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神经性皮炎症状/异性皮炎

药品筛选&皮肤用药
药品属性:西药
疾病分类:皮炎湿疹
剂型:膏剂
是否OTC:非处方药品
药品属性:
疾病分类:
是否医保:
151条记录&&1/12
本品适用于虫咬皮炎、丘疹性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
适用于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的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湿疹、异位性皮炎及银屑病等引起的皮肤炎症和皮肤瘙痒的治疗。
价格:18元
牛皮癣(银屑病)、顽固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虫咬皮炎、扁平苔癣、盘状红斑狼疮。
1.各类湿疹:急、慢性湿疹、婴幼儿湿疹等。
2.各类皮炎: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3.皮肤瘙痒症、外阴瘙痒...
价格:8.1元
本品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用于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
用于局限性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慢性湿疹。
价格:7.8元
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的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如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钱币状皮炎和寻常型银屑病。
用于因风湿热毒瘀阻引起的湿疹渗出不多者。
价格:12.8元
用于治疗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及各型湿疹等皮肤病。
价格:10.5元
本品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用于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
  皮肤外用药。适用于神经性皮炎。对银屑病也有一定疗效。
价格:4.5元
本品用于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湿疹、痱子及轻度、小面积的皮肤溃疡。
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例如脓疱病、毛囊炎、疖肿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溃疡合并感染、...
价格:15.2元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65例的疗效观察
下载积分:1099
内容提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65例的疗效观察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9:43:5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65例的疗效观察.PDF
官方公共微信神经性皮炎--中医治疗
发布时间:&&&来源:&&&68人关注
  神经性皮炎临床主要表现   1.多见于青年和成人发病,儿童少见。   2.皮疹好发于颈项、肘膝关节伸侧、骶尾部、眼睑、小腿及前臂伸侧,也可泛发。   3.皮损初起为粟粒至绿豆大扁平丘疹,密集成片,逐形成皮嵴明显增厚的典型苔藓样变斑块,肤色淡红或淡褐色,表面可有少许鳞屑,间见抓痕、血痂,皮损边界清楚。   4.自觉瘙痒明显,呈阵发性加剧,晚间往往因瘙痒难忍而影响睡眠。   5.病程慢性,可经年不愈或反复发作。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多发生于颈、肘、骶等部位,以皮肤瘙痒、苔藓化为特征。根据皮损范围大小,临床上可分为局限型和 泛发型两种类型。本病常呈慢性,易于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壮年。其病因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有关。现代西医学治疗一般采用镇静 或抗组织胺药、x线照射及封闭疗法等,但多不能根治。 神经性皮炎在中医学中称为&干癣&、&牛皮癣&、&摄领疮&等,又因其顽固易发而称之为&顽癣&。《诸病源候论》曰:&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 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外科正宗&顽癣》也说:&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皆属风湿凝聚生疮,久则瘙痒如癣, 不治则沿漫项背。