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 看病贵 医改,看病贵,挂

看病贵 看病难 悲剧的中国P民看个病像打仗,挂个号如春运
共 2171 浏览 9 回帖&&
积分: 1149
发帖: 11827 篇
在线时长: 1017 小时
看病贵 看病难 悲剧的中国P民看个病像打仗,挂个号如春运
孩子的父亲李先生从房顶上摘下刚输完的液体袋。“今天总算输完了,孩子得病一家子跟着受罪”,李先生说,今天是孩子输液的第五天。由于输液室挤满人,她们只能呆在走廊上。
刘女士将输液袋绑在楼道的扶手上。她的孩子一手输液另一手拿着面包啃,一顿饭就这样解决了。
医院大厅中排号的家长和孩子,因为长时间的等待沉沉睡去。
老王和儿子在候诊室的凳子上熟睡。4天前,他们一家4口从河北涞水县来到北京,孩子嗓子里有痰,在老家县医院看了近一个月,花去5000多元也没见好,只能继续来北京看病。自从21日走进医院,直到25日,他们都没出过门,吃住都在医院,晚上就睡在急诊楼的走廊里。“估计27日就能好了”,老王说。
郝娇阳抱着八个月大的女儿在二楼住院部通往急诊的走廊里输液。“18号和19号输了俩天液,见好,可现在又烧到了39.5度”,家住大兴区的他早晨10点左右到医院,挂到755号,下午4点10分刚开始输液
晚上8点多,家长抱着孩子在走廊里输液
一位老人抱着小孙子在楼道里休息,孩子在她怀里睡着了。老人说,输液室人太多,喘不过气来,孩子的爸爸继续留着排号。他们下午3点到的医院,排到1700多号,当时已是晚上8点40,仍没输上液。
一名4岁的小朋友在输液,她的母亲殷芳说,她们22号中午12点来看病,输完液到家已是凌晨3点。到今天,连输了4天液,已经越来越有经验,“今天8点孩子爸爸就来排队,下午4点多已经输上液了。来这里看病就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作业”,殷芳说。
输液中为了打发时间,一名母亲在走廊里给孩子讲起故事。
宁小刚一家三口正在等待排号拿药,一会儿还要排号给发烧的孩子输液。他们避开人群来到相对人少的急诊三楼走廊里,享受着午后片刻的安静。
医院的楼道里睡着一家三口。
江女士呵护着熟睡中输液中的女儿,由于条件有限,又怕孩子乱动影响输液,江女士只好将孩子的小手和手机绑在一起。
护士台前挤满了病儿的家属。
自建院起,北京儿童医院一直实行24小时不间断门诊,没有节假日,一天三班倒。但即便如此,仍难以应对飞涨的病患,有数据显示,该院2003年的门诊量是130多万,而到2008年已涨至235万。图为北京儿童医院中的一处涂鸦。
曾有记者对北京近10家三甲综合医院的急诊儿科做调查,发现多数综合医院儿科就诊力量和条件参差不齐:有的只配备1名医生和1名护士,有的仅收诊内科疾病,有的接诊截至22点。本就稀有的儿科医疗资源,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病患需求,近50%在京儿科病患都集中拥挤在北京仅有的两所儿科专科医院。图为北京儿童医院中的一处涂鸦。
“看个病像打仗,挂个号如春运”,患儿扎堆造成挂号难、住院难、医务人员工作强度过大、人员床位过于紧张,一系列的矛盾让医患双方都疲惫不堪。据悉,目前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都已着手扩展儿科医疗资源,而孩子们何时才能离开走廊,仍是未知。图为北京儿童医院中的一处涂鸦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积分: 29930
发帖: 17887 篇
在线时长: 535 小时
没病都有病了.....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你、我、他...成大家!
发帖: 18 篇
在线时长: 243 小时
引用2楼的发言:
没病都有病了.....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冷了记得穿上我的外套|代替现在无法给你的拥抱 |藏在里面是你给我的心跳|闭上眼也许会感觉到|分开后我常会想起你微笑|如果今天能够遇见你|我会好好拥抱你|→那個誰ミメ
发帖: 4 篇
在线时长: 131 小时
发帖: 541 篇
在线时长: 7 小时
当中肯定没有当官的
积分: 1616
发帖: 2587 篇
在线时长: 812 小时
引用6楼的发言:
当中肯定没有当官的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看困了睡....睡醒了吃....吃饱了看....看困了..
