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完全失代偿的呼吸性酸中毒名词解释SB值是正常的 而部分失代偿和完全失代偿的SB值是增加的?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动脉血气分析的正常值
动脉血气分析的正常值
范文一: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0.08×2)。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实例例1:病人的PH值为7.58,PCO2为20mmHg,PO2为110mmHg。
分析: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第三步,PCO2降低20mmHg,PH值应升高0.08×2(±0.02)即为7.56±0.02,与实际PH值相符,因此该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协助记忆:同向即理解为同代人,即为代谢性因素;而异向就记住异乎寻常这个成语,即异向为呼吸性因素)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2×0.08)。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 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咱们来看看这道题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7.188,PaCO2
75mmHg,PaO2
50mmHg, HCO3
-.27.6mmol/L,BE-5mmol/L,其酸碱失衡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第一步,看PH值,pH7.188说明酸中毒;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pH7.188(减小了),PaCO2
75mmHg(增大了),说明为异向,为呼吸性酸中毒;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计算理论PH值,该患者PCO2增加35mmHg,PH值应降低3.5×0.08(±0.02)即为7.4-(3.5×0.08)=7.12±0.02(7.10-7.14)(注意:计算理论PH值时,PH值以7.4为标准去做加减,PCO2以40mmHg为标准)而该患者的实际PH值为7.188,不在理论PH值范围之内,说明了该患者除了呼吸性因素外还存在代谢性因素,到底是代酸还是代碱,那就比较理论PH值与呼吸PH值的大小好了,以理论值为标准,实际低比理论值低了为代酸,实际值比理论值高了为代碱。好了,咱们再来看看该患者的实际值7.188大于理论值7.10-7.14,则说明为代碱。综上所述,该患者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结论:此病人原文地址: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0.08×2)。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实例例1:病人的PH值为7.58,PCO2为20mmHg,PO2为110mmHg。
分析: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第三步,PCO2降低20mmHg,PH值应升高0.08×2(±0.02)即为7.56±0.02,与实际PH值相符,因此该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协助记忆:同向即理解为同代人,即为代谢性因素;而异向就记住异乎寻常这个成语,即异向为呼吸性因素)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2×0.08)。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 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咱们来看看这道题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7.188,PaCO2
75mmHg,PaO2
50mmHg, HCO3
-.27.6mmol/L,BE-5mmol/L,其酸碱失衡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第一步,看PH值,pH7.188说明酸中毒;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pH7.188(减小了),PaCO2
75mmHg(增大了),说明为异向,为呼吸性酸中毒;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计算理论PH值,该患者PCO2增加35mmHg,PH值应降低3.5×0.08(±0.02)即为7.4-(3.5×0.08)=7.12±0.02(7.10-7.14)(注意:计算理论PH值时,PH值以7.4为标准去做加减,PCO2以40mmHg为标准)而该患者的实际PH值为7.188,不在理论PH值范围之内,说明了该患者除了呼吸性因素外还存在代谢性因素,到底是代酸还是代碱,那就比较理论PH值与呼吸PH值的大小好了,以理论值为标准,实际低比理论值低了为代酸,实际值比理论值高了为代碱。好了,咱们再来看看该患者的实际值7.188大于理论值7.10-7.14,则说明为代碱。综上所述,该患者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结论:此病人
范文二:动脉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和采集方法 23:37脉血氧分压PaO2 10.6~13.3KPa(80~100mmHg)<10.6 KPa(80mmHg);缺氧
判断肌体是否缺氧及程度<60 mmHg(8KPa):呼吸衰竭<40 mmHg:重度缺氧<20 mmHg:生命难以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4.67~6.0KPa (35~45mmHg)
1.结合PaO2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PaO2<60 mmHg,PaCO2<35 mmHg:Ⅰ型呼吸衰竭PaO2<60 mmHg,PaCO2>50 mmHg:Ⅱ型呼吸衰竭2. 判断有否有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PaCO2>6.67 KPa(50 mmHg):呼吸性酸中毒PaCO2<4.67 KPa(35 mmHg):呼吸性碱中毒3. 判断有否有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PaCO2↓,可减至10 mmHg代谢性碱中毒:PaCO2↑,可升至55mmHg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不变PaCO2↑肺泡通气不足PaCO2↓肺泡通气过度剩余碱
BE ±2.3mmol∕L 临床意义与SB相同BE为正值时,缓冲碱(BB) ↑BE为负值时,缓冲碱(BB)↓血液酸碱度
pH 7.35~7.45 <7.35: 失代谢酸中毒(酸血症)>7.45:失代谢碱中毒(碱血症)碳酸氢根(HCO3-)
实际碳酸氢根
AB 22~27 mmol∕L 呼吸性酸中毒:HCO3-↑,AB>SB呼吸性碱中毒:HCO3-↓,AB<SB代谢性酸中毒:HCO3-↓,AB=SB<正常值代谢性碱中毒:HCO3-↑,AB=SB>正常值标准碳酸氢根
SB 是动脉血在38℃、PaCO25.33KPaSaO2100℅条件下,所测的HCO3-含量。AB=SB全血缓冲碱
BB 是血液(全血或血浆)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负离子)的总和45~55mmol∕L 代谢性酸中毒:BB ↓,代谢性碱中毒:BB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收藏一下 方便查找)pH或[H+]酸碱度【正常参考值】7.35 ~ 7.45 或(35~45mmol/L)【异常结果分析】>7.45为失代偿碱中毒PaC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正常参考值】4.65 ~ 6.0 kPa(35~45mmHg)【异常结果分析】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 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 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正常参考值】22 ~ 27 mmol/L(SB或AB)【异常结果分析】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二氧化碳总量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TCO2也有影响。【正常参考值】24 ~ 32 mmol/L缓冲碱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阴离子)的总和;包括HCO3-,HPO4-,Hb和血浆蛋白。正常值45~55mmol/L,平均50mmol/L。HCO3-是BB的主要成分,几乎占一半(24/50),BB不受呼吸因素、CO2改变的影响,因CO2在改变BB中HCO3-的同时, 伴有相应非HCO3-缓冲的变化,在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稳定的情祝下,其增减主要取决于SB。【正常参考值】45 ~ 55 mmol/L剩余碱与碱不足BE是指血液在37℃PCO25.33kPa(40mmHg),Sa02100%条件下滴定至pH7.4所需的酸或碱量, 反映缓冲碱的增加或减少,需加酸者为正值,说明缓冲碱增加,固定酸减少;需加碱者为负值,说明缓冲碱减少,固定酸增加。正常值为±2.3mmol/L,由于在测定时排除了呼吸因素的干扰, 因而BE是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指标之一。【正常参考值】-2.3 ~ 2.3 mmol/L剩余碱与碱不足BE是指血液在37℃PCO25.33kPa(40mmHg),Sa02100%条件下滴定至pH7.4所需的酸或碱量, 反映缓冲碱的增加或减少,需加酸者为正值,说明缓冲碱增加,固定酸减少;需加碱者为负值,说明缓冲碱减少,固定酸增加。正常值为±2.3mmol/L,由于在测定时排除了呼吸因素的干扰, 因而BE是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指标之一。【正常参考值】-2.3 ~ 2.3 mmol/L氧分压PO2是指血液中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人为从9.97~13.3kPa,可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氧分压与细胞对氧的利用有密切联系。【正常参考值】9.97 ~ 13.3 kPa(75~100mmHg)【异常结果分析】缺氧PO2降低,<10.6kPa(80mmHg)为轻度缺氧;<7.9kPa(60mmHg)为中度缺氧;<5.3kPa(40mmHg)为重度缺氧。<2.67kPa(2OmmHg)以下,脑细胞不能再从血液中摄取氧,有氧代谢停止,生命难以维持。氧含量氧含量是指每升动脉血含氧的mmol数,正常参考值为7.6~10.3mmol/L。包括物理溶解的02和Hb结合的02两部分,是判断缺氧程度和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参考值】7.6 ~ 10.3 mmol/L氧饱和度SaO2是指血液在一定的PO2下氧合血红蛋白(HbO2)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即Sa02=HbO2/(HbO2+Hb)以百分率表示,其大小取决于PO2。正常人动脉血SaO2为93%~98%,静脉血为60%~70%,SaO2和PO2可绘制氧解离曲线。【正常参考值】95 ~ 98 %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血液SaO2与PO2的关系;呈"S"形曲线。称为氧结合/解离曲线,当SaO2在50%时的P02称为P50,正常参考值约为3.60kPa(27mmHg)血液Sa02受Hb对02的亲和力的影响,有许多因素可使氧解离曲线的位置移位,可用P50表示.【正常参考值】3.19 ~ 3.72 kPa【异常结果分析】右移,P50>3.99kPa(29mmHg)时,Hb与02的亲和力降低,O2的释放容易, 有利于组织摄取氧。曲线左移时P50低,即<2.66kPa(20mmHg),表示Hb与02有高度的亲合力, 即02的摄取力加强,但不利于组织摄氧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是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浆后,与正常人肺泡气(PCO2=5.33kPa,PO2=13.3kPa) 平衡后测得血浆中HCO3-所含CO2量,正常为22~31mmol/L(50~70vol/L),它主要是指血浆中呈结合状态的CO2,反映体内的碱储备量,其意义与SB基本相当, 在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时,它能较及时地反映体内碱储备量的增减变化。【正常参考值】22 ~ 31 mmol/
