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改变尿液颜色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尿液发黄是怎么回事 尿液
尿液发黄是怎么回事 尿液颜色看出健康状况
  尿液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它能很好地反应人体的健康状况。那么,尿液发黄是怎么回事?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尿液颜色透露的健康信号。
  尿液发黄是怎么回事
  1、生理性因素的尿黄
  一般我们在早上起来上厕所的时候第一次排尿是都会发黄的,所以这一次的尿液发黄是不必担心。
  因为人在通过一整夜的休息后,体内的尿液会浓缩,废弃物含量浓度较高,颜色就会较黄。晨尿发黄,特别是喝水较少时,晨尿的颜色会更深,这都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还有的是因为吃的食物才导致尿液发黄的,如果您吃了胡萝卜等,食物中天然色素的蔬菜或者是水果,就会使你的尿液变色。但是,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多喝几杯开水,就会慢慢还原。
尿液发黄是怎么回事 尿液颜色看出健康状况
  2、病理性的尿黄
  肝肾方面的疾病:在临床的检查中,尿黄分为二类,一类是胆红素尿,第二类是尿胆元尿。胆红素尿是指胆囊内的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造成的,原因一般是胆道受炎症侵袭,胆小管破裂,导致胆汁进行血液。一般的尿胆元尿多是因为我们的肝脏受到了一定的损伤才造成。我们肝脏损伤是会使我们的肠道对尿胆元的吸收大大的增加,这样就会导致胆尿元溶入小便里之后,就出现尿黄。
  另外有溶血性贫血的人,因红血球大量破坏,尿胆元也会被经肠道吸收,导致肝脏无法把大量的尿胆元转化为胆红素,也会引起尿胆元尿。
  3、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导致尿黄
  这类药物有核黄素,会导致尿黄,还有痢特灵和灭水滴灵也会导致尿黄,导致尿黄的还有大黄等药物。停药后尿黄就会消失,这类尿黄也不必担心。尿黄素_百度百科
尿液,可谓是健康与否的反射镜。尿液的颜色不同其所代表的身体状况也不相同。正常尿液呈淡黄色。尿的色素主要来自尿黄素及少量的尿胆素和,这些物质都是机体新练代谢的产物。饮水少或出汗多时,尿量减少尿液浓缩,尿色变为深黄。大量饮水时尿量增加尿液稀释,尿色变浅。
尿黄素临床表现
当血管内红细胞大量被破坏时,游离的血通过肾小球排出而形成血红蛋白尿,这种尿呈浓茶色或酱油,其特征是尿沉渣镜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临床上常见于蚕豆病、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恶性虐疾,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某些溶血性疾病。尿路出血时如果尿液呈酸性,尿中增多;黑色素癌或其他拌有黑色素沉着的疾病,尿中出现黑色素;酸中毒时尿中排出氢醌与儿茶酚胺,上述情况下尿液均可呈棕色或棕黑色。[1]
泌尿系化脓性感染出现的脓尿以及在骨折、糖尿病、、砷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肾病综合征时尿中含有大量脂肪颗粒脂肪尿其外观与乳糜尿相同;这种尿与尿中盐类沉淀产生的色混浊尿不同,加酸、加热都没有变化。[1]
尿黄素产生原理
正常尿的可受到某些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如进食大量服用维生素B时尿呈亮黄色。服用痢特灵,大黄时,尿呈深黄或棕褐色:氨苯蝶啶可使尿出现淡蓝色美蓝可使尿呈蓝绿色;注射酚红后可使碱性尿呈粉红色;正常新鲜排出的尿是透明的;摇晃后有少量白色或淡黄色泡沫,放置后可出现轻微棍浊,这是由于冷却后尿液中有盐类物质析出;碱性尿中易析出磷酸盐和碳酸盐结晶,使尿液呈灰白色混浊。酸性尿中易析出尿酸盐结晶,使尿液呈淡红色混浊。磷酸盐和碳酸盐结晶加醋酸后会消失使尿液重新变清,尿酸盐结晶加热后或加碱后也会消失使尿液变清。只有加热加酸都不能使之变清的尿液才考虑为病理性的尿液改变。[1]
夏术阶.尿液颜色辨疾病.中华医学杂志[M].上海,2003年,第5期&& 《》 &&
&&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尿液一般性状包括气味、、外观(颜色、清晰度)、比密等项目。
(一)气味
