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会癌症会遗传吗

肯德基会癌症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肯德基会癌症
目前还没有听说过……如果这消息出来的话…肯德基也完了……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您当前的位置 :&&&&&&
常吃三白食品更容易诱发癌症
 编辑:任亭亭
  现在坊间流行一句话:不吃三白(即不吃白米、白面、白糖)。中国字是智慧的符号,糟粕的“粕”,是“白”和“米”的组合。老祖宗似乎在告诉我们:精白米是渣子,精华其实都在米糠里了。哈佛医学院针对3.8万名女性所作的调查显示,吃含有高糖分的食物,会让血糖迅速升高,从而增加了患大肠癌的风险。而这些问题食品主要就是白面包、精米及含糖糕点。
  饮食有节,持之以恒更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精细饮食,但加工过程常常导致纤维素丢失,从而摄入过少。人体虽不能消化吸收纤维素,但纤维素会缩短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促进废物及致癌物的及时排出,减少肠癌发生的概率。有研究显示:食物通过大肠的时间,与大肠癌的发病率息息相关。当膳食分别以肉食为主和以高纤维食物为主时,它通过整个消化道的时间前者大约是后者的4~5倍,这就导致了废物在肠道的长久壅滞,加重了肠道负担,更易于诱发癌变。
  对于癌症患者,饮食上更要注意把握好“度”。临床上,我们观察到治疗期患者及家属一般对饮食,初期总是很看重的,80%~90%能管好嘴;3~5年后,进入康复期,很多人就会忘乎所以,或因无知而只知满足口腹之欲,留下了很多惨痛的教训。
  大蒜:抗癌之王
  至于大蒜的抗癌作用,早就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大蒜具有优越的抗癌能力。美国国家癌症中心认定:目前世界上具有抗癌潜力的植物中,大蒜位居榜首。
  明尼苏达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教授们在合作研究15种水果和蔬菜对肿瘤的作用时发现:在这15种果蔬中,大蒜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进食大蒜与结肠癌之间有显著负相关——长期进食大蒜患结肠癌的危险度比不进食大蒜低0.68倍。
  美国科学家对238名患有前列腺癌和471名未患前列腺癌男子的日常饮食进行分析后发现:平均每天吃10克以上大蒜(或其他葱属植物蔬菜)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比每天只吃2克的男性低一半。
  蒜防癌抗癌以生吃为佳,且应经常食用;但每次数量不宜过多,每次2 ~ 3瓣为宜。否则,有可能损伤胃黏膜,造成胃炎和溃疡。大蒜不宜空腹食用,可在饭后或是进餐中服用。很多人深知大蒜的保健作用,但碍于食用后口中时常有股异味,所以往往对其“敬而远之”,特别是南方居民,尤其如此。其实只要食用后用浓茶漱漱口,或嚼些口香糖、生花生米,或喝一杯鲜奶等,异味自然就消除了。
新闻纠错:022-32 合作电话:022-
·&··············
热点新闻排行榜
天津民生资讯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郝希山院士做客人民网谈癌症防治的新趋势
中国抗癌协会
  2月4日是世界抗癌日,今年的主题为:“癌症同样可以预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际抗癌联盟(UICC)常务理事、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郝希山教授做客人民网,谈癌症防治的新趋势。
  视频下载: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早上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健康访谈节目。今天是2月4号世界癌症日,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郝希山院士做客人民网,郝希山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抗癌联盟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和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今天郝希山院士将为我们谈一谈关于癌症防治的新趋势和新研究。首先我们很欢迎郝希山院士的到来。首先和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08:30]
  [郝希山]:谢谢大家。特别高兴今天做客人民网,和大家讨论一下肿瘤防治方面的问题。 [08:31]
  [主持人]:这两天人民网准备了系列访谈,本次访谈是第三场。郝院士,您作为站在国际前沿的癌症防治专家,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世界上癌症发病的最新情况和趋势。 [08:31]
