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吉大二院网上挂号有没有比吉大医院名声稍微逊色一些,但医疗水平也不错的医院,

来自子话题:
&a data-hash=&fdf213e75a63aedabffc2d93d3de1316& href=&/people/fdf213e75a63aedabffc2d93d3de131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fdf213e75a63aedabffc2d93d3de1316&&@张承&/a&说对了一半。。。&br&&br&首先,这个是事先放风。。。所以只能确定这三个进了SOL。。但具体如何操作,还要等71以后才知道。。。&br&&br&其次,若就&b&按照目前公布的信息结合老的189政策来看。。。移民局纯粹在扯淡!&/b&&br&因为几乎没有任何厨师能加满60分!包括英语母语国家的人!!因为这三个行业的学历/技术加分只有10分!&br&一个25岁的厨师,学历10分,年龄30分。。。如果有工作经验的,则年龄分就会相应减少。。&br&剩下的20分哪里凑??只有下面几个选项。。&br&1.偏远地区就学 5分。。这个有可能有。。&br&2.PY职业年,这个肯定没有。。。&br&3.natti翻译证书。。。不想当翻译的厨师不是好移民!&br&4.配偶加分。。。。你配偶如果能给你加分,不如你给你配偶加分??&br&&br&难道要雅思4个7来加10分么???&br&一个雅思有4个7的厨子,还移个毛的民啊!!!&br&&br&而上面这些问题,不管哪国移民都会面临。。。。&br&雅思4个7,对于哪怕一般的英语国家老百姓都不容易好么!!!&br&&br&所以。。。。我们还是等7月1吧。。。&b&如果没有其他相应的改动。。。那么这次所谓的政策放宽就是实实在在的bullshit。。。&/b&
说对了一半。。。首先,这个是事先放风。。。所以只能确定这三个进了SOL。。但具体如何操作,还要等71以后才知道。。。其次,若就按照目前公布的信息结合老的189政策来看。。。移民局纯粹在扯淡!因为几乎没有任何厨师能加满60分!包括英语母语国家的…
先告诉题主一个好消息,希望可以缓解题主的焦虑:我所见的比你条件还差很多的人,好多都移民成功了。&br&&br&按照我目前所见,你先把以下三件事情做好会有助于你达成目标。&br&&br&1、学好英语;这是必须的,生活上的语言可以通过交朋友实现,专业的话别无他法,只有花时间去学习练习。&br&&br&2、先去旅行;你现在心仪加拿大,也许你把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都待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新的看法。做好计划,多交朋友,你会发现旅行没有那么昂贵。&br&&br&3、继续做好电商,一定要做精做专做深入,最好做到行内一提你都知道这个水准。这在海外依然有用,我见了好几个在海外依然做淘宝生活的人,很轻松。而且在国外你也依然可以创业做别的电商项目。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电子商务依然是很好的职业方向。因为收入高,而且受地域限制小。&br&&br&海外不是天堂,但是对于同性恋群体来说,真的是更加合理的地方。人们的看法和生活方式都更加多元化,你完全可以做你自己。&br&&br&最后,祝福题主,一定要加油,你的梦想会在你努力之后实现。
先告诉题主一个好消息,希望可以缓解题主的焦虑:我所见的比你条件还差很多的人,好多都移民成功了。按照我目前所见,你先把以下三件事情做好会有助于你达成目标。1、学好英语;这是必须的,生活上的语言可以通过交朋友实现,专业的话别无他法,只有花时间…
抽不中 H-1B,就没有 OPT 了吗?还是说 OPT 已经用光了必须要抽 H-1B?两个人当中有一个能拿到 H-1B,另外一个就能以 H-4 留下来了啊(反正你们 EB-5 也是要结婚的)。H-4 虽然不能工作,但至少可以考虑继续读书,或者准备找下一年 H-1B 的工作啊。&br&&br&至于问父母借 50 万帮自己和女朋友做 EB-5 好不好,这要看你们 4 个人(你、你妈、你爸、你女朋友)的家庭观念都是如何的,是更加 interdependent 还是更加 independent。如果混杂着很 interdependent 和很 independent 的观念,你最好想清楚你们是否适合结婚,将来价值观不一致很麻烦的。interdependent 的人会认为这次我帮你,下次你帮我是应该的;independent 的人会觉得,不是生死关头最好不要求助于别人,能够靠自己就靠自己。&br&&br&如果你们都很一致的 interdependent(虽然我觉得这对于能付得起 50 万美元的中产来说很不可能),就是大家都对这个家有足够高的忠诚度,无论谁需要都能够无条件地支持,那很好。但如果你们都很 independent,那最好就不要做这种事情,尤其是你和你女朋友之间。你借你父母 50 万拿个 EB-5,你还不起不是问题。就算真的是问题,你父母就说因为给了你 50 万而无法养老,你必须对他们退休后的所有支出负责,你愿意负责也好不愿意负责也好,这都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已。但如果你为了女朋友而借父母 50 万(或者说她只占 25 万吧)办 EB-5,一旦出了问题就是连锁反应,直接变成两个家庭的不幸,还有可能扩散到你女朋友和她父母家,那就三个家庭了。&br&&br&所以说,这个问题最好把连锁去掉后再分析:&br&&br&1. 如果你单身,并且你觉得抽 H-1B 有风险,你跟你父母会否愿意出 50 万办 EB-5?&br&2. 如果你已经确定要办 EB-5 了,并且你恰好有个女朋友,你是否愿意跟她结婚然后把她的名字写上去?&br&&br&这两个问题分开的话,至少两个不幸中的任何一个发生都不至于产生连锁。如果你女朋友结婚两年后跟你离婚,至少你不会觉得为了她而欠了父母 25 万,因为你当初是假设只有自己需要 EB-5 而做决定的,只是跟她结婚是个错误的决定而已。你的 EB-5 反正无论如何都可以多带个人,如果不带她的话别的选择是否更好?如果将来父母要追债,你也很明确这是你一个人的债务,是为了你自己的 EB-5 而产生的,你是选择了要 EB-5 之后才心甘情愿带你女朋友的,所以整个债务只与你有关。&br&&br&最后,你必须考虑清楚如果你自己拿 EB-5 不带她会怎样,或者不拿 EB-5 但结婚乞求至少有一个 H-1B 又怎样,两个选择题 4 中组合答案当中哪一个是最好的,你自己决定。
抽不中 H-1B,就没有 OPT 了吗?还是说 OPT 已经用光了必须要抽 H-1B?两个人当中有一个能拿到 H-1B,另外一个就能以 H-4 留下来了啊(反正你们 EB-5 也是要结婚的)。H-4 虽然不能工作,但至少可以考虑继续读书,或者准备找下一年 H-1B 的工作啊。至于问父…
来自子话题:
如果你惊人的优秀 那么所有的大门都为你敞开,什么就业率都是浮云,无需在意所谓的数据和别人的经历。&br&&br&如果只是 average的话, 那么,不太好。。。很多人毕业后在美国只能在solo practice的所里混OPT,或者做一些临时的document review浪费时间,做immigration都算好的(这两年这个行业很赚钱)回国的话仍然要从一年级做起,在美国的经历根本没用。目前在一部分上海外所工作4-5年后有JD学位的话,可以拿到$16K左右的global pay,当然这是以无休止的加班和以一生无法成为合伙人为代价的(因为内所目前更倾向于提拔自己培养的律师成为合伙人),并且目前薪水较高的外所律师都主要从事无聊、没发展、没技术含量的FCPA业务为主。很多在外所工作的人的梦想就是将来跳槽到大企业做法务,钱差不多多,没那么辛苦,但主要prefer general corporate背景的。一些外资企业更倾向与从外所招法务。内所的话就一万五每月酱。但有机会接触客户,从事一些有意思的法律工作,有朝一日做了par能赚多少看自己本事。&br&&br&上海自贸区等一些法院也在积极探讨招募JD做法官什么的,也有一些高校招JD做老师。&br&&br&当然,教育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赚钱,更在于能不能帮你实现心中的梦想。就受教育的机会本身而言,美国法学院的教育是一流的,如果你有幸可以不在意在短期内以金钱的方式收回教育成本的话,我相信你不会后悔读JD的选择,我也相信它所培养的能力将使你收益一生。毕竟美国很多人JD毕业后很多人也没有从事法律工作,有人做social work,有很多人经营自己的生意,甚至我有一个好朋友辞掉了律所的工作在家作曲。。。。&br&&br&但是完全以金钱来衡量是否要读的话,我觉得以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搞不好很容易亏本,至少短期内收不回成本。听说美国很多很好的法学院今年apply的人数都比往年少了30%之多,要靠多找国(zhong)际(guo)学生寻求成本平衡。&br&&br&最后,宁去排名低一点的大城市的law school,也不要去排名稍高但在中西部等农村兮兮的城市的学校。地缘因素对外国人找工作来说绝壁是致命的。&br&&br&祝学业有成。
如果你惊人的优秀 那么所有的大门都为你敞开,什么就业率都是浮云,无需在意所谓的数据和别人的经历。如果只是 average的话, 那么,不太好。。。很多人毕业后在美国只能在solo practice的所里混OPT,或者做一些临时的document review浪费时间,做immigrati…
