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为黄疸型肝炎的症状肝炎该怎么办?

→ 黄疸肝炎做什么检查?
黄疸肝炎做什么检查?
健康咨询描述:
我老公这段时间总是说右上腹部有点痛,痛起来的时候还有点想吐,皮肤也很黄,但是因为疼痛不是很剧烈就没有怎么引起重视,直到前天他们公司组织体检的时候查出肝功能异常才引起重视。立马到医院看,结果说怀疑是黄疸型肝炎,但要做了检查才能确诊。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黄疸肝炎做什么检查?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李医生爱心医生
帮助网友:11称赞:1
&&&&&&黄疸型肝炎可引起发热:当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时,很多人都会误诊为是感冒发烧,这也就耽误了病情的及时治疗。发热的原因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当出现黄疸首先应鉴别黄疸的类型,先判断是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还是溶血性黄疸。然后再检查肝功能、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等:&&&&&&1.如果患者常规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数值下降,尿常规中隐血试验阳性、尿胆原增加及尿胆红素阴性,TB升高,DB基本正常,ALT、AST、ASP、GGT、ALB及PT正常,应考虑为溶血性黄疸,再进一步作可引起溶血性疾病的相关检查,此时患者应至血液科进一步检查治疗。&&&&&&2.假如患者肝功能正常,肝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转氨酶(ALT和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均增加,DB/DT在30%-40%之间,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白蛋白(Alb)降低,尿常规可见尿胆红素及尿胆原不同程度的升高。即可考虑为肝细胞性黄疸,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进一步检查。&&&&&&3.当患者TB升高,DB明显升高,DB/DT大于50%,ALP、GGT明显升高,尿常规尿胆红素也明显升高,但尿胆原减少或消失,应考虑阻塞性黄疸的可能,可能过B超CT、MRI、 ERCP及肝穿刺活检等检查以确定为肝内淤胆抑或肝梗阻。
擅长: 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儿科传染病,妇科常见病
帮助网友:13239称赞:89
&&&&&&病情分析:&&&&&&就你所述情况引起黄疸型肝炎的病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对症治疗。&&&&&&指导意见:&&&&&&我建议你到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肝功能和甲肝、乙肝和其他肝炎相关检查,继续观察情况变化。
叶医生爱心医生
帮助网友:456称赞:38
&&&&&&黄疸型肝炎表现为肝区疼痛:名为黄疸型肝炎,一定会使肝脏受损。疼痛的位置为右上腹。出现肝区疼痛这种黄疸型肝炎的症状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及炎症波及肝脏韧带及其周围的纽织导致。主要检查有:&&&&&&血清蛋白测定:在肝细胞性黄疸的中、晚期,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少数情况下,如球蛋白显着增高时,则总蛋白可正常或超过正常。&&&&&&蛋白电泳测定在急性黄疸型肝炎者,其β及γ球蛋白轻度升高;而肝硬化时β及γ球蛋白明显增高;梗阻性黄疸的中、晚期,α2及β球蛋白升高;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则α2、β及γ球蛋白增高。&&&&&&以上是对“黄疸肝炎做什么检查?”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龚医生医师
擅长: 临床科室
帮助网友:906称赞:195
&&&&&&黄疸型肝炎的黄疸前期:在这阶段因个体差异、患者表现复杂多样易被 误诊,应特别注意,如有的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类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关节酸痛而被误认为风湿病。也有少数人有剧烈腹痛而误认为急腹症。还有少数人可出现等麻疹。此期中末,查体可发现肝区叩击痛及压痛,半数以上患者肋缘下可触及肝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阳性。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 、呕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因而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检查:&&&&&&(一)血常规: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二)尿常规: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以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除胆红素阳性外,还可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或管型。&&&&&&(三)肝功能检查、血清酶测定、血清蛋白 、胆红素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四)其他生化指标检测:电解质、血糖、血浆胆固醇、甲胎蛋白(AFP)、病原学检查。
赵医生爱心医生
帮助网友:48称赞:4
&&&&&&黄疸型肝炎检查:&&&&&&1.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尿液检查: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黄疸期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均增加。&&&&&&3.肝超声波检查和心电图:有异常改变。&&&&&&4.肝功能试验&&&&&&(1)血清胆红素:在黄疸期血清胆红素逐日升高,多在1~2周内达高峰。&&&&&&(2)血清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在黄疸出现之前就开始上升,在疾病极期达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极高的血清ALT,恢复期随血清胆红素缓慢下降。天冬氨酸转氨酶4/5在线粒体(ASTm)、1/5在细胞液(ASTs)中,线粒体损伤时,血清AST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严重性。在病毒性肝炎时,ALT值高于AST值,尤其在急性病例,AST增高幅度不及ALT。&&&&&&(3)低白蛋白(Alb: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
是诊断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学指征。&&&&&&(4)蛋白代谢功能试验:低白蛋白(Alb)血症: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降低程度取决于肝病的重度和病期。血清前Alb因其半衰期短,故在肝实质损害时,变化更为敏感,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一致,其变化机制与Alb相似。甲胎蛋白(AFP):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性)时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标志肝细胞的再生活跃,在有广泛肝细胞坏死的患者中,AFP增高可能预后较好。
罗医生爱心医生
帮助网友:83称赞:4
&&&&&&黄疸型肝炎的症状:尿黄如茶:黄疸型肝炎患者都有尿黄的症状。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尿色加深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导致。主要检查为:&&&&&&1.血清胆红素测定。1分钟胆红素是血清与试剂混合后于1分钟时测定的胆红素含量,一般占总胆红素的20%。肝细胞性黄疸时,1分钟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比值常在20%~60%。&&&&&&2.血清总胆固醇及脂蛋白-X测定。肝细胞性黄疸,尤其是肝细胞有广泛坏死时,胆固醇酯降低。正常人血中无脂蛋白-X,而在肝外阻塞性黄疸及肝内胆汁郁积时则脂蛋白-X呈阳性,其阳性率达90%~100%。单纯肝细胞性黄疸时,脂蛋白-X极少阳性。
疾病百科| 肝炎
挂号科室:肝病科
温馨提示:肝炎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
&&&&&&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
好发人群:肥胖、嗜酒、年长、喜荤、少动、饥饿营养不良者
常见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厌油、疲乏无力、发热、肝区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疫苗、药物疗法
参考价格:11
参考价格:0
参考价格:14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
参考价格:¥10.9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
参考价格:¥1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十万名医在线答疑,千万网友问诊经验分享
5分钟回复,10万医生,免费在线咨询
> 怎样确诊黄疸肝炎
怎样确诊黄疸肝炎
如何检查黄疸型肝炎
我有肝炎,我总是会肝脏不舒服。我就赶紧做了检查我想知道什么是急性黄疸型肝炎。我想知道有什么事需要检查的。还有需要做其他什么的肝病检查我需要...
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病毒性肝炎,其中甲肝和戊肝一般为急性黄疸型,可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就是饮食上,这两种是一般可以治愈的,不会转为慢性,治愈后就?...
共位医生回答
黄疸肝炎需要检查什么指标需要多少钱?
眼睛黄,干涩,有血丝,其他还好
你好,积极治疗,保肝护肝,同时避免暴饮暴食和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禁烟酒
共位医生回答
黄疸型肝炎是怎么形成的
黄疸型肝炎是怎么形成的.肝病大三阳很久了,没什么症状,但是肝病为什么会黄疸,感觉皮肤很黄,太难看了。黄疸型肝炎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黄疸型肝炎是怎么形成的/病毒性肝炎出现这种黄疸现象,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并在肝细胞内复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一起损害肝细胞,?...
