腭裂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电视访谈节目。医疗队员在节目中详细介绍白内障、唇腭裂等疾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最佳治疗年龄等知识,并接受观众电话咨询。节目播出后产生很好的反响。
援马耳他医疗队的中医保健讲座,深受当地社会各界欢迎。在中国驻马耳他大使官邸举办&望舌知健康&中医保健讲座,吸引了包括总统、总理和外交部长、教育部长、能源部长等许多高官夫人以及各国驻马耳他使节夫人等40多人参加。在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脊柱保健&中医讲座,马耳他各界约70人参加。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讲解,引起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现场讨论热烈。中医不仅以其独特的疗效吸引马耳他患者,更以其重视预防保健的理念影响着马耳他普通人。在应邀参加马耳他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关于针灸治疗疾病的访谈节目同时,医疗队还坚持参加一年一度的&世界太极日&太极拳表演,利用中国庙会举办之机宣传中医和中国文化。
(三)请进来分享发展经验
1975年,桑给巴尔14名留学生来到南京医学院,成为留学中国的第一批桑给巴尔医学生。在江苏省卫生厅的统一组织下,学院专门抽调40多名专职教师,开设13门基础课,为他们编写专门教材并译成英文,对每个学员进行辅导施教,并花费30万元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前后服务人员达100多人。3年学习结束,他们均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发展中国家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中国,希望学习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请进来&成为受援国了解中国,分享发展经验,增进友谊,扩大双边合作的一条重要途径。
2008年,受援国卫生技术人员来华培训项目正式启动,进一步增进了受援国卫生界同仁对江苏和中国的了解,深化了友谊,密切了双方的卫生合作,也为江苏省援外医疗队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派出专家组推动技术进步
从2007年起,江苏省已先后向圭亚那、桑给巴尔派出专家组7批、30多人。省人民医院外科专家在圭亚那乔治敦医院成功地开展6例微创外科手术,填补圭亚那医疗技术空白。省人民医院心脏科专家所做的&心脏介入治疗进展&报告,引起圭方同道的广泛关注,来自圭亚那全国的知名心脏病专家全部参加。
眼科专家在桑给巴尔开展了数十例免费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南京市口腔医院专家赴桑给巴尔执行&微笑行动&,免费开展唇腭裂修复手术,受到热烈欢迎。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在&中国医疗队微创外科中心&开展泌尿外科手术,引起轰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专家在内镜下所做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和胃息肉内镜下摘除,是桑岛首次开展。
三、播撒友谊,共筑人间真情
桑给巴尔总统谢因在2013年5月访华前夕提出,要到江苏看看老朋友。他的老朋友,就是江苏省援桑医疗队员。听说当年的同事、现在的总统要和大家见面,医疗队的老队员们都很激动。尽管那天下着雨,大家都从全省各地赶来了。20多年未见,说不尽难忘的往事,道不完相互的思念。谢因曾说,小时候由于家住中国医疗队工作的奔巴阿卜杜拉?姆齐医院附近,常常看到中国医生受人尊重的感人场景,促使他立志长大后学医。年,谢因在桑给巴尔卫生部工作期间,与我们援桑医疗队有密切的合作,和医疗队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天的见面会上,谢因深情地说:&中国医生非常敬业,废寝忘食,在桑给巴尔开展了很多手术。中国医生的精湛技艺、高效工作和敬业精神,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医疗队员是我们的朋友,老朋友对我们而言就像真主一样重要,我们不会忘记江苏与我们过去的合作。&
半个世纪,广大江苏援外医疗队员将异国当家乡,视病人为亲人,在受援国守护生命、播撒友谊,架起中国与受援国的友谊之桥,被受援国人民誉为&民间大使&,收获了受援国人民的充分信任和高度赞誉。上至总统、下至百姓,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岁月流逝,这份深情厚谊历久弥新。
(一)生命托付的信赖
医疗队员救治了无数生命垂危的病人,迎来了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赢得了患者的感激和受援国人民的爱戴。正因为如此,在当地,有许许多多取名&中国&、&友谊&的孩子,也有了更多的&中国妈妈&。赵秀萍就是其中的一位,在非洲期间,她成功抢救了许多桑给巴尔的新生儿,其中一名婴儿的母亲给孩子取名&赵秀萍&,以表达对中国医生的感激之情。
2014年4月的一天,一个患有重症肺炎合并复杂先心病的患儿来到圭亚那林登医院,找到中国医生。考虑到患儿病情严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加之林登医院设备和药品缺乏,医疗队员建议家属转诊首都乔治敦医院。可出乎意料的是,家属说:&相信中国医生,不想转院,就在林登医院治疗。&队员担心家属没有理解意思,又请当地助手再次向家属解释,家属还是坚定地表达了同样的意愿。一周后患儿康复出院了,患儿家属专程来到医院,当面向医疗队员表达感激之情,并向医院捐赠了一台彩电。
