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肝穿外,什么样的肝功能检查项目能找出ALTAST

?49?;消化系统淀粉样变病11例临床分析;王平??兰梅;(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浙江绍兴?;??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淀粉样变病的临床;1??1??一般资料:1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3??辅助检查:肝功能:每例患者均有不同程;1??4??误诊情况:4例患者确诊之前曾分别被误;1??5??治疗方法:2例胃局限性淀粉样变病患者;2
消化系统淀粉样变病11例临床分析
王平??兰梅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淀粉样变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手段,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方法??收集消化系统淀粉样变病患者11例,对病变的分布、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消化系统淀粉样变病最常累及肝脏,其次为胃肠道及脾;该病临床表现多样,确乏特异性,误诊率高达36??4%;系统性淀粉样变病预后很差,多死于消化道大出血,而局限性淀粉样变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肝脏是消化系统淀粉样变病最常侵犯的脏器之一,及时活检可以避免误诊,改善病人的预后。??关键词 ??淀粉样变病;消化系统;临床表现;误诊????淀粉样变病是一种由淀粉样蛋白(不溶性纤维蛋白)在细胞外组织中沉积引发的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及脏器,累及消化系统者称为消化系统淀粉样变病。尽管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该病的发病率很低,但其误诊率很高,以致影响预后。因此,本文回顾分析了1990年1月~2005年12月所收治的11例消化系统的淀粉样变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1~78岁,平均51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刚果红染色而确诊。病变主要累及肝脏者6例;主要累及胃肠道者4例;主要累及食管者1例。9例属于系统性淀粉样变病,其中1例合并多发性骨髓瘤。2例属于局限性淀粉样变病,病变局限于胃。1??2??临床表现:11例患者中,8例有不同程度的肝脏肿大,6例出现腹胀、腹部隐痛、胀痛或钝痛,4例有腹水,4例有脾肿大,4例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出现进行性黄疸,1例表现为顽固性腹泻,1例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1例发生幽门梗阻。此外,全部患者均有乏力、纳差、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9例系统性淀粉样病变者,除上述消化系统症状外,还有肾脏、心脏、肺部、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等受累的表现。以肾脏受累最多,占55??6%;其次分别为心脏及肺。
1??3??辅助检查:肝功能:每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其中6例肝淀粉样变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多为正常或轻度增高,碱性磷酸酶(ALP)、??谷酰转肽酶(??-GT)则明显增高。尿液检查:1例患者本周蛋白阳性。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1例患者CT提示肝变性。11例患者均是通过内镜活检、肝穿、手术取大体标本或尸检后才确诊。
1??4??误诊情况:4例患者确诊之前曾分别被误诊为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皮革胃、溃疡性结肠炎及原发性肝癌,误诊率高达36??4%。
1??5??治疗方法:2例胃局限性淀粉样变病患者予胃大部切除术切除病灶。9例系统性淀粉样变病患者予以细胞毒性药物、免疫调节剂、激素、对症支持等多种治疗。2??结果
2例局限性淀粉样变病患者手术后随访1年,恢复良好。9例系统性淀粉样变病患者则预后较差,其中6例死亡,从起病,个血,
消化系统是系统性淀粉样变病最常侵犯的部位之一,其中,肝脏是最常累及的消化器官。本组病例中有72??7%(8/11)的患者累及肝脏,累及胃肠道和脾脏者均为36??4%(4/11),累及食管者1例。胰腺则未发现受累,这可能与病例数少、胰腺较少受累、该部位活检相对做得较少有关。
