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什么把保留下来的信件比作一块拒绝雪融化的时刻冰

[转载]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每题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噱头洞穴&
绯闻斐然& 发酵犯而不校& 古刹大煞风景
& B、刻薄克扣&
崎岖脐橙& 隐讳风雨如晦& 贿赂藏头露尾
& C、跷蹊悄然&
蒙骗愚氓& 处方怵目惊心& 强颜呼天抢地
& D、糜烂靡费&
症结挣揣& 称职一语成谶& 丝绦千里迢迢
2、下列词语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仓惶&&&
股肱之臣&&& 耳提面命
B.深邃&&&
陈词烂调&&& 岌岌可危
C.敷衍&&&
夙兴夜寐&&& 对薄公堂
D.翔实&&&
蝇营狗苟&&&
轻歌曼舞&&&
3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人没有远大理想,不去努力经营自已的人生,只是盯着眼前的一点利益,贪图一时的享乐,这种朝不虑夕的人,与庄子笔下的学鸠和斥鴳有什么不同?
B.除了扑朔迷离的案情,《大侦察福尔摩斯》还加进大量刺激性的动作场面,让人感受到几许“007”的味道。
C.每对自己的爱车进行一次改装,他都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当发现自己的爱车卓尔不群,能够引来百分之百的回头率时,那种快感更是妙不可言。
D.今日浪潮的新模式,与PC巨头联想的路径已是南辕北辙。后者通过分拆分销、收购IBM的PC业务等手段已成为靠大路产品面向全市场的巨无霸,而吝啬于在方案提供上投入更多资源;浪潮则反其道而行之,靠方案取胜。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新当选的中国国家主席、中国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夫妇在今年3月下旬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B.由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30年前埋入地下的“时间胶囊”目前终于被发掘出土了,内容包括当时最先进的鼠标、笔记本、六瓶啤酒和一些生活用品。
C.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近年来,生物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造蛋白质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很少有人对蛋白质降解的问题感兴趣。
D.近日,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3年度“全球最具权力女性榜”显示,德国总理默克尔连续三年问鼎冠军,包括彭丽媛在内的9名中国人榜上有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发展旅游业,能一举多得,能保存文化基因,传承城市文脉,让市民了解城市文化,进一步形成对城市的认同感,也能够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旅游工作搞上去了,社会经济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城乡面貌肯定会有一个大的改观,群众生活肯定会有一个大的改善。要吸引游客来旅游,就要打造城市品牌,给游客一个“来”的理由,让人们能细品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灵魂。
文化是民生,具有社会属性。文化是人类的专属,人类最早的文化活动,就是狩猎后的庆祝舞蹈,可见文化与人的精神需求密切相关,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沉淀,是人们对生活的需求、理想和愿望,是人的高级精神生活。历史上先贤提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共产党人提出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都说明文化与老百姓紧密相关,是一个民生概念。文化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必须上升到民生的高度抓好文化建设,这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
文化是资源,具有物质属性。相对于自然资源,文化具有可持续性、不可替代性和可延展性。比如古城重建,就为古城注入了历史遗产的基因,实现了更大的增值,这就是文化的价值。文化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资源。
文化是产业,具有经济属性。正因为文化是资源,具有物质属性,所以文化可以发展成为产业。像《哈利·波特》,仅2006年时统计,五部电影票房累计已达43亿美元;系列小说被译成6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亿册,仅次于《圣经》和《毛主席语录》;还延伸出图书、服装、主题游等近70亿美元的产业链。投入不到10亿美元,却创造了近800亿美元的产值。一部电影作品创造的价值,相当于一座城市的GDP,文化不仅能带来精神享受,还能源源不断地带来物质财富。
文化是灵魂,具有精神属性。如果将经济比作城市的血肉和躯架,那么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城市的品牌,是城市竞争的制高点,是城市价值最大化的体现。文化具有精神属性,它要求对一个城市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提炼和升华,对一个城市历史的总结概括、现在的描述展现和未来的规划设想,提升城市的精神“档次”。城市品牌一定要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联系起来,旅游业也应紧紧围绕城市品牌铸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三性”:一是差异性,就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与众不同”的地方,差异性越大越好。二是不可替代性,就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人无我有”的地方,别的地区想模仿也模仿不出来。比如台儿庄古城,拥有运河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和古码头,古城街道肌理保存相对完整。三是可延展性,就是与其他地区相比“潜力无穷”的地方,发展的空间很大,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比如运河文化底蕴深厚,吸收了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西楚文化、吴越文化的精华。
5.下列对“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不同于经济,文化是城市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和发展的动力,是城巿的灵魂。
&B.&文化具有社会属性,与人的精神密切相关,是人类的专属和基本需求,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
C.&文化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产业,体现出经济属性的特点,是因为文化是一种资源,具有物质属性。
D.&文化作为一种非自然资源,其物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可持续性、不可替代性和可延展性三个特点。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儿庄古城是一个“与众不同”“人无我有”“潜力无穷”的地方,原因就在于它的古河道、古码头和古城街道保存得相对完整这一点上。
B.&文化是民生,抓文化建设必须上升到民生的高度,共产党人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执政理念。
C.&旅游业紧紧围绕城市品牌铸造核心竞争力,就能吸引来更多的游客,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城乡面貌、群众生活的发展、改观和改善。
D.&古城重建能实现更大的增值,《哈利&波特》创造了近800亿美元的产值,这说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城市的品牌和发展动力,所以任何时候城市建设都应该以城市的文化建设为中心。
B.&文化不仅能带来精神享受,还能带来物质财富,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大力发展电影、动漫、出版、新闻等文化产业。
C.&一个城市具备了差异性、不可替代性和可延展性这三性之一,如南京、西安等,该城市就具有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D.&旅游业是否发达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品牌和知名度如何,由此可见,旅游业真正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余笑云:&“子以玉奴②自况欤?”秋芙嘿然。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
去年燕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秋芙惧为狗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片于梁,以承其巢。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词云:“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余曰:“此真个‘风狂春不管’矣!”相与一笑而罢。
