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乳腺癌病理分期2010年11月10日做的根治手术,今年3月检查锁骨有转移病理三阴是不是很难治疗。

您的位置:
1乳腺癌 疾病百科
  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2011年美国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2010年影响因子94.262)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11年预计将有230480例女性罹患乳腺癌,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30%,排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统计显示乳腺癌同样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段由""编辑
2乳腺癌 疾病介绍
  发病的年龄分布在东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在高发区如北欧、北美等国家,乳腺癌从20岁左右开始出现,在绝经期即45-50岁之前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大约年龄每增长10-20岁发病率上升1倍,绝经期后上升相对缓慢,75-85岁达到最高。而在亚洲等低发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绝经后会略下降,一般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在45-55岁之间,亚洲人移居西方国家后仍保持这种年龄分布特征。  但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尽管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却不断下降{Siegel, 2011 #7},其原因不仅得益于女性乳腺癌筛查和早诊制度的建立,更得益于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综合诊疗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本段由""编辑
3乳腺癌 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的发生除去出生地的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雌激素的活性对乳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月经过早来潮(小于12岁)或绝经晚(迟于55岁),未生育,晚育(第一胎在35岁以后)或生育后不哺乳,乳癌的发生率较高。  2. 病毒:致癌性RNA病毒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3. 乳腺非典型增生: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注意:这里说的是非典型增生,不是通常口语中的)  4. 遗传和家族史: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也在统计中获得证实。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2-3倍。  5. 营养因素:高脂物质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6. 放射线: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尤其是因其他使胸部接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本段由""编辑
4乳腺癌 疾病普查
  的疗效更多的取决于病期。提高早诊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在早期乳腺癌中导管原位癌的治愈率可达到95%以上,并获得更多保留的机会{Burstein, 2004 #1}。乳腺癌普查是发达国家提高治愈率行之有效的办法,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著名的纽约区健康保险计划(Health Insurance Plan of Greaster New York, HIP)应用乳腺临床检查和乳腺X线摄片对健康人群开展乳腺普查,随访18年后,40岁以上、50岁以上、60-64岁各年龄组的乳腺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25%、23%和17%。年,美国肿瘤协会(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和国家肿瘤研究所(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进一步实施了乳腺癌普查方案(the Breast Cancer Detec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BCDDP),涉及29个地区、280,000女性参加。其结论肯定了乳腺癌普查的价值:定期乳腺癌普查(乳腺X线摄片)能降低乳腺癌死亡率。今天,美国几乎所有州政府均已立法,乳腺X线摄片所需费用由健康保险基金支出。此项立法的意义不仅在于确定了乳腺癌普查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以国家名义将普查纳入法制化。此后,日本、欧美等多数国家也纷纷将40岁以上妇女的乳腺癌普查列入到医保计划。目前,由于普查带来了早期病例检出率的提高,这些国家乳癌在发病率仍然上升的同时,死亡率获得持续的下降。  1997年ACS建议乳腺癌普查原则:18-39岁每月1次乳房自我检查,3年一次临床体检。40-49岁每年1次临床体检和乳腺X线检查。50岁以上每年1次临床体检和乳腺X线检查,每月1次乳房自我检查。对于普查终止年龄并无限制。此后,美国放射协会(Amer 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ACS以及NCI分别就妇女乳腺癌普查发表建议,一致认为40-49岁开始乳腺癌普查比较合适。对于有乳腺癌高危险因素的妇女,经指导可在40 岁之前开始参加乳腺癌普查,这些高危险因素包括:曾患乳腺癌;病理证实非典型性增生;乳腺活检≥2次诊断为良性病;携带有遗传性突变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一级亲属中(母亲、姐妹、女儿)任何一方患乳腺癌。
