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vivid colorXXL关于那话儿增长增粗类药物是否真的有效?

网上都在说vividxxl挺好的,是这样吗,还有就是我在网上一搜索,...
网上都在说vividxxl挺好的,是这样...
患者信息:男 25岁 广东 广州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网上都在说vividxxl挺好的,是这样吗,还有就是我在网上一搜索,很多自称是官方网,到底哪个是官方网啊?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想网页帮我确认一下,提供正确的网址
网上都在说vividxxl挺好的,是这样吗,还有就是我在网上一搜索,很多自称是官方网,到底哪个是官方网啊?
这个药是真的吗?效果像宣传那样好吗?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小儿内科
擅长:外科
问ss减肥药官方网站网址是多少啊?有谁知道?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科各类疾病
&&已帮助用户:163617
您好,可以针灸理疗减肥,配合饮食控制,加上运动锻炼效果较好的.
问唯美减肥药官方网站网址是多少啊?有谁知道?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科各类疾病
&&已帮助用户:163617
您好,可以针灸理疗减肥,配合饮食控制,加上运动锻炼效果较好的.
问网上有正规医院的药,广告有没效
职称:医师
专长:肿瘤
&&已帮助用户:64724
买药看病要到正规医院,防止被骗  网络购药是绝对不安全的。
问中国过敏与哮喘网是什么网址
专长:颈腰椎病、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
&&已帮助用户:0
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哮喘患者中,可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可激发哮喘。
问网上自称是中国高血压疾病研究院的药能吃吗
专长:女性不孕、子宫肌瘤、宫颈疾病
&&已帮助用户:219331
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听说过这个机构新版的高血压指南也没有提及这个地方更没有说到这个药物1高血压是一个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要是不及时治疗是可以到心血管疾病2再就是网上购药很多的人都上当受骗过建议不要相信
问中国平价肿瘤药网怎么查?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擅长妇科疾病的诊疗
&&已帮助用户:93896
http://b2b.mainone.com/company/400/32/47/wgd1980
http://www.pjzhongliuyao.com/
http://b2b.mainone.com/company/400/32/47/wgd1980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很多人不能良好调节自我心理,导致.
长期持续这种不良的作息习惯,会给身体造成很大负担,通常晚睡会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也是男性高发病症,一般分为假性和真性两
百度联盟推广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Site off-line
The site is currently not available due to technical problems. Please try again later.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If you are the maintainer of this site, please check your database settings in the settings.php file and ensure that your hosting provider's database server is running. For more help, see the , or contact your hosting provider.中国“小”男人的“大”问题
最近常有一些问题请教百度知道,所以非常感谢百度有这么一个不错的东西,可以让我快速查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
&&&&&本来上网是为了查一下肺积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可是老是看到不少提问吃阴茎增大药是不是可以增大的问题。真是郁闷坏了,好奇之下,点击看了看,大同小异。十之八九都是想要增大的,而且大家都想越大越好。中国的“小”男人们都遇到了“大”问题,于是乎相关的药物广告漫天飞舞,什么“MAXMAN”“SPP增大”“VIVID”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可是这些药物真的有效吗?如果说这些都是保健品,你信吗?不过你真的要知道,这些都是保健品,而且成分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很强的副作用。好心的商家会在广告的最后一行用小六的字告诉你“本品不可替代药物”如果您没看到,那么您实在是不小心啊。
其实这个问题十分简单,但是大家仍然是自欺欺人地幻想着有所谓的神药。试想想,男人那东西如果可以靠药物或者器械增大的话,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吃点药或者拔拔耳朵就可以把耳朵变大呢?吃点药物就可以把手变长吗?聪明的人一看就知道是骗人的,夸大的广告、诱惑人的言语和虚假的所谓成功案例不过是黑心的商家谋取暴利的一种手段。
男人到了十八岁,各项发育指标基本完成,即使是晚发育的,最迟也是到25周岁就停止了身体的生长。多用点脑袋想想吧,如果单是药物就可以增大的话,那医院还做什么延长手术呢?大家吃点药不就得了?
说白了就是虚荣心在使坏,对男人来说,更大意味着骄傲的雄性展示,但是实际上那话儿的大小对女人来说不重要,关键是勃起的质量和持久度。如果大而无用,岂不是象挂着条死猪肉一般?
所以,别再花冤枉钱了,如果有心思想这个,多关心关心你的老婆,或者是你的BF吧,要知道,你自认为买了一千多块的增大药物说不定就是你家隔壁的黑药店把伟哥搀杂面粉等分装而成的哦。
如果实在是不满意的话,建议去医院,医生会提供较专业的回答。绿茶突发奇想,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跟同志们说一声,注意性健康,谨慎别上当。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交换空间,交换我的江南梦2
我把她抄在一张小纸片上,和刚下班的羊羊一起向传说中鸟语花香的胖子家进发了。在胖子家排练很顺利,我们的灵感源源不断,还借用了他家的五样东西作为道具。
回到自己家后,又制作了道具,选了演出服。随后的几天,天天排练,天天排练~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想话儿说得漂亮,就得经常练习~
他怎么也那么配合呢?他不是对于文艺表演更不在行的人么?他也想省点钱吧~
总之,我说东,他并不往西。我说一,他不二。
妇唱夫随,十分和谐。
那个星期六的早晨,我们兴致勃勃却又心怀忐忑地朝军博院子深处走去,沿途还看到了貌似也是去参加面试的两口子。会不会竞争很激烈呢?
