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膜庭字辈下面是什么

陶氏家谱辈分怎么摆的??
陶氏家谱辈分怎么摆的??
我想知道家族辈分怎么摆的??
明清以来,各地陶氏纷纷编修族谱,各立字派,以别源流,以序昭穆。有四字一句,五字一句,七字一句不等。对辨别各地陶姓群体的亲缘关系,辨别支属、寻根问祖的途径之一。

  安徽宛陵方山派下当涂青山支24字(2—25世):
  乾坤震巽 坎离艮兑
  知仁圣义 中和孝友
  睦姻任恤 礼乐射御
  续修16字(26-41世):
  大振家声 秉承世德
  肇锡荣光 佑启允茂

  江西彭泽派下安徽潜山支56字:
  清省庚炎 用琼华仲
  崇隆永玉 万月尚光
  智仁淑士 大国文章
  宏高世德 中正名芳
  发祥启秀 同佐朝邦
  有善长贵 真诚必昌
  其人诗礼 则家之良
  续修32字:
  峥嵘灏俊 雍艳蔚苍
  业佳晨曦 才博栋梁
  恭维君洁 贤猷盛康
  坤凌娆宇 鹏卓辉煌

  安微合肥四牌楼支:
  崇(丛)、象(贤) 、诗(词)、歌(赋)

  安徽宣城陶村支:
  贤良庭

  安徽芜湖支:
  大定绍宗

  安徽芜湖县五陶村支:
  万事承大有 运守好时光

  安徽全椒支:
  永昌万

  江南太平府派下安徽无为支:
  长光裕

  安徽无为支:
  章成茂盛 宜兴昌发(可能音同字不同)

  安徽长丰下塘支:
  吉德传有庆

  安徽寿县陶店支:
  元宏学如善 应良克师昌

  安徽巢湖支:
  宗明德

  安徽淮北支:
  甲云建吉 广延嗣绪

  安徽支:
  芳怀福电 

  安徽阜阳新村镇支:
  之、夫(玉、以)、龙(丙)、真、祥

  江苏南京支20字:
  大德文昌盛 世正本君心 
  定家承庆尚 伟祖永延长

清明祭祖之日,宗长汤世江先生来信曰:河南光山陶氏孝子贤孙欲重修《陶氏宗谱》,邀我为《陶氏宗谱》作序,陶氏敬宗之德令我尊敬,更何况我们汤、陶两家是斩不断的亲戚关系,我们江西进贤小同乡(我原属于江西临川县,1968年我们镇划归进贤县)、国防大学副校长、军事理论家陶汉章将军的夫人汤景秀就是河南孟县名门之女,故而欣然命笔。据《姓氏急就篇》曰:“陶唐氏之后,或单称陶;又虞阏父为周陶正,其后亦称陶氏;(周)成王封(卫)康叔,以殷人七族,亦有陶氏焉。”另《宋史本传》曰:“宋有陶谷,原姓唐,避晋祖讳,改姓陶。”而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化后均改为陶氏;今回、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等民族亦有陶氏。因而可知,陶氏为多元的起源,人口之众,居中国姓氏排行榜第106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6%。 
陶氏得姓主要与制作陶器有关,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艺术家族,创造了中国上古辉煌的陶文化,被夏人引以为骄傲。《氏族博考》证曰:“陶氏有三,陶唐氏之后,因氏焉;又虞思为周陶正,亦为陶氏。”《左传》补证曰:“商人七族有陶氏,此皆以陶冶为业者也。”《元和姓纂》亦证曰:“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风俗通》补证曰:“商朝七族中有陶姓,都是以陶治为职业,从事制陶的庶民也有以陶技为姓的。”陶氏始祖唐尧,为帝挚同父异母弟,初封于陶丘(山东定陶西南),专职管理制陶业;后改封为唐(河北唐县)侯,故诸侯称其为“陶唐氏”或“陶汤氏”。帝挚无德,诸侯皆尊唐侯,帝挚被迫将大位禅让于弟弟唐侯,由此唐尧祭天拜日,登上天子宝座。商末周初,陶唐氏贵胄裂分为陶氏、汤氏、唐氏、杜氏、刘氏、范氏、房氏等氏族,因而我们汤氏和陶氏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而我母亲的二姑夫陶柳樵先生,出自安徽芜湖陶氏,民国时期出任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财务部主任,其兄陶延樵先生则是世界著名化学家,任上海化工学院院长,其兄弟二人比翼齐飞,不但为陶氏家族赢得了声望,也为我的九族之亲树立了典范。陶氏在民族融合之中,逐渐合而为一;因陶唐氏为一代贤王,故而陶氏皆尊其为始祖,而其他受姓的陶氏则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有安徽六安寿县大顺的嘛??
的感言:估计你们找不到了!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1)
明清以来,各地陶氏纷纷编修族谱,各立字派,以别源流,以序昭穆。有四字一句,五字一句,七字一句不等。对辨别各地陶姓群体的亲缘关系,辨别支属、寻根问祖的途径之一。
安徽宛陵方山派下当涂青山支24字(2—25世):
  