范文三:血气分析正常值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一.概念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其中又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二.临床应用价值过去因为医院条件落后,判断缺氧只能靠临床症状估计,而酸碱失衡亦仅仅根据症状和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来判断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由于临床症状和CO2cp受很多因素影响,可靠性较差,其临床价值有限,自从开展血气分析以后已基本弃用。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1.低氧血症是常见并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严重创伤、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毒等各种危重病,以及手术麻醉等。然而,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法对低氧血症及其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价。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断低氧血症和判断其程度的指标。即使有呼吸机可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如果没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的帮助,就无法合理应用呼吸机的许多指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也是继低氧血症之后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动脉血气分析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三.各种指标及临床意义1.氧合状况的指标(1)pO2[PaO2、PO2](动脉血氧分压)是指动脉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波动范围较大,与年龄有关,一般为80~100mmHg。λλ临床意义:是判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当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时,pO2低于正常值就已经提示缺氧,但一般只有当pO2<60mmHg时,才引起组织缺氧,临床方可诊断为低氧血症。(2)O2SAT[SaO2、SO2](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指动脉血液中Hb在一定氧分压下和氧结合的百分比,即氧合Hb占Hb的百分比。正常值:90~100%。λλ临床意义:O2SAT仅仅表示血液中氧与Hb结合的比例,虽然多数情况下也作为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但与pO2不同的是它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反映机体缺氧的情况,尤其当合并贫血或Hb减低时,此时虽然O2SAT正常,但却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氧。(3)O2CT[CaO2](动脉血氧含量)是指每100ml血液中实际带氧量的毫升数,包括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和以化学结合形式存在的氧。λ正常值:18~21ml/dl,平均19ml/dl。 λ临床意义:O2CT能真实地反映动脉血液中氧的含量,是较可靠的诊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2.酸碱平衡指标(1)pH(动脉血酸碱度)是未分离血细胞的血浆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正常值:7.35~7.45,平均7.40。λλ临床意义:pH基本代表细胞外液的情况,是主要的酸碱失衡的诊断指标,对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内环境的稳定性。pH直接反映机体的酸碱状况,>7.45为碱血症,<7.35为酸血症。但pH正常也不能表明机体没有酸碱平衡失调,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2)pCO2[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指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正常值:35~45mmHg,平均40mmHg。λλ临床意义;pCO2是主要的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指标,常可反映肺泡通气情况。一般情况下,>45mmHg是呼吸性酸中毒,而<35mmHg是呼吸性碱中毒。(3)HCO3std和HCO3act[SB和AB](动脉血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HCO3std是指隔绝空气的全血标本在37OC、pCO2为40mmHg、Hb完全氧合的标准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而HCO3act是指隔绝空气的全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所测得的人体血浆HCO3-含量。正常情况下两者是相等的。(standard:标准;actual:实际的)λ正常值:22~27mmol/L,平均24mmol/L。λ临床意义:HCO3std和HCO3act均代表体内HCO3-含量,是主要的碱性指标,酸中毒时减少,碱中毒时增加。两者的区别在于HCO3std不受呼吸因素影响,仅仅反映代谢因素HCO3-的储备量,不能反映体内HCO3-的真实含量。而HCO3act受呼吸因素影响,反映体内HCO3-的真实含量。(4)ctCO2[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总量)是指血浆中以化合及游离状态下存在的二氧化碳的总量,其中以结合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占绝大部分。正常值:24~32mmol/Lλ,平均28mmol/L。λ临床意义:ctCO2也是重要的碱性指标,主要代表HCO3-的含量,<24mmol/L时提示酸中毒,而>32mmol/L时提示碱中毒。(5)BE(B)和BE(ecf)[ABE和BE](动脉血标准碱储备或碱剩余和实际碱储备或碱剩余)BE(B)是指在37OC、pCO2为40mmHg、Hb完全氧合的标准条件下,将1L全血或血浆滴定pH至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而BE(ecf)是指在实际条件下测定全血或血浆标本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λ正常值:-3~+3mmol/L。λ临床意义:BE(B)和BE(ecf)代表体内碱储备的增加或减少,是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如需用碱滴定,说明血液中碱缺失(相当于酸过剩),用负值表示,<-3mmol/L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如需用酸滴定,说明血液中碱过剩,用正值表示,>+3mmol/L提示代谢性碱中毒。3.其他指标(1)Hct(红细胞压积):男42~49%,女37~43%。(2)ctHb(est)(血红蛋白总量):男12~16g/dl,女11~15g/dl。(3)Na+(钠离子)、K+(钾离子)、Cl-(氯离子):Na+(135~150mmol/L,平均142mmol/L);K+(3.5~5.5mmol/L,平均4.0~4.5mmol/L);Cl-(98~108mmol/L,平均103mmol/L)。四.低氧血症的判断标准主要根据pO2和O2SAT来判断。一般来讲,pO2<60mmHg时,才会使O2SAT及O2CT显著减少,引起组织缺氧,方可诊断为低氧血症。1.轻度低氧血症:50mmHg≤pO2<60mmHg,80%≤O2SAT<90%;2.中度低氧血症:40mmHg≤pO2<50mmHg,60%≤O2SAT<80%;3.重度低氧血症:pO2<40mmHg,O2SAT<60%。五.酸碱失衡的判断标准1.呼吸性的酸碱失衡主要根据pCO2和pH进行判断。(1)pCO2:增高>45mmHg,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减少<35mmHg,提示呼吸性碱中毒。(2)pH:与pCO2协同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是否失代偿。pCO2增高>45mmHg时:λ7.35≤pH≤7.45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H<7.35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CO2减少<35mmHgλ时:7.35≤pH≤7.45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pH>7.45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2.代谢性酸碱失衡需要如pH、HCO3std、HCO3act、BE(B)、BE(ecf)、ctCO2等较多的指标协同判断,其中以pH、HCO3act(相当于教材上的HCO3-)、BE(ecf)(相当于教材上的BE)三项指标最重要。(1)HCO3act与BE(ecf):主要用于代谢性酸碱失衡的诊断。而酸碱失衡的程度与其减低或增高的幅度密切相关。λ减低(HCO3act<22mmol/L,BE(ecf)<-3mmol/L)提示代谢性酸中毒。λ增高(HCO3act>27mmol/L,BE(ecf)>+3mmol/L)提示代谢性碱中毒。(2)pH:与其他指标一起协同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是否失代偿。