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天 有多少人得过滑膜肉瘤

病理医生浅谈滑膜肉瘤——魏则西之死-资讯-华夏病理网
病理医生浅谈滑膜肉瘤——魏则西之死
[摘要] 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并非一两个因素造成,也同时反映了当下中国互联网和医疗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抛开这些先不谈,作为病理医生,就说说滑膜肉瘤吧。▌作者:车拴龙 |&辽宁省铁煤集团总医院病理科近期,微信朋友圈和网络上流行着“魏则西”、“莆田系”、“百度”、“部队医院”等词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魏则西近日因身患滑膜肉瘤去世。在求医过程中,他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排名前列的某院(后证实其涉事科室被外包给“莆田系”医院),接受其“生物免疫疗法”治疗,耗资20多万元却治疗未果,最终延误了其他治疗时机。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并非一两个因素造成,也同时反映了当下中国互联网和医疗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抛开这些先不谈,作为病理医生,就说说滑膜肉瘤吧。滑膜肉瘤属于软组织恶性肿瘤,与正常人的滑膜关系不大,被认为是一种组织起源不确定的恶性肿瘤。据M.D.Anderson 癌症研究中心报道,滑膜肉瘤在软组织肉瘤中大约占6%。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推测2015年预计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281.4万例死亡病例。软组织恶性肿瘤预计在4万人左右,滑膜肉瘤患者人数大约在2400人左右。在中国人口近14亿中,滑膜肉瘤也属于少见、罕见病例了。滑膜肉瘤多见于中青年,以15~40岁为主。目前最小患者为新生儿,最大患者82岁,平均年龄34岁。比起人们常见的肺癌、胃癌、肝癌等,滑膜肉瘤患者的年龄普遍年轻化。也有报道称,滑膜肉瘤的高峰年龄在20~30岁患者之间多见。男性比女性患者多20%左右。滑膜肉瘤多发生于四肢关节旁,尤其是大关节附近,与腱鞘、滑囊、关节囊紧邻,头颈部是第二好发部位,但也同样可以发生在躯干的软组织及全身任何器官中。滑膜肉瘤根据组织病理学形态分为单相型和双相型,单相型又被分为上皮样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双相型则是两者的混合存在。恶性肿瘤普遍具有不易发现、早期症状较轻的特点。滑膜肉瘤患者往往可以在体表触及深部的肿块,一半左右的患者可伴有轻微的疼痛或触痛,严重时可影响活动,伴有重度功能障碍和体重减轻等。大多数患者的肿瘤生长较缓慢且隐匿,给患者及经验不足的医生极大的迷惑。有的患者被误诊为关节炎、滑膜炎等。发现身体上有肿块,尤其是无痛性的肿物时,怎么办?首先要摆正心态,不要盲目相信非正规医院机构和非医生的“旁门左道”。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彩超、X线、CT、MRI等)做初步判断。软组织肿瘤的确诊以及良恶性的判断,病理医生最有发言权,但往往病理检查是有创性检查,需要在其他无创性检查后才能确定是否需要做病理检查。为了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病理医生往往需要多人反复会诊,补做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等常规检查,以排除其他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免疫组化中EMA、CK7、CK19、CK8/18、S-100、CD99、Bcl-2、TLE1等抗体会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分子病理遗传学检查中发现t(X;18)(p11;q11)发生比较常见的易位,18号染色体上SYT基因与SSX1或SSX2基因的融合较为常见。滑膜肉瘤5年的生存率在36%~76%。目前仍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可以辅以放射治疗,但多数患者在2年内复发或是转移。对于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手段,现在还在科学研究阶段,并未普遍在临床中推广开来。魏则西之死事件,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目前中国互联网环境和医疗环境存在的问题。近期针对PD-1的免疫治疗被FDA批准进入了美国的临床中,可见免疫治疗前途光明,只是现在技术还不成熟。一切的治疗和诊断都应该规范化为先。免疫治疗没有错,只是被敛财的非法之徒滥用了。刀用在“好人”手里可以做手术;用在“坏人"手里却可以杀人。刀本身,错了吗?正确理顺医疗市场的规范化才是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滑膜肉瘤发病率是多少 患病概率大吗
核心提示:相信各位网友们对医疗事件都非常关注,同时也因为这件事对滑膜肉瘤这种疾病有了新的认识。滑膜肉瘤属于一种恶性的软组织肿瘤,主要发生于人体的四肢,其中下肢最为多见。现在不少朋友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滑膜肉瘤发病率。
