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右侧基底节腔梗节腔梗 可能吗 是不是医院弄错了 我怕怕啊

右侧基底节腔梗_百度知道
右侧基底节腔梗
人有头部玄晕症!做过磁共振。该怎么办啊,结果为右侧基底节腔梗,血压时常偏高
提问者采纳
改病预后良好,减少复发,3急性期可适量使用扩血管药物改善供血,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老年人常见,2,活血化淤的中药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所裨益,改善脑血液循环,主要是预防疾病的复发,多是因为脑组织缺血,坏死,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4尼莫地平可减少血管痉挛,5,降低腔梗的复发,1,到容易复发右侧基底节腔隙性梗塞属于神经内科疾病,有效控制高血压等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低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基底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色情艺术视频迅雷下载,/htm/piclist1/
友情链接:父亲CT右侧基底节区腔梗塞头部晕,恶心。怎样治疗,恢复快不快啊?_百度知道
父亲CT右侧基底节区腔梗塞头部晕,恶心。怎样治疗,恢复快不快啊?
生是建议住院治疗!特别感谢有经验的医师给予一些详细的回答,呕心的症状!一般多长时间会恢复到可以自己正常活动啊。医生开了药品和点滴,如果走动还是有头部晕,我想知道恢复的好需要多长时间啊,又是在异地打拼的农民。躺下就症状减轻了。现在输液有3天了,可是我们是农村人,在家里输液和吃药,这边没有医保!不胜感激涕零,帮帮这个社会上面的弱势群体吧
提问者采纳
防止脑梗塞加重(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中最轻的一种如果正常半月左右能恢复,就需要按心脑血管病治疗原则ABCDE(自搜百度)口服药长期进行,一旦心脑血管病确诊,如患者腔梗就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疾病之一,但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了,不长期用药会持续加重到脑梗塞),属于早期脑梗塞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治疗没有什么特别的,我爸上个月有类似情况,不用吊针的,头晕可以用止晕药,一般口服就可以了,其它的药都没有必要的,主要是预防下次出现,所以关键是治疗基础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腔梗是比较小的脑梗,就本人知识给你提供点建议你好,一般休息后会自己恢复,我只给他开了一个降脂药一个抗凝药,医院说要吊针什么的
根据上面的描述,您父亲症状不是太严重,最好是住院系统治疗,以免继续进展。
腔梗是老年人常见病,可去正规医院神经内科看看,症状不严重,服药即可。
躺着舒服,站起晕,希望你能给出医生的药物。
基底节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经验交流】静脉溶栓专题――国内医院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状况调查
静脉溶栓,应用方便迅捷,较易掌握,创伤相对较小,较动脉溶栓明显节省费用,患者较易接受,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首先介绍我院的情况:三甲中医院,2000年开院,至今开展r-tpa溶栓的仅不到10例,分析原因如下:1. 患者在急性期就诊意识不强,适合溶栓的病员少。2. 医生这方面经验不足,不愿冒风险,能保守就保守。
而早期溶栓能大大提高脑梗死患者(尤其是中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才能把静脉溶栓开展起来,造福更多的患者,成为我们面临的难题。
请大家踊跃谈谈自己医院静脉溶栓的点滴经验,以供大家学习!格式自己医院现状:有何心得体会:以后我会相继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供大家学习!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
国家“九五”攻关协作组
为评价国产尿激酶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我们开展了一项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此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开放试验,自1996年11月至1998年6月共收集病例516例,结果令人满意。第二阶段临床试验自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共收集病例511例,进行急性脑梗塞(6小时以内)的静脉溶栓治疗,现已经完成,将结果介绍如下:
第二阶段临床试验为一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全国共有52个中心参加。病例入选标准为:(1)年龄35~75岁;(2)发病6小时以内;(3)治疗前头颅CT扫描无出血及低密度影或陈旧小病灶未遗留阳性神经系统体征者;(4)血压控制在180/100 mmHg 以下;(5)神经功能缺损符合颈内动脉供血区;瘫痪肢体肌力为0~3级;(7)意识清楚或轻度嗜睡;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方案为病人经CT检查后按随机号进入三个组:A组病人接受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200 ml静脉点滴,半小时内滴完。B组接受尿激酶10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200ml静脉点滴,半小时内滴完。C组用安慰剂代替尿激酶,用法同A、B组。所有三组病人静点尿激酶或安慰剂后均立即静脉滴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一日一次,共10天,作为基础治疗。24小时后均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300 mg/d,共80天。