& 历代医家临床上多用凉血清热疏风、养血润燥、健脾渗湿等法为主,并配合外治。一些医籍,如《儒门事亲》、《本草纲目拾遗》等还有用针灸方法治疗顽癣的记载。 现代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报道,始见于50年代中期,最初的文献多是用针灸疗法和外治法960年代,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内服配合外治的方法比较普遍; 针灸治疗则以皮肤针的应用报道较多。70年代,一些新的穴位刺激疗法,如头针、穴位注射、水灌疗法等,中药局部注射也用于治疗本病,使临床疗效有所提高。 自80年代以来,除了在临床上获得较大进展外,还开展了有关神经性皮炎防治的实验研究。如对神经性皮炎患者的脑电图检查显示,此类患者大多数表现为界限性 异常和轻度异常脑电图,异常率为62.2%,远高于正常人对照组的异常率(27.4%)。有人通过对神经性皮炎的病因学疗法进行探索,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原因中占主导地位, 因此对此病患者做说服教育以及避免再刺激,可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之一。对一组神经性皮炎病人进行针灸治疗前后的血浆亮氨酸脑啡呔样物质(LEKIS)含量测定, 发现针灸治疗后血浆中LEKIS比针灸前有明显增高(P&0.01),而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血浆中LEKIS无明显变化。据统计,目前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一般在90%左右。   中医分型   1.郁热 皮损初起,色红界清,瘙痒阵作,伴心烦易怒,或神志抑郁,失眠多梦,口苦咽干,目赤心悸,舌边尖红,舌苔薄白或白,脉弦滑。   2.湿蕴 皮损色淡或淡褐色,肥厚成片,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伴纳食无味,便秘或溏,夜眠不安,舌质淡暗,舌苔白或白腻,脉濡或滑。   3.血燥 皮损色暗或灰白,肥厚粗糙,斑块经久不消,间见抓痕血痂,痒不能抑,伴心悸乏力,气短健忘,或月经不调,便秘纳差,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   治疗方法   1.汤药   (1)郁热:丹栀逍遥丸加减。   (2)湿蕴:除湿胃苓汤加减。   (3)血燥:当归饮子加减。   2.中成药   加味逍遥丸6克,每日2次;湿毒清胶囊3粒,每日3次;四物胶囊2~4粒,每日3次。   加味逍遥丸价格:12元   湿毒清胶囊价格:13.80元   3.单验方   用鲜核桃外皮内侧面涂擦小片皮损处,每日1~2次;芫荽全草适量,捣烂取汁,将皮损表面刮至轻度渗血后,涂擦患处,每日2~3次 (1)斩痒汤 处方:川连3克,白蒺藜60克,磁石、生牡蛎各30克,红花、皂刺、三棱、莪术、海藻、昆布、蕲蛇各15克,全蝎5克,蜈蚣1条,炙甘草10克。 加减:血虚加首乌、当归;痒甚加白鲜皮、荆芥、防风;心烦口渴加生地、玄参;失眠多梦加夜交藤、远志;肝郁化火加夏枯草、栀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外用止痒酊。 疗效:共治疗100例,临床痊愈58例,有效3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 (2)加味首乌饮 处方:首乌15克,丹皮9克,生地15克,熟地12克,当归10克,红花6克,地肤子9克,白蒺藜9克,僵蚕9克,甘草6克,玄参9克。 加减:食欲不振加苍术;四肢倦怠加白术;虚烦不寐,痒甚加地骨皮、蛇床子;有感染加金银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外用枫银膏(大枫子与水银按3:1配成软膏)涂敷,每日1次。 疗效:共治疗55例,临床治愈4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 (3)消风化瘀汤 处方:荆芥、防风、三棱、莪术、甘草各10克,蝉衣5克,露蜂房 3克,生地、蚤休各25克,紫草20克。 加减:皮肤苔藓化严重者加桃仁、王不留行;瘙痒剧烈加乌梢蛇、全蝎;干燥脱屑较多者加全当归;继发感染加双花、蒲公英;夜寐不安加夜交藤;急躁易怒加五味子、白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并用药渣煎汤温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 疗效:用本方治疗局限性和泛发性患者39例,临床治愈11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3%。 (4)乌蛇活血散风汤 处方:乌梢蛇15克,黄连10克,生地15克,丹参30~60克,忍冬藤30克,土茯苓30克,荆芥12克,薄荷10克,连翘15克,蝉蜕10克,生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许,早中晚各服1次。