夏夜苦热,秋芙约游理安。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仆夫请回车,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未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瞑合。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觉竹风骚骚,万翠浓滴,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时余自西溪归,及门,秋芙先出,因买瓜皮迹之,相遇于苏堤第二桥下。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斯时四山沉烟,星月在水,铮铮杂鸣,不知天风声环佩声也。琴声未终,船唇已移近漪园南岸矣。因叩白云庵门,庵尼故相识也。坐次,采池中新莲,制羹以进。香色清冽,足沁肠腑,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③之别。回船至段家桥,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闻城中尘嚣声,如蝇营营,殊聒人耳。桥上石柱,为去年题诗处,近为蚌衣剥蚀,无复字迹。欲重书之,苦无中书。其时星斗渐稀,湖气横白,听城头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遂携琴刺船而去。&&&&&&&&&&&&&&&&&&&&&&&&&
&(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改动)
【注】①簸钱斗草:古代的两种游戏。②玉奴:杨贵妃。相传唐玄宗曾与亲王下棋,将输时,杨贵妃放小狗于座侧,将棋局弄乱。③薰莸(xūn
y&u)两种草的名称,一香一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归:旧称女子出嫁
B.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甫:刚刚
C.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视:看待,对待
D.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趣:通“促”,催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以所佩玉虎为赌&&&&&&&焉用亡郑以陪邻&&&&&
B.且为钉片于梁&&&&&&&&&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不知衣袂之既湿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遂携琴刺船而去&&&&&&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4分)
(2)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4分)
11、第一卷文言文中,作者在秋灯之下忆起了哪些琐事?请分条概述。(4分)
1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9处。(4分)
&&&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余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之 道 损 有 余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余 孰 能 以 有 余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题目。(8分)
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4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错一字扣1分。共7分。)
&(1)&&&&&&&&&&&&&&&
,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
,分明怨恨曲中论。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4)亦余心之所善兮,&&&&&&&&&&&&&&&&&
&(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7)&&&&&&&&&
,临清流而赋诗。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
①被精心保留下来锁在抽屉中的一叠信件,似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当你涉过时间的千山万水,于一个偶然,目光重新投回起点,你惊奇地发现,你所经历的一切仍伫立在奔腾不息的河川上,像一角冰山,通透、晶莹,不曾因为年深月久和日晒雨淋而消融。
②于是,你停下急匆匆旅行的脚步,择一处临水的草地坐下,重读一封一封旧日友人为你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细密阳光闪烁。
③什么样的一个友人交付给你的这份情谊?什么样的情怀下产生了这些文字?什么样的一盏灯照过你,或甜或苦或激动或平静地读着它们?你又怎样斟字酌句写了回信?
④过去已经消失,说过的话语随风而逝,青春的风铃不再摇响,只有信件记录了当时。当时,是多么热衷于在信纸上文采飞扬语句优美地与友人对话呀:比赛着写信,看谁写得厚谁写得薄;探讨着问题,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倾诉着秘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初恋时心慌意乱的情愫,热恋时激情满怀的幸福,失恋时天昏地暗的欲哭无泪……
⑤经过种种,皆如幻梦成空,直面的一切,许多冲动已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电话普及,拨几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千里之外友人的声音招之即来;或者上网,键盘一敲,电子邮件发出,回应之讯立马现于眼前,且字字工整句句珠玑。然而,那些字体清晰或狂舞、象征友人个性的来信呢?那些等待青鸟衔鸿飞来的盼望日子呢?那些读信如读一本书的亦喜亦悲的情感起伏呢?
⑦人之老,不是从肢体开始老起,而是从心开始老去。心老的标志就是,前瞻的时候少了,回头的时候多了。一步三回头,身后可看可触可抚的有什么?范仲淹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其实,何止南来北往的大雁,一介凡人的人生本来就是去留无意的风。
⑧因此,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歇,席地而坐,重新展读纸笺已经微微发脆的旧信,会有一种美好的情感在心中暗暗滋生。旧信能够一个一个细节提示你,你所经历的,刻骨铭心永生不忘的也好,微小如蚁稍纵即逝的也罢,所有清晰如昨。逝去的岁月不是空心的,逝去的岁月丰满得像一枝秋天的麦穗,你像一个守望金黄田野的农人,当你重读旧信的时候。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第②段在全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精心保留下来的“一叠信件”,又引出下文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及人生感悟的抒发。
B.在文章第④段中,作者运用排比修辞,列举了旧信中承载的美好回忆,或激情澎湃,或恬静似水,满载了青春的酸甜苦辣,让人感慨。
C.本文主要通过记叙重读旧信,表达了对过去与友人书信来往的日子的留恋,对如今与友人交流手段改变的无奈,对有信来往的日子不复存在的惋惜。
D.作者认为人生匆匆老去的旅程根本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因此,我们重读旧信能让我们找寻人生的记忆,体味人生存在的价值。
E.作者批判了现代社会由科技手段发达而导致人类情感缺失的现状,表达出作者对人类社会各式各样社会顽疾的深切忧虑。
16.作者为什么把保留下来的信件比作“一块拒绝融化的冰”?(4分)
17.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色?请分析其艺术效果。(6分)
18.本文以小见大,作者从重读旧信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联想到人生,进而表明“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歇”的观点。你如何看待作者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不显眼的事物已经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它们又能使你联想到什么呢?请撷取其一,说说你的看法。(60字左右)(6分)
六、(12分)
下面是以《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的传主杜甫为对象拟写的上联,请从所给的其他传主中选择一位,把他的名字写在横线上,然后以所选传主作为对象写一个下联。(6分)
毛泽东&&&&
马克思&&&&
对象:杜甫&&&&
上联:万方多难化作笔底波澜,成就诗史诗圣&&
对象:&&&&&
&&&下联:&&&&
&&&&&&&&&&&&&&&&&&&&&&&&&&&&&&&&&&&&&&&&&&&&&。
20.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为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中学和农村户籍考生的政策倾斜,2013年北京大学将在自主选拔录取的初审、复试和确定候选人等环节提高农村户籍考生入选比例,使北京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中农村户籍考生的比例不低于20%。对重点农村扶贫开发地区可给予重点扶持。为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入选考生须从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连续持有农村户籍;所有具有农村户籍的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将在北大招生网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请全国各中学积极向北京大学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农村户籍考生。