本段由""编辑
5乳腺癌 临床表现
  1. 肿块:是最常见的表现。  2. 乳头改变:乳头溢液多为良性改变,但对50岁以上,有单侧乳头溢液者应警惕发生乳癌的可能性;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结痂等样改变常为乳腺佩吉特病(Paget病)的临床表现。  3. 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肿瘤侵犯皮肤的Cooper韧带,可形成“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造成皮肤水肿,而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当皮肤广泛受侵时,可在表皮形成多数坚硬小结节或小条索,甚至融合成片,如病变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可限制呼吸,形成铠甲状癌;炎性乳腺癌会出现乳房明显增大,皮肤充血红肿、局部皮温增高;另外,晚期乳腺癌会出现皮肤破溃形成癌性溃疡。  4. 淋巴结肿大: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晚期乳腺癌可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引起肿大;另外有些情况下还可触到同侧和或对侧锁骨上肿大淋巴结。
本段由""编辑
6乳腺癌 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1. 乳腺钼靶:是一种经典的检查手段,是通过专门的钼靶X线机摄片进行实现的。在X线片中病灶表现形式常见有较规则或类圆形肿块、不规则或模糊肿块、毛刺肿块、透亮环肿块四类。另外乳腺钼靶对于细小的钙化敏感度较高,能够早期发现一些特征性钙化(如簇状沙粒样钙化等)。  2. 乳腺B超:B超扫描能够鉴别乳腺的囊性与实性病变。乳腺癌B超扫描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肿块,彩色超声可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目前,国际公认乳腺钼靶X线摄像是最有效的乳腺普查手段。但是钼靶X线摄像诊断乳腺的准确性会受乳腺致密程度影响。年轻女性因为腺体致密、纤维组织丰富,常表现为整个呈致密性阴影,缺乏层次对比。因此3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可将乳房B超当成首选的普查方法。另外,B超扫描对观察腋窝淋巴结方面具有优势。  3.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核磁检查是软组织分辨率最高的影像检查手段,较X线和B超有很多优势,如:对多中心性病灶的诊断可靠;敏感性、特异性均达90%以上;致密型乳腺、深方及高位将影响钼靶评价,而MRI则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图像可以旋转或进行任意平面的切割,可以清晰显示微小肿瘤;肿瘤微血管分布数据可以提供更多肿瘤功能参数和治疗反应;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情况,触诊和B超难以真实反映残留肿瘤范围,而核磁在这方面具有其他检查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对于带有心脏起搏器和体内金属的患者不适用。  鉴别诊断  乳腺癌诊断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 :常见于青年妇女,肿瘤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发展缓慢。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不要轻易诊断为纤维腺瘤,必须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2. 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特点是乳房胀痛、肿块可呈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  3. 浆细胞性: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60%以上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40%的病人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  4. 乳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所致乳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局部表现为乳房内肿块,肿块质硬偏韧,部分区域可有囊性感。肿块边界有时不清楚,活动度可受限,可有,但无周期性。
本段由""编辑
7乳腺癌 疾病治疗
  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在科学和人文结合的现代新理念指导下,乳腺癌的治疗趋势包括保留和腋窝的微创手术、更为精确的立体定向放疗和选择性更好的靶向药物治疗。现代医学需要脱离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而遵照循证医学证据。基于国际上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结果,目前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国际上有影响力并被临床普遍接受的有欧洲的St. Gallen早期乳癌治疗专家共识和美国国家癌症网(NCCN)治疗指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一直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的手术方式正在朝着缩小切除范围的方向发展。