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椎体滑脱怎么治疗l;1\l;2椎间盘变性并

(共1个回答)
腰5骶1椎间盘膨出,腰3/4.4/5椎间盘变形并向后突出,腰3/4., 4/5平面椎管狭窄,你的这个问题想要得到什么答案呢?
总体来说就是椎间盘突出
我倒是知道一些关于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方法。用节舒康软胶囊治疗: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协同作用最好、人体吸收率最高而显现出效果快、功效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依赖性的优秀
否曾经跌倒或撞击腰部(或屁股)没能良姿势引起
髋骨错位(骨盆歪斜)所造
先教自我检测
1:躺平(面朝)手脚伸直请家脚跟并拢看否短脚
2:看胸部否
建议:您好,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通过按摩,针灸,理疗,药物只是暂时的缓解症状,而不能使突出的髓核复位.微创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
请补充X光片、CT、磁共振等影像学资料;病人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症状等信息。或者请来医院门诊挂号检查,我的出诊时间是每个星期二的全天。
(西京医院陶惠人大夫郑
你好。颈椎病大致有颈椎骨质增生、正常曲度变异和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而压迫神经(硬膜囊)使局部代谢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还要看具体压迫什么神经
建议正规中医推拿按摩,加外敷中药,口服芬迪宁,B12,B1,氯唑沙宗片。仅供参考
腰部按摩现介绍如下:
揉腰眼腰眼位於第四腰椎棘突下间旁开3.
  腰椎间盘突出症(膨出)在中国古代中医理论中称之于“背骨痛”,背骨痛乃肾水衰耗不能上润於脑,滞留在背骨既“椎骨”不能运行而痛也,是一种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反复
你好,你的情况是比较严重了, 但是由于颈椎部位神经线密集,而且部位很脆弱,治疗颈椎病的首要原则就是安全治疗,所以,不建议手术、服药。因为手术风险大、易复发、有后
(一)非手术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是最简单、有效的疗法,强调绝对两字,即进食及排便均不应离开病床,髋和膝关节可略屈曲以减少椎间盘内的压力,也同时减少对神经根
大家还关注
(C) 列表网&琼ICP备号-12&琼公网安备08椎间盘变性 - 搜狗百科
椎间盘变性
是位于人体两椎体之间,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组成的一个密封体。上下有软骨板,是覆盖于椎体上,下面骺环中间的骨面。上下的软骨板与纤维环一起将髓核密封起来。纤维环由束的纤维软骨构成,位于髓核的四周。纤维环的相互斜行交叉重叠,使纤维环成为坚实的组织,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和扭转负荷。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后侧的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或脊髓,造成间盘突出症,据悉,使用软骨粉可以强化并巩固纤维环。
常见发病部位
  髓核是一种弹性胶状物质,为纤维环和软骨板所包绕。髓核中含有蛋白复合体、和大量水分,出生时含水量高达90% ,成年后约为80%。   人体脊柱的结构非常复杂,成年人脊柱的共有24块。因寰椎与之间,尾椎之间不存在椎间盘,所以全身的椎间盘只有23个。它们均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椎间盘的总厚度为全脊柱总长的l/4-1/5。腰部的椎间盘最厚,约为9毫米。从腰1到骶椎之间都存在有腰椎间盘。人们常说的实际上指的是,其实颈椎、胸椎之间均有椎间盘,也同样可以突出,不过症状和体征,以及治疗方法不同而已。  青春期后人体各种组织即出现退行性变,其中椎间盘的变化发生较早,主要变化是,脱水后椎间盘失去其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在此基础上由于较重的外伤或多次反复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征象;也可由中央向后突出,压迫,造成大小便障碍。如纤维环完全破裂,破碎的髓核组织进入椎管,可造成广泛的。由于负重大,活动多,故突出多发生于腰4-5与腰5-骶1间隙。所以人们常说的椎间盘突出多指腰椎间盘突出,其实颈椎、胸椎之间均有椎间盘,也同样可以突出,不过症状和体征,以及治疗方法不同而已。  腰骶神经根从硬脊膜囊的前外侧穿出,在椎管内斜向外下走行,经出椎管。腰3及腰4神经根各自从相应的椎体的上1/3或中1/3水平离开硬膜囊,紧贴椎弓根进入椎间孔。腰5神经根由腰4腰5的椎间盘水平或其上缘离开硬膜囊,向外下走行,绕椎弓根进入腰5骶1之间的椎间孔。骶1神经根发自腰5骶1椎间盘的外1/3,绕骶1椎弓根进入椎孔。了解了神经根与椎间盘的关系后,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不同部位的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引起不同部位的症状和不同的体征。