疗效评价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将ESS得分分别记录于下列各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小时、6小时、24小时、2天、3天、7天、14天、30天、90天。在治疗后90天再记录Barthel(BI)及改良Rankin量表(mRS)得分,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及处理方法和转归。
结果显示,511例中剔除不符合6小时内时间窗的46例,共465例进行疗效分析。 ESS分数增加速度:A组明显高于B组,B组明显高于C组,90天时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2 )。90天时BI得分: A组加B组明显优于C组(P=0.008)。A组中47%,B组中44%,C组中38%达到生活自理(BI得分≥95分);mRS得分:A组明显优于C组(P=0.002), B组明显优于C组(P=0.028),A组中44.9%,B组中45.51%,C组中31.88%,达到生活自理(mRS得分为0或1)。
三组出血性梗死发生率分别为9.03%(A组)、5.56%(B组)和4.73%(C组),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284)。脑实质内血肿发生率分别为4.52%(A组)、3.09%(B组)和2.03%(C组),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517)。死亡率分别为9.14%(A组)、10.72%(B组)和6.10%(C组),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294)。
死因分析显示,应用尿激酶组(A组加B组)死于脑实质出血者占1.89%,C组中无1例死于脑出血。死于大面积脑梗死占3.33%(A组4例,B组7例,C组6例),死于心功能不全占1.57%(A组3例,B组4例,C组l例)。
总之,国产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6小时以内)疗效满意。150万U组效果优于100万U组。有条件的医院,如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国产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价格较rt-PA低廉,且相对比较安全,值得推广应用。三甲,大致例数与楼主单位差不多,病例数不多原因基本相似。“不愿冒风险,能保守就保守”的心态普遍存在。前几日值急诊,半夜来一病例,发病半小时,各方面倾向于梗死,当时狠狠心准备溶栓,CT示出血,如释重负。wxzzh wrote:三甲,大致例数与楼主单位差不多,病例数不多原因基本相似。“不愿冒风险,能保守就保守”的心态普遍存在。前几日值急诊,半夜来一病例,发病半小时,各方面倾向于梗死,当时狠狠心准备溶栓,CT示出血,如释重负。相似。确因静脉溶栓的直接经验少,间接经验多,“指南”有要求,个别病例出现问题,是此心态存在的可能原因。可能附属医院比较多,我老板手头上可能有七、八十例了。我们医院大概每月1-3例吧。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自2000年至今已经大概近200例了。疗效还是不错的,发生出血的极少,患者及家属现在也很容易接受,当然需要签字等。简心 wrote:我们医院大概每月1-3例吧。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自2000年至今已经大概近200例了。疗效还是不错的,发生出血的极少,患者及家属现在也很容易接受,当然需要签字等。
这么多,那应该比较规范了吧,能具体谈谈吗?比如用多大量、怎么给的、都需要监测那些指标等,以供供大家学习!我们医院(三甲)更多,我科每月不低于5例,有时高达10余例,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开始我们可能用量大,有数例脑出血(血肿型),近2年总结教训减少尿激酶用量后,100多例中出现脑出血3例,1例开始溶栓时间距发病6.5小时,第二天CT出现梗塞部位内渗血,但肌力到明显改善;另1例脑干梗塞后出现小量丘脑出血,此例教训2月前出现脑梗塞也用尿激酶了,并且此后一直口服阿斯匹林;另1例脑梗塞溶栓时间虽距发病4小时,但是基底节部位,CT出现梗塞部位内渗血,此例教训:基底节部位,尤其是壳核、尾状核等溶栓窗在3小时之内。我最为感到高兴的是去年世界杯期间有一房颤的老太突然脑干梗塞(栓塞),昏迷、四肢瘫,1.5小时到病房,2.5小时溶栓前的准备都作了,当时也考虑栓塞、房颤等因素,家属非常积极,我们给了100万尿激酶,2小时意识转清,一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第二天对侧肢体肌力也有明显改善,出院时肌力均为5级。
陈清棠教授1996年11月的国家“九五”攻关协作组,我科当时就参加了,大慨我们做了6例。