包括保乳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1)保乳术:可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安全切缘的保乳术加术后放疗,疗效与全乳切除相当,但患者形体良好,患者本人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大不一样,治疗指南并不强调一定要保乳,但应该提供患者和家人选择保留乳房的机会。针对局部肿瘤较大的患者还可以进行新辅助化疗后使肿瘤降期保乳。  2)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往乳腺癌手术,在切除乳房的同时或即使保留乳房,都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前哨淋巴结没有转移,就可以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预测腋窝淋巴结阳性的准确率可达90-98%,而假阴性率可以控制在5-10%,同时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1%,目前在美国已经成为常规的处理。  放疗  乳腺癌术后的辅助放疗的适应证及治疗原则如下:  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辅助放疗  照射部位:胸壁和锁骨上下淋巴结区域:所有患者;腋窝:腋窝淋巴结未清扫或清扫不彻底的患者;内乳:不做常规放疗。  2)乳腺癌保乳术后的辅助放疗:所有保乳手术患者,包括浸润性癌、原位癌早期浸润和原位癌的患者,均应予术后放疗。但对于年龄≥70岁,T1N0M0且ER阳性的患者可考虑术后单纯内分泌治疗,不做术后放疗。  照射部位:全乳腺:所有患者;锁骨上下区:T3、T4患者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患者;腋窝:腋窝淋巴结未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未做腋窝清扫的患者;内乳:不做常规放疗。  化疗  乳腺癌的化疗药物从20世纪70年代的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到80年代的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再到90年代的紫杉类药物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的问世,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方式,无论在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术后的辅助治疗还是复发转移患者的解救治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蒽环类和紫杉类仍然是乳腺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两大类药。其他常用乳腺癌化疗药物还有: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铂类、烷化剂、氨甲喋呤等。  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肿瘤内分泌治疗中研究历史最久、最成熟,也是最有成效的。最主要的包括雌激素拮抗剂(如三苯氧胺)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现在常用的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三苯氧胺既可以应用在绝经前女性也可以应用在绝经后的女性,但对于绝经后的女性,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疗效更好。另外还有可以代替手术和放疗的药物去势药物(如诺雷德),在绝经前(包括围绝经期)的患者应用或与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剂联用。  分子靶向治疗  人类的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给肿瘤分子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类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设计针对不同靶点的新型药物。针对乳腺癌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以HER受体家族为靶点的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拉帕替尼等)和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单抗/阿瓦斯汀)已在临床应用,其他一些靶点的药物如针对RAS家族、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泛素-蛋白酶通路等的药物还在临床研究阶段。2002年就在我国上市的赫赛汀(曲妥珠单抗)是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也是目前在中国乳腺癌治疗中应用最广的一个靶向药物,其应用适应证是HER2阳性的患者(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HER2表达被评为+++,或FISH检查阳性者)。[2-3]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1999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提出“肿瘤分子分型”,旨在建立一种新的肿瘤分类系统,即从传统的依赖于形态学的诊断到以分子特征为基础的肿瘤学分类。按照基因芯片的结果,乳腺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按照固有的基因类型,至少可以分为4个亚型。临床早已观察到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疾病的转归、患者预后和治疗反应密切相关,但基因芯片检测费用较高,应用不方便。