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了戒毒手术还腮腺炎反复发作作呢?还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吗?

&&&&&&&正文
热点聚焦:在唐都医院做手术戒毒有效果吗?
唐都医院手术戒毒有效果吗?很多吸毒者的家属都曾相互打听过这个问题,因为手术戒毒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方法,而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则是率先提出手术戒毒疗法的医院,所以当手术戒毒疗法被传播之后,人们都不禁要问唐都医院手术戒毒有效果吗?
为了解决众人的疑问,我们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咨询下手术戒毒专家——王学廉教授,王教授是功能神经外科主任,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研究工作多年,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场治疗经验,手术戒毒疗法就是他和他的团队首次提出来的。
毒瘾难戒的原因是什么?
在咨询唐都医院手术戒毒有效果吗?这个问题之前,王学廉教授先给我们讲了毒瘾难戒的原因是什么?他说毒瘾难戒,是因为吸毒者长期吸毒,不仅是身体对毒品有了身体依赖,而且,也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依赖。
吸毒者一旦中断吸毒,身体依赖就会做出强烈的反应,吸毒者会出现焦虑不安、坐卧不宁、忽冷忽热、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种反应称之为戒断反应,
戒断过程是非常痛苦难熬的,会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
现在众多的戒毒所采用的就是通过药物替代法、心理治疗、教育等方法,帮助毒品成瘾者戒掉毒瘾,其实大多重度毒品成瘾者在戒毒所里只是戒掉了身体依赖,而心理依赖还存在,所以这些吸毒者的复吸率是很高的。
那么大家是否了解心理依赖?王学廉教授说,心理依赖也称“心瘾”或“想瘾”,当一个吸毒者吸食毒品到一定量后,就会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欣快感觉,导致吸毒者在心理上对毒品有种渴求连续不断使用的强烈欲望,继而引发强迫吸毒行为,以获得满足和避免不适感。
一旦吸毒成瘾,身体依赖与心理依赖又相互强化,因心理依赖而加重身体依赖,身体依赖产生的戒断症状又加重了心理上的依赖。如果吸毒者对人生和毒品认识错误,戒毒决心不大、毅力不足,以及家庭等周边环境没有得到必要的改善,毒瘾就难以彻底戒除。
吸毒成瘾为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病,唐都医院手术戒毒有效果吗?
同时,根据现代医学观念,吸毒成瘾不仅是一种恶习,也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病,由于大脑的某一部分病变,造成了大多数吸毒者生理脱毒容易,心理脱毒难,致使戒毒者复吸率居高不下。
那么唐都医院手术戒毒有效果吗?手术戒毒是在药物脱毒之后,身体依赖症状消失,然后通过以遥感微测定位、计算机控制,建立在现代生理学技术和细胞定位基础上的定位定向毁损术,再通过分析脑细胞中的电信号,并辅之于核磁共振、螺旋CT等先进图像诊断技术,从而确定引起成瘾的最佳手术“靶点”。然后用射频加热的方法消除吸毒患者大脑中的成瘾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成瘾细胞”消除,毒品成瘾者不再想着毒品,那么就达到了戒毒的目的。如果还有问唐都医院手术戒毒有效果吗?唐都医院无数个戒毒康复患者的病例可以见证,唐都医院手术戒毒的疗效广受患者信赖。
【扫一下,关注我,我是“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微信号:tangdu120】加我微信能干什么?我会摘取疾病知识与最新的科研动态,致力于正规疗法的推广;我会发布医院与科室的新闻,让你更了解我们的工作;我会摘取病友的优秀文章进行正能量的传播。并且,你可以在微信上进行沟通、提问、挂号、预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东北新闻网保持中立
[责任编辑:
东北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许可证
沈网警备案号
用户可信赖无线产品脑科戒毒手术为何被“叫停”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光明视点”记者:胡其峰 本期策划:陆彩荣 徐可
本期提示对吸毒上瘾的人来说,戒毒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吸毒人员的复吸率一般高达90%以上。然而近年来,一项医疗技术――通过钻颅切断脑毒瘾记忆细胞的“脑科戒毒手术”,似乎为吸毒者摆脱毒魔带来了“福音”。据悉,做过这种手术的吸毒者复吸率可
降到10%以下。然而,这种脑部手术戒毒项目在11月2日被国家卫生部紧急“叫停”。脑科戒毒手术被“叫停”的背景是什么?这种手术将来还有可能成为临床服务项目吗?“光明视点”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全国“开花”――经济利益成诱因