通过近10年的摸索,溶栓一点都不可怕,做不做、做的好不好关键是医生本人的信心及给患者谈话的技巧。drwrq120 wrote:我最为感到高兴的是去年世界杯期间有一房颤的老太突然脑干梗塞(栓塞),昏迷、四肢瘫,1.5小时到病房,2.5小时溶栓前的准备都作了,当时也考虑栓塞、房颤等因素,家属非常积极,我们给了100万尿激酶,2小时意识转清,一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第二天对侧肢体肌力也有明显改善,出院时肌力均为5级。厉害!!!同时也有疑问,梗死的证据是否铁证如山?drwrq120 wrote:我们医院(三甲)更多,我科每月不低于5例,有时高达10余例,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开始我们可能用量大,有数例脑出血(血肿型),近2年总结教训减少尿激酶用量后,100多例中出现脑出血3例,1例开始溶栓时间距发病6.5小时,第二天CT出现梗塞部位内渗血,但肌力到明显改善;另1例脑干梗塞后出现小量丘脑出血,此例教训2月前出现脑梗塞也用尿激酶了,并且此后一直口服阿斯匹林;另1例脑梗塞溶栓时间虽距发病4小时,但是基底节部位,CT出现梗塞部位内渗血,此例教训:基底节部位,尤其是壳核、尾状核等溶栓窗在3小时之内。我最为感到高兴的是去年世界杯期间有一房颤的老太突然脑干梗塞(栓塞),昏迷、四肢瘫,1.5小时到病房,2.5小时溶栓前的准备都作了,当时也考虑栓塞、房颤等因素,家属非常积极,我们给了100万尿激酶,2小时意识转清,一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第二天对侧肢体肌力也有明显改善,出院时肌力均为5级。
陈清棠教授1996年11月的国家“九五”攻关协作组,我科当时就参加了,大慨我们做了6例。
通过近10年的摸索,溶栓一点都不可怕,做不做、做的好不好关键是医生本人的信心及给患者谈话的技巧。还真的多啊,我们这里一个月都没有一个,原因和大家都一样!这么多我需要搬个凳凳听经验了!我们医院大概每年20几例吧。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自2003年至今。疗效还是不错的,发生出血的极少,大部分未加重临床症状,40-60岁左右的患者及家属比较容易接受,用药时很多病人烦躁,不知何故?用鲁米那肌注,效果不错,尤其备好抢救设备,以防万一.我这里是二甲医院,每月大概有20例左右的脑梗死的病人,我们以&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为依据,对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病人积极应用尿激酶150万单位静点(半小时点完),24小时后再给予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以后改为维持量75~100mg/d。但溶栓的成功率不高(ami溶栓成功率80%),大概有30%左右.(1)适应证① 年龄18~75岁。② 发病在6h以内。③ 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分)。④ 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变。⑤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禁忌证① 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② 近3个月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陈旧小腔隙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者除外。③ 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者。④ 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⑤ 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⑥ 血小板计数&100,000/mm3,血糖&2.7mmol/L(50mg)。⑦ 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⑧ 妊娠。⑨ 不合作。自我经验,越早给予溶栓治疗的恢复越好(3小时内最好),不过要注意血管再闭的问题,请问各位战友,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避免血管再闭呢?回冷月寒霜版主:我最为感到高兴的是去年世界杯期间有一房颤的老太突然脑干梗塞(栓塞),昏迷、四肢瘫。当时情况是这样的:老太正看世界杯赛时,突发昏迷,到我科时查体:神志不清、浅到中昏迷,眼球向右侧凝视,疼痛刺激四肢均活动差,以右侧为甚,双巴氏征(+),心电图示房颤心律,头CT未见明显异常,生化血糖等均正常,我想这些临床症状诊断脑干梗塞(栓塞)足够了,当时值班医生给我汇报,下一步治疗,行脑血管造影?头MRI DWI PWI等病情不允许(患者相当烦躁),我想在影像未显示病灶前,咱诊断脑梗塞主要靠临床吧。我还有个体会,因早期脑梗塞预后的不可预测性,病例肌力的选择不一定必须瘫痪肢体肌力为0~3级,我们有些瘫痪肢体肌力为3~4级也用尿激酶了,这个体会的理论根据今年3月份在成都会议上得到国内外专家的支持。高龄病人我们也溶栓,尿激酶用量小些;年龄19岁的我们也溶过.....我们大胆细心的溶栓结下了累累硕果,我们病房的严重瘫痪不多。实践出真知!!!感谢您的发言让我等对溶栓充满信心!!另外:对19岁的梗塞溶栓,如获得较好效果,是件功德无量的事,虽然病因仍需积极查找我院是三甲医院,一年也就是十几个,尿激酶用量要根椐体重,一般在100-150万单位,效果还是挺满意的.有一位体重在100公斤左右,用了150万单位,临床征状缓解很好,但CT示有少量出血,有点郁闷,但少量出血证明血管以再通,有报道此种情况,愈后更好.当时总结原因是:该病人因有高血压,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偶科自去年底开始摸索着溶栓,2例尿激酶,100-125万单位,效果不理想,3例r-tpa溶栓.都是50mg(5mg iv+45mg VD),效果很好,其中2例溶栓后1小时左右体征基本接近正常.