消化系统淀粉样变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变累及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根据本组病例,可将其临床表现归纳为3个方面:!一般表现:如纳差、疲劳、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本组患者均出现上述症状。?消化系统以外脏器(如心、肺、肾)受累的症状。#消化系统受累的表现。本组患者中,以食管病变为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进行性吞咽困难等。胃肠道病变为主者,出现腹痛、腹胀,顽固性腹泻等,有1例患者还发生了幽门梗阻。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可能与溃疡形成、病变累及粘膜下血管等有关。6例肝淀粉样变患者,则主要表现为肝肿大、脾肿大、腹水,还有2例出现严重淤胆(其中1例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检查ALT、AST大多正常或仅轻度增高,ALP、??-GT则明显增高,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1]。但发生严重淤胆的比例(2/6)高于马安林等[2]报道的5%,可能与本组病例数较少,且有1例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情较重有关。
综上所述,消化系统淀粉样变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与消化系统常见病的症状多有重叠,因此,很难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而一些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又缺乏特异性(本组患者仅1例CT诊断肝变性,1例患者尿本周蛋白阳性,其余均未能作出特异性提示)。鉴于以上两点,再加上本病少见,一些消化科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过多的考虑常见病,因此极容易发生误诊。本组患者误诊率高达36??4%,其中1例先后在两家医院被肠镜医师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延误了治疗。
活检组织行刚果红染色是明确本病最有效的方法。胃镜、肠镜下活检,简便易行,而且阳性率高。Christine等[3]发现直为94%,73,胃为86%5其他还有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继发感染等。另3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后失访。3??讨论
淀粉样变病是一种少见病,但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界对该病认识的加深,淀粉样变病的检出率正在逐年提
例胃肠道、食管淀粉样变病患者均行胃镜或肠镜取食管、胃、肠粘膜活检,4例得以确诊(其中2例系重复胃镜、肠镜检查才得以确诊),余1例系手术大体标本活检才得以确诊。内镜下活检阳性率偏低,可能原因有:!取材部位局限,未能取到淀粉样物沉积区域,因此,对疑似病例应该多点取材;?取材深度不够,由于淀粉样蛋白沉积以粘膜下组织的血管壁最明显,因此,胃镜、肠镜下活检时应该注意有足够的深度,才可能有所发现;#取材后未行刚果红染色。本组6例肝淀粉样变病,有5例为肝穿活检,1例腹腔镜下肝组织活检确诊。因此,对不明原因的肝脏肿大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及时行肝穿检查,以便明确诊断。但是,国外报道肝淀粉样变病肝穿活检术后出血率4%,高于普通肝病肝穿后出血发生率[4]。如肝肿大明显、大量腹水、胆汁淤积性肝淀粉样变时,肝穿应谨慎,必要时,可采用腹腔镜下活检。总之,只要对该病的表现有充分认识,提高警惕,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时进行活检,误诊是可以避免的。
系统淀粉样变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患者多于1~5年内死亡,有报道原发性淀粉样变病中位数存活率仅14个月[5]。本组系统性淀粉样变病预后差,死亡原因主要是消化道
大出血。而2例局限性淀粉样变病经手术切除病灶后,预后相对较好。
1??姚健,张国艳,刘玉兰.肝脏淀粉样变性[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1-192.
2??马安林,孟存英.肝淀粉样变性合并胆汁淤积[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341-345.
3??ChristineH,GorsonKC.Outcomeofpatientshospitalizedforcomplica??
tionsafteroutpatientliverbiopsy[J].AnnalsofInternalMedicine,):96-98.
4??ParkMA,MuellerPS,KyleRA,eta.lPrimary(AL)hepaticamyloid??
osis:clinicalfeaturesnaturalhistoryin98patients[J].Medicine(Balti??more),.
5??KyleRA,GertzMA.Primarysystemicamyloidosis:clinicalandlaboratory
featuresin474cases[J].SeminHemato,l-59.