  [郝希山]:肿瘤发病率从有癌症记录以来,一直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过去二三十年以来,肿瘤发病以每年在3%到5%的速度在提高,而且在提高当中80%新发肿瘤发生在中国、印度、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以2002年为例,2002年世界新发肿瘤是1100万,当年死亡病例达到700万,2002年世界上初步估计,现存肿瘤患者,也就是治愈和带瘤生存的是2500万,肿瘤的死亡率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死亡率,每年肿瘤死亡人数相当于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加在一起,都没有肿瘤这一个重大疾病造成人类死亡的总数。肿瘤正在引起世界,特别是UICC(国际抗癌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重视。从2000年开始,国际抗癌联盟(UICC)确定2月4号作为世界抗癌日。 [08:31]
  [主持人]:刚才您介绍了一下肿瘤发病的趋势,您能不能再说一下世界上各个国家,哪些癌症排在死亡的前几名? [08:31]
  [郝希山]:就世界范围来讲,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然后是乳腺癌,也就是女性乳腺癌,再其次就是大肠癌,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然后是胃癌、肝癌,然后是乳腺癌,对女性来讲,全世界来讲,死亡率最高的是乳腺癌,在咱们这个社会当中,现存的肿瘤患者,治愈的病人或者带瘤生存的病人就是乳腺癌。刚才我举的年份,从2002年的统计来讲,比如发病率,新发肿瘤是1100万,其中20%发生在中国,也就是每五个新发肿瘤病人当中有一个是从我们中国发生的,所以这个比例是很高的,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肿瘤防治任务是比较重的。 [08:31]
  [郝希山]:从死亡率来讲,每年要死亡大概700万人,死亡人口大约24%发生在中国。也就是说,相当于每4个死亡病人当中发生在我们中国的有1例。但是刚才提到了肿瘤的生存患者和治愈患者我们只占到13%,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到,我们发病率占20%,死亡率占25%,生存率是占13%。所以,我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肿瘤防治的任务是非常严重的。 [08:32]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5个新发癌症病人当中有1个就是中国人,可见中国癌症防治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您能不能具体说一下,比如癌症种类、癌谱的特点方面中国和世界的情况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08:32]
  [郝希山]: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导致居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饮食习惯不同。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肿瘤发病率是不一样的,发病谱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发达国家的乳腺癌、前列腺癌、大肠癌、肺癌、胰腺癌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占前几位。发展中国家,比如我们国家,一般来说,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发病率比较高。 [08:32]
  [郝希山]:但是,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也就是西方化了,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到处都是,这使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变化很明显的。我们的发病率起了很大的变化。就我带领的天津医科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天津市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400万城市人口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和相关因素的调查,城市当中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比如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包括脑肿瘤、膀胱癌和恶性淋巴瘤,这是占在前十位的。女性也是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以至于卵巢癌,也进了前十位。 [08:32]
  [郝希山]:前十位的肿瘤,国际卫生组织命名的肿瘤有62种,天津市有59种,但是前十位的肿瘤占了80%。你可以看到,这个肿瘤的发病率既有发达国家的高发肿瘤,又具备发展中国家的高发肿瘤,比如食管癌、肝癌、胃癌的高发情况。这给我们的肿瘤防治带来了一个挑战。 [08:33]
  [主持人]:刚才您以天津为例说了一下发病趋势,我们知道中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城乡的发达情况和条件是差别很大的。城乡之间群众得癌症的患病率,包括癌症种类和死亡率是不是也有比较大的差异,您能不能介绍一下? [08:33]