    相信各位网友们对医疗事件都非常关注,同时也因为这件事对滑膜肉瘤这种疾病有了新的认识。滑膜肉瘤属于一种恶性的软组织肿瘤,主要发生于人体的四肢,其中下肢最为多见。现在不少朋友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滑膜肉瘤发病率,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滑膜肉瘤发病率  1、软组织肿瘤  滑膜肉瘤是一种软组织肉瘤,在众多的软组织肉瘤当中它是第四常见的一种,大约占到了软组织肿瘤14%的比率,占恶性的软组织肿瘤的比率则大约为2.5%到10.5%之间,恶性程度是相当高了。滑膜肉瘤主要是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内发生,很少会直接在关节滑膜内发生,它主要发病部位是在四肢,其中有70%的患者是发生在下肢。  2、发病率低  相对来说,滑膜肉瘤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但也正是如此才使它称为了一种非常可怕的恶性肿瘤疾病。一般来说,软组织肉瘤的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左右,是所有的癌症发病率的1/9,而滑膜肉瘤的发病率就更低了,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甚至常常被误诊。在所有的滑膜肉瘤患者当中,有大约六成的人在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还有5成的人由于没有得到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耽误了病情,造成了治疗上的困难,也严重威胁了生命健康。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滑膜肉瘤发病率也有一定的了解了。滑膜肉瘤并不是一种发病率特别高的疾病,但是它的恶性程度却很高,而且症状不明显,因此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往往在发现的时候都已经是疾病的中晚期,治疗上也变得相当困难了。&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滑膜肉瘤相关资讯
疾病精彩推荐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令人更想不到的是,车上居然还坐着一车“妖魔鬼怪”。
北京电影学院2017年度招考开始,考场外帅哥美女如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魏则西之死#毫无悬念刷爆了五一节的朋友圈,互联网时代信息格外廉价,却也最为昂贵,一条唾手可得搜索来的“前沿治疗技术”,耗费了这位大学生和他的家庭20余万治疗费后终于证明――无效。
  贫病交加之中离世的魏则西令所有人感到恐惧,对于缺乏专业知识及辨识能力的公众,如何get到真正有效的疾病预防知识,是一个空前的难题。
  夺走魏则西生命的滑膜肉瘤到底是一种什么病?这家医院采取的DC-CIK疗法到底有没有疗效?医药界人士纷纷为之站台的“肿瘤免疫疗法”又是什么,为何能引来众多专业人士为之澄清?
  骨肿瘤专家详解滑膜肉瘤
  提到恶性肿瘤,人们往往会把它等同于癌症,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叫做肉瘤。
  简单的说, 发生于机体与外界相通的组织――皮肤、粘膜、腺体等组织的叫做癌症,例如,大家常见的皮肤癌、肺癌、肝癌等。
  而包被于这些组织内部,不与外界相通部位的组织――骨骼、肌肉、结缔组织等发生的恶性肿瘤叫做肉瘤。
  滑膜肉瘤正是发生于结缔组织。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肿瘤科李浩淼主任接受39健康网采访时表示,肉瘤是少见的恶性肿瘤,在全世界的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三左右,也就是说每10万个人中仅有三个人发生肉瘤,而滑膜肉瘤则更少,即使在软组织肉瘤中也仅占10%,因为其罕见,所以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滑膜肉瘤的主要发病人群为青年人,而更大的危险在于缺乏有效的办法早期发现,目前其病因尚未明确,但非遗传所致。
  “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国内大约70%滑膜肉瘤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李浩淼说,“主要是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出现的关节疼痛与肿胀常被误诊为损伤或关节炎等,尤其是对于多发群体青年而言,很多时候归结为近期运动伤害甚至是生长期自然疼痛,直到肿块飞速发展且疼痛剧烈才就医,而此时或已进入中晚期。”
  此外,也有专家表示,滑膜肉瘤有些特有表征可值得网友警惕,“它早起表现为缓慢生长的小肿块,肿块位置非常固定但界限不清楚,按下去有压痛感产生,到了病程后期还会发生静脉怒张和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等现象,手摸上去感觉得到异常热。”
  滑膜肉瘤应该怎么治?
