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脑出血'有高血压脑出血症状'五十来岁'能住30层高层吗'对身体有影响吗'急急急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郭兆安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四)
全网发布: 23:11
1.&&&&&&&&&&&& 我国人群流行情况
1.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
过去50年,我国曾进行过四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各次调查的总人数、年龄、诊断标准及患病粗率,见表 1。虽然各次调查的规模、年龄和诊断标准不尽一致,但基本上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的明显上升趋势。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按2010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
表1 &&& 我国四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
高血压人数
高血压患病粗率(%)
29省、市、自治区
≥160/95mmHg为确诊高血压, 140-159/90-95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30省、市、自治区
≥140/90mmHg及两周内服用降压药者
30省、市、自治区
≥140/90mmHg及两周内服用降压药者
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绝大多数是轻、中度高血压(占90%),轻度高血压占60%以上。 血压正常高值水平人群占总成年人群的比例不断增长,尤其是中青年,已经从1991年的29%增加到2002年的34%,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和患病人数剧增的主要来源。估计我国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人。
1.2.&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通常,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可能与北方年平均气温较低以及北方人群盐摄入量较高有关;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一些差异,生活在北方或高原地区的藏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等患病率较高,而生活在南方或非高原地区的壮族、苗族和彝族等患病率则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尚未发现各民族之间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
1.3.&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3.1.& 高钠、低钾膳食
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我国14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 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12-15克以上。在盐与血压的国际协作研究(INTERMAP)中,反映膳食钠/钾量的24小时尿钠/钾比值,我国人群在6以上,而西方人群仅为2-3。
1.3.2.& 超重和
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 kg/m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身体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发生也有关。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与人数均明显增加。在城市中年人群中,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1.3.3.& 饮酒
过量饮酒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如果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克酒精,约合360克啤酒,或100克葡萄酒,或30克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
在我国饮酒的人数众多,部分男性高血压患者有长期饮酒嗜好和饮烈度酒的习惯,应重视长期过量饮酒对血压和高血压发生的影响。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而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 。
1.3.4.& 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1.3.5.& 其它危险因素
高血压发病的其它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等。除了高血压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等。
要点2: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l&&&&&&&& 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按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推算,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有高血压。
l&&&&&&&&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一些差异。
l&&&&&&&&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l&&&&&&&& 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低,分别低于50%、40%和10%。
1.4.&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流行病学和防治状况的重要指标。根据我国两次较大规模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抽样调查(表 2)以及15组人群年期间三次调查的变化,见表 3。近年来,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明显进步,但仍分别低于50%,40%和10%。农村低于城市;男性低于女性;经济欠发达地区低于较发达地区。
表 2& &&&& 我国两次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
高血压知晓率(%)
高血压治疗率(%)
高血压控制率(%)
表 3&& 我国15组人群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年)
治疗者控制率
发表于: 17:21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郭兆安大夫的信息
郭兆安大夫电话咨询
郭兆安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近期通话:
怀疑自己得了慢