  多数患者不伴有临床症状。
  的髓核主要由胶质基质组成。髓核在20岁以前含有80%-90%水分,约含80%水分。20岁以后髓核和纤维环开始含水量下降并被纤维组织逐渐替代,纤维环并有玻璃样变,抵抗压力的能力下降,整个椎间盘变扁宽,而轻度的反复挤压损伤使纤维环出现状、辐射状或水平状裂缝。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①椎间盘高度降低:侧位及重建像可显示这一改变。   ②椎间盘真空变性:90%为氮气,示椎间盘内不规则气体密度区。20-40岁可有35%出现此征象。   ③(Schmorl&s nods):为脱出髓核通过终板进入椎体的压迹,表现为相邻终板相应部位结节状,边缘硬化,光滑锐利。   2、MR表现    椎间盘高度变扁,T2加权椎间盘信号强度减弱。椎间盘真空表现为呈条状、斑片状明显的无信号区。如果仅有椎间盘信号强度的改变,而未对产生压迫,可诊为单纯性退变。
鉴别诊断   椎间盘变性出现许莫氏结节时需与,特别是转移瘤相鉴别。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中,包括治疗性药物和缓解症状类药物。由于椎间盘变性的特殊结构决定很多一般药物难有治疗作用,因此一般西药只有止痛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为主,中药里有一些治疗性药物。但其它大部分药物还是达不到根治椎间盘变性的目的。
牵引治疗   我们都知道,椎间盘变性以突出物的大小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三种类型。以临床症状的轻重分急性期和缓解期,症的患者,在第一次发病时,一般的医院均建议病人首先使用牵引治疗,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而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从理论来讲是比较正确的,但临床的治疗效果的确不太理想。这主要是由于牵引的力度因人而异,难以撑握;另一个是适应症的选择难以准确区分;再者是病人的配合问题。对于椎间盘变性的患者,这时椎间盘内压力很高,通过牵引可以治愈,但牵引时应绝对卧床较为理想。如果牵引之后马上行走、坐车等又会恢复椎间盘内高压状态,造成牵引无效。牵引只适用于患者,如果椎间盘已造成突出和脱出,进行牵引完全无效,并且有可能加重病人症状。在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者中,牵引为禁忌症。因为病人在急性期时,由于的水肿和炎症刺激,会引起腰背肌肉紧张、痉挛,如果这时牵引就会腰,造成腰痛而加重临床症状。综上所述,牵引只适合于单纯的腰椎间盘膨出患者,而且必须在症状不重时采用,以缓解临床症状为目的,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脱出,伴随的病人,和急性期的病人。
  物理治疗包括、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和推拿、针灸等治疗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由于腰突症的病人多数伴随,肉紧张,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的神经随神经走过的部位造成,一般医院会用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所以做过理疗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疗时会舒服一点,不做后又会和从前一样。所以说,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只用于腰突症的配合治疗。   早期椎间盘变性,症状轻微,不需要做特殊的治疗。第一,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压迫,第二,应用其他方法积极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韧带,后韧带及侧韧带的力量,避免椎间盘受压迫突破人体正常韧带,肌肉的保护。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治疗早期。