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分流术后的过度引流,可增加小脑萎缩的症状幕裂孔上疝?

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病人的护理
 来源:&&   |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病人的:  1.严密观察病情本组病人大多数为脑出血的老年病人,入院时已经昏迷,均为急诊手术。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颅内感染的早期体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室保持安静整洁安全,光线宜暗淡,避免强光照射,保持室内温度在20~22℃,湿度40%~60%,每日开窗通风2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每次15~30min以保持空气新鲜;各种仪器定期清洁消毒,护理病人时做好手卫生,操作前后要洗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引流管的护理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再次感染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状态,引流管及引流袋交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更换引流袋及注药时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消毒严格并符合消毒范围,操作器械必须保持无菌。护士应随时检查切口处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污染,如有应及时更换,防止重复感染。  (2)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如为创腔引流管应把引流袋悬挂于床头且低于头部10cm,如为脑室引流管应抬高引流袋,其最高点距穿刺点10~15cm,引流袋放置过高,脑脊液引流受阻,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引流袋过低,使脑脊液引流过快,导致颅内压骤降,易引起脑室内出血或小脑幕裂孔上疝等。保持引流通畅,注意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移位、脱落。小儿、昏迷及躁动不安的病人应加用床栏和约束带约束健侧肢体,以防抓脱引流管,翻身时避免抬高引流袋,防止引流液逆流加重颅内感染,引流不畅时应自上而下轻轻挤压引流管。
特色通关班
精品无忧班
实验无忧班
650元/人 
1100元/人 
750元/人 
1300元/人 
850元/人 
1600元/人 
36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李彬&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安徽六安& 237008)
【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脑室外引流装置在脑室钻孔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0年1月&例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的患者为观察组,并以2008年1月&例使用一次性无菌引流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管道堵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发生率。结果 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进行引流,管道堵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进行引流,既解决了使用传统的引流袋存在的不足,缩短了引流管留置时间,又减少了可能引起的引流管堵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关键词】 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 脑室外引流&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8-02
&&&&&&& 脑室外持续引流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将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脑室内,末端外接无菌引流袋或颅脑外引流器,将脑内血液或血性脑脊液引流到体外,减轻脑水肿及脑膜刺激症状,同时起到调节控制颅内压的作用,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受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1],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急救手术,尤其对于高颅压的危重患者。传统的脑室引流接一次性无菌引流袋,因为计量不易统计,压力不易掌握,接口处细小易堵,反复开放易污染等缺点,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且护理工作量大。我科自2010年1月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进行脑室外引流,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1年8月脑出血行脑室钻孔穿刺引流,术后引流管接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患者37例为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3&7.69岁。其中,单侧脑室穿刺2例,双侧脑室穿刺35例,平均置管引流6.0&1.5天。以2008年1月&2009年12月脑出血行脑室钻孔穿刺引流,术后引流管接一次性无菌引流袋患者39例为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2&8.34岁。其中,单侧脑室穿刺2例,双侧脑室穿刺37例,平均置管引流6.0&1.9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1.2 方法
