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肺下叶见长径肝脏血管瘤小于5cmo.5cm节影边缘光整

您现在的位置是: &
目的探讨4DCTA结合全脑容积CTP成像评价脑缺血后侧枝血流对脑灌注状态及预后的意义。方法34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男24例,女10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8.22岁),接受了全脑动态CTA-CTP成像,22例患者在初次检查后20~40天进行了影像学随诊。动态CTA-CTP结果与随访的影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4例患者中动态CTA-CTP成像阴性者3例,阳性者31例,诊断的敏感性96.88%,特异性100%。阳性者中29例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DCTA发现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23例,其中12例患侧可见侧枝血管形成,这12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4DCTA技术是评价侧枝循环及脑灌注状态的可靠的和有效的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0一二年六月十五日~六月十七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东山宾馆,举办了”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心胸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第二届中国肿瘤微创靶向综合治疗学术大会”。本次大会由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上海《肿瘤》杂志社主办。本次会议期间就实际工作中所关心的问题,邀请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及学者作学术报告;展示胸部及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肿瘤微创治疗方面的前沿知识及最近进展;对心胸相关少见、疑难病例进行了讨论;制定了”不易定性肺占位病灶影像检查报告及建议策略”。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MR表现及特征,为临床诊断及及时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7月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并行颅脑MR扫描的64例患儿的图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原学检查证实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结果脑干病变共计32例,其中桥脑6例(主要位于桥脑背侧),延髓8例(6例表现为延髓背侧对称性小片状信号,2例为偏中心病灶),桥脑-延髓交界区8例,中脑10例(多位于双侧大脑脚,呈片状);小脑齿状核4例(双侧);丘脑4例(均为单侧丘脑,斑点状或小片状);右侧内囊后肢1例(呈条形);基底节区9例(多为斑点状信号);放射冠区、半卵圆中心及双侧额、顶叶皮质下区者共38例(病变多为多发斑点状信号);其中病灶位于单个部位者35例(35/64,54.69%),位于多个部位者29例(29/64,45.31%)。结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发病部位广泛,不只局限于脑干,基底节、内囊后肢、丘脑、小脑齿状核及双侧大脑白质区均可累及。总结其易发病部位,依次为脑干、脑白质、基底节、丘脑、小脑齿状核,MR颅脑扫描能真实、准确显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脑部受损情况,可为l临床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目的探讨CT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V表现。结果40例CT平扫中条索征及高密度三角征27例,静脉性出血性脑梗死14例,静脉引流区脑水肿10例。40例CTV中空三角征及静脉窦充盈缺损35例,大脑镰和\或小脑幕异常强化23例,脑穿通髓静脉扩张16例,脑室扩大或缩小18例,不强化的脑白质低密度区18例。结论CT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完全能满足临床的早期诊断要求。
目的分析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PNET的临床表现和CT、MRI征象。结果原发于上肢PNET3例,上颌窦1例,肺1例,纵隔2例,腹膜后2例,颈部1例,下肢2例,额叶6例,颞叶3例,脑室内3例,CPA区1例,椎管内2例,盆腔内2例。病灶体积较大,呈浸润生长,推压邻近结构,并可凸人椎管。肿瘤密度/信号不均,CT为软组织密度,轻至中度强化;MRT1WI肿块与肌肉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花环状或蜂窝状强化。3例有钙化,2例邻近骨质破坏,呈溶骨性破坏伴骨膜反应。肿瘤DWI上呈高信号,ADC值低于其他颅内原发性肿瘤。结论PNET的常规MRI表现和DWI特点有助于其术前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FA阈值对MR弥散张量胼胝体纤维束重建的影响,并寻求最佳阈值。方法20名健康成年人,男10例,女10例,分别行脑部常规MRI和DTI扫描。对DTI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调节不同FA阈值进行胼胝体纤维束重建,获得FDi和FA等参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0.05~0.40间,每0.05取一个值作为FA阈值:FA阈值取0.05与0.1、0.3和0.35以及0.35和0.40时测得的FDi值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别;其余各组之间FDi值均有统计学差异;②在0.10~o.30之间每0.01取一个值作为FA阈值:每组FA阈值下测得的FDi值均与相邻若干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一无差别组数较多的主要集中在0.16~0.24之间,其中以0.20时达到高峰;③不同FA阈值下测得的FDi值与FA值存在线性相关(r=-0.918)。结论①正常胼胝体纤维束成像时,FA阈值小于0.1或大于0.3时,纤维追踪将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而0.16~O.24为正常胼胝体纤维追踪的适合阈值,其中0.20可能为最佳阈值;②FDi值是DTT的一个重要参数,与FA值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的MRI特点,以得出两者重要鉴别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①脊膜瘤组的纵径和横径具有显著差异(P〈0.01),且纵径大于横径;神经鞘瘤组的纵径和横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以下8个因素在脊膜瘤和神经鞘瘤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分别是:肿瘤形态、邻近椎间孔扩大、肿瘤与硬膜面夹角、脊膜尾征、肿瘤内部坏死、囊变、T1WI信号强度、T2WI信号强度及T2WI信号混杂性;③性别、发病部位、环状强化因素在脊膜瘤和神经鞘瘤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30例脑梗死患者行MR的T1WI、T2WI、DWI与SWI扫描,分析T1WI、T2WI、DWI和SWI对出血性脑梗死检出率的差异和SWI对于出血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SWI检出出血性脑梗死45例,T1WI检出20例,TzwI检出28例,DWI检出31例。结论SWI较MR常规序列(T1WI和T2WI)和DWI序列可检出更多的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可早期发现脑梗死中的出血灶,明显优于MR常规序列(T1WI和T2WI)和DWI序列;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出血性脑梗死检查的一线方法或常规序列。
