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症状程度

糖尿病常见的有好几种,你属于哪一种!
  糖尿病常见的有好几种,你属于哪一种!
  糖尿病临床分型方法有多种。传统的方法有按病因分类而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按发病的年龄分类而分为幼年型与成年型;按病情程度分类而分为轻、中、重三型;按是否超过正常体重而分为肥胖型、消瘦型、正常型三类;按血糖波动情况又可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两类。目前国际上多采用美国卫生研究提出的,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确定的分类方法,后又经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组进行了候船订补充,这种分类方法较为合理,除了胰岛素依赖型(IDDM、I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Ⅱ型)之外,还包括其他型(继发性糖尿病)和营养不良性糖尿病(MRDM)[1]。现介绍如下:
  (一)& 按发病年龄分为成年型和幼年型
  &1.&& 成年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约占糖尿病总发病率的75%以上。起病缓慢,症状较轻,早期多肥胖,一般对胰岛素敏感性较差,常因慢性并发症而确诊。多数病人属轻、中型,不无原则胰岛素治疗,只无原则饮食控制或仅口服降糖药即能控制病情。极少数病人,发病即明显消瘦,病情也较重,需用胰岛素治疗。
  2.&& 幼年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多在15岁以下,约占糖尿病发病率的5%以下。发病急,病情重,症状明显,对胰岛素敏感。有的病人开始得病即有酮症酸中毒。典型患者体型消瘦,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患者病情波动大,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反应,病情较难控制。
  有的闰人,特别是发病年龄在15~40之间者,可介于上述两型之间。偶然有个别病例于40~50岁发病而表现为幼年型的糖尿闰。也有个别的儿童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同成年型糖尿病相似。
  (二)& 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
  1.&& 轻型糖尿病
  多是老年及中年发病的糖尿病病人,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70%~80%属于此类型。发病前多有肥胖史,临床症状较轻,有口渴、皮肤瘙痒、体征减轻等表现。一般病情稳定,很少发生酮症酸中毒,血糖多在200mg/dL(11.1mmoL/L)以下。用单纯的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基本可使病情得到控制。
  2.&& 中型糖尿病
  介于轻型糖尿病与重型糖尿病之间,以成年人最为多见,但症状较轻型糖尿病明显。血糖多在200~300mg/dL(11.1~16.6mmoL/L)之间。病情尚稳定,一般不发生酮症酸中毒,若防治得当,可由中型黑心为轻型,若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则可进一步发展成为彼一时型糖尿病。
  3.&& 重型糖尿病
  多于青少年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多见于疾病日久而忽于治疗,或治疗不当,未得到妥善控制,症状加重者。病人身体多消瘦,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明显,血糖多在300mg/dL(16.6mmoL/L)以上,病情不稳定,波动性大,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也易发生低血糖,有时血糖一天波动范围在100mg/dL(5.6mmoL/L)以上,一般治疗方法较难控制病情。
  &(三)& 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的分型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亦称I型糖尿病)
  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5%~10%。多数在15~20岁起病,典型病例见于儿童或青少年,但有椎少数病人也可于成年40岁以上起病。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病情重、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明显,体重明显减轻。血浆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低限,必须依赖外来胰岛素治疗为主。血糖波动大,容易发生酮症。因此,对胰岛素较敏感,若停用胰岛素则病情会迅速恶化,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并威胁生命。此组病人,往往在有遗传基础上加一外来因素(如病毒感染)而发病,遗传为其重要原因。基本病理改变是胰岛β细胞被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地破坏,致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病人血清中可查到胰岛素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第六对染色体上HLA抗原阳性率增加。