共位医生回答
黄疸肝炎的前兆是什么呢,怎样预防
困乏无力,眼珠偏黄,脸黄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曾经没有得过,近五年因心脏问题服用华法林是否有影响
你好,这位朋友,一、黄疸初期症状多数起病迟缓,会有畏寒发热,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良、恶心呕吐、肝区不?...
共位医生回答
怎么治疗黄疸肝炎
不想吃东西&&怎样才能治疗好以上症状
这位朋友,你好。这位患者的肝功能和肝胆的超声检查结果怎么样?目前的黄疸病因是?
请把检查结果上传给我们,我们好结合现在的症状?...
共位医生回答
黄疸肝炎怎么治
我的爸爸最近由于感到没有力气,就跟我妈妈去医院看了下,结果检查出来说是得了黄疸型肝炎,即使暂时控制好了病情,也需要平时在家里面多休息,再也...
1、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做到不偏食、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瘦肉、牛奶、鱼虾等都要食用。2、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要做到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可口...
共位医生回答
黄疸诊断标准是多少黄疸会引发哪些类型肝炎
黄疸诊断标准是多少
黄疸会引发哪些类型肝炎
您好,正常人总胆红素一般在23左右,超过这个数值为胆红素升高,一般是由于甲型肝炎引起的。
共位医生回答
黄疸肝炎有什么症状
黄疸肝炎有什么症状?最近这段时间总觉的人很疲劳,而且全身无力的样子,后来听朋友说自己的脸色也越来越黄了,后来去医院做了检查,才知道是急性黄...
你好。中医在治疗黄疸型肝炎方面效果也不错。中医认为,黄疸型肝炎是由于肝胆受损所引起的,因此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必须充清热利湿入手。
共位医生回答
已确诊是急性黄疸型肝炎,住院半个月带药
已确诊是急性黄疸型肝炎,住院半个月带药出院半个月后检查,医生给我开了一个月的干扰素,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需要打多久干扰素啊?
你好!患者有乙肝而且有黄疸等情况需要住院治疗处理,综合治疗,干扰素的使用也尽量在肝功能好转后考虑使用,
共位医生回答
病毒性黄疸肝炎、戊型已痊愈后还用服药吗
病毒性黄疸肝炎、戊型已痊愈后还用服药吗
如果目前已经痊愈,是不需要进行服药的,但是要定期换一下肝功能,看是否有肝功能的损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喝酒,避免经常熬夜
共位医生回答
关于怎样确诊黄疸肝炎的经验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黄疸的发生在新生儿的身上是最常见的,而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是有正常值可以参考的,笔者闺蜜的宝宝前段时间就曾患过黄疸病症,为此,...
分享者:辣妈小球
新生儿黄疸高怎么办
刚出生的婴儿过多或少都会出现黄疸,但是新生儿黄疸高似乎就不是那么正常了,那么新生儿黄疸高怎么办,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生儿黄疸高怎么办
分享者:辣妈小球
小孩满月后,还会出现黄疸么
有很多的小孩我们知道做12天左右,就会出现黄疸,但是,有一些小孩在满月后仍旧会出现黄疸,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小孩满月后出现黄疸的治疗方法。
分享者:灵宝宝
新生儿黄疸多久能退呢
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新生的婴儿生了很多的黄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父母的血液不相溶,还有的也是因为婴儿的红细胞增多等原因。下面我们向大家详细介绍新...
分享者:小麦兜
黄疸偏高怎么办
黄疸偏高一般都是出现在新生儿上面,因此对于新生儿的黄疸偏高新生妈妈们就要非常的关注这些问题了,接下来,我们就带领各位新生妈妈一起去了解一下...
分享者:小麦兜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
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外科_泌尿外科
擅长:泌尿系统各类损伤的急诊处理及修复、泌尿系统各类特发肿瘤的治疗、泌尿系统急症处理、泌尿系统各类先天畸形的整形修复、泌尿系统特异性及非特异性感染。尤其为老年前列腺增生症及所引起的肾积水、肾功不全、老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致动力学改变而引起的系统损害均有系统研究。为男性生殖系统的前列腺炎、精囊炎、睾丸附睾炎及各种肿块等均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从医二十余年,擅长内科,外科,妇儿科常见病的诊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铁人医院&内科
擅长:心内科疾病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通许县中心医院&内科
擅长:各种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危急重症的救治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副主任医师
黄疸相关药品适应症:清热利湿,退黄疸。用于治疗急、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0¥13.2¥39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孩子现在有半个月大了,在孩子刚出生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发现孩子的身体皮肤都开始逐渐的变黄了,而我们那个...
孩子现在有半个月大了,在孩子刚出生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发现孩子的身体皮肤都开始逐渐的变黄了,而我们那个...
孩子现在有半个月大了,在孩子刚出生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发现孩子的身体皮肤都开始逐渐的变黄了,而我们那个...
孩子现在有半个月大了,在孩子刚出生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发现孩子的身体皮肤都开始逐渐的变黄了,而我们那个...
从患者开始有症状到出现黄疸这段时间,约为数日至2周。起病 时患者常感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少数患者可持续高热数日。更为突出的症状是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
大家还关注(爱吃橘子的猫)
(BigBearBiscuit)
第三方登录:黄疸肝炎怎么传染的?
黄疸肝炎怎么传染的?