百度 FE 三年 T5 闪人的飘过。如果你只是想在美国工作生活,可以直接来工作,读书不是必须的。当然,两者难道不一样,就好比高考还是竞赛保送两者选其一,你要知道哪一个更适合你。至于如何找工作,你可以看我过往的文章:&a href=&http://dotnet.catchen.m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otnet.catchen.m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百度 FE 三年 T5 闪人的飘过。如果你只是想在美国工作生活,可以直接来工作,读书不是必须的。当然,两者难道不一样,就好比高考还是竞赛保送两者选其一,你要知道哪一个更适合你。至于如何找工作,你可以看我过往的文章:
首先 並不是只有華人餐廳才cash only&br&日餐 韓餐 越南餐 泰餐 都會出現Cash only的限制&br&一個是刷卡有手續費 另一個我猜也是可以少交稅&br&&br&其次 不是所有華人餐廳都只收現金&br&大餐廳一般都可以刷卡&br&少數小餐廳有刷卡minimum或者cash only&br&這類餐廳一般價格都比較低 刷卡的話的確不划算&br&&br&我以前在一家臺灣奶茶店打工 店開了十幾年 一直都是cash only&br&有的小超市對刷卡也會有限制 如果低於10或者5美刀都要收額外50 cents&br&&br&補充一個 今天突然想到的&br&美國大型連鎖商店Costco ------ 的Fast food櫃檯是只收現金的&br&貌似這是我目前暫時想到的唯一美國超市cash only的地方
首先 並不是只有華人餐廳才cash only日餐 韓餐 越南餐 泰餐 都會出現Cash only的限制一個是刷卡有手續費 另一個我猜也是可以少交稅其次 不是所有華人餐廳都只收現金大餐廳一般都可以刷卡少數小餐廳有刷卡minimum或者cash only這類餐廳一般價格都比較低 刷卡…
谢邀。&br&难度这个事每个人的定义不同,我只回答这其中的流程吧,难不难看你自己了。&br&&br&如果以移民为目标的话,比较现实的移民方案有三种。&br&1,独立技术移民&br&2,雇主担保移民&br&3,配偶担保移民&br&&br&第三条我就不我说了,毕竟和IT没什么关系,看你自己的修为。&br&&br&第一条的话要符合移民局的打分标准,IT的话一般要65分才能获得移民局的邀请函,这样才能有可能移民。同时,每年各个职业的移民配额不同,你所关注的软件技术年度的配额是5160个,截至到4月1号已经发出了4171个申请,也就是说每年(7月1号更新)的配额基本上是用不完的。这样的话只要你能满足65分就基本上可以移民了。&br&打分标准如下:&br&&a href=&http://www.immi.gov.au/skills/skillselect/index/visas/subclass-18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killed Independent (subclass 189) visa&i class=&icon-external&&&/i&&/a& - Points&br&&br&简单来说,在澳大利亚两年学习并拿到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25岁以上,雅思4个8 (G类)或者雅思4个7(G类)+考试拿到澳大利亚翻译证书,就能符合65分的标准了。&br&&br&&br&第二条的话只要能找到肯担保你的雇主就能移民,要求是完成澳洲至少大专学业,雅思4个6(G类)即可。但这个的问题是没有关系不花钱的话很难找到这样的雇主,除非你是大牛,被SAP,ABB或者Amazon,IBM这样的公司聘用,那就不是问题了。&br&&br&&br&如果光说找工作的话,澳大利亚除了三个大城市(Sydney,Melbourne,Brisbane)之外,几乎都很难找到IT相关的工作。就本人来说,现居住在Sunshine Coast已经1年半了,还没有在当地找到一份全职IT工作,以后找到的几率也不大。原因是需求小,要求高,和本地人竞争优势不明显外加当地没有对华人客户服务的需求。&br&&br&毕业就能工作的话除非能在上学期间就获得很好的实习机会,并得到实习单位的赏识,否则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可能性。&br&&br&这里存在一个悖论:找工作的话没有澳大利亚永久居民身份那么至少一半的企业是连简历都不看的,如果想要拿身份最好的加分方法是有当地的工作经验,所以留学生们就被困在这了。
谢邀。难度这个事每个人的定义不同,我只回答这其中的流程吧,难不难看你自己了。如果以移民为目标的话,比较现实的移民方案有三种。1,独立技术移民2,雇主担保移民3,配偶担保移民第三条我就不我说了,毕竟和IT没什么关系,看你自己的修为。第一条的话要…
能够在网上参与讨论的中国人,目光大都集中在STEM就是所谓的科技移民上。这点上两党之间实际上共识大于分歧,这部分人更为方便的移民或者至少留在美国工作是两党都同意的,共和党甚至更为支持。但是为什么移民改革叫嚷了那么多年,一直没进展,原因就是STEM这部分只是移民改革讨论中很小一部分,最大量也是两党分歧最大的非法移民才是移民改革讨论的重点。在美国的现实环境下,单独讨论STEM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须要绑定非法移民,可以说作为这个大头的附加项才有机会通过。&br&&br&非法移民问题上比较复杂,如果简单点说就是民主党支持非法移民通过一系列程序合法化,共和党反对。之前在这个问题上两党根本没有办法达成共识,所以就是移民改革年年谈,然后年年都谈不拢。但是去年大选之后形势有了比较根本的改变。&br&&br&第一,共和党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了,共和党号称GOP,一直觉得拿到美国白人男性的支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今年罗姆尼在美国白人男性中得票率是共和党历史第二高,仅次于里根。可结果呢?里根当年拿下了49个州压倒性胜利,罗姆尼却大败。这个巨大的差别让共和党意识到美国政治版图人口变迁影响已经不可低估。拉丁裔,亚裔等少数民族快速成长使得共和党不得不重新考虑今年几十年的战略,非法移民中大量就是以拉丁为主的人群(其实亚裔也不少),共和党在这个人群在已经失分不少,如果再一味阻止移民的改革,那么在人数众多并且快速增长的少数名族选民中几乎没有任何翻盘的希望,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在大选中处于被动,所以共和党转变自己固有的观点是这次移民改革比原来都像动真格的原因。&br&&br&第二,奥巴马这次胜利,完全让他和民主党的自信提升了一个档次,民主党内部精英认为即使在经济这么不好的情况下奥巴马还能大幅领先对手连任,足以证明民主党的基本政治思想理念越来越得到更广大美国人民的认同,连糟糕的经济都打不垮,民主党更底气十足,这个在之前的财政悬崖谈判中已经显示出来,很多情况下根本不给共和党回旋下台阶的余地,甚至像克鲁格曼这样的民主党“军师”在纽约时报上鼓吹就是谈判破裂如何?无非就是让美国人民再看看共和党邪恶用心等等。所以民主党现在既有民意基础,又有总统参院,众议院差距也大幅缩小,共和党那边则开始了摇摆甚至分裂,不少共和党议员都倾向支持移民改革的一揽子计划。对于这要重要的决议,这种压倒性的优势在美国的政治历史上也很少见,民主党肯定会好好利用。&br&&br&第三,应该说奥巴马这个人本身是想名留青史的,他不是满足GDP能保“2”之类的。他想做的都是对美国今后有重大影响的事情。在自己和民主党握有很大优势情况下,他更愿意选择推动那些长期影响力巨大的议案。他的这种执政理念在第一任期表现无遗,当时他当选之后民主党总统两院全在手中巨大优势的时候,他就选择利用压倒性的政治资本主推医疗改革这个长远目标而不是重点在短期金融救市上,这点曾经让他在这次竞选中被共和党抓住打,但是没有动摇奥巴马的领先。所以现在奥巴马更是没有顾虑,尤其是第二任期本来没有连任压力,很多总统更愿意不屈服于民意做点他们认为有长远真正影响力的事情。奥巴马第二任期又有民意,自然要干一番大事,医改差不多已经完成,移民改革就是奥巴马的下一个大事了。&br&&br&综上可见,这次改革比起以往有了更多动真格的可能,而且奥巴马已经在演讲中明确表示这次不能再久拖而不决,否则强行要求进行表决。个人觉得这次肯定会有新决议通过,至于新决议影响力和覆盖面,我个人倾向于可能是几十年来最大的。拭目以待吧。
能够在网上参与讨论的中国人,目光大都集中在STEM就是所谓的科技移民上。这点上两党之间实际上共识大于分歧,这部分人更为方便的移民或者至少留在美国工作是两党都同意的,共和党甚至更为支持。但是为什么移民改革叫嚷了那么多年,一直没进展,原因就是STEM…
