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中医院陈桂枝厦门中医院周六上班吗不

您现在的位置:
新郑市中医院
新郑市中医院
新郑市中医院坐落于郑韩古城脚下,郑新路西侧,始建于1958年,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院,医院占地140余亩,开放床位1500张,是一所隶属于新郑市卫生局主管的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集临床、科研、教学、康复、急救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新郑市中医院坐落于郑韩古城脚下,郑新路西侧,是一所隶属于新郑市卫生局主管的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集临床、科研、教学、康复、急救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河南中医学院教学实习医院”、“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郑州市花园式单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市直医院定点接生单位。
新郑市中医院是一所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院。医院占地140亩,绿化面积达60%,开放床位1500张,高档病房180套,医务人员800余名,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20名,中级技术人员280名,硕士研究生60名。
医院设有内科、儿科、外科、肝胆病科、糖尿病科、肿瘤科、呼吸科、五官科、皮肤科、男性科、营养科、疼痛科等三十多个专科门诊和心内科、神经内科(中风专科)、内分泌肾病内科、血液肿瘤内科、消化肝病内科、骨伤科、普外科、脑外科以及妇产科、五官科、儿科、康复科、介入科等十五个病区,其中介入科为我市及周边县市唯一微创介入诊疗特色专科,服务范围覆盖我市及周边县市,骨伤科为河南省中医特色专科,市级名科6个,康复科,儿科、心脑血管、肿瘤、骨病、肝病、糖尿病、妇科病等在诊断、治疗方面独具特色。年门诊量近25万人次,住院人数2万余人次,床位使用率达100%。
医院医技科室齐全,拥有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飞利浦16排CT、大型C臂、德国莱卡手术显微镜、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中型先进设备百余台。我院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在新郑市率先开设功能性神经外科、中医康复、微创介入、血液透析等。开展的癫痫、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肿瘤、肝病、心脏、周围血管、妇科介入治疗,胰岛细胞瘤切除术、胰腺炎、双膝关节置换术等技术均处郑州地区先进水平。
我院建院以来,先后荣获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国最佳百姓放心医院”、“郑州市十佳医院”、“河南省园林式单位”、“A级郑州市医保、新郑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新郑卫生系统党建工作示范点”、“健康强国·2011全国最佳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称号,在抗击非典、手足口病及问题奶粉筛查中表现突出,成功承办了郑州市“中医中药万里行”、新郑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等大型活动。
医院除重点开展专科医疗、急救服务外,还非常重视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健康教育、社区服务等工作。医院管理实现了由粗放型旧模式向内涵型、效益型现代化模式的转变,整个医院形成了“以急救中心为龙头,以内科、外科为后盾,以儿科、心脑血管病和肝病、糖尿病专科为两翼,以中医中药为特色,集医疗、科研、急救、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医院。
宗旨:中西结合,发展专科,突出特色,科技兴院。
院训:承古纳金,厚德精医。
发展战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人才建设为本,狠抓医疗质量,努力发展专科建设,打造中原名医名院。以“大专科、小综合”为发展方向,努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胆干事创业,朝着“做强做大做成全国著名中医院”的总目标奋勇前进。
服务理念: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
工作要求: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 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院领导简介