一直在当地用药
狼疮肾衰,目前
腰腿易酸。早泻
肝肾囊肿增多增
肌酐694,血
我是给我爸爸看
本人由于尿酸高
患有高血压和多
网上咨询郭兆安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郭兆安大夫提问
郭兆安的咨询范围:
肾小球疾病(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尿路感染,多囊肾,肾结石及各种中医肾病。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使急诊医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症状及特点的认识得到提高。方法:对我院90"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治疗探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使急诊医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症状及特点的认识得到提高。方法:对我院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症状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其中28例采用了外科手术治疗法,62例使用了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结果:使用内科保守治疗方法治愈率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低。使用外科手术治疗法其治愈率相对较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积极进行完善的内科治疗以及合理的早期手术治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 中国论文网 /1/view-5298965.htm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2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又称脑溢血,多在50-60岁年龄群体中发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该病有着发病较急、病情重、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及时进行诊断、抢救治疗是治疗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28例使用外科手术治疗方法,62例使用了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其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90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35例,其比例约为1.6:1,患者年龄均在41-80岁之间,平均年龄63.5岁,均有高血压病史。90例患者均经CT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出血有66例,约占73%,脑叶出血有7例,占7.8%,脑桥9例,约占10%,小脑出血6例,约占6.7%。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发生头痛的有82例,呕吐70例,失语42例,偏瘫68例,昏迷40例,癫痫发作19例,脑疝12例。患者的发病时间均在1-12h之间,其发病时间平均为3.7h。   1.2方法。 90例患者中有54例住院、8例在急诊科,使用内科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28例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法。其中内科保守治疗方法主要在具备下列条件的患者中适用:基底节区部位的血肿不大于30ml,小脑、丘脑部位的血肿不大于10ml;有严重心、肺、肝、肾脏器功能障碍;高血压脑出血病情I级,部分II级;在病情发作之后血压不小于27kPa/16kPa,并且眼底有出血症状者;出现脑桥出血症状者。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并且具备以下条件,可以选择使用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脑出血的病人发生颅内压增高并且伴有脑干受压体征,比如血压升高、心率徐缓、意识下降、呼吸节奏变慢、动眼神经麻痹等;小脑半球血肿不小于15ml、脑池受压消失或者血肿破入第四脑室,发生脑干受压的症状或者急性的阻塞性脑积水症状者;年轻患者脑叶发生大量出血,或者有明确血管病灶;发生脑室出血导致了梗阻性的脑积水等。   内科保守疗法应该在常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对症的治疗,主要方法为积极护理,对脑水肿、高血压进行控制,以及防治并发症。常规的治疗方法有保持病人的安静;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对患者鼻腔、口腔之内的呕吐物、分泌物等进行及时清除;保持患者的营养支持以及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适当进行静脉输液;保持患者功能体位,避免肢体畸形;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生命体征、心电图的监测。对症治疗方法有合理降低颅内压;进行早期积极地止血治疗,使用止血敏等促凝血药;进行高血压的治疗;使用高压氧治疗方法等。   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有脑室穿刺引流术、开颅去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等。   2结果   在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法的62例患者中,恢复情况良好的有24例,留有残疾者25例,死亡者11例,植物生存者2例,治愈率约为38.7%,致残率为40.3%,死亡率为17.7%。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法的28例患者中治愈者8例,致残者9例,死亡者11例,治愈率约为28.5%,致残率约为32.1%,死亡率约为39.2%。使用外科手术治疗法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内科保守治疗法,而治愈率则较低。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病于40岁之上的中老年群体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发部位大多位于基底节区,大约占所有发病案例的70%左右,而脑干、脑叶、小脑齿状核区等部位的发病率各占10%。此病症一般在情绪较为激动或者活动量较大之时发生,大多数病状并无预兆,其临床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失语、呕吐、偏瘫、昏迷不清、精神失常等。做头颅CT能够明确显示血肿的形态、部位、大小、是否已经破入脑室以及周围有没有出现低密度的水肿带,以及是否出现占位效应、梗阻性脑积水、脑组织移位等症状。本组病例中基底节区脑出血占总数的73%,脑叶出血占7.8%,脑桥出血占10%,小脑出血占6.7%。   本组资料显示,使用内科保守治疗方法来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其抢救的成功率以及最终治愈率都比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在发病的6h之内有着较好的效果,根据CT以及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脑出血一般会在半小时之内形成脑部血肿,在6h-7h中停止出血并形成水肿,随后颅内压持续升高,使得病情继续扩展。