目的探讨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与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13例CNS淋巴瘤和2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及DW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计算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其与对侧正常脑白质ADC值之比值(rADC比值),进行统计学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阈值(OT)。结果CNS淋巴瘤组ADC值:(0.780±0.137)×10-3mm2/see,rADCL比值:1.037±0.325;高级别胶质瘤组ADC值:(1.065±0.198)×10-3m2/sec,rADCG比值:1.388±0.294,统计学差异明显(pADC值-0.031,prADC比值=0.001)。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0.845×10-3mm2/sec(ADC值)、1.120(rADC比值),诊断敏感性85.0%(ADC值)、85.0%(rADC比值),特异性84.60(ADC值)、86.9%(rADC比值)。结论CNS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除在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坏死程度及瘤周水肿、占位效应等方面存在不同,DWI包括ADC值的测量能有效地鉴别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
目的探讨脑脱髓鞘假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脑脱髓鞘假瘤3例,结合文献复习其MR形态及信号特点,并与病理及临床症状对照。结果本组3例(男2例,女1例)患者发病年龄24~68岁,发病前无明确的前驱感染史或诱因,3例患者中,其中2例为单发,1例位于双额叶,1例位于右颞叶,另1例为颅内多发病灶,MRIT2WI呈稍低信号,T1WI呈低信号为主,增强后呈半环形或斑片状强化,其中1例合并出血性改变,病理上表现为典型脱髓鞘、炎性浸润及反应性细胞增多,多数可见具有核分裂状的肥胖型胶质细胞。结论颅内炎性脱髓鞘假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技术有助于脱髓鞘假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获得面动脉的活体临床解剖学资料,为涉及面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活体解剖依据。方法选择头颈部CT血管成像、无头颈部占位性病变100例受检者、200条面动脉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目标主要观察面动脉的起源、终止、管径等。结果面动脉起源Ⅰ型140条,占70%;Ⅱ型40条,占20%;RI型20条,占10%;Ⅳ型0条,占0%。面动脉起始点水平到颈动脉分叉水平距离:左侧(18.9±8.9)mm、右侧(19.1±8.4)mm。面动脉起始部管径:左侧(2.8±0.5)mm、右侧(2.9±0.5)mm。结论面动脉在CTA上能清楚地显示,并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学资料。
日在济南胜利石油大厦召开了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一第三届护理学术交流会。山东省医学护理学会主任委员胡兴华教授致开幕词、山东医学影像学会王涛秘书长致贺词,胡兴华主任委员总结了前两届医学影像护理学会经验交流会的经验和不足,并为下一届医学护理学会的具体工作指明了方向。
目的探讨眼前房深度(anteriorchamberdepth,AcD)的改变在开放性眼球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2例手术证实为单侧开放性眼球损伤的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单侧非开放性眼球损伤的患者62例为对照组,测量患者的ACD,并比较两组患者ACD改变有无差异;采用ROC分析来评价ACD改变对开放性眼球损伤的诊断价值,用最大约登指数来判断其截断值。结果①观察组仅49例患者进行了ACD的测量,其ACD差值为(0.48--+-0.16)mm;对照组ACD差值为(0.16±0.09)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255,P=0.000);②观察组伤眼ACD与观察组正常眼ACD、对照组正常眼及伤眼的AC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28、-2.215、-2.674,P=0.000、0.027、0.007);③ROC分析中,当ACD差值取0.35mm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816),以ACD差值≥0.35mm为诊断阀值,其诊断眼球开放性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1.6%、100.0%、91.9%;④将ACD的改变结合其它CT表现来诊断开放性眼球损伤,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5.2%、100.0%、97.6%。结论ACD的改变是诊断开放性眼球损伤有价值的CT表现,当双眼ACD差值≥0.35mm时,有很高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准确度,若结合眼球损伤的其它CT表现,可有效提高开放性眼球损伤的诊断准确率。
目的探讨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在面神经内耳道段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对16例志愿者行颅底3D-SPACE横断位扫描,并重建面神经长轴位和斜矢状位图像,观察各方向上面神经的图像质量。结果16例共32侧面神经内耳道段及其周围血管均清晰显示,显示率100%;面神经及周围血管在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脑脊液显示为高信号,脂肪显示为中等信号。图像锐利,对比良好,空间分辨率高。结论3D-SPACE序列能清晰显示面神经内耳道段,可作为面神经MRI的常规序列。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经病理证实的6例结节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以智力低下、癫痫就诊,2例出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2例见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论结节性硬化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CT能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波及范围,CT是结节性硬化诊断的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目的分析硬脑膜肥厚的MRI表现,探讨不同病理情况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硬脑膜肥厚性疾病例纳入研究,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34±3.5)岁,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成像仪,完成横断面T2WI、T1WI、FLAIR和矢状面T2WI平扫,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1WI增强及横断面FLAIR增强,2名高级职称影像医师共同回顾性分析MRI表现。