发帖: 764 篇
在线时长: 99 小时
社会真和谐,P民好幸福。
发帖: 102 篇
在线时长: 162 小时
引用6楼的发言:
当中肯定没有当官的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我左八荣右八耻,三个代表在腰间,一团和谐在胸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积分: 1218
发帖: 11854 篇
在线时长: 1021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积分: 1951
发帖: 1112 篇
在线时长: 83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学贯中西....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夏季轻装上阵 赢家用吸尘器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省卫生厅嘉宾访谈
&&&访谈视频: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杨琴 曾晴)今日,“民生直通车——践行群众路线特别报道”,正式走进四川省卫生厅。上午10:00省卫生厅2名相关负责人将做客四川在线视频直播间,与网友面对面。
本次做客直播间的相关负责人是:省卫生厅副巡视员彭杰,省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蒋健。你对看病、住院、医患关系等有什么问题需要了解,他们都将一一进行解答。
现在我省医疗机构,“保时就诊”是否有明确规定?医生看病一般应保证多长时间、应包括哪些内容?对于病员拥挤的医院,到底该如何预约?我省医疗卫生相关部门在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上,是否有哪些调整措施?在我省如何切实地节省患者时间,让患者就近看病?当认为医生开出“高价处方”,该如何认定,认定后又应当如何进行投诉和得到赔付呢?
你是否也遇到上面的问题?你是否也关注以上的热点?你还遇到什么别的医疗卫生问题和困难?你对四川的医疗卫生工作有哪些建议?欢迎广大市民网友准时收看,参与互动,困惑和问题,卫生厅相关负责人将为你权威解答!
预约挂号 三甲医院将全部开放
&&& 有网友发贴说:“现在发现孕检是技术活,放号当天凌晨赶快打电话预约挂号,否则你绝对挂不到号,预约挂号失败那孕检当天挂+号请带个小靠枕去医院坐到排队等待,不然屁股坐痛,已经整整等了2个半小时了,估计要等3个半小时才到我,谁让我只挂到+号哎?”网友反应,部分医院预约挂号的号实际上也不好挂。到底应该如何预约?在全省范围内,医院开展预约挂号服务的普及率目前达到多少?我省在这方面有没有相关时间表,在怎样的时间内,预约挂号的普及率达到多少?
&&& 省卫生厅医政处蒋健副处长表示,目前来看,预约门诊在全省实施情况不太一致,网络普及率等情况不一,“据统计,我省公立医院预约挂号量占全部挂号总量比例的12%。”下一步省卫生厅将要求,三级医院将门诊普通号源全部开放预约,专家号源开放预约率至少50%,医院患者月平均复诊预约率达到60%,口腔、产前检查平均复诊预约率达到80%。
编辑:金婵娟&责任编辑:张超
新闻24小时排行
吃喝玩乐 |
·····
·····
·····
·····
二手房搜索
·· ···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持续 探究过度医疗根源(图)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持续 探究过度医疗根源(图)
  近日,上海华东医院26位医生、专家来到江桥镇为村民义诊,受到热烈欢迎,被十里八乡的村民层层包围。当日,华东医院和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下约定,专家们将经常下乡为民服务,当地村民不去市区大医院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张海峰摄
  在家门口就能医好病,这是老百姓的心愿。但是在大多数农村和社区医院,却普遍存在看不上病、看不好病的状况,百姓只能往大城市的大医院跑。而大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繁杂而昂贵,往往超过患者的基本需求,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现象长期持续。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什么是基本医疗服务?如何优先满足基本医疗需求,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医好病?记者进行了采访。
  ①全国患者都往北京大医院跑――
  医疗服务“倒三角”,越是基层越专科,越是上级医院越综合。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病人,实践经验就少,医术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患者就更不信任基层,形成恶性循环
  3月底,59岁的山西大同人李秀明在儿子的陪伴下,又到北京看病了。他们先到医院旁边的旅馆订了一间房,120元/天。条件不是太好,但是有房间住李秀明觉得很满足,她知道跑大医院看病的人太多了,旅馆房间很紧俏。
  这回看的是白内障。因为有14年的糖尿病史,北京大医院的医生建议,先控制好血糖水平再进行手术。李秀明只好回到旅馆,开始监测血糖,可总也控制不好。到了第十二天,终于降低到4.8,符合手术条件了。
  4月6日,李秀明进行了门诊手术,花了5900多元,加上旅馆、吃饭的费用,共花了将近两万元。“当然有点贵,但是这里的技术好嘛。”李秀明家住县城,据她介绍,他们当地人都愿意到北京看病,原因是不放心县里医院的水平,对市医院、省医院也不太放心,“最相信北京,再说路程也不远。”大同到北京有350多公里,按照现行的医保制度,异地看病只能报销很小一部分。李秀明说,那也只能认了,还是到北京治疗放心点。