谈一感想:1.合适的病人太少;2.溶栓前的沟通太累,往往叔叔伯伯表哥表姐都要参与(想想有点后怕,万一溶栓出血了,不知.......)3.艾通立(r-tpa)太贵了;回冷月寒霜版主:对19岁的梗塞溶栓的患者情况是这样的:男,大学生,10岁开始抽烟,但既往体健,此次发病时正值暑假,父母做生意,寄住姨妈家,每日上网14-17小时,进食水少,这样上网1月后,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瘫,我查体:神清,不完全运动性失语,中枢性右面舌侧肢体瘫,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病理征全都阳性,头CT未见未见明显异常,生化血糖等均正常,是否梗塞?这样情况溶不?采用何种方法?动脉溶栓要造影时间长,要知患者起病已3小时了,刚过19岁生日呀,按指南溶栓最小年龄大于18岁,咬牙给远在外地的父母打电话谈,经过艰难的谈话父母同意用尿激酶, 已经4小时了,100万+100ml盐水,前三分之一量5分钟静推,余25分静滴,1小时后肌力为2+,3小时后肌力为4级,第二天完全恢复正常,4天查MRI左侧壳核、尾状核梗塞,内囊部位未波及到,应该是溶栓的功劳。我悬着的心才放下,后DSA正常,心脏食道彩超卵圆孔未闭。后我查房时说你算幸运,你若18岁我就不给你溶栓。这个病例也是让我感到高兴的。04年至今,我尿激酶静脉溶栓将近10例,有效果奇好的,也有大量出血的,颇多感触:1、病例选择要适当,大多三小时内,年龄太大的要小心,长期饮酒的、多年糖尿病的溶了易出血。2、说句实话,NIH评分烦琐而且病人大多不配合,等一圈评下来宝贵的时间又浪费了不少,还得迅速得留时间去找有无禁忌症,所以简便的就看肌力,肌力三级以下的有时也很难判断,好多发病一两个小时的肌力看上去三级以上的你不溶,过了时间窗却越来越差了,再溶却不敢了,后悔当时没溶失去了时机。3、明显的侧向凝视意识改变可能获益的可能性少,一般不溶。4、CT上有明显改变的尽量不溶,出血的发生率也高。5、心原性脑栓塞的易出血,循证不支持的依据较多,不知大家溶得多么?6、Rt-pa剂量有公斤体重计算,一般10%的先静推,尿激酶却没明确的剂量标准,选100万的还是150万的大家凭什么?体重粗略估计?一定比例(10%?)先静推,是不是照搬Rt-pa先入为主想当然了,我也这样做,有循证依据吗?7、我溶了一个47岁的内蒙古籍的民工,发病三小时,肌力0级,指证明确,溶后数小时戏剧性地肌力达4级,四天后起床行走出院,但凝血功能完全不是“一片红”改变,真怀疑是否TIA了,但复查CT有明显动态改变的责任病灶,还怀疑是不是国产药出了问题,同批号的尿激酶心梗溶栓成功了但仍无明显凝血改变。另一例糖尿病的150万溶了发生致死性出血,惨不忍睹!但凝血改变还是不明显,百思不得其解。曾请教宣武贾建平教授,回答仍难令人满意。8、就在上周溶了一个43岁嗜酒的脑梗死病人24小时后肌力提高到三级以上,严格按指南进行后续治疗,但三天后肌力又降到一级。对可能的通后再栓,各位有何良策?9、各位是否都有TCD床旁监测?wxzzh wrote:前几日值急诊,半夜来一病例,发病半小时,各方面倾向于梗死,当时狠狠心准备溶栓,CT示出血,如释重负。同感!很多时候有这样的感觉。在目前日渐恶劣的医疗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了可以理解的“保守”治疗,有时候感觉自己是在孤军奋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还是痴心不改,该溶的就溶!个人感觉最重要的是和病人家属作好良好的沟通。曲斑竹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请曲大侠......当初在实习的医院神经科,2个月就遇见了3例,溶栓的效果(rt-pa)相当的好,后来发现越往上走,更高级别的三甲医院就越加的保守。从众多战友的发言来看,好像国产尿激酶效果不错,可是真不知道所有溶栓的患者都进行卒中登记没有,如果能够登记在案,拥有自己的数据,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我是脊髓血管畸形1) 不知各位是否观察过使用尿激酶或rt-PA前后的凝血指标变化?(与pgh0924有同感,曾为此让药局换过几次厂家的尿激酶,以后也是不了了知,谁知道真正的活性有多少。)2)不知各位对尿激酶的厂家有何评价?能否推荐3 家。