结果低颅压综合征10例(27.8%),肥厚性硬脑膜炎10例(27.8%),其中1例为特发性,9例为感染性,硬脑膜转移瘤8例(22.2%),其中合并脑实质内小结节病灶5例,单纯局限性脑膜增厚3例,白血病颅内浸润1例(2.8%),系统性黄斑狼疮1例(2.8%),脑外伤后血肿形成2例(5.6%),脑肿瘤放疗后2例(5.6%),侵袭性脑膜瘤2例(5.6%),上述病例于MRI检查上均表现为硬脑膜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结论硬脑膜增厚疾病种类繁多,但根据病灶所发生的范围和是否伴随软脑膜及脑实质内强化结节等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多数能做出明确诊断。
目的回顾性分析35例怀疑内耳病变患者的内耳MRI水成像特点,探讨磁共振内耳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公司1.5T超导型扫描机,采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TSE),对35例疑有内耳疾病患者作内耳水成像检查,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MR扫描,并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MPR后处理。结果均能满意显示两侧内耳的解剖结构:前庭、耳蜗、半规管、内听道。结论内耳水成像是一种有效且无创的显示双侧内耳膜迷路及内听道精细解剖结构的检查方法,它不仅可以显示内耳膜迷路、内听道的立体解剖结构,而且能够清晰显示其通畅程度,这样就可以帮助临床分析病情,同时为内耳外科手术,尤其是电子耳蜗植入等手术提供重要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排除一些绝对或相对禁忌症,大大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窗式变异的无创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DSA检查证实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窗式变异的CTA资料,以DSA为标准,评价CTA检查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窗式变异中的准确性。结果13例患者共发现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窗式变异13个,CTA检查在窗式变异的部位、形态及范围的显示上与DS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A是一种高度准确、非侵袭性的成像技术,在椎一基底动脉窗式变异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九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定于-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大会将邀请国内外知名放射学专家到场作专题学术报告,并将分设高端学术论坛、继续教育讲座和大会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本次学术大会将沿袭放射学分会全国学术年会的传统,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学术论文,并将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各专业学组组织专家进行审阅,
目的探讨老年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7例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检查技术,并评价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将患者按照年龄分组,分为65~74岁、75~84岁、≥85岁三组,分别统计各组CT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功率并总结成像技术特点。结果257例老年患者的2150段冠脉血管中,2041段冠状动脉血管(94.93%)图像质量可以满足影像学诊断。经统计学方法处理,表明在不同年龄组的老年患者中,冠状动脉成像显示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64层螺旋CT对老年人冠状动脉成像有很好的显示成功率,可作为老年人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有效筛选方法;在对老年人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适当的运用成像技术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目的评价320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室率和心室率波动对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分析诊断明显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470例患者行320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资料,其中78例患者同时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按照扫描实时平均心室率(HR)和心室率波动的四分位间距分别分成A组[HR〈60(bpm)]、B组(HR61~66bpm)、C组(HR67~71bpm)、D组(HR〉72bpm)和N组(心室率波动0次)、L组(心室率波动1次)、M组(心室率波动2次)、H组(心室率波动3次以上)。分析各组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4分法);以CCA为金标准,评价CTCA诊断显著性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用连续校正配对x2检验比较两项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共5753个血管段中5736个血管段能够满足诊断要求,不同心室率各组之间(X2=102.80,P=0.00)和心室率波动各组之间(x2=58.62,P=0.00)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评价血管段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97,P=0.22;x2=6.91,P=0.08);图像质量与心室率(r=0.12)和心室率波动(r=0.06)呈弱的负相关。以冠状动脉血管段为评价单位,CTCA诊断显著性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85%(73/86),97%(917/942),99%(917/930),75%(73/98),82%,与CCA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17.26,P=0.07,Kappa=0.77);以患者为评价单位则为100%(53/53),88%(22/25),100%(22/22),96%(53/56),88%,与CCA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o.25,Kappa=0.92)。