“脑科戒毒手术”又称“边缘环路阻断术”,其原理是通过两条深入脑内的金属针发射正负相反的电流,摧毁吸毒形成的犒赏性神经中枢,消除患者关于吸毒的身体和心理记忆,使成瘾者从毒品依赖性中解脱出来。早在1998年以前,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医院,鲁?科教授就开始对这一治疗手段进行研究。2000年俄罗斯圣彼得堡脑科研究所首次对吸毒者实施了手术治疗。
我国脑科戒毒手术缘于2000年,当年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就脑科手术戒毒的科研项目申请立项,2001年得到广东省卫生厅批准,该项手术的研究被列入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2003年前,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共做脑科戒毒手术9例,其中8例为晚期癌痛形成的吗啡依赖,1例为海洛因成瘾。2003年至2004年,这家医院共做用于戒毒的脑科手术93例。同时,解放军某部队医院也做了31例脑科手术用于戒毒。然而,在这一研究尚未结题的情况下,从2003年开始,全国各地有多家医院未经批准,就擅自将“研究”混为“临床”,在病人中大量开展手术业务。一时间,媒体上关于手术戒毒的宣传骤增,手术戒毒在全国各地“开花”,广东、四川、陕西、湖南、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的20多家医疗机构纷纷开展这项手术,全国各地共有500多名吸毒者接受了手术治疗,而且待做的“病员”充足。据悉,全国第一家做手术戒毒的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现在仍有600人报名排队等做手术。
吸引众多医院上脑科戒毒手术的诱因除了科研外,经济利益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据了解,目前做一例这样的手术,费用大概在3.5万到4万元。
紧急“叫停”――医学研究≠临床服务
国家卫生部11月2日发出的“叫停”通知称:为保障患者健康权益,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经专家论证,决定停止脑科手术戒毒临床服务项目。
卫生部科教司司长祁国明对此解释说,脑科手术戒毒是一个正在临床研究的科学研究项目,目前该研究还没有结束。其手术的损毁位点、适应症、技术要点、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因此,这项手术不能作为一个临床服务项目向毒品依赖者提供。祁国明指出,根据已接受手术的毒品依赖者的情况看,这项手术有可能成为帮助毒品依赖者戒除毒瘾的技术手段之一,因此必须在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下进行科学研究。
祁国明表示,脑科手术戒毒原是作为临床医学研究立项的,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服务项目之间存在着根本区别。在临床医学研究未取得有效成果之前,把脑科手术戒毒作为临床服务项目向患者提供是不道德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脑科手术戒毒现在已有500例左右,这个数量已经满足了科研的要求,因此,作为科研项目,脑科手术戒毒亦无必要开展下去。可以提供给患者的临床服务项目必须成熟、安全、可靠,而目前开展的脑科手术戒毒虽然从短期看效果尚可,但其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应症等必须要长期观察随访,并要经过严格设计的科研验证。国外脑科手术戒毒一共只有300例左右,一直没有作为一种固定的戒毒模式推广。
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6月11日,广东省卫生厅和广东省禁毒办联合召开了脑科手术戒毒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讨会。会后的第四天,广东省卫生厅向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和解放军某医院下发了《关于立即停止开展脑科手术戒毒业务的通知》。接到省厅叫停通知的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不服,立即向卫生部提出申诉。卫生部组织专家于8月24日专门就此进行论证,与会的有精神卫生、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立体定向以及生命伦理学等方面的专家。会后,根据专家意见,卫生部决定停止脑科手术戒毒临床服务项目。
人脑太复杂――下研究结论至少需要5年
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李勇杰博士是参与卫生部关于“暂停手术戒毒”论证会的专家之一,他认为,手术戒毒的原理是通过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技术,有选择性地破坏脑内某个或某几个核团神经纤维传导束,达到戒除毒瘾的目的。由于脑部戒毒手术需要摧毁人的神经边缘系统,而神经边缘系统掌管人的“食、色”等人性和欲望,因此戒毒同时是否会改变患者的人性,目前还无法在手术前进行安全性评估。“究竟是大脑内哪部分区域控制吸毒者的心瘾,我们还无法确定。破坏了这个区域,往往除去的不止是毒瘾。现在很多人做完手术后性欲下降,有些人还因此对周围的人、事漠不关心,所以这些副作用都是不可预测的。对边缘系统动刀,切除其对毒品的依赖,同样就切断了它对其他事物的依赖,比如性、感情。”