因此在发病之后的6h-8h之间,脑组织水肿程度较轻之前进行手术,能够减轻脑水肿的程度,消除血肿对脑部组织的压迫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传统的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死亡率约为30%,本组手术死亡率为39.2%,比传统手术死亡率高,考虑与患者病情较重、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不佳、手术时机不良、监护设施不够完善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以及合理的早期手术治疗,能够在最大的限度上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此同时,加强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对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发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控制率和服药率较低的现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改变,能够实现对高血压脑出血症状的发病率的有效降低。参考文献   [2]戴科芳,冯珂珂,黄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9,(03):306-308.   [3]陆远飞.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3).:.   [5]吕跃军.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雾霾来了!清肺,防癌,少生病 养生保健类书籍 身体健康 疾病预防 家庭必备保健指南
促销信息:
商品评分:
配&送&至:
服  务:
温馨提示:
赠  品:
促销信息: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雾霾来了!清肺,防癌,少生病 养生保健类书籍 身体健康 疾病预防 家庭必备保健指南
商品名称:雾霾来了!清肺,防癌,少生病 养生保健类...
商品编号:
上架时间: 15:43:53
商品毛重:500.00g
商品产地:
类型:中医养生
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不准确,
书名:《雾霾来了!清肺,防癌,少生病》(国内第一本雾霾天气保健指南,协和健康推荐,科学解析PM2.5,防治肺癌等十几种常见疾病) 出版发行:天津科技出版社 作 者:穆永涛 编著开 本:16开出版时间:2014年11月定 价:32.00元书 号:978-7-字 数:20万字页 数:264内容简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雾霾”,不过大家可别大意地以为“雾”和“霾”本身就是一回事。其实,雾是雾,霾是霾,两者是不同的,而且从性质上讲,雾和霾区别很大。雾是我们生活中多见的,主要是由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的产物,比如冬天的时候,我们戴着眼镜从气温较低的室外,进入较为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形成一层雾气。而霾的“杀伤力”要大一些,因为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碳氧化物组成的,如果我们的呼吸道过多的吸入霾,很可能会引发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霾多的天气,不仅是空气质量不佳、能见度低那么简单,还很可能会成为引发人类疾病的隐患,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本书详细解析雾霾天气下的一些食疗饮食方法、生活常识、科学常识和健康知识,帮助大家在雾霾天气更好地生活。作者介绍:
穆永涛。生于中医世家,从小对中医便有浓厚的兴趣,后进入中医学院进修深造,成为一个济世救人的医生。现居沈阳,经营独立诊所,深受患者的喜爱。已出版:《食疗小偏方,三高不用慌》编辑推荐:没有什么比呼吸更重要雾霾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雾霾产生?雾霾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除了戴口罩还有哪些有效的方法抗击雾霾呢?肺癌高血压 心脑血管健康 气管炎鼻炎 咽炎皮炎 皮疹小儿佝偻病 生殖系统感染抑郁症大气颗粒物,也就是所谓的PM2.5,是一种确认的人类致癌物。肺癌已成为中国众癌之首。雾霾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更严重的是已开始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抵抗雾霾呢?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最有效地抗击雾霾呢?本书为您介绍:十几种雾霾容易直接引发的疾病,数十种雾霾天气防护常识,上百个清肺养生的饮食良方,全方位打造雾霾天气保健书。版权页: 目录:第一章 雾霾来了,保健养生不可懈怠关注健康,雾和霾要分开看 002雾和霾的区别 003雾和霾的转化 005什么是大气污染? 006大气污染的来源 008平时常说的“能见度”是什么? 009空气污染指数 011城市空气质量等级 012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016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017空气污染的易感人群 018什么叫逆温? 021逆温对雾霾天气形成的影响有哪些? 021PM2.5与PM10相比,对健康的危害有什么不同 023悬浮颗粒物是什么? 024可吸入颗粒物包括什么? 025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 026如何降低污染物的产生? 027霾天气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029雾霾会影响人的情绪 030雾霾天气对儿童的影响 032雾霾天气的饮食 033第二章 空气污染,支气管炎最易发作认识慢性支气管炎 038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 039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040慢性支气管炎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041雾霾对支气管炎的影响 041雾霾天气,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 042慢性支气管炎的饮食疗法 043食疗配方 044第三章 雾霾天哮喘病,大人小孩伤不起认识哮喘 058哮喘的促发因素 059哮喘的临床表现 060哮喘的诱发因素是因人而异的 060雾霾对哮喘的影响有哪些 061雾霾天气,如何预防哮喘 061哮喘的饮食疗法 062食疗配方 063第四章 肺气肿患者,谨防病情加重认识肺气肿 076肺气肿的病因 076肺气肿的临床表现 077肺气肿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077雾霾天气,肺气肿患者如何保健 078如何预防肺气肿 079肺气肿的饮食疗法 080食疗配方 081第五章 “不典型”肺炎,咳着咳着就入院了 认识肺炎 096肺炎的病因 096肺炎的临床表现 097肺炎的分类 097肺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098雾霾对肺炎的影响 098雾霾天气,如何预防肺炎 099肺炎的饮食疗法 100食疗配方 101第六章 呼吸道疾病持久,容易变成肺结核认识肺结核 116肺结核的病因 116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117雾霾对肺结核的影响 118如何在雾霾天气下预防肺结核 119肺结核的饮食疗法 120食疗配方 120第七章 嗓子干痒,咽炎让人很受伤认识咽炎 138咽炎的临床表现 138如何预防咽炎 139哪些人比较容易患干燥性咽炎 140咽喉痛等于咽炎吗? 