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有人偷东西西了,什么心理,有什么举动

我有一孩子现在8岁从小爱偷东西是不是心理生病我拿她没办法
我有一孩子现在8岁从小爱偷东西是不是心理生病我拿她没办法
10-03-17 &匿名提问 发布
可以找心理老师咨询一下。有时候有些孩子是有些心理上的某种嗜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家里经济状况不好的话,孩子可能缺少所需品,所以就去偷拿自己没有的东西,满足孩子想要的物品,在给孩子说明偷东西的坏处,相信他会改掉不良习惯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有这个病的人不是个案,前一段时间报上登了一个很有钱的老板,也有这个病;这个病自己是很难克制住的,单靠自己的力量也是很难改掉的,所以建议最好去找心理医生,也只有通过心理治疗才会康复的,既然有了病就不要讳疾忌医,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治涝,要不这个病以后会影响前途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觉得不是她心里有问题,只是小孩子喜欢拥有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而已。我觉得你应该狠狠的跟她说一下, 起码她觉得你很凶,原来这是不对的,才不会继续下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应该 是环境造成他这样子吧!这样家长就要加多努力的去教导他啰!好好地跟他说一下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法一、就是不要给孩子带上“偷东西”和“随便拿人家东西的帽子”,这样孩子会有心理的定势“我是一个偷东西的坏孩子”,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这样的发展,最后真的变成这样的坏孩子。方法二、让孩子养成可以控制的收藏习惯,比如集邮、集卡片、电话卡、硬币、不同的橡皮、不同的铅笔等等,只要是孩子发现这些新的样式、不同款式的物品就可以自己卖或者孩子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卖回来。方法三、把孩子的这样的收集习惯当成爱好兴趣来进行,定期请孩子开展览会,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和收集的自豪感。方法四、发现孩子拿人家的东西,不要生气,也不要让孩子给人家赔礼道歉承认错误,现在孩子的道德意识还没有发展出来,是潜伏状态,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羞耻之心,会爆发出来,再加上其他同学的指指点点、和嘲笑,孩子会受不了的。这样结果会更糟糕。方法五、定期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干涉,让孩子养成支配自己的财产的意识。总之,对这样的孩子急躁不得,不能打骂,不能指责,更不能说孩子是小偷,如果不幸这样做过,那么您有必要自己去心理咨询师那里咨询一下自己的心理问题。是什么情结让你这样的冲动和焦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是不能满足某种需求所致的积累性问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以找心理老师咨询一下不要给孩子带上“偷东西”和“随便拿人家东西的帽子”,这样孩子会有心理的定势“我是一个偷东西的坏孩子”,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这样的发展,最后真的变成这样的坏孩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能他不知道什么叫偷吧,你就从教育他分清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学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高中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辅导(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中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辅导(1)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大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分析
    冉.阿让是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小偷儿,因为难忍受饥饿的煎熬而偷窃。在过去,偷窃大多缘于贫穷,即使如此,也为世人所不嗤。
    应该说,在今天,偷窃与饥饿,贫穷关系极小。然而,在纪律严明、处罚日重的大学校园,偷窃现象却屡禁不上,且有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某高校1997年、 1998年、1999年因违纪受处分的学生分别为21人、26人、33人,其中,因偷窃而受处分的分别为2、5、6人,占违纪总人数的4.2%、11.5%、 18%,逐年增多,且增幅较大。
    人们不禁要问:堂堂大学生,偷窃为哪般?