代谢性酸中毒λ7.35≤pH≤7.45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pH<7.35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λ7.35≤pH≤7.45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pH>7.45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3)HCO3act与HCO3std:二者的差值,反映呼吸对酸碱平衡影响的程度,有助于对酸碱失衡类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E(ecf)与BE(B)之差值意义类似。λ当HCO3act>HCO3std时,CO2潴留,提示代偿呼酸或代偿代碱。λ当HCO3act<HCO3std时,CO2排出增多,提示代偿呼碱或代偿代酸。λ当HCO3act=HCO3std,但均低于正常值时,提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λ当HCO3act=HCO3std,但均高于正常值时,提示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4)ctCO2:与HCO3act的价值相同,协助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减低(ctCO2<24mmol/L),提示代谢性酸中毒。λλ增高(ctCO2>32mmol/L),提示代谢性碱中毒。六.临床应用范围1.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初步判断有缺氧和/或酸碱平衡失调者,需查血气分析。2.临床各科的急危重症一般都伴有程度不等的缺氧和/或酸碱失衡,原则上均需查血气分析跟踪病情变化。3.各种诊断不明的疑难杂症,查血气分析可提示氧供和酸碱平衡状态的信息,从而可拓展思路,有助于明确诊断。七.注意事项1.送血气分析之前,先电话通知检验科作好准备。2.采血量不宜过多,单查血气分析约需1ml,如血气分析加电解质、肾功、血糖等项目约需2ml。若血量过多则抗凝不足,将影响检验的准确性。3.采血后需立即排空气泡,再将针尖刺入橡皮塞封闭针孔,以免接触空气造成检验结果失真,并尽快送检。4.标本送检时需附上病人实时的体温、吸氧浓度或吸氧流量(L/min)及最近的血红蛋白量等参数。5.附吸氧浓度计算公式:吸氧浓度%=21+4×吸氧流量(L/min)。附混合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原发失衡原发化学变化代偿反应预计代偿公式代偿极限代酸代碱呼酸呼碱HCO3-↓HCO3-↑pCO2↑pCO2↓pCO2↓pCO2↑HCO3-↑HCO3-↓pCO2=1.5×HCO3-+8±2.0△pCO2=0.9×HCO3-±5急性:代偿引起HCO3-↑慢性:△HCO3-=0.35×△pCO2±5.58急性:△HCO3-=0.2×△pCO2±2.5慢性:△HCO3-=0.49×△pCO2±1.7210mmHg55mmHg急性30mmol/L慢性42~45mmol/L急性18mmol/L慢性12~15mmol/L注:代偿极限,指机体发挥最大代偿能力所能达到的代偿值。若超过此极限,不管pH正常与否均应判断为混合性酸碱失衡。血气及酸碱分析酸碱度(pH)正常情况:新生儿出身后立即7.11~7.365~10分7.09~7.~7.38>1小时7.26~7.491天7.29~7.45其后7.35~7.45(H+浓度36~44nmol/L)增加:代谢性碱中毒:应用过多碱性液体,胃酸丢失(呕吐或胃管引流),缺钾(应用大剂量利尿药及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腹泻,禁食等),糖原累积病等。呼吸性碱中毒:过度换气,脑损伤,高热,水杨酸类中毒,人工呼吸机通气量过大等。降低:代谢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高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乳酸性酸中毒,肾衰,肾小管性酸中毒,阿狄森病,腹泻,肠瘘,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摄入过多酸性食物或药物等。呼吸性酸中毒:肺心病,呼吸衰竭,肺水肿等。氧分压(PaO2)正常情况:新生儿出身后立即1.1~3.2kPa5~10分4.4~10.0kPa30分4.1~11.3kPa>1小时7.3~10.6kPa1天7.2~12.6kPa其后11.0~14.4kPa增加:吸入纯氧或含高浓度氧气的气体。减少:高原生活者,一氧化碳中毒,烟雾吸入,麻醉,淹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疾病,心衰,剧烈运动后,胸腔积液,胸廓畸形,呼吸肌麻痹,瘫痪,惊厥,休克,重症肥胖等。 半饱和氧分压正常情况:3.3~3.7kPa用于测定Hb对氧的亲和性。半饱和氧分压受气温、pH,血液及红细胞内的2,3-DPG浓度、Hb类型等的影响。增加:Hb对氧的亲和性低。减少:Hb对氧的亲和性高氧饱和度正常情况:动脉血新生儿0.40~0.90其后0.95~1.00静脉血0.64~0.88增加:吸入纯氧或含高浓度氧气的气体。减少:高原生活者,一氧化碳中毒,烟雾吸入,麻醉,淹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疾病,心衰,剧烈运动后,胸腔积液,胸廓畸形,呼吸肌麻痹,瘫痪,惊厥,休克,重症肥胖等。 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正常情况:0.7~2.0kPa增加:右→左分流的先心病,肺动静脉瘘,某些肺癌,胸腔积液,ARDS,慢支炎,肺气肿,支扩,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等。氧含量正常情况:动脉血0.15~0.22Vol150~220ml/L静脉血100~150ml/L血氧含量是指血液中含氧总量,包括物理溶解和与血红蛋白结合氧之总量。血氧含量正 常并不能排除组织缺氧。减少:可能是血红蛋白总量不够(贫血),亦可能是血氧饱和度下降或PO2降低所致。二氧化碳总量,二氧化碳含量正常情况:静脉全血22~26mmol/L动脉全血19~24mmol/L脐血14~22mmol/L增加:呼吸性酸中毒(尤其是代偿性者),弥漫性肺部病变,幽门梗阻呕吐所致代谢性碱中毒,低钾血症,碱摄入过多,应用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碳酸氢钠,羟芐青酶素及利尿药时。减少: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尿毒症伴肾小管功能障碍,肾小管性酸中毒伴高氯血症,腹泻,肠瘘,输尿管结肠吻合术后,低血压、休克等所致组织灌注不足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情况:新生儿3.6~5.5kPa成人男4.7~6.4kPa女4.3~6.0kPa 增加: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性酸中毒(如吸入高浓度的CO2气体、支气管-肺疾病、气道阻塞、中枢性呼吸衰竭、重症甲减等),各种原因所致的代谢性碱中毒。减少:呼吸性碱中毒,低氧血症、水杨酸盐类、高热、颅脑损伤等所致的通气过度等。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正常情况:儿童18~27mmol/L成人22~31mmol/LCO2CP系指静脉血浆中碳酸氢盐和碳酸中所含CO2总量。增加:各种原因所致的代谢性碱中毒(如幽门梗阻,缺钾,原醛,皮质醇增多症,肾毒瘤等)和代偿后的呼吸性酸中毒(如肺心病等所致的高碳酸血症)。标准碳酸氢盐(SB)正常情况:动脉血浆儿童21~25mmol/L成人22~28mmol/L静脉血清成人22~29mmol/LSB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而AB受呼吸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SB~AB。SB与AB的差值可反映呼吸对血碳酸氢盐的影响程度和性质。SB>AB表示CO2排出增多;AB>SB,表示CO2潴留。BB不受PCO2及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影响,但随Hb和SP浓度变化。BB减少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时BB则增高。实际碳酸氢盐(AB)正常情况:22~28mmol/L临床意义同SB缓冲碱(BB)正常情况:45~55mmol/LBB不受PCO2及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影响,但随着Hb和SP浓度变化。增加:碱中毒。减少:代谢性酸中毒剩余碱(BE)正常情况:新生儿-10~-2mmol/L婴儿-7~-1mmol/L儿童-4~+2mmol/L成人-3~+3mmol/LBE能较真实地反映血浆缓冲碱的增减程度。用酸滴定为碱剩余,以正值表示,说明缓冲碱增多,固定酸不足。用碱滴定为碱缺乏,以负值表示,说明缓冲碱减少,固定酸增加。一氧化碳(Co)正常情况:非吸烟者HbCO0.20致死HbCO>0.50增高:一氧化碳中毒。
范文四:血红蛋白(Hb):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红细胞(RBC):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白细胞(WBC): 成人 (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 (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
网织红细胞计数: 0.5%-1.5%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百分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 0~0.001(0%~1%)
淋巴细胞 0.20~0.40(20%~40%)
单核细胞 0.03~0.08(3%~8%)
绝对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 (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 (0~0.1)×10*9/L
淋巴细胞(0.8~4.0)×10*9/L
单核细胞 (0.12~0.8)×10*9/L
血细胞比容(Hct):
微量法 男性:0.467±0.039L/L 女性:0.421±0.054L/L温氏法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手工法 82~92fl血细胞分析仪法 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手工法 27~31pg血细胞分析仪法 27~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g/L(32%~36%)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DW-CV 11.5%~14.5%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0.08×2)。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实例例1:病人的PH值为7.58,PCO2为20mmHg,PO2为110mmHg。
分析: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第三步,PCO2降低20mmHg,PH值应升高0.08×2(±0.02)即为7.56±0.02,与实际PH值相符,因此该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协助记忆:同向即理解为同代人,即为代谢性因素;而异向就记住异乎寻常这个成语,即异向为呼吸性因素)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2×0.08)。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咱们来看看这道题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7.188,PaCO2