140雾霾天气对咽炎的影响 141如何有效治疗咽炎 141咽炎的饮食疗法 142食疗配方 143第八章 胸闷缺氧,心脑血管疾病要人命认识脑出血 158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158雾霾对脑出血的影响 159雾霾天如何预防脑出血 160雾霾天气下,如何有效进行脑出血后的养护 161脑出血的饮食疗法 163食疗配方 164第九章 大雾天气压低,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认识高血压 184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185雾霾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186如何在雾霾天气下预防高血压频发 186如何治疗高血压 187肥胖人士如何在雾霾天气下预防高血压 189高血压的饮食疗法 189食疗配方 190第十章 微粒附着在角膜,雾霾天气最伤眼认识雾霾所引发的眼病 206雾霾环境下,要有意识地多眨眼睛 206雾霾天,尽量避免佩戴隐形眼镜 207雾霾天气出门,随身携带有滋润作用的眼药水 207食疗配方 210第十一章 皮炎皮疹,过敏性体质巧应对认识皮炎皮疹 222皮炎的临床表现 222皮疹的临床表现 223皮炎的引发因素 224皮疹主要由什么因素引起 224过敏性体质人士如何在雾霾天气预防皮炎、皮疹 225皮炎、皮疹患者的日常护理 226雾霾天气下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皮肤 226皮炎、皮疹的饮食疗法 227食疗配方 228第十二章 雾霾遮挡紫外线,小儿佝偻病成隐患认识小儿佝偻病 240小儿佝偻病的症状 240引发小儿佝偻病的病因 241小儿佝偻病的易发人群 242雾霾对小儿佝偻病形成的影响 243如何在雾霾天气下预防小儿佝偻病 243小儿佝偻病的饮食方法 244食疗配方 245附录 中英文名词对照第一章雾霾来了,保健养生不可懈怠关注健康,雾和霾要分开看我们经常会说到“雾霾”,不过大家可别以为“雾”和“霾”本身就是一回事。其实,雾是雾,霾是霾,两者是不同的,而且从性质上讲,雾和霾的区别还很大。雾是我们生活中多见的,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的产物,比如冬天,我们戴着眼镜从气温较低的室外,进入较为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形成一层雾气。而霾的“杀伤力”要大一些,因为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碳氧化物组成的。如果我们过多地吸入霾,就很可能会引发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霾多的天气,不是空气质量不佳、能见度低那么简单,还很可能会成为引发人类疾病的隐患,我们必须重视。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雾。雾,是由大量在近地面空气中悬浮的微细水滴或冰晶凝结而成的,从气象学上讲,如果我们无法看到1千米以外的目标物,那么这种天气现象就称为“雾”。不过,雾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雾也被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锋面雾、上坡雾、冰雾、冻雾、低雾等。雾对我们生活和身体最大的影响是,大雾天气容易夹杂着较多的灰尘颗粒,如果人长期生活在大雾天气,呼吸道就容易受到影响,引起尘肺、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而且,雾会大大降低能见度,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容易引发交通意外。而霾是什么呢?霾的形成比雾要复杂一些,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变多。由于我们现在生活的城市普遍是高楼林立,高楼大厦就会成为水平静风的阻力,从而增加了地面的摩擦系数。本来风可以带来尘埃,也可以把尘埃送走,可是在楼高、人口密集、建筑物密度高的城市,地面摩擦力大,对风速的削弱也大,使得很多风带不走原本应该要向外扩散的尘埃,导致城内积累的空气污染物越来越多。其次,空气垂直方向会有逆温现象。何谓“逆温现象”?就是城市高空空气的温度比低空空气温度要高的一种现象。在非逆温的正常情况下,积累在城市的污染物虽然不能往外扩散,但也并非苦无出路,它们可以向上漂浮,进入城市高空,通过大气循环来排走。如果城市上空出现逆温现象,那问题就比较麻烦了,由于高空是高温,低空是低温,受气压的影响,污染物很难从低温处走向高温处。于是,污染物想进入大气循环,离开城市低空范围也变得举步维艰了。不过,这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城市的污染物之所以越来越多,还有内在原因,那就是城市本身排放的污染物,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都使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这些悬浮物碰上本身就无法外排的空气污染物,便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物的积累程度,促进了霾的形成。雾和霾的区别从形成和影响上看,雾和霾是有区别的。不过要认清雾霾的真面目,我们还得仔细了解一下雾和霾的区别。通俗一点儿讲,雾和霾的最大区别在于,雾比较“湿”,而霾比较“干”。由于雾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相对比霾要轻一些,所以不少人想知道怎样判断雾霾天气下,到底是雾的成分多一点儿,还是霾的成分多一点儿。这里我们简单地讲一下判断雾和霾哪一个偏多的依据。在生活中,我们最能直观感受的,就是以空气湿度来判断雾和霾哪个比较多。空气湿度之所以能成为一个重要依据,是因为在雾霾天气下,如果空气湿度大于90%,那么雾的成分会偏多,完全可以说是由雾来主导的。在这种天气下,如果我们必须要出门,并且要长时间逗留室外,我们就可以戴口罩,做好交通警示,尽量避免到雾比较大、能见度过低的地方。如果测试空气湿度,发现大面积空气湿度是低于80%的话,那么我们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种天气主要是由霾主导的,也就是说空气中的浮游颗粒、尘埃和污染物都偏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避免长时间逗留在室外,如果要出门,就一定要做好防霾措施,戴好口罩。小贴士雾和霾的6个区别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千米。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6.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时间较长。这种检测方法看似很简单,却非常实用,因为水汽在雾和霾的形成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空气中湿气大,水汽多,那么某些吸水性比较强的干气溶胶粒子会吸水、变大,并最终活化为云雾的凝结核,能帮助霾向轻雾和雾的方向转变。