同时可用蛇床子、苦参各60克,雄黄10克,煎水反复搓洗患部20~30分钟,每日2次;或用艾条从内到外呈环形状熏灸患处,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1次。 疗效:用上法治疗神经性皮炎患者多人,每获良效。 (5)流脑膏(外用) 处方:硫磺5克,樟脑2克,大枫子仁6克,生杏仁6克,轻粉2克,猪油适量。 用法:将硫磺、樟脑、轻粉研细末,入大枫子仁、杏仁、猪油捣成膏状,搽敷患处,每日2次。 疗效:用此膏治疗3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均3~5天获效。 (6)苦徐酊(外用) 处方:苦参30克,徐长卿30克,白降丹0.5克,麝香O.2克,95%酒精130毫升。 用法:苦参、徐长卿加水煎煮2次,合并药液浓缩至25ml左右,然后加人酒精,静置48小时,滤清药液再加人白降丹、麝香,用时以棉球蘸药液擦患处,每日3~4次。 疗效:用此方治疗70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均获痊愈或显效。 (7)五毒酒(外用) 处方:斑蝥、红娘、樟脑各6克,全蝎、蜈蚣各6条。 用法:将上药研末混合人60%酒精或白酒,以浸淹为量'2周后滤渣取液备用。用时以小笔蘸药液搽患处(好处勿染),每日2~3次。用后24小时患处起水泡,不需处理,3~5天后痂干脱落,可再次涂药,共发疱2~3次,每次隔2~3周。 疗效:用此方治疗30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共47处皮损。结果:皮损痊愈31处,好转11处,无效3处,加重2处。涂药后不起泡者疗效差。 (8)辣乌膏(外用) 处方:新鲜辣子草(又名野胡椒)12克,生川革乌各3克。 用法:将川草乌研细末,辣子草捣烂,混合,加老陈酷,调成糊状。用时,在患处涂药2~3毫米,上盖纱布固定,无皮损处避免接触,5~8小时后揭去,待发水疱。水疱出后,用消毒针刺破,用生理盐水或按叶煎水湿敷,每天换药1次。5~7天痂脱落。 疗效:用此法共治疗95例,痊愈67例,显效21例,好转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7%。 (9)复才硫肭软膏(外用) 处方:硫黄、砒石各50克,全蝎20克,大力子15克,蝉蜕、三七各25克,麝香0.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混合均匀,取20克药粉加80克凡士林调匀。用时将软膏少许涂纱布上敷包患部,每天1次或2天1次。 疗效:治疗32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均获痊愈。 (10)神皮灵(外用) 处方:细辛、草乌、马钱子各5克,浸泡于80~95%来苏水100毫升,10~15天即可使用。 用法:涂擦患部每日1次~2次。患部皮肤脱落后可改用肤轻松软膏。 疗效:共治疗230例,痊愈2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8.3%。临床治愈者有11例在3个月后复发。 顾伯华医案 郑&&,男,64岁。初诊:日。患者颈部瘙痒,皮肤增厚,时轻时剧,已有7年。近1年来发展到躯干四肢,瘙痒不堪,夜难成眠,心烦易怒,便干溲少。 检查:颈部两侧皮肤肥厚,色素减退,间有色素沉着斑,四周散在有光亮的扁平坚实丘疹,胸背及两大腿内侧也有类似皮损,满布血痂、抓痕,大片潮红。腘窝及肘内少量渗液。舌红,苔薄,根腻,脉髀 弦滑。证属年老营血已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养,夹有湿热。拟凉血清利湿热治其标。 处方:鲜生地30克,赤芍9克,玄参12克,鸡血藤12克,茵陈12克,蒲公英30克,苦参片12克,制大黄9克,土茯苓30克。 外用:1%薄荷三黄洗剂。 二诊(6月7日):药后瘙痒显著减轻,大便每日2行,潮红已退,夜眠安定。但皮肤干燥,乃湿热之邪渐去,血虚成燥突出。拟养血祛风润燥治其本。 处方:大生地12克,当归9克,赤白芍各6克,制首乌12克,小胡麻9克,苦参片12克,炙地龙9克,肥玉9克,珍珠母30克(先煎),生甘草3克。 外用:白柘膏。 三诊(7月8日):抓痕、血痂全部消失,皮肤肥厚也稍软变平,胃纳二便正常。证属慢性,以片剂代药汤。 处方:当归片,5片,每日3次。乌梢蛇片,5片,每日3次。 2个月后痊愈。 按:本病皮损状如牛领之皮,厚且坚,所以中医称为&牛皮癣&;且好发于颈部,衣领摩擦,瘙痒更剧,病情加重,故又名&摄领疮&。顾老认为,多局限一处或数处,一般不必服药;但播散性者,全身皆有皮损,应服养血祛风润燥清利湿热之剂,可获速效。若因情绪波动而症状加剧的,可适当加平肝潜镇安神的珍珠母、生牡蛎、五味子、夜交藤等。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治疗方法:
有哪些症状
今日坐诊大夫
吴斌主任医师
擅长:在结直肠外科领域,在结直肠肿瘤及炎性肠病的开腹和腔镜手术治疗...
血痂&是怎么引起的?
血痂&如何治疗?
血痂&吃什么好?
