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状: 高烧,无力,厌食 治疗方案,以无名高烧方法治疗,每天二次cc精油祛斑有效果吗,但是一周后又复发,治疗又复发该怎...

&&&& 发现一个非常好的治疗宝宝常见疾病的贴子,特将有用内容转载备查,并与各位妈妈分享。要是早点看到这个贴,说不定桐桐也不用吃一天的西药,今天晚上就开始给桐桐推拿,希望能够把她的咳嗽早点治愈。&&&&关于如何帮助宝宝建立自身的抵抗力,我相信这个是许多妈妈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我也不例外。雨欣宝宝已经30个月了,回想这些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我常常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妈妈,因为能拥有一个像雨欣这样的乖女儿。&&&&从雨欣出生后回到家开始就为她做按摩,刚开始更像是新生儿抚触,慢慢更多有意识的做小儿推拿的按摩,每天坚持,一直到她7个月从来没有停止过,雨欣也真是长得非常好,也非常的胖,4个月就18斤,6个月已经达到20斤,纸尿裤用XL的。从她的吃,到她睡觉都非常棒,1岁以内也没有听中国医生所建议的给宝宝补充鱼肝油和钙片。不过自从能爬能跑以后到目前也不是很胖2岁时28斤,现在30斤吧!&&&&因为自己是中医专业出身,所以小儿推拿也是当时的必修课之一,不过那时没太多机会体会,直到生好宝宝。所以虽然雨欣也有过发烧和感冒的经历,但非常庆幸的是经过及时的治疗,宝宝感冒从来没超过7天,小感冒更是1、2天就可以搞定;发烧也是手到烧退。&&&&在后面的分享中,我会告诉大家我是怎么在家里处理发烧、厌食、便秘、腹泻、咳嗽、感冒、哮喘、夜啼……等最宝宝最常见的问题,雨欣到目前为止还从来没有因为生病去过医院,也没有吃过任何药,都是靠小儿推拿来激发自身的抵抗力,从而达到痊愈的。宝宝爸爸常赞我给家里省了不少钞票,呵呵,最主要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也起来了,作为妈妈的我忍不住想要把自己的经验讲给有需要的妈妈,希望能让大家可以一同学习!&&&& 一、发烧&&&& 先讲一讲雨欣的几次发烧的经历吧,我是如何在家里处理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雨欣第一次发烧是在打完第二针百白破,她刚满四个月的时候。虽然有看过很多妈妈的帖子,知道很多宝宝打百白破都会出现发烧的现象,但雨欣第一次发烧是直到下午6点左右才发现的(因为之前一直玩的很好,没有什么异常)。这着实让初为人母的我有点紧张的。宝宝最开始的体温是38.4开始时,我也只是用物理降温的办法先控制温度,打电话给宝宝爸爸,让他下班回来的路上给宝宝买冰冰贴。&&&& 然后一直留心观察宝宝的反应和体温的变化,并不着急去医院。7点钟宝宝的爸爸回来了,给宝宝贴冰冰贴,可是人家不配合,每次贴都拿下来,后来没办法,我干脆贴自己头上了。 到了晚上8点多,宝宝体温又升高了39.3,怕宝宝夜里难受睡不好,于是给宝宝洗了一个温水澡,洗好以后,开始给宝宝做退烧的按摩,有:&&&&开天门200次&&&&&&&& 推坎宫100次&&&&&&&& 揉太阳穴一分钟(如果高烧,可以手法重一点,揉太阳可以发汗退热)&&&&&&&& 最后捏脊,并在脊背上滴几滴水,从宝宝的腰骶一直吹到大椎穴,吹散、吹干。&&&& &&&& 做完以后看着宝宝的体温在15分钟内,直线下降,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晚上宝宝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宝宝又有反复,不过温度还好38.4到38.7左右,主要是她精神很好,一直笑呵呵的,自己玩。我是当宝宝烧得比较厉害的时候再来按摩,反复了2、3天左右,出了一身疹子,所以我给宝宝自己的诊断是幼儿急诊。出了疹子宝宝倒是作了两天,估计是发疹子很难受。这是我经历的第一次给宝宝退烧的经历。 &&&& 雨欣第二次发烧是10个月打麻苗时,因为她蛋清过敏,所以一直拖到10个月才打。这次是打好麻苗一周后,开始发烧,因为也是有心理准备宝宝中招的,所以这次没那么紧张,宝宝体温最高好像也在39度以内。