2011年3月召开的第12届瑞士St. Gallen估计乳腺癌大会上,专家组对乳腺癌诊疗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随后在《Annals of Oncology》杂志上公布了最新版的《St. Gallen共识》,在《共识》中用免疫组化检测的ER、PR、HER2和Ki67的结果将乳腺癌划分为4个类型,作为基因分型的近似替代,方便临床应用。  乳腺癌的四种分子亚型分别为:1)Luminal A型:ER和/或PR阳性,且Ki67 &14%,且HER2阴性。这种类型对内分泌治疗敏感,对化疗不敏感,不需要进行靶向治疗。2)Luminal B型:ER和/或PR阳性,且Ki67&14%或HER2阳性。这种类型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度较Luminal A型的差,但对化疗的反应性较Luminal A型的好;其中HER2阳性的患者还应该考虑抗HER2的靶向治疗。3)H型:ER和PR均为阴性,同时HER2表达为阳性。这类患者需要考虑化疗和靶向治疗。4)三阴性:即ER、PR及HER2表达均为阴性,此类患者只有化疗是有效的全身治疗手段。
本段由""编辑
8乳腺癌 手术禁忌症
  (1)全身性禁忌症:①肿瘤远处转移者;②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③一般情况差呈现恶液质者;④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病灶的禁忌症:Ⅲ期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①皮肤桔皮样水肿超过乳房面积的一半;②乳房皮肤出现卫星状结节;③侵犯胸壁;④临床检查胸骨旁淋巴结肿大且证实为转移;⑤患侧上肢水肿;⑥锁骨上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⑦炎性乳腺癌有下列五种情况之二者:①肿瘤破溃;②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占全乳房面积l/3以内;②癌瘤与胸大肌固定;④腋淋巴结最大长径超过2.5⑤腋淋巴结彼此粘连或与皮肤深部组织粘连。
本段由""编辑
9乳腺癌 疾病分期
  Ⅰ期 指原发肿瘤小于2cm淋巴结无转移;  Ⅱ期 原发肿瘤大于2cm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活动;  Ⅲ期 原发肿瘤大于5cm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固定;  Ⅳ指原发肿瘤期任何大小,锁骨上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
本段由""编辑
10乳腺癌 日常注意事项
  目前认为,酒精可刺激脑垂体前叶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与乳腺 癌发生有关。因此,女性尤其是绝经前后的女性,应戒酒或少饮酒。  同时专家还告诉我们女性应少喝咖啡:咖啡、可可、巧克力,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黄嘌呤可促使,而乳腺增生又与发生有关。女性特别是绝经前妇女,如果过多地摄取这类食物,随着咖啡因的大量摄入,发生的危险性就会大大地增加。  对的预防建议大家平时多吃白菜和豆制品:白菜里含有一种化合物,约占白菜重量的1%,能帮助分解雌激素。豆制品则含有异黄酮,能有效抑制的发生。此外,玉米、食用菌类、海藻类、大蒜、西红柿、橘类和浆果类水果等蔬果也有作用。  乳腺癌男性女性都有发生,对此病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关于怎样预防乳腺癌以上就是我们的介绍。专家表示对乳腺癌的预防除了要注意饮食以外,同时平时大家也要注意多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预防各种,定期做体检,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命期限。
本段由""编辑
11乳腺癌 辅助检查
  1. 乳腺钼靶:是一种经典的检查手段,是通过专门的钼靶X线机摄片进行实现的。在X线片中病灶表现形式常见有较规则或类圆形肿块、不规则或模糊肿块、毛刺肿块、透亮环肿块四类。另外乳腺钼靶对于细小的钙化敏感度较高,能够早期发现一些特征性钙化(如簇状沙粒样钙化等)。  2. 乳腺B超:B超扫描能够鉴别乳腺的囊性与实性病变。乳腺癌B超扫描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肿块,彩色超声可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目前,国际公认乳腺钼靶X线摄像是最有效的乳腺普查手段。但是钼靶X线摄像诊断乳腺的准确性会受乳腺致密程度影响。年轻女性因为腺体致密、纤维组织丰富,常表现为整个呈致密性阴影,缺乏层次对比。因此3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可将乳房 B超当成首选的普查方法。另外,B超扫描对观察腋窝淋巴结方面具有优势。  3.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核磁检查是软组织分辨率最高的影像检查手段,较X线和B超有很多优势,如:对多中心性病灶的诊断可靠;敏感性、特异性均达90%以上;致密型乳腺、深方及高位将影响钼靶评价,而MRI则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图像可以旋转或进行任意平面的切割,可以清晰显示微小肿瘤;肿瘤微血管分布数据可以提供更多肿瘤功能参数和治疗反应;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情况,触诊和B超难以真实反映残留肿瘤范围,而核磁在这方面具有其他检查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对于带有心脏起搏器和体内金属的患者不适用。
本段由""编辑
12乳腺癌 并发症
