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听力损失分级的危害

  老年性聋在老年人群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以纯音听力大于25dB为标准,在55-64岁的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0.1%,随着年龄进一步增加(65-74岁),其听力下降的比例也增加到26.2%。  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近11%,推算至2025年为2.84亿,2040年增长到4亿多。老年性聋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然而也有部分人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噪声接触,吸烟,耳毒性药物应用,高血压,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中等高危因素)的影响过早出现听觉的衰退,老年性聋的发病有向中年化发展的趋势。  老年性聋导致老年人的听力障碍,影响患者的言语交流,同外界的交流逐渐减少,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孤独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削弱了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给经济发展、家庭和谐、老年人的幸福都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从社会需求角度看,我们应给予老年性聋足够的重视。  尽管助听器是老年性聋最有效的康复手段。然而,老年人听力学基本常识匮乏,心理障碍因素的影响以及不能正确认识消费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因此对助听器选配缺乏主动性,老年人对助听器的接受率不高。在发达国家15%~30%的老年性聋患者选配有助听器,在我国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的选配率更低。  究其原因,首先,老年人对听觉退行性疾病的重视不高。很多人认为,年纪大了,听力下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其次,在助听器选配观念上也存在误区,认为佩戴助听器是“聋子”和“衰老”的象征。再次,大家对助听器的期望值过高,希望有眼镜一样的功效,能很好补偿损失的听力。还有,随着年龄增大,对助听器的安放、助听器音量的调节、电池的更换等操作越来越困难。  其实,老年性聋患者应早期进行听力评估和助听器选配,使患者早期掌握助听器的使用,更乐意接受助听器。研究发现大于70岁的老年性聋患者较年龄轻的患者不太容易接受助听器,可能同患者年龄大、助听器使用过程中需要微细动作、患者听力的进一步下降、言语辨别率恶化有关。老龄大脑中的神经元作为对损伤、退行性病变的反应,仍有产生新的触突的能力,以替代病变的触突修复神经环路。这种听力下降诱导的神经再塑在听觉皮层中尤为明显。目前动物实验认为助听器放大的声刺激能加速听觉中枢的听觉神经再塑。老年性聋早期助听器选配将能减缓听觉退行性病变的发展,有利于听功能的保护。  目前已明确双侧助听器验配能防止听觉剥夺现象。双侧听力下降患者,如仅单耳配戴助听器往往导致未配戴助听器耳出现听觉剥夺现象,即所谓的阈上不对称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同神经元竞争触突有关,助听耳侧的神经元被激活,而对侧神经元不被激活。  对轻度听力下降和中重度听力下降患者助听器效果的观察发现:中重度听力下降患者助听器选配后获益明显,轻度听力下降患者助听器选配后在中度背景噪声中言语识别率明显提高。  老年性聋不仅表现在听力的下降,而且表现在频率分辨能力和时间分辨能力的下降。病人所能耐受的最大声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可能有所下降,表现为“小声听不见,大声受不了”。  普通助听器,大多只是一个简单的声音放大器。一个较响的声音再加上助听器的放大,病人很有可能受不了。另外,助听器虽然将声音放大了,但患者自身的分辨能力较差,如果不是有针对性地放大,也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这也就是许多神经性聋的患者对助听器不满意的原因。  另外,我国的助听器市场比较混乱,选配人员没有认证制度,商店、个体专卖店都可以经销,许多人为商业利益所驱使,不是科学地选配助听器。使得助听器在一部分耳聋患者中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全数字助听器,比较好地解决了神经性聋的选配问题。  因此,老年性聋患者应认识老年性聋的危害,早期进行助听器选配。如条件允许,可双侧选配数字式助听器,享受幸福安康的晚年。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3月21日特邀杭州聋儿康复中心邓永忠主任莅临泰兴惠耳听力中心,开展大型耳聋、耳鸣康复咨询,指导验配助听器活动!仅此一天,机会难得!  预约热线:8,活动地址:泰兴市鼓楼南路春区163号惠耳助听器,公交路线:9路至一方火锅城下,再往南200米。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1、凡本网已作出"不得转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声明的内容,本网所指向的非本网内容的相关链接内容及其他法律不允许或本网认为不适合转载的内容均不可任意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或违法引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行政责任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2、已经本网协议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转自(或引自)济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时事新闻类或资料性质的公共免费信息务必合理和善意的引用,不得进行曲解和修改。此项内容的引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在本网论坛、微博、评论等应用中,由用户发表的文章、图片、视频、评论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作者自负。
4、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务必在相关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老年性耳聋发病率高达70%|护士|听力损失_凤凰资讯