&&&&&&&&&&&&&&&&&&&&&&&&&&&&&&&
——选自《2013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简章》
作为一名即将参加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高中生,你是怎样看待北京大学这一招生政策的?请写一个简要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字数60字左右。(6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富兰克林有两块墓碑,第一块墓碑立于他逝世时,碑文是: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二块墓碑是群众后来为他立的,碑文是: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前者代表他至死不忘的,是他青少年时代从事的印刷工职业。后两句碑文则概括了他一生中两项辉煌的事业——发明避雷针与为独立战争做出杰出贡献。
当人人都记住他的辉煌时,他念念不忘的却是人生最美好的起点。这里埋藏的是一颗宝贵而纯洁的心。
请以“起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雅安中学学年高三上期12月试题高考
语& 文&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每题3分)
1、选B(A xu&, fēi fěi, ji&o, ch& shā B k&, q& ,hu& ,l&
C& qiāo& qiǎo, mēng m&ng ,Chǔ ch&
,qiǎng qiāng D& m& ,zhēng zh&ng ,ch&n ,tāo ti&o
2、选D(A仓皇& B陈词滥调 C对簿公堂 )
3、选B(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朴树迷离:原指难辨雌雄的兔子,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卓尔不群:指人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4、选C(A“主席”可以“新当选”,主席夫人“当选”不合逻辑;B,“鼠标、笔记本、啤酒和一些生活日用品”并列不当;D,“据......显示”句式杂糅,“问鼎冠军”重复累赘)
5、选 D(无中生有“其物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可持续性、不可替代性和可延展性三个特点”错误,原文无据。)
6、选 A(扩大范围,“潜力无穷”属于“可延展性”,原文意在用台儿庄说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即“人无我有”。)
三、选C(视:比较)&
四、选C(A以& 介词拿,连词而&
;B为& 动词,介词表被动& ;C
之& 主谓之间取独;D而& 表修饰,表转折)
五、翻译:(1)秋芙爱好下棋,但棋艺不很精深,每个夜晚一定要强挽(“强迫”“强求”皆可)我和她一起下棋,有时候一直下到天亮。(划线处各一分)
(2)不久就看见闪电像白练一样,大雨如同从天上倾注一般落下,于是在大树下停住,雨过天晴才又重新上路。(划线处各一分)
11、夜里弈棋;‚救雏燕,固燕巢;ƒ拾花砌字;④雨天游理安,观山景;⑤泛舟西湖,鼓琴访友。(一点一分,4点4分)
12、断句: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余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之 道 损 有 余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余/ 孰 能 以 有 余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4分,两处正确得1分,有一处错则最多得3分)
(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2分)。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用新奇的比喻(1分),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1分)
(2)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言之成理亦可。(4分,分析一联或抓住该联主要意象得1分)
(1)谨庠序之教&&&&&
(2)千载琵琶作胡语&&&&
(3)驽马十驾&&&
&&&(4)虽九死其犹未悔
(5)响穷彭蠡之滨&&&
静影沉璧&&&&&&&&
(7)登东皋以舒啸
15.C、E(C项,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而不是记叙;E项,作者批判的不是科技手段,也不可能对“各式各样”的社会顽疾产生忧虑。)
16.“冰”透明晶莹,在这里比喻信件记录的情谊是纯洁而珍贵的;(2分)“拒绝融化”即拒绝消失,保持留住。因为信件记录下的过去不会被时间湮没,是永恒的。(2分)
17.(1)善用比喻,将无形的岁月写得真实可感(生动形象),表明重读旧信时,“逝去的岁月”不会沦为虚无,因为信件的记录,它会充实地存在着。
(2)运用第二人称抒情,通过人称的变化,更真实亲切,将“你”比作农人,表现了重读旧信时收获往日美好情感的欣慰与喜悦。
(3)运用倒装句式,强调重读旧信的好处——存在感和收获往日美好的喜悦。(每点2分;语言特点、效果各1分)
18.(选物恰当,得1分,能表达看法且有一定的哲理性得3分,语言有文采得2分,字数明显不足相应扣分)
19.参考:鲁迅&&&&&
千秋孤冷耸立胸中山岳,锤炼赤胆忠心
一时俊彦崭露头角峥嵘,甘愿润雨润花
&&&&&&&沈从文&&&
千卷遗篇描绘湘西山水,尽显乡音乡情
(评分要点:对联格式基本符合要求,3分;内容体现传主生平特点,3分)
20、北大招生加大农村学生比例值得肯定,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体现了城乡均衡发展的理念,更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评分要点:观点明确2分,言之成理2分,语言通顺2分;不赞成北大政策,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
21、作文按高考标准评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3页¥0.508页¥1.008页¥1.006页¥0.506页¥0.507页¥0.5013页¥0.5011页免费6页免费7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3页免费7页2下载券9页免费7页免费12页免费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校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3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校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1
十二、(2013届福建师大附中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上天坠落的一枚钉子
①古塔是天上宫阙脱落的一枚钉子。
②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渐渐遮掩了古塔,可遮掩不住的是古塔浑然一身的典雅
气息。那种汲历史之风霜、融人间之智慧、渗入前朝工匠好手的精湛技艺,使它在堂皇
富丽的大厦群里毫不畏缩。它所散发出的气息,甚至使遥远前来的人们流连忘返。在夜
间登临塔楼高处,风,依稀掀动古塔的影子,安然地飘浮在明月之夜的水面,城市中心
那些大厦总是灯火通明,而古塔是如此地孤独无群,昏暗无光,被清冷紧紧包裹。
③古塔的沉沦,缘于审美趣味的沉沦。
④古塔的兴盛与佛教的兴盛相连。脂粉的南朝和血腥的北朝,应是塔的生发最普及和
迅速的时间段。云来云往里,风起风止时,有不少古塔就坍塌在烟雨中了,但古塔流露
出来的古典韵致,如实地记录着每一天的风雨晴晦。
⑤历经几百年之后,古塔无论是形或质,都有了相当的差异。土塔石塔也罢,木塔陶
塔也罢,每一座古塔,总是渗透了当时的趣味,独拔于世。不过,最让我心动的还是土
塔。土塔是最能反映沧桑巨变的,它对风雨的感受的敏感,远远超过了陶塔、石塔和金
属塔。雨水滴落的痕迹,长风刮过的痕迹,雷电击打的痕迹,都穿透厚重的时光,让人
历历在日。可是土塔也是脆弱的,易于流露残破的面相,年深日久,如满是皱纹的老者
。而愈往后,古塔这枚巨大的钉子,愈是浑身锈迹,没有人会来为它擦拭铮亮。不过,
我对古塔的看重,还是它生命在整个流程中的真实体验。生命的状态曾盛开过,也就有
闭合,这是不需要粉饰的。如果塔成为一种点缀,一种令人好奇的景观,塔的本然意义
,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
⑥塔是长久木讷的,倘若没有塔铃的话。只有那些檐角悬挂了铃的古塔,才能借助高
天长风,发出自己深沉的声响,长久地洋溢着古朴的生气,融雪一般地消融进高远的夜
空里。这些声响携带着霜雪的浸润,有一缕月光的清冷,从老远就让人闻到前朝的气味
。长风总是把这种声音推到一个很开阔的空间里,让现代的格局飘落古雅。塔铃与塔的
存在一样,构成声响的不可替代,没有一座塔的声音是一样的。这从建塔时储存于塔中
的情绪开始,到遭逢不同的时空,都不无关系,让观者循声远追,跌落在岁月的云海里
。抚摸古塔内壁,有一种很单调冰冷的时间感,时光一寸寸地穿透手掌,沁人心扉,在
幽暗中感悟凋零。古塔就是时间的华表,在塔顶嗅得出时间的奥秘,让人冥思多于赞美
。在苍茫的西部登塔遥望,黄沙随风漫起,黄叶随风飘舞,嫣红的夕阳沉重地落地,暮
色升腾,我固执地认为,这种体验多了,走笔一定携有苍凉的大气。
⑦古塔是古人憧憬、梦幻的储存器。撩开时光的窗幔,这个储存器的每一个角度、每
一个层面,都有智慧的留痕。构想者总是将广大的世间之物,浓缩在一座塔里,让人触
目绝伦的工艺、斑斓的雕绘,不禁心神迷乱。每一块浮雕、每一方藻井,智慧太密集的
地方,游人只有赞叹。这样一本厚重的书,在当时已经把精神和物质拉开了距离,尤其
在澄澈明净的星光下,它的神秘,使手中的旅游指南黯然失色。
⑧古塔的盛期已经流逝,与古塔争相轩邈的建筑群越来越密。古塔走向清寂,失去了
人气。,在青衣布衲的僧人眼里,塔就是一种标志,一种可以让心灵安定的标志;塔又
是一种界定,界定着心灵向往的方位。
⑨千百年弹指一挥间,许多倾国倾城的记忆都已飘散无存,忙碌紧张的日子,又使人
缺乏了拨开线装书的黄页细细找寻的耐心。只是会在奔走的旅程里,自觉地遭遇古塔,
仰望古塔,静对塔尖上的悠悠白云。运用这样的姿势,寓目崇高,感叹流逝:不知能否
倚仗这枚进入我们视界的坚硬钉子,揳入古典长廊的幽深?