基本遵循上一次的经验,还是小心观察,注意体温。如果温度太高,就帮宝宝按摩退烧,非常有效果,虽然有时烧还会再起来,但这个也是没办法的,记忆中也是2 3天的时间,宝宝这次是边发烧,边出疹,这次出疹子倒是没有怎么作。精神一直比较好。在平稳中度过了宝宝的第二次发烧!&&&& 雨欣第三次发烧,起初没有任何的征兆,好像是她13个月时候吧,我有点记不清了,最高温度也就是在38.7,早上起来发现有烧的,我当时都是给宝宝捏脊退烧,非常有效,后来一个白天都没有烧起来,到了晚上又开始发烧,这次我主要是重揉太阳穴,耳尖放血宝宝出了一身汗退烧了。一夜平安。第二天一早起来有开始有点发烧,温度也不是很高,推拿后退烧。总结这次发烧的原因,还是有点不明确,可能是宝宝出牙,还有可能是宝宝宝宝肠胃不适,因为第一天发烧时我发现有点泻肚,当然泻肚也给宝宝按摩处理了,逆时针摩腹5分钟、按揉天枢穴200次、推上七节骨500次、揉龟尾1分钟。第二天除了一早有点发烧以外,泻肚也停了。&&&& 特别要提醒各位妈妈的是发烧本身是宝宝体内正邪在交战,如果一旦发现宝宝有温度就立刻施以手法退烧,其实不利于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抵抗力的建立。一般38.5度以内,也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都比较正常的情况下,我是建议妈妈们多忍耐一下,让宝宝自己的正气与邪气对抗一下。最多你需要做的就是最简单的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身体(额头、腋下、腹股沟等),或者洗个温水澡。有一个概念要跟大家讲一下,就是当宝宝温度上升时特别会激发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当38.5以上的时候,我会推荐大家用推拿的办法,激发起自身系统来调整温度,而退烧药对宝宝身体其实是有伤害的。当然也是依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为有的妈妈在这一方面比较有定力,然而很多妈妈当看到宝宝温度上升的时候就会开始胡思乱想,很多可怕的、消极的念头就会不断地来提醒你,是不是该吃药了,是不是该去医院了,是不是该……否则会不会耽误啊,出事啊,烧坏啊……这个时候你可以用清天河水的手法来退烧。这个手法很简单,所以强力推荐: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这个方法我教过很多妈妈,她们跟我反馈的,这个方法退烧效果非常好。&&&&其中一个妈妈,自从开始给宝宝按摩以后,孩子的变化非常明显,无论从睡眠、饮食、便便的情况都得到显著的改善,她也有给自己的宝宝退烧的经历,因此出名,甚至被小区另一个妈妈请去,给她正在发烧的宝宝退烧,效果神速,据说是她们宝宝生病发烧以来,退烧最快,最没有痛苦的一次。&&&&清天河水如图所示,方向由腕到肘,直推300-500次。而打马过天河的方向和位置与天河水一直,不过操作手法是用我们的食指和中指两指蘸水然后从腕到肘方向在皮肤上敲打,其声音就像是马过河发出的响声,有一个技巧大家要特别注意,就是一边敲打,还要一边以同一方向吹气,因为是蘸有清水,所以有清凉的感觉,可以迅速带走体内的高温。一般打马过天河比清天河水清热力度强,用于一切实热症。&&&&如果宝宝烧到39.5以上建议妈妈们再加上退六腑300-500次,可以退脏腑实热,尤其针对高烧不退,宝宝精神不好,效果非常明显。&&&&&&&& 二、消化道疾病&&&& 中医对于外感,没有分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一分,不过“正气存,邪不可干;邪之所聚,其气必虚”,所以,后面我也会给大家推荐一些如何提高孩子正气的按摩手法,非常简单,但确实好用。这个方法,可以在全家都感染病毒感冒的情况下,宝宝却可以安然无恙。&&&& 中医非常注重整体观念,讲究的是辨证论治。而相对小孩子的辩证实在是比成人简单的多,孩子容易得的病一方面是感染外邪,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流涕、咽喉炎、肺炎、发烧等;&&&& 一方面是乳食内伤,主要是在哺育还是的过程当中,因人为的喂养不当,如喂食过多造成了孩子的肠胃负担,而引发的消化大类疾病,如奶痨、食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疾病。