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是心理物质基础的基本思想政治心理学内容是?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89.90 [7.1折][定价:¥128.0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心理学百科
查找同类商品
《“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心理学百科》全面解读古今139位杰出心理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和成就,将诸多心理学术语和实验化繁为简,灵动展现人类史上最全面的心理学智慧。  最平易近人的语言  最活力四射的设计  全面解读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思想  精彩展现最伟大人物们的智慧之光  与心理学领域的伟大灵魂对话,在心理学思想的历史进程中全面了解心理学!  适合10岁以上所有人士阅读。  精装、全彩,极具收藏价值。
购买相关图书请点击:
人到底是各不相同,还是千人一面?是什么让我们刻骨铭心,我们又为什么会被遗忘所扰?如何才能测试出真正的智慧?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要依靠全世界思想家的努力和心理学的令人啧啧称奇的实验。《“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心理学百科》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拉近了我们和心理学的距离,简洁有力的解释破译了高深莫测的术语,清晰流畅的图表剖析了纠结不清的理论,发人深省的名家名言令我们拍案叫绝,诙谐灵动的插图调动了我们的感观和信念。无论你是心理学“小白”,还是已“混进圈子里”的学生,或是资深的业内人士,都会在本书中找到属于你的兴奋点。
  英国DK出版社,国际知名的出版社,全球视觉工具书的第一品牌,成立于1974年,其愿景是创作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丰富信息的图书,使读者能够理解每一个主题。DK图书被认为是从生到老不断学习的生活指南,其科普、百科、生活等图书畅销全球。
  《心理学百科》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入门读物,它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为“经”,以不同时期的心理学家为“纬”,通俗、有趣、纵横交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以及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家们的生平、事迹、他们的重要贡献和著述,为读者敞开了一扇通往心理学世界的大门。  ――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通过诙谐灵动的插图和简洁平实的语言,对高深的思想和杰出的智慧予以精准的诠释,让你在阅读与学习中体验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美国观察者网站()   本从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将专业深奥的知识和理论化为形象易懂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同时配有思想导图、示意图和插图,以易看易读易理解的方式,完美呈现了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  ――美国《Booklist》杂志   每本书都展现了超过100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以及它们的缔造者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本丛书内容简洁有力,形式多样,可读性很强,超越了普通教科书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能让青少年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享受一场人类智慧的饕餮盛宴。  ――美国《青年之声》杂志   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现代化的是那些走在我们认知水平前列的先知先觉的思想家。他们的智慧和思想或者产生于千百年以前,或者正指导着当代的思想运动。相信,这套丛书会带给我们一抹抹人类最耀眼的智慧之光。  ――罗先勇,中国报道杂志社副总编辑   如果阅读是一种风景,那么,《“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就是浩瀚海洋。如果阅读是一种习惯,那么就请不要遗忘这套书。它以独特视角,诠释了人类的最高尺度。  ――张小强,《商务财经网》执行主编,资深平面媒体人