据调查,腰部肌肉韧带发达,力量大的人群中,椎间盘变性继续发作发展的几率下降了80%,所以,腰部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强大,对于的治疗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方面,建议椎间盘变性患者在日常居家治疗时多关注国内常用的一些医疗器械,比如,等等,都属于国内多功能治疗的常用方法。   腰痛治疗带属医疗器械产品,产品设计结构兼具磁疗、热蒸、和固定四大功效。   (1)对于因扭伤、久坐、寒冷等原因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淤血、水肿等引起的腰痛,磁疗可以改善微循环和组织代谢,促进血脉通畅从而达到止痛。对于因腰部炎症、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腰痛,磁疗可以提高致痛物质的活性,使、、等致痛物质水解或转化,达到止痛的作用。对于、腰痛等,磁场作用于人体,通过经络穴位增强生物,可推动经气的运行,疏通经络,达到通经止痛的效果。   (2)独有的真皮加厚不透气带体设计,确保所覆盖的患部保持较高的和潮湿度,产生自身热蒸理疗效果,有利于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3)大真皮带体内层附加有支撑曲度钢片,强调了牵引和固定治疗的优点,可有效支撑脊柱和腰椎,增强腰肌收缩力,更好地治疗、椎间盘变性、、、、椎管狭窄等病症导致的腰痛。   (4)使用非常方便,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型或舒适程度调整系带,不论是行走锻炼或伏案工作或卧床休息均不影响治疗。   所以,综合来考虑,使用对症的方法,注意坚持治疗,椎间盘变性是完全可以得到痊愈。
  分两种应用方法,一种为椎管内封闭,一种为神经根封闭。顾名思义,椎管内封闭是直接用药物注射到椎管内,神经根封闭是把药物注射在神经根周围。注射的药物以加为主。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以减轻和消除神经根的和水肿;麻醉药物则为止痛,麻醉神经使其敏感性降低。我们都知道,腰突症为什么会导致腰腿痛,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压迫神经后导致神经根发生水肿和无菌性炎症,所以封闭的效果就是止痛,突出物压迫无法解决,当封闭药效过后腰腿痛症状恢复。
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分为和。   水针刀是将清朝年间“刀针”与现代医学水针相结合,并柔和其他针刀疗法的精华,从而发展形成的一种可注射针灸用具。水针刀疗法作为传统医学疗法与现代医学中西医的后裔,是介于与开放性手术间非直视下的新型注射性微型外科手术,以软组织、立体解剖、动静态三维解剖学、、、、无菌炎症学及动静态平衡学及药理学为其理论基础。对软伤科疾病、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是在针灸和封闭疗法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逐步“神化”了它治疗效果。小针刀是以针刀这种手术器械,在腰腿痛患者的痛点上进行广泛的剥离松解,再注射入局部麻醉药物加激素药物,起到消炎止痛作用,小针刀的目的就是为封闭范围扩大创造条件,因此,其实就是一种封闭疗法的改良,其治疗效果等同封闭。由于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此不可多用。激素的副作用会引起如、胃肠反应、痤疮多毛,等,而且同时伴随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禁用。
手术治疗   1、常规开放手术    常规开放手术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经腹、椎体融合术等。手术的目的是直接切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腰椎的特殊生理位置的限制,因此手术破坏了正常的腰椎骨生理结构,造成手术损伤大,易造成腰椎术后失稳,术后粘连,术中误伤神经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多数病人惧怕手术,如何避免手术中造成的以上不良反应呢?这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2、椎间盘镜微创手术    为了避免常规开放性手术的大损伤问题,减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在和关节内窥镜辅助腰椎间盘手术,虽然是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正常的破坏,但微创手术一样是手术,也有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另一个最主要问题在于手术视野变小之后,难以干净彻底摘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增高了手术不成功的风险。   3、经皮穿刺的切吸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多数由于椎间盘内压力增高而导致突出。经皮穿刺切吸可以显著降低椎间盘内压,减少突出的椎间盘内容,从而减轻或消除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症状。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手术过程中   损伤较小,但缺点是该手术以减压为主,对于椎间盘膨出有效,禁用于腰突症脱出、游离、合并钙化等类型,这样造成手术面太窄。