&&&& 知道孩子的病因,再对证加以按摩就可以手到病除。我也和大量的妈妈交流过,向她们推荐小儿推拿,她们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起宝宝的保健医,防病于未然,我想也算是目前我们最提倡的预防医学了。&&&& 另一方面,作为宝宝的妈妈,很多人都非常害怕宝宝生病,一生病就如临大敌一般,压力非常的大。其实一方面我们需要做好很多的准备,保护宝宝。但另一方面,宝宝生病并不全是坏事,要知道,正是一次次的生病过程,也建立和完善的宝宝的免疫系统。&&&& 有的妈妈会问,为什么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比起我们年幼的时候有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吃饭却又成了一个攻不下的难题了呢?&&&& 这个和孩子的生理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宝宝“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尤其只小孩子的五脏六腑娇嫩柔弱、各方面的功能都不完善。所以如果在消化能力方面就突出表现为,脾胃娇嫩、消化功能弱。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长期消化不良,会直接影响宝宝们的发育,这也是怪不得那么多妈妈会为之担忧了。&&&&“欲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是我们先祖留给我们育儿护儿方面宝贵的经验总结。这里面讲的三分饥,并非让宝宝饿着肚子的意思,其原则就是要使宝宝吃到七分饱留三分余地。保持七分饱,脏腑就不容易损伤,不易肚子胀、肚子痛、腹泻等肠胃病。&&&&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把孩子的肠胃比作童工,那么让宝宝吃的过多,过饱,就像是你让给一个童工完成一个成年人的工作量,那么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就会使它病倒、罢工了。我记得有一个妈妈把她一天给11个月大的孩子的食谱给我看,非常的详细,但我看了吓一跳,从早到晚,孩子加上上下午2-3中水果吃10几顿,当然量都不是很多,但孩子的脾胃可是受了苦了,没休息的时候,虽然我们常说少食多餐,但也不能这样来弄。如何掌握孩子的饭量就成为关键。我自己也犯过类似的错误,雨欣从小到大都是我一个人带,没有老人可依靠,没有人给我任何意见,所以我只能照着书本来养,我记得在宝宝刚刚添加辅食的时候,我就是严格按着亨氏制定的时间、月龄表来喂养雨欣的,宝宝几个月添加多少辅食,几点添加,每天多少量为正常。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发现那时候添加了过多的负担给雨欣,&&&& 宝宝自己在饥饱的控制力比较弱,所以雨欣不拒绝,我就当她是还能吃,也很大程度的伤害到雨欣的肠胃, 所以后来有很长的一个阶段,雨欣消化排出来的便便一直不成形。真是中了现在所谓专家和卖方市场的毒。&&&& 而放手给老人带的宝宝,也是受了父辈年代饥荒的阴影,生怕宝宝饿到,营养不良,天天给宝宝又是蛋、又是水果、又是磨牙饼干、又是几百毫升的配方奶,当然一天三次的正餐也绝不能落下。这下可苦了宝宝的肠胃了,没几刻钟能消停的。再加上爱护宝宝有加,不舍的宝宝累到、热到,即使出去玩也是抱在手中,很多时候宝宝的运动量也极其缺乏,这也是导致宝宝积存在胃里的食物消化不掉的原因之一。&&&& 所以亲爱的妈妈们,如果你的宝宝就像我上面所描述的一样,你一定要小心了,长此以往,宝宝的脾胃一定会受到影响的。&&&& 如果宝宝的脾胃已经受伤,从小儿推拿的角度我们怎么处理呢?&&&& 具体操作,关于脾胃日常保健及治疗的按摩手法有:补脾经、揉按板门、运内八卦、捏脊,三捏一提,揉按足三里,揉中脘、摩腹,分推腹阴阳。 当然如果遇到具体的问题,还是上面讲的思路,要辨证论治,不一定刚刚我提到的所有的穴位要全部按摩到,只挑其中几个重点来应对。