75mmHg,PaO2
50mmHg, HCO3
-.27.6mmol/L,BE-5mmol/L,其酸碱失衡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第一步,看PH值,pH7.188说明酸中毒;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pH7.188(减小了),PaCO2
75mmHg(增大了),说明为异向,为呼吸性酸中毒;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计算理论PH值,该患者PCO2增加35mmHg,PH值应降低3.5×0.08(±0.02)即为7.4-(3.5×0.08)=7.12±0.02(7.10-7.14)(注意:计算理论PH值时,PH值以7.4为标准去做加减,PCO2以40mmHg为标准)而该患者的实际PH值为7.188,不在理论PH值范围之内,说明了该患者除了呼吸性因素外还存在代谢性因素,到底是代酸还是代碱,那就比较理论PH值与呼吸PH值的大小好了,以理论值为标准,实际低比理论值低了为代酸,实际值比理论值高了为代碱。好了,咱们再来看看该患者的实际值7.188大于理论值7.10-7.14,则说明为代碱。综上所述,该患者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结论:此病人
范文五:血气分析正常值pH或[H+]酸碱度pH肝素抗凝动脉血2ml,抽血后要求严加密封,不能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天热可放冰箱中。并记录当时患者体温。pH是血液内氢离子浓度[H+]的负对数值,反映血液的酸碱度。现国际单位以H+浓度表示,因习惯仍用pH表示。这是观察代偿或失代偿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正常平均pH为7.4([H+]40nmol/L正常范围时,可为正常或代偿性酸碱中毒。【正常参考值】7.35 ~ 7.45或(35~45mmol/L)【异常结果分析】>7.45为失代偿碱中毒PaCO2二氧化碳分压Pressure of carbondioxidePCO2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正常参考值】4.65 ~ 6.0kPa(35~45mmHg)【异常结果分析】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 , Standard bicarbonateAB,SB肝素抗凝动脉血2ml,抽血后要求严加密封,不能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天热可放冰箱中。并记录当时患者体温。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正常参考值】22 ~ 27mmol/L(SB或AB【异常结果分析】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二氧化碳总量Total CO2TCO2肝素抗凝动脉血2ml,抽血后要求严加密封,不能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天热可放冰箱中。并记录当时患者体温。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TCO2也有影响。【正常参考值】24 ~ 32mmol/L缓冲碱Buffer baseBB肝素抗凝动脉血2ml,抽血后要求严加密封,不能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天热可放冰箱中。并记录当时患者体温。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阴离子)的总和;包括HCO3-,HPO4-,Hb和血浆蛋白。正常值45~55mmol/L,平均50mmol/L。HCO3-是BB的主要成分,几乎占一半(24/50),BB不受呼吸因素、CO2改变的影响,因CO2在改变BB中HCO3-的同时,伴有相应非HCO3-缓冲的变化,在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稳定的情祝下,其增减主要取决于SB。【正常参考值】45 ~ 55mmol/L剩余碱与碱不足Base excess,Base deficiencyBE肝素抗凝动脉血2ml,抽血后要求严加密封,不能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天热可放冰箱中。并记录当时患者体温。BE是指血液在37℃PCO25.33kPa(40mmHg),Sa02100%条件下滴定至pH7.4所需的酸或碱量,反映缓冲碱的增加或减少,需加酸者为正值,说明缓冲碱增加,固定酸减少;需加碱者为负值,说明缓冲碱减少,固定酸增加。正常值为±2.3mmol/L,由于在测定时排除了呼吸因素的干扰,因而BE是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指标之一。【正常参考值】-2.3 ~ 2.3mmol/L氧分压Pressure of oxygenPO2肝素抗凝动脉血2ml,抽血后要求严加密封,不能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天热可放冰箱中。并记录当时患者体温。PO2是指血液中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人为从9.97~13.3kPa,可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氧分压与细胞对氧的利用有密切联系。【正常参考值】9.97 ~ 13.3kPa(75~100mmHg)【异常结果分析】缺氧PO2降低,<10.6kPa(80mmHg)为轻度缺氧;<7.9kPa(60mmHg)为中度缺氧;<5.3kPa(40mmHg)为重度缺氧。<2.67kPa(2OmmHg)以下,脑细胞不能再从血液中摄取氧,有氧代谢停止,生命难以维持。氧含量Oxygen contentCaO2肝素抗凝动脉血2ml,抽血后要求严加密封,不能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天热可放冰箱中。并记录当时患者体温。氧含量是指每升动脉血含氧的mmol数,正常参考值为7.6~10.3mmol/L。包括物理溶解的02和Hb结合的02两部分,是判断缺氧程度和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参考值】7.6 ~ 10.3mmol/L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肝素抗凝动脉血2ml,抽血后要求严加密封,不能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天热可放冰箱中。并记录当时患者体温。SaO2是指血液在一定的PO2下氧合血红蛋白(HbO2)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即Sa02=HbO2/(HbO2+Hb)以百分率表示,其大小取决于PO2。正常人动脉血SaO2为93%~98%,静脉血为60%~70%,SaO2和PO2可绘制氧解离曲线。【正常参考值】95 ~ 98%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P50肝素抗凝动脉血2ml,抽血后要求严加密封,不能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天热可放冰箱中。并记录当时患者体温。血液SaO2与PO2的关系;呈"S"形曲线。称为氧结合/解离曲线,当SaO2在50%时的P02称为P50,正常参考值约为3.60kPa(27mmHg)血液Sa02受Hb对02的亲和力的影响,有许多因素可使氧解离曲线的位置移位,可用P50表示【正常参考值】3.19 ~ 3.72kPa【异常结果分析】右移,P50>3.99kPa(29mmHg)时,Hb与02的亲和力降低,O2的释放容易,有利于组织摄取氧。曲线左移时P50低,即<2.66kPa(20mmHg),表示Hb与02有高度的亲合力,即02的摄取力加强,但不利于组织摄氧二氧化碳结合力Carbon dioxde combining powerCO2Cp肝素抗凝动脉血2ml,抽血后要求严加密封,不能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天热可放冰箱中。并记录当时患者体温。CO2Cp是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浆后,与正常人肺泡气(PCO2=5.33kPa,PO2=13.3kPa)平衡后测得血浆中HCO3-所含CO2量,正常为22~31mmol/L(50~70vol/L),它主要是指血浆中呈结合状态的CO2,反映体内的碱储备量,其意义与SB基本相当,在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时,它能较及时地反映体内碱储备量的增减变化。【正常参考值】22 ~ 31mmol/L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肝素抗凝动脉血2ml,抽血后要求严加密封,不能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天热可放冰箱中。并记录当时患者体温。阴离子间隙是指血清中所测定的阳离子总和与阴离子总和之差。可根据血清中的Cl-、Na+、K+、HCO3一等离子的含量计算所得。其公式为:AG=(Na++K+)-(Cl-+HCO3-),由于血清中K+浓度很低,且相当恒定,故上式可简化为:AG=Na+-(Cl-+HCO3-)。【正常参考值】12±4mmol/LAaDpO2:肺泡动脉氧压差指肺泡气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之间的差值。AaDpO2是判断换气功能是否正常的一个依据。在心肺复苏中,它是反映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当AaDpO2显著增大时,反映肺郁血和肺水肿,肺功能可能严重减退。AaDpO2显著增大表示肺的氧合功能障碍,同时pO2明显降低。这种低氧血症吸纯氧不能纠正,如肺不张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aDpO2中度增加的低氧血症,一般吸纯氧可望得到纠正,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AaDpO2正常,pCO2增加,则提示基础病因多半不在肺,很可能为中枢神经系统或神经肌肉病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低氧血症。
范文六:动脉血正常值参考范围参数 pH pCO2 pO2 Na+ K+Ca++(离子钙) Glu Lac Hct HCO3- TCO2 BE SO2c THb动脉血 7.35~7.45 35~45 80~100 136~145 3.5~5.3 1.10~1.34 3.9~6.1单位 pH mmHg mmHg mmol/L mmol/L mmol/L mmol/L0.5~1.7 mmol/L 38~50.8(男)
33.5~45(女) % 21.3~24.8 24~32 -3.0~+3.0mmol/L mmol/L mmol/L95~100 % 120~160(男)110~150(女) g/L注意事项:1、 参考值数据来源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2、 GEM 3000检测的钙,是血中离子钙(Ca), 并非血标本中的总钙。3、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与血脂严重异常的病人标本可出现红细胞压积(Hct)的报告结果与血细胞计数仪的检测结果不一致。? ? ?通常,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导致红细胞压积的报告结果较血细胞计数仪结果低。 异常高血浆蛋白与血脂可导致 红细胞压积检测结果偏高;此外,多种疾病引起的高白细胞血症,也将导致红细胞压积结果的偏差。++4、 包被了新洁尔灭(Benzalkonium Chloride)或肝素苯甲烷胺Benzalkonium Heparin)的动脉插管或取血工具,可能干扰钠和离子钙的检测,导致钠和离子钙读数假性增高。.doc动脉血正常值参考范围参数 pH pCO2 pO2 Na+ K+Ca++(离子钙) Glu Lac Hct HCO3- TCO2 BE SO2c THb动脉血 7.35~7.45 35~45 80~100 136~145 3.5~5.3 1.10~1.34 3.9~6.1单位 pH mmHg mmHg mmol/L mmol/L mmol/L mmol/L0.5~1.7 mmol/L 38~50.8(男)