正常尿液的气味是由尿液中的酯类和酸共同产生的。新鲜尿具有特殊微弱的芳香气味。尿液搁置过久,污染繁殖,分解,可出现氨臭味。也可受到食物和某些药物的影响,如进食葱、蒜、、咖喱、过多饮酒,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后尿液可出现各自相应的特殊气味。
(二)尿量
尿量(urine volume)主要取决于的滤过率,和浓缩与稀释功能。此外尿量变化还与外界因素如每日饮水量,食物种类、周围环境(气温、湿度)、排汗量、年龄、精神因素、活动量等相关。一般健康成人尿量为1-1.5L/24小时或1ml(h。kg)。昼夜尿量之经为2-4:1,小儿的尿量个体差异较大,按体重计算较成人多3-4倍。
[临床意义]
1.(polyuria)24小时尿量大于2.5L称为多尿。在正常情况下多尿可见于饮水过多或多饮浓茶、。、等情况;也可见于使用或过多时。性多尿常因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和浓缩功能减退,可见于:
(1):如、等。尿崩症时,由于分泌不足或肾小管对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此种尿比密很低(常小于1.010)。而糖尿病尿量增多为现象,即尿中含有大量和电解质、尿比密高,借此可与尿崩症区别。
(2)肾:慢隆、、、、或,肾小管破坏致使尿浓缩功能减退,均可导致多尿。其特点为昼夜尿量的比例失常,增多。
(3)精神因素:如大量饮水后。
(4)药物:如、、等药物治疗后。
2.(oliguria)24小时尿量少于0.4 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称为少尿。生量性少尿见于机体缺水或出汗过多时,在尚未出现的临床和之前可首先出现尿量的减少。病理性少尿可见于:
(1)肾前性少尿: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如严重、、大面积引起的浓缩。②大失血、、等导致的下降、减少或肾血管引起的。③重症、引起的全身、有效减低。④当严重、等状态时,可因兴奋、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协加,使肾小管再吸收增强而引起少尿。
(2)肾性少尿:①时,受损,肾内收缩,腔变窄、阻塞、滤过率降低而引少尿,此种尿的特性是高渗量性尿②各种时,由于析度减低也出现少尿,但其特征是低渗量性少尿;③后急性排异反应,也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少尿。
(3)肾后性少尿:单侧或双侧上性疾病,尿液积聚在而不能排出,可见于尿路、损伤、以及尿路和机械性下尿路梗阻职、等。
3.(aburia)24小时尿量小于0.1L,或在24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进一步排不出尿液,称为,其发生原困与少尿相同。
(三)外观
外观包括颜色及透明度。尿的颜色可随机体和病理的情况而变化。正常新鲜的悄尿液呈淡黄至深黄色透明,影响的主要物质为(urochrome),(urobilinogen)、(urobilin)、及(porphyrin)等。此外尿色还受,摄入食物或药物的影响。
透明度也可以混浊度(turbidity)表示,分为清晰、雾状、去雾状混浊、明显浑浊几个等级。混浊的程度根据尿中含混悬物质种类及量而定。正常尿混浊的主要在因是因含有结晶(由于PH改变或温度改变后形成或析出的)。病理性混浊可因尿中含有、及细菌等所致尿中发有沾、也可因PH变化析出而产生浑浊。破裂产生的也可引起混浊。在期,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上皮细胞等混合的凝固物,称(膜状物),也应报告。
常见的尿外观改变的有以下几种:
1.(hematuria)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血尿。由于量的不同可呈淡红色去雾状、淡洗肉水样或鲜血样,甚至混有块。每升尿内含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自然数为肉眼血尿。肉眼血尿主要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出库存,如、、肾或以及某些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等。洗肉水样外观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尿还可由出血性疾病引起的,见于和特发性血小板沽少。镜下血尿乃指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而离心沉淀后进行查时能看到超过正常数量的红细胞。一般而言,凡每高倍镜视野均见3个以上红细胞时则可确定为镜下血尿。