09-01-24 &
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的病毒性传染病,按引起发病的病毒不同可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又称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甲型肝炎15~45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45~160天,一般60~120天;非甲非乙型肝炎经肠道传播者14~60天,平均42天,经肠道外传播者70~145天;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类似。 临床可分为急性(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四个类型,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命名为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淤胆型乙型肝炎等。 1、急性肝炎 ①急性黄疸型肝炎:以甲型肝炎病者(HAV)感染多见,病程可分为质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历时2~4月,起病有发热、乏力、纳差、厌油、恶心、腹胀、腹泻、肝区痛、尿色逐渐加重、肝功能异常等。至黄疸期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尿如浓茶,亦可有大便色变浅,皮肤痛痒等症。此时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 ②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病程中不出现黄疸,其余症状与急性黄疸型的黄疸前期相似,亦有部分病人症状不明显而仅肝肿大和肝功能改变。 HAV引起的急性肝炎不转化为慢性,而HAV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NANBV)引起的相当一部分转为慢性肝炎。 2、慢性肝炎以HAV感染多见,可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3、淤胆型肝炎主要表现为长期(2~4个月或更长)肝内梗阻性黄疸,巩膜、皮肤黄染,皮肤痛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而自觉症状较轻。 4、重症型肝炎①急性重症型肝炎:多有起病后劳累、嗜酒、妊娠,合并感染等诱因,起病后10日内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迅速缩小,腹水迅速增多,有出血倾向、肝臭,及嗜睡、烦躁不安、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程不超过3周; ②亚急性重症型肝炎:起病10日以上出现重症型肝炎症状属此型,本型病程可达数月,易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 ③慢性重症肝炎:表现同亚急性重症型肝炎,但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体征及肝功能损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黄疸肝炎有的传染,有的不传染.传染的肝炎有甲肝,乙肝,丙肝,等,不传染的有酒精肝,药物肝,自免肝等.各种肝炎都会出现黄疸.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的病毒性传染病,按引起发病的病毒不同可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又称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临床表现潜伏期,甲型肝炎15~45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45~160天,一般60~120天;非甲非乙型肝炎经肠道传播者14~60天,平均42天,经肠道外传播者70~145天;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类似。临床可分为急性(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四个类型,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命名为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淤胆型乙型肝炎等。1、急性肝炎① 急性黄疸型肝炎:以甲型肝炎病者(HAV)感染多见,病程可分为质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历时2~4月,起病有发热、乏力、纳差、厌油、恶心、腹胀、腹泻、肝区痛、尿色逐渐加重、肝功能异常等。至黄疸期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尿如浓茶,亦可有大便色变浅,皮肤痛痒等症。此时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②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病程中不出现黄疸,其余症状与急性黄疸型的黄疸前期相似,亦有部分病人症状不明显而仅肝肿大和肝功能改变。HAV引起的急性肝炎不转化为慢性,而HAV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NANBV)引起的相当一部分转为慢性肝炎。2、慢性肝炎以HAV感染多见,可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3、淤胆型肝炎主要表现为长期(2~4个月或更长)肝内梗阻性黄疸,巩膜、皮肤黄染,皮肤痛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而自觉症状较轻。4、重症型肝炎①急性重症型肝炎:多有起病后劳累、嗜酒、妊娠,合并感染等诱因,起病后10日内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迅速缩小,腹水迅速增多,有出血倾向、肝臭,及嗜睡、烦躁不安、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程不超过3周;②亚急性重症型肝炎:起病10日以上出现重症型肝炎症状属此型,本型病程可达数月,易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③慢性重症肝炎:表现同亚急性重症型肝炎,但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体征及肝功能损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只要你不与病人同用毛巾、餐具就可以,同时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就行了! 毒性肝炎 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属中医的&黄疸&、&急黄&、&疫黄&、&瘟黄&、&湿热病&、&胁痛&、 &积聚&等范畴。远在两千年前《内经》即有&湿热相交,民病疸&的记载,晋代《肘后方》提出&时行发黄&,清代形成了&肝病&的概念,近年中医中药防治本病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外最初将本病称&卡他性黄疸&,8世纪有&流行性黄疸&和&传染性肝炎&的记载,本世纪以来,认为仅有甲、乙两型,1974年提出还有非甲非乙型,1977年发现了丁型肝炎病毒,1989年将非甲非乙型分为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至目前为止,已确定和可疑为病毒性肝炎的已达8种,常见的为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 1)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是一种消化道传播的肝炎,通常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传播的,其特点是起病急,起病前多有发热、全身无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恶心、腻油、可伴有腹泻,继之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这就是急性黄疸性肝炎,也有一部分不出现黄疸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本型预后良好,一般不引起肝脏慢性病变。 2)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除血液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外,密切接触,饮食亦为其传播途径,与甲肝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起病相对较慢,潜伏期长。 ②急性期可有发热、腹泻、恶心、纳差等症状,但发生率低于甲肝。 ③部分患者可变成慢性,反复发作,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迁移性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仍可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④慢性患者少部分可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 3) 丙型肝炎 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HCV),一般通过血液传播,其特点: ①患者多有输血、输血制品史。 ②起病隐匿,病情相对较轻,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ALT)呈中度或轻度升高,很少患者出现黄疸。 ③慢性化率高,治疗效果差。 ④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据统计,慢性丙型肝炎20%将变成肝硬化,肝硬化中又有20%将发展成肝癌。 4) 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其特点: ①缺陷性,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它必须在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的情况下,才可能感染人,因此丁型肝炎严格讲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②感染性,一种是和乙肝病毒同时感染,另一种是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再感染。 ③在乙肝病人中再感染了丁肝病毒,可使病毒加重,甚至于发展成重症肝炎,此型肝炎在几种肝炎中最少见,但最危险,因为同时有两种疾病在起作用。 5)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有许多相似之处,经消化道传播,一般不导致慢性肝炎,但不同于甲肝的地方: ①平均病情重于甲肝,黄疸发生率高,病情恢复比甲肝慢。 ②易发生胆汁淤阻,使黄胆不能顺利排出。 ③孕妇特别是中晚期妊娠患罹戊肝往往后果严重。 6) 己型肝炎:上述五型肝炎确定后,仍有一部分肝炎无法分类,说明尚有其他的病毒肝炎类型,有关己型肝炎病毒的特性和它引起的肝炎特点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7) 庚型肝炎:1995年初美国学者首先发现一种输血后肝炎的致病病毒,称为庚型肝炎病毒(HGV),经研究我国HGV也有较高的感染率,但目前尚在研究中。 8) TTV肝炎:TTV是1997年底发现的一种新的与输血后肝炎有关的病毒,初步研究表明,TTV的许多特征与乙肝病毒相似,既可引起暴发。 本病因发病早期有发热、全身乏力、胃纳差等症状,很可能被误诊为流感,或者由于一些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致使许多肝炎病例没能被诊断出来。 常见的肝炎症状有: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也可造成慢性病毒携带者,该型也在研究中。 甲型及戊型经粪-口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如处理病人粪便、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均可传染,水源和食品污染可引起大流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唾液、精液、初乳、汗液等,均有病毒的成分,可通过血液传播,如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注射、刺伤、共用牙刷或剃刀、共用外科器械,昆虫叮咬等传播,也可通过密切的生活接触及分娩过程中传染,丁型肝炎一般只与乙型肝炎同时存在,或继发于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之中,它遵循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而传播。 