(选自散文集《古典幽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作者通过丰富的艺术想象,借助典雅清逸的文字表述,带领我们领略了古塔
的意蕴,彰显出一份厚重和大气。
B.从文章第⑤自然段中可以看出,作者为古塔虽历经风雨,由新而旧、由完美而残缺
却并不掩饰生命的过程而产生的敬重之情。
C.历经几百年之后,现代的古塔的本然意义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它只是成为了一
种点缀,一种令人好奇的景观。
C.古塔就是时间的华表,登塔遥望,黄沙随风漫起,黄叶随风飘舞,夕阳沉重落地
,暮色升腾,能让人体验到一份苍凉的大气。
E.面对现代社会的浮华,作者通过古塔的孤独存在,表达了对人们与历史之间的严
重隔阂、都市人群文脉的流失等的担忧。
【小题2】本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古塔,请分条加以概括。(4分)
【小题3】根据全文内容,探究作者为什么说“古塔是天上宫阙脱落的一枚钉子”。(6分
十三、(2013届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一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目。(共20分)
被移植的树
树的移植:我知道它并不是我一个人的“看见”。有时,在春天或者秋天的公路上,我
会遇到装载大树的卡车。那些树已经足够高大,甚至都小有沧桑,硕大的树根和根部的
泥土被粗草绳仔细地包裹起来,伤掉的细根似可忽略不计。它们将会被移植到城市,路
边或者公园,携带着这一小点儿的“故土”然后开始新的生长。它们会长得更高大些,部
分的根须会获得延展,把原属于异乡的土也一并紧紧抓牢。
我要说的并不是树。我要说的,是贵州,安顺,一个叫屯堡的地方,和那里生活的“
少数民族”。屯堡居住的“少数民族”其实是更严格意义上的汉人,他们的祖上来自明朝时
的中原,是征战和屯兵的结果。
这些来自中原的将士被安插在屯堡,之后他们的家人,妻儿,或者在中原被招募、被
迁移的男男女女也跟着来到了这里,就像……就像树的移植,它的根要被拔起,同时,为
了它的成活,带给它一些“故土”。是的,就像是树的移植,他们在这个完全异乡的地方
扎下了根,在这块异乡,他们部分的根须获得了伸展,一起紧紧抓牢那小部分的故土。
那一小点儿的故土:这些迁徙者和他们的子孙,曾经固执地将它固执地守住,让它尽
可能地不融化,不变异——这是他们从中原所带过来的,我们可以从这份固执中看到迁徙
者们的“念念不忘”。那一小点儿的故土是:语言,服装和发式,被称为“地戏”的传统戏
剧,生活习惯,也许还包括家族观念,邻里关系……进屯堡的路上,有一个专门的纪念馆
,在那里,我见到了屯堡人的传统服装,见到了地戏表演用的面具。据说,地戏表演内
容以“杨家将”、“薛家将”为主,很中原化。是的,这一小点儿的故土在一个中原的汉人
那里也变得古老而新鲜了,变得异质了,他们固执的坚守竟使得自己完全地区别于“中原
”,他们至少在六百多年的时间里,远离中原的风起云涌,少受其它文化文明的冲击。
这种坚守:使他们这些人成为了恒久的“少数民族”,成为了恒久的异乡人,即使在他
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上,我想他们的归属和认同也不会强烈,他们大约有一种永恒性的局
外感。在不被融合、融化的固执里,除了怀乡这种病症,我想大约还有着某种精神上的
我们在雾中上山。有雾掩映的屯堡其实更有独特的美,有它自己的时间史,有它自己
的时间长度和额外宽度,有单独属于它的时间粘稠——这点,在云山屯更为明显,更为强
烈。走在古老的石阶上,走在石质的、木质的古老房子之间,那种时间的粘稠感是显见
的,让人仿若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中,仿若进入到了历史。何况那雾,遮住了向更远处望
见的雾。在“我们的”时间之外,这是屯堡给我的强烈感觉。当战事平息,那些背井离乡
的人在这片陌生、偏僻的地方得到安顿,休养生息,刻意而固执地保持着祖辈的文化和
习惯,慢慢,它和“我们的”时间脱开了,它有了自己的坚固。在云山屯,它们保留的是
明时的建筑,至少是明时的风格,它们也成为树的根部的小片故土,慰藉着一代一代的
怀乡病。六百年,在屯堡之外已几度风雨变幻,当他们把和“外界”的路一一打开,突然
发现,那个臆想的、被记忆的“故土”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模样。
云山屯,它的静寂让我意外。它的静寂更凸显了它的质感和美,它几乎是空的,旷的
,单独属于我们这少数几位来访者的,它允许你向任何一处探幽。远处有些许的鸡鸣,
引得近处石房角落里的鸡也跟着叫起来,那一刻,我都想停下来,止住呼吸——在云山屯
,仿佛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任何一个人都是外在于这个时间这片土地的,在进入到它
们的地域里,我们必须保证对“主人”的敬重使它们免被打扰。我们走远些的时候,回头
,有几只鸡缓缓走上了石阶,走在我们刚走过的路上,它们安然的样子让人感动。朋友
们说,这座屯堡除了少数的老人外,其他的人多数已经下山,他们接受与“我们”同样的
教育,穿同样的服装,泡吧,上,经商或外出打工……屯堡的“少数民族”正在普遍地汉
化,重新成为汉人。屯堡,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一个完全的象征,一种旅游资源,一
种可在“外人”面前展示的、不具根脉感的文化。
在屯堡博物馆里,讲解的小姑娘给我们叙述的只有博物馆墙壁文字上提供的那些,她
远不如一个“外人”,博的杜应国先生对屯堡知道得更多,包括她服饰中的文化内涵——
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指责,甚至有小小的欣慰。当然,我对这份
欣慰也有些忐忑和质疑。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小题1】文章从树的移植说起,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多次用“固执”来修饰屯堡人的“坚守”?(3分)