&&&&如我们题目中所提到的厌食,中医称厌食为纳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调。由于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 临床分为虚、实两证:偏实证者治以消食导滞为主;偏虚证者治以调补为主,并结合临床随症加减。&&&& 通俗的理解就是,实证 是因为食积引起的脾胃失调,(所谓食积就是食物积滞在肠胃,无法消化),故食欲减退,有时严重会伴有恶心呕吐,手足心热,睡眠不安,腹胀或腹泻。初期舌苔白厚腻,治则以消食导滞为主。长时间因为积滞日久,舌苔的变化由白黄转为黄腻苔,耗伤正气,则会由实证变为虚证,这时的治则则以调补为主。&&&& 一般情况下虚证 :体质虚弱或发烧、感冒初愈的孩子,肠胃功能虚弱,致使脾胃消化无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较淡,舌无苔或少苔。这是的治则则以健脾益胃为主。&&&& 这一节可能大家看的有点累,觉得穴位名词多,好像没有概念,后面我会试着慢慢给大家分解。&&&& 宝宝腹泻要首先了解一下宝宝腹泻的原因,是受凉,还是饮食的原因。不过即使在辨证上不是很清楚也可以做这几个手法的按摩:&&&& 逆时针摩腹3-5分钟&&&&揉脐200-300次,(如果有艾条的话可以艾灸肚脐15-30分钟)&&&& 推上七节骨300-500次&&&& 按揉龟尾穴2分钟。&&&&&&&& 治疗厌食,疳积(奶痨)型,最著名的是就是四缝(学名四横纹)放血了,不过如果不用放血的话,可以用掐法,掐四缝的效果也非常好。真的非常好用!!!掐的时候我自己有个很深的体会,这个在任何文献中都没有出现,不过我用这个方法和四缝放血都给雨欣试验过(放血头两针的时候,雨欣是看着我,很好奇,第三针开始大哭,第四针几乎好像没扎到,雨欣以前除了打疫苗没被扎过针,打疫苗她几乎不太哭的,但这次她好像有的阴影,跟我说妈妈说不要扎针了)。如果说到效果呢,可以说效果用掐的更好,孩子也更容易接受,至于里面的技巧,荣我以后分享。&&&&另一个调节和改善宝宝消化不良的非常棒非常棒的就是每天坚持给宝宝捏脊。捏脊的好处除了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身天体外,可以再日常保健过程中与摩腹、按揉足三里、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等合用,无论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身体亏损的宝宝都可以使用。单独使用也可以对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等消化类疾病有很好的治愈作用。&&&& 在宝宝的消化道方面的疾病中,便秘和腹泻,是小宝宝常见的疾病之一,虽然不算是什么重症、急症,但只有经历其中的父母才了解其中焦急的感受。其实我们大抵知道的治疗便秘和腹泻的食疗和其他的办法非常多。我想妈妈们也从其他的渠道知道很多办法,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小儿推拿的手法操作对宝宝的这些症状也有非常好的效果。而在一些操作手法上,很多穴位一样,不过手法补泻方向有区别,有的穴位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既可以止泻又可以通便。&&&& 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 止腹泻四大手法:&&&& 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 作用:调中止泻。