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心脏发泡实验工作”的实验,我们用洗耳球及手相当于()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要求
欢迎光临东台市教育局门户网站!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要求
文章作者 :佚名  发布时间: 8:01:08 阅读次数:442
第一单元& 天气
天气这一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学生将了解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同时学生也将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制作简易风向标测量风向,自制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1.实验内容:测量室内外的温度
器材:温度计&&
规范操作要点:
(1)手拿温度计上端(拇指、食指和中指)。
(2)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约2-3分钟)。
(3)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避免呼出的气影响温度。
操作的建议:
(1)室内温度的测量,可以在教室里挂一支温度计,便于全班同学观测。
(2)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温度计是易碎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用好后要入盒,避免放在桌子上滚落地上打碎。
1.测高温时用水银温度计,[100摄氏度以上]。测低温时用酒精温度计。
2.温度计打碎了怎么办
(1)用硫磺粉撒在上面,让它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化合物。(这是最好的办法)
(2) 若没有,可以用吸尘器,但必须要彻底清洁吸尘器。
(3) 将碎片收集(不要碰到手),包好倒入垃圾箱。水银用纸是吸不上的,所以要用扫的。不要见水。你的伤口没碰上就没事,若不太确定,最好去趟医院,水银是重金属,有剧毒!!还有,收拾完一定要开窗通气,这一点切记切记!
3.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 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
&&&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
&&& C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停留在水中。
&&&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2.实验内容:制作风向标测风向。
实验材料:吸管1根、硬纸板1张、带橡皮铅笔1支、剪刀、大头针1枚
规范操作要点: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或麦秆),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剪一个圆形纸板,写上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8各方向,然后中间戳洞,把铅笔插入圆形纸板。
5.确定好方向(可借助指南针),与圆形纸板上的方向一致,然后测定风向。
1.到空旷的场地上测风向。
2.指南针的正确使用:方向的测定可借助指南针,指南针平方,待指针静止时,轻轻转动指南针盒,使磁针的南北两极和盒上标明的南北方向一致,这时指针盒上标明的方位就于实际方向相对应。指南针务必要远离以下列举的各种物品,才可避免磁针发生错乱:指南针应离铁丝网10米,高压线55米,汽车和飞机20米,以及含有磁铁如磁性容器等10米。
3.实验内容:做雨量器测降水量。
实验材料:直筒的透明杯1个、喷壶或(洗澡喷头)、纸条1张、直尺1把
规范操作要点:
1.在直筒的透明杯子外面贴上一张纸条,并在上面画好刻度,纸条0刻度对齐杯底。
2.站直身子用喷壶对准杯子喷水,模拟降雨。
3.降水5分钟后,看看降了多少毫米的"雨"。
4.对照降水等级表,判断降水等级。
1.纸条0刻度对齐杯底。
2.读数时,雨量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和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时读取雨量器的刻度数。
课外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的指导:
1.雨量器摆放位置的确定: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到。
2.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对照等级表,确定下雨的等级。
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第二单元&&& 溶解
溶解这单元涉及到11个实验,基本上每堂课都涉及到两个,如果给归类一下的话,都包含在溶解、过滤、加热分离这三个实验。这三个实验的操作要求比较严谨,其中的注意点也不少。教参P43单元的第一课的三维目标有一条就是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内容:溶解实验
实验材料:玻璃棒&& 烧杯& 勺子& 溶解物质(食盐、糖、高锰酸钾、小苏打、洗净的沙等)
规范操作要点:
1.第一步:静观。把溶解的物质放入水中,静观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尤其是高锰酸钾,它在水中逐渐分散这过程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过程。)
2.第二步:搅拌。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注意到溶液是否均匀,是否变成肉眼无法看见的物质颗粒。因此搅拌时要先慢后快,这样便于观察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3.第三步:静候。物质的溶解有快慢,溶解到一定程度后,物质看起来一下子溶解不了不要急于下判断,过一会还会继续溶解。
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和粉笔末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2.高锰酸钾的取放要规范。取时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桌上,取时用药勺,不能用手直接拿,没药勺可以用纸槽。
3.勺子的使用:像高锰酸钾这样的化学物品,不能用手拿,要用小勺拿取。为了避免起化学反应,在实验中一般选用药勺,尽量避免用金属勺子。
4.玻璃棒的用途:玻璃棒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或蘸取试液。实验前后应及时洗净玻璃棒,以防沾污试剂。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击器壁,防止碰破容器或造成液滴溅出,因为化学实验对溶液的要求很高,轻微的碰触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在没有玻璃棒的情况下可以用筷子代替食盐溶解实验,但如果是搅拌浓盐酸或腐蚀性强的液体不能用筷子代替。
2.实验内容:一杯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实验材料:1杯100毫升的水、1根玻璃棒、1袋食盐、1把勺子
规范操作要点:
&&& 1.倒100毫升水,舀一平勺食盐倒在杯里(用尺子刮平)。
&&& 2.用玻璃棒搅拌,先慢后快,便于观察。
&3.边观察边记录。
& &&4.食盐全部溶解后,再倒一平勺食盐,用筷子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记录加入食盐的量(份数):总勺数减去一勺。
& &&5.用天平称称出一勺几克实验,算出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1.实验使用的盐选择细盐或粉盐比较好。