李勇杰博士介绍说,从他所做的小白鼠试验模型来看,该手术模式可以起到一定的戒毒作用,但无法观察以及判断小白鼠其他生理机能是否受到影响。按照目前的科学水平来看,具有复杂功能的大脑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工作的,那么多精神和行为障碍
如强迫症等 ,我们没有办法精确定位其在脑部的特定区域,因此开颅戒毒是否会造成其他影响还需要临床研究。据他估计,下研究结论至少需要5年时间。
李勇杰表示,人类的精神活动非常复杂,科学家曾认为抑郁、幻觉等精神症状,能在脑内找到特定的结构部位,从而进行治疗,但100多年过去了仍不清楚。大脑的功能实在太复杂了,目前还无法定位脑内特定的区域对人类精神疾病的影响。李勇杰建议,首先必须抛弃利益驱动,将现在的手术戒毒规定为研究性的,不能收费,国家可支持一部分研究资金。其次,成立一个国家层面的专业组,对已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论证,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精神心理、医学伦理等专家组成。最后,还必须对现有治疗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学原则,拿数据来说话,才能对手术戒毒的长远效果做出中肯评价。
路未“堵死”――严格监管不可少
记者注意到,此次卫生部在“叫停”通知中对脑科戒毒手术并未一棍子打死
通知要求开展此项手术较多的广东省和四川省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对业已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客观、科学地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安全性、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的意见。卫生部在接到广东、四川脑科手术戒毒意见报告后,将组织专家进一步进行论证,并决定是否将这项手术用于戒毒治疗。
祁国明司长也表示,实际上卫生部专家对于脑外科手术戒毒方法的研究价值是充分肯定的,但由于其尚处在临床实验阶段,故不能作为常规业务工作推广,更不能做广告。根据已接受手术的毒品依赖者的情况看,这项手术有可能成为帮助毒品依赖者戒除毒瘾的技术手段之一,但是,“可能性并不等于可行性,因此必须在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下进行临床科学研究”。
面对日新月异的卫生高新技术,我们的政府部门是一件事一件事去处理,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地“各个击破”好,还是先建立起一个总的规范好
祁国明认为,凡事当举一反三,应以手术戒毒这件事为契机,对那些接近成功,快要成熟的自主创新或从国外引进的卫生高新技术进行全面审视,由卫生部协调组织,集纳专家的智慧,听取各方的意见,建立一个总的技术准入规范,使大家在研究开始前就有章可循,以防患于未然。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前沿访谈]“无情”手术 有情戒毒--中安在线-安徽新闻
                  
|  热线电话
|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
[前沿访谈]“无情”手术 有情戒毒
日16时31分
《前沿访谈》总第27期主持人:高健健&&&&&嘉宾:徐德志请点击收看视频&& 今年2月27号,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向全世界宣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该医院手术戒毒攻关组经过3年的科技攻关,已为18名吸毒成瘾患者成功地戒除了毒瘾,手术戒毒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条消息传出之后,立即受到国内外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手术在接下来继续开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种种担忧和疑惑也随之产生.今年4月下旬,广东三九脑科医院院长徐德志教授走进本栏目录制现场,就“无情戒毒术”实施和开展的前前后后,以及由此引发的探讨和争议等等接受了专题访问。
  徐德志,49岁,安徽蚌埠人,医学教授,现任广东三九脑科医院院长、书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手术戒毒课题攻关组组长。3年前,他率领医院骨干临床医疗人员开始了脑部戒毒手术的研究和探索。运用大脑手术“抹去”吸毒者的毒瘾记忆,这种手术方法被《南方周末》等媒体称之为“无情戒毒术”。
  主持人:徐院长,我发现很多媒体把你们这种手术称作是“无情戒毒术”,这个“无情”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徐德志:说起来“无情”可能指的是,第一,在脑部做手术是不是有点太恐怖;第二,谈到这个手术要毁损毒瘾环路,把大脑的有些地方给毁损了,是不是觉得有点残忍。实际上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不是“无情”&。&  主持人:在我们一般人的观念中间,吸毒成瘾它是一种瘾,就从来没有想到把它跟疾病或者跟你们脑科医院联系上,那么,您从医学的角度给我们解释一下,吸毒到底是不是一种病?