   
    一、大学生偷窃类型思考
    大学生偷窃现象大体上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按参与偷窃的人数,大学生偷窃可分为团伙型和单干型。
    1、团伙型有二个或两个以上关系要好的同学或老乡共同实施,他们大多有分工,有人放风、有人去偷,以偷窃自行车、衣物等物品为主。不同于社会上的团伙盗窃主要以销赃获利为目的是,他们偷来的东西大都原物或改头换面后供自己享用,少数也有甲地偷来乙地卖掉的。这类偷窃因为有多人参加,所以为了使利益均享, 大多为多次偷窃,且往往事先有预谋。
    2、单干型由一人独自实施,以女性居多,从偷本寝室、本班同学的化妆品、零用钱、钢笔、书等小件物品开始,进而胆量增大,偷窃图书及同学的衣物、现金、就餐磁卡等。这类偷窃因以小件物品为主,所以隐蔽性较强,次数较多,例如,一女生被发现偷窃时,已作案60多次,偷书百余本,衣物几十件,价值上千元。
(二)按偷窃时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偷窃可分为蓄谋型和偶发型
    1、蓄谋型偷窃者事先有明确的意识,甚至事先蹲点察看情况,有预谋地一步步付诸行动。女生偷盗多如此。例如,一女生常到隔邻宿舍去玩,发现一同学很有钱,遂生窃意,但那位同学的抽屉总锁着,她便耐心地寻找机会。一日她借那同学的自行车,那同学将车钥匙连同整串钥匙都给了她。她灵机一动,借机偷配了该同学的房门和抽屉钥匙,趁上课之机,偷走了那位同学的500多元现金,并伪造了作案现场。
    2、偶发型偷窃者事前毫无思想和心理准备,常常因为贪占小便宜,一时冲动,望四下无人,便顺手牵羊,“拿走”别人的东西。某高校98级的新生入学不久,一女生宿舍就发生了千元存折被盗事件,后来查明,原来是本宿舍一同学所为。 该生家境富裕,随身带有800多元现金,并不缺钱。当问及她偷钱的动机时,她回答说:“没有什么动机,看见她的存折,屋里没有别人,就拿了。
    当然,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偷窃事件多为复合型,如团体蓄谋型,团体偶发型,单干蓄谋型,单干偶发型等。   
    二、大学生偷窃心理分析
   大学生偷窃,动机和原因众多,仅就偷窃心理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 一 ) 虚荣心理
    虚荣心理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引起背后普遍注意或取得荣誉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病态社会心理。虚荣心的背后掩盖着的往往是自卑等深层心理缺陷。虚荣心强的人常常是华而不实的浮躁之人,爱赶时髦,盲目攀比,讲排场。例如某校一个大三女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家境贫寒,且长相一般,是受学校资助的特困生。然而,从农村到城市,从中学考到大学,该女生学习不再努力,却时常羡慕舞池中流动的时装和各种化妆品散发的幽香,从此爱上了跳舞,但又时常为自己寒酸的衣着而懊恼 。为了穿件象样的衣服,起初她省吃俭用、干家教,当此满足不了她日益膨胀的虚荣时,她便偷拿同学 的零用钱、化妆品,并逐渐产生了“ 要有几百块钱该多好,最好不用还 ”的念头,终于铤而走险,撬开房门,砸开抽屉,拿走同学200多元现金,受到学校记过处分。
( 二 ) 自私报复心理
    自私是一种为满足自身的需求或者为了自己私利而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不顾社会规范、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的制约,计较个人得失,不讲公德,损公肥私,甚至侵吞公款,诬陷他人,杀人越货的病态心理现象。自私的人具有较强的嫉妒、报复心理。有的大学生偷窃便是自私、嫉妒、报复心理的结果。这类学生大都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和交际,自我封闭,与同学 ( 尤其是本宿舍同学 ) 关系紧张,精神压抑。当看到别人在自己面前亲如手足、谈笑风生的时候,内心更感到孤独和痛苦,甚至以为他们在故意气“我”,在自私、报复心理的驱使下便产生了“ 不让我好过,也让你 (们) 尝尝难受的滋味 ”的想法。于是,就“拿走”他们的东西,当看到失主生气、焦急、沮丧的表情,他们心理上得到了平衡和满足。
    其实,他们偷来的东西很少自己享用,多是扔掉、送走,或原封不动放在某处。
 ( 三 ) 侥幸心理
    侥幸是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祸。大学生活是相对宽松的集体生活,学生的防范意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这就给贪婪者带来了可乘之机。偷窃者明明知道被学校发现后会受到严肃处理,甚至会被开除学籍、绳之以法,但是他们心存侥幸,认为自己不会被发现,一旦行窃得手,便暗自得意,自认手段高明,多次尝到甜头后,胆子便越来越大,结果在泥潭里越陷越深。这类学生有的在偷得不义之财后,也曾想过金盆洗手,但由于意志薄弱,经不住物欲的诱惑,一有机会,便把后悔和法纪置于脑后,再次伸出贪婪之手。一学生便是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从偷用同学的香皂、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开始,到偷拿同学的书、钢笔、衣物,最后发展到带校外人员到本校一起偷自行车。当被抓获送派出所后,该生坦言:“我从来没想过会被抓住。”
( 四 ) 空虚心理
    空虚心理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支柱的消失、个人家庭变故,社会交往的畸变或者由于缺乏自信,错误认知、需求无法满足等原因而产生的没有信抑、没有寄托、无所适从、得过且过、百无聊赖的心理现象。具有此种心理的学生生活没有目标,学习缺乏动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类学生或沉溺于“双抠”、垒“长城 ”,或热衷于灯红酒绿、谈恋爱,或迷恋于武打、言情小说,或干脆整天与床为伍,当他们对这些也失去兴趣的时候,便会设法寻求另外一些新的刺激,甚至作出危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的事情。某高校体育系一学生在此种心理支配下,偷拆同学信件、贺卡、偷拿同学运动衣、运动鞋,然后扔掉,直至受到纪律处分。