2.有时为节约课堂时间,可以把100毫升的水减半到50毫升,刚开始放盐可以两勺一次,节约时间。也可以根据第四课的内容,先多放,再慢慢减少。
3.食盐和水不能洒到杯子外面。
4.做好的浓盐水保存下来,可做下次盐水的分离实验。
3.实验内容:过滤实验& (过滤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操作,教师要讲解演示并做好示范)
实验器材:铁架台& 三角漏斗& 烧杯两只&& 玻璃棒1根& 滤纸
规范操作要点:一帖二低 三靠。
&“一贴”:
&&&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可适当在滤纸外围加点水)。
&“二低”:
&&& 1.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
&&& 2.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 1.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慢慢流入漏斗内。
&&& 2.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 ,玻璃棒稍倾斜,可呈45度角。
&&& 3.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可避免食盐溅起来。
&&& 1.过滤必须用玻璃棒引流,不可直接将滤液倒入漏斗 。
&&& 2.滤纸要完好,无破损,否则会影响过滤效果 。
&&& 3.承接滤液的烧杯要洁净,否则会使得到的滤液受到污染。
4.实验内容:加热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材料:浓盐水少量、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蒸发皿、火柴
规范操作要点:
&&& 1.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10毫升。(为避免费时和盐飞溅的情况可适当减少为5毫升)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外焰加热。火柴轻轻甩灭后放至一旁。
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避免盐晶体烧焦发黄。(如蒸发皿内出现较多量的食盐晶体时即应停止加热,用蒸发皿余热使剩余少量液体蒸。如果仍继续加热,附着在晶体上的少量水与热蒸发皿接触即爆沸,无水晶体各面受热不均,也会发生飞迸现象)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 1.酒精灯的使用: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 2.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的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等在相当长的异端时间内仍然很烫,要注意安全。
&&& 3.如果实验器材没有,可以用蜡烛,调羹代替,但要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
&&& 1)在用酒精灯加热可以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来给液体加热,在加热固体时可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等,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不可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
&&& 2)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加热,以免有水珠,导致试管加热不均匀,发生爆裂。
&&& 3)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很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 4)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行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1/3,加热时,使试管斜一定角度(45°左右),在加热时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试管内的液体如果沸腾的话,会溅出来)。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接近试管口1/3),手应该持试管夹的长柄部分,以免大拇指将短柄按下,造成试管脱落。
&&& 6) 特别注意在夹持时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撤除时也应该由试管底部撤出。
第三单元&& 声音
&&&& 声音这一单元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虽然这单元的科学概念比较抽象,但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再联系生活经验,他们的理解会得到持续加强。
1.实验内容: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四支大小相同的试管、水 、小棒。
实验过程:
&1.四支试管分别标上号。
&2.依次装上满杯、3/4杯、1/2杯、1/4杯水
&3.用嘴在试管口吹气,比较音的变化。
&& &1.对着试管口朝水平方向轻轻吹气,发出的“嗡嗡”声是有试管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高→低;低→高。吹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空气,空气越多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 2.在试管中加水,敲击试管,试管发出的声音是由试管玻璃和水振动产生的。理由:敲击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玻璃和水,水越多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2.实验内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实验器材:米尺& 棉线& 尼龙& 铝箔&& 音叉
规范操作要点:
&&& 1.把每种材料的一端分别与音叉连接。
&&& 2.另一个同学在材料另一端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
&&& 3.物体要绷紧,铝箔比较难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但要使用不同质地的材料。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 这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
实验内容:体验心脏的工作
实验材料:软管1根、水槽、洗耳球
规范操作要点:
1.这是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洗耳球代表了心脏的收缩功能,塑料管代表了血管,输送代表血液。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心脏工作中的疲劳。
2.在体验心脏工作的活动中,需要小组同学共同合作,相互配合完成实验。
3.实验后要给予学生比较充分的交流感受的时间。
提醒:每次实验操作完,要求能整理好器材,及时清理并上交。
在课堂中,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时,具体每个学生掌握得如何,一个班四五十人,老师要个个看清楚都不大容易,更何况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老师一个人的眼睛是不够用的,不如我们加上学生的小眼睛,采用“兵带兵”的模式,让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纠正。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相互协助的学习方法,老师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不但增加了学生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机会,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去接受。