本病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有相应的流行病学资料,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厌食、或肝区痛及肝肿大,ALT升高,部分病人有黄疸及血清胆红素>17.1umol/L,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即可建立。急性肝炎高黄疸并持续不退, 自觉症状相对轻,ALT升高不明显而AKP、r-GT明星增高,能排除肝外阻塞性黄疸者,可诊断为瘀胆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症状明显,肝肿大质地中等以上, 有肝掌、蜘蛛痣、面色晦暗、脾肿大、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异常,或有肝外表现及有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等)阳性,可诊断为慢性活动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症状、体征、化验改变较轻,可拟诊为慢性迁延性肝炎,但确诊有赖于肝组织活检。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程中,黄疸进行性加深、肝缩小、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40%以下、酶疸分离、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可诊断为重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有赖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及特异性DNA或RNA。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比较复杂,国内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丁、丙、戊型,常被误诊为乙型,对此应持慎重态度。若急性期血中HBsAg · 121· 或HBV-DNA阳性,恢复期转阴;急性期抗一HBclgM高效价、抗-HBclgG低效价, 恢复期恰恰相反;急性期抗一HBc阳转或恢复期抗一HBs阳转等,均有利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本病的西医治疗一般采用保肝、抗病毒以及对症治疗;中医则通过对不同类型肝炎进行辨证施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和胃等方法治疗。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50例,经20天的治疗,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39例;30~60天的治疗,全部治愈。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炎369例,治愈287例,好转75例,无效7例。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不会传染上的,实在不放心就去医院检查一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只要你不与病人同用毛巾、餐具就可以,同时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就行了! 毒性肝炎 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属中医的&黄疸&、&急黄&、&疫黄&、&瘟黄&、&湿热病&、&胁痛&、 &积聚&等范畴。远在两千年前《内经》即有&湿热相交,民病疸&的记载,晋代《肘后方》提出&时行发黄&,清代形成了&肝病&的概念,近年中医中药防治本病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外最初将本病称&卡他性黄疸&,8世纪有&流行性黄疸&和&传染性肝炎&的记载,本世纪以来,认为仅有甲、乙两型,1974年提出还有非甲非乙型,1977年发现了丁型肝炎病毒,1989年将非甲非乙型分为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至目前为止,已确定和可疑为病毒性肝炎的已达8种,常见的为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 1)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是一种消化道传播的肝炎,通常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传播的,其特点是起病急,起病前多有发热、全身无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恶心、腻油、可伴有腹泻,继之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这就是急性黄疸性肝炎,也有一部分不出现黄疸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本型预后良好,一般不引起肝脏慢性病变。 2)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除血液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外,密切接触,饮食亦为其传播途径,与甲肝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起病相对较慢,潜伏期长。 ②急性期可有发热、腹泻、恶心、纳差等症状,但发生率低于甲肝。 ③部分患者可变成慢性,反复发作,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迁移性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仍可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④慢性患者少部分可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 3) 丙型肝炎 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HCV),一般通过血液传播,其特点: ①患者多有输血、输血制品史。 ②起病隐匿,病情相对较轻,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ALT)呈中度或轻度升高,很少患者出现黄疸。 ③慢性化率高,治疗效果差。 ④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据统计,慢性丙型肝炎20%将变成肝硬化,肝硬化中又有20%将发展成肝癌。 4) 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其特点: ①缺陷性,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它必须在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的情况下,才可能感染人,因此丁型肝炎严格讲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②感染性,一种是和乙肝病毒同时感染,另一种是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再感染。 ③在乙肝病人中再感染了丁肝病毒,可使病毒加重,甚至于发展成重症肝炎,此型肝炎在几种肝炎中最少见,但最危险,因为同时有两种疾病在起作用。 5)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有许多相似之处,经消化道传播,一般不导致慢性肝炎,但不同于甲肝的地方: ①平均病情重于甲肝,黄疸发生率高,病情恢复比甲肝慢。 ②易发生胆汁淤阻,使黄胆不能顺利排出。 ③孕妇特别是中晚期妊娠患罹戊肝往往后果严重。 6) 己型肝炎:上述五型肝炎确定后,仍有一部分肝炎无法分类,说明尚有其他的病毒肝炎类型,有关己型肝炎病毒的特性和它引起的肝炎特点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7) 庚型肝炎:1995年初美国学者首先发现一种输血后肝炎的致病病毒,称为庚型肝炎病毒(HGV),经研究我国HGV也有较高的感染率,但目前尚在研究中。 8) TTV肝炎:TTV是1997年底发现的一种新的与输血后肝炎有关的病毒,初步研究表明,TTV的许多特征与乙肝病毒相似,既可引起暴发。 本病因发病早期有发热、全身乏力、胃纳差等症状,很可能被误诊为流感,或者由于一些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致使许多肝炎病例没能被诊断出来。 常见的肝炎症状有: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也可造成慢性病毒携带者,该型也在研究中。 甲型及戊型经粪-口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如处理病人粪便、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均可传染,水源和食品污染可引起大流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唾液、精液、初乳、汗液等,均有病毒的成分,可通过血液传播,如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注射、刺伤、共用牙刷或剃刀、共用外科器械,昆虫叮咬等传播,也可通过密切的生活接触及分娩过程中传染,丁型肝炎一般只与乙型肝炎同时存在,或继发于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之中,它遵循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而传播。 本病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有相应的流行病学资料,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厌食、或肝区痛及肝肿大,ALT升高,部分病人有黄疸及血清胆红素>17.1umol/L,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即可建立。急性肝炎高黄疸并持续不退, 自觉症状相对轻,ALT升高不明显而AKP、r-GT明星增高,能排除肝外阻塞性黄疸者,可诊断为瘀胆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症状明显,肝肿大质地中等以上, 有肝掌、蜘蛛痣、面色晦暗、脾肿大、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异常,或有肝外表现及有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等)阳性,可诊断为慢性活动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症状、体征、化验改变较轻,可拟诊为慢性迁延性肝炎,但确诊有赖于肝组织活检。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程中,黄疸进行性加深、肝缩小、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40%以下、酶疸分离、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可诊断为重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有赖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及特异性DNA或RNA。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比较复杂,国内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丁、丙、戊型,常被误诊为乙型,对此应持慎重态度。若急性期血中HBsAg · 121· 或HBV-DNA阳性,恢复期转阴;急性期抗一HBclgM高效价、抗-HBclgG低效价, 恢复期恰恰相反;急性期抗一HBc阳转或恢复期抗一HBs阳转等,均有利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本病的西医治疗一般采用保肝、抗病毒以及对症治疗;中医则通过对不同类型肝炎进行辨证施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和胃等方法治疗。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50例,经20天的治疗,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39例;30~60天的治疗,全部治愈。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炎369例,治愈287例,好转75例,无效7例。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不会传染上的,实在不放心就去医院检查一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只要你不与病人同用毛巾、餐具就可以,同时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就行了! 