&&&&&&& 两组患者均经CT确诊,具备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的指征。观察组取一侧或双侧侧脑室前角穿刺抽吸,手术时将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标准号:YZB/国)的引流导管置入颅内所需部位,然后连接各引流组件,返回监护病房后根据治疗的需要悬挂滴液斗于合适的高度(患者仰卧位侧脑室前角距滴液斗&U&型玻璃管水平位10-20cm,脑实质出血应悬挂高度平行或略低于血肿腔),低位悬挂固定集液袋,引流速度由滴液斗的高度或调速开关来控制。对照组取一侧或双侧侧脑室前角穿刺抽吸并置入长18cm、外径3mm的多侧孔硅胶管,外接一次性无菌引流袋(扬州市华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YZB/苏(杨)型:华益牌)。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均按脑室外引流术常规护理,置管引流时间约5-7d。
&&&&&&& 1.3 观察指标
&&&&&&&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期间的管道堵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发生例数。
&&&&&&& 1.4 判断标准
&&&&&&& (1)管道堵塞:未见血性液体流出,经挤压等处理后无改善,并行尿激酶进行注射才能解决;(2)颅内感染:意识障碍加深,病情加重,脑脊液混浊或呈毛玻璃状,体温升高超过38℃,头痛、颈项强直,脑脊液白细胞升高,脑脊液培养可有细菌生长;(3)气颅:CT示:大小不同的低密度小气泡,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 ;(4)低颅压:以立位加重,卧位减轻或消失的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听力下降等症状,腰穿压力&60mmH2O可以确定诊断。&&
&&&&&&& 1.5 统计学方法&&&
&&&&&&&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表1)
&&&&&&& 表1& 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的比较&& n(%)
&&&&&&& 组别&例数&管道阻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
&&&&&&& 观察组&37&1(2.70)&0(0)&3(8.11)&0(0)
&&&&&&& 对照组&39&9(23.08)&6(15.39)&28(71.79)&6(15.39)
&&&&&&& &2值&&5.23&4.24&31.87&4.24
&&&&&&& P值&&&0.05&&0.05&&0.01&&0.05
&&&&&&& 3 讨论
&&&&&&& 3.1 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结构合理 、使用时并发症少&&&&
&&&&&&& 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主要是由空气过滤器、滴液斗、引流软管、阻断器、集液袋、流量调节器、脑室导管、导引钢针等组成,其整个管道为全封闭、防逆流系统,能防止引流液逆流或空气进入颅内,有效预防颅内感染及颅内积气;大孔径专用三通管防止空气进入、血凝块堵塞,确保引流通畅;三通阀便于药物注入及标本采集,根据医嘱间歇或持续开放引流系统;脑室调节器可根据脑压高低调节滴速,避免因虹吸导致过度引流;脑室引流加颅内压监测,二者兼顾;700ml的集液袋容量,可容纳2-3d的引流量,其下端类似肝素帽,消毒后可多次反复抽吸引流液,减少污染,既杜绝倒引流液时空气进入血肿腔机会,又操作方便、性能可靠。
&&&&&&& 传统的一次性无菌引流袋,结构简单,只有一根很短引流管直接接引流袋,压力难以控制。引流袋过高则致引流不畅,脑脊液引流受阻,加上引流管接口比较细小,易造成引流管堵塞,不能起到降低颅内压作用;且堵塞时不易及时发现,导致使颅内压增高,加重病情。过低则导致脑脊液流出过多可引起低颅压综合症[3],甚至可导致颅内压骤降,侧脑室关闭,引起脑室内出血或小脑幕裂孔上疝等。每日更换引流袋、多次倒引流液或(和)注射药物时,使脑室引流管末端与引流管连接处、引流袋末端反复开放,如果无菌操作不严格,多个环节造成污染,且可能导致引流液逆流,均可增加颅内感染机会。吸痰、更换引流袋、注射药物时气体易进入引流腔,导致不同程度的气颅。表1显示,观察组37例患者中置管期间管道堵塞1例,发生率为2.70%,颅内感染0例、发生率0,气颅3例,发生率为8.11%,低颅压0例,发生率为0;对照组39例中有9例发生管道堵塞,发生率为23.08%,6例出现颅内感染,发生率为15.39%,28例发生颅内积气,发生率为71.79%,6例出现低颅压症状,发生率为15.39%。观察组中管道堵塞、颅内感染、颅内积气、低颅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 3.2 便于操作,减轻护理工作量
&&&&&&& 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是一个完整、密闭系统,滴液斗为透明材料制作,从下到上刻有精确的、清楚的、递增的容量刻度(10-150ml),便于肉眼准确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滴数、量;清楚的标尺,可有效地反映颅内压的压力数值,根据颅内压的大小来调节滴液斗的高度;同时可根据滴液斗玻璃管内脑脊液的液面波动及滴数来反映引流管是否堵塞或引流不畅;引流完全通畅者液面应随呼吸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为10mm左右[2],如果波动幅度减少,可能为部分堵塞,如停止波动,则完全堵塞。根据医嘱从三通阀直接注射药物;手术、转运、检查途中及注射药物后三通阀暂时关闭,然后按需打开;其下端集液袋容量为700ml,可容纳2-3d的引流量,便于统计。
&&&&&&& 传统的一次性无菌引流袋,整个引流装置短,不好放置及固定;由于引流袋内真空或受大气压力常瘪陷、粘贴,不易观察引流速度及量,压力难以控制;引流量粗略统计是将目测量&75%,精确统计需每日、每班,将引流液倒在量杯中或用注射器量取;每日要更换引流袋;如需向脑室内注射药物,必须俩人合作,将接头断开、夹闭近端引流管、反复消毒接口、注入药物、再夹闭等;外出检查时必须将引流管反折、双夹夹紧,并妥善固定于头顶部,返回后再调整高度、悬挂、固定等,增加了很多护理工作量。
&&&&&&& 脑室外引流术的目的是能及时有效地引流出脑室内的血液或血性脑脊液,迅速降低颅内压,从而防止或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轻血液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如果引流的速度不当、引流管堵塞、引流液倒流、气体进入颅内,都会导致病情变化。一次性脑外引流器,由于装置刻度精确,引流液计量准确、方便[3],直观引流液性状、引流速度、压力,管道呈封闭,不易受外因污染,三通管给颅内注射、脑脊液化验及检测颅内压提供方便,解决了传统引流装置存在的诸多不足,缩短了引流管放置时间,减少了可能引起的颅内感染,大大降低了死亡率[4],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和护理工作量。