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治疗便秘四大手法:&&&& 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 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而龟尾穴两种截然不同的病用的是同一个手法、同一个穴位按摩,原因就是龟尾这个穴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说到改善孩子的胃口,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我不得不向大家郑重的推荐捏脊法:&&&&小孩偏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易感冒等问题较普遍,一直以来都是令家长头痛的事;另外,小儿先天、后天不足引起的一些慢性疾病也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捏脊可以帮助孩子祛病强身,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明显,适于家庭操作的推拿法。&&&& 所以妈妈们,不妨在家里给宝宝捏捏脊,不仅可以促进宝宝生长发育,还可以强身健体,防治多种疾病。最重要的是,捏脊法不打针,不吃药,在家里就可以操作。什么是捏脊?&&&&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为“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 捏脊前的准备&&&&捏脊其实很简单,对场地和操作者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所以初次给宝宝的捏脊的爸妈也不必心慌慌。&&&&在家中就可以进行捏脊。脱去孩子的衣裤,任其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家长站或跪靠在孩子的腿部的边侧,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面带微笑,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小儿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 捏脊可以治什么病&&&& 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如果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夜啼、睡眠不安中医有句古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遗尿、多汗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建议每天做一次,一次做5-8分钟。同时捏脊的过程中不可捏提一下然后松开,应保持一路紧凑上行。&&&& 图一:从尾椎开始拇指往下压,食指、中指在上(给宝宝捏脊时,两个大拇指最好要并拢抵住脊背中间的督脉。&&&&&&&& 捏脊要捏到位: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 图二:往肩颈部方向,拇指不可离开背部捏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相应的背部穴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的治疗效果。&&&&对于初次接受捏脊的孩子,动作一定要轻,捏住肌肉向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否则孩子会产生畏惧心理,不能配合,导致捏脊难以进行。&&&& 图三:至肩颈部时,手再从尾椎开始向上做。&&&&&&&& 三、感冒&&&& 宝宝素体娇嫩柔弱,同等致病条件下,孩子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最近,很多的宝宝都得了感冒,或者留清鼻涕,或者咳嗽,大部分宝宝都是感染风寒感冒。作为妈妈如何预防,如何帮助宝宝从感冒的症状里面快速的摆脱出来呢?&&&& 作为一个中医妈妈,我特别向大家推荐感冒四大手法:开天门200-300次,推坎宫200-300次,揉太阳穴1-2分钟,及耳后高骨200-300次,这套手法针对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都可以适用。