血痂&病人的经验分享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疾病名称: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疾病别名:
具体部位:皮肤
皮肤科:是治疗皮肤疾病的科室,是皮肤性病科的一个分支。在广义上,皮肤科还包含对头发、指(趾)甲疾病的治疗。皮肤科的常见疾病有:化脓性皮肤病、皮肤真菌病、病毒性皮肤病、麻风病、皮炎、湿疹类皮肤病、风团、红斑性皮肤病、红斑鳞屑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昆虫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大疱性皮肤病、维生素缺乏皮肤病、皮肤附件病等。传染科: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科室。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是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常造成传染病流行,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经济建设有极大危害性。传染科的常见疾病有:乙肝、艾滋病、梅毒、手足口病、甲流(甲型H1N1流感)、淋病、阴虱病、水痘、支原体感染、狂犬病、麻疹、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软下疳、风疹、伤寒、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败血症、霍乱、痢疾、白喉、莱姆病等。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Dermatitis Eczematoides Infectiosa)是在感染性病灶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局限性急性湿疹样皮炎。向附近逐渐蔓延,往往成片渗湿及结痂,也可以干燥及脱屑。
(一)发病原因认为属一种自体敏感性皮炎。病人先有局部葡萄球菌感染,本病由此感染病灶向附近扩张蔓延,不仅是自身接种过程,也是自体敏感的表现。感染病灶可分为中耳炎、疖、痈,眼、耳或阴道分泌物,外伤感染,以及慢性溃疡及烧伤感染等。附近皮肤可对病灶渗出物的细菌或其他产物或是受损组织产生过敏反应,于是发生湿疹样皮炎。(二)发病机制化脓性病灶,如中耳炎、脓疱疮或外伤感染等的脓性渗液中的细菌或组织的化学物质作为抗原,对皮肤产生致敏作用,而发生湿疹样皮炎改变。研究证明细菌抗原能促进皮肤中的细胞毒性反应,这种反应可能加重或促使湿疹样改变持久存在。但不是发病的惟一因素。因此真正原因及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痒觉,又称瘙痒,是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属于皮肤粘膜的一种特殊感觉,其机制尚不清,一般认为痒觉与痛觉关系密切,可能是由同一神经传导。瘙痒是皮肤性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可轻可重,时间上可为持续性、阵发行或间断性,范围上可为局限性或泛发性,常见于荨麻疹、慢性单纯性苔藓、湿疹、疥疮。瘙痒程度不尽相同,有的瘙痒可以忍受,有的则自觉剧痒。脓疱(pustule)是一局限性表皮空腔隆起,内含混浊的脓液。系原发于皮肤由丘疹水疱演变而成。脓疱大小深浅不等,周围可有炎性红晕,浅脓疱干涸后变成脓痂愈后不留瘢痕,脓疱较深可形成溃疡愈后可留瘢痕。鳞屑样痂皮可见于柏哲病,柏哲病属特殊型乳癌,恶性程度低,发展缓慢,原发灶在乳头区的大乳管内,逐渐浸润至乳头、乳晕的表皮深层。丘疹(papule)为一限局性隆起皮肤表面的实质性损害。视诊可看到,触诊可触及丘状损害,一般范围较小其直径通常在1cm以内。若丘疹扩大或丘疹互相融合成扁平隆起呈片状则称为斑块。丘疹多为圆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丘疹的顶部可以是尖的呈锥形,圆的呈半球形,扁平形或中间凹陷如脐窝。颜色可以是红色如银屑病、紫红色植扁平苔薛黄色(黄色瘤)白色(萎缩性硬化性苔舞)褐色(色素病)等。丘疹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或毛囊、汗腺的部位。存在时间可长可短,数目可多可少,可柔软或坚硬,表面光滑或粗糙,可呈乳头状或表面覆以鳞屑。可散在分布,群集分布,可局限性或全身性或对称性。自觉症状轻重不同,如症痒等或无任何自觉症状。若损害介于丘疹与斑疹之间表面扁平稍隆起则称为斑丘疹。丘疹顶端上有水疮或脓疤则称为丘疤疹或脓疮丘疹。水疱或大疱多形渗出性红斑的临产表现之一。多形红斑病又称渗出性多形红斑,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皮疹具有多形性 ,常伴粘膜损害,其特征性皮损为虹膜样红斑。本病春秋季好发,易复发。10-30岁发病率最高。