  [郝希山]:是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从发病率来讲,农村和城市相比,比如北京、上海、天津,乃至省会城市,省会城市一般都到了上千万的人口,农村的发病率还是低于城市发病率。一般来讲,农村的发病率,每年每十万人口大概有150个到200个新发肿瘤。在城市,比如我们调研的天津市,以及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每年在十万人口(这是一个计算肿瘤发病率世界公认的计算办法)当中差不多要有250个到300个新发肿瘤,发病率方面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么多年来,通过初步调查,农村肿瘤发病率的上升趋势不比城市慢,虽然它的基数发病率比城市低,但是总的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是差不多一样的。 [08:33]
  [郝希山]:我举一个例子,比如乳腺癌,从1991年到2000年,城市人口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十年间增加了40%,农村也是增加了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它的发病率虽然基数低,但是发病率提高得也是比较快的。当然,目前来看,农村和城市随着经济发达程度不一样,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农村体力劳动更多一些,城市人大部分早晨开车上班,到单位大部分也是坐在电脑前工作,回家以后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农村体力活动更多一些,根据生活的需要。 [08:33]
  [郝希山]:从饮食结构上,农村的新鲜疏菜、水果可能消耗量比城市多一点,牛奶、蛋白类的食物,特别是动物蛋白相对来讲比城市低,肥胖、超体重的居民也比城市低。 [08:33]
  [郝希山]:这种情况是造成农村和城市肿瘤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在上升。举一个例子,咱们国家从70年代开始到2000年,这3个十年,肿瘤在城市的死亡率从第三位(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到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末,到了2000年,从第三位升到第二位、然后到第一位,在城市当中,肿瘤的死亡率已经成为第一死亡原因。但是在农村,现在有的是第二位或者第三位。 [08:33]
  [主持人]:刚才郝院士从城乡生活方式的差异给我们提了一点点癌症为什么会有城乡差异。今年癌症日的主题是“癌症同样可以预防”,您能不能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谈一谈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就是在生活中到底怎么预防才能离这个癌症远远的? [08:33]
  [郝希山]:癌症是当前危害人民生活的第一个重大疾病,这就是为什么刚才提到了我们要有一个癌症日,这个癌症日提醒在全球范围内从政府部门、到社会组织,甚至包括媒体(今天在人民网上谈这个问题,也是重视这样一个题目),让大家都知道肿瘤是当前对我们人类生命的一个严重挑战。但是,肿瘤从另一个方面是可以预防的,肿瘤这个疾病是和我们人类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比如我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饮食结构不合理(肉、蛋、奶明显的增加,大家都不喜欢体力劳动,越来越寻求安逸的生活),肿瘤是和这些相关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肿瘤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人类知道肿瘤相关原因,我们在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肿瘤的发生。 [08:33]
  [郝希山]:目前世界专家调研提出一个基本的比例,目前发生的肿瘤,三分之一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通过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另外的三分之一通过合理的治疗,特别是中晚期病人的心理方面的治疗等等其他方面的治疗,可以使他的生活质量提高。通过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行为,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减少这三分之一,这是我们追求的,这就是为什么今年UICC(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口号是“肿瘤是可以预防的”。这个概念特别是在我们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中国,大家对这个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社会上的居民都认为肿瘤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可以预防。 [08:33]