引言哲学根源――萌芽中的心理学人格的四种气质克劳迪亚斯盖伦人类这台机器中有理性的灵魂勒内笛卡儿睡吧!阿毕法利亚思想在相互对抗中产生推动力约翰赫尔巴特做真实的自己索伦克尔凯郭尔人格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合成的弗朗西斯高尔顿癔症是有普遍规律的让马丁沙可心灵内在结构的不可思议的紊乱埃米尔克雷佩林有生命就有心灵威廉冯特只要没有人让我们定义“意识”,我们就知道它是什么威廉詹姆斯青春期是一次新生斯坦利霍尔学习了24小时之后,我们就遗忘了三分之二赫尔曼艾宾浩斯一个人的智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阿尔弗雷德比奈无意识看到了躲在窗帘后的男人皮埃尔让内行为主义――我们对环境的反应美食令人垂涎伊万巴甫洛夫无益的行动淘汰出局爱德华桑代克无论人们天性如何,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样子约翰华生最大的迷宫就是人类的世界爱德华托尔曼一旦被老鼠看到谷袋,我们就知道它会回来的埃德温格斯里没有什么天性能阻挡猫爱上老鼠郭任远学习有无限可能卡尔拉什利印刻是无法被遗忘的康拉德洛伦兹行为是由正负强化塑造的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别想了,放松约瑟夫沃尔普心理治疗――无意识决定行为无意识是真正的心灵西吉斯蒙德弗洛伊德神经病患者通常都心怀自卑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集体无意识是由原型构成的卡尔荣格生本能与死本能的争斗持续一生梅兰妮克莱因“应该”的暴政凯伦霍妮超我只有在与充满敌意的自我对峙时才会变得清晰安娜弗洛伊德你只能容忍你自己发现的真理弗里兹皮尔斯人尽皆知,被收养的儿童得不到真正的家和爱唐纳德温尼考特无意识是“他者”的言说雅克拉康人的主要任务是让自己重生埃里克弗洛姆美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存在状态卡尔罗杰斯一个人能成为什么,就一定能成为什么亚伯拉罕马斯洛找到了痛苦的意义,就不再痛苦维克多弗兰克尔不经历痛苦,不生而为人罗洛梅合理的信念产生健康的情绪结果阿尔伯特艾利斯家庭是塑造人的“工厂”弗吉尼亚萨提亚激发热情,内向探索,脱离体制蒂莫西利里领悟可能会导致盲目保罗瓦兹拉威克疯狂不需要被全盘瓦解,它或许可以被突破罗纳德大卫莱恩我们的过去不决定我们的命运伯里斯西鲁尔尼克只有好人才会抑郁多萝西罗伊陷入沉默的父亲们盖伊科尔诺认知心理学――计算机般的脑直觉是一种动态的模式沃尔夫冈苛勒打断任务极大程度上加深了对任务的记忆布鲁玛蔡加尼克当婴儿听到脚步声时,一个细胞集合就会被激活唐纳德赫布知道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杰罗姆布鲁纳信念坚定的人很难被改变莱昂费斯廷格神奇的数字7&2乔治米勒表面之下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事实艾伦贝克我们每次只能听到一个声音唐纳德布罗德本特时光之水可以倒流安道尔托尔文知觉是受外部信息引导的一种想象罗杰谢帕德我们一直在不停地寻找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丹尼尔卡尼曼事件和情绪是一起被储存进记忆的高尔顿鲍尔情绪是一列脱轨的火车保罗艾克曼入迷让人进入另一种现实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快乐的人都是高度社会化的马丁塞利格曼我们全身心相信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伊丽莎白洛夫特斯记忆的七宗罪丹尼尔夏克特个体并非只是其想法的集合那么简单乔卡巴金人们担心生物学会揭穿我们神圣的外衣斯蒂文平克强迫性的行为仪式是个体试图控制闯入性思维的尝试保罗萨科夫斯基斯社会心理学――与他人共处一个世界只有试着改变一个系统你才能完全理解它库尔特勒温从众的力量有多强所罗门阿希生活就是一个戏剧化的表演过程欧文戈夫曼你越常看到一样东西,就会越喜欢它罗伯特扎荣茨谁喜欢女强人?珍妮特泰勒斯宾塞闪光灯记忆会被高情绪唤醒的事件所激发罗杰布朗目标不是获得知识,而是为了成为知情人塞尔日莫斯科维奇我们本质上都是社会动物威廉格拉瑟我们坚信人都会得到应得的奖赏或惩罚梅尔文勒纳那些做疯狂事情的人并不一定是疯子埃利奥特阿伦森人们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当好人被推上恶魔的位置时,会发生什么?菲利普津巴多个体创伤应从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角度去理解伊格纳西奥马丁-巴洛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成人教育应该培养有能力做新事情的人让皮亚杰我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成为今天的自己利维维果斯基不是被特定父母养大的儿童布鲁诺贝特尔海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计划艾瑞克埃里克森早期的情感联结是人性的组成部分约翰鲍尔比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极其重要哈里哈洛我们在让孩子为我们完全不了解的未来做准备弗朗索瓦兹多尔多敏感的母亲能够创造安全的依恋玛丽安斯沃斯是谁教会孩子憎恨或畏惧另一种族的人?肯尼斯克拉克女孩的成绩比男孩好埃莉诺迈克比大部分人类行为都是通过模仿习得的阿尔伯特班杜拉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劳伦斯科尔伯格语言器官的发展类似于其他身体器官的发展诺姆乔姆斯基孤独症是男性大脑的极端形式西蒙巴伦科恩差异心理学――人格和智力牙签和名字一样,你都可以想出多种用途保罗吉尔福特鲁滨逊在星期五到来之前是否缺乏某种人格特质?高尔顿奥尔波特一般智力包含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雷蒙德卡特尔天才和疯子之间仅有一线之隔汉斯艾森克三种核心动机驱动个体做出行动大卫麦克利兰情绪本质上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尼科弗莱吉达脱离环境线索去理解行为的做法是荒谬的沃尔特米歇尔在精神病医院,我们无法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病人大卫罗森汉三面夏娃科比特西格彭赫维克莱克里人名录术语表索引致谢