简单描述下那种“穷,累,苦“的两年的cmu(卡耐基梅隆大学)求学生活吧。&br&&br&刚到匹兹堡的时候真是举目无亲,感觉没有什么吉大同学去CMU, 一个人都不认识,以前也没出过发达国家(2012年暑假,去过一次朝鲜),感觉一些都是新的,什么都是重新去尝试,比如找房子,买家具什么的,好像公交车都坐不明白,因为发现匹兹堡的公交车站是没有站牌,写明这是哪一站的,都是车上直接报站,到了就下,第一天的时候去Giant Eagle-超市,我发现有哈根达斯,5刀4小盒,然后还有4.99的烤鸡,我和几个cmu同学果断出手,然后在麦当劳门口吃了第一顿晚餐,感觉幸福死了,之后就是orientation了,开始上课,被虐,然后假期出去旅行,然后再上课,再被虐,找实习,找工作,到毕业。其实刚到新的地方,新的环境人都面对很多不适应,尤其像我这种土鳖,没出过国的,当时心里就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必须适应,想办法去解决,比如印度英语听不懂,就使劲听,什么不会做就强迫自己做什么,和外国人聊天不知道聊什么,那就找话题去了,作业不会写,开始也抱大腿,但是发现没用啊,还是要自己做,想尽一切办法去做,问助教,上网找资料,早点下手。记得第一次做长途大巴-greyhound,开始都不知道怎么卖票,硬着头皮上就好了,发现到最后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你想做的话。&br&&br&至于当时为什么选这种学校,很巧合,大四之前我都不知道这个学校,只是申请时候查排名,发现这个学校专业排名很不错,综排20名左右,也还可以,申请时候也想申请金融工程,但是后来听说就业不是那么给力,美国计算机就业十分好,所以就来学计算机。至于,当时没学金融工程后不后悔,当然是不后悔的。在美国毕业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而且行业前途很好;当时其实也不太了解什么金融工程,就是觉得“金融”这个词很高大上,有种迷信的感觉,但其实自己并不知道到底能干什么,自己本身有点草根,后来通过朋友了解了一点,发现自己不太适合华尔街的style.&br&&br&至于为什么选择英国,加拿大等其他国家,我的想法很简单,要去就去最好的,互联网时代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英国很难留得下,去那边基本就是旅旅游,找不到工作就回来了,很多英国读完书的,直接回国没什么优势,人脉都没攒下来,其实还不如北京知名高校的硕士毕业,加拿大呢,移民貌似容易点,就业并不是那么好,而且房价很高,工资太低。IT行业本科毕业就5,6万刀,这在多伦多,真心买不起房子。不过来说吧,其实国外都很空虚,无聊,去一般的小国家留学,我是实在受不了,其实美国也够无聊的,但是比起其他小国家,还要好很多,据说英国伦敦中餐很难吃,美帝还是能吃到很多好吃的。&br&&br&很多人说要迂回,比如先去个加拿大那个枫叶卡,再来美国,怎么怎么样,但是要考虑年轻成本,年轻是很大的资本,可以够你瞎折腾几年,没什么家庭压力,个人活着的目标不是为了弄个绿卡,移民什么的,是想做点事。&br&&br&读研的时候真心没有时间去做兼职,当时我算了一笔账,就是每年学费是4万多,一学期最多选四门课,一门课大概6000多刀(一辆二手车的钱),一节课就几百刀,我还不如多学点知识,将来找个好工作,你要是找的好工作可能基本工资13,14万美金,差点就9,10万,这就是好几万,打工累死你也赚不过来,CMU真是累的像狗一样,有时间睡觉就不错了,真心没空去打工,所以我建议CMU学弟学妹们就是努力学本事,找好工作,这样十分划算。。&br&&br&匹兹堡其实是个不错的城市,每次我和大家解释说我去到哪里,我就说这是泰坦尼克号里面rose要嫁过去的城市,匹兹堡被誉为全美著名的养老城市吧,也是著名的桥梁之城,不过两年的求学生活,也没享受到什么,过了一年才发现匹兹堡什么都有,吃的,玩的,赌场,附近也有开卡丁车,漂流的地方,falling water什么的,突然感悟到生活中其实美到处都是,只是无心去驻足。&br&&br&整个学校都弥漫着一股代码的味道,每天都以写code为乐,如果今年不写code,就会感到很空虚。匹兹堡的冬天很漫长而又还冷,家里暖气不太好,而且窗户还漏风,所以干脆去学校里面写代码吧,每天在学校的时间长达16个小时吧。凌晨两三点的时候,校车上还有很多人,大家都用汉语讨论着作业的问题,作业和project的进度。来cmu过的日子总体说是痛并快乐着,痛主要是自己本科没好好学习,基本功不到家,来cmu之后感觉差一大截,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作业写不完啦,听不懂印度英语(班里31个人,15个印度人,中国人只有4个)而郁闷,来熬一熬就麻木了;快乐是指我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毕业,并且在美国找到工作,自己的目标得以时间,我就觉得很快乐变得有自信了,相信很多在美国读书的同学有这种感触,自信就是靠自己一步步成功积累出来的,变一切不可能为可能,未来你就有勇气去面对困难,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br&&br&简单说说找工作吧,在找工作的八个月的过程中,每天就是疯狂投简历,最多时候,一天至投100份简历,总共面试200多家IT公司,30多家onsite Interviews, 整天在北美上空到处飞,过着混乱的生物钟,之所以这么面,就是自己内心有点恐惧,总是担心找不到工作,所以就拼命虐自己,克服心里障碍,我想将来即使被公司fire了,我照样也能找到工作;这招真心不适合大神,比较适合没有自信的人。很多时候大家心态不行,影响自己的发挥,而且找工作你面得越多,将来越没有恐惧,才能发挥越好,经验多了嘛,什么场面都见识过,但是的确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br&&br&以卡耐基梅隆大学所在的匹兹堡为起点,面试飞过3次西雅图,3次纽约,4次旧金山,此外还有华盛顿、波士顿、洛杉矶等。从匹兹堡所在的东部时间到西雅图所在的太平洋时间,相当于从西五区飞向西八区,时间往“回”走了三个小时。在这种混乱的时区下,从早九点到晚九点,有时需要进行多达七场的面试。同一家公司,基本都是两轮电话面试,onsite是五轮技术面试。很多时候都是印度面试官,他们操着一口印度英语,一边提问,一边给发链接,让你现场敲代码,并且讲解思路,最终面试的结果就是所有中国人面我的,基本就没通过过,他们说英语我是真听不懂,或者是交流方式不行,印度人面试过的基本都通过了,美国人的一般都是参半。&br&&br&很多人总是问工作好不好找,这个问题这么说吧,计算机行业机会很多,从最终结果来看,只要你认真努力找,就能找到。这个认真努力找,并不代表你随随便便而是经历很多痛苦的挣扎,疯狂的投简历+无穷的电话面试+onsite interview得到的。国内学校的学习强度不太够,一般吉大出来的学生来这边需要补很多,无论从技术上,心智上,勇气和胆量。心智上主要是自信吧,你坚信能找到就一定能找到,我见过本科二本学校的去twitter啦,也见过清华的来这边也找的不怎么样。勇气和胆量,主要是说胆子要大,敢想敢做,比如吧,很多人一想google,facebook就觉得很遥远,就不敢投了,别怕,重点应该想的就是如何找到,看自己差距有大,如何去弥补。技术上来说,就是要下苦功了,来美国读master课程强度很大,很多时候一门课能顶三门课,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好好做每一次project,这些都是面试能问到的。很多同学来了之后,我一问他们之前做过什么project,自己都说不出来,你说这样能找到工作吗? PS: 特殊强调一点啊,就是投简历一定要多,有同学抱怨,就是为什么找不到实习,我问他投了几份简历,他说10份,我就笑了,我说你要是能找到,那就好奇怪了,本来吧,就没有几个大神,你也没太多工作经验,你就想随便投投就找到,太不现实了,一般来说,实习比工作难找,准备应该更努力呀!为了应对美国找工作的事情,建议就是先在国内找找,先被虐虐,积累点经验,然后努力准备it相关的算法题,leetcode和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 多积累面试经验,这样刚到美国就开始找工作,这样比较有胜算!&br&&br&关于留在国内和国外这个问题,十分复杂,简单说说吧,毕业之后肯定是想在美国找到工作干几年,因为海外的工作经历比较珍贵,而且能更加了解美国社会,这个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吧,不过从长远来讲就不好说了,国内可能机会更大,人口基数大,空间比较多;美国职场也有天花板,毕竟有些文化差异,语言的问题。&br&&br&&br&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学习的这两年感谢中国好室友,每晚凌晨12:00到3:00,总是能和他交流面试算法题,他精通七国语言,目前在在卡耐基梅隆大学读博士。其实第一次onsite的时候就拿到了一个offer-microstrategy,不过我相信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在这点上,我觉得比其他人勤快很多,我也经常鼓励同学多找工作,没有毕业就要一直面试下去,血战到底。“无悔的拼搏只为迎接硅谷的清风”,在经历过各种玩命的拼搏之后,最终决定来湾区的groupon工作了,选择groupon的原因主要是钱多,然后组感觉还不错,还有就是距离斯坦福很近,能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这点的确应验了,斯坦福很多讲座都是weekday晚上六点半开始,在硅谷其它城市工作的人一般那时候都赶不到,堵车呀,下不了班呀,吃不了晚饭什么的。其实之前我一直觉得地理位置不那么重要,本科在长春,家是沈阳的,研究生在匹兹堡,从来没有在北京,上海,纽约这种大城市长时间的生活过,但是现在发现,地理位置真的很重要,带来的信息,接触到的人,这种影响是无形的。&br&&br&在卡耐基梅隆大学读书那两年也没少出去玩,大概去了这些地方,匹兹堡-ohio的哥伦布-费城-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华盛顿dc-florida的奥兰多,迈阿密,keywest--波多黎各-洛杉矶-旧金山-圣地亚哥-西雅图-波特兰-芝加哥-圣路易斯-uiuc(香槟)-水牛城(大瀑布)-拉斯维加斯-丹佛-盐湖城-黄石公园。。。