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雾霾天气下,我们出门之前要记得关注一下空气湿度,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雾和霾的转化人们一定很奇怪,既然说雾和霾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那为什么人们都说“雾霾”呢。其实,那是因为雾和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哪怕在空气湿度很高、以雾为主的天气下出门,我们也并非完全可以高枕无忧。因为雾和霾的转化很快,哪怕是一天之内,它们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地方,都可以变换角色。比如,清晨起床,空气中的湿度比较大,水滴水汽含量丰富,出现雾和轻雾的概率会高一些。但是一到中午,太阳辐射增强,空气和地面的温度上升,就会蒸发掉一部分水汽,使空气湿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霾就会偏多一点儿。所以说,如果我们生活在雾霾天气比较频发的地区,就可以选择在地表和空气温度相对较低的清晨和傍晚出门,这样可以少一点儿接触到霾。相反,如果我们总是在中午烈日的时候出门,霾的含量在这个时间恰好是偏高的,我们就不能按照早上出门的“装备”去防御了,一定得加强对抗雾霾的措施,以保证身体少受雾霾的影响。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对人们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在雾霾严重的天气中,我们会分外关注大气污染的相关指数。那么,大气污染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大气会受到污染呢?正常的大气,也就是没有被污染的大气,包含着78%氮气,21%人体所必需的氧气,以及0.03%的包含二氧化碳在内的其他气体。可是,伴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多,尤其是工业生产活动和汽车等排放量的增加,加上诸如山火、森林火等大自然天灾,硫化物、氮氧化物、粉尘等物质便融入到大气中,从而造成大气污染。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大气作为地球的防护罩,它的质量高低、污染程度是和我们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的。空气质量下降导致整个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居住条件变差,人们的健康状况也随之受到影响。所以说,大气污染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小贴士影响空气质量下降的范围与程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污染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污染源的强度、高度、温度、速度;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还有地表状态,包括起伏、粗糙的程度、温度等。总而言之,空气中有污染的物质越多,空气质量下降得越严重,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污染物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同污染物排出的总量、高度、气候因素、地表状态密切相关。污染物随空气的移动在大气中被散开、漂浮。风力越大,大气的流动越迅速,大气越不稳定,污染物的范围扩散得就会越广阔;另一面,污染物的范围就会缩小。后一种条件下,尤其是有逆温层出现时,污染物所占比例可以积攒到很高,导致空气质量的严重降低,出现严重的污染事件。适量的雨雪可以清洁空气,同时污染物也可以随雨雪下落,再转变成实质性的污染。尤其是在地面状态复杂的区域,可以出现局部的热力环流,例如沿海地区的海陆风、山区的山谷风、中心城市的热岛效应等,都可以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比如,燃烧所释放出的气体漂浮时,遇到丘陵和低矮的山地,如果是迎风面则会出现下沉,导致周围地区的污染。越过丘陵,如果是背风面则会出现涡流,污染物质积聚,也可以造成严重污染。在山里、谷地、盆地,释放的气体不容易扩散,处于回旋中。尤其是在背风坡,螺旋运动的气体、污染物聚集一起,浓度更会增高。晚上,谷底平静,较冷的空气下沉,较暖的空气上升,则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覆盖谷地,气体弥漫,久久不散,形成重度污染。而在临海与临湖的城市,海风和湖风白天吹动烟气,在地面上可以出现“污染带”。可见,大气污染,受人为因素、地域因素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人多的城市、工业密集的区域,空气质量下降可在很短时间内聚集污染物,导致人、动物、植物遭到伤害。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很多国家政府制定政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或者增高烟囱使污染物远离地面。不过,高烟囱排放可以降低污染物在地面的浓度,但是会使污染物布散到更广阔的范围,导致远离污染源地方的空气质量也会出现明显下降。所以说,高烟囱排放绝非万全之策。要彻底降低大气污染,最根本的是减少对大气污染严重的一次性燃料的使用,树立起节能减排的意识,加强洁净能源的研发和推广使用。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层之所以受到污染,是因为有污染物“入侵”。那么,大气污染物到底有哪些?它们会对我们人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污染物来自于污染源。污染源指污染物发源的地方,污染物指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大气污染的两大源头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因此,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源包括人工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自然污染源是产生于大自然的,例如树木焚烧、风沙漂浮、火山爆发等,大约向空气排放5.5亿吨的污染物。和自然污染源相比,人工污染源的情况更加严重,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看似平凡和周而复始的举动,其实是不断地为大气污染提供“温床”。比如,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有超过6.5亿吨的污染物排入大气,工业污染最严重。另外,污染物还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共有100多种。一次污染物指污染源进入大气后直接污染空气,包括二氧化硫,氧化亚氮,氮氧化物,二氧化氮,颗粒物,氨气,含氮、氧、氯、硫有机化合物及放射性物质等。二次污染物指污染物再次合成有害的物质,如因阳光照射、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大气成分发生改变,产生光化烟等的二次污染。平时常说的“能见度”是什么?如果我们留意每天的天气预报节目,就会发现,主播一定会提及“能见度”这个词,因为这和我们的生活、工作关系密切,能见度,关乎交通行车安全,也关乎空气质量的反应。到底什么是“能见度”呢?其实,这是一个可测的指标,可以反映大气透明度。航空界给其下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还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距离。