  哲学根源  萌芽中的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的许多议题在今天的科学发展出来之前就是哲学领域长久讨论的话题了。古腊最早期的哲学家一直在寻找关于我们所存在的世界中各种问题的答案,以及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方式。从那时起,我们就为了思索意识和自我、心灵和躯体、知识和知觉、社会的构成以及如何过上美好生活而绞尽脑汁。  科学的各个分支几乎都起源于哲学,启蒙于16世纪之前,直到一场“科学革命”的爆发,开辟了18世纪的理性年代。虽然科学知识的进展回答了许多关于我们所存在的世界的问题,但仍无法解释我们的心灵如何工作。然而,科学和技术确实提供了研究的范式,告诉我们该如何提出适当的问题,并收集相关资料来验证理论。  分离的心灵与肉体  17世纪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之一,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提出心灵和肉体是分离的,这对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宣称所有的人类都是二元的存在――拥有独立的机器一样的身体,以及非物质、可思考的心灵或灵魂。后来的心理学思想家,如约翰&赫尔巴特,对机器的比喻进行了扩展,将人脑以及心理加工过程描述为人脑机器在工作。  心灵和肉体分离的程度成为争论的主题。科学家想知道心灵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生理因素以及我们的环境所塑造的。“先天和后天”的争论由英国自然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点燃,由弗朗西斯&高尔顿接棒,将话题引入自由意志、人格、发展和学习。这些领域还没有完全被哲学所触及,并且已经为迎接科学研究做好了准备。同时,心灵的奥秘随着催眠的发现而受到热烈的追捧,严肃的科学家们开始思考心灵世界除了外显的有意识思维是否还有更多内幕。这些科学家开始探查“无意识”的本质,以及它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的诞生  在这些背景基础上,现代科学心理学诞生了。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欧洲和美国的大学里也开始出现心理学系。正如哲学带有特定的地域色彩一样,心
理学在不同的地区也有着各自的发展方向:在德国,像威廉?冯特、赫尔曼&艾宾浩斯和埃米尔&克雷佩林这样的心理学家采用严格的科学和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而在美国,威廉&詹姆斯和他的哈佛同事采用更为理论性和哲学化的方法。除了这些研究方向外,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学派在巴黎生根发芽,它围绕着神经学家让-马丁&沙可的工作,即催眠治疗癔症展开。这一学派吸引了一些心理学家,如皮埃尔&让内,他关于无意识的观点早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9世纪的最后20年可以看到新的心理科学的重大飞速发展,同时,研究心灵的科学方法建立起来, 这些方法和生理学和研究躯体的相关学科大致相同。起初,科学的方法仅用于研究知觉、意识、记忆、学习和智力,后来它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的实践又为新的理论提供了宝贵财富。  虽然这些观点通常来源于心灵研究者的自省,他们的研究也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味,但他们为下一代心理学家更客观地研究心灵和行为奠定了基础,并且催生了治疗心理障碍的新理论。  人格的四种气质  克劳迪亚斯&盖伦(129C201年)  背景介绍  聚焦:体液说  此前:  公元前400年,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的体液中含有四种元素。  公元前325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有四种来源:感官的、物质的、道德的和逻辑的。  此后:  1543年,解剖学家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在意大利出版了《人体构造》。他指出了盖伦的错误,却被当成异教徒而遭受指控。  1879年,冯特认为气质的差异源于在两个维度上所占的比例不同,这两个维度分别为可变性和情绪性。  1947年,在《人格维度》一书中,艾森克提出人格基于两种维度。  罗马哲学家和医生克劳迪亚斯&盖伦(Claudius Galen)根据古希腊的体液说,提出了人格类型的概念。体液说试图揭示人体是如何工作的。  体液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前495―前435年),他提出所有的物质都由四种基本元素,即土(寒冷而干燥)、空气(温暖而潮湿)、火(温暖而干燥),和水(寒冷而潮湿)构成。“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前460―前370年)基于这些元素提出了一个医学模型,认为人体中有四种液体。这些液体被称为“体液”。  200年后,盖伦将体液说扩展到人格,他观察到人体的体液水平与情绪和行为倾向或“ 气质”有着直接的联系。  盖伦的四种气质, 即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的基础是人体的体液处于均衡状态。