33.5~45(女) % 21.3~24.8 24~32 -3.0~+3.0mmol/L mmol/L mmol/L95~100 % 120~160(男)110~150(女) g/L注意事项:1、 参考值数据来源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2、 GEM 3000检测的钙,是血中离子钙(Ca), 并非血标本中的总钙。3、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与血脂严重异常的病人标本可出现红细胞压积(Hct)的报告结果与血细胞计数仪的检测结果不一致。? ? ?通常,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导致红细胞压积的报告结果较血细胞计数仪结果低。 异常高血浆蛋白与血脂可导致 红细胞压积检测结果偏高;此外,多种疾病引起的高白细胞血症,也将导致红细胞压积结果的偏差。++4、 包被了新洁尔灭(Benzalkonium Chloride)或肝素苯甲烷胺Benzalkonium Heparin)的动脉插管或取血工具,可能干扰钠和离子钙的检测,导致钠和离子钙读数假性增高。.doc
范文七:()●基层医生园地●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血压正常值的常见因素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 成建国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人民医院 杨光明血压无论对正常或异常情况下的生命活动都是极为重要的。为了帮助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全面了解动脉血压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血压的测量技术,仅就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正常血压值的常见因素等问题进行简要讨论。1 动脉血压的形成11112 静脉与相对应的各级动脉相比,较大,而且管壁较薄,、阻力小等特点,~70%在静脉中。1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包括体循环(大循环)和肺循环()正常情况下,111 毛细血管壁仅有一层扁平内皮细胞,其外有一层很薄的基膜,口径极细,一般仅有8~10微米,但数量极大,通透性极强,血液流动速度极慢,血流阻力也不大,是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通常被称为交换血管。112 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11211 动脉血压的形成、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互相连接和延续,但在结构与功能上却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又与血压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11111 动脉动脉血压是指动脉中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其形成的基本因素是心脏射血和心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当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急速上升,大约在收缩中期达到最高值,形成收缩压;随着心室射血是停止,动脉血压开始下降,在舒张期未达到最低值,形成舒张压。通常将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称为脉压。整个心动周期内各个瞬间动脉压的总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由于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收缩期较短而舒张期较长,所以平均动脉压数值较接近舒张压数值,大约等于舒张压+脉压/3。11212 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体循环的动脉根据其口径可分为主动脉、大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其中主动脉主干及其所发出最大分支的管壁内含有丰富的弹力纤维,管壁厚且坚韧,具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和弹性,所以又称为弹性贮器血管。当心脏收缩时,大量血液进入主动脉和大动脉并使之被动性扩张以容纳更多的血液;当心脏舒张时,这些血管可发生弹力回缩,以推动血液在血管内不间断地继续向前流动。随着动脉不断分支,其口径逐渐缩小,管壁的弹力纤维也逐渐减少,而平滑肌却逐渐增多,即使在直径仅20~30微米的微动脉,其管壁仍有完整的平滑肌层。管壁的平滑肌有调节微动脉血流阻力的作用,即管壁平滑肌收缩,血管管腔变小,血流阻力增加,反之则阻力降低。由于血液在小动脉和微动脉内流动时会产生很大的阻力,所以将这些血管称为阻力血管。介于大动脉和小动脉之间的动脉血管担负着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的任务,故称为分配血管。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条件是心室收缩射血和心血管系统足够的血液充盈,所以凡能影响这两个条件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的形成。1121211 心输出量 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量为每搏输出量,而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排出的血量。因此,心输出量取决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而每搏输出量又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和静脉回心血量。心室射入动脉的血液量多,动脉血压就高,31()反之则动脉血压就低。1121212 心率 一般情况下,心率改变对舒张压的影响相对较大。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心率加快时心脏舒张期缩短,在心室舒张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液就减少,舒张未期在主动脉中存留的血量增多,以致舒张压也较高,脉压变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1121213 循环血量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相适应才能使血管充盈而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压,而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压又是形成动脉血压、保证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的重要条件。因此,循环血量是影响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在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正常情况下,动脉血压的变化不大,小量失血时一般不会影响血压,若失血量在总血量的20%以内,多可通过小动脉收缩增加外周循环阻力和通过静脉系统的收缩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使动脉血压不会明显降低。当大量失血时,由于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压急剧下降,甚至发生休克。1121214 动脉管壁弹性时,,,,;心室进,动脉壁开始弹性回缩使管腔变小,继续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减少了动脉血压的大幅度下降,使舒张压维持相对稳定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大,动脉管壁胶原纤维增生并逐渐取代弹力纤维与平滑肌,动脉的扩张能力和弹性回缩能力降低,脉压常常增大。1121215 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相对较大。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动脉中的阻力增加则血流速度减慢,舒张未期存留在动脉中的血液增多,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外周阻力降低时舒张压随之降低,脉压增大。可见,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情况,外周阻力增加是形成高血压的主要原因。2 影响正常血压值的因素211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120mmHg,舒张压时需进行下肢血压的测量,正常情况下其收缩压要比上肢高20~40mmHg,而舒张压则比上肢高10以上。212 动脉血压的正确测量目前测量血压的最常用工具是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常用部位是肱动脉。测量应在安静环境中进行,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前臂稍弯曲并使上臂测量血压位置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先将袖带缠绕于上臂,松紧度要适宜,袖带下缘应距离肘窝约215cm,此时用手指在肘窝处触摸动脉搏动,在搏动明显处,直至止,。,可以听到一系。测量血压前,受,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应分别测量两上臂的血压,虽然双臂的血压值可有一定的差异,但多在10mmHg以内。21211 收缩压的确定临床上确定收缩压的方法有触诊法和听诊法两种。2121111 触诊法 将袖带中的气体完全排出,按要求将袖带裹于受检者的上臂,以左手触摸桡动脉,右手以气囊打气,直至左手的桡动脉搏动感完全消失,此时开动调节阀门缓慢放气,血压计的汞柱或指针开始缓慢下降,直至左手再次触及桡动脉搏动时,血压计所显示的数值即为收缩压数值。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不如听诊法准确,也不能测定舒张压。2121112 听诊法 将袖带按要求裹好,听诊器胸件放在肱动脉上,开始用气囊打气,直至桡动脉搏动消失,再缓慢放气,同时用听诊器听诊。当放气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清晰、尖锐的声音时,血压计上所显示的压力数字即为收缩压。有时,在收缩压以下10~30mmHg左右可出现一个无音带,多出现于高血压健康人在安静状态时动脉血压是比较稳定的,即使发生变化其幅度也较小。为了测量方便,通常以肱动脉的血压测量结果为标准。