老年性耳聋发病率高达7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冷辉表示,老年性耳聋多因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导致听力减退。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人数也在递增,一般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60%~70%。“这和老年人的高血脂、高血压等有关,中医角度改善微循环,从气血不足、肾虚等方向治疗。而不应放弃,任其发展,出现听力下降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原标题:老年性耳聋发病率高达70%日是第57届“国际聋人节”。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有2亿多人患有中度以上听力损失,我国听力言语障碍人数高达2057万人,听力障碍的数量还以每年2~4万的速度递增,给家庭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很多老年人觉得随着年龄的增加听力下降是正常现象,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听力下降就应马上就诊,以免拖延时间导致听力无法恢复。神经性耳聋拖延治疗易出现永久听力缺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冷辉表示,从临床上来看,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多一些,又称之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中又以突发性耳聋、老年性耳聋居多。同时,突发性耳聋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从门诊来看,7~8岁的儿童也有来就诊的情况,“其实病因一直不是很明确,有的论断为是病毒感染造成,也有耳部微循环障碍一说。而中青年人多半和生活习惯有关系,比如熬夜、不按时起床、工作压力大、脾气大等有很大关系。”冷辉解释,神经性耳聋并不是说一点声音都听不见,而是单耳或者双耳出现听力下降,分为轻度听力下降、中度听力下降、中重度听力下降、重度听力下降、极度听力下降,到最后极度听力下降的阶段,就是已经听不见声音了。“如果出现了突发性耳聋应该积极治疗,原则是越早越好,时间短暂,积极治疗还是比较有希望的,如果拖延时间长,甚至好几年再治疗,希望很渺茫,甚至会彻底听不见。”听力损失60分贝以上人群应配戴助听器 冷辉表示,老年性耳聋多因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导致听力减退。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人数也在递增,一般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60%~70%。“这和老年人的高血脂、高血压等有关,中医角度改善微循环,从气血不足、肾虚等方向治疗。而不应放弃,任其发展,出现听力下降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对于助听器的配戴也有标准,不用稍微听力下降就配戴,建议听力损失60分贝以上的人群配戴助听器,“因为,这个标准会造成言语和沟通的障碍,老人听不清、听不懂别人谈话,引发交流障碍,逐渐不与他人交谈,孤僻、内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冷辉说。链接新生儿出生几天后就会做听力筛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来确定是否是健康儿童还是有先天性听力残障,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冷辉提醒,孩子1岁左右开始语言的发育,如果听不见会直接影响语言发育,如果确诊孩子听力残障,可在1岁时做手术,进行人工耳蜗移植,术后经过语言训练,能很快恢复语言功能。冷辉告诉记者,保护听力应该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放松身体,释放压力,饮食健康规律,避免长期的噪声刺激,多运动锻炼,如果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的情况及时就诊,不能拖延。本组稿件由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王佳 采写扫描右方二维码,关注华商晨报官方健康平台“健康真好”每周吃两次鱼防耳聋深海肥鱼含有丰富的欧米伽3脂肪酸,研究已经证实该脂肪酸有助于延缓心脏疾病、癌症、抑郁症和关节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周吃两次鱼还可以降低耳聋危险。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沙朗·克翰博士及其同事对随访观察的65215名护士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很少吃鱼的女性相比,每周至少吃两次鱼的女性罹患进行性耳聋危险降低20%。克翰博士表示,新研究结果表明,金枪鱼、黑鱼及贝类都有助于降低耳聋危险。鱼肉中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关键。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84475
播放数:227210
播放数:223893
播放数:31762
48小时点击排行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干预新进展
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公报,我国听力障碍、听力残疾者2057万人,60岁以上人口中深受听力障碍和耳疾所困扰的占3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430060;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北十堰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 文章内容
老年性听力损失:最常见的听力疾病
[日期:] & 来源:南京助听器& 作者:南京助听器 & 阅读:2次[字体:
的英文是&presbycusis&,由两个希腊字组成:&presby&意思是&老年&;而&cusis&则意味着&听力&。老年性听力损失让人联想起许多和老年相关的疾病,比如&老花眼&便是一例年龄和感觉器官退化的问题,指&老年人衰退下降的视力&。
表现为轻到中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它是当今社会目前最常见的听力损失类型之一。美国约80%的听力损失都是老年性听力损失。随着婴儿潮出生的人口老龄化,人口统计学显示存在有年龄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口的平均年龄也在增加。因此,我们可以预测到将来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的数目将急速增加。加拿大卫生部将老年性听力损失排在诸多慢性听力损失首榜。
大多数老年性听力损失导致轻到中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都是由外毛细胞损伤引起。通常为低频轻度、高频中度的吃力损失。美国著名听力学家Jerger等人在1993年比较了50到89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的听力损失图。他们发现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有更陡峭的听力损失,高频重些,低频轻些。对于女性来说,低频听力损失更甚的原因可能是血管纹的退化影响到了耳蜗毛细胞的血供。男性高频听力损失严重的原因可能为工作相关性噪声听力损失(NIHL)和老年性听力损失。
噪声听力损失其实不能完全和老年性听力损失分开,许多男性的老年人由于早期从事噪音相关工作,会加速由于听觉系统衰老引起的听力损失,同样的,噪声听力损失也会引起外毛细胞的损伤,特别是对那些持续暴露于噪声环境下的人。然而,根据Borg,Canlon,Engstrom(1995)和Killion(1997c)等人的研究,突发性脉冲噪声,如枪击声,会引起内、外毛细胞的同时损伤,便会造成噪声环境下对言语理解的困难;但实际上内毛细胞传输大多数的声音信息到大脑。如果内毛细胞受损,传到大脑的信息就会&混淆&起来,导致噪声下的言语分辨困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频听力损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