结论本研究表明前瞻性心电门控320层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能够较好适应高心室率和心室率波动,诊断冠心病与CCA差异无统计意义。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判别冠心病不同类型间斑块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26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对主要冠状动脉狭窄节段数、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冠状动脉评估节段数368个,其中狭窄节段195个(35.4%)。狭窄〈50%共98个节段,狭窄50%~75%共71个节段,狭窄〉75%共26个节段(左前降支中段、近段、后降支中段、左回旋支近段),其中完全闭塞2个(右冠状动脉近段以远、左回旋支中段以远)。软斑块46个(27.3%),纤维斑块42个(31.5%),混合斑块78个(29.5%),钙化斑块93个(12.6%)。对应斑块测量的CT值分别为软斑块(17±26)HU,纤维斑块(97±35)HU,钙化斑块(489±195)HU。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助于显示斑块性质。
目的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与全身系统动脉硬化的关联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5例,收缩心功能正常组(A组LVEF≥50%)45例,心功能不全组(B组LVEF〈50%)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量左室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左室壁相对厚度及心肌耗氧参数。测量静息状态下左侧肱动脉压。计算有效动脉弹性(Ea)=左室收缩末压/每搏输出量,其中左室收缩末压=0.9×肱动脉收缩压。1周后随机选取15例行Ea重复试验。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筛选Ea的独立关联指标。结果糖尿病B组患者较糖尿病A组和对照组心肌氧耗参数心率血压二重乘积增高(P〈0.01)。糖尿病A组的左室收缩末压和RPP与糖尿病B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相对厚度和Ea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射血分数在糖尿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糖尿病A组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以Ea为应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变量有:心率血压二次乘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室壁相对厚度和射血分数,其标准回归系数(及回归系数)分别为0.13(0.11)、-0.17(-0.89)、-0.29(-0.19)、0.24(4.78)和0.48(0.06)。Ea重复性测量组内比较具有高的一致性(r=0.96,P〈0.001),平均差异(O.022±0.175)mmHg/ml。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心功能、心肌耗氧参数和生化指标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双腔起搏器不同房室间期设置对左心功能影响及探讨其在最佳房室间期设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30例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双腔起搏器进行不同房室间期(AVD)设置,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AVD时的左室Tei指数、二尖瓣返流面积比(Smr/Sla)、左心腔大小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内,左室Tei指数最小时的AVD设置为(128.50±9.39)ms。当AVD设置为130ms时左室Tei指数(0.46±0.02)与其余各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试验结束后与试验前相比较二尖瓣返流程度明显下降(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评价起搏器安装术后心脏功能变化及超声指导下设置最佳房室间期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评价临床Ⅰ期周围型肺腺癌影像特征的价值。方法对72例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影像特征的关系,再分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灌注参数与周围型肺腺癌影像特征相关,血流量(BF)和强化峰值(PEI)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值分别为0.01与0.024);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和PEI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值分别为0.000与0.003);术后转移组BF值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00)。结论MSCT灌注成像通过无创性评价血管生成的方式和程度,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从而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的可能性,是判断周围型肺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肺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结节病CT强化后的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及临床治疗符合诊断标准的21例肺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21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0例,肺内病变18例,其中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及胸膜下肺结节13例,5例有磨玻璃影。结论双肺门对称性淋巴结增大、纵隔淋巴结增大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为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需与胸内恶性淋巴瘤、结核及胸部转移瘤的鉴别,可以从纵隔淋巴结的好发部位,强化方式等方面进行鉴别;另外结节病对激素治疗有效。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指数(pulmonary satery obstruction Index,PE指数)在指导临床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证实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05例,分别以PE指数30%~60%、〉60%分成中、重度两组,再依据是否有溶栓禁忌症,将患者分成溶栓组和抗凝组,对每位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PE指数对临床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指导作用。