我国健康成年人的收缩压多为10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脉压多在30~40mmHg之间。血压数值常患者,测量血压时应当注意。21212 舒张压的确定收缩压确定后,继续缓慢放气,此时脉搏声可逐渐增强,音调变高,直至突然变为一种“刹刹”音,开始变调时在血压计上显示的压力数字即为舒张压。但也有人认为应以声音消失为舒张压的确定标准。21213 下肢动脉血压的测定随年龄、性别及其他一些生理情况而变化。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理想血压值确定为收缩压()嘱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将袖带裹于大腿膝关节上方,然后将听诊器放于月国动脉波动明显处,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量。测量时应将被测动脉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血压计要放平,汞柱不应倾斜。213 影响正常血压值的常见因素热带的人血压高,冬季血压较夏季血压高。高原地区的气压较平原地区低,气压降低时,血压的测量值降低。21312 测量技术对正常血压值的影响2131211 袖带的影响 橡皮气带袖带的规格与血压的测量值有着密切的关系,袖带过宽测得的血压偏低,过窄则测量结果偏高,其误差甚至可达25mmHg之多。在成年人,上臂袖带的规格宽为12cm,长为23下肢袖带宽18cm,长28cm。小儿的袖带则根据不同年龄段而定,袖带宽度在新生儿为215cm,婴儿为4cm,幼儿为6cm,幼童为8cm,学龄儿童约12。测,一般以在缠绕后能插入12,甚至在袖,所听到的声音仍,有可能被误认为是极低的舒张压,袖。2131212 测量体位 一般应当采取平卧位或坐位测量,体位要舒适,将上臂平放有桌上或床上,掌心向上,不要握拳,手臂稍弯曲并外展45度,肱动脉的位置应与心房同高,手臂过高可使血压测量值下降,过低则血压值升高。测压的手臂必须裸露至肩胛部,避免被过紧的衣服压迫。2131213 测量部位 由于两臂动脉血管离开主动脉的方向不甚相同,所以血液动力学也会有所不同,故正常人的两臂的血压常有一定的差异,右臂血压常高于左臂,这种差别收缩压多在10mmHg以内,舒张压多在5mmHg以内,但高血压患者的差异可比较明显。一般认为,首次测压时应当两臂均测量,并取较高一侧的血压为其测量结果。正常情况下,平卧时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产生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将测量上肢血压袖带用于下肢,相对过窄的缘故。2131214 测量次数 一次测量血压后,紧接着进行第二次测量,两次测得值多不相同,一般情况下,第一次测得的结果偏高,其原因可能与开始测量时受检者精神紧张或皮肤受袖带刺激有关。因此每次测压应连续进行两次,并应以第二次结果为准。2131215 听诊间隙用听诊法测量动脉压时,有时在动脉音最初出现的压力水平以下10~40mmHg之间出现一个无音阶段,此无音阶段可持续10~50mmHg的距离,直到接近舒张压时又 (转下页末)33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其测量方法一般并不难,但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1311 生理因素对正常血压值的影响2131111 性别 在50岁以下同年龄组中,女性的血压一般要较男性略低,但50岁以后,女性的血压则高于同龄男性血压,可能与女性更年期内分泌改变有关。2131112 年龄 血压的变化规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在正常情况下舒张压的增高幅度并不太大。40岁以后,血压增高的速度加快,到70后则趋于平稳。2131113 民族 原的汉族居民2131114 职业 ,长期从事紧张脑力劳动人员的血压相对较高,从事重工业和农业人员的血压相对较低。2131115 测定时间 正常人24小时的血压在清晨最低,下午5~7时最高,收缩压的变动范围可达15~60mmHg,舒张压在10mmHg左右。因此,临床测量血压的时间应相对固定,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判定。2131116 运动、饮食与精神状态 运动、进食和精神紧张等均可使血压升高。进食后15分钟至1小时内,血压可有一过性升高,其变动主要是收缩压,可升高5~10mmHg。睡眠时的血压可比清醒状态时低25~30mmHg,因此测量血压时受检者一定要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测量前最好休息10~15分钟。2131117 烟酒茶与咖啡 吸烟、饮酒、饮咖啡或茶均可使血压发生一过性升高。2131118 肥胖 肥胖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一般较正常人血压高,可能与肥胖者的上臂较正常人粗,标准袖带相对较窄、较短有关。2131119 气候、温度与大气压 由于寒冷可使末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身体过度受热可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所以,居住于寒带的人血压较居住在()●短篇?个案●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误诊1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外科 孙亚川 尹寒麒1 病历摘要患者男,35岁。胃大部切除术(B2Ⅱ式)术后6天出现上腹饱胀、呕吐、呕吐物为大量胃内容物及少量胆汁。查体:上腹部轻压痛,有振水音,肠鸣音减弱,胃肠减压约1000ml/d。术后9天行稀钡造影检查发现残胃扩张无力,胃蠕动消失,造影剂不能通过吻合口。术后14天拟诊为“机械性梗阻”行手术处理。术中未查找到“机械性梗阻”,切除原吻合口再次行胃肠吻合。术后4天又出现呕吐,症状同术前且趋于加重,胃肠减压1200ml/d。术后8TPN(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共15胃、加用红霉素、合治疗。术后胀。2 讨论症给病人、病人家属及医生造成很大压力。当医生看到钡餐检查“钡剂不能通过吻合口”即诊断为“机械性因素梗阻所致的胃排空障碍”,没有进行胃镜检查,也不再坚持保守治疗,而施行了本可避免的二次手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应引以为戒。212 FDGE。最重要。胃肠吻,扭转等机械因素所致的胃排空障碍应尽早手术,而FDGE应避免再次手术。最有价值的鉴别方法是胃镜检查,胃镜能顺利通过吻合口进入输出袢,这对除外机械性梗阻具有确定意义。本例未行胃镜检查,进行了不合适的手术,教训深刻。213 FDGE的治疗一旦确诊为FDGE应坚持通过积极地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得到病情缓解,急于手术是治疗中常发生的错误。据报道FDGE病人恢复的时间可能长达数月,等待即是最好的治疗,确诊后应及早进行综合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其中营养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以保证能量的供给,减轻吻合口水肿,恢复胃壁功能,阻断恶性循环。该例二次手术后用TPN治疗15天,效果很好,全身情况明显改善,对治愈出院起到了关键作用,值得重视。(本文责任编辑 成建国)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十分常见,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一旦发生,可持续数周,临床处理很困难,常导致医生错误判断和不合适的手术处理。现结合我院收治的进行分析。211 对FDGE认识不足FDGE是以胃输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胃动紊乱综合征,可发生于各种腹部手术后,尤其多见于胃的手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亦可称为胃无力症或术后胃瘫。FDGE常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亦可发生于术后2~3周。病人在拔除胃管进食流质后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呕吐大量胃内容物,胃肠减压抽出大量胃液,查体有振水音应考虑存在FDGE的可能。因长期顽固性呕吐、腹胀,该并发(接上页末)可听到声音,即所谓的“听诊间隙”。为音突然变弱为准,但也有人提出应当以声音消失为准,实际上舒张压值取动脉音突然变弱是不确切的,应当以声音消失为准。但是当心输出量增加时,某些正常人的压力降到零点时还可听到声音,此时则应以变音时的数值作为舒张压。(本文责任编辑 达瓦次仁)了避免听诊间隙所造所的误差,通常将汞柱升高到200mmHg以上高度时再放气测定,或在听诊测压前先用手指触诊肘部肱动脉,然后充气直至动脉搏动消失,再将压力增高20~30mmHg后开始缓慢放气测压。2131216 舒张压的确定 舒张压的确定一般以声34
范文八:动脉血气分析各种指标及临床意义1.氧合状况的指标(1)pO2[PaO2、PO2](动脉血氧分压)是指动脉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
正常值:波动范围较大,与年龄有关,一般为80~100mmHg。?
临床意义:是判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当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时,pO2低于正常值就已经提示缺氧,但一般只有当pO2<60mmHg时,才引起组织缺氧,临床方可诊断为低氧血症。(2)O2SAT[SaO2、SO2](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指动脉血液中Hb在一定氧分压下和氧结合的百分比,即氧合Hb占Hb的百分比。?
正常值:90~100%。?
临床意义:O2SAT仅仅表示血液中氧与Hb结合的比例,虽然多数情况下也作为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但与pO2不同的是它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反映机体缺氧的情况,尤其当合并贫血或Hb减低时,此时虽然O2SAT正常,但却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氧。(3)O2CT[CaO2](动脉血氧含量)是指每100ml血液中实际带氧量的毫升数,包括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和以化学结合形式存在的氧。?
正常值:18~21ml/dl,平均19ml/dl。?
临床意义:O2CT能真实地反映动脉血液中氧的含量,是较可靠的诊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2.酸碱平衡指标(1)pH(动脉血酸碱度)是未分离血细胞的血浆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正常值:7.35~7.45,平均7.40。?
临床意义:pH基本代表细胞外液的情况,是主要的酸碱失衡的诊断指标,对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内环境的稳定性。pH直接反映机体的酸碱状况,>7.45为碱血症,<7.35为酸血症。但pH正常也不能表明机体没有酸碱平衡失调,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2)pCO2[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指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35~45mmHg,平均40mmHg。?