&br&&br&算下来美国也能走过20多个州甚至30个州了,美国学生的“work hard,play hard”的确也是体现出来了. 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波多黎各,景色真心美,去看到了加勒比海,白沙滩;黄石公园那就不用说了,很赞,我觉得可以待一个礼拜了,拉斯维加斯,纸醉金迷的生活,沙漠中的人类奇迹。&br&&br&&b&这样就进入到下一个刚开始赚钱的单身码农生活状态。&/b&&br&&br&和众多码农一样,我毕业了就来到了硅谷地区,旧金山以及硅谷地区的天气宜人,属于地中海气候,南湾地区阳光尤其好,我住的地方在sunnyvale,被翻译成”阳谷县“(和武大郎没有关系),就是以阳光充沛文明。很多时候,大家比较喜欢细说硅谷的地名,比如mountain view可以翻译成 “景阳冈”,pleasanton(东湾的著名城市,学区好)可以翻译成“欢乐谷”,旧金山就比较多雾,经常阴天。这一地区由许多小城市连接起来,比较著名的就是mountain view(google 所在地)和palo alto(斯坦福所在地),这一地区华人众多,中国美食应有尽有,中国的商品在这里几乎都可以买得到,因为有各种中国超市,韩国超市和日本超市,不像是在匹兹堡去一次中国超市很兴奋,这边总去,都麻木了,这片生活基本不需要会英语,会普通话可以生活,还有各种ktv,密室逃脱,按摩院这些很有中国特色的店,还有洗浴的spa,能搓澡,是韩国人开的。同时想吃free food的朋友就幸福了,各大IT公司可以免费蹭吃蹭喝,我吃过很多家,貌似dropbox,facebook,linkedin和yahoo的还不错,google就越来不好吃了。&br&&br&介绍下硅谷it公司工作的情况吧,整体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基本都是早晨10点上班,晚上六点多上班吧,中午有free food,也有带薪休假,一般来说也不加班,平时晚上可能回家做个饭,健个身,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尤其是oracle-被誉为硅谷养老院,早晨11点左右上班,中午出去吃饭两个小时,下午简单干两个小时,然后四点开始去健身,就下班了,为什么oracle这么懒散,还能存活,因为oracle手中有大把专利,他们公司一般比较喜欢招好学校成绩比较好的。简单判断有没有免费午餐呢,以google为代表的新一代it 公司,都是有免费食物的,但是老一辈的公司比如oracle,apple(午餐不免费,晚餐免费以促进加班,mircosoft,amazon,就没有。一般小公司加班比较严重,周六可能会上班,但是感觉还是没有国内那么拼。&br&&br&硅谷基本都被印度人占领了,大家都懂的,google高管,yahoo了,充斥着各种印度人,印度人更抱团,中国人比较单打独斗,基本中高层都是印度人,facebook情况稍微好一点。有个戏称呀,一哥公司印度人太多,肯定fail,因为没人干活,如果公司里中国人太多也不行,内耗严重,最好的就是美国人:中国人:印度人=1:1 :1。 印度人比较能说,逻辑思维和西方人相似,宏观思维比较强,中国人比较在乎细节,过分关注每一个小点,怎么做怎么做,而且从小教育模式也不同,中国人过度强调竞争,印度人比较喜欢合作。在学校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印度人把作业做出来了,基本所有印度人都会做了。中国人在美国职场上混的并不是很好,在it届基本很难走到管理岗位,能当个manager吧,但是director就很难了。关于印度人厉害不厉害,这回事,我个人觉得10%的印度人是真猛,印度理工毕业的,智力很高,但是大部分就那样吧。平均来讲没有中国人厉害,中国人也意识到这一点了,正在逐渐抱团ing,比如有一些组织,华人事业互助会,帮助华人就业。这几年,在硅谷地区逐渐能看到中国公司的branch,苏宁,百度,陌陌,阿里,华为,腾讯,看到这些公司真心感到亲切。百度研究院很不错,挖到了andrew ng,据说待遇和google差不多。阿里就是来各种挖人,认识个google工作五年的大哥,被挖回阿里了,杭州年薪80万以上(没太问具体细节),苏宁主要是做跨境电商,研究market strategy。&br&&br&最近总是能碰到国内的一些考政府察团,企业人士来硅谷参观旅游,基本就几站吧,sf的一些著名的startup,最近主要听说就是uber,pinterest,airbnb什么的,但是中午饭一般都是在uber/twitter吃,主要是因为很近,走路1min,就是不好停车,听说twitter的饭很不错,不过自己也没吃过,uber参观过,很有纽约公司的感觉,饭也不错,pinterest呢,很fancy,公司的designer文化比较重吧,比较适合女孩子;airbnb没参观过,好像没多少人去那个公司,期待参观下;之后第二站就是斯坦福了吧,景色确实不错,每一个来湾区的人都应该去,大草坪,hoover tower, 教堂都是拍照的好景点,之后就是就是facebook/google了,facebook前阵子好像有dalailama参观,朋友圈看有人上传了,facebook里面和外边差的好大,进去真是别有洞天啊,facebook里面感觉不错,可以参观地点也不少,比较喜欢就是吃些免费甜品,然后去c++大法好去拍个照,instagram那块也有好的拍照地点,中午时候去吃拉面,晚上有时候吃点日式料理,我去过10几次了吧,值得说一点就是facebook的gift shop里面纪念商品比较便宜,google里面就比较贵,好看点的t-shirt 30刀吧。google去的就比较多了,100次以上+,有个visiting center,每天估计有大量来访者参观,拍照地方也不少,android一些雕塑啥的,恐龙什么的,沙滩排球处。还有就是参观一些孵化器吧,还有个创业学校draper university,这个看起来很高大上,之前参观过一次,在san mateo downtown。&br&&br&&img src=&/5ff83f804f4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ff83f804f4b_r.jpg&&&img src=&/6d61d3ebbd491ea6de45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6d61d3ebbd491ea6de45_r.jpg&&&br&&br&&br&著名的大学斯坦福坐落在硅谷腹地Palo Alto,校园十分高大上,平时可以经常去蹭蹭活动:斯坦福有春晚呀,ceo(华人企业家协会)经常组织创业相关讲座,可以结识到很多的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人。另一所著名的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坐落在oakland,这两个是死对头学校,大家都懂的。硅谷地区还有一些其他的学校,卡耐基梅隆大学硅谷校区在mountain view NASA research park里面,只有两座楼吧,专业很少,人不是很多,不过听说15fall的学生就很多了。知道cmu 硅谷校区的人很少,就连cmu 本校的学生也没几个人知道。这边还有一些硅谷地区比较有名的学校,santa clara university和san jose state,地理位置比较好嘛,就业率不差,性价比比较高。还有一些其他的大学,itu,npu什么的,挂身份用的大学,大家都懂的。旧金山城里也有一些学校,旧金山州立了,三番里面有个设计学院呀。硅谷附近的学校还有uc davis,drexel大学这边也有个校区,uc santa cruz。&br&&br&&img src=&/cefecbdb9e02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cefecbdb9e025_r.jpg&&&br&平时晚上就有不时的穿插一些小节目,比如华人创业讲座,it技术相关的meetup;我参加过硅谷创业者联盟的,innospring的,斯坦福ceo,华源的,华夏幸福资本的。遇到的人都是一些华人创业者,还有一些投资人,见过知乎ceo, 喜马拉雅ceo,课程格子ceo和cto,apus的创始人,投资人呢,见过徐小平,idg熊晓鸽,李丰,这些人最近总来湾区,感觉最近创业氛围很浓郁吧。同时还有一些棋牌类消遣方式(德州扑克,狼人杀桌游),这个要说就能说到很多了。硅谷地区到程序员比较多,喜欢一些动脑筋的纸牌类游戏,所以德州扑克,狼人杀,avalon还有一些高冷的桌游(冰与火之歌)就成为了首选,每到周末,it公司的码农们就会组织各种局,一般都在大公司里,狼人杀组织活跃在google,linkedin,oracle, vmware, groupon等公司。德州扑克,活跃在linkedin和google,一般都玩钱,多少钱buyin,这个不方便透露,可能也跟不同的人,不同的桌有关。桌游也是一种social的好方式吧,可以认识到不同圈子的人,来玩桌游的人有软件工程师,也有会计,法律的,还有创业者,投资人。到了周末,可以去周围的州立去hiking,看山坡上的野花,下面到景色,就是livermore附近的山坡上,周末来这里拍照的人很多。&img src=&/9d7acccb35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9d7acccb35_r.jpg&&&br&&br&周末可以去海边(Half Moonbay, Santa Cruz)吃barbecue,下面是Santa cruz附近的natural bridge,从南湾开车到santa cruz大概一个小时吧,周末去海边走走,心情很好,春季海边盛开着小野花,景色十分美丽。