  一、患者少数在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乳头溢液。乳腺癌肿块生长速度比较迅速。可有“橘皮样”改变,肿瘤表面皮肤凹陷,乳头偏向肿瘤所在的方向,乳头内陷等。而到乳腺癌晚期通过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可以并发其他一系列的症状。  二、乳腺癌患者到中晚期可出现“肿瘤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食欲不振既是恶病质的原因,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可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消瘦、乏力、及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生命危险。  三、乳腺癌后期可出现淋巴转移,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而且肿大的淋巴结数目不断增多,互相粘连成团,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对侧腋窝淋巴转移。乳腺癌后期还可以出现远处转移,乳腺癌会转移到肺部,出现胸痛、胸水、气促等症状。脊椎转移可以出现患处剧痛甚至等,肝转移可以出现黄疸、肝肿大等。  乳腺癌的并发症多数是癌症中晚期出现,患者身体状况比较差,比较严重。需要积极控制癌细胞的扩散。
本段由""编辑
13乳腺癌 是否传染
  有遗传与非遗传两种类型。一般在绝经期后发生的单侧乳腺癌是非遗传性的,而绝经期前发生的双侧乳腺癌则常是遗传性的。如果只是发生乳腺癌,一般是多基因遗传。这种情况下,其后代发生此病的风险是常人的7-8倍,发病率为10%。如果不仅得乳癌,而且同时得,其后代得此种病的机会在50% 以上。  有媒体报道,香港女性乳腺癌患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专家指出,乳腺癌案例中有5%至10%与遗传有关,即使男性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带有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的人,不论男女,患乳腺癌的风险较一般人高10倍。  据香港医院管理局统计,香港乳腺癌病例以平均每年2000宗的速度递增,增幅达8%,其中40至49岁组别更是发病高峰期。香港媒体报道,研究显示,25%的乳腺癌女患者有家族病史,5%至10%属遗传性。  妇幼医院专家介绍,医学已经证实,乳腺癌确实具有遗传性,家庭中有外祖母或母亲、姐妹等患乳腺癌的女性,患病几率可能比其她女性要高。但对此也不要过度恐惧,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本段由""编辑
14乳腺癌 危害
  一、患者到中晚期可出现“肿瘤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食欲不振既是恶病质的原因,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可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消瘦、乏力、及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生命危险。  二、乳腺癌后期可出现淋巴转移,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而且肿大的淋巴结数目不断增多,互相粘连成团,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对侧腋窝淋巴转移。乳腺癌后期还可以出现远处转移,乳腺癌会转移到肺部,出现胸痛、胸水、气促等症状。脊椎转移可以出现患处剧痛甚至等,肝转移可以出现黄疸、肝肿大等。  三、乳腺癌患者少数在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乳头溢液。乳腺癌肿块生长速度比较迅速。可有“桔皮样”改变,肿瘤表面皮肤凹陷,乳头偏向肿瘤所在的方向,乳头内陷等。而到乳腺癌晚期通过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可以并发其他一系列的症状。
本段由""编辑
““乳腺癌 ””英文释义: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编辑总次数:30
最新编辑时间:
合作编辑者抗肿瘤信息网为您提供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早期症状有哪些,治疗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的中药,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中药疗法等相关文章,如果您还对抗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药物,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术后能活多久,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如何治疗,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等相关问题有疑问,
» 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
李俊锋:后续治疗建议,术后病理诊断:女,63岁,50岁绝经。(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期)实施乳腺癌根治术:右乳切除,右侧腋下淋巴清扫。体积:1.9*1.5*1.5,浸润脂肪组织,侵及脉及神经组织,乳头、皮缘、周切缘及基底无未见癌;淋巴结未见癌转移:1组3/11,2组3/5,3组2/3;附免疫组化结果:ER强阳,细胞数90%,PR阳性,中等强度,细胞数30%。CerbB-2(+) ;Ki67 10% ;P53- 。
章迪:乳腺癌腋窝转移,肿块7*8CM,07年3月查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未见转移,术后行化疗6周期,用药为环磷酰胺、顺铂、吡喃阿霉素、氟尿嘧啶、氨甲喋呤,行左胸壁及左锁骨上下野常规放疗DT5000cGy/20fr,左腋窝野DT4OOOCGY/20FR,术后服三苯氧胺和来曲挫内分泌治疗六年。13年3月胳膊肿胀疼厉害做检查,左腋窝肿块9*10CM13年5月入中心医院放疗二科做2各月放射治疗14年5月胳膊肿胀疼厉害,肿块7*8CM.