  [主持人]:很多人可能就认为好象肿瘤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不认为这是一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情。其实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就可以把癌症挡在门外。您刚才说晚期癌症的患者通过一些治疗手段,包括一些心理疏导可以使他的生活质量提高。但是,对于没有得癌症的人,他的心理过于忧郁或者焦虑,是不是也是得癌症的一个诱因? [08:34]
  [郝希山]:最近从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焦虑、心理障碍也是引起肿瘤发病率提高的一个原因。从近几年来国际抗癌联盟提出来几个口号,一是“今天的儿童是明天的世界”,和我们提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一样的。我们如何爱护花朵呢?就是我们大家要养成很好的习惯,给我们下一代创造一个远离癌症、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比如吸烟,在调查发现,吸烟本身是引起肿瘤,特别是肺癌,现在调查发现,30%的癌瘤和吸烟是有关系的,80%的肺癌多多少少是和吸烟相关的。特别是被动吸烟,比如家长在房间内吸烟,或者在公共场合吸烟,比如餐馆、车站等等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肿瘤预防方面,今年提出的口号就是让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国对于肿瘤防治和肿瘤一般知识在民间比较缺乏的情况下,这个口号是十分有意义的。 [08:34]
  [主持人]: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其实吸烟每年给国家带来的税收方面的收入其实还没有吸烟带来的疾病所要花费的医疗费用多。其实是一个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咱们在这里号召政府、各界,全社会都来控烟。 [08:34]
  [郝希山]:是这样的。刚才说肿瘤可以预防有几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个就是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如何控制吸烟。一方面需要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在社会上进行宣传,让大家知道吸烟的危害性;另一方面,政府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我们申办奥运会的时候,我们承诺,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应该是无烟城市。今年我们申请到要承办2010年世界肿瘤大会,最后要在深圳召开。凡是承办这样会议的城市必须承诺是无烟城市。但是,据我们了解,咱们国家也有立法,但是,我们执行得不力。在这方面政府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比如美国、欧美除了在公共场所戒烟比较严格以外,比如上一届肿瘤大会是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日内瓦有一个餐馆的顾客吸烟,按照他们的法律是要受罚的,同时这个餐馆的老板也要受罚,而且受罚还是比较重的。所以这样就推动无烟城市、无烟国家、无烟学校的力度比我们大得多。而且我知道美国对于烟草公司的征税是很高的,而且它拿出一部分税收提供到癌症的防治工作和科研工作中进行肿瘤防治的研究,更进一步地促进肿瘤的防治,提高防治水平。 [08:34]
  [主持人]:刚才郝院士介绍了一些关于癌症防治的生活方面的措施,也提到了吸烟与癌症的关系。下面请郝院士着重介绍几种老百姓特别关心的癌症的防治方法。既然提到了吸烟,咱们第一个先说一说肺癌,比如中国肺癌现在的发病情况,主要介绍一下老百姓在生活中,除了吸烟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我们也需要注意才能预防肺癌? [08:34]
  [郝希山]:肺癌在我们国家是第一个死亡原因。在过去30年,我们国家死亡率升高的肿瘤之一就是肺癌。其原因有那么几种:一个是吸烟,我们国家目前在全世界来讲是烟草生产大国,而且是第一消费大国。这对我们肺癌的发病率提高肯定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08:35]
  [郝希山]:另外,近年来,大家注意到,城市当中的污染:汽车尾气、烟尘,空气污染对肺癌发病率的提高也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08:35]
  [郝希山]:另外,家庭生活的小环境对肺癌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国的饮食是需要煎炒烹炸,特别是大城市厨房的空气换洗设备也都有了,特别是农村的油烟,大家吃、住、做饭都在一个大环境当中,这样对肺癌的发病率也起到很重要的不良作用。 [08:35]
  [郝希山]:当然,在粉尘环境当中作业,比如矿产、煤矿等等,和石棉接触,世界各地包括我们国家也有调查,石棉矿工当中发病率是比较高的,特别是石棉肺的患者比正常人高不少倍。 [08:35]
  [郝希山]:种种原因,都可能引起肺癌发病率提高。 [08:35]
  [主持人]:还有在城市当中办公设备里,比如中央空调开启,不注意通风换气是不是也不太好? [08:35]