  徐德志:毒瘾发作的时候有两大症状,这是非常难过的,一个叫做戒断综合症,说毒瘾发作,一旦发作的时候是叫万虫钻心,就是一万条虫在钻他的心,叫万蚁啃骨就是一万只蚂蚁在啃他的骨头,叫万蛆吸血就是一万条蛆在吸他的血&&,还有万刀割肤就是一万把刀在割他的皮肤。&&  主持人:这个形容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徐德志:对,还有一个叫做强迫性觅药行为,我见过这么一个报道就是说有一个小伙子吸毒成瘾了,他这个人的意志很坚强,他告诉他的女朋友,他说“你给我关在一个房里,拿手铐给我铐在铁床上,两天以后你再来把门打开”48小时以后,他的女朋友进去了,进去发现门是锁的,但是窗户打开了,床上人没了,但是手铐和手臂留在床上,就是说他把自己的手臂切断了逃出去了,逃出去干什么,寻找毒品,就是由于戒断综合症带来的痛苦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所以迫使他&&强迫他去不顾一切地、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毒品,用联合国专家委员会给它下的定义来说它叫做药物依赖,叫做吸毒成瘾行为,这个就是一种病了。
  主持人:那当初你们怎么想起来用手术这种办法来对付这个戒毒呢?&&  徐德志:因为我们医院它开诊八年多,它是一个脑专科医院,其中有一个科叫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在这个学科方面,我们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在治疗恶痛的时候&&,什么叫恶痛呢,恶痛就是晚期癌症引起的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到晚期的时候,那确实称作是毁灭性疼痛,用一般的药物效果都很差,只有用大剂量的麻醉药、用杜冷丁、吗啡,用这些药物去止痛,而且这个量是越来越大,最终(患者)麻醉药成瘾。我们在治疗这个疼痛(患者)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立体定向手术,当时有一个偶然的发现,就是我们在治疗患者恶痛的同时,发现怎么有些毒瘾,有些麻醉品成瘾的这种症状也消失了,我们就感到非常奇怪。后来在临床中进一步地注意一下&,发现还有这种现象,我们才从意外的惊喜中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说我们在我们治疗的一些靶点当中,有一些靶点对毒品成瘾是有效的,因此我们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
  这里所说的“靶点”,就是医生运用各种精密医疗检查仪器在患者大脑中勘察选定的治疗部位。2001年,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的医生在治疗中发现,大脑中一些特定的靶点对戒毒有效。于是该院在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和进行了一些动物实验后,立即向广东省卫生厅申报了《关于用立体定向和脑磁图技术开展毒品戒断研究的课题》,并于同年成立了手术戒毒课题攻关组开始了手术戒毒研究。  主持人:针对这个戒毒做的第一例手术是在什么时候?&  徐德志:2001年。
  主持人:2001年,那也有三年多的时间了。
  徐德志:有三年多时间,现在我们做了到昨天为止做了大概55例左右,55例。
  主持人:55例?&&  徐德志:对。&&  主持人:能不能跟我们简单来描述一下这种手术具体是怎么来操作的?