毒性肝炎 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属中医的&黄疸&、&急黄&、&疫黄&、&瘟黄&、&湿热病&、&胁痛&、 &积聚&等范畴。远在两千年前《内经》即有&湿热相交,民病疸&的记载,晋代《肘后方》提出&时行发黄&,清代形成了&肝病&的概念,近年中医中药防治本病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外最初将本病称&卡他性黄疸&,8世纪有&流行性黄疸&和&传染性肝炎&的记载,本世纪以来,认为仅有甲、乙两型,1974年提出还有非甲非乙型,1977年发现了丁型肝炎病毒,1989年将非甲非乙型分为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至目前为止,已确定和可疑为病毒性肝炎的已达8种,常见的为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 1)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是一种消化道传播的肝炎,通常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传播的,其特点是起病急,起病前多有发热、全身无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恶心、腻油、可伴有腹泻,继之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这就是急性黄疸性肝炎,也有一部分不出现黄疸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本型预后良好,一般不引起肝脏慢性病变。 2)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除血液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外,密切接触,饮食亦为其传播途径,与甲肝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起病相对较慢,潜伏期长。 ②急性期可有发热、腹泻、恶心、纳差等症状,但发生率低于甲肝。 ③部分患者可变成慢性,反复发作,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迁移性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仍可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④慢性患者少部分可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 3) 丙型肝炎 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HCV),一般通过血液传播,其特点: ①患者多有输血、输血制品史。 ②起病隐匿,病情相对较轻,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ALT)呈中度或轻度升高,很少患者出现黄疸。 ③慢性化率高,治疗效果差。 ④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据统计,慢性丙型肝炎20%将变成肝硬化,肝硬化中又有20%将发展成肝癌。 4) 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其特点: ①缺陷性,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它必须在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的情况下,才可能感染人,因此丁型肝炎严格讲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②感染性,一种是和乙肝病毒同时感染,另一种是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再感染。 ③在乙肝病人中再感染了丁肝病毒,可使病毒加重,甚至于发展成重症肝炎,此型肝炎在几种肝炎中最少见,但最危险,因为同时有两种疾病在起作用。 5)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有许多相似之处,经消化道传播,一般不导致慢性肝炎,但不同于甲肝的地方: ①平均病情重于甲肝,黄疸发生率高,病情恢复比甲肝慢。 ②易发生胆汁淤阻,使黄胆不能顺利排出。 ③孕妇特别是中晚期妊娠患罹戊肝往往后果严重。 6) 己型肝炎:上述五型肝炎确定后,仍有一部分肝炎无法分类,说明尚有其他的病毒肝炎类型,有关己型肝炎病毒的特性和它引起的肝炎特点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7) 庚型肝炎:1995年初美国学者首先发现一种输血后肝炎的致病病毒,称为庚型肝炎病毒(HGV),经研究我国HGV也有较高的感染率,但目前尚在研究中。 8) TTV肝炎:TTV是1997年底发现的一种新的与输血后肝炎有关的病毒,初步研究表明,TTV的许多特征与乙肝病毒相似,既可引起暴发。 本病因发病早期有发热、全身乏力、胃纳差等症状,很可能被误诊为流感,或者由于一些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致使许多肝炎病例没能被诊断出来。 常见的肝炎症状有: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也可造成慢性病毒携带者,该型也在研究中。 甲型及戊型经粪-口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如处理病人粪便、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均可传染,水源和食品污染可引起大流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唾液、精液、初乳、汗液等,均有病毒的成分,可通过血液传播,如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注射、刺伤、共用牙刷或剃刀、共用外科器械,昆虫叮咬等传播,也可通过密切的生活接触及分娩过程中传染,丁型肝炎一般只与乙型肝炎同时存在,或继发于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之中,它遵循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而传播。 本病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有相应的流行病学资料,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厌食、或肝区痛及肝肿大,ALT升高,部分病人有黄疸及血清胆红素>17.1umol/L,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即可建立。急性肝炎高黄疸并持续不退, 自觉症状相对轻,ALT升高不明显而AKP、r-GT明星增高,能排除肝外阻塞性黄疸者,可诊断为瘀胆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症状明显,肝肿大质地中等以上, 有肝掌、蜘蛛痣、面色晦暗、脾肿大、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异常,或有肝外表现及有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等)阳性,可诊断为慢性活动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症状、体征、化验改变较轻,可拟诊为慢性迁延性肝炎,但确诊有赖于肝组织活检。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程中,黄疸进行性加深、肝缩小、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40%以下、酶疸分离、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可诊断为重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有赖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及特异性DNA或RNA。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比较复杂,国内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丁、丙、戊型,常被误诊为乙型,对此应持慎重态度。若急性期血中HBsAg · 121· 或HBV-DNA阳性,恢复期转阴;急性期抗一HBclgM高效价、抗-HBclgG低效价, 恢复期恰恰相反;急性期抗一HBc阳转或恢复期抗一HBs阳转等,均有利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本病的西医治疗一般采用保肝、抗病毒以及对症治疗;中医则通过对不同类型肝炎进行辨证施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和胃等方法治疗。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50例,经20天的治疗,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39例;30~60天的治疗,全部治愈。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炎369例,治愈287例,好转75例,无效7例。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不会传染上的,实在不放心就去医院检查一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HBV主要是经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 1.血液传播种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均有HBV存在,特别是急性期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中含有大量的HBV ,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 2.母婴传播 又称垂直传播,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本质上仍然是血液传播,具体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一,在产前或宫内感染,二,是分娩过程在产道中被感染,三,是围产期时与母亲亲密接触被传染.一般研究认为人群中HBV感染者有40%来源于母婴传播,在婴儿期被感染的人在今后更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并有可能长期携带. 3.医源性传播 医源性传播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或者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物品,或意外接触HBV阳性污染的血液等途径,使HBV经过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而感染.直接接触阳性的血液和间接接触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均可造成感染,患者输入乙肝病毒阳性的血液约有50%人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在化验,采血,穿刺,注射等操作时由于消毒不严,共用针头针筒等均可传播HBV. 4.性接触传播 乙肝病例或HBsAg携带者的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含有HBV,据研究发现HBsAg携带者中的阴道分泌物中HBsAg阳性率为98--100%.HBsAg阳性者将HBV传经配偶的几率较大,妓女和同性恋者感染率也较高. 5.是常生活接触传播 是常生活也可传播HBV,可能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治疗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简单的原则,目前乙肝没有特别的治疗药物,一般的治疗乙肝的药物有保肝类,抗病毒类,免疫调节类,抗脂肪肝类等,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区分,急慢性肝炎要采取对症治疗和保肝治疗,对于慢性肝炎患者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首先了解其机体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和免疫状况,再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或联合治疗。