为了让羊羊在表演节目时不害怕不出丑,之前我还向他重点介绍了两种我以前从书上学来的舞台技巧:一是把观众想像成是一棵棵的白菜,你是卖白菜的或挑白菜的;二是把观众看成是个个欠了你二百块钱,你是他们的债主。
还有一点我觉得尤为重要:脸上必须时刻带上出门捡到二百块钱的笑容。
就这样进发了,大义凛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关于三代“天桥八大怪”及他们的绝活(二)
  (七)傻王
  清朝光绪年间,天桥的“傻王”开石,颇为广大观众所瞩目,被尊为第二代天桥八大怪之。
  究竟为什么把这位天桥艺人称之为“傻王,老辈有两种说法。有的老人说:“傻王本姓王,因长得膀大腰圆,傻大黑粗,所以人们都叫他‘傻王’。”但也有的老人说:“这个傻王生得粗壮高大,一脸的憨厚,一天到晚总是面带笑容。由于他为人质朴,又一脸傻呵呵的样子,因此人们都叫他‘傻王’。”
  傻王会气功,运气之后,胸部和腹部可以禁得住石块的压力。他宽阔的胸膛隆起一块一块的肌肉疙瘩,好似铜墙铁壁一般,斗大的石块砸在胸上,跟夯地似的,砰砰直响,可没砸几下,石头竟碎了,而胸却安然无恙,一点事儿也没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胸碎石”之功。傻王的表演与别人不同之处是,他自己手捧大石头往自己裸露的胸部猛砸,虽袒胸裸腹,赤膊上阵,但他高深的功夫能使石碎而胸夫恙。傻王的“铁掌拍石”和“三指断石”更是见真功夫。据天桥的老人们说,傻王的功夫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他先将气运到手掌,然“嗨!”地一声大喊,半尺多厚的石块立刻被拍成碎瓣儿。当年傻王用的可不是现如今有人表演用的红砖头,都是专门捡来的大块顽石,最不济的也用大城砖。傻王的“三指断石”的确有惊天动地人之处。傻王将所运之力贯于食指和无名指,并拢后,虎目圆睁,凝神于石上,三指随吼声猛击石面,如刀砍斧斫一般,遂将石头拦腰切断,再看他的三根手指头,活动自如,安然无盖。观众无不为之拍手称赞,纷纷向场地上扔钱。
  傻王还有个功夫叫“压石”,这也是个让观众叫好的节目。他在表演这个节目时,先躺在地上运好气,然后让好几个人抬来百十斤重的大石磨往身上压,压上去的石磨要有七八个,看上去老高老高的。傻王躺在七八个摞起的石磨下面,绷足了劲儿,愣是纹丝不动,一点儿事也没有。
  好多人不还不知道,傻王还有个拿手的节目。他将一块三百斤重的大磨盘拴上绳子,往脖子上一套,然后放到背后,站直了身子绕场走动。这个节目很惊险,但傻王表演起来很轻松自如。
  (八)王小辫儿
  北京老天桥的人们都知道王小辫儿是个会耍中幡的高手,他耍中幡有“断梁”的绝技,当年在天桥十分有名。
  中幡是古代从仪仗的一种,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各种花会,与高跷、秧歌、五虎棍、狮子、献音、杠箱等花会一样,很受人们的欢迎。
  所谓中幡就是一根长约三丈的竹秆支撑物上面悬挂绸旗,旗面长达数米,宽米余。竹竿上部撑有五色圆伞:黄、粉、蓝、红、縁,直径依次增大。竹竿顶端缀以小铀铃铛十几个。伞下为长方形的木框,称为“云盘”。盘上两侧各斜出三角形彩旗一面,称“顺风旗”,盘下为木制的幡板,板下悬挂绸旗,旗面乡有各路神佛号。玩幡时,舞幡人要用手、臂、肩、腿、膝、脚等部位轮番耍弐,幡竿不能落地或倾倒。舞幡人要力气足,没有惊人的膂力是耍不了。舞幡人表演中时而将沉重的幡旗高擎在手,时而放至肩头,或用脑门顶,或用下牙床托,继而以左肘颠往右肘,当站定马步,将百余斤重的中幡在身前身后旋转数周时,博得周围观众的叫好声和雷鸣般的掌声。舞幡时周围有护幡人,以防倾倒伤人。
  幡面上所书的字各不相同,一般书写有“晃动乾坤,天下太平”字样。
  王小辫儿的中幡上的字又是与其他中幡不一样,他的幡面上横书“就都王小辫”五个大字,竖写“以武会友,晃动乾坤”八个大字,显得豪爽气派。这是由于王小辫儿在天桥乃至京都,绝不是一般的把式,而是个身怀绝技、演艺高超的民间艺人。1925年,年约26岁的宝三拜王小辫儿为师,学习中幡绝技。要将如此高大而学生的玩艺儿举在空中并做出种种令人炫目迷神的惊险动作,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小辫儿耍中幡,樦
场子中央一站,幡竿上小旗在空中一摇,铜铃便哗楞楞响个不停。这时观众便似潮水般涌了过来,趣聚人越多,将场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个水泄不通。叫好声、喝彩声、掌声连绵不断,仿佛要把整个天桥都震动摇晃起来。
  见过王小辫儿耍中幡的天桥老艺人说:“那会儿一到了天桥,远远望去,便会见到他的那杆迎风而立的中幡,竖立在人群中间,煞是威风。”
  天桥著名的民间艺术家朱国梁曾经过:“王小辫儿身材壮实,个子不高,脑袋很大,圆乎乎的脸,头发稀疏。他留的那条辫子,同脑袋比起来就显得小多了。因此,王小辫儿就成了他的外号。”他玩儿一个金鸡上架,就是双手把中幡抖动起来,扔身空中,待它落下时用头顶住。还有一种背后剑,就是用一只手倒背着中幡,胳膊使劲儿一抖,就把中幡抖上去了,然后他再用头顶住。”“还有一种牙剑,就是脸仰起来,用牙齿咬住幡竿,使劲儿一抖,中幡往上猛地一窜,能有尺把高,然后再用头顶住。”“他还会老虎大尾窝。什么叫老虎大尾窝呢?就是老虎进窝时,是尾巴先进去,不像狼一样,头是去。他玩的中幡之所以叫老虎大尾窝,是因为他用臀部顶着中幡往后退,模样有如老虎进窝一般。”“他的绝技是断梁。他双手把中幡抖动起来,扔向空中,等中幡落下时,用鼻梁骨接着。那真是惊险无比,凡是观看的人,无不为他捏把汗。”
  有诗赞王小辫儿耍中幡:
  天桥人物王小辫,撂地卖艺数十年。
  戏耍中幡有绝技,京城内外美名传。