( 五 ) 偷窃癖
    偷窃癖是在变态心理支配下表现出一种反常行为。患者常反复出现不可克制的偷窃冲动,对偷什么无明确目的,偷什么便什么,也不以攫取经济利益或供自己使用为目的,而是将它们藏起来,或者送给他人,或者暗地退还物主,或者扔掉,以此来满足变态的心理需求。
    某高校一大三学生,独生子,父母都是干部,家庭条件很好,但却有偷窃癖,所偷东西从学生证、借书证、书包、笔记本到收录机、收音机、衣服、床单等无所不有,一时间曾闹得整栋宿舍楼惶惶不安,后被夜间蹲点同学抓获。当学校正调查取证的时候,该学生却又从校内书店偷书被再次抓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偷不舒服,偷了也不是等着用。”
  三、大学生偷窃对策思
  预防大学生偷窃,要由学校、 家庭、社会三管齐下,共同努力。
( 一 ) 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首先,学校要加强品德教育,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御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侵袭。其次,学校要加强法律纪律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对小偷小摸不姑息、不迁就,防微杜渐。再次,学校要重视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不能一味进行知识灌输,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各方面的保证。
( 二 ) 矫正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影响深远。目前,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偏差,需要纠正:一是重智育轻全面发展:二是过分关注吃、穿和不同程度的溺爱、迁就;三是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或父母早亡等原因而疏于管教;四是有的家长素质较差、追求不高、手脚不净、品位低下而成为子女效仿的榜样。某女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向优秀,母亲在她三岁时病故,家境贫困,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对兄妹三人尤其是小女疼爱有加,有求必应。该小女从小就有爱拿邻居东西的习惯,但父亲、邻居都以为年幼、缺少母爱而宽容了她。
    中学紧张的学习使她无暇他顾,到了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迷茫的生活目标、盲 目的虚荣攀比、舞厅的浪漫诱惑,终于使她把手又伸向了同学的钱物,终因多次偷窃被勒令退学,父女便都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也给他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 三 ) 净化社会环境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全社会都重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都需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杜绝内容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对青少年的影响、杜绝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消除浮躁之气,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国分校:
&&报班咨询:400-810-8982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小学孩子老偷东西被打也改不了怎么办
编辑:刘龙福 & & 来源:&&
分享本内容到:
  有家长问:儿子10岁,正在上小学,他老是偷东西而且被抓到过也打过他,但是还是改不过来,停止不了请问是怎么回事?(偷的东西有,吃的,枪,小玩意,书本,钱之类的)想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要怎样才会治好或者停止下来?
  辅导专家:分析是来自家庭环境,10岁孩子的行为不可能从社会和学校而习得。所以,可以缩小范围从家庭环境入手:
  如果说当初有这种行为是从家庭教育引起的话,那么,老出现(请注意,这里用的词是&出现&而不是&偷&)这种行为,就可以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号入座了。
  第一,家长把孩子的行为定义为道德色彩:&偷!&
  第二,孩子&偷&一次,家长二话不说&发现一次打一次&,结果打皮了,家长没把这&偷&的毛病改过来,反而培养了孩子的&抗打力&。家长越打,孩子越偷。结果是:两个&强大&的家长却治不了一个&弱小的孩子。
  我给家长的建议是:
  1、如果你们夫妻想培养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孩子,就这样一直打下去,和他较量看最终谁取胜。打孩子的时候别忘了加一句:&我就不信治不了你&就这么做,将来你的孩子在叛逆方面一定是很出色的。因为叛逆孩子就是在打骂中产生的。这些孩子有如下特征:
  1、小的时候面对家长打骂心生恐惧一声不吭,行为继续。
  2、长大一点面对打骂开始说谎,行为有所收敛但不除根甚至变本加厉。
  3、再大一点面对打骂开始犟嘴,以牙还牙,离家出走。
  4、再再大一点买面对打骂开始行为反击,弑父弑母惨案开始发生....