安徽宛陵方山派下当涂青山支24字(2—25世):
  乾坤震巽 坎离艮兑
  知仁圣义 中和孝友
  睦姻任恤 礼乐射御
  续修16字(26-41世):
  大振家声 秉承世德
  肇锡荣光 佑启允茂

  江西彭泽派下安徽潜山支56字:
  清省庚炎 用琼华仲
  崇隆永玉 万月尚光
  智仁淑士 大国文章
  宏高世德 中正名芳
  发祥启秀 同佐朝邦
  有善长贵 真诚必昌
  其人诗礼 则家之良
  续修32字:
  峥嵘灏俊 雍艳蔚苍
  业佳晨曦 才博栋梁
  恭维君洁 贤猷盛康
  坤凌娆宇 鹏卓辉煌

  安微合肥四牌楼支:
  崇(丛)、象(贤) 、诗(词)、歌(赋)

  安徽宣城陶村支:
  贤良庭

  安徽芜湖支:
  大定绍宗

  安徽芜湖县五陶村支:
  万事承大有 运守好时光

  安徽全椒支:
  永昌万

江苏南京支20字:
  大德文昌盛 世正本君心 
  定家承庆尚 伟祖永延长

  江苏新沂陶庄支:
  计红永昌

  山东派下江苏泗洪支:
  锡、家、景、振、德、殿(佃或长)、继(友)、士、守、成

  江苏高邮支:
  长广殿凤正 忠厚永久远
  传家万世昌

  河南派下江苏吴江支:
  言忠思祖

  江苏南京江宁支:
  德翟延鸿绪 敬盛照文渊 

  苏州派下苏北支20字:
  (苏州昆山花桥镇陶家村.涟水陶马.沭阳大陶庄.灌云小陶庄.东海陶庄.连云港陶埯等地)
  殿庭文明士 习恩应鸿昌 
  学成安帮贵 福寿正延长 

  江苏灌云鲁河支:
  步贵立学维

  浙江宁波派下定海洞岙万荣支:
  嘉靖祖宗德 忠孝允朝廷
  性学冠

  浙江宁波派下定海盐仓共裕支30字:
  文武义禄忠 良正邦安宁
  嗣世存道德 积善有余庆
  希言耕儒业 教子传名芳

  浙江宁波派下定海紫微支:
  志全兴

  浙江泰顺县桂峰派下文成县严处村支(5—20世):
  孔颜曾闵雍孟程朱长传道统永为聪敏

  浙江瑞安县白鹤溪口村派下本邑南源村支:
  乔崇酉祐仁贺经福绍百文千万世文昭忠邦(旻显)洪宗(秉)得(璋)志(俊)存(杰)永(贤)惟(良)一启士正九应茂芳大兆文学家道常光