(收稿日期:)
(本文编辑:陈子杰)
尿微量蛋白监测在去甲万古霉素致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
马俊霞??曹俊杰??杜小红??刘旭辉??方亚晖(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宁波??315040)
??摘要 ??目的??观察尿微量蛋白(??2-微球蛋白、 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微量白蛋白)检测在去甲万古霉素致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方法??83例血液病伴感染患者,观察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的变化。结果??83例患者在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后血肌酐及尿素氮、尿常规阳性率分别为6??02%、2??41%。尿微量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阳性率(P&0??05)。而%60岁的老年患者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后尿微量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P&0??05)。结论??老年人应用去甲万古霉素大多数是安全的,尿微量蛋白检测可预示去甲万古霉素所致的早期肾损害。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肾功能;??2-微球蛋白; 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微量白蛋白????去甲万古霉素为糖肽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有强大杀菌力。临床主要用于耐甲氧西林的金苏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的治疗。但其肾毒性使该药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影响。我们观察了83例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时继发感染的病例,在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后的临床特点,探讨尿特种蛋白:??2-微球蛋白(??2-MG)、 1-微球蛋白( 1-MG)、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lb)与肾毒性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及诊断:2002年1月~2006年8月我院血液科收住院的83例患者,其中男45例、女38例,中位年龄34(4~75)岁,所有患者粒细胞计数&0.5&109/L时伴发热,其中急性白血病化疗后54例(65??06%),淋巴瘤化疗后10例(12??05%),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8??43%),其他原因所致粒细胞缺乏12例(14??46%)。83例患者中皮肤软组织感染20例(24??10%),口腔粘膜溃疡17例(20??48%),扁桃体炎15例(18??07%),肛周感染11例(13??25%),肺部感染7例(8??43%),直肠周围脓肿8例(%)用药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啦西林/他唑巴坦或泰能,用药3d无效者,加用去甲万古霉素,病原菌培养为革兰阳性球菌者则改为单用去甲万古霉素。
1??2??用药方法:去甲万古霉素成人每日1??2~1??6g,分2~3次静滴。小儿每日按公斤体重给予16~24mg/kg,分2次静滴。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1h,用药时间12(5~21)d。
1??3??不良反应观察:治疗期间观察有无类过敏反应,包括有无低血压、喘息、呼吸困难、荨麻疹及红人综合征。
1??4??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用药前送检血、痰、咽拭子、分泌物培养。用药前后每周查血常规、尿常规、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尿??2-MG、 1-MG、TRF、mAlb。
1??5??统计学处理:结果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治疗前后尿??2-MG、 1-MG、mAlb、TRF、与血Cr、BUN变化的阳性率显著性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细菌学结果:阳性结果57例(68??67%)。其中痰培养阳性3例(3??61%),咽拭子培养阳性10例(12??05%),分泌物培15(1707),血培8(9??64%),培养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消化系统淀粉样变病11例临床分析23等内容。 
 1 临床资料 11 例淀粉样变患者中,男 7 例,女 4 例;年龄 41~47 岁,平均 55.7 岁。 其临床表现均为肾 病综合征表现,肾穿病理确诊:肾淀粉样变性,给予...  amyloidosis 【别名】肾淀粉样变肾病 【ICD 号】N16.3*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1.病因研究进展 淀粉样变性病是病因及组成成分不同、临床表现有相似的一...  4例肾淀粉样变的病理分析... 暂无评价 2页 ¥...AL型肾淀粉样变的临床病... 暂无评价 2页 ¥1...11-25%-2,26-50%-3,51-100%-4 小球硬化 GS...  罕见淀粉样变性肾病一例,好转出院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罕见淀粉样变性...医院的王铁民院长在治疗肾病疑难病方面有独特 的方法,2011 年 10 月 11 日,...  3.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或合并于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浆细胞恶性增生(浆细胞病), 导致亚临床型或临床多发性骨髓瘤,伴 AL 原纤维肺内沉积。 4.继发于慢性感染(...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1例_英语_初中...本 病最常累及肾脏、心脏,其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常规 rbc 3.11×1012?l-1,hb 112 g?l-1,...  1.胃肠炎是畜禽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上有很多胃炎和...镜下:粘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杯状细胞增多,分泌粘液...