&br&&br&&img src=&/89810bbd47efebf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89810bbd47efebf_r.jpg&&&br&可以去napa酒庄品尝红酒,从湾区开车去过一趟大概两个小时吧,不是很近。也可以去开一号公路欣赏美丽海景,这个一般就是开一小段,因为它太长了,一直能到洛杉矶。可以去开17 miles 参观camel小镇,小镇很不错,带着姑娘去逛逛感觉很小资。最近在湾区还发现了有中国元素的寺庙,自己去里面吃过一次斋饭,感觉也不错。&br&&img src=&/ee5b187cddd01a501b2999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ee5b187cddd01a501b2999_r.jpg&&春节期间,硅谷地区很热闹,很多组织都办了春节联欢会,由于实在是太多了,我就去了三个,斯坦福cssa办的,以及google华人办的春晚,北京大学校友会举办的,感觉很不错,其中斯坦福门票20刀,忍痛就买了;北大的票是学姐给的, 其实门口没有检票的,不买也没问题。google的票虽然是免费的,但是放出来一下子就木有了,后来在google 吃饭的时候,随手要了张票,这三个春节春晚蛮赞的,让中国人在异乡找到了过年的感觉。&br&&img src=&/5841aafe3adbd30e3b037f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5841aafe3adbd30e3b037f_r.jpg&&&img src=&/6dade159dec612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6dade159dec612_r.jpg&&&br&&br&喜欢泡bar和club的的朋友们也可以去旧金山泡泡吧(旧金山有人说像是青岛,里面比较拥挤,不过很有城市的感觉,金门大桥,渔人码头,九曲花街,中国城好吃的蛮多:比如岭南小馆和南京小馆旧金山基本的景点我大概都去过吧,看过旅行团的路线,双子峰,pier39 渔人码头,划船,然后吃螃蟹,然后九曲花街,中国城,金门大桥,旧金山市政厅吧,其实还有恶魔岛,天使岛很不错,据说要提前一个月预约。旧金山里面有个日本城,可以去吃日式料理,而且总是办一些与日本文化有关的活动,我去看了一次相扑比赛,觉得很刺激,4月份应该有樱花节,虽然没有华盛顿dc那么有名,但是规模也很大。值得一提的就是一年一度的旧金山同性恋大游行,你就深刻感受到彩虹之城的美丽,总的感觉旧金山就是比较文艺,硅谷地区比较粗狂。不过旧金山downtown比较乱,总有一些homeless people,或者一些精神不太好的人,你在大街上走,就有人突然对你吼,很恐怖的,总有人晚上睡到大街上,然后早晨起来就是去church或者food bank去领饭。&br&&br&&img src=&/96c2f865efadabd8760cc_b.jp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96c2f865efadabd8760cc_r.jpg&&&br&关于创业的一些感觉:硅谷创业氛围十分浓郁,而且也有很好的创业土壤,人也比较聪明,整个硅谷氛围也比较适合创业,比如google员工出去创业,会给员工留return offer,创业失败后还可以回来,保留离职时的薪资和待遇;融资,孵化器,一系列配套机制很完善吧。我觉得其实重要的是人的观念,我认识一些朋友,所谓的“富二代”,都是出身名校,家里条件很好,比如湾区有几套房子,但是都是不甘于在大公司熬着,想自己出去做点事,斯坦福学生很多都是这么想的,不会认为去个google,facebook就很好,相反顶级人才一般都是小的startup,我认识一些coding比较强的学生都去pinterest, uber和snapchat这些顶级startup了。关于创业者的特质很多,我也说太清楚,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想做点事,然后呢,不要怕,敢做。硅谷也有很多人,都是嘴上说要去创业,但是执行力比较差,最终就是各种圈子瞎混吧。这个问题的确很复杂,我只能从一个很小的一个侧面简单分享下经历。&br&&br&关于硅谷创业的趋势,有一些感受,并不是特别深入,仅供参考。下面是一个关于未来互联网创业的一些趋势,个人比较赞同:&br&&br&&p&&b&移动互联网&/b&。中国的创新应该说是超过了美国,中国人大量迈入中产阶级后,消费升级更注重体验,娱乐和多样性。在这一波浪潮中,各种O2O,物流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去中心化让更多自媒体诞生,在特定场景下垂直频道诞生新的平台。&/p&&br&&p&&b&物联网&/b&,万物互联是未来趋势,像Google收购Nest就是在智能家居的布局。跟生活场景密切相关,支持多种通讯协议,像beacon,bluetooth,wifi等。这是各种传感器硬件和软件结合的需求。&/p&&br&&p&&b&机器智能和大数据&/b&,百度首席科学家Andrew Ng说过,火箭的发动机是机器学习算法,而燃料就是大数据,只有这两种结合才能爆发强大的牵引力。比如最近比较火的Deep Learning算法在处理一些非文字信息方面,音频,视频,图片有很多潜力,学习这方面技术人才绝对是非常抢手和充满机会。&/p&&br&&p&&b&数据挖掘工具&/b&。硅谷这边有很多面向企业级的数据公司,BI tool类的,大致都是提出一些简单的方式提供一些商务报表,可视化,而中国这方面还很初级,这就是很好的机会,我身边也有人做这方面的创业。&/p&&br&&br&&br&因为硅谷是it的圣地,所以一般创业企业都是互联网相关的,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是个大趋势吧,几乎很多startup开始都做app,而并不是做网站,人们上网行为逐渐改变了嘛。google内部的搜索报告显示,人们在周末的时候mobile search和web search流量几乎是等同的,可见mobile 是一个大趋势。认识的一些中国朋友做startup也都是开始做app,网站就是很少的一页。然后就是一些可穿戴设备,医疗啦,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等,周围朋友做了一个项目是智能牙刷,可以自动记录并分析我们的刷牙行为,帮助养成健康刷牙的习惯,这正是现在最火的物联网创业的典型,所以很快有人说要给他们钱了。其实国内的热点现在和北京很同步,信息很对称,及时,硅谷和北京基本就半天的时间差吧,如果算上时差,基本也就同步啦。还有一些做的o2o的startup,朋友做了一个业务叫meelink,就是usps打七折的一个团购业务,切入点也不错,其实启动很简单,就是做一个app+和usps谈的大单子。还有朋友做一些社交的app,约饭,约聚会的软件,还有人做帮人找创业合伙人的business,o2o-爱合伙。硅谷路演是天天有,随手截个图,看看都有什么demo项目,感受下就好.&br&&br&&img src=&/cd3c1de4ace18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cd3c1de4ace18_r.jpg&&2014年36氪硅谷开放日上也见了一些项目,感觉都很不错, trustlook, mailtime什么的。个人接触华人创业圈子很多,外国人的比较少,以后应该多多接触。感觉这边创业者稍微理性一些,就是本身it大公司待遇很不错,工作很轻松,薪水很高,出来创业的人都是放弃这些待遇,真心想做点事情的,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能big picture看的更清楚点。&br&&br&重点介绍一个cmu大牛的创业项目-StyleIt是一个专注于女性穿衣搭配的移动应用,利用大数据和图像识别技术帮助用户选择最合适的穿搭方案,下面一些感悟:&br&&br&&p&&strong&1.
要不要创业?&/strong&在硅谷每个人都喜欢创业、谈论创业的大背景下,真正有创业想法的不到十分之一,而其中展开行动的又只有十分之一,再进一步愿意辞职出来做的就更少了,更不要说最后能够成功退出的。所以,如果真的想创业,就不要只是一味的空谈,做好迎接风险的准备并走出第一步才是关键。&/p&&br&&p&&strong&2.
创业机会的选择&/strong&。作为创业公司,一上来的目标最好是从一个小的垂直领域切入去做深入,而不是像平台公司一样做广。因为那些大公司需要照顾的面很多,自然不可能每一个点都做到极致,于是也就给其他的创业公司留下了市场机会。另外,移动端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个人设备,所以StyleIt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只专注做移动端。&/p&&br&&p&&strong&3.
团队组建&/strong&。初期一定要人少而精,这样沟通成本低,效率高。最好是每个人都是full-stack,不要有太过明确的分工,这样可以保证所有成员对于产品的整个technical stack都非常了解,开发时效率更高,而且遇到问题时每个人都可以第一时间贡献力量。就举了个例子,当时StyleIt需要招会写iOS前端的开发者,但是怎么都招不到合格的,于是他们就花了3天时间自学了iOS的开发,并很短的时间内就写出了被Apple Store Feature的app。&/p&&br&&p&&strong&4.