  第三代天桥八大怪活路在距今半个多世纪前后,这时正早天桥最繁华热闹、也是最为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天桥涌现出来的著名的民间艺人可谓灿若星河。虽是天桥晚期,但也是民间艺术在天桥发展的
  第三代天桥八大怪为:云里飞、大金牙、大兵黄、焦德海、沈三、赛活驴、拐子顶砖、蹭油的。
  (一) 云里飞
  “云里飞”本名白宝山,是“老云里飞”白庆林之子,艺名毕来风,又叫壁里蹦。他早年曾在清末民初的京剧科班“宝文社”坐科,工“铜外向锤花脸”(偏重于唱功的花脸角色)与“架子花脸”(性格粗犷莽撞的人物),对丑角儿与旦角儿无不精通。出科后因生活所迫,遂在天桥撂地卖艺为生,以“滑稽二黄”著称。
  所谓“滑稽二黄”是以打诨、出洋相的形式演唱京剧。“二黄”是京剧的一种主要腔调,清初由“吹腔”、“高拔子”在徽班中演变成的,也有叫“南路”的。包括导板?慢的、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等曲调。一般适于表现凄凉沉郁的情感。在京剧里,二黄和西皮腔调并用,习称“皮黄”。“滑稽二黄”系“云里飞”独创,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一怪。
  云里飞在开桥卖艺还带卖药。
  他在天桥三角市场演出,上搭席棚,场子里摆几排板凳,台帘是一块“德寿堂牛黄清心丸”广告。这排场在当时天桥属最风光的。
  据赛活驴的老伴乔金凤说:“云里飞一出场就逗人乐,他头上戴着用哈德门、红锡包、大联珠、大粉包、小粉包牌的香烟盒做成的乌纱帽。竹板上绑撮鸡毛,算雉尾,芸豆粒儿穿成串算珠芔。他买了个面口袋,染成红色
的,缝成个红背心,上装天子,下扮走卒,都能穿。大褂儿不系扣儿当蟒袍,演戏时上场门下场门都用台幛子,德寿堂的广告,印着‘康氏牛黄清心妨’的红字。”
  心初文人金水写诗赞云里飞说得好:“小戏争看云里飞,褴衫破帽纸盒盔。诙谐百出眉开眼,惹得游人啼笑非。”
  云里飞表演形式以戏剧为主,相声为辅,满场作戏,随时抓哏。他戏路宽,一个人可以串演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角色。他忽而扮演气宇轩昂的帝王,忽而扮演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忽而又是身司绝技武艺超群的侠客,忽而又扮开了柔情似水的青春少女。他的唱腔韵味厚,但常常是刚一开又煞了尾,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插科打诨,常把观众逗得笑岔了气。
  云里飞的艺术表现形式,既是有京剧清唱的特点,又包括了相声的说、学、逗、唱的特色。经常演出一些偏重念白和做工的小闹戏,如《豆汁记》、《铁弓缘》等。他那房东滑稽表情的脸和五官乱动的表演,在其极为简单的化妆衬托中,很有独特风格。
  乔金凤讲过云里飞开玩笑吃亏的故事。她说:“一次,地的**来敲他的竹杠,向钱。云里飞说:‘我哪有钱?我是三没主义,没吃,没喝,没钱。’**一听,乐了。这正没碴找着碴了。就说:‘你敢反对三**义?把三**义说成三没主义?’云里飞给吓住了。他真没想到这么句俏皮话儿出了政治题。结结巴巴地说:‘我只说我没吃、没喝、没钱。’**哪管这一套,不由他辩解咬定他反对三**义,结果云里飞吃了个大亏。”
  云里飞表演,时常龇牙咧嘴,飞眼吐舌出怪像儿,但难得的是,在他的小小场子上,造就白全福(云里飞之子,俗称飞不动、跟着飞)、侯宝林、郭全宝等一代著名演员。最引人注意的是云里飞演出时所穿的几件布衫,有的破烂不堪,有的故意用几种不同颜色的布片拼凑而成,好像和尚穿的百衲衣。其尺寸,似长衫而短,似短衫而长。这些不不类的服装,用途却非常广泛工:有时又充当秀才的锦衣或武将的铠甲。
  云里飞所收的几个女弟子,如老重演员周艳芳、李淑敏、李晓安、李淑卿,青衣演员刘毓荣,花脸演员王丽芝等,都是三十年代走红角,同台演出过《捉放曹》、《落马湖》等几十出传统戏,生意火得不行,每日可收大洋十二三元,令其插艺人望尘莫及,堪羡不已。
  相声演员白全福加快自己父亲时说过:“我父亲刚10岁,就跟我爷爷撂地,也学会了一套本领。我爷爷训练真严,真打,不打练不出功夫来。过去我爷爷一个人唱,后来两俱唱要好。到了要钱时,看地上的钱不够,就对我爸爸说,你来几个脑键子吧!我父亲就光着脑袋靠着地,一口气连翻五十个筋斗,他常翻脑键子,头顶上磨出一道凹痕来。
  “我爷爷过了50岁,我爸爸就顶上他的名字中云里飞。我爸爸会唱,会说,会表演。他撂地时,先用白沙在地面上撒几行字,‘平地茶园,风来吹,雨来散,今天挣钱明天吃,人歇工,牙掉队,肠子穿着活受罪’。这几行字,引了许多人来看。不一会儿,人就围上来了。他要钱的时候,有一套绝招儿,表演完了,他要过钱数数,然后冲东边观众说,请大家帮忙,要十他子儿。他把**伸出来,一直伸到鼻子底下,大伙儿一乐,就扔几个子儿。他又冲南边的观众也要十个子儿,他把**伸到鼻梁上,大伙儿一看乐了,又给几个子儿。接着他又冲西边观众还要十个子儿,他把耳朵外皮塞到耳朵里去,说要等要够了十个子儿,耳朵外皮才翻出来,差一个子儿也不出来,可人家刚扔下一个子儿,‘当’的一声,他的耳朵外皮就翻出来了。最后,他冲北边的也要十个子儿。这回他换了花样,脸上的五官乱动。我父亲就是靠这个本领,十个子儿又到手了,四面他全要了。”
  云里飞除了在天桥卖艺,有时也到其他地方。无论去哪里,都由老云里飞扔鞋为定。每天清晨,老云里飞便脱只鞋,从屋里扔到院里,鞋头朝哪方就往哪儿去。但大部分时间是在天桥。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占领北平,云里飞离开天桥,靠串妓院演出维持生活。他原来的场地由刘醒民接管,演员阵容也有所调整,增加了孙晓峰、“小疯子”等人,一直延续到1957年,才纷纷改行从事别业。
  (二)大金牙