  徐德志:这个手术就是,这个病人来了以后,我首先要给他做各种术前检查,我就要进行术前的定位,这个术前定位是比较复杂,而且也是比较高端的。像这个要做CT、核磁共振(检查),同时还要做脑磁图(检查),这个脑磁图是一种原来是一种探测核潜艇的技术。&&  主持人:这个很先进?&&  徐德志:对,这种仪器在我们国内是不是也非常少见,现在就我们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一家有,我们这个技术就是后来人们就把军工技术移植到医疗上来,用磁图技术来捕捉脑部的磁场,就是来抓你的磁信号,你的电信号,这样的话用来诊断疾病用来进行病灶定位&&,所以这个就非常先进了,在做手术之前把CT、核磁共振、脑磁图三个检查的图象全部在手术导航系统,就是全自动的机器人导航系统在电子计算机里来进行图象融合,融合以后让它的误差绝不要超过0.1毫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手术,因为大脑不能随意地做手术不能像开肚子一样,开了以后慢慢翻,脑部可不行。
  手术开始之后,医生在患者的脑部钻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小孔,然后通过特定的设备用电极对准选定的靶点进行加热毁损产生毒瘾的神经通道,那么在手术之后治疗效果到底会怎么样呢?这些吸毒成瘾&有过多次药物戒毒经历的瘾君子们?他们真的会从此告别毒品吗?
  主持人:那对于戒毒我们最关心的是一个问题,就是会不会复吸,因为我看过一些权威的统计说全球(戒毒后)复吸率会达到95%?
  徐德志:甚至98%。
  主持人:甚至98%?&&&  徐德志:对。
  主持人:那你们做过这50多例(手术患者)中间有复吸的吗?  徐德志:我们这个手术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立竿见影,因为常规的药物戒毒第通常它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是要脱毒,然后在消除心瘾,这个时间也很长,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而这个脱毒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就是说做过手术以后&&病人就没有吸毒的需求了,就没有这种心理渴求了&&,也不出现那种戒断综合症,这就是效果很快&,而且没有那种常人戒毒时出现那种痛苦,那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不出现。第二就是最大限度地防止复吸,我们在2月份就是向外界披露我们戒断性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当时是做了18例(手术),18例根据我们随访的结果,17例没有复吸,其中有一例的复吸也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出现的复吸,那是广东省台山市的一个病人,这个病人回去以后,那些瘾君子还要找他&&,跟他做朋友,还要他吸(毒品),当时他就说我不吸了,我不想吸&&,他们那些人就劝他你吸吧,你看你做过手术了,那个毒筋都割断了,你再吸都不会上瘾的,于是他就开始尝试了,这一尝试坏了又成瘾了,这种是属于比较特殊的环境下造成这种复吸,所以现在我们还在继续观察之中。
  除了前期接受手术戒毒的这18例患者,随后的近40例患者情况又如何呢,在三九脑科医院的病房里,记者向手术后正在接受住院观察的部分患者及家属作了了解。
  记者:那你从你自己的手术的经历来看,你觉得这手术成功吗?
  吸毒患者:还可以。
  记者:怎么个可以?
  吸毒患者:做了就不想那个(白)粉了,烟都不想抽了。
  记者:做过以后,你对这个手术的结果满意吗?
  吸毒患者:现在挺满意,希望能够以后都能坚持下去,就是说和毒品彻底决裂。
  患者父亲:就是手术以后使他们从毒海里面摆脱出来,我跟他们(医院)开玩笑,咱们这个楼应该改做叫君子楼,来的时候要打个引号叫“瘾君子”,不是吸毒都叫瘾君子吗,我说出去的时候那都是正人君子了&。
  主持人:有很多瘾君子包括他们的家人都把您这儿当成是最后的希望了?
  徐德志:应该说这个手术的疗效是非常确切的,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媒体上都把你们这种戒毒术称为是开国内先河。
  主持人:而且听您说你们这个设备也都是全部是进口的,难道其它的地方就没有(用)过这种方法戒毒吗?&&  徐德志:有,现在的话俄罗斯不但做了这方面的手术,而且已经向社会披露了这个手术方法,他们也做了不少(例),但是成功的例数并不像我们这么多,比如说他用的是一种冷冻法,他们用的是一种冷冻法,我们用的是毁损法,我们这种方法就比他更加精确,而且做的比较容易控制,这样的话副作用相对会小一些,疗效更加确切一些。
  主持人:在美国呢?