工作节奏&/strong&。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每周出一个release。为了做到这些,无论是PM,Designer还是Engineer,每个人都参与研究用户反馈,制定产品设计的方向,从而所有人都对公司发展的big picture很清晰,而每人不同的思考角度也会不时激发出更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团队建设也非常重要,娱乐、文化都不可少。&/p&&br&&p&关于创业故事,我也听说了很多事情,黑暗的就不说了;说点其他的:认识一个中国在深造制造业的大哥,不满当代工工厂,只身一个人来美国创业了,但是美国市场搞不定,找了一个美国的斯坦福大学mba白人合作,但是后来又发现不行,和一个中国合作了(百姓网创始人李佳),做了一个硬件产品nonda,做的很不错;还有就是听了Apus创始人的讲座,我不禁感慨为什么创业者集中火拼在中美这两个市场,而不着眼于海外市场,人数广阔,竞争很少,虽然文化,语言等障碍需要客服,但是天地也十分广阔。&/p&&br&吐槽的几点:男女比例失衡,这边男的软件工程师众多,适龄的单身妹子稀缺,所以应运而生了两颗红豆,红叶故事这样的相亲交友网站,可能旧金山是同性恋之都也与这个有关系吧,有句话说的很赞,来湾区,直的都变弯:这里的创业氛围过于浓郁,60%以上的活动都是创业相关的,有种“万般皆下品,唯有创业高:的感觉;湾区的房价涨的太快,每年都要涨个10%-20%不等,随着10年旅游签证的放开,越来越多人会投资房产,硅谷的房子会越来值钱(房价高有个好处,没有老黑,因为老黑租不起房子,那么他们就会搬走,此处会逐渐变得安全,美国驱老黑的方法,其实就是建个it公司,大的shopping mall,盖楼,把周围房价炒上去,老黑就不得不搬走)&br&&br&适合人群:非单身的男士,单身的女士;喜欢创业的,喜欢阳光的,喜欢IT技术的小伙伴&br&&br&如果你是吉大在北美的校友,或者吉大在读生有意向来北美学习工作的话,可以关注这个微信公众账号 jlu_us,或者扫下二维码,让迷失在北美大陆上的吉大孩子们速度找到家~&br&&br&&img src=&/6fd09e3a41a_b.jpg& data-rawwidth=&344& data-rawheight=&3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4&&&br&2008级许铎同学制作了一张吉林大学北美地区校友的分布图, 吉林大学校友已经遍布北美了,打算留学北美的同学一定要有信心哦,在北美呕血哪里都能找到吉大的小分队,永远都能找到家~&br&&br&&img src=&/2ffc3d6e3d43beb036d9fc970b401047_b.jpg& data-rawwidth=&1334& data-rawheight=&9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2ffc3d6e3d43beb036d9fc970b401047_r.jpg&&
简单描述下那种“穷,累,苦“的两年的cmu(卡耐基梅隆大学)求学生活吧。刚到匹兹堡的时候真是举目无亲,感觉没有什么吉大同学去CMU, 一个人都不认识,以前也没出过发达国家(2012年暑假,去过一次朝鲜),感觉一些都是新的,什么都是重新去尝试,比如找房子…
In most states, it's a marriage license, instead of a certificate. It looks like a legal document.&br&&br&&img src=&/b587df490094eed70cccd3e_b.jpg& data-rawwidth=&2200& data-rawheight=&17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00& data-original=&/b587df490094eed70cccd3e_r.jpg&&&br&It's also issued by the state that you get married in, so it's different from state to state. However, each state's is recognized anywhere in the country.
In most states, it's a marriage license, instead of a certificate. It looks like a legal document.It's also issued by the state that you get married in, so it's different from state to state. However, each state's is recognized anywhere i…
谢邀 &a data-hash=&062ad42c19cf3e33b9d3a& href=&/people/062ad42c19cf3e33b9d3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豆是& data-tip=&p$b$062ad42c19cf3e33b9d3a&&@豆是&/a&, &a data-hash=&83e90dcff8c8bc08d4a5abba& href=&/people/83e90dcff8c8bc08d4a5abb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邱小硕& data-tip=&p$b$83e90dcff8c8bc08d4a5abba&&@邱小硕&/a&。&br&&br&我大学毕业就在新加坡工作,迄今已有十年,但没有国内工作经验,更不用说bat了。&br&&br&我假设题主问得是软件开发,而不是IT支持。&br&&br&新加坡没有BAT这样级别的互联网企业。其实也不奇怪,全世界也没多少这样规模的互联网公司。&br&&br&工作机会多。很多跨国公司的亚洲总部或分公司都在新加坡,IT的,银行的,电子的,采矿的,炼油的... 都需要软件开发,工作不难找,前段时间我们招人,招了3,4月才找到合适的。&br&&br&整体来说,加班不多。没有996这种玩命的方式。但也看公司的文化,有时大公司里,部门和部门的风格都不一样。一般来说,不要进日本公司,加班多,开会听不懂,欧美公司最好,其次是本地公司。&br&&br&薪酬取决于工作经验和能力,一般来说,不会比BAT少,但也不会高多少。在这边,做软件也不过是一份白领工作,不会像国内那样,和其他工作薪酬有明显差距。考虑到时薪的话,可能还是这边高一些。另外这边的税也可能少一些。&br&&br&周围的同事大多是尖子生,PhD,有欧美工作经验。主要是因为新加坡政府的招生政策,很多好学生高中大学的时候,就拿奖学金来了,毕业后就留在了这里。所以,周围的人都还挺聪明的,和学霸一起工作会轻松很多。&br&&br&生活环境不错。空气好,蓝天白云,四季如夏,随时可以去游泳,女孩子可以买很多裙子,不用省地方放冬衣。有世界各地的餐馆,价钱都还行,不会因为在市中心或机场而加价很多。据说是百万富翁密度最高的地方,但衣着上是看不出来的,大家都穿的随意,吃饭不特别讲究。&br&&br&人际关系简单。除了工作外,大多不会深交,没有喝酒吃饭之类的应酬。有时候也会觉得无聊。&br&&br&工作1,2年可以申请PR。已婚,双方都是PR,三年后可以买政府的房子。当然,如果有钱的话,可以花多一倍的价钱买私人公寓,自带游泳池,没有结婚的限制。100平米的政府房子大概250万人民币以上,同样大小的私人公寓大概600万以上。&br&&br&我遇到的本地人大多都很有礼貌,没有出言不逊的,不过就算有,我也不会在意,那只能说明对方自卑,和我没什么关系。&br&&br&update: 看来这几年PR收得比较紧,不那么好拿了,以下引自&a href=&/people/kevin2013& class=&internal&&kevin&/a&的评论:&br&&br&&br&&i&“其它都同意, 但1. 2 年拿 PR 不太现实了现在, 普通人没个四五年去申请都是浪费时间(薪水七千以上的不算), 独生子女的话酌情再加个一两年.”&/i&
谢邀 , 。我大学毕业就在新加坡工作,迄今已有十年,但没有国内工作经验,更不用说bat了。我假设题主问得是软件开发,而不是IT支持。新加坡没有BAT这样级别的互联网企业。其实也不奇怪,全世界也没多少这样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工作机会多。很多…
先介绍背景:在牛(新)奶(西)国(兰)待了三个月,就读于普通公立高中。&br&&br&免责声明:鉴于来这里的时间还不长,如有错误还请轻拍,谢谢撒。&img src=&/e52d77da4d_b.jpg& data-rawwidth=&63& data-rawheight=&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63&&&br&一句话总结:这是个适合养老及与慢节奏生活的国家。&br&&br& -----------------------------------------正文菌的分割线---------------------------------------------------&br&&br&1. 物价高:在这里10刀的购买力基本上和10元软妹币是一样的——比如国内3元的可乐这里三刀。物价的规律基本上是越价格越高越靠近汇率,比如电视国内10000左右,这边2000+刀,以此类推,所以留学生买东西是很肉疼的。。。在这里我觉得最贵的东西就要数网络了,有图为证。&br&&br&&img src=&/2a53fb01ad311f34bb7e9_b.jpg& data-rawwidth=&1612& data-rawheight=&8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12& data-original=&/2a53fb01ad311f34bb7e9_r.jpg&&&img src=&/417ed76cfb55fdfc3df834_b.jpg& data-rawwidth=&1422& data-rawheight=&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22& data-original=&/417ed76cfb55fdfc3df834_r.jpg&&上面是两家比较主要的网络运营商,每个月几十刀的价格真是醉了,且不说还是速度最慢的ADSL宽带,租宽带的时候真是一把刀子插在心上。