  李浩淼透露, 对于早期的滑膜肉瘤患者,主要以手术为主,对于复发性可能较高的患者还需截肢,但可获得60%-80%的五年生存率。
  但是一旦发展为中晚期,则采用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李浩淼指出,由于滑膜肉瘤的化疗剂量比平常癌症的化疗剂量高三倍甚至十倍以上,副作用很大,效果不理想,不少患者不能耐受,因此中晚期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30%。
  对于不能耐受的这类患者、或者更晚期的患者是否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对此,李浩淼表示,此外还可以尝试使用靶向药物、免疫治疗。“靶向药物主要是抑制血管生成等靶向药物,例如针对EGFR等靶点,目前前景较好的免疫治疗也结合了分子靶向,包括CAR-T和针对PD-1/PDL-1相关治疗,两者都处在临床试验阶段,并获得一些疗效。但需提醒的是, 这种尝试性的治疗不宜过多,一个疗程后若无效,则应放弃寻求另外的治疗方法。”
  被连累的“肿瘤免疫疗法”
  魏则西事件爆发之后,医药界人士纷纷撰文痛批搜索引擎及医院之时,也对“肿瘤免疫疗法”被波及而感到担忧。
  若事件持续发酵,致使“肿瘤免疫疗法”以一种极其负面的形象进入公众视野,毫无疑问将对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蒙上一层阴影。
  从定义上而言肿瘤免疫疗法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汇,任何一种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杀伤或者抑制肿瘤细胞的疗法都能被称之为“肿瘤免疫疗法”,如DC-CIK疗法,CAR-T疗法、PD-1单抗药物。
  目前看来,此次的罪魁DC-CIK疗法虽然也归属于肿瘤免疫疗法,但其根源仍在于人祸,而非技术本身。
  作为理念较为前沿的抗肿瘤技术,DC-CIK起源于80年代美国兴起的细胞免疫疗法, 通过提取人体免疫细胞,体外扩增并回输体内,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
  理论上来说适用于各种实体肿瘤,及血液、淋巴系统肿瘤(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手术或放化疗后患者,几乎覆盖了所有肿瘤患者,其诞生之时,一度被宣传机构称之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类疗法”。
  魏则西事件之后,有网友专程前往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官网进行查询,涉及CIK的临床试验完成的有2个,均为早期探索性研究,正在进行的有17个,但其中14个在中国,均由中国的医院或研究机构进行,相关学术论文几乎也清一色来自中国,其中奥秘,尚难以知晓。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项技术一直以来缺乏大型临床试验数据对于其疗效的支持。
  无论是技术起源地欧美,还是正在广泛应用的中国市场,不少肿瘤专家视为“死马当作活马医”的下下之策,被吹嘘成“可以让你多活20年”的神奇科技,成为了不少民营机构的摇钱树,也导致了此次魏则西事件的爆发。
  起底DC-CIK
  要进一步了解DC-CIK的真实疗效,就需要从其机制入手。
  想要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一般有2条路可以走,一条是直接向病人体内输入激活的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如DC-CIK疗法、CAR-T疗法,另一种通过药物或者疫苗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如目前火热的PD-1/PDL-1。
  作为细胞免疫疗法,DC-CIK的发展其实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经出现了第一代细胞免疫疗法,即LAK细胞疗法,中文全称是“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它的基本原理是从病人外周血中提取细胞,然后在体外用“人白细胞介素-2”(IL-2)来诱导产生有杀死细胞作用的“杀伤性免疫细胞”,将这些细胞输回体内,希望这些“杀伤性免疫细胞”能够杀死肿瘤细胞,但因大规模临床试验未能证实其疗效,很快被淘汰。