大气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能从背景中认识出目标物或大或小的最远距离,也被称为“气象视程”。根据测量者与目标物同在高度的不同,能见度可以分为三类:水平的能见度、斜视的能见度、铅直能见度。影响大气能见度的因素有很多,直接因素包括航空、航海、陆上交通、高空摄影、天文观测、军事行动等。不过,能见度不是特定的,它除了与空气质量有关,还与气候、区域环境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不同地区,出现能见度有所差别的情况。小贴士气象学中,能见度被定义为大气的透明度,因此在气象学里,同一空气的能见度在白天和晚上是一样的。能见度的单位一般为米或千米。首先,不同的环境能见度大不同。在空气很干净的区域,如北极或山区,能见度可以达到70~100千米。但是在城市或者周边地区,能见度会因为大气污染和湿气的影响而降低。其次,能见度与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出现降雨、雾、霾、沙尘暴等恶劣气象时,大气透明度会降低,则能见度差。能见度的测量方法通常用目测法,也可以使用仪器,如大气投射仪、激光能见度自动测量仪等。不同的气象站会通过天气预报告诉我们未来一天的能见度。如果空气中烟雾比较多,能见度会降低,开车、开船就比较危险,因为烟雾可以使能见度降低到零。暴雨也可以使能见度降低,并且地面湿滑而不能紧急制动。所以气候的不良因素对能见度的影响很大,对我们的生活出行也有很大影响。当然,烟雾、薄雾或者雾霾,对能见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国际上对此有不同的定义。烟雾:能见度不足1千米;薄雾:能见度1~2千米;霾:能见度2~5千米。如果我们遇上能见度非常低的情况,最好减少外出,必须外出的时候,也要注意做好防范措施。能见度非常低指的是能见度低于100米,在此条件下,道路会被封锁,自动警示灯会不断地提醒司机朋友。通常,这些警示牌被设立在常出现能见度降低的地方,特别是出现很大交通事故的地方。不过,也有一些环境专家强调,能见度与环境污染物并没有直接联系,即环境污染有可能影响能见度,但是能见度降低并不说明环境被污染,如空气中湿气大的时候,气压会降低,能见度也降低,但是并不说明空气质量下降。同时,天气好并不指空气质量好。如春天的时候,天空有少许浮沉颗粒,天气晴空万里,大家就会被这样的“天气好”所迷惑,认为可以出门游玩。却不知道,这时可吸入颗粒物在空气中飘浮很多,空气质量是下降的,有害物质是超标的。所以说,空气质量的好坏最好的判定方法就是不同数据的检测,而不要过分依赖自己的肉眼判断。目前,我国评价空气质量好坏的检测系统正不断完善,规定了功能区的划分、分级的标准、污染物项目、取值的时间、浓度的等级、取样和分析方法及统计数据的具体性规定,2012年2月,我国还颁布了评价空气质量的新标准,并且添加了监测PM2.5值。空气污染指数和能见度一样,我们每天关注的,还有“空气污染指数”,不少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的居民甚至调侃地说:“古人出门看皇历,现在出门看空气。”确实,空气污染指数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空气的质量如何,既然我们追求对健康有益的放心食品,那么,我们也务必追求让我们呼吸通畅、身体健康的“放心空气”。因此,空气污染指数,对我们的生活和出行都有非常重要的“指标性”意义。那么,空气污染指数是什么?不同的空气污染指数意味着什么?我们又需要注意什么呢?其实,空气污染指数指的是:将污染物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数值化,按不同级别表明污染程度和质量的情况,应用在城市短时间预测空气质量发生的情况和改变的走向。污染空气的物质有很多,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悬浮颗粒、烟雾、尘埃、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空气污染指数是测定的相应污染物浓度限值,依据空气环境当时的质量标准和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生物效应,还有对人体健康不良影响的不同级别的数值。依据每周报道的空气质量,空气污染度数值划分级别的标准如下。(1)空气污染指数(API)50点,对应的污染物含量为国家空气质量每日均值一级标准。(2)API100点,对应的污染物含量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3)API200点,对应的污染物含量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4)API最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有害污染物对身体素质产生不同影响时的含量限值。现在,我国空气污染度数值级别如下。一级:0~50 ,质量优秀,适合外出活动。二级:51 ~100 ,质量良好 ,可外出活动。三级:101~200,空气轻度污染 ,长时间接触,不健康人群症状有加重趋势,正常人群出现轻微不适。四级:201~300 ,空气中度污染 ,一定时间接触,患者症状明显加剧,特别是心脏病和肺病,正常人群中均有不同程度症状的出现。五级:超过300 ,空气重度污染 ,正常人体质受到影响,运动素质下降,症状表现更加突出、剧烈,甚至提前患上很多疾病。有了空气污染指数,我们就可以按照空气污染指数,判断当天的空气质量,并且更加合理和科学地安排我们的生活和出行了。城市空气质量等级我国北方大范围雾霾的天气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从北京到天津,河北到山东,河南到广西。纵使我国持续地在积极动用经济政策和政治手段来控制空气的污染物,但是全世界污染最厉害的10个地区,还是有7个在我国。清华大学和亚洲开发银行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的报告指出:在中国的500个大型城市中,仅仅有少于1%够到WTO空气质量标准。许多专家和教授在《经济参考报》指出,控制PM2.5超标,应该马上改变工业的生产结构、能源利用的方式、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等发面应用具体措施,上层建筑才是治理环境的关键。小贴士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可见,我们对空气质量的充分关注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过于专业化的评级,或者难以让我们了解。因此,国家针对日常化空气标准评级做出重要的指引,设定城市空气质量等级。城市空气质量等级是根据不同城市空气环境治疗标准和不同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结合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从而确定污染指数分级,表述污染物浓度限值的一种等级分级。目前我国的空气质量等级主要分为五级。第一级:指空气污染指数维持在0~50,空气质量为优,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特殊保护地球的空气质量要求。第二级:指空气污染指数维持在51~100,空气质量良好,符合居民区、商业区和文化,以及一般农村地区和工业区的质量要求。第三级:指空气污染指数在101~200,空气出现轻度污染,如果长时间接触这一级空气,一些高危人群的病症可能会出现轻微加剧,对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符合工业区的空气质量要求。第四级:指空气污染指数维持在201~300,空气出现重度污染,接触这一级空气一段时间,心脏病、肺病患者的症状明显加剧,运动的耐受力降低,而健康人群都会出现相应的症状。第五级:指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空气受到重度污染,健康人群的运动耐受性降低,有明显症状,并容易诱发治病,对易感人群或者心脏病、肺病、呼吸病患者,有严重影响。