  徐德志:像这种发达的国家,在美国,据我所知有一些大学附属医院在做(这种手术),只不过没有成功或者没有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所以他暂时还没有披露。
手术戒毒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一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和正反两方面激烈的争论,通过切除或毁损人体大脑的部分组织来治疗疾病,这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这回第一次成功地用在戒毒上所引发各方面的争议和探讨却是空前的。&&&  主持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比较大胆的人,你们不担心会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吗?
  徐德志:我想,一个新的技术,一个新的手术问世以后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声音,这非常正常,百家争鸣嘛,学术界要提倡百家争鸣。但是对于他的有一些说法,对于有一些不同声音,我们要作客观的分析,有时甚至还会提醒我们各方面做得更加周密一些。
  主持人:我们就会想了,大脑的组织您现在摧毁了它的一部分,像您说这种通道也好&&或者说是病灶也好&、靶点也好,那么会不会有可能会伤及无辜,比如说把一些有用的这些脑细胞也给摧毁了,有这种可能吗?
  徐德志:一般不会,因为像我们在这么一些精良的设备之下,在这么高水平的那些专家手里&&,同时我们会非常严谨地处理每一个环节,那就要做到十分精确才能动手,这就是说你要相信科学是昌明的,要相信医务人员是严谨的,而且这种手术方法。我们是现在是比较熟练的了,在这个熟练过程当中,我们是慎之又慎。因此到目前为止,50多例患者全部有效,手术全是成功的,而且没有出现很大的副作用,就是一个记忆力减退,而且在4到5周以后恢复到正常水平,他们做过这样的实验,患者做过(戒毒)手术以后,他们测一下他的记忆力,说那个毒贩的电话号码,你能不能告诉我,他一口就说出8个号码,这就是说他记忆力,它可能会有一些减退,但是它会逐步地恢复正常,这是可以的。
  主持人:但是也有人会说,说我们现在对大脑的认识是非常地不了解,非常不深入的,那也存在一种可能我们现在还不太了解摧毁的这些到底是什么?&&  徐德志:那你说潜在的功能,潜在的功能我不知,他说的含意是什么,我们到现在没有发现功能丧失,那说明这个功能在几百年几千年以后发现,现在也毫无意义了。
除了担心手术的方法对人类大脑可能会造成一些伤害,人们还对这种尖端科技所可能引发的医学伦理和社会犯罪等问题提出了质疑。
  主持人:会不会有伦理的问题?
  徐德志: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不存在医学伦理和社会伦理问题。
  主持人:为什么呢?&&  徐德志:因为医学伦理有两大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叫做无伤害原则,第二个原则叫做自愿原则。所谓无伤害原则指的是手术或者某一种疗法,效果要非常确切,它可以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在这一点上是确切的、是准确的,同时它的副作用的出现是可控的,或者即使出现了它的副作用远远不及它的正作用,这就叫做无伤害原则。还有一种原则叫做自愿原则,就是说病人在做手术之前,在接受手术之前必须充分尊重他的选择权,尊重他的知情同意权,就是患者我要做这个手术&,我必须是自觉自愿的,没有任何强迫,而且术前要签字,要健全各种法律程序,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自愿原则。这两大原则没有违反,那就不存在医学伦理和社会伦理问题。
  主持人:那这么看起来,按照您刚才说的这个原则来讲,这种“无情戒毒术”是完全符合伦理学的?