  接下来,就是CIK细胞疗法。
  其原理同样是从病人或者亲属的外周内提取免疫细胞,在体外增殖,只是在激活细胞时应用的因子更多,以期获得更强的肿瘤细胞杀伤效果,但其也很快失败。
  第三代就是我们此次的重点――DC-CIK疗法。
  其原理同第一代细胞疗法相同,仍然是在体外扩增淋巴细胞再输回人体,唯一的改进是除了回输淋巴细胞外,还同时回输“树突状DC细胞”,DC细胞相当于“眼睛”,告诉淋巴细胞该去杀伤谁,同样,该种疗法在实验室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临床上尚无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其疗效。
  临床上,DC-CIK疗法也相对简单,通过抽取人体50-100ml外周血,提取淋巴细胞,在体外增殖,达到十亿、百亿数量级,输回人体,增强人体免疫力,杀伤肿瘤细胞。
  有相关专家曾撰文指出,所有的CIK疗法其实原理都一样,都是通过回输大量免疫细胞希望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从而攻克肿瘤,DC-CIK疗法也不例外,但这些疗法无一例外,都 存在靶向性不明及癌症免疫抑制两大难题。
  首先,CIK细胞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尽管第三代技术中加入了DC细胞充当“眼睛”,但其靶向性仍然偏弱;其次,肿瘤细胞之所以难以被清除,正是因为肿瘤细胞“来源于人体而又高于人体”,进化出了许多种欺骗人体免疫系统的方法,人体免疫系统一直把肿瘤细胞当“自己人”,无论你输入多少免疫细胞,都无济于事。
  为什么民营医院都爱DC-CIK?
  既然DC-CIK有如此多缺陷,缺乏医学临床证明,中国的民营医院为何仍旧对它趋之若鹜?
  首先,这种疗法并不便宜,国内正在开展该项治疗手段的某医院(非部队承包科室)曾表示,DC-CIK建议使用在巩固治疗结束后的第一年,每年进行2-3疗程,其后每年1-2疗程,需连续使用3-5年,每个疗程(1次采集,2次回输)的价格在15000元左右。
  其次,开展该项目的医院,无论公立或民营,大多对其应用的广泛性赞不绝口,宣传资料大多表示:DC-CIK疗法适合各种实体肿瘤,及血液、淋巴系统肿瘤(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手术或放化疗后患者;肿瘤广泛转移,无法进行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患者;放化疗间歇期需要提高免疫功能的患者。
  来源:某机构微信公号推广文章截图
  空前广阔的适应症、高昂的收费、相对并不复杂的细胞制备,多种因素共同促成了DC-CIK疗法在中国市场的火爆。
  然而,早在魏则西事件之前,已有专业人士出来试图扒DC-CIK的皮。
  2014年,果壳网上一篇《小医生曝光“癌症免疫疗法”行业黑幕》就曾引起轰动,作者“希波克拉底门徒”在文中表示:对于癌症免疫疗法,卫计委是是有法律规范的。
  2009年卫计委通过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以及之后颁布的《卫生部公布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都规定癌症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必须由卫计委组织,临床应用必须由卫计委批准。
  但是自从2009年相关法律法规颁布以来,卫计委从来没有公布过癌症免疫疗法的相关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以及允许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名录。
  也就是说,卫计委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医院开展癌症免疫疗法,也没有组织过任何一次关于此疗法的临床试验。
  因此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所有国内免疫疗法都是非法的,包括该疗法的临床试验也通通非法!
  而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其实在这篇文章中,“希波克拉底门徒”已经点出了北京某医院的名字,而这家医院,正是魏则西事件中的主角!