根据本病是在感染病灶的基础上,周围皮肤发生糜烂。水疱、脓疱等急性湿疹样病变的特点不难诊断,但要与接触性皮炎、湿疹、脓疱病及皮脂溢性皮炎区别。发疹前先有慢性化脓性感染,原发灶可为一个水疱或脓疱,或是一个有鳞屑或结痂的发炎丘疹,或是一个渗湿的红色斑点,往往对称地发生于露出部位。有时最早的损害为溃破的脓肿、疖、痈、鼻窦炎、慢性中耳炎、褥疮、瘘孔、疥疮或溃疡,也可以是鼻部、眼部或阴道的病灶感染。常常是在局部病变加重时,感染灶周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疮、结痂,并逐渐向外蔓延成为一片片的流出浆性脓液的湿疹样皮炎,表面有结痂。当症状较轻或炎症消退时,患处干燥脱屑。重时患处可以肿胀,糜烂、流出渗液、外围有明显的红斑、丘疹、小水泡、脓疱等急性湿疹化改变,成为湿疹性成片皮肤损害,边界不规则。局部淋巴结往往肿大,偶尔有体温升高。身体别处也可因自身敏感性反应而发生广泛性皮炎。有的病人常因搔抓出现线状或条状湿疹性皮炎,皮疹多不对称,有剧烈瘙痒,但一般较湿疹轻些。
本病的病理变化,表皮的棘细胞层肥厚、水肿,浅部可糜烂,常含有葡萄球菌。真皮的乳头层水肿充血,有炎性细胞浸润。化验室检查嗜中性白细胞增多。
亚急性湿疹是介于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中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亚急性湿疹是在急性湿疹炎症反应缓慢,皮肤红肿和渗出症状减轻的湿疹发展阶段。皮炎和湿疹常作为同义词用来指一种皮肤炎症,代表皮肤对于化学制剂、蛋白、细菌与真菌等种种物质的变应性反应。湿疹一词没有特殊的含义,而皮炎则有限定的意义。若用皮炎代替湿疹作为诊断术语,则指的是真皮、表皮联合反应,它可以是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这三者可以联合存在。皮肤病是指有关皮肤的疾病,是皮肤(包括毛发和甲)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产生病理过程,并相应的产生各种临床先后表现。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反复发作,多比较轻,常不影响患者生命,很多难以根治。是一种给患者造成巨大身心痛苦并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最明显就是瘙痒和皮肤外观改变。由伊藤于1954年首先报告,故命名&伊藤痣(Itos nevus)&。伊藤痣是发生于一侧肩颈、锁骨上区及上臂部等后锁骨上神经和臂外侧皮神经分布区的一种色素性病变。纤维毛囊瘤(fibrofolliculma)为2~4mm大小,皮肤色丘疹可单个存在,但常见为多发性散在分布于颜面、躯干和四肢。患多发性纤维毛囊瘤的患者,也可伴发软垂疣、胶原瘤、脂肪瘤和(或)口腔纤维瘤称Birt-Hogg-Dube综合征(BHD)。毛盘瘤(trichodiscoma)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966年由Pinkus证明本病为毛间叶组织多发性错构瘤。多幼年发病,往往并发多发性纤维毛囊瘤。表皮松解性棘皮瘤(epidermolytic acanthoma)本病于1970年由Shapiro和Baraf首先报告。可分孤立性和播散性两型。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分批出现丘疹,迅速变成疱疹并结痂。发疹期或发疹后期部分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损害,称为水痘性角膜炎(varicella keratitis)。乳房湿疹(breast eczema)是发生在乳头及乳晕处皮肤的一种非特异性过敏性炎症。男女均可发病,但以哺乳期妇女多见。大多数为双侧病变,部分病人为单侧。皮疹为多形性,常有皲裂、瘙痒,易复发。有时可与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损害同时伴发。发疱性甲虫皮炎多见于接触以下三种甲虫后引起。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通过释放一种起疱剂,即斑蝥素而引起皮损,这种斑蝥素在甲虫体内含量丰富;第三种发疱性甲虫皮炎由隐翅虫科(staphyhinidae)的隐翅虫引起,它含有另一种发疱剂&&岬毒素。这些甲虫都不会叮咬人体,只有当它们停留于人体皮面,因拍打虫体损伤、压碎时,其体内的发疱毒液流出污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数分钟会发生轻度灼烧感,在一天内会发展成多个水疱,常呈线状排列。这些甲虫栖生于树林草丛间或石下,昼伏夜出,有向光性,晚间多于灯光下飞行。可见于世界各地。