  大金牙本名焦金池,只因他的口中镶有一颗金牙,而被老天桥人称为大金牙。这也就成了他的艺名。他是拉洋片中资格最老、观众最多、唱功最好的民间艺人。
  拉洋片又称“西洋景”、“拉大面片”或“西湖景八大片”,是清末民初后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杂耍。艺人将各种画片放在箱中,让观众通过凸镜观看。艺人一边拉放画片,一边唱画片内容,大都是《寡妇上坟》、《刘大人私访》以及苏、杭州大街你再观观:一趟大街长十里,招牌幌子挂两边。钱庄当铺两对过儿,茶楼洒馆儿紧相连。路南有座美人书寓,画雕刻好门面。楼上坐着听书的客,跑堂儿的过来又把荼端。有几个倌人会弹唱,怀抱着琵琶定准弦;开口唱的是马儿调儿,然后改了太平年,有张生,来游寺,小小红娘把信儿传。这么些玩艺儿瞧了个到,拉起一张你再慢慢儿观。
  另有些伤风败俗的画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都门杂咏》中的西洋景诗云:“西洋小画妙无究,千里山川掌握中;可笑不分人老幼,纷纷镜里看春宫。”而《燕市积弊》则更直截了当地评论其有伤风化,净仗着“铙头”(春册)愚人的钱。大金牙作艺时,拉洋片的内容便为之一新。
  拉洋片的表演时,艺人将各种片子放在大木箱中,观众要透过箱子的凸透镜,坐在条凳上的五名观众各自把眼贴在镜头前,里边的画片看得清清楚楚,唱词也听得真真切切。大金牙嗓音圆润,素以唱工取胜。他所用的伴奏乐器,只有一百扁鼓和一副小钹。鼓槌是两根支点在中间的小械杆儿,后端穿孔系上长绳,以手拉绳时,木槌上敲面。小钹的敲击方式与鼓相同,一副钹分两面上下相对,牵动绳子上下相合而敲击。
  他的画片,每幅约长一米五,宽约一米,全镶在玻璃框子里,其演唱和画片内容,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进政类,自编自唱,如《义和团》、《火烧圆明园》、《慈禧西安避难》、《张勋复辟》,还有北伐军炮轰武昌城的故事及《寺龟山》等等。他编的唱词通俗易懂,合辙押韵,很有艺术感染力。《义和神团》是他最得意的唱段之一,其词为:
  您仔细瞧来仔细看,
眼前换了又一片。光绪二十六年六月里,北京城闹起了义和老团,红团,有黄团,还有那山东来的叫老团。大坛首,一声唤,众团民杀声四起,地动惊天,举刀枪,扛火药,怒气冲冲杀进东交民巷洋鬼子的大使馆。扑哧哧,枪扎一条线,喀喀嚓,刀砍一大片。霎时间黄毛绿眼个个伸腿命归天,只听得轰隆隆火药连声响,只见那意、比、奥、荷各国使錧房倒屋塌,呼啦啦的冒火又冒烟。义和神团威名震天响,八国联军闻风丧胆体如筛糠吓破了胆。大金牙执细棍站在画片左侧的木凳上,边指点画片,边演唱和介绍画片内容。
  乔金凤曾说:“大金牙是个矮胖子,骨骼宽大,脸型方圆,两只眼睛笑眯眯的,嘴很大,一只猪足蹄子都能塞进去嚼了。他爱漂亮,包了一颗金牙,亮闪闪黄灿灿的。他有个徒弟,人儿瘦瘦的,挺精神,也包了颗金牙,人们都叫他小金牙,本名罗偑林。那会儿大金牙边说:‘诸位来逛天桥,要是走累了,就在我这儿歇歇腿儿,您总共花上两个大子儿,您又要真正的像片,您又听唱,您只当捧我大金牙了。诸位坐下以后,您就给我一个大嘴巴。您站在外边瞧,这个打仗的照片,人马黑糊糊的,不太清楚。您若是坐下,由我这显微镜子里一照,真看出十里地远去。个个都是人的真像片,要不是本人的真相片,我是孙子。来来,这位兄弟捧捧我,那位兄弟也捧捧我。’这个大金牙,发誓尽绕弯儿,推到别人身上,先说我是孙子,跟着又说兄弟捧捧我”。
  拉洋片中,有些是**下流的东西,一张宫女图,那是几个美人。一张美人出浴图,小金牙每逢拿出这张片子,故意把下边遮住,还有三张片子是根本见不得人的,他拿在手里,把它们很快掠了一下,你要想看仔细了,得坐下来仔细瞧。我国拉泮片的历史,上溯可以到唐代,所以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风景片、故事片、时事片、传统片等等什么都有,自然也会有伤风败俗的画片。
  小金牙是大金牙最得意的徒弟,他们俩经常在一起演出,他们分别站在架子两端,一个拿洋片往木盒子里推,一个把洋片反过来,再往回推。
  大金牙在天桥卖艺大约在三十年左右,生意一向兴隆,每日自午时演至黄昏时分,座无虚席,围观候座者更是不计其数。他那滑稽风趣的表演和即兴应景编的唱词,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些表现爱国主义的画片和唱段,在北京市民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三)焦德海
  焦德海是穷不怕的徒弟,深得其师的艺术精髓。他是说相声的,在单口相声发展成对口相声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广大观众尊为第三代天桥八大怪之一。
  辛亥革命以后,天桥的演艺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相声艺人,如刘德智、于俊波、高德光、高德明、高德亮、郭启儒等人。焦德海在这此“德”字辈的相声艺人中,是佼佼者。
  相声的基本功讲究说、学、逗、唱。论“说”,要能够说出联句,出口成章,对中国古典诗词中脍灸人口的佳作以及《名贤集》中的警句要背得滚瓜烂熟,引用起来要心应手,信口拈来。论“学”,要能模仿全国各地土语、方言,其中最见功力的是学吴语、湘语、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及粵语等方言,还有一些地区方言中大体上近似的许多地区方言,如厦门话、漳州话等等也要掌握熟练。论“逗”,能彼此对斗口锋,互不相让,互相问候。到于“唱”,则应擅长摹拟中国戏剧中诸剧种名伶人的声调与韵味,以及各种曲词。