  徐德志:对,这很明确。
  主持人:那我就会很自然的想到另外一种大家争论了很长时间的一个话题就是安乐死,那么安乐死是不是就不太符合了。
  徐德志:这个我觉得安乐死它有争议这是必然的,比如说我刚才谈到一个,无伤害原则、自愿原则,如果说安乐死,拿这两条原则来对照的话&&,它符合病人的自愿原则。
  主持人:对,它不符合无伤害原则。
  徐德志:它把他命都搞丢了,它就伤害了病人,这是牵涉到病人的生命权的。
  主持人:那如果我们把伦理学这个方面的疑惑解开之后,我又会有另外一个疑惑了,另外一个担心,大家共同的担心,为什么呢&,因为我不知道您知道不知道,早在20多年前,美国有一个作家写了一本书叫做《没有身份的人》,他在里面曾经就预言说“以后人类会没有死刑了”为什么呢,因为法律对于罪犯的惩罚,最终会以摧毁他的这个犯罪记忆&&来作为惩罚,那么很自然地我们就会想到&,您现在这么成功地用这种办法来戒毒了,会不会有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这种技术去从事一些犯罪?
  徐德志:谈到用一些方法来消除一些人的记忆,甚至还可以制止一些人的某种行为,这个的话我想,第一&,它非常遥远,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这一条,我想这是少则几百年&&,多则几千年以后的事情。第二,我想人类社会它越来越文明,现代文明和医务人员的职业良心,职业道德不允许这样做,我想即使以后在神经科学上、在脑科学上,这个奥秘可以揭开了,我想它也会受到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约束,也会受到现代文明社会文明的制约。&&  主持人:那么从您的观点来看,那么现在您做的这种戒毒手术,它存在不存在一些弊端呢?&&  徐德志:这个事情本身我认为它是一个造福患者、造福社会、造福全人类的事情,它手术本身尽管有一点副作用,但是它不应该成为一种弊端,这种手术应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现代社会,这个社会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根据联合国1998年的统计,现在吸毒的人在全世界有3亿人之多,吸毒成瘾的两亿多人,就是每年光死于吸毒的人大概有10万人左右。我们国家吸毒的人。吸毒成瘾的人,据不完全的统计大概在400万人左右,每年就是吸毒所耗费的,就是毒品的价值所耗费的毒资大概在2000多亿(元人民币),这里还不包括因为吸毒引发的犯罪,比如说偷&抢&骗&杀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这个对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假如手术戒毒能够成功,这样的话对社会可以说那真是作出了一个巨大的贡献。
“泱泱大海汹涌,恰似吾辈心胸,医院横空出世,披风斩浪称雄”三九脑科医院的  徐德志院长在他办公室的墙上亲笔题下这四句话用来激励自己,他亲手开创和主持的手术戒毒研究将何去何从,他正在周密筹划着下一步的工作。
  主持人:那目前您本人也好,或者你们医院也好,对这个“无情戒毒术”以后还有什么样的打算?
  徐德志:这个打算就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我现在又从国外进了一套设备,下个月就会到,就是说争取手术能多做一些,积累得更多一些,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再一个方面就是加大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力度,现在我们正在做大量的工作,今年我们这个项目还专门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另外我们已经向国家科技部提出了申请,请求他们把这个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也就是重点科技攻关(“星火”)计划,如果这样的话就会有利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把这项手术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进一步地完善&进一步地成熟,以最快的速度向社会普及,向世界普及。
  主持人:那目前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最大的困难在哪?
  徐德志:应该说在这项工作开展以后,面临的一些压力,这个压力倒不是说有些人不理解,这倒还没什么,学术界百家争鸣本身就是正常现象,关键就是说病人住到我们医院来的时候,因为我们是脑专科医院,我们的病房整个是开放式的,不是像戒毒所那样是封闭的,大量的吸毒成瘾的病人住进我们的病房,在术前他是有毒瘾的,对&对吧&&,他还是要吸毒的,吸毒了以后说不定会引发犯罪的。另外还有这些吸毒成瘾的人,瘾君子在哪里,那些毒贩子就会跟到哪儿去,这样搞会引发一些社会治安问题。再一个我感到有压力的,就是因为病人太多了,现在我们的手术排到半年以后了,他那些父母为了让儿子能住上院&开上刀,经常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跪在我面前说院长你行行好,能不能给我安排,能够给我(孩子)开刀吧,他说我是从北京来的或者我是从东北来的,我现在回去我这个孩子怎么办呀,这个孩子。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听到这些话的时候确实心在颤抖。
  主持人:你也觉得责任非常重大?