一位桑给巴尔小伙子是岛上最好的汽车修理工,因长期患聋哑病,什么都听不见、讲不清楚。经当地人介绍,小伙子找到医疗队针灸医生柳鹏楠,想试试运气。经过3个多月治疗,小伙子能讲话了,也能听清声音了。一次医疗队的汽车停靠在修理厂,没有熄火,小伙子正好路过,说汽车引擎有异常声音,队员们看到他能听到这样微小的声音变化,都为他高兴。当1973年2月医疗队员要离开桑岛回国时,小伙子执意要跟柳鹏楠合影,说&回家后要把这张相片供着。&
医疗队员行走在当地的大街小巷时,曾接诊过的病人或家属都会热情地和医疗队员打招呼。队员买东西时当地人主动做翻译,在路上遇到时主动让搭车,还经常邀请队员去自己家里做客。
2011年圣诞节,马耳他大学哲学系的一位教授,为感谢中国医生治愈其父亲的颈椎病,邀请第10期援马医疗队员去其有350年历史的古堡别墅做客,这让初来乍到的医疗队员倍感温暖。67岁的切蒂科女士也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常常因为疼痛折磨无法正常入睡。经第10期援圭亚那医疗队中医师针灸推拿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为表达感谢之情,她自制了一枚刻有中国医生姓氏的金质奖章送给队员。
(二)并肩战斗的友谊
2013年是华人到达圭亚那180周年。圭亚那第一任总统是华裔,圭亚那人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次,医疗队员在科里介绍中国的十二生肖,并且告诉圭亚那同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于是圭亚那的同事都想知道自己的属相。一时间,他们都以猪、狗、牛、马相称,在哈哈大笑中,科室变成了&动物园&。有一位圭亚那医生,儿子12岁,属马,很喜欢中国,他就请中国医生为他儿子写了&马到功成&的条幅,一拿回家他儿子就迫不及待地仔细观看,并拍了照秀给中国医生看。
在非洲和南美洲,不仅有中国医疗队,还有来自世界各国和一些国际组织的医疗队、医生或自愿者。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语言和宗教信仰,但在共同为桑给巴尔、圭亚那人民提供健康保健服务的同时,技术切磋与交流自然成了交往的重要内容和桥梁,相互间常常因此建立深厚的友谊。2012年9月,桑给巴尔纳兹摩加医院眼科来了两位挪威的眼科医生,他们与援桑医疗队的眼科医生一道,为桑给巴尔眼疾患者服务。在工作中,中国医生示教挪威医生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挪威医生带来了先进的器械和药品。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增进了了解,结下了友谊。
2008年12月,桑给巴尔卫生部代表团访问南京。期间,代表团应邀到正在援外的医疗队员家中做客。虽时值冬季,但主人的热情款待,让远道而来的非洲客人倍感亲切和温暖。与队员家属的交谈,既让客人们对中国医疗队员多了一份了解,更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
(三)总统与中国医生亲如朋友
过去的50年,很多期援桑医疗队员获赠&桑给巴尔门&。行走在桑给巴尔石头城幽静的弄巷,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街边林林总总、各式各样雕刻精美的木质大门。据说全城有约500多种古董级的大门,这些大门是桑岛悠久历史的真实写照。在桑岛,造于1695年的一扇最古老的大门陈列在桑给巴尔博物馆,以此为模型做的礼品叫&桑给巴尔门&,常作为总统送给最尊敬人的最贵重礼物,意思是:桑给巴尔的大门永远为你打开。
一直以来,援桑医疗队诊治的患者中除了普通百姓外,还有桑给巴尔历任总统及家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已不仅仅是医患关系,更像是朋友。1982年的一天,按照惯例,医疗队员应约来到桑给巴尔总统琼布官邸做保健。一进门,总统正好在刮胡子,他手拿毛巾,满脸剃须膏走出来,迎接中国医生,惹得队员们哄然大笑。琼布总统对医疗队十分关心。当得知援桑医疗队宿舍(原是英国总督官邸)餐厅大梁因白蚁蛀空而倒塌后,亲自过问,将医疗队临时安置在一所公寓居住。1988年的一天,医疗队奔巴点骨科医生突发重病,当时天气恶劣,所有交通中断,瓦基尔总统知道后,亲自派专机冒雨专程接送,由于及时救治,中国医生化险为夷。
2014年6月14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中国驻圭亚那大使馆迎来两位尊贵的客人,圭亚那总统拉莫塔尔和总理海因兹。他们是专程前来参加欢迎欢送援圭亚那医疗队招待会的。一进大厅,拉莫塔尔和总理海因兹就径直走向医疗队员,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欢声笑语充满整个大厅,活动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拉莫塔尔总统发表讲话时,高度评价中圭两国建交42年来在医疗卫生领域开展的友好合作,盛赞中圭友好合作关系&不可动摇、牢不可破&,感谢中国政府为支持圭亚那改善民生所做的努力,希望两国继续保持和推进医疗领域的合作。一国的总统、总理同时出席欢迎欢送中国医疗队招待会,凸显了中圭卫生合作的卓越成效和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
江苏省援外医疗队肩负祖国重托,爱撒异国他乡,他们兢兢业业,无私无畏,为着受援国人民的健康事业的发展,带来万里之外中国人民的关爱和无私的援助。
江苏省医疗队队员与受援国医务人员同呼吸共命运,相互学习,并肩工作,结下了战友情、同志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江苏省援外医疗队发扬以苦为乐、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伟大民族精神,用精湛的医术,周密的服务,治愈了受援国成千上万的危症病人,挽救了无数的生命,竖起了不朽的历史丰碑。
江苏省援外医疗队,向您致敬!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备案号:苏ICP备号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病看什么科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