如果一种体液过多,那么其对应的人格类型就开始占主导。多血质的人拥有过多的血液,他们热情、高兴、乐观且自信,但是也可能会有些自私。黏液质的人拥有过多的黏液,他们安定、温和、冷静、理性且坚持,但是也可能会有些迟钝和害羞。胆汁质的人是暴躁而炽烈的,他们拥有过多的黄色胆汁。最后,抑郁质的人黑色胆汁过多,他们具有诗人和艺术家的气息,也经常体验到悲伤和恐惧。  体液的失衡  根据盖伦的说法,有的人生来就容易带有某种气质。然而,他又说,虽然气质问题是由体液的失衡导致的,但是饮食和锻炼可以将其治愈。在更为极端的病例中,治疗的方法还有排毒和放血。例如,一个超级多血质的人表现得特别自私,是因为他体内的血液过多;将身体切开一个小口放血就可以对此进行治疗。  盖伦的学说对医学界的统领直到文艺复兴时才结束,那时有了更科学的研究成果。1543年,在意大利行医的医生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发现盖伦的解剖描述中有超过200个错误,但是尽管盖伦的医学观点一败涂地,他仍然持续影响着20世纪的心理学家。1947年,艾森克推断,气质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并且他找到了两种人格特质呼应着古老的气质,即神经质和外向性。  虽然体液说不再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但是盖伦提出的“许多生理和心理疾病相互关联”的观点构成了现代治疗的基础。  克劳迪亚斯&盖伦  克劳迪亚斯&盖伦,也被称为“帕加玛的盖伦”(帕加玛位于土耳其),他是古罗马的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哲学家。他的父亲埃利乌斯&尼康是一个富有的古希腊建筑师,他给盖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外出旅行的机会。盖伦定居在罗马,为帝王服务,包括马可&奥勒留,并成为他的主治医生。盖伦在负责医治角斗士时学会了创伤的处理,他还撰写了超过500部医书。他认为通过动物来研究解剖是最好的方法。然而,虽然盖伦发现了许多内脏器官的功能,但是他因为假设动物的躯体(如猴子和猪)和人类是非常相似的,所以也犯了不少错误。盖伦活了至少70岁,关于盖伦的争论在他死后仍在继续。  主要作品:  190年 《气质》  190年 《本能》  190年 《关于自然科学的三篇论文》   ……
  在公众眼里,心理学在所有的学科中可能是最神秘的,同时恐怕也是受误解最多的。虽然心理学的声音和思想渗透在每一种文化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大多数人依旧搞不清楚这个学科到底是关于什么的,以及心理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有的人一提到“心理学”就会联想到穿白大褂的人,他们可能是精神病院的医生,也可能是拿小白鼠开刀的实验员。有的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一个满嘴中欧口音的人,正在对躺椅上的病人进行精神分析,或者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实施着心灵操控术。  虽然这些形象过于夸张,但是它们的背后却有着真实的成分。心理学这把大伞覆盖了范围相当广泛的分支学科,也难怪人们会困惑于心理学到底是做什么的(光是以psych为前缀的词就够让人眼花缭乱的了),心理学家自身对于某个术语的定义可能也存在着争议。“psychology”(心理学)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语中的psyche(意为灵魂或心灵)和logia(意为研究和解释),两个词合起来就组成了这个学科最初的涵义,而今天对“心理学”更为准确的描述是“心智与行为的科学”。  新的科学  心理学可以被看作是哲学与生理学之间的桥梁。生理学描述和解释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而心理学考察的是发生在其中的心理加工过程及其如何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中体现出来。哲学关注的是思想和观念,而心理学研究的是我们怎样产生出思想和观念以及我们的心灵是如何工作的。  所有的科学都起源于哲学,起源于想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哲学问题,但是像意识、知觉和记忆这类问题,它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预示了心理学要想将哲学观点转变为科学实践势必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一些大学里, 特别是在美国,心理学系起初都是哲学系的分支,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尤其是德国,心理学系建立之初就完全是科学类的科系。但是直到20世纪后期,心理学才凭借自身的力量屹立于科学之林。  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是由莱比锡大学的威廉冯特于1879年建立的,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受到认可,同时也开拓了尚未被探索过的新的研究领域。到了21世纪,心理学进入繁盛时期;它的主要分支和思潮纷纷开始涌现。心理学的历史和所有科学一样,建立在后继者的理论和发现之上,当代的心理学家仍然与许多古老的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学术研究领域的主题来源于心理学发展的初期,不同思想学派都对它们进行各自的解释,而另一些则在人们的视线中来了又去,但是每次它们都会对后继的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有时候还可能孕育出崭新的探索领域。