结果中度组(PE指数30%~60%)溶栓组和抗凝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重度组(PE指数〉60%)溶栓组比抗凝组有效率明显提高而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PE指数可以作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是否进行溶栓治疗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的研究肺嗜酸性肉芽肿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资料,分析病变的形态、数目、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6例患者中2例囊变、网格、结节并存;2例结节、磨玻璃影并存;1例结节、囊变并存;1例囊变和网格并存。8个结节、82个囊变分布于上中肺野;8个结节、7个囊变位于双肺基底部。2例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肺部嗜酸性肉芽肿有特征性的MSCT表现,MSCT对肺嗜酸性肉芽肿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目的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临床特征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并行HRCT检查的LAM患者资料,分析其胸部HRCT特点。结果3例均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伴有反复自发性气胸,1例伴乳糜胸及腹膜后淋巴管扩张。HRCT示双肺弥漫囊样影,分布均匀,大小形态较一致,部分囊腔有融合,病变直径为2.0~20.0mm的薄壁囊腔,壁厚1.5~2.0mm,病变早期囊腔之间可见正常肺组织。结论PLAM主要临床特征是进行性呼吸困难,常伴有乳糜胸、气胸、腹膜后淋巴管扩张、淋巴管瘤等,HRCT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探讨肺部良恶性局灶性磨玻璃影的CT表现,以期减少误诊和早期诊断周围型小肺癌。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的良性GGO结节43个(AAH6个,炎性37个)、恶性GGO结节77个(其中BAC62个、腺癌或混合性腺癌15个),对其CT表现作回顾分析。结果①大小:AAH≤1cm,6/6;炎性≥2cm,32/37;恶性1~2cm,44/77;②形态:球形,AAH6/6、炎性4/37、BAC43/32、腺癌lO/15;③密度:纯GGO,AAH6/6、炎性33/37、BAC36/62;混杂GGO,炎性4/37、BAc26/62、腺癌15/15;④边缘:光滑,AAH6/6、炎性4/37、恶性73/77;⑤其它倾向肺癌征象(分叶、细毛刺、空泡、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胸膜凹陷):AAH无;炎性极少;恶性常见;⑥.随访:10-45天抗炎后复查,无明显变化AAH6/6、炎性3/37、恶性70/77,缩小或吸收炎性34/37。结论①球形、边界清楚局灶性纯GGO影多为AAH或BAC,并且AAH多≤1cm;②混杂密度GGO,恶性可能大;③较大边界模糊斑片、不规则形纯GGO倾向炎性;④短期随访是重要鉴别手段。
肺炎性假瘤(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PIP)是肺内慢性炎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肉芽肿机化及相关继发病变所形成的肿块样病变.单发性炎性假瘤多见,多发者罕见。现报道1例我院经病理证实的无症状多发性肺炎性假瘤。
目的分析8例乳腺NHL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患者x线摄影及CT资料,乳腺为首发部位者5例。非首发部位者3例。x线摄影及CT增强扫描各4例,超声检查5例。结果x线摄片4例均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大小为25~60mm。肿块边界清楚3例。边缘不清楚者1例。增强CT扫描4例中,3例表现为一侧乳腺密度弥漫性增高,皮肤增厚,伴皮下脂肪层消失或部分消失及乳后间隙模糊。1例则显示乳腺单发肿块,40mm×45mm大小。前缘清楚,后缘部分模糊。增强扫描4例中病灶均可见不均匀轻度强化。所有病例未见毛刺或微细钙化。结论乳腺NHI。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最终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若乳腺影像学检查发现结节、肿块或一侧乳腺密度普遍增高,伴皮肤增厚又无钙化及毛刺等表现时,应考虑乳腺淋巴瘤可能,及时行穿刺或切除活检,有利于临床选择适宜治疗方案。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癌的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系统(ABVS)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利用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超声版(BI―RADS-US)进行最终评估,探讨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9月~2011年10月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乳腺导管内癌的ABVS声像图特征,并依照BI―RADS-US进行最终评估。结果据乳腺导管内癌的ABVS声像图特征,可分为5大类:①导管扩张填充型;②团块型;③无占位的单纯钙化点型;④结构紊乱型;⑤囊实性混合回声型。利用BI―RADS-US评估乳腺导管内癌,得到诊断符合率为96.4%。结论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系统结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1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胰腺弥漫性受累(8/10),胰头局限性肿块(1/10),胰体尾部受累(1/10);6例可见“假包膜”征。MRCP:9例胆总管胰腺段狭窄,8例见胰管局限性或弥漫性狭窄,1例主胰管未见显示;动态增强后病变区呈延迟性强化。结论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需要和其它胰腺病变进行鉴别诊断,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目的利用MDCTA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重建、分析,判断肾动脉狭窄的程度,对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并将肾动脉狭窄评分与血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DCTA评价肾动脉狭窄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1。42例患者中,22例为双侧肾动脉狭窄,20例为单侧。肾动脉狭窄,共64支狭窄肾动脉,其中钙化性斑块32支,混合性斑块21支,非钙化性斑块11支,狭窄部位均为肾动脉近段。肾动脉狭窄评分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的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为0.834,决定系数R2为0.695。结论MDCTA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手段之一,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程度与高血压之间存在正性直线相关。