3)偶这床位60余张,3小时内用rt-PA, 6小时内用尿激酶,每月可能1例左右。4)在WUSTL的NEURO-ICU,共见10例rt-PA静脉溶栓,3例出现致死性脑出血!因此,偶这使用rt-PA的量小,基本上是使用1支,24小时复查头颅CT(不是使用后立即),然后再做下一步治疗。5)总体上,疗效很好的不多,出血的也不多,住院期间稍有好转的多些,实际上,NIH也是看90天的疗效评分。呵呵,看了以上楼主的经验,我发现大部分的都是使用尿激酶来进行溶栓的。我现在所在的医院是三甲医院,我们从2000年开始使用rt-PA进行溶栓,现在已经有100例左右的病人了,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比较下来,动脉溶栓的效果好,有很多病人在手术台上就能动了,同时我感觉风险性反而比静脉溶栓要小,因为他的剂量小,同时在DSA下,易于直接接触栓子。我们使用的rt-PA最大剂量达到了83ml(90公斤的病人),没有发现出血。总体来说,rt-PA的应用相对比较安全。呵呵,这是我的课题,希望与大家多交流和分享个人认识:脑梗塞后最有效的治疗,应当是溶栓恢复血流灌注,但是目前国内溶栓治疗开展的很不均衡,除了急诊入院符合溶栓指征的病例较少,溶栓存在出血风险,当前医疗环境差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存在?国内溶栓使用尿激酶(6小时内),及rt-PA(3小时内),国外只用rt-PA,看了前面几位战友发言,和我了解的溶栓效果较好的均是即刻或短期内症状较快改善,然而据我所知评价rt-PA疗效指标是90天后的NIHHS评分,而不是溶栓24小时后NIHHS评分(评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如此分析,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冒着很大的风险,效果只能在90天之后才能显示差异(国内尿激酶也是90天后),当前环境有多少病人和家属能接受呢?就是医生自己又会有何想法呢?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积极参与!二甲医院,神内40张病床,开展尿激酶溶栓大几十例,没用过t-PA。尿激酶用量大多100万,入生理盐水100毫升静点,30至40分钟静点完毕。少量病人用至150万,彻底溶开的不占多数,但该方法对于肌力进行性下降的进展型脑梗塞大多能实现遏制病情进展加重的效果,对于已经应用肝素而无效、但PT、APTT未超标的病例,我们仍然用尿激酶,但是向患者家属预先声明,请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到目前为止尚未见进展型脑梗塞应用过肝素无效者再用尿激酶会增加出血机会的病例。应用尿激酶有效后12小时口服阿司匹林150毫克,每天一次。应用尿激酶有效后24小时时开始给予肝素钙最好是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脐周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共10到12天,患者出院时肌力都有比较满意的康复,2个月后来复诊时,康复情况满意。建议:对于尿激酶的使用在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提倡采取适度积极的态度,尿激酶用量不宜少于100万。1 尿激酶的用量我们一般是:100-150万单位,加入100毫升盐水,半小时内滴完。很少应用200万单位。年龄大的如75-80岁,有时先给75万单位,半小时后根据情况再追加25-50万单位,我们认为,出血并发症与尿激酶的用量有关,但疗效并不与尿激酶的用量呈正相关。2 溶栓前,我们要求必须查血常规,凝血4项,血糖。3 有些溶栓治疗的患者会出现戏剧性的好转,疗效非常好。当然也有疗效不尽人意者,但即使当时疗效不明显,后期的恢复,溶栓治疗的也比未溶栓者,恢复要好,所以要看90天的评分。4 还有种情况就是,患者入院后病情有了一定的恢复,比如入院时肌力0级,很快恢复到3级,以前这种情况我们就不溶了,但患者病情不久又加重了,但这时已经超过了6小时的时间窗,让人后悔莫及,吃了几次亏后,像这种情况我们还是主张积极一些,溶栓治疗。5 和患者家属沟通时,也要有的放矢,年轻的患者,我们积极一些,把溶栓的好处多讲一些,尽量争取患者家属同意溶栓治疗。