  李秀明的一位病友来自吉林延边,也是在孩子陪同下到北京做白内障手术。这位病友说,自己在延边的一家医院被误诊了,花两万元做了手术,眼睛却一直没好,到北京检查后被确诊为白内障。一听这话,李秀明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基层医疗机构真不能让人放心。
  来自河北香河的史阿姨也持这种看法。她说,即便只是感冒也要去北京看,尽管花钱不少――感冒也得两三百元,但史阿姨觉得值。她说:“北京医院的水平比当地不是好一些,而是好好些!让人心里踏实。”
  从全国来看,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80%以上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优质医疗资源又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不适应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城乡之间的基本医疗服务差距巨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提供了一组数字:从设施上看,全国仍有近10%的行政村没有卫生室,全社会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为3.31张,而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仅为1.06张;从医师数量上看,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拥有3.2个执业医师,而在村卫生室仅为0.12;在城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超过95%是非营利性的,但在农村卫生室中,只有67%是非营利性的。
  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病人,医护人员实践经验就少,医术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患者就更不信任基层,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我国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之间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还没有形成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制度安排,医疗服务模式表现出‘倒三角’,越到基层越专科,越到上级医院越综合。你可以看到,每天在大医院看病的人比超市还多。”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说。  ②大小检查做个遍,药品开了一大堆――
  信息不对称、落后的支付方式、医生自我保护等是造成过度医疗服务的根源,也背离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宗旨,亟待改革
  3月底,在北京通州务工的孙艳华小便时发现尿里有一点血丝。因为是河北承德人,她在北京看病没法报销,得自己掏钱。23岁的孙艳华觉得自己还年轻,加上没有别的症状,决定等到放假再去看病。
  4月2日,孙艳华来到附近一家二级医院看病,医生开了尿常规、妇科、肛门等三项检查,查了半天,最后给她开了一些妇科药让她回家了。回到家,孙艳华后悔拿了这么多药:“我看的是泌尿系统的问题,医生却给我开妇科药,这能管用么?!”
  孙艳华不放心,第二天她又去了一家三甲医院,大夫让她做了一个泌尿系统的尿液检查项目。
  4月7日上午,孙艳华赶到医院,取了检查结果,上面写着“形态正常”。拿给肾内科大夫看,大夫要她换成泌尿科的号。在泌尿科,大夫还没听她说两句话,看了一眼检查结果,就给她开了一张120元的彩超单子。
  交完费后,做检查的大夫告诉她,得等到下午2点半才能轮到她。这时的孙艳华有点泄气了:“为什么大夫不跟我说一说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的?难道我只能去最权威的协和医院才能查到结果吗?总是一上来就开一堆检查单,也不问问我的感受。”对这一点,其实孙艳华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从医院大楼下来,已经11点多了。孙艳华想起为防止检查空腹血,自己还没吃早餐,赶紧跑到大楼后面买点吃的,准备下午的“战斗”。  3天跑俩医院,做了多项检查、买了一堆药,孙艳华发现,看病真费钱、费精力,成本真高啊!据卫生部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综合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达到159.5元,比2000年的统计数据几乎翻了一番,其中,检查治疗费是2000年的近3倍。
  对此,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利霞认为,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比着扩张规模,设备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竞赛内容。例如,短短10年间,很多大医院就淘汰了16排CT乃至64排CT,代之以全球最先进的320排CT。这些高精尖设备往往过度使用,其成本都加在患者身上。
  北京市朝阳区50多岁的蔡桂芹因为有医保,似乎不怕“过度”服务。前不久,蔡桂芹感觉腰部疼痛,去一家三甲医院看病,医生二话没说,先让她拍了片子,片子出来后,一口气开了4种药,共600多元,并告诉她只是半个月的量。尽管蔡桂芹自己只需花90多元,但“大处方”浪费的是公共医疗资源。
  本是因为不放心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跑到大医院看病,可是大医院却不区分患者的需求,不论大病小病,能涉及的检查项目都得查一遍。患者不得不感慨:想少花钱真是太难了!