虱病(pediculosis)是由虱寄生于人体叮咬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对虱叮咬反应因人而异,反复叮咬后即产生敏感反应,出现瘙痒、皮疹,也有人反复叮咬后不出现反应。首次叮咬不产生反应。治疗原则是杀虫灭卵,头虱及阴虱最好先剃去毛发,常用药物有50%百布酊(中药百布浸于稀酒精或白酒中,24h后滤过备用)、20%苯甲酸苄酯乳剂等。茶毛虫又叫茶毒蛾,是毒刺蛾的幼虫,通称痒辣子、毛辣子、刺辣,属鳞翅目毒蛾科。分布于浙、皖、赣、川、黔、湘、闽、台、桂等等产茶区广泛分布。茶毛虫的幼虫体表的毒毛,刺入皮肤后,毒性物质外溢,机械和化学作用引起局部刺痒,越搔抓,毒毛越向皮内钻,造成茶毛虫皮炎。治疗用透明胶纸更多粘贴患处,以黏去毒毛,然后外用各种消炎止痒剂。桑毛虫皮炎(euproctis similis dermatitis)指因桑毛虫幼虫毒毛刺伤人体所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桑毛虫又名桑毒蛾,亦称刺毛虫,桑毛虫体有无数毒毛,毒毛中心为空心管道,中有毒液,毒毛脱落后随风飘扬,接触人体后即可发病。恙螨又称&砂螨&、&砂虱&,国外称&红椿&或&拉草人螨&。属蛛形纲,螨目,恙螨科。恙螨生活史分卵、幼虫、稚虫、成虫四个时期,成虫产卵于泥土隙缝中,经 5~7天孵化为幼虫,寄生于啮齿类小动物体上,吸血一次即入土为稚虫(若虫),经两次蜕皮变为成虫,成虫寿命平均约300天。鼠螨叮咬(ornithonyssus sting)是由寄生在家鼠体上的柏氏禽刺螨叮咬人引起。是由寄生在家鼠体上的柏氏禽刺螨叮咬人引起。可能与反应源相关。好发于颈肩、腰腹及四肢,通常为弥漫分布米粒至黄豆大丘疹、风团,互不相融合,瘙痒剧烈,局部可对症处理。
与特应性皮炎的鉴别要点在于本病无一定发病部位,且家族中常无过敏性疾病史。本病需与接触性皮炎鉴别,后者有明确的接触史,发病急,皮损境界清,去除病因后较快痊愈。本病还应与皮肤念珠菌病等进行鉴别。
清热解毒,凉血通脉。用于消除青年脸部痤疮(俗称暗疮)及皮肤湿疹、皮炎。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活血散瘀。用于血热风盛、湿毒瘀结所致的瘾疹、湿疮、粉刺酒皶、疖肿,症见皮肤风团,丘疹,皮肤红赤,肿痛,瘙痒,大便干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软组织损伤,轻度水火烫伤,湿疹。用于因风湿热毒瘀阻引起的湿疹渗出不多者。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脓疱疮,毛囊炎以及其他化脓性皮肤感染等。本品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及皮肤瘙痒症。本品适用于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用于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
治疗前注意事项
&&& 出现皮肤感染要及时治疗,控制病情,避免迁延。
&&& 宜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方用解毒凉血汤。
如继发感染可出现浓疱和脓痂,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无季节性,治疗效果较佳。关键是处理原发源,当感染与渗出控制后,皮炎即可迅速好转。&&& 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菠萝汁: 菠萝汁是一种用菠萝和盐一块调制而成的一种用于清热解渴等疗效的饮品。
1.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吃以下食物对身体好: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冬瓜莲子汤、绿豆赤小豆汤等,对湿疹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河产品如莲子、藕、荷叶、菱角等。2.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最好不要吃: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湿疹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免责声明: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本站涉及数据及信息属健康河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备案号:粤ICP备案
Copyright &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经性皮炎湿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