  如果你们夫妻不想看到这结果,趁现在孩子还处在第一步的时候,立即停止你们的打骂行为,说不定孩子发展到今天的所有行为是家长用打骂教育方式强化而成的。既然知道这种方法很笨很无用,就立即止步,采用新的方式来教育。比如,
  1,、从今以后面对孩子的任何行为,你可以说别的,别定义为&偷&,更不要脸色难看的像天塌了一样,这样会吓到孩子的。
  2、观察他都拿那些东西?有些东西是不是他真的需要?如果真的需要,家长要及时满足他的需求。
  3、和言细语蹲下来用慈祥的目光看着孩子,鼓励孩子说出他当时的真实想法和做法。
  孩子还小不懂事,别把他的不懂事行为赋予&偷&的道德色彩。管教可以,我支持你管教,否则大了真的会发展成偷盗行为。但是,一定要在管教的同时注意家长的方式方法。如果你还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我来告诉你,很简单的一个方法:用爱,用无条件的爱去面对你的孩子。你们夫妻在管教孩子之前需要补上一课:&如何做到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这一课毕业了。孩子的问题你们才有能力解决。
  据我分析,孩子之所以经常行为反复,可能是家长发现孩子第一次的时候没有处理好,一开始就给予错误的定义,一开始就选择了错误的教育方法。
现在已经形成习惯,让孩子立即停止这种行为也不现实,家长要有心理准备:你们即使停止打骂改变了教育方法,依据原来教育方式的惯性,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改变不会像大人那样立即改变,这种行为持续一段时间才会减少和消失,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家长在孩子改变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允许孩子还有这种行为,如果你们事先有这种心理准备,当再次面对孩子类似情况发生的时候,用慈祥的爱去面对,有爱就不会让自己慌乱焦虑,没有了慌乱和焦虑,耐心陪伴才会产生,有了耐心陪伴,孩子有了安全感,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推荐家长了解:
  以上内容由京翰教育整理编辑&&针对全国中小学开设课外,辅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成长,辅佐老师更好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辅导科目:中学|化学||
重点本科毕业,专业知识扎实,解题...
辅导科目:初中|数学||
中考名师,8年初三毕业班任教经验...
辅导科目:初中|数学||
毕业于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数学与应...
辅导科目: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教师,本科学历,1981年毕...
校区选择:
所在年级:
=选择年级=
小学一年级
小学二年级
小学三年级
小学四年级
小学五年级
小学六年级
初中一年级
初中二年级
初中三年级
高中一年级
高中二年级
高中三年级
预约课程:
=选择科目=
家长姓名:
家长电话:
家长留言:
时下,培训机构推出的暑期项目很多,如1对1、精品小班、大班教学...
面对现在各大辅导机构的涨价,不同收入的家庭应如何选择辅导班?
...
1)京翰的老师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外聘老师,另一部分是专职老...