&img src=&/f9a6118eaff061e328b85f_b.jpg& data-rawwidth=&60& data-rawheight=&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60&&&br&&br&2. 听力不好的问题:雅思听力八分基本上都是听不懂学校里的人在聊什么的。上课的时候如果老师语速正常并且不抖机灵讲讲笑话还是可以勉强听懂的。但是只要老师一讲笑话大家开始哈哈哈的时候整个人就斯巴达了,于是只能五百草泥马一起在心中奔跑地和大家一起哈哈哈。上课听不懂的问题倒也不大,毕竟还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但是打电话简直就是S级任务啊(/#口皿口)/_|______|_。由于家母英文不好,而且是初来乍到百废待兴,所以比如装宽带啦倒垃圾啦家里漏水啦等等等等全部都要电话客服大妈。在电话的失真以及听力水平的低下以及歪果仁的口音的三重打击之下,每次电话都是战战兢兢地像雅思口语一样度过的。在这里向接过我电话的客服大妈们表示崇高敬意。&img src=&/3e3de78f1c060f8e4dc03b_b.jpg& data-rawwidth=&269& data-rawheight=&1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9&&&br&&br&3. (仅适用于幻想国外的月亮就是圆的人)普通公立学校教育:如果你对国外所有或者大多数教育的预期是一个老师向十几个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传授人生的思辨方法,那么我想说:&img src=&/779dfd2db3d590f7843aeee99b4250f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779dfd2db3d590f7843aeee99b4250f1_r.jpg&&在这里一般的公立中学教育大致包含了&br&&ol&&li&一些科学常识&/li&&li&充足的时间支配自由&/li&&li&一些人文常识&br&&/li&&/ol&总的来说这里比国内同等水平多的就是自由的时间,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天天趴体,从我个人角度其实意义不大。&br&&br&----------------------------------------------结束的分割线-------------------------------------------------&br&&br&综上是我对纽国的一些缺点总结,不过总的来说这地方还是有很多其他优点的,并且是个挺宜居的地方,要不然也不会有一大票人越过大洋彼岸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放张图吧!&img src=&/1eee1dafb8b8d_b.jp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7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1eee1dafb8b8d_r.jpg&&
先介绍背景:在牛(新)奶(西)国(兰)待了三个月,就读于普通公立高中。免责声明:鉴于来这里的时间还不长,如有错误还请轻拍,谢谢撒。一句话总结:这是个适合养老及与慢节奏生活的国家。 -----------------------------------------正文菌的分割线----------…
&b&首先你朋友的用辞并不得当,叛国是损害国家利益,是一项很严重的罪名。目前咱国家还没变态到移个民就判叛国罪的程度,所以你朋友的观点不成立。&/b&&br&&br&&br&你朋友有这样的想法,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混淆了国家,政府,党派,民族的概念。这个话题要往深了说会很敏感,所以还是从表面上说说看。&br&&br&一个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到外蒙发展,一个丹东朝鲜族家庭全家搬到韩国投靠亲戚,这是不是“叛国”?&br&一个汉族人移民到满地华人的新加坡,这是不是“叛国”?&br&&br&&b&如果你说有个人移民去了安哥拉,你朋友的反应未必会这样激动。如果你说有个人移民去了美国日本,那高呼叛国的绝对不在少数。说白了是什么,嫉妒。&/b&&br&&br&&br&顺带着再说说华侨华人的心理状态的事。&br&由于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爱国主义,所以即使我们不赞同,在移民的时候潜意识里还是会有道枷锁。&br&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怀念这个环境,怀念我们的文化,怀念我们的亲戚朋友。如果用一个词来把这些感情都概括呢,受爱国主义教育影响,我们首先都会想起”中国“。所以奥运圣火传到法国,传到加拿大,传到日本,你总能看见漫山遍野的中国人和外籍中国人们,挥舞着国旗唱着国歌用中文呐喊着。&br&&br&和外国人不同,中国人对待国籍,实在是很随便。即使他唱着星条旗永不落,即使他拿了日本护照,在精神上要脱离或者能脱离”中国“这个概念的,除了土生土长的二三代移民,几乎没有。大多数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换了个环境,换了个政府。仅此而已。对于新的国家新的政府,恐怕比国内网上的”精神X国人“还不及。&br&&br&有朝一日,新移民怀念的不再是中国,而是&b&故乡&/b&了,就证明这个枷锁已经被解除了。
首先你朋友的用辞并不得当,叛国是损害国家利益,是一项很严重的罪名。目前咱国家还没变态到移个民就判叛国罪的程度,所以你朋友的观点不成立。你朋友有这样的想法,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混淆了国家,政府,党派,民族的概念。这个话题要…
英国雷丁大学的一个教授给我说的是,英国1年,但是课时量不比美国和澳洲少。英国更愿意教授的是如何自己学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我比较同意这种说法。&br&还有一件事情,我想说。国内很多所谓211,985的人,总觉得自己成绩好就牛逼,其实就是考试厉害。出国后还不一定呢。出国后,一桌人吃饭,10个人,一半是牛津剑桥的,一半是PhD和硕士。最后怎么样,非常看自己的能力。别以为国内本科考试厉害出来就也能很好适应当地学习和生活,以为个人的经历来说,班上成绩最好的其实不是中国人。很多中国人以为老外数学差,是,你们说的说英国街边卖水果的和搬运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学都不差,大学里面的数学牛人更是多如牛毛。好吧,有点偏题了。&br&&br&澳洲大学,除了移民这些优势以外,很多人觉得容易进去。其实,真实情况是看如何比较。澳洲一共39个大学,地广人稀,大学大多学生人数在5万人左右(比英国2-3个大学加起来人还多),当地学生没那么多,为了维持生计,海外学生的人数远远高于本地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这块。所以,宽进严出。我负责任的说,英联邦国际的学校95%的人都得非常努力的学才可能毕业,啥意思呢?至少拿出你高考80%以上的努力才可能毕业,所以很多留学生得抑郁症的,考试挂科的,太多太多。&br&&br&再说个简单例子,国内很多学生觉得自己雅思考了7.0分,7.5分就很牛逼了。其实,比如印度等英国之前殖民地国家,他们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多在7.5-8.5分之间。&br&你以为你有2-3个暑期实习就牛逼了,我原来一英国同事说他在本科毕业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前,做过了19种不同工作,各种快餐,超市,银行实习生,商店都去过。&br&&br&一句话,别把老外都想成傻子,别觉得自己牛逼惨了。你现在觉得自己牛逼,是因为你不知道天有多大。
英国雷丁大学的一个教授给我说的是,英国1年,但是课时量不比美国和澳洲少。英国更愿意教授的是如何自己学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我比较同意这种说法。还有一件事情,我想说。国内很多所谓211,985的人,总觉得自己成绩好就牛逼,其实就是考试厉害。出国后…
留学生需要的是低学费,好工作,低税收,合法身份,而不是什么福利,没事谁想去当社会的蛀虫啊
留学生需要的是低学费,好工作,低税收,合法身份,而不是什么福利,没事谁想去当社会的蛀虫啊
一定一定要学好英语,而且有量化的标准,即单词量达到澳洲人民的平均词汇量31000个,看的纯英文书达到澳洲高中生的平均阅读量200本到400本之间,看的纯英文(可以带英文字幕、不能带中文字幕)流行的电影电视剧达到一千集以上(这个量,澳洲的初中生就达到了)。你如果没有做到这些,可以想像并不会很舒服的,也就只能在华人区深入交流,跟主流社会没有办法深入交流。英文达不到平均水平的生活感受呢,可以想像一下语文不好的少数民族,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是怎么过日子的。
可以在这里对比的你的词汇量,看一看有多少: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cat=10&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三万个美语单词&i class=&icon-external&&&/i&&/a& .
