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左的错误标志倾向?

警告:你没有登录。你的IP地址将被记录在该页面的编辑历史中。
Anti-spam check.
Do NOT fill this in!
  '''第八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  四 拨乱反正任务胜利完成'''
   >>>> [[中国共产党简史 目录]]
   >>>> 上一节 [[经济调整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中国共产党简史o第八章o三)|三 经济调整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 下一节 [[党的十二大和全面改革纲领的制定(中国共产党简史o第九章o一)|一 党的十二大和全面改革纲领的制定]](第九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全面展开。经过十年内乱,“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冤假错案和建国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堆积如山,所涉及的范围之广、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
  拨乱反正,最重要的是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为了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力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一方面对经济建设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倾错误进行认真清理,一方面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作出科学评价,使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后,能够坚定地沿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前进。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党中央重新对这个问题作了阐述。1979年3月,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当然,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缩小或夸大了,都要犯严重的错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党进一步清理了作为“文化大革命”基本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出这个理论是错误的,应当停止使用。
  为了从根本上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党中央认为,必须正确地认识建国以来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科学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这样做,势必涉及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就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原则,彻底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既要如实地指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又要正确地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毛泽东思想。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叶剑英代表党中央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初步总结了党在建国后三十年的历史经验。在邓小平主持下,党中央于11月开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0年3月,邓小平对《决议》的起草提出三条指导原则:第一,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最核心的一条;第二,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第三,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他还多次强调:对毛泽东的功过的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这些根本方针,使党既能够实事求是地指出和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又能够客观地对待自己的历史,不至于迷失方向,丧失基本的立足点。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决议》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他的正确思想加以区别,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庄严宣告: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决议》对建国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并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决议》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明确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它的主要点是: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等。这是第一次对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的初步概括。《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它推进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讨论《决议》稿的过程中,许多同志对华国锋所犯的错误提出批评并要求调整他的职务。华国锋本人也提出辞去领导职务的请求。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并对中央主要领导成员进行改选和增选:胡耀邦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把“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严重扰乱的社会关系调整过来,是拨乱反正的重要内容。在邓小平、陈云等人的推动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先后为彭德怀、陶铸、贺龙、彭真、谭震林、罗瑞卿、陆定一等受迫害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平反昭雪。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平反,撤销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强加给刘少奇的一切罪名和作出的错误决议,恢复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一批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诬陷的党的早期领导人,如瞿秋白、李立三、张闻天等陆续得到平反昭雪。到1982年底,约有300多万名干部得到平反。党在干部问题上的拨乱反正,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了骨干力量。一批受迫害的民主人士、一大批长期受打击的知识分子也恢复了名誉。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同林彪、“四人帮”进行斗争而惨遭杀害的共产党员和群众得到平反昭雪。到1982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党中央还实事求是地处理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1979年1月,党中央宣布对多年来守法的地主、富农分子以及原定的反革命分子、坏分子一律摘掉帽子,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子女,其本人的成分和家庭出身一律定为公社社员,不得歧视。这一决定使至少2000万人获得政治上的新生。同年11月,全国有70多万名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及其他劳动者被从原工商业者中区别出来,恢复了劳动者成分。到1980年6月,全国共有54万多名错划右派得到改正。党中央还纠正民族、宗教等工作中“左”的错误,落实了党的政策。
  根据广大人民的意志,日至翌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十名主犯进行公开审判,恢复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在清理和纠正“左”倾错误的同时,党的自身建设也得到加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部门的党委成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根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要求,各级纪委把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作为根本任务。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是党取得全国政权后形成的指导和规范执政党思想、政治、组织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全会还决定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选举胡耀邦为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加强了党的集体领导。同年11月召开的中纪委座谈会传达了陈云的意见。他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进一步引起全党对党的建设的重视。
  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党中央认真汲取以往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开始提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问题。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方面的主要弊端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等现象,其核心则是权力过分集中。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这篇讲话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经过几年全面的拨乱反正,十年“文化大革命”和长期“左”倾错误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得到根本改观,国家重新呈现勃勃生机。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得到加强,优良的传统作风逐步得到恢复。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迈出重要步伐,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开始改变。经济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呈现初步的繁荣景象,党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得到很大改善,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得到加强。这一切表明,党和国家终于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历史大转折正在平稳地实现。
[[Category:典籍文献]]
[[Category:历史文献]]
[[Category:中共党史文献]]
请注意您对中文百科专业版的所有贡献
都可能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
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被任意修改和再散布,请不要提交。
您同时也要向我们保证您所提交的内容是您自己所作,或得自一个不受版权保护或相似自由的来源(参阅的细节)。
不要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发表!