  徐德志:是的,就是作为一个医务人员,没有理由对这一切熟视无睹,没有理由不去尽自己的全力去攻克一些手术难关,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是的就是作为一个医务人员没有理由对这一切熟视无睹,没有理由不去尽自己的全力去攻克一些手术难关,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
  主持人:我们今天谈的这个话题,应该说是我们做节目到现在来讲最有前沿性的一个话题了“手术戒毒”,所以谈到这个话题,很多的观众都想问您一些问题,可以吗,徐院长?
  徐德志:可以。&&  主持人:好,我们听一下。
  市民:我想请问一下,那些吸毒成瘾的患者在你们医院住院的时候,在做手术之前,毒瘾犯了你们会怎么办?
  徐德志:一般来说,他毒瘾发作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用一些药让他尽量地不要发作,一旦发作了那就治疗了,医生对这些症状或临床表现还是有办法的。
市民:这个手术之后有没有不良反应或者后遗症?&&  徐德志:后遗症倒没有发现,这个副反应是有的,但最常见是短暂的,记忆力减退和小便失禁,这种副反应要不了多少天就可以逐步的恢复。
  市民:我想请问一下,做这样的手术大概需要花多少钱?
  徐德志:这个花钱大概在3.5万(元)到4万(元)左右,时间呢,一般手术1周就拆线,拆线以后还要做两周的心理康复,大概在3周左右。&&  市民:吸毒者做了这个手术之后,还会不会再吸毒?
  徐德志:这个做了手术以后就没有吸毒的需求了,他就不应该再去吸毒了,如果是再吸毒有可能就形成新的病灶和新的毒瘾环路了。
  市民:我想请问一下,这种手术能不能戒掉烟瘾、酒瘾和赌瘾,赌是赌博的赌?
  徐德志:从理论上来说都是可以的,在实际操作上来说,我们医院做过一些酒瘾的患者,有的人一天不喝酒,他也会出现戒断性症状的,那非常难受的,就是也会出现像毒瘾来的时候的症状,这种手术我们做过成功了;烟瘾我们做了,这个吸毒患者的手术以后&&,一般来说烟瘾都消失了,是不是就单独地给他治疗这个烟瘾,我们还没做这方面的尝试,但从理论上来说肯定是可行的。但我想,一般的抽烟,烟瘾不是十分严重,也不一定非要走这一步,因为手术毕竟是一个创伤嘛。
  主持人:我们听说,最近著名的球星马拉多纳,因为这个毒瘾发作生命已经危在旦夕了,你们有没有想到过去给马拉多纳去治一治呢?&&&&  徐德志:如果他本人愿意,我们一定竭尽全力,而且我们有这个信心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能力给他治好?&&  主持人:跟他联系过吗?&&  徐德志:我听说这个消息以后,我跟我一个部下说过,我说叫他发个传真,给他们(阿根廷)足协,可以传递过去这个信息,我也喜欢足球,也很喜欢马拉多纳,我想如果能给他治好,也是一个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  主持人:徐院长,我发现您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而且我听说您经常用一句话来鼓励自己的部下,说我们现在从事的这件事是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课题?
  徐德志:是,我经常这样鼓励我的部下激励他们的信心,来鼓舞他们的斗志,因为这个项目,从社会意义上来说确实是巨大的,再一个他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而我们已经初步取得成功了,再往前走一步完全有可能去摘取诺贝尔医学奖的桂冠,我说这句话&&一方面是鼓励自己的部下,再一方面我确实也有这个信心。
<input type="hidden" id="copy" name="copy" value="[前沿访谈]“无情”手术 有情戒毒" />
& 24小时新闻排行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社区热贴
土耳其沉船事故 至少51名偷渡者溺亡
  土耳其官员10日表示,多达51名偷渡者在沉船事故中溺亡。根据目前的...
北京迎来今冬第一场雪
  12月10日晨,北京某小区内的自行车上覆盖着白雪。12月9日夜间到...
《新闻联播》主播又出新人
&&& 接连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咳嗽反复发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