初学者想要了解如此广泛的心理学领域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按照年代的顺序看看所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和变革,正如本书这样:从心理学的哲学根源开始,经过行为主义、心理治疗、认知、社会、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直到差异心理学。  两种取向  即使是在发展的早期,心理学对不同人也有着不同的意味。在美国,它依附于哲学,所以其取向是思辨和理论性的,关注的是意识和自我这样的概念。在欧洲,心理学研究植根于科学,所以强调的是检验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感知或记忆等心理加工过程。然而,即便是偏科学取向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仍局限于内省的方法:像艾宾浩斯这样的先驱以自己为调查对象,大大限制了他们所能观察到的事物的范围。虽然他们使用了科学的方法并且他们的理论为新的科学奠定了基础,但是许多后辈的心理学家都发现他们的研究过于主观,于是便开始寻找更为客观的方法。  19世纪90年代,俄国心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做出了被认为是对欧洲和美国的心理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实验。他证明了动物能够产生条件性的反应,这一观点后来发展为众所周知的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者认为客观地研究心理加工过程是不可能的,但是测量行为就相对简单多了,而行为正是那些心理加工过程的体现。他们开始设计实验来操纵各种控制条件,起初用动物做实验来推断人类的心理,后来干脆直接用人类做实验。行为主义者的研究几乎只关注于行为如何被环境所塑造;“刺激―反应”理论因约翰华生的工作而变得家喻户晓。新的学习理论在欧洲和美国的发展势如破竹,大大吸引了普通民众的目光。  然而,当行为主义刚开始在美国崭露头角时,维也纳一位年轻的精神病医生开始提出关于心灵的理论,这一理论颠覆了同时代的思想并开辟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基于对病人的观察以及对病史资料的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又扭头转向主观经验的研究,而非实验室实验。他关注记忆、儿童发展和人际关系,强调无意识对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虽然他的思想在当时令人震惊,但是它们迅速而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并且“谈话治疗”一直延续并存在于今天的各种心理治疗中。  新的研究领域  20世纪中叶,随着一股研究心理加工过程的科学思潮的回归,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渐渐没落。这就是著名的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这一思想运动又起源于以研究知觉为主的格式塔心理学家的整体观。认知心理学的工作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认知心理学变得举世瞩目。通信和计算机领域的飞速发展为心理学家提供了一种有用的类比;他们用信息加工模型来深化多个领域的理论,例如,注意、知觉、记忆和遗忘语言和语言获得问题解决和决策以及动机。  甚至由原始的“谈话治疗”衍生出的形式多样的心理治疗都受到了认知取向的影响。认知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被称为精神分析的代替品, 催生了人本心理学,注重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治疗师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治疗疾病转向引导健康的人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  心理学的早期阶段主要关注与个体的心智和行为,而现在,却对我们如何与环境及他人互动更感兴趣;社会心理学应运而生。和认知心理学一样,社会心理学在相当程度上也得益于格式塔心理学,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从纳粹德国逃到美国的科特勒温。社会心理学统一了20世纪后半叶的步调,其研究揭示了许多新的发现,包括我们的态度和偏见、我们对权威的服从以及我们具有攻击性和利他主义的原因,这些都与现代都市生活以及更有效的沟通交流有密切的关系。  弗洛伊德的后续影响主要体现在发展心理学这个新领域上。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初只关心儿童的发展,后来慢慢地扩展到整个人一生的变化,从婴儿直到老年。研究者勾勒出人类如何进行社会、文化和道德的学习,以及如何形成依恋。发展心理学对教育和培训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如何思考儿童发展中的人际关系及对种族和性别的态度。  几乎每一个心理学分支都会涉及人类的独特性的问题,但是,20世纪后期心理学被单独看作是差异心理学的天下。