[1]卫海娟,丁桂荣.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术后的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
[2]张金花.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引流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研究,9-1010.
[3]谈红霞.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73.
[4]彭艳梅,戴翠萍,钟金兰.两种脑室外引流器应用效果的临床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9-31.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
来源:  17:02:00 【】 
  1.严密观察病情  脑出血的老年病人,入院时已经昏迷,均为急诊手术。护士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颅内感染的早期体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病室保持安静整洁安全,光线宜暗淡,避免强光照射,保持室内温度在20~22℃,湿度40%~60%,每日开窗通风2次,医。学教育网每次15~30min以保持空气新鲜;各种仪器定期清洁消毒,护理病人时做好手卫生,操作前后要洗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引流管的护理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再次感染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状态,引流管及引流袋交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更换引流袋及注药时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消毒严格并符合消毒范围,操作器械必须保持无菌。护士应随时检查切口处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污染,如有应及时更换,防止重复感染。  (2)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如为创腔引流管应把引流袋悬挂于床头且低于头部10cm,如为脑室引流管应抬高引流袋,其最高点距穿刺点10~15cm,引流袋放置过高,脑脊液引流受阻,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引流袋过低,使脑脊液引流过快,导致颅内压骤降,易引起脑室内出血或小脑幕裂孔上疝等。保持引流通畅,注意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移位、脱落。小儿、昏迷及躁动不安的病人应加用床栏和约束带约束健侧肢体,以防抓脱引流管,翻身时避免抬高引流袋,防止引流液逆流加重颅内感染,引流不畅时应自上而下轻轻挤压引流管。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9:57:00)?&&( 9:55:00)?&&( 9:54:00)?&&( 9:54:00)?&&( 9:52:00)?&&( 9:52:00)
在线名师:  
中国最早的执业医师《妇产科学》、护士执业资格/初级护师/中级主...[]
在线名师:  
医学教育网独家授课老师,1985年在北京某知名医学院校从事护理教...[]
在线名师:  
北京某著名医科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极为丰富的妇产科临...[]
在线名师:  
硕士学历,副主任护师,医学教育网独家授课老师,北京某知名三甲...[]
还没有试卷
还没有试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脑室引流的护理
2008年第8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颅内血肿微创术后脑室引流为颅脑术后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它不仅能迅速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内积血,还可减少伤口脑脊液漏,避免枕下肌间积液,并可在手术中有利于改善手术区的暴露等。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及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论文网 /6/view-2486116.htm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术后脑室引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08)03(b)-135-02      颅内血肿微创术后脑室引流是采用YL-1型微创穿刺引流针穿过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出体外的医疗措施之一。它不仅能迅速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内积血,还可以显示引流的速度,根据病情和病人特点,调节引流速度,防止低颅压引起脑部继发性损害。脑室引流的护理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及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关键作用。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着重观察脑室引流液的色、质、量,观察病人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预防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2年5月~2003年3月我科颅脑手术后行脑室引流的病人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20~83岁,平均54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28例,颅脑外伤术后5例。基本治愈30例,死亡3例。   2护理体会   2.1体位的护理   病人术后取平卧位,病房保持安静。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有精神症状者应予约束,防止病人自行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   2.