高双:乳腺癌,患者:女性,61岁,
专科检查:三测正常,心肺无异常,双乳大小形状不对称,未见橘皮征及酒窝征,双乳头无凹陷及溢液,右乳9点乳头旁可及一约5*3.5㎝肿物,质硬,边欠清,表面不光滑,与表面无粘连,活动欠佳,右乳外下象限及乳头下方可及一大小6*3㎝肿块,质硬,边不清,表面不光滑,与皮肤有粘连,右乳6点距乳头4㎝可及一大小约3*1.5㎝红肿结节,右乳肿块处皮温高。左乳未及肿物,右腋下可及多个淋巴结,最大为3.5*2.0㎝,无融合,活动度可,左腋下及双锁骨上未及明显肿物。
辅助检查:乳腺彩超:1
张汤:乳腺癌,26岁左边浸润型乳腺癌,中分化骨扫描未转移,上半身CT检查未转移左上部象限11x3,5x6 cm, 同侧大约6个可疑淋巴结,最大的一个大约2cm左右。 er 90%阳性 pr 80%阳性
HER2/neu 阴性ki-67 30%采用新辅助化疗,已手术10.30号开始以21天为周期 化疗了4次EC。通过MRT检测,肿瘤大小没有改变,医生通过检查乳房说有所变软。日开始以7天过一周期 化疗Taxol 紫杉醇 ,一共进行12次。2014年5月进行了全切手术,但是为边缘养性,在胸口
胡特:左乳根治术后复查,乳房肿块有溢液,2013年8月从根治手术化疗放疗号放疗结束,精神状况良好,目前赫赛汀己用7支9个疗程,每3周用330m9,近期有些累,眼睛疲劳,2个耳朵好像不通似乎有些睹着
潘欢:乳腺导管内癌,2013年5月B超显示,左乳有小结节,医生建议观察;2013年8月B超显示结节无变化;2014年5月B超显示有2CM大肿块,并明显可触摸.于5月做了左乳单纯全切除,没做淋吧清扫.
葛菲:后续治疗建议,术后病理诊断:女,63岁,50岁绝经。(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期)实施乳腺癌根治术:右乳切除,右侧腋下淋巴清扫。体积:1.9*1.5*1.5,浸润脂肪组织,侵及脉及神经组织,乳头、皮缘、周切缘及基底无未见癌;淋巴结未见癌转移:1组3/11,2组3/5,3组2/3;附免疫组化结果:ER强阳,细胞数90%,PR阳性,中等强度,细胞数30%。CerbB-2(+) ;Ki67 10% ;P53- 。
胡筱:右部乳腺癌 手术发现右腋下淋巴有所扩散,2014年3月理疗发现右部乳房有硬块,5月28日入院检查,怀疑恶性建议手术切除,6月2日手术切除病灶和发现的淋巴转移,其中包括右腋下淋巴的转移物,(转移不多)术后恢复比较正常。但是切片化验结果疑有其他转移。下一步计划进行化疗、放疗。
赵文琪:侵润性乳腺导管癌二级无转移,所就诊医院科室:庆阳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疾病: 乳腺侵润型导管癌二级非特殊性无转移
治疗情况:治疗时间: 至 医院科室:庆阳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治疗过程:乳房切除淋巴清扫,化疗一次 我妻子得了乳腺侵润型导管癌二级非特殊性无转移。ER;( )PR:( )HER-2:3 强阳性P53:( 瘤细胞增值标记指数Ki-67:》40%)请问这种病治愈率有多高。我已经在西峰做了乳腺切除手术后化疗一次 希望医生得到的帮助:我妻子得了乳腺侵润型导管
华荣: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的内分泌治疗,35岁发现右乳肿物,行右乳肿物区段切除术,病理结果为浸润性癌于2月10日行右乳保乳术和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免疫组化结果:SMMHC、P63普通型导管增生周围肌上皮存在Syn、cga阴性(s)ER(3+)PR(3+)CerbB(0)ki67(30%)P53(3+)nm23(2+)Topoll(1+)CK5/6(0)腋窝淋巴结0/16属PT1N0M0 1期 已完成6个疗程化疗FEC和T方案,准备二周后进行放疗。
魏君:右部乳腺癌 手术发现右腋下淋巴有所扩散,2014年3月理疗发现右部乳房有硬块,5月28日入院检查,怀疑恶性建议手术切除,6月2日手术切除病灶和发现的淋巴转移,其中包括右腋下淋巴的转移物,(转移不多)术后恢复比较正常。但是切片化验结果疑有其他转移。下一步计划进行化疗、放疗。
抗肿瘤信息网为您提供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早期症状有哪些,治疗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的中药,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中药疗法等相关文章,如果您还对抗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药物,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术后能活多久,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如何治疗,乳腺癌早期需要化疗等相关问题有疑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腺癌病理分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