2.(hemoglobinuria)正常中的低于50mg/L,而且与肝(hepatoglobin)形成大分子,不能人肾小球滤过。当发生内,血红蛋白超越过肝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时,游离的血红蛋白就从肾小球滤出,形成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在酸性尿中血红蛋白可氧化成为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而呈棕色,如含量甚多则呈棕黑色酱油样外观。血红蛋白尿与血尿不同,离心沉淀后前者仍为红色;血尿时离心后上清透明,镜检时不见红细胞或偶见溶解红细胞之碎屑,隐血试验。血红蛋白尿还需与卟啉尿鉴别,后者见于患者,尿液呈红葡萄酒色。此外碱性尿液中如存在、、等物质,酸性尿液中如存在、等药物均可有不同程度的红色。
3.(bilirubinuria)为尿中含有大量的结合所致外观呈深黄色,振荡后泡沫亦呈黄色。若在空气中久置可因胆红素被氧化为而使尿液外观呈棕绿色。胆互不尿见于和。服用、、后尿液亦可呈黄色,但胆红素定性阴性。服用较大剂量的、类药物时尿兴高采烈可呈溶液黄色。
4.乳糜尿(chyluia)乃因受阻,从肠道吸收的液未能经淋巴管入血而逆流进入肾,致使肾盂、处的淋巴管破裂,进入尿液中所致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严重者颇似乳法,有时含有多少不等的血液。乳糜尿多见于,少数可由、肿瘤、创伤或者手术引起。乳糜尿液离心沉淀后外观不变,沉渣中可见少量红细胞和,丝虫病偶可于沉渣中查出微生丝蚴。乳糜尿需与或等相鉴别,后二者经离心后上清转为澄清,而镜检可见多数的白细胞或盐类结晶,结晶尿加热加酸后混浊消失,为确定乳糜尿还可于尿中加少量第三者荡提取因尿中脂性成分溶于乙醚而使水层混浊混浊程度比原尿减轻。
5.脓尿(pyuria)尿液中含大量白细胞而使外观呈不同程度的黄白色混浊或含脓丝状。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及、。脓尿蛋白定性常为阳性,镜检可见大量。还可通过初步了解部位,协助临床鉴别诊断。
6.盐类结晶尿(crystaluria)排出的新鲜尿外观呈白色或淡粉红色颗粒状态混浊,尤其是在气温寒冷的时常很快析出沉淀物。这类混浊尿可通过在试验管中加热、进行鉴别。加热后混浊消失,、臧酸盐由混浊增加,但加乙酸后二者均变清,碳酸盐尿同时产生气泡。
除肉眼观察颜色与混浊度外,还可以通过三杯试验进一步对病理尿的来源进行初步定位。
尿三杯试验(three-glass test)是在一次中,人为地把尿液分成三段排出,分别放于3个容器内,观察记录各杯尿颜色,混浊度,并进行显微无意检查。多用于男性疾病定位的初步具体鉴别见表5-3。
表5-3 尿三杯试验结果及初步诊断
有弥散脓液
急性,且多在前
或慢性尿道炎
有弥散脓液
有弥散脓液
有弥散脓液
尿道以上部位的泌尿系统感染
有弥散脓液
前列腺炎、精囊炎
有弥散脓液
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
此外尿三杯试验还可帮助鉴别部位:①全程血尿(三杯尿液均有血液):血液多来自上部位;②终末血尿(即第三杯有血液);病变多在区、或(但患者大量出血量,可也见全血尿);③初期血尿(即第一杯有血液):病变多在尿道或膀胱颈。
(四)比密
尿比密(specific gravity,SG)是指在4摄氏度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因尿中含有3-5%的固体物质,故尿比冗长大于纯水。尿比密高低随尿中水分、盐类及有机物含量而异在病理的情况下还受蛋白、及等影响,如无水代谢失调,尿比密测定可粗略反映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方法学评价]
测定比密的方法有称量法、浮标法、液体落滴下法、小波法、析射仪法和试带法等。称量法最准确,常作为参考方法。浮标法(即尿比密计法)最普及、但用量多,实验影响因素多,准确性差。法和析射仪法需要专用设备。析射俯法用析射仪测定,所用的尿量少,目前已广泛应用,但受温度影响,在有和糖尿量必须校正。析射仪法可用去闻子水和已知浓度溶液:如0.513mol/L(30g/L)0.85mol/L的氯化钠溶液0.263mol/L溶液来进行校准。试带法简便,近年来已用于的测定,但测定范围较窄,实验影响因素多,精度差。总之尿比密测定可告性不如,易受非离子分成分如如糖、蛋白、等干扰,但由于方法简便,不需在特殊仪器因此可作为尿液一般检查内容。近年来比密测定有被尿渗量测定取代的趋势。尿比密和尿渗量测定比较见表5-4。
表5-4 尿比密和尿渗量测定的比较
性,性溶质,各种有机物如葡萄糖、尿素、、有机碘造影剂等。故每增加10g/L,比密应减0.003;葡萄糖每增加10 g/L,比密应减0.004;碘造影剂可使尿比密高达1.060