  焦德海长得十精瘦,身子是细高挑儿,脑袋光秃秃的上宽下窄,脸上皮饣着骨,骨顶着皮,小眼睛,短眉毛,大嘴,手里总拿着一把折扇。
  焦德海的相声艺术特点是词句文雅,语言幽默。他说相声从来不带脏字,也绝无任何夸张的表情。但是甭管他说什么段子,只要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观众听了以后都得乐。他所说的相声段子,大多数全是他自已动手编出来的。
  据一位听过焦德海说相声的天桥老者说:“那会儿,听焦德海说相声真是一种享受。他一般是与刘德智说对口相声,是当时最为有名的一对双春相声演员。他们表演的最大特点是雅而不俗,俗不伤雅。
  据有关史料记载,焦德海说相声,无论是传统段子还是小段,从头到尾,地污言秽语。这一点,和有些相声演员在表演中淫词浪语信口而出,国骂村骂满口胡说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比之下,确实高雅得多,且决不相同。尤其突出的是他长寓雅词于诙谐,加之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各种复杂感情的瞬间变化,表演中往往把人逗得捧腹大笑不止,堪称为上乘的相声艺术表演。
  焦德海在天桥的演艺后涯中,除了自己表演之外,还传带出许多学生,他的徒弟有许多人后来都成了相声名家。
  (四)大兵黄
  大兵黄,本名黄才贵(后改黄德胜),字治安。提起大兵黄来,天桥当年许多听过他“骂大街”的老人们都纷纷称赞他是个性情耿直、不畏强暴的硬汉子。因他身材魁梧,又是当兵的出身,所以得了个“大兵黄”的绰号,而他的本名却很少有人知道。即使知道也不叫他本名。
  据有关史料记载,他少年时曾拜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第一代传人(名字不详)学习八卦掌和八门器械。20岁后,先后在张矅、马玉昆、姜桂题、张勋等军阀所部当兵。清光绪二十二年(1894年)他参加了清政府对日作战的“甲午战争”。1717年7月,张勋在北京搞复辟,将宣统重新扶上了皇帝的宝座。几天之后,张勋复辟失败,“大兵黄”即从张勋的“辫子军”中退役,因生活所迫流落在天桥卖艺。开始,他只是靠练武卖艺挣钱换饭吃,后来转为对军阀权贵罪恶进行怒骂嬉笑,揭露他们的丑闻内幕兼卖药过活。他的漫骂招不少观众将他团团围住,每骂完一陈,就卖一回药糖。
  20世纪30年代,北京的一些报刊均登过“大兵黄”的照片,其形象为“头戴青帽盔儿,花白胡须胸前飘洒,上身穿紫色马袿儿,下身黑套绒裤,足登青面千层底双脸儿布鞋,手持一只油光红润的葫芦和一挂香木念珠。如此不伦不类的打扮及其跳脚狂骂的特殊表演,遂使这位艺人排进了天桥八大怪的行列。据说他多次因谩骂被外五区警署拘禁,大兵黄全然不放在心上,一经放出,伋照骂不误。他每次开骂之前,总说:”“我身上带着殃榜呢!”所谓“殃榜”,是旧时迷信,带殃榜,犹如武将抬棺而战,具有拼死之意。
  老天桥艺人大狗熊说:“大兵黄的个子又高又大,是个山东人。他一副老式打扮,黑缎子瓜皮帽儿,上面缀个红疙瘩,上身是黄缎子马褂儿里面穿蓝缎子长袍儿,马褂儿外头还套件酱紫色的坎肩,脚蹬一双青缎子双脸皂鞋,一年四季下身是青缄套裤。说起他的长相有几大:个儿大、脸大、鼻子大、嘴大、嗓门大,还长着一脸络腮胡子。他骂街时表情生动,五官跟着喜怒变化,连胡子都颤悠。他的腕子上套着串念珠,一手拿根枣木棍子,一手托个葫芦。那葫芦油光闪亮的,里面装着沙片糖,那是他自己用糖和生姜片熬制的。
  大兵黄在市场里茶馆儿边上,摆了张桌子,他把棍子往地下‘咚’地一戳。然后左手托葫芦,右手二指一伸,表情生动地念起了《千字文》,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星辰,晨宿列张。’一直背到尾。背完了,人也招上来了。看看人围得不够,他就再来段《三经》。人都围得多了,大兵黄叹口气便骂开了:‘在下不才,做过六品官。可是时来铁如金,时去金如铁。我大兵黄如今落得这个下场,流落街头。真他妈的小舅子!这些**常污吏,贪财好色不治国,净买小老婆。我大兵黄,报国无门,走投无路,只好把祖传的手艺拿出来,做了沙片请大家尝尝。’然后,他取出糖,向人们说:‘不甜不要钱!无病延年益寿,有病妙手回春。’人们爱听他骂,听他骂街,人们觉得解气,观众就纷纷买糖。”
  老人们说大兵黄骂街是学问,只骂远的,不骂近的,以不挨抓不坐牢为界限。他每天下午三点左右到天桥,骂上两个钟头,到五点多回家,沙片糖也卖完了。他有句口头禅:“不骂天,不骂地,专骂**和污吏。”
  大兵黄骂街,如同说书,骂每个军阀都是自成一段,对反动军阀的丑事给予无情揭露,一般都是有根有据的,但也有夸张的成分。比如他骂狗头将军张宗昌,说他有三十个姨太太。先把张宗昌土匪出身、投靠军阀的历史一说,然后话锋一转:“他妈的小舅子,是望乡台上摘牡丹——不知死的鬼!真他妈的活畜类!”这段是张宗昌在任山东军务督
办时,在一次祝寿宴席中,请自己的爱妾为众部下吹簫。一曲罢了,在座的师长们都纷纷称赞。可他的爱妾却说:“妈家不如我翁公吹得好。”这个翁公是张宗昌的父亲,在早先曾当过吹鼓手。张宗昌听他的小老婆说这个,便暴跳如雷,以为是有意说他的家丑,当下便把这个爱妾枪毙了。大兵黄每说到这一段,都要将棍子使劲往地一一戳,大吧张宗昌是活畜类。
  他骂大总统曹锟,更是痛快淋漓。他先为众人讲述曹锟的丑闻:“曹锟的妈是个大麻脸,是个缠过足的小脚。有天坐马车逛大街,无意中将小脚儿露出来了。当晚曹锟再次拜见母亲说:‘有件事禀告母亲,孩儿乃堂堂大总统,希望您今后出门,别再把小脚儿伸出去,给儿留点体面。’第二天,曹母外出,故意将小脚儿露在外头,让好多人都看见了。当晚,曹锟再次拜见母亲,但他还没开口,他母亲就说:有道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像你这样的逆子,不配当我儿子!更不配当总统!你当总统,百性遭殃!从今往后,我不认你这个儿子!”