【小题3】理解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他们在这个完全异乡的地方扎下了根,在这块异乡,他们部分的根须获得了伸展,
一起紧紧抓牢那小部分的故乡。(2分)
(2)我对这份欣慰也有些忐忑和质疑。(2分)
【小题4】请简要赏析文中倒数第二段划波浪线的句子。(4分)
【小题5】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读了文本的启发或感悟。(5分)
十四、(2014届衡阳八中高三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后面题目。
草木生命李天斌
①在乡村,草木遍布每一个角落,像流水,从山野沟壑间一路蔓延,一直流淌到房前
屋后。往往是,一抬头,一低头,你就看见了那抹嫩绿,和着风与泥土的味道,与各色
野花的芬芳,在你心间弥漫;还有音乐般起伏的鸟声、虫鸣声,以及飞翔的蝴蝶与蜻蜓
,它们在阳光下铺展开来,那流水,就多了几分韵致,就成了一幅画,一首诗……很多人
终其一生,也走不出这份明净的诱惑。
②离开村子多年,我念念不忘的,就是乡村的草木。我曾经有二十余年,在这草木间
行走。很小的时侯,父亲就给我准备了一副草木行头——竹子做成篾帽,棕叶织成蓑衣。
那时候,这样的雨具是必不可少的,一副蓑衣与篾帽,是乡村的暗语和标志。听爷爷说
,不单是活人需要它们,就连死去的先祖们,也离不开。我也目睹每年的清明,爷爷都
要虔诚地到先祖们坟头挂上白纸,说白纸就是阴间的蓑衣篾帽,有了它们,亡魂就不会
被雨淋湿。爷爷去世后,留下的就仅是这样一副雨具,一份执着的精神认知及乡村生命
的朴素底色,让我永久怀想。
③到我七八岁,就索性与草木为伍了。每天,我都要割草打柴。为此,我几乎走遍了
每一寸山野,即使隐秘的山路和洞穴,闭上眼也能摸到,也认下了很多草木。当我俯下
身去,一手摸到它们,另一手挥动镰刀将其割下,似乎就看到有温情泛上来——柔润遍布
身体的叶脉,阳光般的手指抚摸内心;有时,扒开草丛,我还会看到某把生锈的镰刀,
甚至是某只面目不堪的胶鞋,于是就会怔上一阵,就会莫名地想,它们究竟是谁留下的
呢?从这里走过去的,都有哪些人?一块草地,早对我暗示了什么?
④只是,在时间背后,一块草地上的生命秘密,早已遗失在风中。
⑤在乡村,草木们的生命是顽强的。沙粒之上,岩罅之间,都可以生长。通常是,某
堵悬崖峭壁上,粒土不存,但一株草木或一簇草木,却在那里屹立,根须裸露、盘根错
节——山风浩荡、四季更迭中,容颜不改,心向苍穹,一份坚韧与不屈让人动容。
⑥众多的草木,则深扎于泥土,风吹不掉,霜打不去。记得那时候,秋天到来时,父
亲还要带我爬到坡地上,割尽草木,再放上一把火。我曾疑惑地问父亲:“烧了它们不就
死了吗?”父亲说:“明年一开春,它们就发了,甚至长得更好。”父亲所言不虚,第二年
,几阵春风后,我果然又看见了茂密的草木。后来读到白居易吟草的诗,就有些愤愤不
平,其实这些诗句,早被父亲他们写在草木上了。
⑦不过,不知为何,在我听到的比喻中,更多说的是草木的脆弱和不堪。
⑧往往是,在乡村,一旦有人夭亡,就会有人想起草木生命的易碎,就有人会说:“人
这棵草呵,咋就经不住风吹雨打呢?……”一声叹息里,生命的另一种情态显露无余。
⑨村里的很多人,他们来到了尘世上,最后离开尘世,自始至终,除村人外,没有谁
知道他们。他们就像一棵草,随意地生、随意地死,生死的过程,连风也忽略了;往往
是,风有一天从往年的路上经过,才发觉这个人没了。譬如就我而言,每次回村去,都
会看见一些新起的坟茔,没有立碑,不见死者名讳,觉得无限陌生,一问之下,才知村
里很多熟悉的人已然故去。惊奇之下,忍不住就有莫名的忧伤,如水泛滥。
⑩我也终于相信,关于一株草木,它是意蕴丰富、情态各异的。在乡村,一株草木上
的生命,其实就是百态人生,坚韧与顽强,脆弱与不堪,幸与不幸,所有的场景,均在
那里呈现……或可说,一株草木,即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了?
(选自《散文百家》2011年第11期)
【小题1】全文围绕着“草木生命”来写,请梳理作者的思路。(5分)
【小题2】联系全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柔润遍布身体的叶脉,阳光般的手指抚摸内心。(2分)
(2)一声叹息里,生命的另一种情态显露无余。(2分)
【小题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会对乡村的草木念念不忘?(6分)
【小题4】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
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十五、(2013届山东淄博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问卜中华(节选)
一八九九,深秋。离二十世纪只隔着三阵风,一场雪。
十九世纪最后几个月,北京城一片混乱。无能的朝廷、无知的流民、无状的列强,打
斗在肮脏的街道和胡同间。商店很少开业,居民很少出门,只有一些维持最低生存需要
的粮店和药店,还会闪动几个慌张的身影。据传说,那天,宣武门外的达仁堂药店接到
过一张药方,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其实就是古代的龟甲和兽骨,上面间或刻有一
些奇怪的古文字。使用这张药方的病人,叫王懿荣。
王懿荣是个名人,当时京城顶级的古文者,金石家。他还是一个技出身的大官
,授翰林,任南书记行走,国子监祭酒,主持着皇家最高府。他对古代容器上的铭文
作过深入研究,因此,那天偶尔看到药包里没有磨碎的“龙骨”上的古文字,立即产生敏
感,不仅收购了达仁堂的全部“龙骨”,而且嘱人四处搜集,很快就集中了一千五百余块
有字甲骨。他收购时出钱大方,又多多益善,结果在京城内外,“龙骨”也就从一种不重
要的药材变成了很贵得的文物。
在他之前,也有人听说过河南出土过有字骨版,以为是“古简”。
王懿荣熟悉古籍,又见到了实物,快速作出判断,眼前的这些有字甲骨,与《史记》中“五
帝三王”的论述有关。那就太令人兴奋了,遥远的“五帝三王”在中国历史上一直缺少实证
,而眼前出现的却是那个时候占卜用的卜辞,而且是实实在在一大堆!