除药物治疗外,休息和合理的营养是治疗肝炎的重要原则,慢性病毒携带者要忌酒,避免过劳,注意营养,不滥用药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黄疸型肝炎   【病原及传播途经】   ①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直径25~29nm,在外界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0℃60分钟。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   ②乙型肝炎病毒(HBV)为DNA病毒,为42nm双层外壳病毒,原称Dane颗粒。直径为42nm。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险。抗原性复杂分为:   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一种复合抗原,具有多型性。其亚型可分为10种,临床意义尚无明确结论。   HBcAg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Dane颗粒核心中的抗原,数量与肝脏损害程度可能有关)。   HBeAg 与乙型肝炎感染有密切关系的e抗原。e抗原阳性提示体内病毒在复制,持续阳性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抗-HBs 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   抗-HBc 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抗体。   抗-HBe 抗e抗原的抗体。   ③丙型肝炎病毒(HCV) 直径为30~50nm,有一脂质外壳,为正链单股DNA。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70%以上。   ④丁型肝炎病毒(HDV)为一种缺陷性RNA病毒,直径为35~37nm,具有HBsAg的外壳。HDV能导致病情加重和感染的慢性化,并可能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有关。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类似,静脉注射毒品,男性同性恋、娼妓和经常应用血制品或肾透析患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⑤戊型肝炎病毒(HEV)为圆形颗粒,表面有圆形突起和缺口,无外壳。直径为29~38nm,病毒基因组为正链单股RNA。HEV主要通过人粪肠道途径感染。主要通过被污染水源经粪—口途径而感染。   【临床表现】   病程约2~3个月。   一、黄疸前期 多数起病缓慢,可有畏寒发热,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某些病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类似感冒。本期体征不显著,部分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于本期末小便颜色加深,继而巩膜及皮肤先后出现黄染。   二、黄疸期 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1周左右达高峰,部分病人短期内可出现肝内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黄疸日益加深,皮肤搔痒,大便呈淡灰白色,肝多肿大,质地充实有压痛、叩击痛。约10%的病人脾肿大。肝功能检查有明显异常,本期病程2~6周左右。   三、恢复期 此时黄疸和其他症状逐渐消退,精神食欲明显好转,肝脾逐渐回缩,肝功能渐趋正常。有些病人口苦、肝区痛、腰背酸困、腹胀等症状迁延较久。本期病程2~16周,平均一个月左右。   有人观察有部分甲型肝炎患者在急性期病情恢复后,可再次出现病情复发(黄疸和转氨酶升高),少数患者呈慢性经过。有报道病程迁延达1年之久,黄疸持续时间最长达33个月。   【化验检查】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减少。   二、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均明显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显著增加。   三、血清酶测定   ①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   ②其它酶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可轻度升高。   四、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测定 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均可明显下降,提示预后不良。   五、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   ①蛋白电泳γ-球蛋白(9~18%) 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常>26%,肝硬化时γ-球蛋白可>30%。   ②血清蛋白电泳前白蛋白(由肝脏合成) 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降低者达83~92%随着病情的恢复而恢复正常。   ③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 如比值下降或倒置,则反映肝实质功能障碍,对判断重症肝炎的预后及考核支链氨基酸的疗效有参考意义。   六、血清免疫学检查   ①甲型肝炎 测定抗HAV-IgM对甲型肝炎有早期诊断价值。   ②乙型肝炎 HBV标志(HBsAg、HBeAg、HBcAg及抗-HBs、抗-HBe、抗-HBc)对判断有无乙型肝炎感染有重大意义。HBV-DNA、DNA-P及PHSA受体测定,对确定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有无HBV复制有很大价值。高滴度抗HBc-IgM阳性有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有人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HBsAg的前S1(Pre-S1)和前S2基因。用组织化学及固相放射免疫测定可研究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前S抗原在肝细胞中的定位,在有HBV复制的肝组织中常含有HBsAg的前Sl和前S2。血清中可测定抗-前Sl和抗-前S2,前者于潜伏期即出现,后者在病毒复制终止前出现。故抗-前Sl阳性可作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指标,抗-前S2可为肝炎恢复的指标。   ③丙型肝炎常有赖排除甲型、乙型、戊型及其他病毒(CMV、EBV)而诊断,血清抗HCV-IgM阳性可确诊。   ④丁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有赖于血清抗HDV-IgM阳性或HDAg或HDV cDNA杂交阳性;肝组织中HDAg阳性或HDV cDNA杂交阳性可确诊。   ⑤戊型肝炎确诊有赖于血清抗HEV-IgM阳性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32nm病毒颗粒。   【并发症与后遗症】   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毒除侵犯肝脏外,还可侵犯其他器官,如HBV标志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等组织中找到。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12~27%),肾小球肾炎(26.5%),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及电镜检查,发现关节滑膜上有HBV颗粒。血清HBsAg持续阳性的膜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活检肾小球组织中曾发现有HBcAg沉积。并发结节性多动脉炎者的病变血管壁上可见HBsAg、IgG、IgM、C3等组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少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其中尤以糖尿病和脂肪肝值得重视。少数患者可后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预后】   急性甲型肝炎预后大多良好。急性乙型肝炎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其中约0.6%发生肝癌。丙型肝炎26~55%可转为慢性。戊型肝炎则约10%转为慢性肝炎,以迁延性居多。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预后较慢性迁延性肝炎为差。   慢性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慢性肝病发生肝癌者较对照组高10.76倍。病理学检查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病理切片中,全部均伴有肝炎后肝硬化的改变,且多数是从慢性活动性肝炎发展而来。   【常规治疗】   一、基础治疗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交叉及继发感染。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口服卡那霉素以控制肠道细菌的生长。   二、抗病毒药物应用   三、免疫调节剂的应用:①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②胸腺肽治疗;③强力宁。   四、活跃微循环的药物治疗:莨菪类药物和小剂量肝素、丹参等,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患急性肝炎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症状,常使病人痛苦难忍,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在此略加解释,以使病人及其家属能正确对待。 (1)食欲减退,恶心厌油。 这是大多数肝炎病人都有的症状,尤其是黄疽型肝炎病人表现更严重。肝脏是入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参与人体内的一切代谢过程。其中分泌胆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的吸收消化起着重要作用。患肝炎后,因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故而厌油食,患肝炎时胃肠道充血、水肿,蠕动减弱,胃肠功能紊乱,也影响食物消化与吸收,加之代谢产物不能由肝脏来解毒,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故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急性病毒性肝炎产生食欲减退等症状 (2)疲乏无力 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病人往往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尽管经充分休息,疲劳感仍不能消除,严重者好像四肢与身体分离似的。其原因是由于病人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人体能量不足;其次是由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使肝脏制造和储存糖原减少;另外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 (3)尿黄如茶。 黄疸型肝炎病人都有尿黄的症状。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被破坏的红细胞会放出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变成黄色物质叫胆红素。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经尿液排出体外较平时增加,故尿色加深。尿的颜色越黄,说明肝细胞破坏越重,病情好转尿色逐渐恢复正常。 (4)发热 急性黄疽型肝炎早期常有发热,多在37.5-38.5摄氏度,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5天,而无黄疽型肝炎者发热远远低于黄疽型肝炎者。许多病人发热还伴有周身不适、食欲减退,误认为得了感冒。为数不少的黄疽型肝炎病人,往往在医院门诊按感冒治疗,3-5天后待黄疽出现才被确诊,这是缺乏对肝炎发热症状认识的缘故。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5)肝区痛。肝炎病人常常诉说肝区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活动时加剧,且时间不一;有时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其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炎症波及肝脏韧带及其周围的纽织;另外患肝炎时病毒也常常累及胆囊及胆道系统,引起胆囊〕迎道及其周围的炎症。