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抽血可以检测胰岛素的氧含量检测仪,其原理是

郭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650011)
【摘要】 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的检测能够区别其患病的类型。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胰岛素抗体,对其抗体的检测能够确定患者自身的并发症状。本文通过对胰岛素及其抗体的检测,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关键词】胰岛素& 抗体& 类型
&&&&&&& 糖尿病属于一种发病原因及机理都没有完全明确的内分泌代谢病症,在临床中主要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1型糖尿病,其是胰岛素依赖型(IDDM),另一种是2型糖尿病,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IDDM 属于自身免疫性病症,其是因为起到免疫介导作用的胰岛&细胞受到破坏所导致的,疾病机理的主要特点为:在胰岛的周围或者是在胰岛内出现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情况,也就是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细胞,并使其受到损伤,致使胰岛素合成及分泌水平下降,甚至完全失去此功能。目前IDDM在多数情况下认为其病症出现的基础性因素是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胰岛素所作用的靶细胞、器官组织无法迅速的对胰岛素引发的生物学效应产生反应,甚至完全丧失。
&&&&&&& 1、血清胰岛值决定患者糖尿病类型
&&&&&&& 对血清胰岛素进行相应的检测,并检测空腹状态以及餐后胰岛素分泌能力。通常需要和糖耐量试验(OGTT)一起完成检测。对血清胰岛素的分泌水平进行检测,能够有效了解糖尿病患者发病后病症严重状况,而且能够帮助其进行预后判断,并根据此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检查血清胰岛素主要有以下作用。
&&&&&&& 1.1确定患者是1型或2型糖尿病
&&&&&&& 对血清胰岛素检测,能够确定糖尿病患者属于1型或为2型患者,此种方法主要适用在没有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过的患者,在空腹状态和餐后2小时进行抽血检测,正常空腹状态下,血清胰岛素含量水平应是5~30&u/ml,通常餐后其水平会比空腹状态高出4~5倍。若患者餐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没有明显升高,也就是绝对缺乏,通常都属于1型糖尿病;若血清胰岛素并没有出现显著降低的情况,但其临床表现有血糖上升现象,可称作相对缺乏,其征象的出现通常都是由于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且有效环节发生故障,此种情况通常存在于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
&&&&&&& 1.2糖尿病的分型
&&&&&&& 胰岛素抵抗型(分泌增高型):此种类型的表现主要是在空腹状态下胰岛素水平处于正常值或者是比正常值偏高,在饮食之后胰岛素峰值发生明显变化,比正常值要高出很多。此情况显示胰岛素具有较为正常的分泌作用或者是有偏高倾向,显示身体中存有胰岛素抵抗现象。此种类型大多出现在比较肥胖的糖尿患者中。其治疗方法主要调节饮食结构,加强自身的有效运动量,通常不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也可稍微使用胰岛素增敏剂进行治疗,最大限度来降低胰岛的负荷,对血糖控制所具有的长期稳定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胰岛素释放障碍型:此种症状主要是胰岛素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曲线具有缓慢升高的形态,其高峰值有后移情况,患者大部分是消瘦型或者是超过40岁的中年人,胰岛出现的病变征象通常都很轻微,属于&细胞功能障碍类型,此种类型的患者在治疗中需要调节饮食结构,加强自身运动,而且在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作为主要治疗药物的同时,要适量加入能够使胰岛分泌受到刺激效果的药物,增加胰岛素分泌量,能够将胰岛素峰值提前,确保胰岛素释放的正常化[1]。
&&&&&&& 胰岛素分泌缺乏型:此种症状大部分出现在青少年患者中或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后期病情中,胰岛素表现出来的分泌曲线非常的低,需要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测定血清胰岛素的分泌能力,用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 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共同存在:此病症大多出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后期状态下,此种患者在患病早期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但是在长期的刺激胰岛素类药物应用治疗过程中,导致胰岛素效果逐渐衰退,最终发展为身体中严重缺少胰岛素。在治疗中此种类型的患者需要以胰岛素增敏剂或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用以降低胰岛负担,等到血糖得到控制后,逐渐降低刺激胰岛药物的使用量。