  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亦称Ⅱ型糖尿病)
  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80%~90%。多为成年40岁以后发病,也有少数儿童或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属于此型。其临床特征为:起病缓慢,病情较轻,常无或很少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不重,“三多”症状多不典型。疾病有时呈隐匿性渐进,常于不知不觉中逐渐发展至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变而以并发症为主要症状就诊。体内尚有一定的内生胰岛素,血浆胰岛素可正常或稍低,也可调于正常而为高胰岛素血症,因此,病人对胰岛素多不敏感,不依赖外源性胰岛素,一般仅用饮食疗法和口服降糖药即可奏效。但在感染或创伤等应激状态下,也可诱发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少数病人,尤其是非肥胖型(体重明显减轻)患者,于饮食疗法和口服降糖药不能满意控制高血糖和症状,有时也无原则配合胰岛素治疗,但对胰岛素无依赖性,停用胰岛素也不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此型病人环境因素中最重要者肥胖,常因脂肪组织等胰岛素受体较不敏感而起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胰岛素抵抗,属胰岛素相对不足。HLA及ICA检查往往为阴性。
  3.&& 营养不良性糖尿病(MRDM)
  此型多起病于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较低的青年。常见于热带发展中国家,非洲及南来国家屡有报告。在临床上常显示与IDDM和NIDDM都不同的一系列症状,一般将此型分为丁型和胰腺型两种。
  丁型首先由休琼在拉丁美洲牙买加发现,之后在西太平洋尼布亚~~新几内亚及许多亚洲国家也发现本病。多在35岁以下起病,消瘦,对胰岛素抵抗,长期停用胰岛素也不会引起酮症酸中毒。
  胰腺型多见于印度南部及其他亚洲国家,患者十分消瘦,极度营养不良。根据是否有胰腺钙化和胰腺导管结石,又分为以下两个亚型:
  ①&&&&& 纤维结石性胰腺性糖尿病(FCPD)。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消瘦,时感腹痛,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产。有显著高血糖,但不易发生酮症。无原则注射胰岛素控制高血糖。特异性表现是,胰腺钙化纤维化,胰腺导管及其分支部形成结石。
  ②&&&&& 蛋白质缺乏性胰腺性糖尿病(PDPD)。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下,长期营养不良,极度消瘦。有高血糖,无酮症倾向,需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特点是无反复发作腹痛的病史,无胰腺导管结石,无胰腺钙化纤维化。
  4.&& 其他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
  为一种继发于或伴承受于其他疾病、综合征或某些情况而发生的糖尿病。常由多种已知病因或其他已知疾病而引起。多数病因都较明确。所以,以往又多称之为继发性糖尿病。常见有以下几种:a由胰腺疾病或胰手术切除,破坏了胰腺中的胰岛,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糖尿病;b由于其他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柯兴氏综合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胰升血糖素瘤、生长抑素瘤、嗜铬细胞瘤等,使对抗胰岛素分泌的激素增多而导致糖尿病;c长期服用某些药是引起。如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速尿、利尿酸及激素类药物如ACTH、强的松、地塞米松、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以及环磷酰胺、链脲佐菌素、四氧嘧啶等有毒化学性药物都可损害胰岛引起血糖升高而导致糖尿病;d某些基因异常引起的综合症,如胰岛素抵抗综合症、葡萄糖不耐受性综合症等,也可表现为持续性血糖增高和尿糖阳性。继发性糖尿病其原发疾病或病因大多者比较清楚,较易诊断。
  &以上四个类型是糖尿病临床最主要的分型。
  以下两种类型,也应重视。
  (1)&&&& 葡萄糖耐量异常(IGT)
  &IGT是指仅仅葡萄糖耐量曲线异常,但不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尚不足以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常表现为葡萄糖耐量曲线上某些点血糖值的轻度升高,所以又 称之为葡萄糖耐量减低型。过云许多资料和医学书籍常把IGT称为亚临床型糖尿病、隐性糖尿病、化学性糖尿病以及无症状性糖尿病。现在看来这是不妥的,也不确切,因为以上归类如隐性糖尿病等,也是糖尿病的一种,是属于糖尿病的范畴,而IGT只有少数可转为糖尿病,其中多数则可转为正常或长期处于IGT状态。临床研究表明,IGT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糖耐量曲线异常,有一点或一点以上血糖值高于正常,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二是长期随访IGT患者的,半数以上可转为正常OGTT,只有少数转为真正糖尿病;三是IGT患者比正常人更多有肥胖或超重现象,容易发生血管并发症,伴有冠心病危险因子者也明显增多,如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等。其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病人相似。国内曾有人对77例IGT患者随访3年,发现44/77转为糖耐量正常,即正常OGTT,只有10/77转为糖尿病,其余23例保持在IGT状态。国外JohnJarratte及Hokeen等也曾长期对IGT患者随访,结果真正转为糖尿病者,按新诊断标准每年仅有1~5%。所以对糖耐量减低的患者不应简单地称之为糖尿病,应该称之为葡萄耐量异常(IGT)则较为确切。IGT患者虽非糖尿病,但比正常人容易转为糖尿病,特别是服糖后2小时血糖以及肥胖者更是如此。所以我们主张不把IGT诊断为糖尿病,但应该按糖尿病对待,按糖尿病来自理,并注意随访观察。