思考题: 1、 消化系统的疾患对动物机体的主要影响...  血透淀粉样变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透析远期...病而发生四肢麻痹, 关节挛缩使 ADL 明显下降, 消化...肾淀粉样变2011 53页 1下载券 药物治疗系统性淀粉...  内科学(医学高级)消化系统疾病章节练习()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在 MODS 中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有以下哪些特点() A.低氧血症 B.持续高...慢性活动性EBV感染致肝损害1例 - 肝胆外科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532|回复: 0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致肝损害1例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患者男性,36岁,主因“发现肝功能异常8年,发热10余天”于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8年前时发现转氨酶轻度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40~50U/L],后定期监测ALT、AST逐年升高。3年前因转氨酶升高伴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就诊于北京医院,查生化示ALT128U/L、AST97U/L、ALP233U/L、GGT167U/L,自身抗体正常,IgG轻度升高,病因未明,予保肝、利胆治疗后好转。1年半余前因乏力、纳差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查生化:ALT666U/L、ALT319U/L、GGT658U/L、ALP740U/L,EBV DNA4.3×106copies/ml,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行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未见异常(图1)。
& & & & & & & & & & & & & & & &
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1月后EBV DNA转阴,转氨酶、GGT、ALP下降,但未达正常。近1年余来,多次肝穿病理诊断“非嗜毒性”可能、“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功能无明显好转;多次查EBVDNA阳性,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EBV DNA转阴,转氨酶、GGT、ALP随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外院辅助检查:腹部CT(日):①肝脏及脾脏增大,门静脉及脾静脉增宽;②肝右叶钙化灶;③腹腔多发淋巴结,部分略增大,性质待定;腹部B超(日):肝脾明显增大;骨穿(日):三系减低,结合临床可能与病毒有关。10余天前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至39.4℃,伴乏力、巩膜黄染、尿色加深,无、、咳嗽、咳痰,无陶土样便。4天前就诊于地坛医院,查生化:ALT310U/L、AST481U/L、ALP536U/L、GGT277U/L、总胆红素(TBIL)55.2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5.7μmol/L,血常规:白细胞(WBC)2.62×109/L、血红蛋白(HB)115g/L、血小板(PLT)46×109/L,EBV DNA1.88×106copies/ml,血清铁蛋白&2000IU/ml,纤维蛋白原104mg/dl,腹部示肝脾明显大,予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类药物及物理降温无效,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再次收入我科。
既往史&&30年前患“甲型肝炎”,经治疗好转。20年前患,药物治疗后好转,未再发作,1年余前核磁共振胆管胰腺造影术(MRCP)发现胆囊结石。饮酒史10年,每周饮酒1~2次,50~100g/次,折合酒精量约为11g/天,已戒酒8年。无中药及保健品服用史。
查体&&体温38.6℃,脉搏100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10/70mmHg。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头颈部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音。心率90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坦,腹壁软,无压痛、反跳痛。肝上界位于第五肋间,肝下界位于肋下6cm,剑下3cm,质韧,无触痛。脾脏位于肋下6cm,水平达正中线,质韧,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反复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慢性活动性EB病毒 患者中年男性,发现肝功能异常8年,病程中多次EBV DNA阳性,病毒载量增高时转氨酶、GGT、ALP升高明显,EBV阴性后转氨酶、转肽酶有所下降,1年余前外院肝穿病理提示非嗜肝病毒性肝炎。考虑慢性EB病毒感染导致肝损害可能性大。此次入院有发热,伴三系减低,转氨酶、转肽酶明显升高,肝脾进行性增大,EBV DNA阳性,考虑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可能性大。
自身免疫性肝炎 患者病程中反复转氨酶升高,曾有IgG轻度升高,肝穿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炎不能除外,但多次查自身抗体阴性、IgG无升高,肝穿病理未见界面炎等典型表现,综合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炎评分不能诊断。
原发性胆汁性 患者中年男性,慢程,ALP和GGT升高,不除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可能性,但多次查AMA阴性,肝穿病理未见典型胆管损害,故诊断不成立。
慢性病毒性肝炎 患者慢性病程,发现转氨酶升高8年,伴GGT、ALP升高3年,但多次行病毒学检查均为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抗-HCV阴性,故考虑慢性病毒性肝炎可能性不大。
酒精性肝病 患者既往饮酒史10年,但8年前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即开始戒酒,近8年仍有反复肝功能异常,故考虑酒精性肝病可能性不大。