&&&&&&&&&& &&&&&&&&&&&&&&&&&&&&&&&&
  【责任编辑:jyszqj】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 江苏省东台教育网Email:在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的实验中,通常用手捏心室的两侧壁,其中心壁较厚的一侧为______心室. 某人的左_百度宝宝知道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资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资料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我们的身体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我们的身体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2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四上我们的身体单元填空
我们的身体单元
1、&&&&&&&&&&&
我在观察人的身体的特点时,用(眼看)的方法知道自己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用(耳听)的方法知道(心脏)在跳动;用(手摸)的方法知道自己身体内有(骨头)。
2、&&&&&&&&&&&
我们在跳绳时,身体上参加活动的部位有(眼)、(手)、(脚)、(鼻)、(心脏)等。
3、&&&&&&&&&&&
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它就是(骨骼)。它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4、&&&&&&&&&&&
根据食物进入人体经过的路线,人的消化器官依次是(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5、&&&&&&&&&&&
我们呼吸进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呼出的是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废气。
6、&&&&&&&&&&&
经常运动能使骨骼和(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每分钟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要比平时(多)。
7、&&&&&&&&&&&
能感觉到皮肤下有肌肉的感觉器官是(手)。人的心脏在人体的(左)胸。人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8、&&&&&&&&&&&
食物主要是在(胃)内消化。是通过(食管)被运输到胃里的。食物消化变成的营养大部分是通过(小肠)时被吸收的。
9、&&&&&&&&&&&
牙齿中具有将食物切断作用的是(门齿),有(8)颗;撕开食物的是(犬齿)有(4)颗;磨碎食物的是(臼齿)有(20)颗。人体的气体交换场所是(肺)。
10、&&&&&&&
我们在跑步的时候,身体上参加活动的部位有(眼)(手)(脚)等。
11、&&&&&&&
按照人体工作类型划分,人体由(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组成。或是血液循环系统
12、&&&&&&&
我发现我的身体外面有(皮肤),皮肤下面有(肌肉),肌肉下面有(骨头)。
13、&&&&&&&
人的心脏跳动,实际上在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把血液从心脏挤到(全身),又使血液回流到(心脏)。
14、&&&&&&&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15、&&&&&&&
有暂时储存食物和以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作用的器官是(胃)
16、&&&&&&&
当左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时,左上肢的骨骼(变曲)了、关节(活动)了、肌肉(变硬)了。
17、&&&&&&&
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相比,会发现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了,(氧气)减少了,(氮气)不变。
18、&&&&&&&
心脏不停地在跳动是在(挤出和回流血液)
19、&&&&&&&
我们跳动起来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次数都会增加。
20、&&&&&&&
正常情况下,我们静坐时的呼吸次数大约是每分钟(20)次。心跳每分钟大约是(60----100)次.
21、&&&&&&&
人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这是因为: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大)人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而且恢复正常心跳,正常呼吸所用的时间更(短).
22、&&&&&&&
人体运动后,心跳会加快,这是因为: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心跳就自然会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
23、&&&&&&&
在体验心脏工作的实验中,我们的手一捏一松相当于(心肌的收缩功能),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被挤压的水相当于(血液).
24、&&&&&&&
心脏假如一秒钟跳动一次,那么,心脏实际上在(0.2)秒钟就完成了跳动,余下的(0.8)秒钟是休息.睡眠时,心跳的次数会变(少).
25、&&&&&&&
食物开始消化的地方是(口腔)里,主要在人体内的(胃)和(小肠)内消化和吸收。
26、&&&&&&&
循环系统又称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位于胸腔的(左侧),(两肺)之间。
27、&&&&&&&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在举哑铃的过程中,上肢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参与了活动。
28、&&&&&&&
呼吸系统是由(鼻腔)、(横隔膜)(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的。
29、&&&&&&&
心脏跳动一次的过程中,房室开放的时间约为(0.4)秒。
30、&&&&&&&
经常锻炼,会(增大)我们的呼吸量,从而获得(更充足)的氧气。合理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有利健康。
31、&&&&&&&
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流出)心脏,心肌舒张,血液(流入)心脏。
32、&&&&&&&
食物在口腔里,食物中少量的(淀粉)会被唾液分解为糖.
33、&&&&&&&
人体需要的氧气是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并排出体外。
34、&&&&&&&
口腔中,咬碎食物的是(牙齿),起搅拌作用的是(舌头),湿润食物,消化淀粉的是(唾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发泡实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