空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空气之中,在我们呼出和吸入空气的过程中,大气污染物就会随着空气,“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我们的呼吸系统。很多人认为,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下,减少外出,或者在外出时戴好口罩等防护装备,就万无一失。其实,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除了依托我们的呼吸进入呼吸系统,进而潜伏在我们的体内之外,还有可能通过食物、土壤和我们的饮用水进入我们的消化系统,进而对人体产生影响。首先,我们看看最直观的呼吸系统。我们的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就是我们的咽喉、鼻腔,它们对吸入的空气有一定的加温、过滤和湿润作用。以鼻腔为例,鼻腔分泌物中有一种溶菌酶,能够溶解多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帮助我们提升对抗细菌和污染物的免疫作用。因此,如果我们在尘埃比较多、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室外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后,再用纸巾清洁鼻腔,会发现鼻腔分泌物比较“脏”。但是,如果污染物比较多,鼻腔的保护性和过滤性还是不够的。小贴士鼻腔是呼吸道的大门,是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鼻毛生长在鼻腔黏膜上,就像呼吸道的哨兵,可以阻拦灰尘和细菌。鼻腔无法完全过滤掉的细菌和污染物,会成为漏网之鱼,进入我们的下呼吸道。其中,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黏液细胞和纤毛上皮细胞,纤毛黏液系统对有害物质有清除作用,是保护呼吸道的重要防御壁垒。下呼吸道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细支气管到肺泡。由于这部分的组织没有纤毛上皮细胞,所以它对细菌的抵御主要是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比如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单核细胞等都具有吞噬作用,它们会分布在呼吸道黏膜上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淋巴小结上,有防止外源性化学物质对肺组织伤害的作用。而且,呼吸道黏膜液中,还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可以感染和限制微生物在黏膜上皮细胞中黏着。不过,由于呼吸道每一个部分的结果不同,对外源性化学物质以及空气污染物的阻留和吸收程度也不同。如果空气污染物威力稍微弱,它们能在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中被隔阻。不过,如果空气污染物数量比较多,它们就会有更大的可能性进一步进入呼吸道。一般而言,污染物进入呼吸道的胃部越深,扩散面积越广,停留的时间越长,我们就越有可能会将这些有害物质吸收到体内,再通过肝脏的代谢转化作用,将这些污染物和外源性化学物质输送到全身,进而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说,经呼吸道吸收的空气污染物对我们人体的影响比较大。除此之外,由于土壤是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少空气污染物会沉积到土壤中,由这些土壤养殖出来的果蔬,也可能有一定的空气污染物残留。水源也一样,如果饮用受到空气污染物污染的水体,那么,这些空气污染物也会随着我们的食物和水而进入我们的消化系统。还有的空气污染物,可能通过直接接触黏膜和我们的皮肤而进入人体,进而被我们的皮肤吸收,进一步进入体内,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所以说,不要以为戴了口罩,我们就可以和空气污染物绝缘,要对抗空气污染物,除了关注我们的呼吸,还需要关注我们的水和食物,务必要做到彻底洗净,彻底煮沸。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自工业革命以来,不少环境科学家和临床医学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确实会对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患病人群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除了本身患病的高危群体,健康人群如果长期生活在空气质量不佳的环境下,也容易患上各种慢性疾病。可以说,空气质量既是我们人类发展的软肋,也是环境保护的硬伤。那么,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其实,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最直观的影响是呼吸道疾病。如果长期直接暴露在空气质量低,或者污染情况严重的空气中,人们很容易会患上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气管炎甚至肺癌等。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要尽量远离烟酒,避免烟酒对人体的伤害。但是空气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必不可少的,我们不能完全躲过空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小贴士除了自己不吸烟,我们还要远离二手烟。所谓二手烟,就是在室内吸取点燃烟草时随着烟雾释放出来的物质,是一种被动的吸烟方式。这是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是全球重大的死亡原因。目前,我们已经对不少空气污染物有了相对的了解,例如臭氧,例如街知巷闻的PM2.5,美国健康影响研究所还专门对臭氧和PM2.5做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随着臭氧和颗粒物等污染的浓度不断增加,高发城市人们的健康寿命都受到了影响。然而, PM2.5和雾霾等污染物与臭氧不同,如果我们在臭氧和二氧化氮含量比较多的环境中暴露几小时,身体就会出现强烈反应。但是PM2.5不同,我们短时间暴露在PM2.5含量较多的地方,身体表面上不会有太大的不适,但是如果长期暴露在PM2.5比较多的地方,很可能会诱发心脏病等疾病。应该说,PM2.5对我们人体的影响是潜伏期长、见效慢、威力强的,因此,大家更不能对此掉以轻心。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大气污染物种类繁多,不同的污染物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最大特点是危害性大,影响部位及相关诱发症状更有不同。1.煤烟型烟雾事件。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的烟雾,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受到烟雾污染影响的人群,最早主要以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伴随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头痛、呕吐等症状。2.光化学型烟雾。光化学型烟雾主要是汽车尾气在光化学作用下,经过化学转化,进而产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光化学烟雾。