蔡喜平 新郑市中医院院长,市级名医。
蔡喜平,女,1962年出生,现年53岁,河南医科大学毕业。1981年至1995年在新密市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任内科医师、主任,1995年底调入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任医政科科长,2000年调入新郑市中医院工作,任副院长,2009年12月至今,任新郑市中医院院长。擅长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任职以来,先后被荣获“全国优秀院长”、“郑州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郑州市文明标兵”、“最美故里人”等荣誉称号。
副院长:陈桂枝、曹少亭、安新伟、张焕芹、范书堂、史健、孙惠刚、宁根江、高文彦、曹鸣洋、梁国建、刘红莉、张正勇、翟毅敏、赵松德、刘智勇、郜毅青、时建卫、白敏、李彦卿、刘彩梅、张国军
院长助理:王季荣、张耀娟、燕凤霞、李庆超、赵广涛、贺海潮、乔申卫
工会主席:李玉岭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路线:乘102路、新郑到郑州公交车在新郑市中医院下车即到。另有市区免费班车专线,30分钟一趟。如果您在本站未找到您的医院信息您可以点击右侧“提交医院信息”按钮进行提交,我们工作人员会在三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
新郑市中医院
医院别名:新郑市中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综合医院
医院等级:二级甲等
联系电话:6/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99健康网看到的)
联系地址:新郑市郑新路
新郑市中医院专家医生出诊时间忍着病痛依然看病救人
人送“小儿王”称号
孩子们的福音 有人情味的医生
在中医院儿科部记者见到了正在给孩子看病的陈桂枝医生,她正在给一名刚出生20多天的幼儿量心率。因为要摸摸孩子的肚子,她怕手有些凉,就放衣服里面暖一会儿再来摸摸孩子的肚子,以防冰了孩子,是一位注意细节和人情味的医生。
从事科临床工作55年的陈桂枝,现在是新郑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儿科副主任医师,在新郑周边县市被人们称为“小儿王”。因为她是孩子们的福音。她医治过的小孩成千上万,在新郑有的一家四代人都在她这看过病。在别的地方看不了的病症在她这有可能一颗药片就搞定了,在她眼里,来看病的孩子们就是她自己的孩子,不想孩子受罪。
为了患儿置自己不顾 不嫌弃不放弃
在1982年的一个夜晚,当时天很深了,陈桂枝和家人都已睡下,突然有人敲门叫救命。没顾上穿好衣服,就开门让进屋查看情况,原来是一个刚出生5天的小孩突发高烧合并急性口腔炎,抱来的时候已经面色青紫,不能啼哭,呼吸微弱。检查发现孩子气管里有异物,那时候条件差,又在家里,所以只能用简单的吸管放在孩子嘴里,陈桂枝用嘴将异物吸出来,救人要紧,也没考虑太多,一口气吸下去,弄得满嘴的浓痰,血腥气让人作呕。浓痰吸出孩子可以呼吸,“哇!”的一声哭出来,家人们听了都跪倒感谢救命之恩。挽救了孩子的生命,也让一个家庭有了希望。陈桂枝没有嫌弃孩子的脏和被传染的可能,当时的她只知道要抓紧时间救治这个孩子,再晚一点就可能来不及了。
与人方便不求回报
在陈桂枝坐诊的办公室抽屉里,记者看到有很多1元、5角、1角的零钱,她说这都是备用的,有很多来看病的家长急急忙忙忘记带钱,或者需要零钱买个药丸什么的,我这有可能会解燃眉之急,也不多,但紧急时候却有大用处。
在同事的眼中,“陈桂枝老师是我们的榜样,她会很好的处理和患者的关系,常常对我们说,我们应该把患者当亲人对待,换位思考一下,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儿科陈医生说。
带病坚守岗位 仍不放弃学习
随着年龄的增大,疾病也开始找上了她,心脏病、脑梗塞、糖尿病。医院同事告诉记者:就在一次就诊的时候她晕倒在岗位上,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但她一直吵着出院,一出院她又开始工作。
有一次她的腿骨折了,就让丈夫推着轮椅送她到单位来上班。院方为了照顾她的身体,现在上午坐诊四五个小时,下午就让她休息一会儿,不然身体承受不住。但有时闲不住还是来看看,一来她的办公室就挤满了看病的人。
55年了,陈桂枝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如今她将自己的三个孩子培养成医学人才,但仍然还坚守在岗位上,给孩子看病。她说:“生命有长短,但知识没有尽头,我现在还在学习,希望在活着的时候尽我所能,这样人生才会有意义。”
本文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14网址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中医院周六上班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