如果是风寒感冒可以在加上按揉外劳宫1-2分钟,推三关300次。有的妈妈跟我讲这个办法比较好,可是还有些小宝宝,一旦会爬,有了自己的主意后,往往在外感四大手法上很难配合。 &&&&那么还有一种办法建议妈妈们一定要用,而且临床上对于预防和治疗感冒的效果还是非常的好的。就是帮助宝宝每天捏脊后,擦热脊柱(用手掌或者手面大鱼际在宝宝的脊背做快速来回往返摩擦)以热透为度;再横擦大椎及肺俞穴(肩胛骨内侧)和腰骶部,都是热透为度。很多妈妈都问我要擦多久,擦几遍,其实就是要把宝宝的小背背,擦得热呼呼的,就到位了。&&&&前几天我姐姐的宝宝也是感染了风寒,流清涕,偶尔咳嗽几声,8个月大,外感四大手法非常不配合,我就教给姐姐擦脊柱的方法,一天姐姐做了2、3次,宝宝所有的症状当天晚上就没有了,后来也没有复发!在这里也推荐给我们的妈妈们!!&&&& 前段时间我们从阿姨开始病毒感冒,传染给我和我老公,雨欣丝毫没有收到我们的影响。虽然我们也没有做特别的隔离措施,只是我每天给宝宝做小儿推拿,主要重点在擦脊柱上,在全家人轮流感冒的时间里面,雨欣安然度过。&&&&&&&& 四、咳嗽&&&& 现在我们单独来看一看小儿推拿在咳嗽方面的疗效和作用:咳嗽往往预示着呼吸道感染步步进逼,父母为此忧心忡忡。不过,咳嗽并非完全由疾病引起,有的宝宝早起轻轻咳几声,只是清理夜间在呼吸道中积留的黏液,所以家长要学会辨别咳嗽的原因。&&&& 中医认为,小儿肺脾易虚,肺脏娇嫩,外邪侵入口鼻首先伤害肺腑,所以常易咳嗽。病因不同,咳嗽的表现各异。如感冒咳嗽常有流涕、鼻塞,不伴有气促,白天咳嗽多于夜间;哮喘咳嗽常伴有气喘,夜间咳嗽重,常伴有打喷嚏、鼻痒、眼痒;肺炎咳嗽伴有痰多,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重的有鼻翼扇动,唇周发紫;喉炎咳嗽呈吼声,常发生在午夜,声音嘶哑;慢性咽炎咳嗽呈干咳,伴有咽部异物感,以日间咳嗽为主。&&&& 防治咳嗽关键在于护理得当。&&&& 首先,宝宝的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偏食,也就是要营养平衡。注意多喝水,如果体内缺水,气管内的痰液就会变稠不易咳出。中医认为,甜能生痰,也易生热,是引发咳嗽的诱因,所以要少吃甜食和饮料。气温下降后,室内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病菌容易繁殖引起咳嗽,建议在风小的时候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家长要注意随着季节变化给宝宝增减衣服,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多,盖得过厚。出汗过多,更易引发感冒咳嗽。&&&& 小儿推拿治疗咳嗽,也可以说效果非常的好。有很多妈妈都有一个疑问,就是小儿推拿可以消炎吗?我可以告诉大家,小儿推拿相当于成人的针灸,推拿的正确可以起到消炎的作用。也有些妈妈认为有痰,一定是有炎症了,所以要吃消炎药效果才好。可是很多事实证明消炎药虽然在治疗宝宝咳嗽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其药物最直接的副作用导致的宝宝腹泻、食欲减低等直接损伤宝宝的脾胃功能。倒是很多妈妈跟我分享,在用小儿推拿治疗宝宝咳嗽的时候,其食欲不但没有下降,反倒是非常的好。&&&& 那么咳嗽的治疗,从中医的辩证角度大致分为“初咳在肺、中期在脾,久咳在肾”。这个是治疗小儿咳嗽的一个总纲。&&&& 一般在感冒初起咳嗽时,我会建议大家按摩捏脊5-10遍,然后分推肩胛骨200-300遍。揉肺俞穴3-5分钟后横擦肺俞以热透为度。正面可以揉膻中穴1-2分钟,后分推膻中穴。手上的操作为清肺经、补脾经各200-300次。&&&& 感冒中期,咳嗽有痰时,(有时候咳嗽有痰音会出现的非常快),中医认为脾虚则生痰,所以脾为生痰之器,而肺为储痰之器。所以我们听到肺部咳嗽有痰音的时候,要想到这不光是肺系统的问题,脾系统也出现了问题,所以在治疗的方案上除了需要按摩我上述讲的穴位以外,要加上健脾理气化痰的穴位:运内八卦300次、揉掌小横纹300次,揉中脘穴2分钟。丰隆穴1分钟。&&&& 如果宝宝绵绵不断的咳嗽了N久,这是在治疗的原则上,中医则认为久咳肺虚、脾虚、肾虚,还指肾不纳气,所以久咳不愈。