放射性物质、毒物、药物所致肝损害 该患者否认放射性物质及毒物接触史,无可疑药物服用史,故不考虑该病因。
发热、三系减低、肝脾大的原因
噬血细胞综合征 患者发热、三系减低、纤维蛋白原降低、铁蛋白升高、肝功能异常、肝脾大,考虑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可能性大。入院后进一步行骨穿检查,寻找嗜血细胞,完善游离CD25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进一步明确诊断。
患者病程中反复出现EBV DNA阳性,考虑EBV感染导致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能性较大。入院后进一步完善检查,鉴别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及等其他可能导致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
患者反复EB病毒感染,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现出现发热、三系减低、肝脾大,需考虑淋巴瘤可能,目前外院骨穿未提示,入院后再次复查骨穿,必要时行肝穿、脾穿、PET-CT协助诊断。
患者发热、三系减低伴脾大,需考虑白血病可能,但外院骨穿未提示,入院后完善血涂片、行骨穿协助诊断。
恶性组织细胞病 患者无皮肤及骨骼损害,外周血及骨穿未见异型细胞,考虑恶性组织细胞病可能性不大。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
& & & & & & & & & & & & & & & &
降钙素原(PCT)&0.1ng/ml(正常值:&0.1ng/ml);C反应蛋白(CRP)5mg/L(正常值:&8mg/L)。
多次血培养:需氧、厌氧均阴性;真菌-D葡聚糖检测:23.60pg/ml(正常值:<60pg/ml)。
支原体抗体、嗜肺军团菌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阴性。
巨细胞病毒(CMV)DNA&1×103copies/ml。
自身抗体谱:阴性。HBsAg、抗-HCV:阴性。其他化验检查结果见表。
腹部CT(图2):肝脏及脾脏均较前明显增大,相邻脏器受压。脾下极新发低密度结节,请结合临床复查。PET-CT:脾脏多发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增高灶,考虑淋巴瘤可能,建议必要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肝脾增大,脾脏及富含骨髓区域骨FDG代谢弥漫增高,符合噬血细胞综合征表现。
& & & & & & & & & & & & & & & &
肝穿病理(图3):(肝)穿刺活检标本:小块肝组织,肝窦内可见个别小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该细胞成分CD2(+),CD3(+),CD20(-),CD4(-),CD8(+),CD43(+),CD56(+),GramB(+),TIA(+),Ki-67(5%+),符合NK/T细胞浸润肝窦,结合临床病史,可能与EBV感染相关,由于细胞成分太少,目前不足以诊断肿瘤。
& & & & & & & & & & & & & & & &
骨穿形态:骨髓增生活跃,可见嗜血现象(图4)。骨穿病理:考虑为EB病毒感染相关的NK/T细胞增生,不除外早期NK细胞白血病的可能性。
& & & & & & & & & & & & & & & &
患者发热、三系减低,肝功能异常、肝脾大、EBV DNA阳性、血清铁蛋白升高、甘油三酯升高。先后两次骨穿可见分类不明细胞,流式可见单克隆T细胞,病理提示骨髓增生活跃,未提示淋巴瘤。PET-CT及肝穿病理均未提示淋巴瘤诊断。综合考虑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明确。
给予患者依托泊苷150mg、100mg隔日静点(共600m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qd静点,丙种球蛋白10g,qd静点,更昔洛韦300mg,q12h静点针对EBV感染及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给予埃索美拉唑抑酸预防,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钠保护肝细胞,血浆及纤维蛋白原纠正凝血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肝脾逐渐缩小,EBV DNA降至1.05×104copies/ml,纤维蛋白原最高升至194mg/dl,但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逐渐下降,白细胞最低至0.5×109/L,中性粒细胞低至0.13×109/L。
停用依托泊苷及更昔洛韦,给予利妥昔单抗600mg每周(共用1200m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量为40mg,qd静点,后减量至甲泼尼龙片24mg口服。
12月15日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至40℃,肝脾逐渐增大,甘油三酯再次升高,转氨酶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清铁蛋白升高,EBV DNA升高至3.34×106copies/ml,考虑继发细菌感染不除外,先后予盐酸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再次行骨穿结果同前,考虑噬血细胞综合征进展可能性大。
继续利妥昔单抗600mg每周,同时激素加量至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60mg,q12h静点。12月20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烦躁,生化提示转氨酶、GGT、LDH、TBIL较前升高,肌酐321μmol/L,血钾升高至6.26mmol/L,血气分析示PH7.27,考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竭、急性肝衰竭,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
入ICU后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测,床旁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抗感染、抑酸、保肝、补充血浆等对症支持处理。患者于12月23日夜间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经补液扩容等积极支持对症处理,患者出现血流动力血不稳定,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来源:中国报
Powered by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功能检查费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