  大兵黄揭露曹锟的另一丑闻是:有一次曹锟去为浴池洗澡,看到搓澡工李某容貌较好,体态标致,在李某为他搓澡时,禁不住兽性大发,将搓澡工鸡奸。而后,这个搓澡工竟因此而飞黄腾达,被曹锟委任为财政部长。大兵黄说到,都气得青筋暴露,破口大骂:“他妈的小舅子,曹锟这个王八蛋真他妈活畜类!”
  在日本侵华时期,大兵黄将其耳闻目睹的日本鬼子罪恶行径——向观众讲述并破口大吧,对激发广大群众的抗日爱国情绪起了激化作用。当时的观众,都最爱看大兵黄骂大街,买他的沙片糖。大兵黄也自称每天上地摊骂街都背着棺材,脑袋早拴在裤腰带上了。对于他这样的一个充满傲骨的传奇式人物,写过《天桥史话》的成善卿先生写过一首诗赞扬大兵黄:
  行武出身大兵黄,流落天桥卖药糖。
  阅尺人间不平事,破口大骂鬼魍魉。
  军阀政客全不怕,也曾几次进牢房。
  天生傲骨性难改,怀揣“殃榜“骂文章。
  (五)沈三
  沈三,本名沈友三,出生在北京广安门内牛街一个普通的回民家庭。自小就酷爱习武摔跤,他20来岁时,以卖牛肉为业,后又当过兵。自参加杨双恩跤场后,在父辈的指导下,练就一身纯熟的掼跤技艺。
  掼跤作为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有关史料和文物证时,早在两千多年前,秦二世就已经把摔跤作为宫廷的主要娱乐项目并在民间有所发展。秦以后,西汉、晋、隋、唐、宋、明历代,摔跤运动逐渐发展,宫廷与民间摔跤运动也日益丰富起来。
  到了清代,摔跤运动更加蓬勃发展。清代各朝皇帝均十分重视提倡摔跤,设有“善扑营”,是宫廷的专业队选拔表演队。善扑营分左右两翼(训练场所)。东营在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大佛寺内;西营在北京西北小护国寺内。跤手称为“布库”,京人俗称“扑户”。布库分头、二、三、四等。
  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灭亡后,善扑营便随清廷而瓦解。那些一向靠着俸禄的布库们,渐渐陷入困境,为谋生路,纷纷改行,一部分人被迫撂地以摔跤卖艺谋生,以维持生计。
  北京的掼掼跤场,始于天桥,而天桥的掼跤场上的跤手即是从清代的“善扑营”演化而来。民国十一年(1922年),原善扑营帽库杨双恩,开台在天桥卖艺,主要练些拳脚,偶有同道帮场,则表演掼跤,第二年,有“私练”(清代食钱粮的布库叫官跤,又叫官腿;民间个人称私练或私跤)名沈三者,与惁双恩合作,在西市场东街合意轩落子馆后身儿开辟了天桥第一处掼跤场,因其技艺精湛,颇受群众欢迎,每日观者甚多。自此,清廷善扑营的掼跤技艺,外传到天桥,并逐渐形成了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沈三的师傅宛永顺原是天坛扑户的总管。清亡后,宛永顺没了铁杆儿庄稼,便教些徒弟摔跤。沈三年轻好强,靠自己的勤奋好学,除了做牛杂碎的生意外,便跟宛永顺学摔跤,开始他学跤只为防身,并不卖艺.有一天,他推车卖牛杂啐到天桥叫卖,途中碰到了当时靠打拳卖艺的惁双恩老人。沈三平常也跟杨老头拳术。沈三见老人愣在地上发呆,便问道:‘师傅您怎么了?’杨老头儿一言未发,眼泪却流了出来。原来是惁双恩在天桥练了几趟拳,等到向观者讨钱时,大家却一哄而散。杨老头儿60多岁,落到如此一步是无论如何也受不了的。
  “别忙,我去找几个兄弟给你老帮帮场。”沈三一脸豪气,拍着胸脯说:“您老给我看着车,我去去就回
  不大一会儿功夫,沈三便找来几个平常一块儿玩跤的小兄弟,他们一个个脱光了膀子,摆好了架势,在场子上摔起跤来。场子里一热闹,人们便纷纷围过来看,观众兴高采烈。他们摔完跤,杨老头儿跟着练把式收钱,