(在新窗口中打开)
扫描二维码可以用手机浏览词条邓小平正确认识与纠正“左”右错误倾向的三个阶段--《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01期
邓小平正确认识与纠正“左”右错误倾向的三个阶段
【摘要】:正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正确认识与纠正“左”右错误倾向,使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路线未受干扰。邓小平正确认识与纠正“左”右错误倾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政治风波发生之前的反“左”为主、反“左”防右阶段。邓小平在日党中央工作
【关键词】:
【分类号】:K27【正文快照】: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正确认识与纠正“左”右错误倾向,使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路线未受干扰。邓小平正确认识与纠正“左”右错误倾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政治风波发生之前的反“左”为主、反“左”防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佚名;;[J];报刊荟萃;2011年09期
曾俊华;刘绍阳;张霞客;宋瑞森;;[J];大江周刊(焦点);2011年07期
姜长斌;;[J];晚霞;2011年17期
张星炳;吴晓莉;;[J];贵阳文史;2011年01期
陈长璞;周海滨;;[J];看历史;2011年08期
吴跃农;;[J];党史纵览;2011年09期
宋清渭;;[J];百年潮;2011年07期
鲁超国;;[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1年08期
艾新全;;[J];红岩春秋;2011年03期
张事贤;;[J];政府法制;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蓉蓉;;[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1999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赵宝云;赵少明;;[A];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C];2004年
衣明玉;;[A];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C];2004年
王伟;张国华;;[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孙有标;;[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冯东浩;;[A];风卷红旗过大江——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孙道同;郭秋琴;;[A];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C];2004年
李洛;;[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张超;;[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赖朝霞;;[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云锡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
陶培文;[N];云南日报;2009年
戴菁菁;[N];人民日报;2004年
;[N];北京日报;2004年
吴志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N];北京日报;2004年
;[N];北京日报;2004年
本报驻日本记者孙东民 曹鹏程;[N];人民日报;2004年
田秋平;[N];人民政协报;2003年
金建明;[N];团结报;2000年
陈述;[N];学习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美华;[D];复旦大学;2009年
李慧勇;[D];南开大学;2010年
李军林;[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鲁法芹;[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延奎;[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许红莲;[D];中南大学;2005年
朱琳;[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王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任杨文;[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曾志文;[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江百炼;[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王秀彦;[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赵艳来;[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王莉;[D];外交学院;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什么是左的错误倾向?_百度知道
什么是左的错误倾向?
还有右的错误倾向什么是左的错误倾向
提问者采纳
其特点是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这样,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实事求是地说历史上“左派”曾经是起过进步作用的。这种习惯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第三等级的代表反对国王的意见,国民会议召开时,随机应变的政党或政客、路线,坐在国王的左边、保守派坐在右边,而“左”倾机会主义却一点进步作用也没有,享有高官厚禄、农民和城市平民,有自称或被称为左派或右派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区的凡尔赛宫召开了三个等级代表参加的会议。当时在法国。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左”倾机会主义(有时也简称“左”的)。从那以后,欧洲国家的议会也以议长坐椅为界,其特点是为了眼前暂时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实行改革、自由的激进派坐在左边,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是特权等级;另一种称右倾机会主义,是形“左”而实右的。19世纪法国政治舞台上还出现一些没有固定政治见解,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经济上受盘剥。1789年5月。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绝大多数支持国王的意见;政治上保守或反动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右派”或“右翼”,采取盲动主义以及关门主义等,包括教士和贵族,企图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应资产阶级政党的私利。19世纪。因此,要纳税。国王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他们不纳税,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从实质上说,由于历史原因、工人,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为特征,保皇派,无形中形成左右两派,他们创造财富,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这两种表现形式,分左右两派就坐,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一种称“左”倾机会主义,第三等级则希望限制王权,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潮,坐在国王的右边。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主张民主,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左派”或“左翼”。现代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党或团体,被称为“机会主义”。后来现在人们习惯用“左”或“右”来区分政治上派别或者政党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李君如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李君如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
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
义。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
的新认识。这一科学论断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
科学性的新概括。
  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关系到能否真正认识、继承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
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信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
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一)
  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
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以后,
世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经常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
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经常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
  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是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不断发
  ――1894年,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说过:“马克思认为他
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在同一篇文章中,列宁还说过这
是“马克思理论的全部精华”。
  ――1920年,列宁在评论《共产主义》杂志的“左派”幼稚病缺点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
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这两篇重要
著作中都引用了列宁的这一重要思想(按当时的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被译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
东西”)。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些论断,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深刻概括。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价值
”、“马克思理论的全部精华”,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
最本质的东西”,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强调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对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我们同样可以注意到,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同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上述论断既是一致的,同时又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