也有病人初患病时无肝区痛,一且确诊肝炎后,常常诉说肝区不适及肝区痛,这可能是精神因素的关系。对持续疼痛长期不缓解者,应认真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 (6)少数重型肝炎病例可见腹胀、少尿、出血倾向和意。 患急性肝炎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症状,常使病人痛苦难忍,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在此略加解释,以使病人及其家属能正确对待。 (1)食欲减退,恶心厌油。 这是大多数肝炎病人都有的症状,尤其是黄疽型肝炎病人表现更严重。肝脏是入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参与人体内的一切代谢过程。其中分泌胆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的吸收消化起着重要作用。患肝炎后,因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故而厌油食,患肝炎时胃肠道充血、水肿,蠕动减弱,胃肠功能紊乱,也影响食物消化与吸收,加之代谢产物不能由肝脏来解毒,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故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急性病毒性肝炎产生食欲减退等症状 (2)疲乏无力 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病人往往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尽管经充分休息,疲劳感仍不能消除,严重者好像四肢与身体分离似的。其原因是由于病人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人体能量不足;其次是由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使肝脏制造和储存糖原减少;另外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 (3)尿黄如茶。 黄疸型肝炎病人都有尿黄的症状。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被破坏的红细胞会放出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变成黄色物质叫胆红素。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经尿液排出体外较平时增加,故尿色加深。尿的颜色越黄,说明肝细胞破坏越重,病情好转尿色逐渐恢复正常。 (4)发热 急性黄疽型肝炎早期常有发热,多在37.5-38.5摄氏度,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5天,而无黄疽型肝炎者发热远远低于黄疽型肝炎者。许多病人发热还伴有周身不适、食欲减退,误认为得了感冒。为数不少的黄疽型肝炎病人,往往在医院门诊按感冒治疗,3-5天后待黄疽出现才被确诊,这是缺乏对肝炎发热症状认识的缘故。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5)肝区痛。肝炎病人常常诉说肝区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活动时加剧,且时间不一;有时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其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炎症波及肝脏韧带及其周围的纽织;另外患肝炎时病毒也常常累及胆囊及胆道系统,引起胆囊〕迎道及其周围的炎症。也有病人初患病时无肝区痛,一且确诊肝炎后,常常诉说肝区不适及肝区痛,这可能是精神因素的关系。对持续疼痛长期不缓解者,应认真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 (6)少数重型肝炎病例可见腹胀、少尿、出血倾向和意。 患急性肝炎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症状,常使病人痛苦难忍,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在此略加解释,以使病人及其家属能正确对待。 (1)食欲减退,恶心厌油。 这是大多数肝炎病人都有的症状,尤其是黄疽型肝炎病人表现更严重。肝脏是入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参与人体内的一切代谢过程。其中分泌胆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的吸收消化起着重要作用。患肝炎后,因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故而厌油食,患肝炎时胃肠道充血、水肿,蠕动减弱,胃肠功能紊乱,也影响食物消化与吸收,加之代谢产物不能由肝脏来解毒,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故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急性病毒性肝炎产生食欲减退等症状 (2)疲乏无力 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病人往往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尽管经充分休息,疲劳感仍不能消除,严重者好像四肢与身体分离似的。其原因是由于病人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人体能量不足;其次是由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使肝脏制造和储存糖原减少;另外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 (3)尿黄如茶。 黄疸型肝炎病人都有尿黄的症状。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被破坏的红细胞会放出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变成黄色物质叫胆红素。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经尿液排出体外较平时增加,故尿色加深。尿的颜色越黄,说明肝细胞破坏越重,病情好转尿色逐渐恢复正常。 (4)发热 急性黄疽型肝炎早期常有发热,多在37.5-38.5摄氏度,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5天,而无黄疽型肝炎者发热远远低于黄疽型肝炎者。许多病人发热还伴有周身不适、食欲减退,误认为得了感冒。为数不少的黄疽型肝炎病人,往往在医院门诊按感冒治疗,3-5天后待黄疽出现才被确诊,这是缺乏对肝炎发热症状认识的缘故。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5)肝区痛。肝炎病人常常诉说肝区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活动时加剧,且时间不一;有时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其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炎症波及肝脏韧带及其周围的纽织;另外患肝炎时病毒也常常累及胆囊及胆道系统,引起胆囊〕迎道及其周围的炎症。也有病人初患病时无肝区痛,一且确诊肝炎后,常常诉说肝区不适及肝区痛,这可能是精神因素的关系。对持续疼痛长期不缓解者,应认真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 (6)少数重型肝炎病例可见腹胀、少尿、出血倾向和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临床实践证明,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除卧床休息、注意营养、给予适量的维生素外,以下方法可加速黄疸的消退。 ①水冲击疗法: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往往有水的代谢失调,组织内有水分潴留现象。在用汞利尿剂或双氢克尿塞(治疗过程中注意防止低钾)使潴留的水分充分排出,同时让病人另饮水,或输给较大剂量维生素C(一般加入mg)的葡萄糖液,以移换排出的水分。如此反复施行,可冲洗瘀积在肝内、血液内及组织内的胆红质,使之由尿排出,从而缩短黄疸期。具体方法是:a. 清晨空腹饮水1500ml,于30~40分钟内饮完,然后肌肉注射 1ml撒利汞,每隔3~4日1次,5~6次为1疗程。b. 输给10%葡萄糖液1000ml,内加维生素C mg和氯化钾1~2g,每日1次(酌给双氢克尿塞促进利尿效果),10~12次为1 疗程。 ②引流:十二指肠引流,通过利胆排出毒素,有加速黄疸消退的作用。 ③中医中药:茵陈蒿汤或茵陈五苓散加减对黄疸型肝炎有良好效果。方剂中加入利胆(如郁金、姜黄,重用柴胡等)、消炎(二花、丹皮,辨证酌用黄柏、黄连等)、清热解毒(板蓝根等)药物,可以加速黄疸消退。 ④对胆小管型肝炎,可以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最好的办法是休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与急性肝炎的病人接触可能会传染的。    急性黄疸乙肝根据临床表现,急性黄疸型肝炎似属中医黄疸中的“阳黄”范畴,认为系感受湿热之邪熏蒸肝胆,蕴郁脾胃,迫使胆汁疏泄失常,外溢肌肤所致.且发病急,病程短,临床表现为胁痛,日苦,呕恶,厌油,纳差,痞满,尿黄,身目仅黄,色鲜明,全身乏力等湿热症状.治宜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家庭成员应注意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各种分泌物.但一般的生活接触如谈话,握手,共用家具,玩具,电器,书籍等,都不会导致传播. 乙肝病人急性期和病情活动期,以静养为主;若在黄疸加深阶段,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和病情静止期,可适当从事各类强度较轻的文体活动或劳动,以不累为度. 无症状乙肝病毒感染者可以结婚生育.为保证配偶不会因共同生活而感染上乙型肝炎病毒,健康的一方需注射乙肝疫苗,待体内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后再结婚,并选择适当时机生育. 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子女,分娩后都立即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以阻止肝炎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可口,控制高脂肪和高糖饮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肝炎饮食治疗 (1)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一般每日以千焦(千卡)比较适宜.过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热量疗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高热量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最终可致脂肪肝,反而会使病情恶化,故弊大于利. ? (2)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总热能的60~70%.过去采用的高糖饮食也要纠正,因为高糖饮食,尤其是过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会影响病人食欲,加重胃肠胀气,使体内脂肪贮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碳水化合物供给主要应通过主食. ? (3)为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应增加蛋白质供给,一般应占总热能的15%,特别应保证一定数量优质蛋白,如动物性蛋包质,豆制品等的供给. ? (4)脂肪摄入一般可不加限制,因肝炎病人多有厌油及食欲不振等症状,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脂肪摄入过多的问题. ? (5)保证维生素供给.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对于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除了选择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种维生素制剂.? (6)供给充足的液体.适当多饮果汁,米汤,蜂蜜水,西瓜汁等,可加速毒物排泄及保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 ? (7)注意烹调方法,增进食物色,香,味,形,以促进食欲.