年龄大的患者,把并发症说的重一些,但如果家属积极,有溶栓指征,没有禁忌症的我们也溶,我们年龄最大的患者是80岁。现在患者的信息很灵通,入院后他们会主动提出溶栓治疗,很多已经超过时间窗的,患者家属还一再要求溶栓,当然我们要按原则办事,超过时间窗坚决不能溶,要和患者家属解释清楚,否则他们会责怪医生没有给与他们最积极有效的治疗。虽然静脉溶栓的疗效是肯定的,但目前医疗环境恶劣,临床医生真正做起来还是如覆薄冰。我读研后正式上临床一年多来,仅听说去年12月我们科急诊组主任给一个脑梗塞病人用了尿激酶溶栓,当时立竿见影,瘫痪肢体肌力从一级转为四级,大家都很高兴,可是第二天早上发现病人昏睡,复查CT梗塞一侧大面积渗血,家里也不是很积极,觉得没救了就拖回去了。自己在急诊和病房一个尿激酶溶栓都没有见着过,想想大家可能还是怕担风险:)昨天又去急诊晃了一圈,新发现一张rt-PA的说明贴示:“静脉溶栓,50mg/支(6350rmb),用量0.9mg/kg;用配套注射用水稀释成50ml;先抽取5ml/ ivp;余量45ml用生理盐水稀释到225ml/vgtt,1小时内滴完。”呵呵,拭目以待:)。从05年进入临床神经内科至今两年,谈谈自己的体会。我们病房60张病床,每月都有几例能符合溶栓指证的,但有些患者一交代病情之后就放弃了,特别是岁数大的,年轻的患者大多数还是挺积极的。1适应症和禁忌症完全按照脑血管病指南,详细向家属交待病情,溶栓的好处和风险,符合指证的一定要交待溶栓,同意与不同意都要签字,现在患者可很是不好对付,事后他有可能想过来再来告你,倒打一耙,我们可一定要把自己这方面弄好,无懈可击。2用之前常规检查一定要做,心电,血糖,血常规,离子肾功凝血项。3我们一般用尿激酶100万―150万单位,体重大的剂量大一些,加入生理盐水100毫升中快速静点。4个人感觉越年轻,发病时间越短,效果越好。老年人,合并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我们重点交待,让患者自己选择,感觉效果不是太好。5治疗很积极的患者,经济条件有相对较好,我们也采用动脉溶栓,个人感觉动脉溶栓将药物注射到局部,效果要好一些,但好像好没有定论动脉溶栓的效果就一定优于静脉溶栓。6脑干梗死出现意识障碍的治疗一定要积极,向患者交待,溶过一例患者,效果非常好。7原来我们溶栓后24小时马上给与小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每天两次,后来我们老师就不用小分子肝素了,改成口服阿司匹林。总之,就一定要按脑血管病指南办事,多与患者家属沟通,签字,溶栓这么大的事一定要请示上级医生。就想到这么多体会,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多多交流。脑梗死用尿激酶真的有用吗国外都用RTPA可能一些临床的资料研究已经证实尿激酶对脑梗死溶栓无效一些大牌神经科专家都主张用RTPA在中国很多人用尿激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保,但能证明有效吗请诸位发表一下看法对于静脉溶栓真的是感触良多:
我们是基层医院,病人都是中国最穷苦的农民。我们没有MRI,只有CT,溶栓靠的更多的是经验。不溶栓,一例病人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的万劫不复。溶栓却要承担巨大的压力。我们的主任特别保守从不溶栓,病人信任我,我从2000年开始溶栓,至今有30余例。
我用的时间标准是3小时之内。均用尿激酶100--150万,30--60分钟静点,病例都是选信任我的,并按常规化验,签字。我体会,把握好适应症还是比较安全的,曾有一例大脑中动脉梗塞,1.5小时入院,已经有神志障碍,因为和家属比较熟悉,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进行了溶栓,结果病人痊愈。我现在还后怕。但是在面对病人的求助的眼神,真的能忘了规则。医者,为了避免纠纷,有时见死不救远远多于治疗了病人,特别在神经内科中的溶栓治疗体现的淋漓尽致。