化学溶解疗法   人体椎间盘髓核组织,由水、纤维组织、构成,胶原酶全称:胶原蛋白,可以溶解髓多糖,但人体对蛋白质和酶有过敏倾向,这种过敏有危及生命的危险,所以在国外已禁止使用该疗法;再者,如果失败,就会在椎间盘内外形成广泛的瘢痕粘连,给后续的治疗带来难度,目前我国基本上已禁用胶原酶,但亦有个别或私人采用该方法治疗腰突症。
臭氧(三氧):   高浓度的臭氧,具有收敛、气化作用,借助该作用,近几年有极个别医院采用治疗腰突症。在理论上注射臭氧可以气化浓缩腰椎间盘髓核,但臭氧进入椎管内会有哪些化学反应和并发症呢?这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从目前病人反馈来看,该治疗方法的成功率并不是太高。   总结:   治疗方法选择的原则:尽量选择非损伤的保守治疗方法,比如药物治疗。包括有损伤的微创介入等均排在保守治疗方法之后,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其他治疗。   单纯的椎间盘膨出可以考虑介入治疗,不要考虑微创或者常规手术;   单纯性突出可以考虑微创治疗,不要考虑介入治疗或者常规手术;   复杂性突出(多地方突出)应该考虑常规手术治疗,不要考虑微创和介入;   伴随椎管狭窄、肥厚的情况,应该选择常规手术;   椎间盘突出有钙化者应该选择常规手术;   年老体弱者尽量不要考虑有损伤的治疗,包括手术、微创、介入等都不适合,应该进行保守治疗;   膨出和轻度突出的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或者介入治疗;严重突出和脱出的都应该选择微创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近年来,国际上采用介入的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其中超氧等离子体疗法、胶原酶疗法等,以疗效好、痛苦少、安全无并发症、恢复快、手术费用大大降低等显著特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热烈欢迎。尤其是联合应用超氧等离子体与胶原酶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经第二附属医院的统计,有效率高达96%以上。   椎间盘:相邻二椎体间借椎间盘牢固相连。以脊柱胸段中部最薄,由此向上,向下逐渐增厚,而以腰部最厚,故脊柱腰段运动最大。
  所谓指的是在传统西医之外,并且其功效可以代替或补充西医作用的疗法。相比传统疗法手术风险大往往难以根治的不足,代替疗法更加趋于根本和安全。
  椎间盘变性的预防工作应从学校、家庭、工作和职业前训练开始,使每一个工作人员了解正常的生理,正确的劳动姿势,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加速退变和在腰椎间盘退变基础上的损伤。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应定时对于青少年或工作人员的,同时应广泛开展知识宣传教育。②劳动部门应规定从事劳动的最大负荷量,避免脊柱过载促使和加速退变。③正确的劳动姿势和劳逸结合。④加强肌肉锻炼强有力的背部肌肉,使脊柱力量平衡可防止腰背部,减少的发生。   1、饮食均衡,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宜高,脂肪、宜低,防止肥胖,戒烟控酒。   2、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不宜久坐久站,剧烈体力活动前先做准备活动。   3、卧床休息,宜选用,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4、避寒保暖。   5、椎间盘变性是,预防原则要求减少运动,放松休息。   6、平时应加强腰背肌锻炼,加强稳定性。   7、在此,推荐一套简单易学的腰背肌锻炼操:   (1)仰卧,两腿伸直轮流抬起,动作轻松稍快,以不引起疼痛为度,连做8-10次。   (2)仰卧、屈膝、大腿贴腹,两手抱膝、腰背贴床,使腰肌和下背部肌肉放松,然后分开两手,两腿伸直,连做3-5次。   (3),若起坐动作困难,可用两手扶床协助,坐起后身体不可前屈,连做3-5次。