  浙江泰顺县下华村派下本邑葛洋村支:
  永文良□友金圣朝廷振家

  浙江新昌县派下会稽县鉴湖陶家堰之南渚支:
  幸昌纯粹经聪明睿智祖述章奏

  浙江婺州府城八咏门里派下浦江县通化乡十都河塘里支:
  会定荣仁智风尚阜俊伟明贤恺悌敦崇礼义忠良显达清廉懿范雍熙和睦宪堂常发福田

  浙江东阳县邑城派下义乌县桥亭村支(29-):
  元敏隆锡维敦厚微典昭垂孝廉整肃纲常家永保绍承训彦恒绵

  浙江丽水县龙溪村派下宣平支(2-):县
  资质英俊杰仁义礼智信福禄寿泰荣华富贵卿天道大仲得明时海日元有德清邦祥国家庆兴隆

浙江台州市黄岩赤山支(26-):
  大朝叔九天光嗣宗毓秀

  浙江临海县章安镇派下本邑长潭村支(14-):
  原思仕廷伯仲荣昌华国朝光叔季文芳西都毓秀东岳开基和宗康乐甫世雍熙

  浙江临海县长潭村派下缙云县云滩村支:
  宗祖彝伦叙昭穆棠棣嗣兴孝友敦英才道德恒康泰仁义清廉敬让温良惠和善崇谟烈诗书礼乐文明盛俊杰贤豪世泽昌

  浙江临海县长潭村派下缙云县筠川村支:
  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岗剑号钜阙珠称豪光果珍李柰采重介将

  浙江缙云县小筠村派下本邑湶塘村支(2-):
  睦族百仟万亿进修正忠文武高崇善淳厚富盛昌荣星晋康泰隆德敬慈祥恺悌端家道声名永远长温良恭俭让倡礼尚杨

  浙江浦江县通化乡十都河塘里派下松阳县二十三都徐山村支:
  鸿开兴创基泽美思贵重佳章应元嘉成绍启维道彦圣登云守经达权通义继承永世

  江西各地总派40字:
  开唐建自汉 勋烈昭鼎柱
  桓武表荆广 贞亮肇扬豫 
  龙章蔚国华 玉映森庭树
  易干曰惕若 用以恢前绪
  注:明万历首编通谱,江西的彭泽、都昌、进贤、南昌、新建等地陶氏统一用此排行,但各派用字也有异同。

  江西南昌支:
  恩远惠基

  湖北黄岗派下大冶金牛陶家嘴支32字:
  元勋克俭 有德至高 
  上舜隆庆 文士开邦
  诗书世泽 堂构家声 
  鸿图永定 俊业维新
  续修32字:
  大启先哲 裕后光前 
  贻谋志远 望圣希贤
  仁义礼信 详瑞其恒 
  顺守法纪 万代昌全

  湖北黄冈派下大冶铁山铁山铺支老派20字:
  兴富守清龙 舜中君世辅
  易远尔天文 光安茂永福
  新派40字:
  济陵传德业 克绍应丰隆
  道学承先绪 义方教子崇
  正心宜达用 立志自成功
  相继贤才懋 荣华万代同

  湖北麻城老派40字:
  立孝宜敦饬 尊亲必性生 
  本原经笃厚 作述尚贤能
  瑞定慈和颂 祥多福寿赓 
  会逢昌运晋 凤诏庆恩荣
  新派40字:
  甫卿汝添日 以玉世人一 
  克文思应之 启鸣懋守德 
  惟崇嘉正志 光良友继士 
  如承宗可延 万年永邦兆

 湖北黄冈支:
  耳从兴农顺 月照大光明

  湖北汉川杨林支20字:
  忠正传家远 修齐永世昌
  守成崇绍述 作德启贤良

  江西派下湖北天门支:
  英敏单方 齐家治国
  文学武梁

  湖北襄樊支:
  正先德安守

  湖北襄樊支:
  讲克明典

  湖北襄阳陶庄支:
  春永作化长,继舒云传香

  湖北南漳支:
  伦.常;典.礼.茂.德.增.容

  江西吉州派下湖南安化支60字(1—60世):
  卿荣宗仕玉 廷金谱始镌
  守承惟祖志 崇孝必英贤
  文应希世用 武克定邦宣
  勋业期铭鼎 忠勤允继先
  运昌材益备 泽厚绪长延
  绍德经传远 永思福尔全