  无辜躺枪的CAR-T:它不是骗局是医学奇迹
  魏则西的悲剧令人扼腕,凸显中国医疗存在的顽疾。然而,如果因此而一竿子打死“肿瘤免疫疗法”,那将是错上加错。
  并不是每一种细胞免疫疗法都是骗子,如成就斐然的CAR-T疗法。
  近年来火热的“CAR-T疗法”,实际上就是新一代细胞免疫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英文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T-CELL THERAPY,这一疗法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从患者体内抽取出T细胞,然后在体外增殖,最终回输人体,攻击肿瘤细胞。理论上,可以算作DC-CIK的“后代”。
  然而与前几代不同的是,这次的T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加入了基因改造技术,通过基因改造,使得T细胞能够表达一些特异性的肿瘤抗原受体,使得免疫细胞目标更明确,相当于给每一个免疫细胞发了一张肿瘤细胞的“自画像”,输回人体的免疫细胞再也不用“摸着石头过河”,而是直接寻找对应的肿瘤细胞进行消灭,“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杀伤效果非常明显。
  CAR-T疗法的临床研究开始于2010年,当时CAR-T的发明人,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Carl H. June利用CAR-T治疗成功缓解了三位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有两位患者现在还很健康,没有复发的迹象。
  2012年,June利用还处于临床I期的CAR-T治疗技术,成功挽救身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已经无药可医的7岁小姑娘Emily Whitehead。Whitehead 是第一个接受CAR-T治疗的儿童。至此CAR-T一战成名。
  目前CAR-T疗法疗效最为显著的就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在经过治疗的患者中,有90%的患者没有复发!堪称医学史上的奇迹!
  还有PD-1,一种美国FDA批准的技术
  除了细胞免疫疗法,肿瘤免疫治疗还有第二大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就是目前医药研发领域最为炙手可热的PD-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原理也并不复杂。肿瘤细胞通过分泌一些小分子与免疫T细胞结合,从而抑制他们的活性,逃过免疫细胞的追杀,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些小分子与免疫细胞的结合点,也就是“免疫检查点”,就可以唤醒免疫细胞了。
  “打仗的时候,往往会在边界设置哨卡点,检查点。有敌人进入,他就能查到,把他们抓起来。一旦哨卡点产生问题,敌人进来我们不认识,哨卡点认为这是自己人,把他们放进来了,就导致癌症产生。” 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免疫检查点的理论。
  “由于免疫应答出了问题,把敌人认为是我们自己的人,或者说我的部队产生问题了,我不能抗击敌人,这个时候免疫机制产生问题了。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发现免疫细胞有免疫检查点,现在已知的有20几个。我们已经在其中2个检查点找到了相应的药物,可以把产生耐受的机制打断,能够使它再恢复这个功能。把重新使我有战斗力去抗击。免疫细胞重新被激活,这就是我们现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基础,”陆舜教授说,“在实体肿瘤中,只有特异性的免疫治疗才能真正使患者得到生存的获益。”
  落实到具体疾病,陆舜教授表示, 特异性免疫治疗首先在实体肿瘤中是在黑色素瘤治疗上取得成功,2011年美国FDA批准了 百时美施贵宝ipilimumab(抗CTLA-4单抗)上市,这是 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免疫治疗的药物获批上市。
  2015年3月,美国FDA批准了PD-1抑制剂nivolumab用于治疗在经含铂二联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转移性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 又于10月10日批准了nivolumab用于二线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
  目前在肺癌和黑色素瘤等领域都有一些药物被美国FDA、日本、欧盟等相继批准。
  Nivoluma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3期临床研究将于今年在中国开展,这使得中国患者离获得国际最新肿瘤免疫治疗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就肺癌而言,被批准的药物是在治疗转移性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方面。”陆舜教授告诉记者,“免疫治疗一旦有效,持续时间很长。这是目前我们所有的现代治疗所达不到的,一旦产生效果,将会有20%的人活过10年。而活过10年对一个转移性肿瘤患者来讲,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特别鸣谢专家:
  李浩淼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肿瘤科主任