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及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3.0T磁共振后处理工作站对病理证实的75例卵巢占位性病变囊实性部分ADC值进行测量,对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其最佳诊断阈值;卵巢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MRI及MRI+CA125两种方法分别与病理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X2检验和Kappa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囊性部分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最佳良恶性阈值为5;10-3mm2/s;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实性部分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最佳良恶性阈值为920.3×10-3mm2/s;卵巢囊性占位性病变整体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d0.05),组间多重比较,卵巢恶性肿瘤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别与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d0.05);卵巢实性占位性病变整体组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分析,卵巢恶性肿瘤与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MRI+CA125两种方法分别与病理吻合分析,MRI诊断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2.2%,准确度为85.3%,约登指数为72.2%;MRI+CA125联合诊断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86.7%,准确度为89.3%,约登指数为80.0%;检验吻合系数MRI+CA125(0.783)〉MRI(0.703),表明MRI+CA125联合诊断与病理的吻合度更好。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及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提高卵巢占位性病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腹腔巨大肿块(≥5cm)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61例经B超或CT平扫发现的腹部巨大实性肿块行多期CT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层厚1.0mm、间距1.0mm。原始资料经0.625mm层厚、0.625mm间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图像(ASI),数据传输至工作站。选取动脉期扫描数据行肿瘤供血动脉MIP、VRT重建。结果CTA血管造影54例,成功率为88.5%。显示肿瘤供血动脉113支:单支动脉供血22例,多支动脉供血32例。35例癌性肿块显示肿瘤血管92支,其中多支动脉供血30例;非癌性肿瘤19例,肿瘤显示21支供血动脉,多支动脉供血2例。在肿瘤供血动脉的数量上,癌性肿瘤与非癌性肿瘤间存在显著差异性(x2=9.71,P〈0.005)。癌性肿瘤普遍存在多支动脉供血情况,与非癌性肿瘤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9.12,P〈0.005)。结论腹部巨大恶性肿瘤普遍存在多支供血动脉。CTA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来源、形态及数目,判定肿块的良、恶性,从而为肿块的进一步治疗指明方向。
病例1女,25岁。以全身反复多发骨折9年入院。左下肢及胸廓疼痛,食欲不振、乏力。查体:左下肢及胸廓畸形伴压痛,甲状腺无肿大,颈部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磷0.38mmol/L,AKP438U/1,PTH235ng/L;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特征。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侵性纤维瘤病表现为腹内或腹壁软组织肿块,肿块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爪形。MRI检查,T2WI病灶均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6例,呈稍低信号3例,呈稍高信号2例;脂肪抑制T2像,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并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边界及范围。其中4例病灶在各序列均见有条带状致密胶原纤维形成的低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明显强化并趋于均匀。其中4例病灶周边及内部残留有斑片状、条状无强化稍低密度区。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MRI特征,绘制信号强度一时问曲线(SI-T曲线),SI―T曲线分成3型:I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II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III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7例病灶区呈Ⅲ型曲线,2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I型曲线;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26例呈I型曲线,4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Ⅲ型曲线。前列腺癌组与BPH组的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20例前列腺癌病灶于DWI上为高信号,于ADC图上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18土0.08)×10-3mm2/s,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为(2.67±0.09)×10-3mm2/s;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叶和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分别为(1.87±0.07)×10-3mm2/s、(2.64±0.11)×103mm2/s。除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与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和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80%以上。结论DCE-MRI、DW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钙质沉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2009年10月超声检查诊断肾钙质沉着56例,与临床资料之间对比分析。