  (1)卧床要求卧硬床。具体讲就是木板床上铺薄褥或垫子,较硬的也可以。   (2)患者仰卧时,可在腰部另加一薄垫或令膝、髋保持一定的屈曲,这样可使肌肉充分放松。时则床垫要平,以免腰部过度后伸。   (3)卧床休息要严格坚持。即使在症状缓解一段时间后佩带腰围下床,也不能作任何屈腰动作。如患者因生活不便而不能坚持卧床生活,会影响疗效。   (4)卧床休息中最难坚持的是在床上大、小便。如果患者不能接受平卧位大、小便,可以扶拐或由人搀扶下地去厕所。切忌在床上坐起大便,因为这时腰部过,度前屈,更易后突。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腰间盘突出&腰椎骨滑脱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在问腰椎骨滑脱的治疗方有哪些呢?因为有很多的患者朋友们都进行过腰椎骨滑脱的治疗,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所以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就由有关专家进行介绍一下吧。
  腰椎骨滑脱是指腰椎椎体间部分或全部错位的一种疾患,临床上一般称之为滑椎,一般是上位椎体向前滑脱。腰椎骨滑脱的发病率在欧洲为3~7%,国内还缺乏准确的统计资料,一般认为,对有腰痛的患者的常规X摄片检查发现在成人中约5%患有腰椎骨滑脱的倾向。
  目前,对腰椎骨滑脱的病因还很不清楚。腰椎骨滑脱最多见的原因是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的退行性的腰椎骨滑脱,又称假性滑脱;其次为由于运动损伤、先天或不明原因造成腰椎峡部崩裂而导致的腰椎滑脱,又称真性滑脱;腰椎骨滑脱好发于腰4~5椎体间以及腰5~骶1椎体之间。
  退行性腰椎骨滑脱是由于长时间的持续的腰椎不稳定,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使得椎骨之间的连接变得松弛不稳定,而逐渐发生腰椎骨滑脱。此种疾患因峡部保持完整性,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多发生于腰4椎体向前滑脱,其次是腰5椎体向前滑脱。退行性腰椎骨滑脱的程度一般比较轻,多为2度以内滑脱。
  大多数腰椎骨滑脱是没有症状的,常在体检拍片时无意发现。也有部分病人因下腰痛就诊时拍摄X线片时发现有腰椎滑脱。腰椎骨滑脱患者的症状与腰椎滑脱的类型、脊柱的稳定性、滑脱的程度以及年龄等因素有关。
  并不是每一个腰椎骨滑脱和峡部崩裂的患者都需要治疗。在X片证实有腰椎骨滑脱的患者仅有30%会出现症状。对于没有症状偶然发现的峡部崩裂性腰椎滑脱和退变性腰椎骨滑脱,无需治疗,只须加强腰背肌练习,增强腰椎稳定性,防止滑脱进一步加重,以及由此而出现的腰痛以及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对腰椎滑脱的认识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但治疗方案至今众说纷纭,治疗效果也大相径庭。Ⅰ~Ⅱ度滑脱治疗报道较多,而重度滑脱的报道较少。若发生Ⅲ度以上的严重滑脱治疗困难,且存在较多争议,作者对此作一综述。&
 1 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
  近年来,腰椎滑脱治疗方法历经改进,归因于对滑脱病因、病理的深入认识,其中生物力学因素尤为重要。绝大多数滑脱发生于L4~L5或L5~S1,本文以L5~S1为例阐明其力学机制。
 等均对脊柱滑脱的生物力学进行过深入研究〔1~3〕,认为在脊柱任一运动节段均存在剪力,在腰骶部因椎间隙倾斜,剪力尤为明显。因此,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有向前滑移、旋转的趋势。在生理载荷下,腰椎保持相互间的正常位置关系有赖于关节突关节、完整椎间盘的纤维环、周围韧带、背伸肌收缩力量和正常的脊柱力线。任何一种或数种抗剪力机制的减弱或丧失均将导致腰骶部不稳,久之产生滑脱的病理过程。正常人体重心位于腰骶关节前方,一旦发生滑脱,前置载荷重力力臂增加,将明显增加L5~S1间剪力,可加速椎间盘退变,导致小关节退变或关节囊韧带撕裂等。&
  L5重度滑脱时,L5椎体后下方位于S1椎体前上方,纵向负荷长期应力集中于小范围区域,将使局部变形。典型表现为腰椎指数减小,L5椎体楔形变,S1圆顶形改变,导致腰椎倾斜旋转加速,腰骶部后凸畸形加重。另外,由于L5对骶骨近端的压力,骶骨逐渐变得垂直,骶骨倾斜角变小。当患者站立时,由于腰椎过度前凸,易致L4反滑和骨盆屈曲性代偿,绳肌和髂腰肌紧张,加剧骨盆垂直,从而使L5~S1后凸畸形。如仍不足以维持矢状面平衡,患者需屈髋、屈膝,因此重度滑脱患者常由于身高高度丢失,比例失调,影响美观,产生一种特有步态,称为Phalen和Dickson征。&
  2 重度滑脱复位和内固定的目的&
  对于众多轻度滑脱患者,可期望经保守治疗缓解症状。然而Ⅲ度以上滑脱常因畸形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或极度不稳等原因需手术治疗。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脊柱序列及力线,将剪力降至正常水平,重建脊柱稳定性〔4〕。虽然人们对重度滑脱复位的可能性及危险性尚存顾虑,但从内植物的生物力学原理及临床应用现状看,对重度滑脱复位和内固定是可取的。&