  [郝希山]:也不好,刚才吸烟当中提到的就是被动吸烟。现在有一部分居民不响应、不理会吸烟对自己的伤害,存在侥幸心理,是这样的,是有一部分居民一生当中长期吸烟,结果没有长肺癌,这正像原来我们提到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也就是个体遗传基因当中有这样的易感因素,促进他的发病。 [08:35]
  [郝希山]:有这样的调查。比如中国人乳腺癌发病率是美国人的四分之一,但是我们中国人要移居到纽约,他的第三代人,由于大环境一样,饮食环境、工作环境一样,他的发病率接近美国人,所以外部环境、可控环境的改变可以改变肿瘤的发病率。 [08:36]
  [主持人]:也就是说生活的外因其实也是一个影响的很重要的因素。 [08:36]
  [郝希山]: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在外因上、大环境上、饮食结构上、生活习惯上改变我们自己,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肿瘤的一个原因。 [08:36]
  [郝希山]:另外刚才提到的其他几种癌症,比如乳腺癌,过去30年间,乳腺癌的发病率提高到108%,这是我调查的400万人口是这样一个数字。也就是说是发病率提高比较快的肿瘤。 [08:36]
  [郝希山]:不用母乳喂养不但对婴儿有害处,对母亲的害处也很大,长期以来,国内外的研究都证明不用母乳喂养发病率提高。还有体重增高、超体重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也是比较高的,饮食结构当中,特别是脂肪、动物蛋白,这些是可以提高的。另外,咱们的妇女到了一定年龄,比如绝经期、更年期,这时候有人提倡用激素有一个替代作用,通过调查发现这和乳腺癌的发病率是有作用的,不提倡过多地用激素替代这样的作用。 [08:36]
  [主持人]:现在很多女性有一些特别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喜欢熬夜,或者是喜欢酗酒,尤其是去迪厅各种各样的地方,这样环境的因素是不是也是乳腺癌的诱发因素,还有很多人不想生育,这是不是也不太好? [08:36]
  [郝希山]:一个家庭生育一个孩子是我们的国策,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国策。当然大家知道,最近从人大方面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不生育的妇女和生育的妇女相比,发病率是不一样的,而且有明显的差距,所以我们特别提倡男女青年按计划正常地结婚,过正常的家庭生活,生儿育女,这样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对乳腺癌和其他肿瘤的发病是有好处的。 [08:37]
  [主持人]:刚才说了肺癌和乳腺癌,下面咱们谈一谈肝癌,平时健康频道文章里面发现有很多乙肝的患者特别关心,而乙肝患者最担心的就是最终走向肝癌这一步。不论是肝病患者还是正常人,应该怎样预防肝癌? [08:37]
  [郝希山]:我们国家是肝癌发病大国,比如上海、香港,包括天津,肝癌发病率是高的。和美国相比,我们要高出10倍。基本原因就是我们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丙肝病毒携带者远远高于美国。这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肝癌的一个途径。 [08:37]
  [郝希山]:我们国家从十年前开始,在部分地区就开始乙肝疫苗的注射,特别是在对南方一些地区进行研究发现,乙肝疫苗的注射确实能够明显地降低肝癌的发病率,所以,现在我们国家从卫生部、从政府要免费普及推行乙肝疫苗的注射。这是一方面。另外,平常我们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特别是医疗单位,十年以前我们的针头是重新用的,注射针头煮一煮再用,前几年的内窥镜、心导管,有的医院为了省钱,造成了医源性的感染,特别是血清的乙肝、丙肝感染非常重,卫生部严格规定,必须用一次性的,当然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资源有限,但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问题必须严格遵守。刚才提到的要减少肝癌的发生,注射疫苗可以明显控制肝癌的发生率。 [08:37]
  [郝希山]:另外就是酗酒,酒精性的肝硬化也是肝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国家烈性酒的销量可能比俄罗斯低一点,但是我们也是消费大国。 [08:37]
  [主持人]:酒属于一种中华文化,马上要过春节了,酒的销量一定是很大的。 [08:37]
  [郝希山]:但是要提醒大家,酗酒引起肝硬化,是引起肝癌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在西方国家也有肝癌的发病率,虽然它比我们低10倍到20倍,但是它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酒精性肝硬化造成肝癌。 [08:37]
  [郝希山]:可喜的是,我们国家政府部门注意肝癌病毒疫苗的注射以后,肝癌的发病率目前在我们的沿海以及整个国家,发病率已经稳定下来,不再上升了。初步统计是这样。 [08:37]
  [主持人]:是不是也和咱们很多地区都普及接种乙肝疫苗有很大的关系。 [08:37]
  [郝希山]:有直接关系。 [08:38]
  [主持人]:刚才也说到乙肝疫苗对乙肝的防治非常重要,但是也有很多的病咱们是没有疫苗的,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比如现在有哪些癌症可以有疫苗打?比如宫颈癌是有疫苗的,还有没有哪些疫苗是在研发中,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希望。 [08:38]