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护理   脑室引流是造成颅内感染的途径之一,所以尽量将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减少污染机会。病人术后回病房立即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上引流袋,接头处严密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裹以保持无菌。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准确记录引流量,更换引流袋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回脑室,禁止任意拆卸及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脑脊液漏和污染。   2.3调节引流袋高度的护理   引流袋的位置很重要,过高可引起排流不畅,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过低可排流过畅,造成颅内压降低,易引起脑室内出血或小脑幕孔上疝等。所以应将引流袋悬挂在床头适当位置,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 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而变化体位时应随时调节高度,仰卧时以耳屏为基线,高出15~18 cm,以始终保持颅内压力在1.96~2.45 kPa[1]。   2.4调节引流速度,控制脑脊液引流量的护理   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快过多。因病人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可引起许多危险,如伴有脑积水的病人,因脑室扩大,骤然引流出大量脑脊液后,可使脑室塌陷,以致硬脑膜于颅骨内板之间出现负压吸引力,可使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而对于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者,幕下压力本已偏高,幕上压力骤然降低时,小脑中央叶可向上疝入小脑幕裂孔[2]。此外,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 ml,故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 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增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避免水电解质失衡。   2.5观察引流物性状的护理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 d脑脊液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3],如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并出现血压波动,则提示有脑室出血[3],出血量过多时应急诊手术止血。脑室引流时间不宜过久,一般不超过5~7 d,过久容易引起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表现。   2.6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护理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打折,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范围应适当限制,在给病人翻身、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夹闭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避免牵拉,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气体进入,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表示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①颅内压低于0.98~1.47 kPa,将引流袋降低再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②引流管放入脑室过长过深,通知医生对照X片,将引流管向外抽出至脑脊液流出,重新固定。③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④若疑引流管被凝血块阻塞,可再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不可向内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系统狭窄处,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经上述处理后,仍无脑脊液流出,应通知医生及时换管。   2.7拔管时的护理   术后3~4 d,脑水肿期将过,颅内压已逐渐降低,应尽早拔除脑室引流管,最长不超过7 d,拔管前1 d,可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夹管后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开放夹闭的引流管。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引起感染。而拔管后应检查引流管的末端有无打折,切口处有无脑脊液漏,发现脑脊液漏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讨论   以往幕上颅内血肿采取去骨瓣清除颅内血肿已是成熟的方法,但损伤大,家属不宜接受。近年来我科采用微创针穿刺引流颅内血肿,具有创伤小、术时短、操作简单、安全实用、抢救及时、护理并发症减少等优点,使病人家属易于接受。此项技术拓宽了手术适应证,不但可治疗脑深部血肿,而且对高龄及危重脑疝病人也达到救治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对破入脑室、环池消失的病人效果尤佳。   [参考文献]   [1]楼方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收稿日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脑萎缩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