  (1)&&&&&&&&&&&&&&&& 妖娠期糖尿病(GDM)
  妊娠期糖尿病是特指妇女原来未出现糖尿病,在妊娠期才发生的糖尿病。而原来就已知有糖尿病后来又妊娠者,不属于此范围。此组病人约见于所有孕妇的1%~2%,一般无症状,需用空腹血糖或糖耐量(OGTT)诊断。根据1984年美国芝加哥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妊娠糖尿病讨论会议的总结材料,妊娠期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特点:一是妊娠前未发现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二是可影响胎儿,以自然流产、早产、胎死宫内及围产期死亡为多见,分娩巨大儿者较多;三是半数(约50%~70%)病人在产后糖耐量未见好转,转变成为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部分病人在产后糖耐量可恢复到正常,个别闰人可黑心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四是妊娠糖尿病的子女,长期随访发现,发展为肥胖及糖尿病的机会显著多于一般人群。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体与和胎儿均有发生并发症及病死率增高的威胁,须高度重视并 严格饮食控制。即使是对妊娠期出现糖耐量减低者,也应按糖尿病处理,并注意密切观察。
  从以上所述糖尿病分型来看,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所确立的分型比较合理且为临床常用。掌握好糖尿病的临床类型,特别是区分好胰岛素依赖型与非胰岛素依赖型对于治疗有重大的意义。如果是Ⅰ型糖尿病(IDDM),血浆胰岛素水平很低,则必须用胰岛素治疗,相反Ⅱ型糖尿病(NIDDM),一般只用口服降糖药便可奏效。因此,临床分型是为治疗服务的,分开正确与否是选择治疗手段的关键。如果把Ⅰ型糖尿病诊断为Ⅱ型糖尿病,单纯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而不用胰岛素,不仅效果不好,不能控制病情,而且还易使病情加重,出现酮症酸中毒。相反,如果把一个Ⅱ型肥胖的糖尿病病人诊断为Ⅰ型糖尿病而使用胰岛素治疗,同样效果也不好。因为肥胖病人对胰岛素抵抗,所以,用胰岛素治疗不仅效果不理想,还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精神负担,有时引起因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导致各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只有正确的分型才能做到恰当正确的治疗。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的重要疾病之一,不少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和控制血糖的过程中,都需要定期去内分泌科就诊。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那么,发生妊娠糖尿病患者究竟是应该像普通糖尿病患者一样去内分泌科就诊呢?还是应该去妇产科就诊呢?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412)的前身为益阳……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近日,功夫巨星李连杰罹患甲亢的传言成了网络热点,于是甲亢这种疾病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眼突、脖子粗,小心甲亢来敲门。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判断糖尿病控制程度较好的指标
 来源:&&   |
【提问】判断糖尿病控制程度较好的指标是:糖化血红蛋白。这种说法对吗?
【回答】答复:您好!当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发生接触时,两者就会交联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糖化血红蛋白,故有人将糖化血红蛋白又称为糖基化血红蛋白。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就相对较高。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综合内科基础
教学服务教学材料
36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如何判断糖尿病的严重程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判断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应该吃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