临床意义;pCO2是主要的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指标,常可反映肺泡通气情况。一般情况下,>45mmHg是呼吸性酸中毒,而<35mmHg是呼吸性碱中毒。(3)HCO3std和HCO3act[SB和AB](动脉血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HCO3std是指隔绝空气的全血标本在37℃、pCO2为40mmHg、Hb完全氧合的标准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而HCO3act是指隔绝空气的全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所测得的人体血浆HCO3-含量。正常情况下两者是相等的。(standard:标准;actual:实际的)?
正常值:22~27mmol/L,平均24mmol/L。 -?
临床意义:HCO3std和HCO3act均代表体内HCO3含量,是主要的碱性指标,酸中毒时减少,碱中毒时增加。两者的区别在于HCO3std不受呼吸因素影响,仅仅反映代谢因素HCO3的储备量,不能反映体内HCO3-的真实含量。而HCO3act受呼吸因素影响,反映体内HCO3的真实含量。(4)ctCO2[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总量)是指血浆中以化合及游离状态下存在的二氧化碳的总量,其中以结合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占绝大部分。?
正常值:24~32mmol/L ,平均28mmol/L。?
临床意义:ctCO2也是重要的碱性指标,主要代表HCO3-的含量,<24mmol/L时提示酸中毒,而>32mmol/L时提示碱中毒。(5)BE(B)和BE(ecf)[ABE和BE](动脉血标准碱储备或碱剩余和实际碱储备或碱剩余) BE(B)是指在37℃、pCO2为40mmHg、Hb完全氧合的标准条件下,将1L全血或血浆滴定pH至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而BE(ecf)是指在实际条件下测定全血或血浆标本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
正常值:-3~+3mmol/L。?
临床意义:BE(B)和BE(ecf)代表体内碱储备的增加或减少,是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如需用碱滴定,说明血液中碱缺失(相当于酸过剩),用负值表示,<-3mmol/L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如需用酸滴定,说明血液中碱过剩,用正值表示,>+3mmol/L提示代谢性碱中毒。3.其他指标(1)Hct(红细胞压积):男42~49%,女37~43%。(2)ctHb(est)(血红蛋白总量):男12~16g/dl,女11~15g/dl。(3)Na+(钠离子)、K+(钾离子)、Cl-(氯离子):Na+(135~150 mmol/L,平均142 mmol/L);K+(3.5~5.5 mmol/L,平均4.0~4.5 mmol/L);Cl-(98~108 mmol/L,平均103 mmol/L)。---四.低氧血症的判断标准主要根据pO2和O2SAT来判断。一般来讲,pO2<60mmHg时,才会使O2SAT及O2CT显著减少,引起组织缺氧,方可诊断为低氧血症。1.
轻度低氧血症:50mmHg≤pO2<60mmHg,80%≤O2SAT<90%;2.
中度低氧血症:40mmHg≤pO2<50mmHg,60%≤O2SAT<80%;3.
重度低氧血症:pO2<40mmHg,O2SAT<60%。五.酸碱失衡的判断标准1.呼吸性的酸碱失衡主要根据pCO2和pH进行判断。(1)pCO2:增高>45mmHg,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减少<35mmHg,提示呼吸性碱中毒。(2)pH:与pCO2协同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是否失代偿。?
pCO2增高>45mmHg 时:7.35≤pH≤7.45,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H<7.35,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pCO2减少<35mmHg 时:7.35≤pH≤7.45,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pH>7.45,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2.代谢性酸碱失衡需要如pH、HCO3std、HCO3act、BE(B)、BE(ecf)、ctCO2等较多的指标协同判断,其中以pH、HCO3act(相当于教材上的HCO3-)、BE(ecf)(相当于教材上的BE)三项指标最重要。(1)HCO3act与BE(ecf):主要用于代谢性酸碱失衡的诊断。而酸碱失衡的程度与其减低或增高的幅度密切相关。?
减低(HCO3act<22mmol/L,BE(ecf)<-3mmol/L)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
增高(HCO3act>27mmol/L,BE(ecf)>+3mmol/L)提示代谢性碱中毒。(2)pH:与其他指标一起协同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是否失代偿。?
代谢性酸中毒:7.35≤pH≤7.45,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pH<7.35,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7.35≤pH≤7.45,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pH>7.45,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3)HCO3act与HCO3std:二者的差值,反映呼吸对酸碱平衡影响的程度,有助于对酸碱失衡类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E(ecf)与BE(B)之差值意义类似。?
当HCO3act>HCO3std时,CO2潴留,提示代偿呼酸或代偿代碱。?
当HCO3act<HCO3std时,CO2排出增多,提示代偿呼碱或代偿代酸。 ?
当HCO3act=HCO3std,但均低于正常值时,提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
当HCO3act=HCO3std,但均高于正常值时,提示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4)ctCO2:与HCO3act的价值相同,协助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
减低(ctCO2<24mmol/L),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增高(ctCO2>32mmol/L),提示代谢性碱中毒。六.临床应用范围1.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初步判断有缺氧和/或酸碱平衡失调者,需查血气分析。2.临床各科的急危重症一般都伴有程度不等的缺氧和/或酸碱失衡,原则上均需查血气分析跟踪病情变化。3.各种诊断不明的疑难杂症,查血气分析可提示氧供和酸碱平衡状态的信息,从而可拓展思路,有助于明确诊断。七.注意事项1.送血气分析之前,先电话通知检验科作好准备。2.采血量不宜过多,单查血气分析约需1ml,如血气分析加电解质、肾功、血糖等项目约需2ml。若血量过多则抗凝不足,将影响检验的准确性。3.采血后需立即排空气泡,再将针尖刺入橡皮塞封闭针孔,以免接触空气造成检验结果失真,并尽快送检。4.标本送检时需附上病人实时的体温、吸氧浓度或吸氧流量(L/min)及最近的血红蛋白量等参数。5.附吸氧浓度计算公式:吸氧浓度%=21+4×吸氧流量(L/min)。
范文九:三步(看P法H和PC2O)简单讲,地三法步括包:第一步,人病是否在存中酸毒碱或中毒?二步第酸,/碱毒中呼是吸还性代是性谢?第步三如,果是呼性吸/酸中碱,是单纯呼吸毒因,还素是在代存成分谢具?体方如法下:第一步,P看值,正常值H为74.±005.P。≤7.35为酸中毒,HHP7.≥4为碱5毒。中二步第,看P值H和CO2改P变的向方同。向变(P改C2O增,PH值也升加高反,之然)为亦代谢性,向异改为呼变性吸。第三步,果是如呼性吸的再看,H值和PPO2C改的变比例。常P正C2O40为±5mmgH,纯单呼性吸酸/碱毒,中CO2P每改变01mmHg则P,值H方反改变向0.0±08.02。例如, 如果CO2P是3m0mgH(低降10mHmg,那)么HP应值是该748.增(加.08);如果PC0O为20mm6gH(加2增m0Hgm,则PH)值应为.74(2降低×0.28)。0果不符如合一这比,例明还存表第二种在素因即,代因素。这时谢,三步就应第比较论理的P上值H与实P际值,H如果实际PH低于理论P值H值说明同,存在时有代谢性中酸,毒反之如,实际PH值果高于理PH论值,则明说时有代同谢性中碱。毒注意需,根据式公算推来出的P值,可H有±0.0以的波2。动三用步分法析此人病:一步第,H值P于小.75,3提示为酸中毒。第二步PCO,2P和H值向改异变,表为呼吸性明第。步,PCO三增加25mm3g,HH值应降低3P5.×0.8(00.0±2)即为.167±0.0,而2病人的该际实P值H恰好为.172。结:论此病人为单性纯呼性吸酸毒中三步法的。弊是端不判能断P值H正的常消相混型型断合碱酸衡失。以下介下绍适任何酸碱用衡判失断得2步:法两步(看法PC2OHCO3和-)(一分清)原发是还继发1PC.2和HCOO-3任一何变个量发原变都会改引起外另一个量变同向性的代偿化变即PCO(原2升高,发引起H会OC-代3下降)。偿2.发失衡原必于继大失发。3衡.PCO 2H和C3-O反向变呈,必化有相型混加合性酸失衡。碱4.PCO2H和OC-呈同3向化变,可能相有型混消型酸合碱失衡。()分清是单二性纯是混还合型碱失衡酸1.PCO2升高合HCO并-3必是酸合呼代酸并反,为呼之碱合并代。碱2.PO2和CHCO-呈3向同变的化,根据要代偿式计算公实测,在值代偿值内的之说明单性纯实,测值代偿在之值外的说混明型相消型酸碱合失。衡式公如:下酸代:PCO预计代2偿=值40 1-.×224(- HOC3-)2±碱:代POC2计预偿值代4=0+.70(24-× CHO3-)±呼酸:H5CO-预3代偿计=值24+0.1×(04 -CO2P±1).(5性)急CH3-预O计偿值=代42+.40(4×0- PO2C±3)慢(性)呼碱H:O3C-预代计偿值24=- .2×(00-4P C2)O2±5(.性急)HC3O预计-代偿值24=4+-00.×(140 -COP)±225.急()性当aO2&ltP;60mHgmPC或2>O0m5Hgm时表示有,呼吸衰竭。项目参考值临床意义脉血动分氧压PaO 2