溶栓真的很简单,随便拿一本神经内科书都有详细的指南,但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患得患失都是为了保全自己。我看更重要的还是处理好医患关系,想病人之所想,不然干脆炒股去吧。宣武医院贾教授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上就《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和动脉溶栓治疗的对比研究》作了报告。指出溶栓指征可以放宽,其中3小时内适宜静脉溶栓,3小时以上应以动脉溶栓为主。但溶栓效果以3小时内为佳。根据我们医院的溶栓经验,结合文献,谈谈我的看法,适应症和禁忌症我就不再赘述了。一、发病3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方案:1、首选rtPA,剂量为0.9mg/kg (最大剂量90mg),先静脉推注10%(1 min),其余剂量连续静滴,共60 min。2、无条件采用rtPA时,可用尿激酶替代。尿激酶100万IU ~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中,持续静滴30min。3、定期进行血压观察,前2小时内1次/15 min;随后6小时内,1次/30 min;此后,1次/60 min,直至24小时。4、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在静脉点滴rtPA过程中1次/15 min;随后6小时内,1次/30 min;此后1次/60 min,直至24小时。5、溶栓24小时后开始口服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以后改为维持量75~100mg/d。二、发病3~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可选择尿激酶,方法同上。三、溶栓并发症处理:1、如溶栓过程出现颅内出血(出血几乎100%发生于治疗后24小时内),应立即终止溶栓,行急诊CT证实。检查凝血指标,可输新鲜冻血浆,使纤维蛋白&1.0g/L,也可输1单位的血小板,特别是近期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并请外科会诊,决定是否手术。2、溶栓后血管再闭塞,在头颅CT排除脑出血的情况下,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一般应在停用溶栓药物24小时后进行。我们是三甲附属医院,有80张病床,但每年就10来例溶的,有指征的还是有很多的,但有些患者一交代病情之后就放弃了,特别是岁数大的,年轻的患者大多数还是挺积极的,再加上我们医生不积极,怕麻烦及承担风险,所以每年的总例数不多。经验不多,在此主要是向各位专家学习。在急诊入院的神经科病人,急诊科都会提起打电话叫我们专科医生下去,如果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病人有可能要溶栓的,我们一线医生都会跟随病人去行头颅CT检查,未见病灶则电话联系病房准备行各种溶栓前准备。准备签字同意书,准备心电图,血糖,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上到病房后签字,详细向家属交待病情,溶栓的好处和风险,符合指证的一定要交待溶栓,同意与不同意都要签字。抽血检查,等待结果,准备药物。符合指征的,特别是在3小时内的,(后循环的时间可以延长至12小时)用尿激酶溶栓,先用10万u静脉注射,后用剩余的90万u在1小时内静脉滴注,同时密切观察生命征、NIHSS评分,头痛等可能的出血症状。用药后复查头颅CT,24小时后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我们尿激酶的用量比较小,出血的病人见的少,总的效果还是比没有溶栓的病人要好,时间越早,年纪轻的效果好。03年至今进行溶栓治疗三十余例,三乙医院,神经科四十张病床,在时间窗内有溶栓指征的不能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家属不愿接受。我们是县级医院,每个月脑梗死住院病人几十个,至今没有给一个溶栓。原因:1、决大部分病人入院时已经超过时间窗,失去机会。
2、极个别在时间窗的病人由于安全原因,也不敢溶。
您的位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侧基底节区腔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