结果56例钙质沉着的病例中,30例临床诊断为肾小管酸中毒;5例肾脏结石;4例为VitD中毒;3例为急性肾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各1例;12例病因不明确。结论超声能发现小儿肾钙质沉着症,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脂肪平滑肌瘤CT及MRI表现。术前仅行CT检查3例,仅行MRI检查2例。结果5例子宫脂肪平滑肌瘤均单发,边界较清晰,1例可见包膜。CT检查3例均位于宫体肌壁间,由脂肪密度及软组织密度以不同比例相间分布,其中1例两者比例相当,2例以软组织密度为主;软组织部分其密度较正常子宫肌层密度稍低,相对均匀。MRI检查1例位于宫颈,1例位于左侧阔韧带,两例均以脂肪成分为主,病灶大部分呈T1WI及T2WI高、T1WSPIR低信号改变。动态增强后5例病灶内软组织成分呈轻到中度强化。结论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卵巢妊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超声声像图,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卵巢妊娠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分为3种类型:Ⅰ型(胚囊型)4例(18.18%),Ⅱ型(不均质偏强回声或囊性混合回声型)4例(18.18%),Ⅲ型(杂乱回声型)14例(63.64%)。20例诊断为宫外孕,其中进一步提示部位在卵巢者3例,误诊2例,漏诊1例。结论超声检查对卵巢妊娠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胚囊型卵巢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在胎儿颅脑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的20386例孕妇,用“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及“横切面法”对胎儿颅脑进行筛查,记录两种方法诊断的畸形,对于超声诊断的严重颅脑畸形的胎儿,中止妊娠,并对部分胎儿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共筛查胎儿颅脑畸形69例,“横切面法”诊断57例。结论“多切面序贯扫查法”是对常规“横切面法”的补充和完善,能有效提高颅脑畸形的检出率,并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完善。
目的探讨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近年x线平片未见膝关节骨折,而MRI检查显示膝关节骨髓有异常改变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骨挫伤45处,合并韧带损伤12处,半月板损伤5例,软骨损伤2例。根据骨挫伤MR表现分为3型:I型(14例),为邻近膝关节骨骺或干骺端松质骨内斑片状、地图状异常信号改变,边缘模糊。Ⅱ型(5例),除与I型表现相似外合并骨皮质连续性中断。Ⅲ型(13型),为紧靠皮质下局灶性的异常信号区。结论MRI能揭示膝关节骨挫伤的病理改变,准确显示膝关节骨挫伤的部位和范围及有无其它附属结构的损伤,是膝关节骨挫伤的最佳检查手段。
患者女.30岁。孕3产1.妊娠34周.行产前常规检查。超声显示:子宫增大,内见单胎,BPD78mm,FL61mm,颅骨呈圆形光环,脑中线居中,侧脑室无明显扩张,透明膈腔、丘脑可见,后颅窝池消失,脊柱颈胸段排列杂乱,腰骶段缺失(图1),心胸未见明显异常,肝脏、胃泡、膀胱可显示,
目的观察椎板下棘CT、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为椎板下棘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110例患者进行了CT冠状位三维重建,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1例进行了MRI扫描,观察椎板下棘的部位、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毗邻关系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椎板下棘出现于T2~L5,出现率较高段在T11,T12及L1、L5,达76.9%。侧别、性别及相邻节段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长度最大均值区间男性为T11、T12女性为T11、T12和L5,最大均值均位于T12,分别为(4.67±1.2)mm和(5.02士2.11)mm。椎板下棘位置固定,形态特征鲜明,胸段及大部分上腰段的椎板下棘多为长条状,相对窄基底,位于黄韧带的外侧缘,尖端指向下方,一般只对硬膜囊形成压迫,压迫程度相对较重,对椎间管压迫较少。而下腰段的椎板下棘多为相对宽基底的锥状,尖端指向前外下方,常常超过黄韧带的范围,对硬膜囊和椎间管均可形成压迫,且对椎间管压迫相对明显。结论脊椎64层MSCT矢状位重建及冠状位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椎板下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的毗邻关系,脊椎MRI扫描则能直观显示椎板下棘对硬膜囊的压迫情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不确定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胸部外伤患者386例,筛选出26例患者,共32处不确定性肋骨骨折,将原始图像导人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包括薄层多平面重组、薄层曲面重组、表面遮盖、容积再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薄层曲面重组发现肋骨骨折30处,排除2处,薄层多平面重组发现肋骨骨折30处,排除2处,表面遮盖发现骨折16处,容积再现发现骨折23处。表面遮盖、容积再现在显示骨折的空间解剖结构上有优势,薄层多平面重组、薄层曲面重组在显示肋骨骨折微细的变化上效果良好。结论薄层多平面重组、薄层曲面重组对不确定性肋骨骨折的显示较表面遮盖和容积再现图像更明确。薄层多平面重组、薄层曲面重组结合表面遮盖、容积再现三维重组图像对不确定性肋骨骨折的具体部位能准确定位。
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3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MPR、VR及CRP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显示情况,并观察椎体的滑脱情况、椎间盘改变以及周缘骨质的改变。结果对38例患者腰椎的容积扫描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共发现腰椎峡部裂77处,其中Ⅰ°滑脱29例,Ⅱ°滑脱5例,Ⅲ°滑脱1例;在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PR以及任意切割VR对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的显示率最高,均为100%;并且可以清晰的显示椎弓峡部裂位置、宽度以及周围骨质的改变。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及依据。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肝肿瘤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对60例肝肿瘤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PEI,术前给予心理讲解,指导术中配合方法,术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配合处理患者术中不适;术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一般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及并发症观察与处理。结果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观察及术后护理,所有接受治疗患者均可耐受PET,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护士周到的术前准备,细致而精确地术中配合及术后严密的安抚观察,是PEI成功治疗肝肿瘤不可缺少的一环。