  [郝希山]:目前在市场上应用的,经过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推广使用的就这两种,特别是宫颈癌的人类疱疹、带状疱疹病毒疫苗,从前年开始,发明者是德国的豪绅(音译HamldzurHausen)医生,他去年得到了诺贝尔奖金,从世界卫生组织也好,国际抗癌联盟也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广这种疫苗,这种疫苗是终身获益,但是这个疫苗还是比较昂贵的,我们国家也有这个计划把这两癌预防,这是其中之一。但是最终我们国生活习惯家广泛地推广这个,一方面还得需要研究,我们的宫颈癌发病率,和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比较,我们发病率是低的。发病率这样低的话,是不是从经济效益和其他意义来说是不是值得每个人都接种。再一个,我们还需要研发我们自己的国产疫苗进行推广。其他疫苗,大家正在探索,正在上市的就是这两个疫苗。 [08:38]
  [主持人]:在这里我想问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癌症,就是胃癌,我之前采访过北大人民医院的一个教授,他跟我说过,在国内人群中其实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是非常高的,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息肉、胃溃疡各种各样的病,再下一步就是胃癌了,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它和胃癌之间的关系呢? [08:38]
  [郝希山]:幽门螺杆菌是一个很确切的因果关系,而且是澳大利亚的一个科学家发现这个关系,也得到了诺贝尔奖金。幽门螺杆菌在我们国家发病率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吃一些山区腌制的食品,像酸菜、泡菜,腌制的食品,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是比较高的。再一个饮水当中,比如不洁净的水源,现在我们在世界上也提倡洁净水源,比如喝湖里的水、河里的水,或者不洁净的水,也是一些引起胃癌的因素,比如亚硝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原因。 [08:42]
  [郝希山]:一个现象是,从全国范围,特别是城市当中,过去20年中,胃癌的发病率是每年都在下降的。 [08:42]
  [主持人]:可能因为生活条件改善了,不用吃那么多不健康的食品了。 [08:42]
  [郝希山]:对,新鲜水果和蔬菜是常年可以用到的。胃癌发病率的下降和冰箱使用的普及率有明显的关系,因为冰箱有保鲜食品,中国人也勤俭,今天吃剩的食品放起来,明天再用,如果没有冰箱,很容易细菌病毒感染变质,再食用以后造成胃的感染,造成胃癌。目前来看,冰箱的广泛使用无论对于城市还是乡村,对胃癌的发病率下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08:42]
  [主持人]:刚才说到冰箱的使用,我有一个问题请教一下郝院士,有的人有一种习惯,比较懒,买了一周的食物放在冰箱里,经常吃长期存放在冰箱里的食物是不是也不太好,比如把吃剩下的食物储存在冰箱里,其实有很多剩饭剩菜,尤其绿叶菜不应该吃第二餐的,不应该剩下的,也会影响得胃癌吧。 [08:42]
  [郝希山]:应该是这样,比如它的储存是有一定时间的。我们去超市买食品,都有时间限制,原来我们国家好象不太严格,最近商务部、食品卫生部门检测比较严格。我们把食品按照时间买回去放在冰箱里,存放的时间过长就成为不合格的食品了,不如随时、短期地更新这个食品。 [08:43]
  [主持人]:建议大家少做一点,一餐吃完,这样的话也比较符合咱们现在节能环保的理念。 [08:43]
  [主持人]:刚才郝院士给咱们重点说了几种癌症的预防方式。可能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肿瘤“三级预防”的概念,您今天作为专家能不能给我们仔细介绍一下“三级预防”是怎样分的?具体涉及什么样的内容? [08:43]
  [郝希山]:“三级预防”对肿瘤来说是一个专有的预防概念,“三级预防”是针对不同的癌,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功能来分的。一级预防就是病因预防,就是从引起肿瘤发病的因素,刚才说的吸烟、酗酒,增加合理的体力劳动,饮食结构的改变,这些都是为了降低肿瘤发病率,刚才讲到了,把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入以后,我们可以降低三分之一肿瘤发病,这就是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最重要的。今年我们说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这是针对一级预防来说的,大家不要以为,肿瘤是自然生成的,无法预防的,或者得了肿瘤就等于死亡,这个概念是不对的。 [08:43]