占卜,就是询问天意。大事小事都问,最大的事,像战争的胜败、族群的凶云消雾散
、农业的收成,是朝廷史官们必须隆重占卜重。先取一块整修过的龟板,刻上一句问话
,例如,几天之后要和谁打伏,会赢吗?然后把龟板翻过来,在背面用一块火炭烤出裂
纹,根据裂纹的走向和长短寻找答案,并把答案刻上。等到打完伏,再把结果刻上。
我们的祖先为了维持生存、繁衍后代,不知遇到过多少灾衲和挑战。现在,终于可以
听到他们向苍天的一句句问卜声了。问得单纯,问得具体,问得诚恳。问上帝,问宗祖
,上帝也就是宜祖。有祭礼,有巫祝,日月星辰,风霜雨雪,问天也就是问地。
为什么三千多年前的声声问卜,会突然涌现于十九世纪最后一个深秋?为什么在地下
沉默了那么久的华夏老先人,会在这个时候咣当一声掷出自己当年的问卜甲骨,而哗啦
啦地流泻出这么一大堆?
我想,一定是华夏先人强烈地感知到了,他们的后代正面临着可能导致万劫不复的危
他们显然有点生气,掷出甲骨提醒生代:这是多少年的家业了,怎么会让外人糟蹋成
他们甚至恼怒了,掷出甲骨责斥后代:为何这么垂头丧气?至少也要问卜几次,最后
探询一下凶吉!
王懿荣似乎有点听懂。他放下甲骨,站起身来。
门外要王懿荣关心的事情太多。
就在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半年之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一九OO年八月十五日早晨,
王懿荣被告,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经逃离北京。
王懿荣,这位大者这时又担负着北京城的防卫职务。在中国历代关及民族安危的战
争中,开始总有不少武将在战斗,但到最后还在抵抗的,经常是文官,这是一件非常奇
怪的事,恐怕也与中华文化的气节传承有关。王懿荣又是这样,他觉得首都沦陷、朝廷
逃亡,是自己的失职,尽管责任完全不在他。他知道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自己越不应该离
开职守,但又不能以中国首都防卫官员的身份束手就擒,成为外国侵略者进一步证明他
们胜利的道具。于是,唯一的选择是,在外侵略者还滑来到眼前的这一刻,自杀殉国。
我一直认为,王懿荣是真正的大丈夫,在国难当头的关口上成了民族英雄。他研究的
是金石,自己却成了中国文化中的铿锵的金石。他发现的“龙骨”,自己却成了中华民族
真正的“龙骨”。(有删改)
【小题1】简要赏析文章第一段中画线句子(4分)
【小题2】为什么是王懿荣而不是别人,最初发现了“龙骨”里的秘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4分)
【小题3】如何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⑴他们显然有点生气,掷出甲骨提醒后代:这是多少年的家业了,怎么会让外人糟蹋
⑵他研究的是金石,自己却成了中国文化中的铿锵的金石。他发现的是“龙骨”,自己
却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龙骨”。
【小题4】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何艺术特点?请结合文本概要分析。(6分)
十六、(2014届成都七中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20分)
①被精心保留下锁在抽屉中的一叠信件,似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当你涉过时间的千山
万水,于一个偶然,目光重新投回起点,你惊奇地发现,你所经历的一切仍伫立在奔腾
不息的河川上,像一角冰山,通透、晶莹,不曾因为年深月久和日晒雨淋而消融。
②于是,你停下急匆匆旅行的脚步,择一处临水的草地坐下,重读一封一封旧日友人
为你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细密阳光闪烁。
③什么样的一个友人交付给你的这份情谊?什么样的情怀下产生了这些文字?什么样
的一盏灯照过你,或甜或苦或激动或平静地读着它们?你又怎样斟字酌句写了回信?
④过去已经消失,说过的话语随风而逝,青春的风铃不再摇响,只有信件记录了当时
。当时,是多么热衷于在信纸上文采飞扬语句美地与友人对话呀:比赛着写信,看谁
写得厚谁写得薄;探讨着问题,你我往唇枪舌剑;倾诉着秘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
有,初恋时心慌意乱的情愫,热恋时激情满怀的幸福,失恋时天昏地暗的欲哭无泪……
⑤经过种种,皆如幻梦成空,直面的一切,许多冲动已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电话普
及,拨几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千里之外友人的声音招之即;或者上,键盘一敲,电子
邮件发出,回应之讯立马现于眼前,且字字工整句句珠玑。然而,那些字体清晰或狂舞
、象征友人个性的信呢?那些等待青鸟衔鸿飞的盼望日子呢?那些读信如读一本书的亦
喜亦悲的情感起伏呢?