这下观众信头了,稀里哗啦往场子上扔钱。于是沈三几乎天天前来帮场,他把货四往边上一搁,下场子撂跤。后业索性不卖牛杂碎了,和杨老头儿在天桥开起了第一个摔跤场,直到杨老头儿死后,他仍以摔跤为生。
  沈三摔跤机智灵活,他善于使“绊子”。在与对手较量时,他能迅速判断对方的长处和短处,故能避其所长,攻其之短。他平常练的最好的功夫叫“窝勾”。俗称“麻花撇子”。他把平常练功用的双石头取下一这来,剩下的一个中间插上一根杠子立住,然后他用腿把这根杠子缠住,用力往起一踢,只见“嗖”的一家伙,石头能飞出一丈多远。
  自1911年至1956年,先后在天桥掼跤的艺人有杨双恩、沈三、张狗子、玉三、王小孩、孙傻子、刘四宝、杨八、魏德海、徐俊清、张宝忠、满宝珍、富德才、王秀亭、郭升祥、李恩荣、文培、苏殿起、陈金泉等三下余位。除杨双恩是创始人之外,最有名的是沈三、张狗子、宝三、徐俊清、满宝珍等人。沈三和张狗子、宝三、满宝珍等著名跤手都是“换帖”(旧时异姓称为“换帖”)的金兰弟兄,技艺上互相切磋,生活上彼此关照。与沈三能并驾齐驱的是张狗子,他1936年参加全国运动会获掼跤亚军((冠军是蒙古族摔跤手)。日伪埋藏,天桥的所有卖艺人生意萧条,张狗子离开北京,在开津“三不管”帮朋友办跤场,20世纪40年代初病死天津。
  沈三是20世纪30年代北京跤坛的头把金椅。胡适生先生对浓沈三有过这样的描述;“沈三既擅长摔跤,又有硬气功的本领。他的摔跤技艺精湛,比赛时能够出奇制胜。1933年10月,在南京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他荣获摔跤比赛的冠军。沈三的表演也很见功力。他侧卧在地,头枕一叠新砖,在太阳穴片再放一叠砖,另外一个人手持铁锤猛力一击,他头枕的砖头会部击碎,而他却一跃而起,浑身上下毫无损伤。”
  据有关资料记载:沈三的别业是开“清德堂”成药店,规模不大,专售治疗诸虚百损的丸药。他卖艺后期,因染上抽白面的恶嗜好,气力渐渐衰退,不能再掼跤了,只能练打弹弓或开石头,最后因吸毒耗尺膏油。一代著名摔跤冠军死于吸毒,令喜爱他的广大群众痛心扼腕。
  (六)蹭油的
  “蹭油的”本名叫周绍棠。他是东北人,人长得不高,挺士巴瘦的,扁脑袋留上头,一双小眼睛总是眯缝着,一双大外八字脚。他在老天桥靠出售自制的去油皂为生。
  在老北京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各类报刊上,都或多或少地报道过他的事迹。
  乔金凤曾这样回忆过蹭油的“他手里老提拎着一个小包铁匣子,里面装的全是药皂。他在天桥边走边唱:‘蹭呀,蹭呀,有油蹭蹭就干净呀!蹭呀,蹭呀,不管你是沾的什么油呀!香油、豆油、酱油加煤油,沾在衣服上多难看呀!给你蹭蹭包干净呀!
  “蹭油的在天桥的人丛中眼观六路,发现有你衣服上有油点儿,他便抓住不往。‘您这儿有油点儿,我帮您蹭一蹭,保管蹭掉,我这里有约皂,比香皂还好呢!’人家要是觉得这个油点不体面,就让他蹭。他从铁匣子里取出一块灰白色的药皂,蘸点唾味,就在油点子上蹭起来。蹭过一阵,他再用一块布,蘸水擦一擦,你再一看,可不是,油点儿给蹭掉了。这会儿,蹭油的就说道:‘先生,您看,我把您衣服上的油蹭掉了,您买块药皂,要不您赏几个钱吧!’”“一般人不是买药皂,就是赏他几个钱。他本人也不计较对方给钱多少,就又去寻找新的有油点的主顾去了。他要是碰上小孩子的衣服上有油点儿,脸上立即会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笑嘻嘻的模样,轻声唱道:‘蹭呀,蹭油呀!瞎吃,瞎油,瞧你多脏啊!’小孩子一见这阵势全要跑,可他又拉住人家,非把人家的衣服上的油蹭掉不可。不过,他从不跟小孩子要钱,而是叮嘱小孩子替他传名。小孩子们往四处喊:‘蹭油的把我衣服上的油蹭掉喽!’”