忌油煎,炸等及强烈刺激性食品,限制肉汤,鸡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品,以减轻肝脏负担. ? (8)采用少量多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急性黄疸型肝炎 【病原及传播途经】 ①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直径25~29nm,在外界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0℃60分钟。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 ②乙型肝炎病毒(hbv)为dna病毒,为42nm双层外壳病毒,原称dane颗粒。直径为42nm。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险。抗原性复杂分为: 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一种复合抗原,具有多型性。其亚型可分为10种,临床意义尚无明确结论。 hbcag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dane颗粒核心中的抗原,数量与肝脏损害程度可能有关)。 hbeag 与乙型肝炎感染有密切关系的e抗原。e抗原阳性提示体内病毒在复制,持续阳性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抗-hbs 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 抗-hbc 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抗体。 抗-hbe 抗e抗原的抗体。 ③丙型肝炎病毒(hcv) 直径为30~50nm,有一脂质外壳,为正链单股dna。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70%以上。 ④丁型肝炎病毒(hdv)为一种缺陷性rna病毒,直径为35~37nm,具有hbsag的外壳。hdv能导致病情加重和感染的慢性化,并可能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有关。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类似,静脉注射毒品,男性同性恋、娼妓和经常应用血制品或肾透析患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⑤戊型肝炎病毒(hev)为圆形颗粒,表面有圆形突起和缺口,无外壳。直径为29~38nm,病毒基因组为正链单股rna。hev主要通过人粪肠道途径感染。主要通过被污染水源经粪—口途径而感染。 肝炎主要是经血液或注射途径而传播,凡含有HBV的血液或体液(唾液,乳汁,羊水,精液,分泌物等),直接进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传播。 1,输血传播 输血,血浆和各种血制品,包括丙种球蛋白等,均可传播乙肝。近年来对献血员的HBsAg筛选制度,使输血后乙肝的发病率明显减少,但尚未完全杜绝,用灵敏的RIA或EIA方法检测HBsAg,虽可排除绝大多数有感染的血液,但是有少数HBV DNA阳性,而HBsAg阴性的血液仍可引起感染。因血制品(如血浆制品,凝血因子等)受污染而引起爆发流行的事件仍屡有发生。 2,医源性传播 在乙肝的流行中,大量存在的是微量注射或接种而引起的感染。通过注射,手术,采血,拔牙,内镜检查,预防接种,针刺,文身,各医疗器具,外环境,污水,甚至工作人员的手而传播乙肝。少至10的负7次方-10的负6次方/mlHBeAg阳性的血清,即可引起感染。医护人员皮肤不甚被带有HBeAg阳性血液的针头刺破后,造成感染的已有多起报道。血液透析室,肾移植室,口腔科,肿瘤科和接触血液的生化,血液实验室的工作者,为高危险职业。西方国家麻醉药瘾者中,由于共用污染的注射器造成HBV和HIV的流行。 3,母-婴传播 患急性乙肝和携带HBsAg的母亲可将HBV传给新生儿,尤以后者为主要的感染类型。估计我国的慢性HBsAg中至少有1/3(可能高达40%-50%)是母婴传播而造成的。母婴间的HBV传播主要是围产期感染,分娩时经产道,新生儿接触或吸吞入含HBV的羊水,血或分泌物等所致,少数可由于宫内感染(小于10%),也可通过母乳,体液或密切接触而传播。凡血液为HBeAg阳性,HBsAg和PHSA受体高滴度者,Dane颗粒多者,其婴儿被感染的机会多,可达90%以上。反之,如抗HBe阳性,HBeAg阴性,HBsAg和PHSA受体低滴度或Dane颗粒阴性者,婴儿被感染的机会相对的少,一般仅为10%-15%。 4,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也可导致HBV感染,例如家庭人员间的密切接触是很重要的方式,可造成家庭中HBV感染的积聚现象,其传播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日常生活中如共用牙刷,洗澡刷子,剔须刀等可引起HBV感染。通过唾液传播也受到重视,约30%-50%左右HBV慢性感染者唾液中可测到HBsAg,而尿液,鼻液和汗液传播的可能很小。通过性生活传播的重要性根据不同情况而定,我国夫妻间HBV的水平传播几率很低,但西方国家中男性同性恋,异性恋或宿*等的乱交行为是造成HBV,HDV,HIV流行的重要传播方式。 5,其他传播 如通过蚊子,臭虫和虱子等吸血昆虫传播,经实验研究证明HBV在这些昆虫体内不会增殖,只是具有机械性携带作用。 预防: 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会给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带来很大危害。所以有人对此病谈虎色变,对病毒性肝为产生恐惧心理,实际上只要人们了解了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掌握了预防的有效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尽量减少病毒性肝炎的发生。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首先要搞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清水已认真洗手的好习惯,因为在消化道传染途径(如甲肝、戊肝等)中,手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干什么都离不开手。肝炎病人的手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肝炎病毒。健康人接触和使用了肝炎病人用过的物品、钞票、玩具时,他们的手也会直接或间接地沾上肝炎病毒。如果我们不注意手的卫生,特别是没有养成饭前和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用带有肝炎病毒的手拿馒头、吃饭,肝炎病毒便会随着食物被吃进去。   (2)在生活中尽量少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小摊小店处就昏因用水或洗碗条件较差,餐具洗刷消毒不彻底,极易造成肝炎病毒的传播,如不得已就餐也最好使用一次性餐具。   (3)食用污水里养殖的泥蛐、牡岖等水生贝类动物,也有被传染上肝炎的危险。这是由于江河湖泊及近海都会受到含有肝炎病毒的大便的污染,肝炎病毒会被这些软体动物聚集人体内。当我们生吃这些软体动物或只用开水“烫口一下就吃,由于病毒没有被完全杀死,就有可能被传染上肝炎,所以不要养成生食水产品的习惯,生食蔬菜也要尽量洗净,以减少甲肝的传染。   (4)公共场所是人员繁杂、聚集的地方,公共汽车上的扶手、座椅、电影院、游戏厅的座椅也是“众人扶、万人坐”,为肝炎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因此,乘车后或外出回到家应及时用肥皂洗两遍手,除去肝炎病毒传播的隐患。   (5)肝炎病毒的感染与否和个人的兔疫功能、机体状况密切相关。免疫功能越强越不易受各种传染病的侵袭,所以人们要增强体质,加强锻炼,注意饮食调剂和生活规律性,劳逸结合,不要酗酒和过分劳累,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这是预防肝炎的根本措施。 特异性预防:注射疫苗。 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整个病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   复期,其临床表现如下:   (1)黄疸前期 从患者开始有症状到出现黄疸这段时间,约为数日至2周。起病   时患者常感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少数患者可持续高热数日。更为突出的症   状是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尤其厌恶油腻食物,上腹部堵胀满闷   ,尿黄似浓茶水,大便较稀或便秘。在这阶段因个体差异、患者表现复杂多样易被   误诊,应特别注意,如有的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类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关   节酸痛而被误认为风湿病。也有少数人有剧烈腹痛而误认为急腹症。还有少数人可   出现等麻疹。此期中末,查体可发现肝区叩击痛及压痛,半数以上患者肋缘下可触   及肝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阳性。乙肝表面抗原   阳性、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阳性。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   、呕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因而有很强的传染性。  (2)黄疸期热退后出现黄疸,常见巩膜首现黄染,继而全身皆黄,于数日至2~3周内达顶峰。多数为轻度至中度黄疸。此时消化道症状加重,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少数脾脏肿大,助缘下可触及。部分病人伴有皮肤搔痒、心动徐缓、腹痛及皮疹。患者经过数日休息后,恶心减轻、呕吐消失、食欲逐渐好转。血液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偏高,可有少数异常淋巴细胞出现。尿胆红素、尿胆原阳性(黄疸很深、粪便灰白色者,尿胆原可能暂时阴性)。血清ALT活力显著升高,常在400u以上,此期持续2~6周或更久。   (3)恢复期此期黄疸渐退、肝肿大及其他各种症状均渐消退,食欲恢复正常,但仍感轻度肝区痛。此期持续平均一月。少数病例黄疸显著,持续数月不消,乏力、肝痛及胃肠症状不甚明显,肝功能显示阻塞性黄疸,ALT仅轻度或中度上升,称为淤胆性肝炎。并发症:少数病例可并发心肌炎、心包炎、粟粒性病毒性肺炎、胰腺坏死、糖尿病、脑膜脑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栓性静脉炎、肾炎、睾丸炎、丘疹性皮炎、多发性关节炎等中的一种咸数种。  肝炎饮食治疗   (1)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一般每日以千焦(千卡)比较适宜。过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热量疗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高热量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最终可致脂肪肝,反而会使病情恶化,故弊大于利。   ?   (2)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总热能的60~70%。过去采用的高糖饮食也要纠正,因为高糖饮食,尤其是过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会影响病人食欲,加重胃肠胀气,使体内脂肪贮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碳水化合物供给主要应通过主食。   ?   (3)为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应增加蛋白质供给,一般应占总热能的15%,特别应保证一定数量优质蛋白,如动物性蛋包质、豆制品等的供给。   ?   (4)脂肪摄入一般可不加限制,因肝炎病人多有厌油及食欲不振等症状,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脂肪摄入过多的问题。   ?   (5)保证维生素供给。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对于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除了选择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种维生素制剂。?   (6)供给充足的液体。适当多饮果汁、米汤、蜂蜜水、西瓜汁等,可加速毒物排泄及保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   ?   (7)注意烹调方法,增进食物色、香、味、形,以促进食欲。忌油煎、炸等及强烈刺激性食品,限制肉汤、鸡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品,以减轻肝脏负担。   ?   (8)采用少量多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疸肝炎传染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