在治疗的方法上,我会建议大家,补肺经、补脾经、补肾经各200-300次,揉膻中穴1-2分钟、揉关元300次,分推肩胛骨200次,捏脊5-10遍,三捏一提2-5遍,点按肾俞50次,按揉足三里1分钟。 &&&&还有就是咳嗽可能不是单独存在的症状,所以在推拿的方案上还需要根据宝宝的问题做随证加减。&&&& 对于没有基础的妈妈看到这一篇,估计都会看得比较头晕,建议好好坐下来研究一下穴位图和按摩手法。&&&& 第一个建议是关于孩子饮食方面:鱼,海鲜,肉,甜食这方面要控制,因为这些从中医的角度理解非常容易导致脾虚生痰,敛痰。饮食尽量清谈,易消化为主,咳嗽一定需要配合饮食的调整。&&&& 第二:综合方面孩子汗多,咳嗽连绵不断,对肺、脾、肾三脏影响最大。所以从按摩的角度这些方面都需要调理。&&&& 首先:捏脊10,三捏一提3-5遍,是对人体综合调理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强烈推荐给宽爸、宽妈。&&&& 2,分推肩胛骨300-500次(可以分2次进行),按揉肺俞1-2分钟,揉膻中穴2分钟——对于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效果显著。&&&& 3,按揉天突1-2分钟,推天柱骨200-300次——治疗咳嗽呕吐效果比较好。&&&& 4,揉中脘1-2分钟,分推腹阴阳200-300次,按揉足三里,针对健脾理气化痰效果非常好。&&&& 手上可以一起配合的穴位:清肺经(通常情况需要用补发,但现在孩子咳痰比较多所以用清法),补脾经,补肾经,揉肾顶各300次,对于孩子体虚多汗,需要坚持4-5天,会看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今日热点推荐:
              
儿童发烧警惕高热惊厥(1)
  核心提示:随着气温上升,小儿&高热惊厥&呈明显增多迹象。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儿不发烧时出现全身仍抽搐不止是病情加重的信号,抢救不及时可能危及孩子生命。
  1岁的欣欣,最近贪凉感冒了,而且从昨天起就有发热的症状,为了给孩子保温发汗,家长是左一层右一层地给孩子加衣服,反而欣欣的温度不降反升,直接被送入急救室,最终被确诊为高热惊厥,专家表示,随着气温上升,小儿&高热惊厥&呈明显增多迹象。有时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是发烧,都是因为受凉引起,要多穿些衣服&发汗&,其实这种做法很危险,往往会导致散热受阻,引起高热惊厥。&&&&&&治疗注意事项">&小儿厌食症治疗注意事项
  为什么有些孩子极易发生高热惊厥?
  很多家长害怕孩子老发烧,第一,会担心烧坏脑子,而且一旦抽风,他会觉得更紧张。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出现抽风的现象?专家称主要和三个方面有关系:1、和遗传有关系,高热惊厥一般都也遗传,父母一方,或者爷爷奶奶,有一方有这个病,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有高热惊厥,和遗传有关系;2、和温度有关系,高热惊厥一定是在温度非常高的时候,高热惊厥还有一个特点,一般是在发病初期,特别是温度正常上升到最高的时候抽风,如果烧到三四天,一般都没有高热惊厥。刚开始温度一升高,神经系统刺激以后引起来的。3、和孩子的年龄有关系。一般情况下,1岁-5岁是高发阶段,1岁以下的孩子很少有高热惊厥,也有,但是1岁以下的孩子得高热惊厥一定会有一个基础病存在。
第1页:儿童发烧警惕高热惊厥(1)
今日健康指南
小儿高热热门排行
[小儿高热]
[小儿高热]
疾病大全精彩推荐
?[小儿高热]
?[小儿高热]
小儿高热热门搜索
康路网京ICP证120632号京公网安备3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经营性-
本站带宽由 数据中心 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玛卡有效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