  2.1 防止滑脱进展&
  原位融合时,由于未矫正滑脱椎前滑,前旋力量使主要植骨部位(后侧及后外侧)受到张应力,易导致不融合、延迟融合或不坚强融合。Dandy认为大部分滑脱进展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即患者由卧床转为站立活动后,由于重力作用,不坚强融合区将被拉长,即使坚强融合亦易发生疲劳骨折,引起滑脱进展。文献报道原位融合滑脱进展率为11%~72%,平均33%,滑脱角平均进展15°~20°〔5〕。Dewald认为原位融合如采用内固定,可减少1/3进展机会,而复位及内固定效果更佳。
  2.2 提高融合率&
  按文献50例以上报道,腰椎滑脱行髂骨原位植骨融合术假关节的发生率约为25%,重度滑脱假关节发生率更高〔6、7〕。滑脱复位后,脊柱正常力线得以恢复,使轴向负荷通过腰骶界面,减少腰骶部植骨块张力,而后路内固定可进一步消除剪力,促进融合。另外,复位后,滑脱椎与下位椎关系恢复正常,椎体间接触面积增加,若行椎体间植骨可提高融合率。&
  2.3 彻底神经根减压&
  轻度腰椎滑脱是否需神经根减压尚存争议。对于重度滑脱,多数作者主张神经根减压,以缓解症状,恢复功能〔8〕。滑脱患者受损神经常为L5及骶神经,后者主要是牵张于骶椎后上缘,复位是缓解张力的理想措施。然而L5神经根除滑脱牵拉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峡部纤维软骨增生、机械及化学致炎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路辅助内固定和椎体间融合支架(在椎间对称置入两枚填充自体骨的金属支架Fusion
Cage, FC)的应用,使彻底减压成为可能,而不必过份担心术后不稳及滑脱的再进展。&
  2.4 减少融合节段&
  原位融合时,为使植骨块垂直受力及提供更多接触面,提高融合率,融合范围常包括L4~S1,重度滑脱者更需延伸至L2或L3。虽然有文献报道三椎体固定后邻近开放间隙虽有应力集中,但仍在生理范围内。但融合节段过度向近端延伸,必将导致第一个椎间开放关节早期退变〔9、10〕。而滑脱复位后,绝大多数病例可将内固定及融合范围限制于L5~S1,仅在L4~5有明显反滑或腰椎明显侧弯者融合L4~S1。&
  2.5 改善外观,增强自信心&
  由于重度滑脱患者为代偿腰骶部后凸畸形,为维持矢状面平衡,常出现胸腰段代偿性过度前凸,骨盆垂直,屈髋屈膝,呈蹲状姿势。特别是青年女性,多数认为自身形象极差。而复位内固定后,身高、肢体比例得以恢复,摇摆步态消失,可明显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3 复位和内固定的指征&
  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发展、完善,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由复位的可能性转移至复位的危险性。伴随着人们对滑脱病理的深入认识及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滑脱复位和内固定的指征正逐步放宽。(1)持续顽固的腰腿痛,影响工作及生活,经保守治疗无效者。(2)腰骶部后突≥25°,滑脱致矢状面失平衡,或畸形外观对患者产生严重心理压力者。(3)进行性滑脱大于40%。滑脱进展主要在儿童期及青年期,如儿童期滑脱超过40%,应行复位、融合及固定。青年女性一旦怀孕滑脱常有进展,手术指征可适当放宽。(4)L5神经根受损。单纯复位不易使L5神经根症状缓解,常须彻底减压。(5)马尾综合征。Schoenecker认为如已出现早期骶神经受牵拉的表现是绝大多数原位融合并发症的前驱,必须复位恢复椎管序列,松弛牵张于骶骨后上缘的马尾神经〔11〕。(6)L5椎体腰椎指数(LI)低于75%,S1上终板呈圆弧形改变,因腰骶支撑面积减少,易出现滑脱进展。&
  上述指征应结合具体病例综合评估,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4 重度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
  4.1 后路植骨融合,牵引、伸展位石膏固定&
  适用于滑脱角大,柔韧性好的年轻患者,特别是不宜内固定的儿童。但该方法复位作用差。获坚强融合前维持复位困难,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卧床时间长,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推广。&
  随着人们对滑脱病理的深入认识,该技术得到改良,包括如下基本步骤:①纵向牵引,②髋关节过伸,③骶骨背侧加压,④石膏固定范围至少包括一侧大腿。如畸形较僵硬,可辅助其他手段,如切除L5椎弓根;髂骨穿入斯氏钉,在骨盆屈曲,腰骶过伸位固定于石膏内;腰椎棘突椎板钢丝维持复位等。&
  4.2 后路器械复位&
  适用于年龄超过10岁峡部裂性滑脱或临界脊椎脱离者。自1967年Paul