  陆舜教授上海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39健康网
  了解更多
  阅读原文阅读
  加载中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洪范国际资产管理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 正文
魏则西之死震惊全国 关于滑膜肉瘤你需要了解的都在这
近日,22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魏则西,因身患滑膜肉瘤不幸去世,导致“滑膜肉瘤”这个不太常见的刷爆了朋友圈。很多人都好奇,“滑膜肉瘤”究竟是怎样的恶疾?能预防吗?免疫疗法又是什么呢?家庭医生在线邀请儿童肿瘤专家黎阳教授为我们解答。滑膜肉瘤是什么肿瘤?黎阳教授:滑膜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易发但对化疗相对敏感的,起源于具有滑膜分化的间叶细胞,约占软组织肉瘤的10%-15%;软组织肉瘤是骨组织以外的一类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涉及肌肉、脂肪、纤维组织、血管和周围神经系统。有间叶组织的地方,都可以发病,以四肢的大关节为好发部位,也可发生于前臂、大腿、腰背部的肌膜和筋膜上,甚至胃肠道、胸膜、肺或纵隔。滑膜肉瘤早期有什么特征?滑膜肉瘤好发什么年龄段?黎阳教授: 滑膜肉瘤并不常见,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软组织肉瘤每年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二至三,仅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占全部致死肿瘤的2%。滑膜肉瘤好发于中青年,15到45岁之间,主要症状为局部肿胀、肿块、,活动受限为主。滑膜肉瘤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黎阳教授:目前,滑膜肉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由于这个肿瘤很容易出现转移,如肺、淋巴结或邻近软组织等,所以,单纯手术切除滑膜肉瘤的效果并不好,一般会建议综合性治疗,手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后化疗和放疗。滑膜肉瘤对含(IFO)和阿霉素(DOX)的化疗方案敏感,早期经过正规的手术、化疗及放疗,5年病生存率可以达到50%以上,复发后再选用敏感的二线治疗方案,5年总生存率仍可达到30%左右。而这次魏则西事件,病人应该是晚期,已经没有条件和机会接受正规的手术和化疗,仅使用生物免疫治疗的效果自然会很差;而这次事件中的DC-CIK输注本身也不是针对肿瘤抗原的特异性治疗,其可能的疗效与病人“绝境求生”的期望值肯定有很大差距。免疫疗法适用于滑膜肉瘤么?黎阳教授:细胞免疫治疗,简而言之,就是抽取自体的细胞,通过刺激因子将其培养出可以与癌细胞“战斗”的能力,再输回患者体内。目前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提及CIK这种免疫治疗对滑膜肉瘤有效,但并不是说就绝对不能在这类无法耐受手术和强化疗的晚期肿瘤病人中试用生物治疗,因为CIK细胞虽然不是一类特异性的杀伤免疫细胞,但它们在体内能够分泌一些具有抗肿瘤效应的细胞因子,也许能有一定的效果;尤其重要的是生物治疗的相关副作用很小,晚期肿瘤病人可以很好地耐受,如能有指征性地选用对肿瘤治疗可起一定的辅助效果。生物治疗目前还在不断研究和改进之中,近年很多新型的以及对肿瘤细胞更具特异性杀伤的生物治疗技术还在临床试验的过程中,其疗效和培养技术规范都没有定论。网上很多言论说CIK是国外淘汰的技术,其实并不完全是,除了中国,CIK细胞治疗目前在欧洲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在临床应用中,国内外的研究都显示CIK对一部分肿瘤还是有效的,比如肝脏肿瘤、肾脏肿瘤以及某些类型的。免疫治疗适用于哪些种类的肿瘤?黎阳教授:免疫治疗可作为化疗、放疗,手术以外的重要的抗肿瘤辅助治疗手段,合适的免疫治疗可以杀死一些对化疗耐药的肿瘤细胞;或者化疗后的微小残留肿瘤细胞,这类细胞大多处于静止期,对常规化疗效果不好;有些病人本身不耐受化疗,或者已经出现广泛转移,无法再进行手术和放、化疗的情况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接受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的理念也发生了些改变,国外现较少使用CIK,而使用NK细胞或CAR-T细胞比较多,但这两类细胞的制备和输注的技术难度、费用等都比CIK高得多,输注相关的毒副作用也大;美国已有输注CAR-T过程中病人出现心跳、呼吸骤停而死亡的事件;但并未因为这类免疫治疗本身直接导致病人死亡的副作用而终止CAR-T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对有效肿瘤免疫治疗应用准入审批的相对宽松以及晚期肿瘤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和宽容成就了美国今日在CAR-T免疫治疗的全球领先地位,这也许值得我们借鉴。不少青少年有腿脚疼痛的现象,家长如何甄别是生长痛还是肿瘤引起的病理性疼痛?什么情况要到医院就诊呢?黎阳教授: 儿童生长痛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多发于学龄前后儿童的下肢疼痛,常见于4~12 岁生长发育正常的儿童,8岁以前最多见,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生长痛主要表现为间歇发作的下肢疼痛,多发生在晚上睡觉前或夜间睡醒时,轻重不一,多为钝痛,也可针刺样痛,甚至剧烈牵拉痛。