主要为晶体性溶质,溶质微粒总数,特别是离子化的溶质微粒。不能离子化的物质及大分子物质影响小
测定用仪器或器材
比密计;析射计;尿比密试带等
尿渗量测定仪采用冰点降低或沸点升高等原理,为精密电子仪器精确度高,不受尿的温度影响
比密单位1.0xx
尿渗量,经mosm/kgH2O表示
参考值范围
1.015-1.025
600-1000mosm/kgH2O
肾调节范围
1.003-1.035
40-1400mosm/kgH2O
肾浓缩稀释功能初筛试验,尿比密恒定约等于1.010为等渗尿,说明肾浓缩功能严重不全
同时测定尿 及血浆渗量,禁水12小时以后尿渗量应大于等于 800mosm/kgH2O ,正常人血浆渗透量多为275-305mosm/kgH2O,尿渗量与血浆渗量之比经贸部应& 2.5,否则为肾浓缩功能受损。
[参考值]晨尿或通常饮食条件下:1.015-1.025;随机尿:1.003-1.035。
[临床意义]
1.高比密尿可见于、脱水、心功能不全、等时;也可见于尿中含葡萄糖和碘迁影剂时。
2.低比密尿尿比密减低对更有价值。经常排出比密近于1.010(与比密接近)的尿称为等渗尿,要见于慢性肾小球炎、等导致远端浓缩功能严重障碍的疾病。
尿比密测定有助于对糖尿病和尿崩症这两种多尿疾病的鉴别。尿崩症时,尿量极大,比密很低,几近于1;而糖尿症时,尿中含有大量葡萄糖,比密增高。
24小时连续多次测定尿比密有助于初步了解肾的浓缩稀释功能。
出自A+医学百科 “基础检验学/尿液一般性状检查”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基础检验学/尿液一般性状检查”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热门点击:
尿常规检查必看热点
章友康,党员,学科带头人,科主任,生于杏林世家,从小在跟随祖辈行医过…
王志刚,党员,免疫细胞治疗与其他疗法协同作战,消灭肿瘤…
尿常规检查正常值以及各项指标的意义
您对尿常规的检查有多少了解呢?知道尿常规各项的正常值和各项指标的重要意义吗?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了解尿常规检查的正常值对于肾病的预测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各项尿常规检查正常值:
一般来说尿常规指标中尿蛋白阳性1+、2+甚至是3+说明尿中有蛋白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蛋白尿,一旦出现蛋白尿极有可能是肾脏出现疾病;另外一旦尿蛋白与潜血同时出现,则更有可能说明肾脏出现问题。所以一旦其中一项或是两项都出现异常,建议咨询专业的肾科医生明确病情,以免耽误治疗。
尿常规检查的项目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酸碱度:
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4)蛋白质:
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蛋白尿如何治疗》
(5)尿糖定性:
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7)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其实尿常规检查的正常值以及所尿常规体现的临床意义仅作参考,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所以当尿常规出现异常时,请不要慌张。咨询专业的肾科医生以明确病情,欢迎在线咨询,专家为您详细解答,祝您身体健康。
在线咨询QQ:
专家微信:
微信公众号:肾内科免费坐诊
——感冒几乎是最常见的疾病了,人们每年都要至少得一两次,甚至已经达到自行医治的水平,感冒之后自己吃药,连诊所都不用去。但有些人,感冒之后眼睑和小腿出现浮肿,甚至有人出
——尿常规是一种常见检查,最近有朋友在网上咨询,尿常规能不能检查出肾炎?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听听肾病专家是怎么说的。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
上一篇: 下一篇:实验诊断复习资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实验诊断复习资料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液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