Harrington首次采用内撑开器复位滑脱以来,采用后柱撑开复位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但总体效果无法令人满意,最终滑脱复位50%~60%,对滑脱角及骶骨倾斜角并无改善,且由于远端为单点固定,撑开棒以此为中心前旋,使复位进行性丢失。由于全腰椎撑开融合,前凸变小,矢状面平衡失代偿,70年代后期,以Vidal、Kaneda为代表,致力于短缩融合节段,虽内固定为T12~S1,但仅融合L4~S1,最终发现效果仍不佳。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出现克服了以往后路器械复位的不足,使后路主动复位滑脱成为可能。在Roy
Camille等带领下,后路主动复位逐渐推广。但由于重度滑脱总伴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和高度丢失,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单纯后路钢板螺钉难以纠正重度滑脱。Schollner、Mathiass等提出了后路杠杆复位原理,80年代末期由Steffee推广,至今仍被应用〔12〕。&
  Edwards等提出的后路逐步器械复位治疗滑脱的概念,目的是获完全复位,减少手术次数及并发症〔11〕。应用Edwards内固定系统可同时对重度滑脱包括前滑、高度丢失、腰骶后凸施以对抗力,骶骨固定由原一点改为二点,维持复位效果更佳。术中L5神经根彻底减压,逐步松弛周围组织粘弹性,避免粗暴复位所致的血管、神经损伤。一般仅固定L5~S2,如L4~5有反滑,椎间盘明显退变,可固定融合至L4。脊柱固定研究学组(对大样本长期随访表明,应用EMSS复位效果满意(96%),融合率高(87%),短期、长期神经并发症低(6%,<1%),对于脊椎脱离患者,Edwards、Curcin及Hu等认为绝大多数病例不需前路手术,在撑开棒辅助下,采用EMSS复位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14〕。&
  1994年Abdu报道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新方法“经椎弓根椎体间内固定”,对Ⅲ度以上滑脱更易操作。其特点在于两枚骶骨螺钉从S1椎弓根进入,向上、内、前方穿过骶岬,L5~S1椎间盘,进入L5椎体内,不穿透其前缘,具有“矢状面斜钉效应”,进行滑脱复位固定及后外侧植骨术〔15〕。与Abdu方法类似,Michael和Bohlman等应用后路减压,骶骨后上缘截骨,腓骨段经S1椎体、L5~S1椎间盘到达L5椎体前缘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重度滑脱也取得满意疗效〔16〕。&
  4.3 前路骶骨加宽、椎体间融合术&
  适用于L5下缘,、S1上缘明显变形,无法经后路满意复位或维持复位者。具有操作简便,融合率高,矫正度丢失少等优点。但对狭窄的椎管改善不明显。其中骶骨加宽可采用纵向骶骨截骨,截骨间隙植骨后横向螺钉固定,也可将髂骨块直接固定于去皮质的S1前缘。在重度滑脱患者,L5椎体前下缘常呈“鸟嘴”样改变,可截骨去除“鸟嘴”,便于清除椎间盘组织及软骨终板,并将前宽后窄的髂骨块嵌入椎间隙,减少滑脱椎前旋,维持生理前凸,然后用1~2枚拉力螺钉由前上向后下经L5椎体、椎间植骨块固定至骶骨〔17〕。&
  4.4 前后路联合手术&
  适应于骨骼已发育成熟,应用牵引石膏固定或后路器械复位无法达到目的者,特别是畸形前方已形成自身融合或L5椎体降入骨盆低于骶岬1.5cm者。因前后路联合手术能基本恢复解剖序列,缩短脊柱可保护神经根在复位时免受牵拉伤,因此被广泛用于重度滑脱的治疗。&
  50年代,即已采用前后路联手术治疗滑脱,1973年Dewald采用前后路分三期手术治疗Ⅲ~Ⅳ度滑脱。总之,当时因手术次数、费用和并发症等原因,应用受到限制。随着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应用及后路内固定器械复位能力的增强,绝大多数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一期或二期完成,且复位及纠正畸形理想,卧床时间明显缩短,临床上逐步得到推广。一般先行前路L5截骨植骨,1~2周后二期手术后路充分减压L5~S1神经根,切除骶骨圆顶,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等均在上述技术基础上进行过椎体截骨复位术。Edwards经综合分析认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可获得80%~90%滑脱角纠正,滑脱复位至Ⅰ~Ⅱ度,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单侧足下垂,不融合率一般为10%~15%〔13〕。&
  为恢复脊椎脱离患者的序列,部分医师将L5~S1截骨扩大为L5切除,先经前路切除L5椎体,再后路撑开作用下,切除L5后柱,融合L4~S1〔邹德威等采用前路L5切除,后路RF复位固定治疗V度滑脱(脊椎脱离)。取得良好效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椎体滑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