疼痛的部位多在膝关节,其次是大腿和小腿部位,或小腿骨前方;疼痛呈无规则间歇发作,无游走性,肢体活动不受限,疼痛部位无红、肿、热和,疼痛发作时不伴有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持续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发作间隔不等,可连续数日发作,也可间隔数日、数周至数月发作一次,多可自行缓解。骨肿瘤所致的关节疼痛,如儿童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骨肉瘤好发部位多好发于股骨、胫骨、肱骨等长管状骨,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即膝关节周围最为多见。早期症状为疼痛,开始为,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尤其夜间为甚,常在睡梦中疼醒,医学上称为“静息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呈进行性加重,疼痛部位固定,局部可逐步出现肿胀,皮肤发亮,表皮红肿,表面静脉曲张和皮温升高等,有的患儿可伴有发热、食欲差、贫血等症状。疼痛难以忍受,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常于轻度外伤后突然发病,约数周局部可扪及肿块,硬度不一,生长快,且有轻度疼痛;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病理性骨折,肿瘤体积较大并邻近关节可以影响关节功能。由于早期家长很少会因为孩子关节疼痛而联想到骨肿瘤,且儿童活泼好动,出现关节疼痛时,很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生长痛,或以为是一般的扭伤、关节炎等,延误了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故当孩子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膝关节周围疼痛,休息后仍不能缓解,夜间疼痛加重时,就要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以排除骨肿瘤的可能。滑膜肉瘤虽然会有肿块,但作为家长往往难以从肉眼判断孩子的肿块是否肿瘤,需要影像学和病理手段确诊;如可能要做穿刺或手术切除病灶做病理化验。滑膜肉瘤能预防吗?青少年预防肿瘤,需要怎么做?黎阳教授:近年在滑膜肉瘤组织中可以发现一些由染色体易位导致的相对特异的基因突变,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但现阶段只能通过手术病理活检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这类基因,而无法通过抽血化验的方法来进行;因此,和很多其他肿瘤一样,滑膜肉瘤目前暂无有效的预防或早期发现措施。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
(责任编辑:王春兰 通讯员:朱素颖)
文章关键词:
滑膜肉瘤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软组织恶性肿瘤,源于关节、滑膜及腱鞘滑膜组织。发病部位以四肢的大关节为多,也可发生于前臂、大腿,腰背部的肌膜和筋……
滑膜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源于关节、滑膜及腱鞘滑膜的软组织。以四肢的大关节为好发部位,也可发生于前臂、大腿、腰背部的肌膜和筋膜上。主要临床……
滑膜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源于关节、滑膜及腱鞘滑膜的软组织。以四肢的大关节为好发部位,也可发生于前臂、大腿、腰背部的肌膜和筋膜上。主要临床……
滑膜肉瘤是一种源于关节、滑膜及腱鞘滑膜的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四肢的大关节,也可发生于前臂、大腿、腰背部的肌膜和筋膜上。如何检查诊断滑……
在我们生活中伴随着很多恶性的东西,得病或是身体不适等、都要去医院做检查或该做什么检查。现在要说的是脂肪瘤该做什么检查好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相关健康数据
赵亮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关节与骨病外科
擅长:  骨关节病、股骨头坏死、关节炎、骨肿瘤和关节损伤等疾患的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翻修、单...
肖军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关节与骨病外科
擅长:  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各种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
王建华副主任医师
广州军区总医院 骨科
擅长:  对颈椎病的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上颈椎的经口前路及后路手术,颅底凹陷症的手术治疗,各类复杂难复...
侯之启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节外科
擅长:骨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名医专家详细解答 男性不育症的诊治疑难
擅 长:从事泌尿男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专业特长男性科及下尿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人在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