&&&&&&& 2、胰岛抗体检测&
&&&&&&& 2.1胰岛素抗体和糖尿病关系
&&&&&&& 患者病情是否具有稳定性主要在于患者自身所残余的胰岛素效果,胰岛抗体能够促使血液当中存在的游离胰岛素处于较为稳定的范围中,使其不会出现过高或是过低情况,主要具有缓冲效果。检测患者的胰岛抗体水平对于&细胞功能几乎全部丧失的患者来讲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2.2糖尿病晚期合并症
&&&&&&& 一般情况下,胰岛素抗体都可以使糖尿病微血管疾病提前发生,或者是加重其病情。已经有研究资料证明,胰岛素抗体免疫球蛋白IgG在实验所用动物的肾小球中发生沉淀,相当于肾小球中出现结节性硬化。通过临床研究确定,胰岛抗体含量较高的患者,其并发的糖尿病肾病,还有增殖性视网膜疾病都会提前出现[2]。
&&&&&&& 2.3低血糖
&&&&&&& 目前认为糖尿病患者于夜间出现的自发性低血糖和胰岛素抗体具有相关性。胰岛素抗体能够与血液当中的大部分胰岛素相结合,在夜间通常血酸度会有上升现象,血液当中的游离胰岛素会有较为迅速的降低情况,而采取胰岛素和抗体发生解离,从而导致低血糖综合征发生。当使用高纯胰岛素使胰岛素抗体减少或消失时,低血糖发作亦可减少或停止。
&&&&&&& 2.4妊娠糖尿病
&&&&&&& 在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怀孕后,其胰岛素抗体的能力会有降低的现象,这是因为孕妇雌孕激素上升从而使抗体的生成受到抑制。有资料显示,母体胰岛素抗体沿着胎盘沉积到胎儿的胰腺中,致使糖尿病出现遗传。糖尿病在妊娠者期间可以使用纯胰岛素使胰岛素抗体下降。
&&&&&&& 2.5自发性缓解
&&&&&&& 通常1型糖尿病病人早期以胰岛素进行一段时期的治疗后,&细胞功能会出现恢复,使病情得到缓解,这时可以少用或直接停用胰岛素,是&自发性缓解期&。胰岛素抗体对缓解期所能够持续的时间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抗体能结合和消耗内源性胰岛素,存在抗体患者比无抗体患者复发率要高,胰岛素抗体水平决定自发缓解期持续时间[3]。
&&&&&&& 3、总结
&&&&&&& 在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中,检测胰岛素水平及其抗体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对其多加关注。
参 考 文 献
[1]孙亚琴.反应性低血糖-高胰岛素抗体血症临床病例报道[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37-38.
[2]赵进喜.血胰岛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糖尿病新世界, -47.
[3]骆丰,虞玉群,陈益民.常见因素对胰岛素检测的干扰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501-502.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我的血糖检查抽血后2次都偏高0.1,需要打胰岛素吗_育儿问答_宝宝树
我的血糖检查抽血后2次都偏高0.1,需要打胰岛素吗
&检查血糖,空腹糖值 是4.8&(参考范围:3.6-5.1)&&&&&&&&&& &&&&&&&&&&& &&&&&&&&&&&60分钟后糖值是10.1&&(参考:4.6-10) &&&&&&&&&&
&&&&&&&&& 120分钟糖值是8.6&&& (参考:3.6-8.5) 医生要我打胰岛素,我最终还是选择饮食控制,怕打针对宝宝有影响,我该怎么办????
当时年龄:
来自:网页;
亲,您的检查还是比较高是,如果可以最好还是听医生的建议,毕竟母子平安是最重要的,日子总是在很多的期待中度过,就象准妈妈盼望自己的孩子出生,然后长大,又一个轮回开始一样!母亲对孩子的爱永远是最无私的,祝幸福快乐
最佳回答者:人参皂苷RE对胰岛素敏感性及脂代谢作用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人参皂苷RE对胰岛素敏感性及脂代谢作用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影响的研究
下载积分:2498
内容提示: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影响的研究,研究,影响,探讨,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 内皮细胞,胰岛素,内皮细胞,探讨胰岛素对,血管内皮,对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ICAM
1,脑血管内皮细胞,网状内皮细胞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6:26:1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影响的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我去医院抽血检查,结果胰岛素数值比较高,但是我的血糖数值却正常。我想问下这种的情况说明什么呢?_百度知道
我去医院抽血检查,结果胰岛素数值比较高,但是我的血糖数值却正常。我想问下这种的情况说明什么呢?
患者信息: 24岁 安徽 合肥
我有更好的答案
问医吧认健康
应该问题不大,平时甜类食品不要过量饮食,注意锻炼保养。
其他类似问题
血糖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胰岛素检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