  [郝希山]:二级预防就是早期诊断。我们国家的肿瘤治愈率从改革开放以来,提高了很多。据我们在天津市调查,从1998年到2001年,天津市全市肿瘤生存率提高了将近一倍,提高了80%。提高有两个作用:一是必须早期发现,这是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率最有效的办法。2008年中央政府确定了一个项目,叫做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乳腺癌的早诊早治项目,这是我们十七大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重大疾病防治,更加关注社会建设的政策,由中央提供资金,免费为全国30个省市,53万人口进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这样来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提高它的生存率,这就是二级预防。 [08:43]
  [郝希山]:比如胃癌,日本是胃癌发病大国,他们的国家有一个胃癌的早诊早治的项目,在世界是领先的,他们的早期胃癌占的比例一般都在25%以上,我们国家,比如北京这两大肿瘤中心,包括上海、天津、广州这些肿瘤中心,我知道的早期胃癌的比例超过了15%,跟人家差距那么大,我们的治愈率是差距很大的。一期胃癌的治愈率,早期胃癌的治愈率可以达到80%到90%,但是胃癌到了三期或者四期,只能50%到40%,远远降低。 [08:43]
  [主持人]:咱们没有筛查,以后就没有早期注意一些症状,一发现就是中晚期了,就很难治了。您刚才介绍了卫生部的乳腺癌筛查这个项目,您能不能具体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在咱们国家筛查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比如筛查了多少人,有哪些人群可以获益,包括筛查出来有多少人是乳腺癌? [08:43]
  [郝希山]: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国家从周总理开始就重视疾病预防,那时医科院肿瘤院承担一个以河南林县为中心的食管癌的早诊早治的项目,这个项目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因为我们国家是食管癌发病高发地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2008年中央政府专门出资,对30个省市、53万妇女进行早诊早治。目前,两年已经过去了,这个项目由卫生部疾控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组进行乳腺癌早诊早治的技术路线,进行技术培训,到现场指导,然后进行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2008年的材料已经都上来了,2008年计划是53万人口,实际查了44万,不到45万的人口,当时普查的路线需要医生对乳腺癌进行收诊,就是体格检查,再一个用钼靶X线检查,这是一个世界通用的办法。再一个是B超。2008年的结果是一共查了44万人,查出良性疾病3000余例,查出近3万例的乳腺癌,而且都得到了治疗。乳腺癌患者到门诊自己来就诊和普查进行比较,三万的乳腺癌,一期更早的病人占了41%,但是到门诊自己前来就诊的只占17%,所以,早期乳腺癌病人比例大大提高。乳腺癌一期以下的乳腺癌的患者治愈率可以达到90%,当然二期或者更晚的只能50%,通过这样一个项目,确实挽救了一部分妇女的生命。 [08:44]
  [郝希山]:另外,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比较简单,有的不需要做大面积的切除,只做肿瘤部分的局部切除,而且切除以后,通过病理化验以后,根据她的期别,大部分不需要术后比较痛苦的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化疗、放疗的费用也是很高的,也给大家省了费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乳腺也是妇女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所以这项工作第一年的初步材料认为乳腺癌的普查项目是受到欢迎,是惠及广大乳腺癌患者妇女的一个重大项目。 [08:44]
  [主持人]:看来早诊早治确实对癌症的防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刚才您介绍了一级二级预防,下面能不能再让您介绍一下三级的预防。 [08:44]
  [郝希山]:在社会当中,甚至在我们医生当中,10年、20年以前认为,肿瘤就是痛苦、疼痛,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谈癌色变”的一个原因,一方面是治愈率低,容易引起死亡;另外一个方面,肿瘤对人的折磨、疼痛、痛苦、焦虑等这样一些症状使人不堪忍受。所以,三级预防,无论如何有一部分病人是通过治疗,目前现存的方法所限,或者治疗不得当,晚期受限就不可能治愈了,对这类病人,我们进行除痛、心理治疗、康复治疗、支持治疗给予一定的认识,使患者哪怕是得到很有尊严的安慰。 [08:44]
  [主持人]:让他接受这种带瘤生存的概念,让他活得比较好。刚才教授已经介绍了一下中国抗癌协会在癌症方面也做了一些贡献。但是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世界抗癌日”是国际抗癌联盟提出来的,咱们郝院士是国际抗癌联盟唯一一个中国理事,您能不能从这个角度为我们国家癌症防治,包括政府也好,癌症防治也好提一点意见,比如我们的癌症防治到底应该怎么来做? [08:44]
  [郝希山]: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了会员国大会,形成第58号决议,决议号召所有会员国要制定国家级肿瘤防治规划。当然中国抗癌协会是我们国内肿瘤防治领域最大的一个非政府组织,要在我们国家推动这项工作,要积极落实和推动这项工作,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刚才提到我们国家对于“两癌”早诊早治:一个是乳腺癌,一个是宫颈癌,已经拿出资金,组织专家进行落实。 [08:44]