  大医院怎么就不能好好就病医病、减少检查呢?饶克勤解释,这是因为老百姓和医生之间信息不对称,决策者不是患者而是医生。医生开出的检查和药品患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他说:“医生的收入若与做多少检查、开多少药品挂钩,不可能避免诱导需求,形成过度医疗。同时,按项目付费和药品加成,是国际上较为落后的支付方式,亟须改革。”此外,在医疗纠纷中,举证倒置的有罪推定原则,也使得一些医生不得不给患者多开检查来保护自己。凡此种种,使得患者的负担越来越重。
  从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报告上记者发现,虽然在近几年的卫生总费用中,老百姓个人卫生支出的占比在逐年下降,但是绝对数仍在上升,如2007年为5098.7亿元,2009年为6570.8亿元。  ③给“小病”、“大病”设个坎儿――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培养基层全科医生,把“小病”解决在基层,才能有效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减少过度医疗服务给百姓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
  谁不想在家门口就看好病?谁想跑老远去看病,还得折腾半天?
  一个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首要的是体现均等性,满足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需求。这种基本需求应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也就是说基层医疗机构就能提供相应的基本医疗服务。如果确需到治疗疑难重症的大医院就诊,可经由规范的转诊途径到大医院按需看病。然而,现实却是多数人都往大医院跑,中间缺了一个区分“大病”、“小病”的坎儿。少了这个坎儿,医疗服务结构的上层显得过于臃肿,甚至不堪承受。
  李秀明和孙艳华的无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缺陷,它没能很好地满足人们最普遍的基本的看病需求。
  为何会变成这样?饶克勤从基本医疗服务的特点分析。他说,基本医疗服务强调的是可及性,是指适宜人才(如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使用适宜技术、基本药物开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这里的“基本”是一个经济学、动态的过程,内涵随着疾病结构、经济发展的水平而改变。
  他说,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赤脚医生只有“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和一个药箱,卫生室常用药物不足30种,但应对常见的感冒、拉肚子等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已经足够。现在,我国城市社区、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已经转变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抑郁症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大多需要终身治疗。但现实是,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技术手段不能适应这种疾病的快速变化,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只能往大医院跑。
  对此,青海省乌兰县蒙医院副院长菊红花颇为认同。她说:“目前我们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已经满足不了大部分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需求,设备、药物都跟不上,很多人都跑到西宁市去看病。”
  优先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必须给“小病”、“大病”设个坎儿,区分病种病因,分门别类对症下药。这个坎儿的设计要靠制度来完善,让基层变得强大,使城乡医疗服务水平趋于一致,体现公平。
  基层医疗机构怎样变强大?饶克勤认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特别是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尤为重要。同时,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转诊制度、相互协作关系。开展远程医疗,基层把询问、检查的结果直接传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帮助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案,让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县,把患者留在基层。
  “目前大医院看小病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实际上是资源浪费。患者小病大看,花费了更多的钱,导致看病贵和更多不满意。”饶克勤说。
  饶克勤指出,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力度的关键是培养合格的基层医生,基层医生要有能力分辨“大病”、“小病”,并把“小病”解决在基层,把“大病”分流到大医院。要像培养大医院住院医师一样,培养基层全科医生,合格后创造条件让他们愿意服务基层的社区医疗机构、乡村诊所。同时,上级医院要主动与基层的医院保持良好的协作,起到“守门人”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目标。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容,强调城乡一体化、均等化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减少过度医疗服务给百姓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记者 李红梅)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闻发布
  中国宁波网  
12年12月25日 11:07
  市卫生局
  近年来,全市卫生系统始终将解决民生实事工程作为深化卫生改革发展、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始终围绕老百姓“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和看病更方便”的工作目标,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每年都有小进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每年都有小改观。
  一、着力“有地方看病”的目标,持续增加卫生资源供给
  2011年底2012年初,市第一医院新住院楼暨国际医疗保健中心大楼落成投入使用,标志着“十一五”时期十项重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全面完成。2005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决定,重点推进市第一医院新住院楼暨国际医疗保健中心新建工程、市二院新住院楼扩建工程、市妇儿医院住院楼扩建工程、市中医院迁建工程、鄞州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鄞州二院新建工程、余姚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六院扩建工程以及明州医院新建工程、新民医院新建工程等十项重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总投资逾40亿元,新增床位5000余张,大大增加了优质卫生资源供给,明显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今年以来(截至2012年11月底),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新增开放床位已接近1000张,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新增医务人员超过2500名,大大超过年初实事工程确定的2000名的指标数;全市城乡每万居民拥有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超过3名以上,也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群众看病难的主要矛盾是供需矛盾,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短缺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所以,作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重要突破口,首先要集中财力不断增加全市优质卫生资源的供给。