1 .06~1.33PK(80a100~mmHg )<01. 6Pa(K80mmHg-)---缺-氧判断体是肌缺否及氧程度<60 m mgH8KP()a:吸呼衰竭< 0 m4Hg:m度重缺氧2< 0mHm:g命生难以持维动脉血氧化碳二分压 PaCO 2
4.7~66.0KP a35(~45mmHg).结1PaO合2断呼判衰吸的竭类和程度: 型aPO<602m Hg,maPO2<35Cmm g:Ⅰ型H呼衰竭 吸aPO2<06 mmHgP,CaO>20 5mHmg:型Ⅱ吸呼衰竭2 判断有否有呼.性吸酸平碱衡失 调PaCO2>6.7 6Pa(K0 5mHg)m:吸呼酸性毒 中aPCO<4.67 KP2a3( mm5g):H呼吸碱性中毒 3.判 断否有代有性酸谢碱衡失调代平性酸中毒:P谢aC2↓O,减至10 mm可Hg代谢性中碱:毒PaCO2↑,可升至55mmH g4.判断肺泡通状态 气氧化二产生量(V碳oC2不变)Pa CO↑2泡肺通不足 气PaCO2↓肺通泡气度过动脉氧血饱和度S Oa259℅98~℅.学医全 .线,在提w供w.wedm16.2cmo血液酸度碱ph===7.=357~.54<.375:失 偿代性中毒(酸酸血症)> 7.54:代偿性碱中失(碱血毒) 症碳酸氢根(HO3-C)实碳际氢根酸
BA=== 22~27 m=mloL∕吸呼性中毒酸:CO3-↑H,AB>SB吸性呼中毒碱HCO:3↓,AB-<B代谢S酸性中:毒HOC-3,AB↓SB<正常值 =代谢性中毒碱H:CO3-↑AB,=SB>正值 常准标酸氢根碳
SB是脉动在38℃、血aPO2C.53K3aPaO2S10℅条0件,所测的HCO3-含下量A。B=SB全血冲缓碱 BB====45~5=5moml∕L血液(全是血或浆血)中切具有缓一冲用作的(负碱子)离总的 和代谢性酸中毒B:B ↓,代谢碱性中:毒BB↑二氧碳结合化 力O2CP C 22~ 13mmo lL∕床意义临SB相同与剩碱 余BE =±2=.m3ml∕oL床临义意SB与同相EB为正时,值缓碱冲(B) ↑B 代即谢性碱毒BE中负为值,缓时冲碱(BB)↓
即代性酸中毒谢结:总氧二碳化分正常压值:35-45若大于5,表示通气4足不,有二化碳氧潴留---呼吸-性酸中毒代/性谢中毒碱若于小35表示通,过度,-气---呼吸-碱性毒/中代性谢碱中毒P正常值H:7.53-7-.45即是 偿性的代<7.3:5 代偿性酸失中毒(血症)酸 >.45:7代偿失碱中毒(碱血症性 )剩余碱---B为E正时值,缓碱冲(BB ) 即代↑性谢碱中毒BE负值为时,冲碱缓(BB↓)
即代性谢酸中毒
范文十:血气分析正常值总结二三步法(看H和CO2)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看H值正常值为7.4±0.05。H≤7.35为酸中毒H≥7.45为碱中毒。第二步看H值和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CO2增加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H值和CO2改变的比例。正常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CO2每改变10mmHg则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H值应为7.24(降低2×0.08)。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H值与实际H值如果实际H值低于理论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H值高于理论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用三步法分析此病人:第一步H值小于7.35提示为酸中毒。第二步CO2和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第三步CO2增加35mmHgH值应降低3.5×0.08(±0.02)即为7.16±0.02而该病人的实际H值恰好为7.12。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酸中毒。三步法的弊端是不能判断H值正常的相消型混合型断酸碱失衡。以下介绍下适用任何酸碱失衡判断得2步法:两步法(看CO2和HCO3-)(一)分清原发还是继发1.CO2和HCO3-任何一个变量原发改变都会引起另外一个变量的同向性代偿变化(即CO2原发升高会引起HCO3-代偿下降)。2.原发失衡必大于继发失衡。3. CO2和HCO3-呈反向变化必有相加型混合性酸碱失衡。4. CO2和HCO3-呈同向变化可能有相消型混合型酸碱失衡。(二)分清是单纯性还是混合型酸碱失衡1.CO2升高合并HCO3-必是呼酸合并代酸反之为呼碱合并代碱。2. CO2和HCO3-呈同向变化的要根据代偿公式计算实测值在代偿值之内的说明单纯性实测值在代偿值之外的说明混合型相消型酸碱失衡。公式如下:代酸:CO2预计代偿值=40- 1.2×(24- HCO3-)±2代碱:CO2预计代偿值=40+0.7×(24- HCO3-)±5呼酸:HCO3-预计代偿值=24+0.1×(40- CO2)±1.5(急性) HCO3-预计代偿值=24+0.4×(40- CO2)±3(慢性)呼碱:HCO3-预计代偿值=24 -0.2×(40- CO2)±2.5(急性) HCO3-预计代偿值=24+40-0.1×(40- CO2)±2.5(急性)当aO250mmHg时表示有呼吸衰竭。项目参考值临床意义动脉血氧分压aO2
10.6~13.3Ka(80~100mmHg)<10.6 Ka(80mmHg)-----缺氧判断肌体是否缺氧及程度<60 mmHg(8Ka):呼吸衰竭<40 mmHg:重度缺氧<20 mmHg:生命难以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CO2
4.67~6.0Ka (35~45mmHg)1.结合aO2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aO2<60 mmHgaCO2<35 mmHg:Ⅰ型呼吸衰竭aO2<60 mmHgaCO250 mmHg:Ⅱ型呼吸衰竭2. 判断有否有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aCO26.67 Ka(50 mmHg):呼吸性酸中毒aCO2<4.67 Ka(35 mmHg):呼吸性碱中毒3. 判断有否有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aCO2↓可减至10 mmHg代谢性碱中毒:aCO2↑可升至55mmHg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不变aCO2↑肺泡通气不足aCO2↓肺泡通气过度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5℅~98℅医.学全在.线,提.血液酸碱度h====7.35~7.45<7.35: 失代偿性酸中毒(酸血症)7.45:失代偿性碱中毒(碱血症)碳酸氢根(HCO3-)实际碳酸氢根
AB==== 22~27 mmol∕L呼吸性酸中毒:HCO3-↑,ABSB呼吸性碱中毒:HCO3-↓,AB<SB代谢性酸中毒:HCO3-↓,AB=SB<正常值代谢性碱中毒:HCO3-↑,AB=SB正常值标准碳酸氢根
SB是动脉血在38℃、aCO25.33KaSaO2100℅条件下所测的HCO3-含量。AB=SB全血缓冲碱BB=====45~55mmol∕L是血液(全血或血浆)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负离子)的总和代谢性酸中毒:BB ↓,代谢性碱中毒:BB ↑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
22~31 mmol∕L临床意义与SB相同剩余碱BE ==±2.3mmol∕L临床意义与SB相同BE为正值时缓冲碱(BB) ↑即代谢性碱中毒BE为负值时缓冲碱(BB)↓即代谢性酸中毒总结: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值:35-45若大于45表示通气不足有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若小于35表示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H正常值:7.35--7.45即是代偿性的<7.35: 失代偿性酸中毒(酸血症)7.45:失代偿性碱中毒(碱血症)剩余碱---BE为正值时缓冲碱(BB) ↑即代谢性碱中毒BE为负值时缓冲碱(BB)↓即代谢性酸中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呼吸性酸中毒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