  看来,这个蹭油的还真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而且他还找到了不花钱的最有效的宣传广告方法。
  老人们都说蹭油的在天桥呆了四五十年,但什么进候来到天桥的又说不准,甚至连什么时候离开天桥的也不大有人注意他。真可谓:来无踪影传美名,去无踪迹怪人称。人们却记住了他,他也列入了第三代天桥八大怪之中。
  (七)拐子顶砖
  俗话说:“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可是在民国初年,在天桥出现了一位以砖见真功夫的无名拐子残疾艺人,他不是光说不练,而是光练不说。
  这个拐子年过四旬,一条腿从膝盖处截去半条,来往拄着拐杖。无论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冰冻三尺的严冬,他总是袒胸露背跪于地,头顶二十余块青砖,重达百余斤,闭目合掌,似古刹壁画中的“达摩面壁”,纹丝不支,不发一言。从上到下,得有五六尺高。在他面前,几块石子压着一张地状,上面写着:‘拐子要钱,靠天吃饭,善人慈悲,功夫难练。”等到他要够了一天的饭钱,便把青砖一块块卸下来。拐子对赏钱观众,翕动嘴唇,似为行善者祈福,并作揖以致谢。这时,细心的人会发现,拐子的头顶上露出一处拳头大小的凹坑。由此可见拐子的功夫非同一般。
  一位在20世纪30年代见过拐子顶砖的老人说:“这个拐子当时大约有40来岁,人长得四方大脸,黑黝黝的,脸上还有极深的皱纹。他每天都到天桥,等到游人一多,他就双膝跪地,在面前展开那张地状,状子上只有十六字(就是前面提到的十六字)。然后他把身边的二下风块大方砖,一块一块地放到头顶上摞起来少说也有百十多斤重。就这样跪在地上,一声不吭,仿佛哑巴一样。谁要可怜他,就扔下几个铜子,他听见后,就嘴唇动动,两后作个揖,就算完了。”
  拐子在天顶砖十几年而未尝说过一句话,这与其他靠“春典”(艺人行话,指以能会道吸引观众而赚钱)广为招徕的做法截然不同。此人于30年代后即销声匿迹,其姓名一直不为人知。有的人说,拐子早年为铁山寺(明代古刹,地址在北京前门外珠市口路北)的“替僧”(替代有钱人出家的和尚),因所掌管的“法器”(指僧道举行宗教仪式所用的钟、鼓、铙、钹、引磬、木鱼等器物)失盗而被方丈打残废,遂愤然还俗,后为生活所迫而在天桥以顶砖谋生。
  尺管无人知道拐子的下落,但他的“光练不说”的真功夫给当年的观众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被人们尊为第三代天桥八大怪之一。
  (八)赛活驴
  “赛活驴”原名叫关德俊。他靠自己制作的一副驴形道具,在天桥撂地表演各种驴的动作,如“驴子散花”、“驴尥蹶子”、“纺失前蹄”等而出了名。表演时,他的妻子乔金凤化妆骑在驴背上,手打一副三寸长一寸宽的竹板唱莲花落子,使整个节目声情并茂,身形惟妙惟肖,浑然合为一体,被广大观众所接受认可,称为“赛活驴”。
  关德俊最初跑过京剧龙套。20世纪30年代,北京大栅栏广德楼戏园经常上演神话传说的剧目《八仙得道》,剧中张果老所骑的那头白色毛驴便是由关德俊扮演的。剧情中有张果老所骑的毛驴过桥,剧团为了以险叫座,特意设计了让毛驴驮着张果老从悬于舞台上空的两根毛竹上面踏过。表演时剧场内灯光大都熄灭,只有一盏橙色聚光灯照射着张果老与驴形。此进锣鼓轻击,箫声悠扬婉转,但见身穿道袍的张果老,修闲自得地倒骑在驴背上,**的那头“白驴”,或摇头摆尾,或尥个蹶子,或打个响鼻儿,四蹄敏捷而熟练地踏在毛竹上,亶亶悠悠地从“上场门”一直走到“下场门”,把个毛驴表演得活灵活现,简直就同真的毛驴一般,博得全场观众的喝彩。
  乔金凤16岁嫁给了关德俊。在她未嫁到关家之前,曾跟着一个叫欧瞎子的瘦高个儿学唱过莲花落子,还曾到小小电台和几家旧时百货公司电台唱过。她的天赋和聪明使她到了关家以后,和关德俊一同在天桥撂地卖艺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关德俊是个非常聪明伶俐的人,他有心计,爱捉摸新点子,出个新花样。他觉得老唱莲花落子是个俗套子,久而久之观众就会厌烦。他在天桥街上看到了小毛驴,看到了毛驴的蠢相常常的引人发笑,于是有一天,他对乔金凤说:“我装扮成一条驴吧!”乔金凤说:“装成驴,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关德俊说:“我们总得要吃饭呀!”就这样,夫妻二人找一块黑布和竹恖子,做好了驴衣和驴头。再用白粉,画出了驴鼻子和驴嘴巴。关德俊穿上驴衣,套上驴头,弯下腰扶住两根短木棒,走动起来,果然像头驴了。他就让乔金凤骑上去,让她唱太平歌词。
  就这样,他们夫妻二人练了很久,尤其是关德俊挨了不少摔,吃了不少苦,但终于练成了一头灵巧的驴子,可以上凳下凳,可以驮上媳妇抬起后蹄,可以踩玻璃球儿,还可以表演各种自己创作的技巧和节目。
  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天桥市场上发现了一头黑驴,驴背上驮着个小媳妇。这个小媳妇穿红袄,绿裤子,鞋面上还绣着牡丹花,长长的刘海儿把前额遮住,扑闪着两只明亮的眼睛,脸上还搽花粉,头上戴着珠翠。驴子神气地走着,背上驮着的小媳妇放天嗓子唱道:
  上得台来我心留神,看到财神和吉祥。神怀抱着摇钱树,喜神怀抱着聚宝盆。聚宝盆里有金马驹子在,金马驹子背上驮着金人。金人他手里捧了八个大字:招财进宝,日进斗金。
  观众越多,夫妻俩表演兴致也越浓。乔金凤只要扬鞭轻轻一抽,“驴”便往开四蹄儿跑起圆场来。正跑得飞快时,突然间失了前蹄,卧于地上,几番挣扎忽又站起,抖动一下身上的尘土,旋即腾空而起,跳上一条高而狭长的木凳上面,那木櫈的三条腿度下各垫一个核桃般大小的玻璃球,另一条腿却悬空,看驴身,却稳如泰山。喝彩声刚落,又见小媳妇横站在驴背上徐徐仰身,弯上一个非常漂亮的“后桥”(戏曲毯子功。斤斗之一种,动作与“小翻”略同,不过节奏较慢,系小翻的基本功),用嘴叼起凳面上的茶杯,紧接着一个“后空翻”,轻轻落于地下。一系列令人目眩的神速高难动作,把围观的人们惊得目瞪口呆,直到“赛活驴”脱去驴形道具打钱时,方热烈鼓掌来。大伙儿纷纷议论道:“这真是赛过活驴了!”
  于是“赛活驴”便成关德俊的艺名。他们夫妻二人在天桥演艺界渐渐有了名声,被公认为天桥第三代八大怪&&
之一。成善卿先生有诗赞“赛活驴”的技艺:
  曾扮张果老坐骑,包银不足谋生计。还操旧业来天桥,仍作驴身驮爱妻。脖挂铜铃叮当响,摇尾亮掌又翻蹄。球垫凳腿当木桥,几番上下如履地。二十余载名声噪,绰号人称赛活驴。
  “赛活驴“夫妇均已谢世多年,其绝技并无人继承。其演出形式在今天桥乐大茶园曾有赏模仿表演过。但今天的表演据”权威老天桥观众”讲:“只算皮毛,比当年关德俊差之远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ivid cak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