受到光化学烟雾污染影响的人群,容易出现咳嗽、流泪、咽喉痛、头痛、胸闷、皮肤潮红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脏疾病和肺功能衰竭的疾病。3.间接性危害。除了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之外,空气污染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各种间接性影响,例如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进一步破坏,产生酸雨等。这些间接性影响也会从不同程度影响人体健康,比如,臭氧空洞的不断加剧,容易增加皮肤癌的患病概率。空气污染的易感人群国内某著名媒体曾报道,一名只有8岁的小学生被确诊为肺癌。其父母没有吸烟等不良嗜好,她本身也没有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医生对这位仅有8岁的患者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导致她罹患肺癌的罪魁祸首应该是空气污染。因为这位学生的家就在公路边,自从出生以来,她长期吸入公路粉尘。这件事引发了公众对空气污染的关注,有机构进行了一项“肺癌认知与预防调查”,结果显示,有八成以上的网友表示自己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大气污染,而有六成网友进行定期的胸部低剂量螺旋CT,以防备空气污染引发的肺癌。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对于空气污染,有三种人群是高危易感人群。第一类:婴幼儿和12岁以下的儿童中国标准协会和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协会指导中心调查显示,全国每年因为家具装修污染引发呼吸道感染而死亡的儿童高达210万,另外还有大量因为空气污染而罹患各种慢性疾病、智力发育不良、个子偏矮等的亚健康儿童。小贴士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称谓。空气污染对这类高危人群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容易导致儿童智力衰退,免疫力降低,发育迟缓,严重者还会诱发儿童哮喘和智力降低的病症。第二类:孕龄妇女和孕妇我国每年的新出生儿童中,高达80~120万儿童出现先天畸形或残疾,医学专家认为,孕妇的精神压力和装修污染时造成儿童先天残障、畸形的“罪魁祸首”。空气污染容易使孕妇流产,使胎儿出现畸形、脑部发育受损、先天性心脏病等问题。如果孕妇长期处于高污染环境中,也容易出现头晕、失眠及中枢神经性功能障碍等症状。第三类: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老年人步入老年后,身体免疫力和机体功能会下降,如果老年人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下,容易诱发脑中风、心肌梗死等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容易诱发哮喘、支气管炎和肺病等呼吸道疾病。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空气污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形容空气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一个统称,其实,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气候环境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所不同,而不同的污染物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的。1.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形成工业烟雾,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容易使人呼吸困难;当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层之后,会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硫酸,在云层中形成酸雨,对森林、湖泊和土壤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二氧化硫容易形成悬浮颗粒物,随着呼吸进入人体的肺部,对肺部有直接的损伤作用。2.悬浮颗粒物:对人体造成的直接影响是,悬浮颗粒物容易随着我们的呼吸进入肺部,并且在肺部沉积,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由于颗粒物上附有多种有害物质,有的化学物质会伴有致癌性,所以容易导致肺部疾病,甚至诱发肺癌。3.氮氧化物:主要危害是直接刺激人体的眼睛、鼻腔、咽喉和肺部,从而增加病毒感染的发病率,容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和流行性感冒,还会形成城市烟雾,影响能见度。4.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它非常容易和血液中运载氧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且结合速度比氧气快250倍。在一氧化碳浓度低的时候,人体容易出现缺氧,产生晕眩、头疼等症状,如果浓度高,容易使人体的脑部细胞出现永久性损害,甚至窒息死亡。对心脏病、呼吸道疾病和贫血患者的伤害非常大。小贴士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臭,碳或者含碳物质燃烧不充分的时候,都会产生一氧化碳。如果遭遇一氧化碳中毒,就应及时开窗通风,并尽快就医。5.光化学氧化物:光化学氧化物,例如低空臭氧,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能够和所有生物产生化学反应,浓度低的时候会损坏油漆、橡胶等材料,如果臭氧含量多,容易杀死植物的叶片组织,导致植物死亡,对人体也有直接的损伤作用,伤害眼睛和呼吸系统,加重哮喘和过敏病症。6.重金属:重金属的微粒会随着呼吸进入人体,如铅,会伤害人体神经系统,降低儿童的学习能力,而镉会影响人体的骨骼发育。当然,除了上述主要污染物之外,空气污染中所存在的污染物还有不少,对我们人体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尤其是外源性化学物质微粒,进入呼吸道后容易附着在肺部和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疾病。所以说,对待空气污染,我们要采取预防和预后双管齐下的措施。多应用食疗和生活化防护措施,定期为身体消毒,清除伺机潜入身体的各种污染物。
本产品质保期为:
服务承诺: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温馨提示:因厂家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更换随机附件等没有任何提前通知,且每位咨询者购买情况、提问时间等不同,为此以下回复仅对提问者3天内有效,其他网友仅供参考!若由此给您带来不便请多多谅解,谢谢!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最终购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养生排行榜
购买了该商品的用户还购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根据浏览猜你喜欢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出血的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