一定一定要学好英语,而且有量化的标准,即单词量达到澳洲人民的平均词汇量31000个,看的纯英文书达到澳洲高中生的平均阅读量200本到400本之间,看的纯英文(可以带英文字幕、不能带中文字幕)流行的电影电视剧达到一千集以上(这个量,澳洲的初中生就达到…
来自子话题:
南洋理工大本科四年多。&br&医疗行业研发岗位工作一年多。&br&&br&1. 公司外&br&不知道国内这方面情况是怎样,反正我工作上去接触一些供应商的销售,也不知道他们是生意太好做了还是怎样,态度都不是很好。对客户爱理不理的。给我的感觉是只要能好好做现有的客户,守住生意就够了,也不会想要积极拓展客源。&br&后来朋友告诉我一般这些供应商雇来接电话的是也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小妹,本身就不清楚业务,的确挺糟糕的。&br&私人去线下或者线上的商店买东西,也是觉得没有享受到“亲~”这样的服务。连办信用卡的都不怎么搭理我。&br&&br&2. 公司内&br&同事关系比起国内来说应该算单纯很多。除了遵守一些基本的politics之外,大家一般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没什么人整幺蛾子。逢年过节(新加坡各个民族的节日特别多)的大家还会互相交换点什么小礼物。&br&&br&3. 政府&br&办事效率奇高,服务态度还特好。有时候不想打电话,发个邮件过去,也一般会在一两个工作日内收到回复。而且通过回复看得出enquiry的邮件经过层层forward到了真正在管这件事的officer的手上。&br&做项目有什么不明白的直接问政府,officer会逐条清楚的教你怎么做,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都讲的清清楚楚,说之前问一句“你希望我用中文解释还是用英文解释”说完再问一句“有什么不明白的我可以再解释一遍”。&br&&br&4.行业区别&br&做manufacturing的一般集中在几个地处城市边缘的工业区,jurong island啊,tuas啊,woodlands啊,还有changi那边的。做高端服务业的就在cbd。工业区的人一般坐班车朝九晚五按时上下班,很少加班,因为错过班车就出不来了。然后新加坡的夜景就是cbd那帮人贡献出来的XD&br&之前听说新加坡大学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的平均bonus是8个月,但是我身边的其他行业的同学一般是0-3个月,然后去船厂的是18个月,去金融的好像有30多个月的。所以事实是大部分人拖了后腿……&br&&br&5.年轻人收入&br&昨天在围脖上看到这张图:&br&&img src=&/f0b0007079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3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日媒首次实施“亚洲10国年轻人调查”,汇总各国年轻人收入和经济情况。平均月收入方面,新加坡最高,约36万日元(合人民币19085元),其次为韩国(25万日元)和日本(22万日元),中国为1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482元)。&br&&br&不知道韩国日本的情况是不是真实。现在新加坡申请EP的底限是3300新币的基本薪水,这个汇率下大概是17000人民币左右。一般本地大学毕业生申请EP的条件会放宽一点,的也能办下来。&br&这个收入基本上可以在新加坡过个挺滋润的小日子了。&br&&br&6. 未来&br&在教会遇见同一个大学比我大了大概十届八届的学长(是被知乎很bs的聚美陈欧的大学同学)。他说,其实像我们这样大学毕业留下来工作的人,以后房子(HDB)会有的,车子会有的,都是时间问题,但是这样过着有什么意思呢。然后他说这就是他去信仰上帝最初的动机。&br&在这边找工作不难,安安分分工作下去也不难,一辈子拿着三五千的薪水已经可以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了(当然离住condo开豪车在私人医院生小孩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br&这里就是适合一辈子安安逸逸过下去,但是真的想要做时代浪潮的弄潮儿,还是要去中国、去印度,这里留给年轻人的机会的确不算多。&br&&br&————附赠几点生活方面的————&br&&br&7. 本地人&br&跟哪里都一样,有对外国人友好的,也有憎恨FT的。极端事件之前有同学因为在人人上攻击本地人,被举报受到了学校处分,丢掉了容易学位。不过就我个人来说,因为并没有真的把这里当自己地盘,所以也不会觉得受到了攻击或者歧视什么的。(其实我觉得就算是同一个国家,甚至同一个省份,都会有不喜欢外地人的情况。)&br&总体来说老一辈会对中国人友好一点,而且会喜欢跟你聊聊中国。之前有同学跟我说,他爸爸妈妈特别喜欢中国,他小时候旅游都是去山东陕西,他就很烦总是去同一个国家。&br&年轻人更西化,许多人说不好华文,但是如果听到你说的英文没有新马口音但是长得又是华人面孔,一般就会操起一口不流利的华语跟你讲话。&br&对了,这里年轻人跟国内一样,也喜欢日本动漫和韩国明星。&br&&br&8. 干净&br&其实我没有特别感受到新加坡特别干净的说……明明灰挺重的。不过因为常下雨,地面有点什么土都被冲走了吧。&br&想起一件事,之前上social study的新加坡人tutor说,虽然新加坡和日本都很干净,但是新加坡的干净是人打扫出来的,但是日本的干净是大家维护出来的。&br&&br&(比起干净,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排水系统……热带雨林气候的雨下起来都很夸张的,但是这边路面很少积水,在道路两旁有许多排水渠,一到雨后水渠就跟泄洪似的。)&br&&br&新加坡的知乎er可以互相认识一下,一起去东海岸芭个比Q骑个单车什么的哇XD
南洋理工大本科四年多。医疗行业研发岗位工作一年多。1. 公司外不知道国内这方面情况是怎样,反正我工作上去接触一些供应商的销售,也不知道他们是生意太好做了还是怎样,态度都不是很好。对客户爱理不理的。给我的感觉是只要能好好做现有的客户,守住生意…
1. 个人所得税率极低,谈论薪水基本不需要提到“税前税后”,因为没差.&br&2. 人情味冷淡,因此不用靠“关系”,不讲交情,不用给领导送礼,竞争非常公平.&br&3. 政府办事效率高,公务员态度好,上什么政府部门办事都是简洁快速,全五星好评.&br&4. 全国禁烟,除了室内封闭环境禁烟之外,室外露天的场所也多处禁烟,包括路边的公车站.&br&5. 马路非常干净,放心大胆地穿白鞋,几个月也不用洗哦.&br&6. 安全,犯罪率低,走夜路不怕鬼,包包拉链常年不关. &br&&br&但是,操蛋的问题也来了.&br&1. 从小在国内跟外籍教师学美式英语,来到新加坡却变成哑巴了有木有. 你说的他们听不懂,他们说的你也跟不上. 幸好作为一个精通广东话潮州话也略懂福建话的南方孩纸,通过各种融入贯通,mix&match, 终于悟得新加坡语的精髓,才得以生存下来. (为北方来的孩纸们捏一把汗)&br&2. 新加坡有多大? 地图上面就鼻屎那么大. 两天就被你走完了. 住个几年的话, 每年不安排几次出境旅游整个人都会不好的. (羡慕欧美的孩纸们动不动就可以来个road trip去乡下玩啊)&br&&br&&br&待续啦. :)
1. 个人所得税率极低,谈论薪水基本不需要提到“税前税后”,因为没差.2. 人情味冷淡,因此不用靠“关系”,不讲交情,不用给领导送礼,竞争非常公平.3. 政府办事效率高,公务员态度好,上什么政府部门办事都是简洁快速,全五星好评.4. 全国禁烟,除了室内…
首先,我觉得你有个不太准确的认识,就是是否找到工作与是否能移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移民是在说拿到PR或者国籍,这两者并不要求你有工作。当然,工作可以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一般人都需要,无论在哪个国家。我是想说,找到工作是起码的生活必须品,但请不要把它和“移民”捆绑在一起;否则无非是给自己增加问题复杂性。&br&可能你在幻想雇主担保之类的签证,认为有了这样的工作就等于有签证了。但是我得告诉你,你都自称“苦逼小青年”了,没有什么雇主愿意为这种小青年担保,所以你就断了这个念头吧。想获得签证,还得看你的社会贡献度,要么贡献资本要么贡献技术要么总得有点儿什么,你选吧。&br&&br&无论如何,我觉得你还是在问移民的事儿,而不是在问找工作的事儿,所以咱们言归正传,说移民吧。&br&你提到了 Civil Engineering,看来是想通过个人技术能力来获得永居签证。这样的话,你必须关注下澳洲移民局官方的技术职业列表(SOL):&a href=&http://www.immi.gov.au/skilled/general-skilled-migration/pdf/sol.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immi.gov.au/skilled/gen&/span&&span class=&invisible&&eral-skilled-migration/pdf/sol.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提前告诉你,SOL中与 Civil Engineering 相关的职业至少有三个。&br&为什么要提SOL呢,请看这个页面:&a href=&http://www.immi.gov.au/skilled/so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killed Occupation Lists&i class=&icon-external&&&/i&&/a&。只有当你的技术职业在这个列表里,你的技术能力才有发言权,才能继续后面的申请。尽管如此,在申请永久居住签证之前需要对你的技术能力进行评估。&br&&blockquote&Applicants who require a skills assessment as part of their visa application must contact a relevant assessing authority directly to obtain a skills assessment, &strong&before &/strong&they lodge their visa application.&/blockquote&移民局的&a href=&http://www.immi.gov.au/skills/skillsel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killSelect&i class=&icon-external&&&/i&&/a&页面的Report栏目中有个表,给出了SOL中所有职业的申请办理情况,实打实的数字。这就是你要的实际情况,快看吧。注意,这些数字仍然和“找工作”没有任何关系。&br&上文说的“relevant assessing authority”就是在SOL中右边这一列的“有关部门”。当你选定按某个职业进行评估的时候,请联系那个“有关部门”。比如你可以联系 Engineer Australia(EA),看看他的官方网站的相关规定。&br&获得职业评估后,再按你要申请的那个visa的要求提交其他材料,通过后就可以获得PR了。&br&是不是感觉很简单?千万别,我没有说其中的细节呢。具体细节,请自己看澳洲移民局网站。首先你可以在这个网站上的&a href=&http://www.immi.gov.au/Visas/Pages/Find-a-visa.asp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ind a visa&i class=&icon-external&&&/i&&/a&找到适合你的visa;然后看它的具体要求,按照流程一步一步地走下来。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 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br&&br&其实呢,按照EA的规定,有Bachelor Degree就可以申请技术评估了。不知道你的Bachelor是在哪个学校获得的,如果是中国的学校,抱歉你进入了Hard模式。你说准备攻读澳大利亚的Master Degree(但是没说原因),而Master对EA的技术评估有多大的帮助呢?据我了解,可能有,可能没有,这一点你务必看EA官网文件。顺便说一下,Master对“找工作”有多大的帮助呢?我听说,关系不大,重点还看你个人能力。当地人很少读Master。&br&&br&写了这么多,因为真心地想打击一下你这个苦逼小青年。你我同生在Hard模式,必须学会坚强和耐操,以求在移民大潮中坚持下来。如果连这点文字上的打击都经受不起,咱别谈什么移民了,就当我为澳洲移民局做了点儿微薄之力。
首先,我觉得你有个不太准确的认识,就是是否找到工作与是否能移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移民是在说拿到PR或者国籍,这两者并不要求你有工作。当然,工作可以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一般人都需要,无论在哪个国家。我是想说,找到工作是起码的生活必须品,但请不…
这要是真的,台湾岛上就没有站人的地了。
这要是真的,台湾岛上就没有站人的地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春吉大三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