大家正在看>> 孩子为什么喜欢偷东西?孩子的偷窃行为解析
孩子为什么喜欢偷东西?孩子的偷窃行为解析
编辑: 仔仔
00:00:00 525心理网
内容提要:
偷东西怎么办?倘若孩子承认错误但家长却惩罚了他,家长就向孩子灌输了“撒谎也值得”这种观念。倘若家长能够恰如其分地采取措施,迅速解决儿童偷窃问题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发现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当孩子偷东西时,家长应该怎么办?――这是我们作为家长经常遇到却不愿进行探讨的问题之一。儿童偷东西的原因各异,而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纠正这种行为。  
  幼儿是不会故意偷窃的。4岁或5岁以下的幼儿对于“物品所有权”没有任何概念。他们并不知道拿走属于他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当孩子上小学时,他们就应该明白偷窃是一种错误行为了。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拿走他人物品通常是因为他们缺乏自控能力。  
  对于接近青春期的孩子或者13-19岁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偷窃通常是为了寻求刺激或是盲目模仿周围的朋友。青少年试图借此获得主宰人生的良好感觉,或是填补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空虚。 
  无论孩子在何种原因的驱使下发生了偷窃行为,父母都需要运用智慧来解决这一问题。假如家长仅仅由着性子来对待偷窃事件,他们勃然大怒的过激反应肯定是完全错误并且极具破坏性的。 
  (一)儿童偷窃行为的诸多原因  
  第一,儿童无法控制自身行为。
  较为年幼的儿童在自控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哪怕他知道偷窃是不对的,他也有可能拿走某样东西,这仅仅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家长必须培养孩子通过诚实方式获得所需之物的能力。与此同时,父母也必须将物质诱惑最小化。 
  第二,儿童的基本需求没有获得满足。
  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儿童来说,他的衣食住行都要完全依赖自己的父母。倘若孩子感觉自身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最终会选择自己动手。最为简单的解决之道莫过于 “自取所需”。  
  人的需求源自主观思想。尽管父母可能觉得小孩子不会追求物质方面的东西,但这不代表孩子真的没有要求。譬如,如果他学校的朋友都有零花钱,他自己肯定也会想要。如果孩子没有零花钱,即使其他方面应有尽有,他也会觉得若有所失。如果禁不住诱惑,这种类型的孩子很可能会偷钱,只有这样,他才能和大家一样都有零花钱。  
  第三,儿童需要更多关爱。
  孩子觉得生活里缺乏情感和关爱――这可能是儿童偷窃行为更加普遍的诱因。如果小朋友的情感需求无人问津,他们内心深处会觉得空虚,就有可能通过偷窃来填补这份空白。有偷窃习惯的儿童通常比较孤独,在学校人缘一般,与朋友相处也会有问题。他们缺乏表现自身感受的渠道和机会。 
  许多孩子没有得到他们想要那种关爱。他们觉得没有人爱自己,或者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这可能是真实情况,也可能是孩子的臆想。笔者在《如何改善儿童行为》里曾经提到,相对于家长关爱的多与少,孩子如何感知这份关爱更为重要。无法感知家长关爱的孩子有可能将情感需求转化为物质欲望。偷窃成为他们表达不满以及需求满足的方式。 
  第四,儿童希望主宰自己的生活。
  儿童对于自身弱点有着非常强烈的意识。他们缺乏对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部分孩子在这方面确实有困难。如果孩子的依赖感觉出现了问题,他们可能会进行偷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控制感或者反叛感  
  第五,来自同龄人的压力。
  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喜欢模仿朋友们的行为。如果他和一群通过行窃来寻求刺激的孩子混在一起,为了成为团体的一员,他也会加入偷窃行列。有的时候,孩子偷东西可能是为了向伙伴们展示自己所谓的勇敢。如果孩子和一群不良少年纠缠不清,家长需要采取很多具体措施。这方面可以参考《青少年交友不慎应该如何应对》这篇文章。  
  (二)如果怀疑自己的孩子有偷窃行为,家长应该怎办? 
  第一,保持冷静。
  不要反应过度。虽然孩子发生了偷窃行为,这不意味着他变成了小偷或是朝着犯罪生涯一路狂奔。偷窃行为和孩子的其他错误实际上没有任何区别。  
  第二,不要认为孩子在故意作对。
  获得关爱是儿童偷窃行为的动机之一。如果家长认为孩子从自己那里偷东西是故意跟自己对着干,孩子进行偷窃的动机会就进一步强化。  
  第三,不要责骂孩子或者与其当面对峙。
  这点需要特别强调――家长必须当场捉住孩子的偷窃行为,只有这样,其中的道理才能不言自明。  
  绝对不要通过间接证据与儿童进行对质。这样做只有两种结局:第一种,孩子欺骗家长或被迫撒谎,第二种,他们承认自己的偷窃行为。倘若孩子承认错误但家长却惩罚了他,家长就向孩子灌输了“撒谎也值得”这种观念。两种情况都会令家长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僵局,因此,间接证据是毫无用处的。 
  从他人那里听说孩子有偷窃行为对于解决问题也是没有帮助的。假若孩子对此表示否认,家长也不得不相信他的说法。如果家长提出质疑,就等于向孩子表明自己不信任他。  
  没有什么事情比知道父母不相信自己更能怂恿一个孩子变得不诚实。如若孩子承认了错误,家长就不能惩罚他。
相关新闻:
本站原创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说我没有偷东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