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
                     (二)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
就成了区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假马克思主义者、反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
  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营垒里曾经出现过三个代表人物:一个是伯
恩斯坦,他面对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始而怀疑马克思主义,进而主张放弃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社会主
义的最终目的,完全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一个是19世纪末德国社会民主党最主要的领导人、第二国际最
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考茨基,他曾经同伯恩斯坦作过坚决的斗争,但是他后来认为帝国主义只是资产阶
级为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而采取的扩张政策,而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从
而看不到帝国主义时代出现的革命形势,后来甚至攻击和诋毁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个是列
宁,他认真而又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同时又以鲜明的态度批判了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他强调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同时又以鲜
明的态度批判了考茨基的陈腐之见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背叛。这三个代表人物,在马克思主义
同时代、形势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上,一个是与时动摇,直至背叛马克思主义;一个是与时不变,走向马克思主
义的反面;一个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些情况,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多次发生过。毛泽东把第一种情况称为“反马克思主义”,把第二种情况
称为“假马克思主义”,第三种情况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马
克思主义”。他特别强调要区分后两种情况。比如,毛泽东在日写的《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
一文中指出:“这是因为这些主观主义者自称为‘国际路线’,穿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是假马克思主义。”
他还强调,“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创
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在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转折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
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也经常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种是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不能与时俱进,而是怀疑和否
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甚至走向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种是面对新时期新现象,也不能与时俱进,而是简单
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条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还要到处点名打棍子,搞“左”的一套;第三种是认真研究
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理论创新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从来都主张要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坚持理论
与实际相结合,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从根
本上保证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经受住各种风险
的考验,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开拓前进。
  邓小平曾经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能够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者说,只有坚持与时俱进
,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
  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列
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
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等等。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
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着来自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左倾”教条主义。
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我们可以重新读一读马
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7篇序言。比如,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的1872年,马克思、恩格
斯在这篇经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
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
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
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至于列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实行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
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并不断改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邓小平20世纪
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人改变自己
的观点,与时俱进的事例。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不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而
且需要自身高度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
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根据这一重要思想改变个别不合时宜
的观点、做法,进行理论创新,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
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四)
  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崇高精神,对
于我们在当今世界剧烈而深刻地变动的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义之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既然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
义,那就需要说清楚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其道理当然很明白,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符合客
观实际的科学。但是,当你作出这样回答的时候,也有人会说:“是的,马克思主义在产生的时候,是符合当
时的实际的,而且比当时其他人的认识都要深刻,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已经100多年了,世界已经发生巨大
的变化,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他们的思想理论呢?”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论断,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而且是伴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有
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因而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意义之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是共产党人,毫无疑问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搞多元化。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确实有一个坚持什么、怎么坚持的问
题。我们可以一般地谈论“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但是究竟怎样做到“坚持”与“发展”相统一,
防止这样的或那样的偏差或错误倾向发生,仍然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历史大转折时
期,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与时俱进”的思想,解决这个难题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原则
: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时代、形势和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我们就能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
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
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与时俱进中实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过程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已经80岁了,执政也有50多年了。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党,今天能够认识到并且明确提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够认识到并且明确提出“三个代表”是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这说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充满生机和活
力的、朝气蓬勃的党。也就是说,我们的党是一个有希望、有前途的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的错误标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