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均匀实心物体眼睛看一个均匀实心物体物体应该成无数个像啊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清晰为止.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S2(选填“>”、“=”或“<”).
(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发光体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会看到发光体的像吗?不能看到,眼睛靠近凸透镜,是否能看到像?不能看到.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是否能看到像?能看到.(填“能看到”或是“不能看到”)
解:(1)由丙和甲比较可知,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得到清晰的像为止.
故答案为:缩小;光屏上的像清晰.
(2)这种发光体的亮度大,成的像更清晰,同时其形状规则,利用方格纸更容易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故答案为: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由图知:物体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而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此时,当物距不断增大时,像距会无限的靠近一倍焦距,但永远达不到一倍焦距处,因此物体向左移动的幅度要大于像向左移动的幅度;所以,当发光物体放置在b点时,物像之间的距离会相应的增大;
故答案为:<.
(4)因为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所以是实像,成像点在凸透镜的右侧;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所以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不能看到发光体的像,眼睛靠近凸透镜也不能看到像,当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能看到像.
故答案为:不能看到;不能看到;能看到.
(1)要解决此题,要根据像在方格纸上所占格的大小来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要得到像的位置,必须调节光屏使像最清晰为止.
(2)要解决此题,需要将发光二极管与烛焰比较,找出其优点.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更大,更容易观察其像.同时其形状规则,利用方格纸,更容易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而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且物距增大时,像距无限靠近一倍焦距.
(4)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实像的概念.知道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要知道在像点之前光线还未会聚成像.相关知识点: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不论看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看清楚,主要是因为 ( ) A.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B. 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 瞳孔的大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不论看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看清楚,主要是因为( ) A.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B. 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 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D. 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其中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相关知识点: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不论看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看清楚,主要是因为 ( ) A.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B. 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 瞳孔的大]相关内容: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2013?呼和浩特)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根据上文:(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D.A、0到10厘米B、10到25厘米C、25厘米到极远处D、10厘米到极远处(2)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后(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如图甲(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物理
(2011?百色)我们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与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解答题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根据上文:(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A、0到10厘米B、10到25厘米C、25厘米到极远处D、10厘米到极远处(2)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如图______(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根据上文:(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A、0到10厘米B、10到25厘米C、25厘米到极远处D、10厘米到极远处(2)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如图______(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眼睛看一个东西变成两个我的眼睛看东西的时候会把一个东西看成两个 当闭上一只眼睛的时候只就变成一个看近处的东西很正常都是一个物体 可是看远处的东西就会变成两个这种情况在很明亮的时候比较严重 在_百度作业帮
眼睛看一个东西变成两个我的眼睛看东西的时候会把一个东西看成两个 当闭上一只眼睛的时候只就变成一个看近处的东西很正常都是一个物体 可是看远处的东西就会变成两个这种情况在很明亮的时候比较严重 在较暗的地方会好点请问产生这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矫正?
眼睛的结构有盲点,有折射,对刺激的反应速度也不相同,多适应,多让眼睛休息如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副近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
) - 同桌100学习网
您好,欢迎您来到![]或[]
在线解答时间:早上8:00-晚上22:30周六、日照常
如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副近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
B向上移动 C向右移动 D向左移动
老师请详细解释一下,谢谢、
提问者:wltxy2011
上传:[注意:图片必须为JPG,GIF格式,大小不得超过100KB]
您好,欢迎来到同桌100!您想继续回答问题?您是新用户?
解析:与人的眼睛相比较,在题图中,凸透镜相当于人的眼睛,光屏相当于视网膜,而近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当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时,物体所成的像将咸在光屏的右方,故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右移动.
回答者:teacher04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均匀实心物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