  [郝希山]:中国抗癌协会是1984年成立的,目前有三万名会员,而且它有专业协会,比如头颈专业委员会、肺癌专业委员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等等一共35个,大部分肿瘤防治专家都集中在中国抗癌协会的旗帜下。我们有15位院士,比如汤钊猷院士、樊代明院士都是我们这里的骨干,而且是领导。中华医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是国际抗癌联盟的一个会员。我是在2006年华盛顿召开世界肿瘤大会的时候当选为常务理事,这是从大中华地区,包括香港和台湾和我们大陆有一名当选,我很幸运地当选了。当时推动这项工作也感到很有压力。 [08:44]
  [郝希山]:中国抗癌协会一个是要按照国际抗癌联盟的一些理念推动在我们国家的肿瘤防治;另外我们自己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我们从开始由全国的肿瘤大会每两年一次,今年是第六次全国肿瘤大会,在上海召开,当时有四千人参加会议,就是在学术界如何把最前沿的、最先进的肿瘤防治知识传播到各个医疗单位进行推行。再有,我们作为UICC(国际抗癌联盟)的一个会员单位,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我们到UICC(国际抗癌联盟)的总部日内瓦申请在中国举办世界肿瘤大会,最后我们获得成功,今年8月份要在深圳举办世界肿瘤大会,这样就把我们国家的对外交流,“让世界了解我们中国人”,中国肿瘤防治工作者在肿瘤防治上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业绩,也便于国外的一些先进的防治理念和防治成果在我们国家生根开花,惠及我们自己国家的肿瘤防治事业。 [08:44]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今年会在深圳开世界抗癌大会,世界抗癌大会是不是第一次争取在中国开? [08:44]
  [郝希山]:是的。 [08:45]
  [主持人]:这次和以往在欧美开的会有没有咱们自己的特色,跟他们不一样的地方? [08:45]
  [郝希山]:还是有一些。UICC(国际抗癌联盟)成立于1933年,到现在有70多年历史,是国际上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的真正的NGO(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上,在我们肿瘤界享有很好的信誉。 [08:45]
  [郝希山]:肿瘤治疗是按期别的,肿瘤分期就是由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所以我们世界各地都遵循肿瘤分期,进行肿瘤规范性的治疗。我们国家像中华医学会是由周总理在的时候批准加入国际抗癌联盟的。中国抗癌协会也是它的一个会员单位,现在它们一共有350个会员单位,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为了进一步推广我们国家肿瘤防治的经验和更好地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我们申请在我国召开世界肿瘤大会,已经是十年了,反复申请,非常不容易。这次是在2006年美国的亚特兰大,我们和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三家申请,最后我们获得了申办这次会议的权利。 [08:45]
  [郝希山]:世界肿瘤大会多次是在欧美国家召开,在他们国家召开以后,和我们不一样,所以这一次我们申请,除了国际抗癌联盟自己组织的有关专场以外,我们由中华医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一些专场,针对我们的特点,也就是除了肿瘤预防、肿瘤早诊、肿瘤普查,还要针对一些高发肿瘤,肝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生物治疗多前沿,组织九个专场进行交流。 [08:45]
  [主持人]:就是把中国的一些比较特色的、专项的研究推向世界,告诉他们中国在这方面是怎么样做的。 [08:45]
  [郝希山]:也邀请他们来到这个讲台上讲述他们是怎么做的。中国高发的肿瘤既有发达国家的特点,又有发展中国家的特点,结合这个特点,结合中国面临的问题进行学术研讨,得出一些对我们的肿瘤防治有一些指导性,提高我们防治措施的一些理念和作用。 [08:45]
  [主持人]:相信大会无论是对医学界来说,还是对老百姓来说,肯定都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 [08:45]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访谈时间已经到了,再次感谢郝院士做客人民网,为大家提供了这么多最先进的资讯,相信各个领域的网友也能够各取所需,得到一些对自己很有用的资讯。再次感谢郝院士,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希望大家下午继续收看“抗癌日系列访谈”,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08:46]
  [郝希山]:谢谢! [08:46]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症会遗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