在试图确认和测量人格特质及智力元素的同时,心理学家们也检验了正常与异常的定义及测量方法,并着眼于我们的个体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是环境的结果还是遗传的产物。  一门影响深远的科学  留存到今天的众多心理学分支覆盖了心智生活及人类与动物行为的全部内容。其研究范围又因与许多其他学科交叉而进一步扩展,包括医学、生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甚至政治、经济和法律。心理学或许是最包罗万象的科学。  心理学持续影响着其他科学,同时也被其他科学所影响,特别是神经科学和遗传学。延续至今的先天和后天的争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的高尔顿的观点;近年来,进化心理学对此争论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发现心理特质是先天和生物学的现象,服从遗传规律和自然选择法则。  心理学是一个巨大的主题,它的发现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或多或少,它都在影响着政府、商业和工业、广告业以及大众传媒的决策。它影响着群体中的我们,也影响着身为个体的我们,它介入了对社会的一般性讨论,也指导着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理论融入了我们的日常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关于行为和心理加工过程的许多发现都被视为“共识”。心理学所提出的一些观点确认了我们的直觉,仅是让我们做出再一次的思考而已;但是心理学家也经常令公众震惊和震怒,因为他们的发现  动摇了人们传统的、长久的信念。  在其简短的历史上,心理学带来的许多观念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更能够理解自己、他人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它深深地质疑旧有的观念,发掘出令人不安的真相,同时也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令人惊叹的见解和解决之道。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它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这不仅显示出当代心理学的流行,而且显示出这门探索人类神秘心灵世界的学科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欢欣和鼓舞。
  《心理学百科》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入门读物,它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为“经”,以不同时期的心理学家为“纬”,通俗、有趣、纵横交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以及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家们的生平、事迹、他们的重要贡献和著述,为读者敞开了一扇通往心理学世界的大门。  ――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通过诙谐灵动的插图和简洁平实的语言,对高深的思想和杰出的智慧予以精准的诠释,让你在阅读与学习中体验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美国观察者网站()   本从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将专业深奥的知识和理论化为形象易懂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同时配有思想导图、示意图和插图,以易看易读易理解的方式,完美呈现了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  ――美国《Booklist》杂志   每本书都展现了超过100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以及它们的缔造者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本丛书内容简洁有力,形式多样,可读性很强,超越了普通教科书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能让青少年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享受一场人类智慧的饕餮盛宴。  ――美国《青年之声》杂志   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现代化的是那些走在我们认知水平前列的先知先觉的思想家。他们的智慧和思想或者产生于千百年以前,或者正指导着当代的思想运动。相信,这套丛书会带给我们一抹抹人类最耀眼的智慧之光。  ――罗先勇,中国报道杂志社副总编辑   如果阅读是一种风景,那么,《“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就是浩瀚海洋。如果阅读是一种习惯,那么就请不要遗忘这套书。它以独特视角,诠释了人类的最高尺度。  ――张小强,《商务财经网》执行主编,资深平面媒体人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政治心理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