⑥人之成熟,总是从拥有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开始,这时,再去细细思想人生
是什么呢?童年期,懵懂无知无觉,只盼快快长大;青春时,未好梦无数,仿佛伸手可
及。然后,立没立业只有自己晓得,家是成了一个,孩子也养了一个,便开始赶时间、
磨时间、杀时间,将属于自己的一世时间折腾得一塌糊涂。再回首时,天还是那个蓝天
,地还是那块绿地,月还是那轮明月,人却已不再是那个人,脸上每缕皱纹都填满深浅
不一的沧桑。
⑦人之老,不是从肢体开始老起,而是从心开始老去。心老的标志就是,前瞻的时候
少了,回头的时候多了。一步三回头,身后可看可触可抚的有什么?范仲淹说,“塞下秋
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其实,何止南北往的大雁,一介凡人的人生本就是去留无意
⑧因此,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歇,席地而坐,重新展读纸笺已经微微发脆的旧信
,会有一种美好的情感在心中暗暗滋生。旧信能够一个一个细节提示你,你所经历的,
刻骨铭心永生不忘的也好,微小如蚁稍纵即逝的也罢,所有清晰如昨。逝去的岁月不是
空心的,逝去的岁月丰满得像一枝秋天的麦穗,你像一个守望金黄田野的农人,当你重
读旧信的时候。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第②段在全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精心保留下的“一叠信件”,又
引出下文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及人生感悟的抒发。
B.在文章第④段中,作者运用排比修辞,列举了旧信中承载的美好回忆,或激情澎湃
,或恬静似水,满载了青春的酸甜苦辣,让人感慨。
C.本文主要通过记叙重读旧信,表达了对过去与友人书信往的日子的留恋,对如今
与友人交流手段改变的无奈,对有信往的日子不复存在的惋惜。
D.作者认为人生匆匆老去的旅程根本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因此,我们重读旧信能
让我们找寻人生的记忆,体味人生存在的价值。
E.作者批判了现代社会由技手段发达而导致人类情感缺失的现状,表达出作者对
人类社会各式各样社会顽疾的深切忧虑。
【小题2】作者为什么把保留下的信件比作“一块拒绝融化的冰”?(4分)
【小题3】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色?请分析其艺术效果。(6分)
【小题4】本文以小见大,作者从重读旧信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联想到人生,进而表明“在
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歇”的观点。你如何看待作者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不显眼的事
物已经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它们又能使你联想到什么呢?请撷取其一,说说
你的看法。(60字左右)(6分)
十七、(2013届重庆主城五区高三业调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从祁连山飘来的雪
①天气预报往往是一个游子乡愁的晴雨表,是孤独情感的失乐园。春天里小女子如梦
初醒似的一阵风,夏雨里莽汉放开喉咙唱信天游一样的一声惊雷,秋寒里老奶奶脸孔一
样枯黄的一片叶子,冬日里初恋情人般高洁的一段白雪,往往都能化为游子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的愁肠。
②古诗中那些熠熠生辉的句子,像炭火一样,瞬间就能将潜伏于胸腔中的情思煮沸。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当梧叶飘黄,烟水茫茫,故乡远去,帘卷西风,绿
肥红瘦,海棠不再依旧。秋风瘦去,大雁低头,云天之下,日薄西山,菊花无言,-
炊烟淡定。从茫茫长江源头的巍巍祁连山下,到黄海之滨长江由此入海的南通,我的乡
愁总随着起伏的温度潮起潮落。
③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雪将安静的故乡盛装包裹,大雪眷恋巍巍祁连山的雄性壮美,西
风雕刻漫漫山脉粗犷奔放的清晰轮廓。女神一样的故乡在祁连山头高高在上,眺望云游
远方的臣民,我从西北方向吹来的一股大风中接纳故乡的恩典。
④故乡,我站茌城市的楼顶,看不见你的炊烟,我只知道雪莲花孤独地清点身上的雪
花。风雪中的牛羊,满眼泪水,盛着一眼忧伤扣茫然。瓦砾上的薄冰一滴一滴化为冰珠
,如同一串晶莹项链上脱落的一颗颗珠子。房屋内,火炉里缓慢燃烧的火焰,映红了母
亲的脸庞。一针一线都被烤火的母亲密密麻麻地纳进鞋底,如我曾经读过的书本里的一
个个标点。我从故乡出发,搜寻漫漫长路上不可预知的幸福。我知道,母亲用针线收拾
岁月,把一些凌乱的线头,整理成有序的步伐,让儿子沿着她的掌纹。走出自己的天地
⑤父母的青春,雪花一样化在了祁连山下的土地上。他们的奔走和呼唤,我的远行和
眷恋,都与祁连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父母的命运和我的谨违拳-
场场风雪中改变。他们仍在故乡,看着祁连山的风起风落;雪飘雪融。我远离被祁连山
抱在怀里的村庄,像一尾鱼,穿行于江海平原的河流,南方润软的水土一天天改变我的
肤色。我知道,这只是袁层的改变,因为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的血脉和灵魂皈依在故乡
的土地,并始终对故乡保持一种宗教情怀,那么,任何外昼的繁华和补偿都无法改变这
种神性的情感。
⑥这几天天气预报里说西宁有雪,我立即打电话给父亲,父亲说已经下了好几场雪了
。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是豕是老天格外照顾经济相对落后的故乡,给他们恩赐
一场又一场的雪花?
⑦此刻的故乡,西风敲响铿锵的鼓点,雪花跳起激情的舞蹈,敦厚的草木待续鼓掌,
庆连山静坐如佛。祁连山的雪不会输给南方的梅,她的雪骨肉柔韧,心肠慈悲,明镜高
悬,把远方的我们照亮。尽管我居住的城市没有雪,但我的世界下雪了。一场又一场,
密客实实苷我的心覆盖,从此住在雪晶莹的心窝里,不再醒来。
⑧祁连山,祁连山,今夜开始,从你袖子里飘来的雪镜子一样照亮我的泪水:祁连山
,祁连山,从你眼眸中流淌的爱把我的孤单融化;祁连山,祁连山,从你的喉咙里吼出
的方言将我的忧伤擦干。云,只淡一个白天:虹,只架一个晴日,为你,所有的雪都愿
意殉情,我就是其中的一片!
14.对“天气预报往往是一个游子乡愁的晴雨表,是孤独情感钓失乐园”这句话,你是如
何理解的?(2分)
15.简析第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5分)
16.和第⑦段相比,第⑧段对祁连山的称呼有什么变化?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5
17.“雪”是本文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结合全文说说它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
在哪些方面。(4分)
18.文中第⑤段末说“任何外界的繁华和补偿都无法改变这种神性的情感”,“这种神
性的情感”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一种情感的?(7分)
十八、(2013届江西重点中盟校高三二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题。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立秋了,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
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
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
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
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寂寞的红。
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因为叶子落
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
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狼藉。
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雅,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
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
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
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
,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
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
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
。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
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用她自己的
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
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
,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
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的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
,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
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
落叶懂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
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
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
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她都只是去和
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
自珍重!”