患者男,48岁。患者胸背疼痛伴下肢麻木、无力3年,加重2个月余入院。查体:胸椎9、10节段棘突为中心见约鸡蛋大小肿物,以右侧为著,压痛、叩击痛明显,无明显放射痛,椎旁肌紧张,双下肢伸直立位,双下肢皮肤针刺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Ⅱ级,提睾反射、肛门括约肌反射明显减退,双侧膝腱、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动脉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3例中老年患者卧位依次对颈总及颈内、外动脉、椎动脉进行横向纵向扫查。结果检出硬化斑块212例,占69%,颈动脉狭窄97例、颈动脉闭塞4例。结论通过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对颈部动脉疾病可以定性定量诊断,对于指导临床诊断、预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于冠心病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CT技术发展,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钙化检测方面的价值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叙述了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方面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微创治疗是近十几年来开展的非手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它具有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治疗过程中细致有效地准备和护理对患者的配合和治疗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恶性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手术治疗只适合早期病变。近年来国内学者采用栓塞术取得较满意疗效。我们应用新型栓塞剂海藻酸钠微球(KMG)选择性的介入治疗恶性肿瘤,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Crohn病在我国的发病近年有上升趋势,本病也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Crohn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肠道,尤其是回肠,全面了解病情发展,对于及时合理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较大。本研究对小肠Crohn病的CT表现做了全面详尽的分析,以期提高影像诊断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信息。
阴道B超监测不孕患者的卵泡发育情况中发现,一些由于不明原因导致不孕的患者表现出小卵泡排卵的现象,也就是卵泡提前出现黄体生成素(LH)峰并排卵,但平均径线未达到18mm。本文对96例不孕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成本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医院通过实行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强化医务人员的成本意识和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医院各个层面的有效成本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增收节支;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医院实行成本管理,对医院充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医疗卫生行业有其独特的经营管理内容,医院实行成本管理也有着自身的特点。
[论著](陈涓[1,2] 刘芳[3] 郭锬[2] 吴国庚[2] 王妍焱[2] 许英浩[4] 周诚[2] 陈敏[2])
[论著](布春青[1] 狄玉进[1] 王金慎[2] 张岩峰[1] 陈军[1] 徐金法[1] 赵秀芹[1] 李淑华[1])
(陈潭辉 曹代荣 林征宇 吴凯明 江飞 郑义浩)
(童永秀[1] 邹松[2] 沈东挥[2])
(陆紫微 田霞 孙琪 谢道海)
(白敏[1] 隋庆兰[2] 狄玉进[1] 徐金法[1])
(吴召琪 杨婷 张波 周胜利 苗重昌)
(胡喜斌 孙新海 白雪琴 徐洁 李娴 盛华强)
(王学延 冯丽 潘为领 王涛)
[论著](彭泽华[1] 白林[1] 蒲红[1] 陈加源[1] 蒋瑾[1] 刘治蓉[2] 路涛[1])
(宋海岩 侯严振 雷益 陈华生 王蕾)
(井辉[1] 连庆峰[2])
(白雪琴 孙新海)
(刘良卿 郑建刚 梅莉 许建兴 周鸿雁 顾勇坚 吴刘萍)
(刘平[1] 仲海[2] 邵广瑞[2] 甘洁[1] 许维亮[1] 李涛[1])
[论著](焦晟 周诚 吴国庚 王妍焱 谭晔)
(徐健 陈军法 曾云建 张玉江)
(巩红 李季 胡永刚 陈志功)
(牛琳 赵敏 许亮 包凌云 马晨霞 倪卫星)
(张文 王锐 董杰)
(李杰 冯艳 陈京美 刘亚丽 骆琪芳 吴立梅 李臣)
(张定[1] 黎建蓉[2] 金舟[1])
(李政义[1] 陈爱国[2] 董杰[1] 毕泗长[1])
(张善华 王和平 王善军 张文奇 陈雅青 曹捍波 张铁英)
[短篇报告](朱承峰 初建国 张海巍 陈童)
[论著](甘新莲 白静)
(朱庆庆 包凌云 朱罗茜 许亮)
(赵秀芹 狄玉进 徐金法 张传臣 白敏 布春青 李淑华 谢国华 陈军)
(张玮[1] 邹松[2] 沈东挥[2] 童永秀[1])
(阳祥春[1] 龙学红[2] 陈刚文[1] 王建秋[1] 易先武[3] 谢明辉[1])
[短篇报告](郑全增)
[论著](朱伟丹 李炳荣 周金伟 苏金亮)
(周雁玲 郑国良 陈其锋)
(张雪华[1] 何静波[1] 陈文娟[1] 全学模[2] 王荞[2])
(韩春宏 吴明灿 张建丰 黄国来)
(乔彩凤[1] 周如海[2] 陈淑婷[2] 蒋田[2] 俞行行[2] 顾九妹[2])
(刘彦英 陈青 丛淑珍 李谊 钱隽 赵晓虹)
(陈小余 肖红 宋学文)
[短篇报告](金玉华 吴敏 陈林杰)
[论著](梁俊生 谭晓明 李兆勇 蔡越飞 钟胜 路婧)
(杨磊[1] 王锡明[2])
(毛锡金 陈亮 杨青霖 夏吉凯 曹新山 张林 刘新疆)
(吕志宏[1] 闫欣[2] 孙焕清[1] 郝丽萍[1])
[短篇报告](赵成梅)
[论著](范玉志[1] 崔方胜[2])
[综述](孙奥松[综述] 孙钢[审校])
(黄杰[综述] 李成利[审校])
[论著摘要](孙立国[1] 饶胜利[2] 王连祥[1])
(鲁桂青[1] 刘林祥[2] 黄波显[1] 陈克敏[3])
(孙惠敏 刘琰)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社  长:武乐斌
地  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四纬九路37号
邮政编码:250021
电  话:6
电子邮件: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37-1426/r
邮发代号:24-134
单  价:10.00
定  价:120.00
金月芽期刊网 20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危机边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