这也是我们历年设计实事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上月(11月)7日,宁波市“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之“百姓最受益十大民生实事”和“发展最给力十大重点工程”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其中,卫生系统“重大医疗基础设施项目”经广大市民票选,入围“发展最给力十大重点工程”,说明广大市民对近年来我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的一种认可。
  二、着力“看得起病”目标,多措并举控制医药费用增长
  一是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2012年度,全市参合农民为292、76万人,参合率达到97.67%,参合率连续6年稳定在95%以上;全市人均筹资从2005年80元提高到565元,其中,各级财政人均补助达到405元;市财政(含中央财政)对余姚市欠发达地区和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人均补助增加到130元,其他县(市)区人均补助增加到55元。市、县(市)区各级财政人均补助300元以上目标已完成。2012年全市统筹区政策内住院报销比例达70%以上,所有县(市)区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均在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政策内门诊补偿率为36.7%,重大疾病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全面实施大大减少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全市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健康体检率达到80%以上,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80%以上。
  二是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这些措施包括:市级医院扩大使用廉价药物制度、实施大型医学检查(检验)报告相互认定制度;基层政府举办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等等。特别是阳光用药工程,每季度在市卫生局网站和医院网站及报纸媒体向社会公示有关信息,包括: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使用金额比例、抗菌药物占药品使用比例、抗菌药物在门诊处方的比例、每门诊人次费用和药品费、每出院病人次均费用和药品费、门诊处方平均金额、不合格处方占全部处方比例、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和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等12项指标。阳光用药工程的实施,以信息公开的方式增强监督、规范行为,对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市卫生系统“深化医疗卫生服务,看病费用明显降低”也在上月宁波市“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之“双十”评选中入围“百姓最受益十大民生实事”。
  三、着力“看病更方便”目标,优化流程提高满意度
  特别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智慧健康体系建设。智慧健康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健康体系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一是方便群众,提供网上预约诊疗、网上诊疗信息查询、网上医疗咨询、自我健康管理等服务;二是优质共享,建立区域病理中心、影像中心、临检中心,推进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三是提升质量,实施数字化医院与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对医疗服务关键环节和流程的质量管理;四是保障健康,为市民建立“全人、全程、全时”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今年4月13日,市卫生局召开了2012年度宁波市智慧健康推进会议,总结近两年来我市智慧健康建设进展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提出要在3-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智慧健康应用体系和国内领先的智慧健康城市的建设目标。总体来看,智慧健康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比如,全面推进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医疗信息系统、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决策系统、公众卫生服务等五大平台。2012年全市又有37家通过市级评估验收。年两年间共有58家完成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又比如,市第一医院已经完成建设以互联网为支持的智能手机医疗健康信息服务系统,医院各类信息化服务全面整合,通过APP应用方式为患者提供医院导航、智能导诊、挂号、检查、住院、体检预约,健康档案查询,意见反馈和医生在线等医疗咨询服务,为用户建立一个随时随地、随心随行的掌上健康管理平台。
  以上只是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几个方面。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既有老问题,又有新情况。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发展的思路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明年乃至今后一个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看病不太贵、看病有良医”的目标,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开展“人民满意医院”评选活动,努力打造让全市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网。全面推进以“新市级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卫生资源布局;更加注重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模式,专科强院、质量立院;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综合实力;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基层卫技人员统筹管理机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机制和公立医院改革补偿机制。&[1]&&
  编辑:
新闻发言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病难 看病贵 医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