(选自《读者》2009年第6期,文章有删改)
【小题1】文章标题是“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请从文中找出祖母与落叶之间有哪些
联系。(5分)
【小题2】文中两次提到“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
的理解。(6分)
【小题3】请具体分析文章末尾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描绘出一幅美的秋景图,其意图主要是为了表达秋天之美
和作者对秋的向往之情。
B.本文刻画了一个坚强、乐观、忠贞、隐忍、有文化知识、热爱生活的祖母形象。
C.文章第十一自然段写“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同时又说“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
”,可见祖母的笑是苦涩而痛楚的。
D.文中两次写到“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起到了抒情线索作用,把景、
情、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行文脉络清晰。
E.文章第十七段把祖母喻为“落叶”,把祖父喻为
“风”,旨在说明祖母祖父之间浓厚的情感,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
十九、(2013届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高三联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
沿着民歌往回走
①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我接受不了中国民歌。这主要因为民歌大多是吟咏爱情的,
而在我看来中国民歌里的爱情太土了,它们似乎只属于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我喜欢的
是欧美和俄罗斯的经典爱情歌曲,以及国内的少数流行音乐。但是在我经历了一些爱情
以后,在我对爱情的看法趋向本质后,我发现还是中国民歌更能感动我一些,让我发生
这种变化的,正好是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
  ②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中国民歌中对恋人的称呼永远是“哥哥”或“妹妹”,
不管是西北还是西南民歌均是如此;并且,歌词是也极少出现“爱”字,和爱来爱去的流
行歌曲大异其趣。这大概同农耕社会爱情的含蓄与羞涩有关。对于生活在强调沟通能力
的信息时代的人来说,羞涩作为一种心理气质绝不是黄金。但当满大街的女孩都在大喊
“……请你快点把门打开,我想和你谈恋爱!”(歌曲《叮咚》)时,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
我的一位年长的同事说,他恋爱时如果能悄悄摸一下“阿妹”的辫梢,都会激动得几乎晕
倒。这就是羞涩的力量,我们现在即便彻夜逗留在情人的芳唇上都不一定会晕眩了。
③兄妹相称还凸显了爱情的另一种形态——亲情。有人说,流行歌曲和电视上的肥皂剧
里之所以“爱”字泛滥,主要是由于现实中真爱以及相爱的能力的流失,越缺什么越要谈
什么。这么说似乎过了点,但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
不一的可乐,用水龙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泡沫爱情的流行美化了
“哥”、“妹”在我心里的感觉。融入了亲情的爱情其实比所有浪漫之情都更纯粹。一个男
人要背叛称自己为“甜心”的女孩也许是容易的,但要背叛那个柔柔地叫自己“哥”的人则
十分困难。
④中国民歌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表现了地老天荒的守候。《敖包相会》、《草原之
夜》、《走西口》、《赶牲灵》、《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莫不如此。那是落后的生产力和通讯
造就的纯朴,这种纯朴又造就了用一生去等一个人的神话。我以前不知道西北的爷们儿
为什么要舍下心上人赶着骡马走西口,而且一去就是数度春秋;当我在一个荒芜的春天
,站在延安郊外的高坡亲眼目睹了陕北只生长贫瘠苍茫的荒塬时,我懂得了民歌里面的
爱情为什么会那么浓烈和坚贞。我无比热爱的一首MV是《东方时空》推出的《赶牲灵》;无
比热爱那日日独坐山坡用心捕捉骡队铃声的美丽女子;无比热爱滚烫的脸庞上那两行比
一个无望的下午还漫长的热泪、针线穿过新鞋底时从指端蔓延到心尖的颤抖;无比热爱
掩饰在方言里的爱的细腻与坚韧:“你若是我的哥哥哟,招一招的那个手;哎呀你不是我
的哥哥哟,走你的那个路……”
⑤我们很幸运生在了一个手机、越洋电话和络空前普及的年代,不必在想对远方的
姑娘抒情时慨叹“没有邮递员来传情”;高效交通让人跑得比心还快,一日千里,甚至一
日数万里。思念的长度和浓度却因此遭到了削弱。我不能说现代技破坏了爱情的经典
性,但实事求是地说,和当下那种上午在广州说想你,下午就飞到北京见面的爱情相比
,我更倾心民歌里的约会,更倾心那个站在黄昏的岔路口等了许多年仍痴心不改的西北
⑥民歌所特有的大量农耕和游牧文明的意象为许多怀旧的心提供了温暖的居所:羊群
、马匹、马头琴、红棉袄、蓝蓝的天……它们重现了风吹草低、月光无垠的纯美景象,那
是生活的原生态,爱情的原生态。我多么羡慕那个坐在草地上陪着马头琴默默哭泣的年
轻男子,那时他的马在远处月光粼粼的河湾饮水,风掀动他额前的黑发,“劈啪”作响的
篝火升上夜空时映亮了一张伤情的脸。我甚至喜欢陕北风味的红棉袄,它穿在漂亮妹姝
的身上,把她的脸衬得更漂亮和健康,还有一种喜洋洋暖洋洋的感觉。它不可能在都市
大街上闪亮登场,却是黄土地上永久的流行色。还有“妹妹”的长辫子,它是民歌中最灵
动的细节,不矫饰,不病态,在我的心理地图上,它几乎成了通往纯洁的路标。在中性
化的短发风靡街头的城里,和一个留着乌黑长辫子的姑娘恋爱,成了一个具有幻想气质
⑦深入到那些散发着泥土味的中国民歌,我常常有种幻觉,似乎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水
草丰美的久远年代:那时生活简朴,但爱情如酒。我们在阳光下劳作,坐在月光与草地
之间弹琴说爱,因为一个婉约的眼神脸红半天,为了等一个人,甘愿忍受一生孤独……
【小题1】请分别概括对中国民歌作者认为“我接受不了”和“更能感动我”的原因。(4分
【小题2】中国民歌“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指哪些方面的内容?请分条列举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画线句的含义。(4分)
(1)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2分)
(2)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不一的可乐,用水龙
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2分)
【小题4】从本文涉及的下列民歌意象中任选两种,分别说明它们所表现的中国民歌的特
点。(2分)
【小题5】请赏析第4自然段画线句。(4分)
【小题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构思巧妙,从民歌入笔,探寻了歌曲特点及其感情的不同表达方式,向往人
与人之间纯朴的感情。
B.对民歌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作者欣赏经典的外国歌曲和中国民歌,批评流行的
泡沫爱情歌曲。
C.文章所描写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歌曲,反映了在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现代文
明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的社会生活情景。
D.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
活的理想与愿望。
E.文章以“沿着民歌往回走”为题,表现的文章主旨是:歌曲应回归原生态的本土民
歌,爱情应回归原生态的纯真爱情。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校语文试题汇编:普、论述文阅读4
二十三、(2013届安徽名校联盟高三7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校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1
一、(2013届江苏苏锡常镇高三调研)阅读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校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1
十二、(2013届福建师大附中5月模拟)阅读
云南省玉溪一中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
云南省玉溪一中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I
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2015届高三第一期10月月考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3
年第一期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年第一期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江苏省启东中年度第一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I)
(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2015届高三第五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融化巧克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