  湖南宁乡沩宁支42字:
  精英淳厚希钟祖 开嗣继俊伟昌明
  万重日欣荣贵显 乾坤瑞应德维新
  士兴祀乐文章美 佑启贤良裕后人 

  江西南昌派下湖南宁乡靳水双江支(9世—):
  显汝学(之)火土 文章鸿世美 忠孝懋先成 子克家贤允 人华国纪荣

  江西丰城陶家巷派下湖南陵盐山支(1世—):
  必世则 咸一汝 应期生 开增仕 志荣扬 举学富 师忠孝 宏建树 效明哲 作良辅 显家声 步祖武 庆治平 定海宇

  江西星子派下湖南湘阴支(3世—):
  联支垂永远 绍祖锡光辉 群名登显达 仕级占高魁 百世荣景祚 千载盛儒庭 忠义承先泽 文章启后昆


浙江会稽派下湖南祁阳石洞源支:
  (谔房12世—)士学大正 明廷世登 承其祖德 永望贤能
  (谏房12世—)士学观光 家际荣昌 宏基绍启 忠孝传香
  (详房12世—)世裔源远 宗泽孔长 宜绳先志 可步前芳
  (联谱)
  承先怀祖德 步武望贤良 厚泽同沾荫 宏基冀显扬 修齐崇孝友 敦睦重伦常 奕代书香继 千秋冶续芳
  (改订20世—)
  承先怀祖 德望贤能 仁兴义盛 祥发贤恒 宏基肇启 武敏扬芬 泽隆积厚 修齐治平

  湖南浏阳支:
  正 光 长 维 贤 连

  安徽定远陶家坝派下湖南靖州支16字(15—30世):
  成宗辉祖 先德永芳
  秉礼守义 世毓贤良

  四川安岳派原定40字:
  景大荣绍先 诗礼世相传
  仁义培心地 和平养性天 
  孝同忠作宝 经与史为田
  翰苑文章记 声名著简编 
  后拟为20字(4—23世):
  景大荣绍先 承元世启贤
  文明惟永锡 式尔庆其延 

  浙江金华麻池里派下四川苍溪支40字:
  士裔履德泽 传家启诗书
  丕继思中正 积善德庆余
  祥瑞钟时彦 经伦裕邦昌
  宗耀光辉远 富延世代长

  四川眉山派下宜宾支:
  继传兴修

  四川宜宾双龙陶家山支:
  祥开天兴友德

  四川盐亭支16字:
  尔修学天 仕绍文明
  永昭中德 安邦定国

  湖南芷江纱帽垄字纸巷柿子乡南街寺(一说贵州天柱雷寨)派下四川遂宁支16字:
  廷守继应 大国成文
  天锡知学 万世荣昌

  湖南绥宁李溪(西)桥派下四川双流牧马山支:
  正秀仁公定,真良均同迪;
  昌全汉保进,万元再通光;
  永继家声懋,中怀世德隆;
  维明显文思,崇本庆云松;
  春至夏也暑,秋到冬于寒;
  义礼今古有,下代接后传。

  重庆万州支:  
  启明貌守得 维宏家镇制

  重庆万盛区派下南川南坪支:
  启、光、明、正、大、银、登、富、贵、顺、志、利、全、星、宣、文、学

湖南绥宁派下贵州天柱支30字:
  受享仁公定 幸再政通光
  绍述承先绪 善继启后良
  克明维俊德 宏道永锡昌

  云南宣威支:
  科如荣昌光华

  云南威信支::
  聪文之国金 元宗天玉成 其余思正大

  广西平乐支:
  赞政待玉新良广盛兰琼

  广西合浦县公馆镇支:

  国润兆

  河南确山东陶楼支:
  天文清长

  河南确山陶楼支:
  永效天秉(音)心

  河南省信阳支:
  世守先行 模正长城
  崇

  山东平度旧店陶家寨支:
  守(春)成(珍)云(章)文(同)

  安徽凤阳派下山东威海支20字:
  嘉传遵俊泽 伦宪启家升
  恩义纬思广 范章智宝成

  山西派下山东支:
  文永传安 红业兆吉祥

  山东日照支:
  来瑞玉安祥

  山东登州(或乳山饽饽山)派下黑龙江庆安,青冈,绥化,辽宁庄河明阳支16字:
  文行忠信 圣化永传
  学思悌道 一真万年

  山东海洋派下辽宁庄河支:
  常文元良崇

  山东支:
  敬玉传

  山西洪洞派下山东烟台三十里堡支:
  以玉曰福 起善为宝
  立志景成 修德乃昌

  河北唐山支:
  元凤志海

  甘肃支:
  文新云世恒 发达万里宗

  天津支:
  滋尚谐钦 成华廷崇
  丹谦

  溧阳派下常州支:
  仁元应武德 师映克懋鼎祖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民风民俗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你好!请问陶氏家族正确字辈顺序是那些?_百度知道
你好!请问陶氏家族正确字辈顺序是那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起源主要有六:①出自姬姓,唐尧之后,以封地为姓。相传尧称帝前先封在唐,后改封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陶丘),故称陶唐氏。其子孙有一支乃称陶氏。②出自姬姓,唐尧之后,以职业技艺命为氏。尧担任部落首领以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地方居住,以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尧的后裔有的以祖上职业命姓,形成陶姓。③以职业为姓。商朝七族中有陶氏,都是以陶冶为职业者;春秋之后从事制陶业之庶民亦有以“陶”技为姓者。④出自虞姓,虞舜之后,以职官为姓。舜之裔孙虞阏曾官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后代遂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陶氏。⑤出自唐姓,因避帝讳而改姓陶。据《宋史本传》、《东都事略·陶谷传》等载,宋陶谷,原姓唐,为避晋祖(石敬瑭)名讳,改姓陶。其子孙遂相传姓陶,形成陶氏的一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字辈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寻找陶氏家谱谁藏有陶渊明系家谱及辈字排列
连续剧,江西电视台曾同意拍制,但因还缺一点资金至今该剧本还被压着,希望陶氏后代能伸出支援之手,出主意,协助集资让该剧早日面世.
你看看这个,应该有帮助
陶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一 ; 以地名为氏。据《姓苑》所载,上古有陶唐氏 ( 尧帝 ),居於陶邑 ( 山东定陶县 ) ,其後有陶氏。
二 ; 以官为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殷民七族」,其中有「陶」氏,即掌管制作陶器的工匠。又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朝初年,虞阏之父虞思为陶正,即掌管陶器制作的官职。其後有陶氏。
陶侃 (259~334)晋代名臣,浔阳(今湖北省黄梅县北)人,字士行,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定苏峻之乱,初为广州刺史,每日搬运砖块以锻链体力,为人忠顺勤劳,时人比之诸葛亮。
陶弘景 (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隶,好道术;齐高帝时,为诸王侍读,梁时隐於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武帝时,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无不谘询,时称为「山中宰相」;卒赠大中大夫,?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书,是将本草经依药性与种属重新整理而成。
陶潜 (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元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你看看这个,应该有帮助
陶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一 ; 以地名为氏。据《姓苑》所载,上古有陶唐氏 ( 尧帝 ),居於陶邑 ( 山东定陶县 ) ,其後有陶氏。
二 ; 以官为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殷民七族」,其中有「陶」氏,即掌管制作陶器的工匠。又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朝初年,虞阏之父虞思为陶正,即掌管陶器制作的官职。其後有陶氏。
陶侃 (259~334)晋代名臣,浔阳(今湖北省黄梅县北)人,字士行,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定苏峻之乱,初为广州刺史,每日搬运砖块以锻链体力,为人忠顺勤劳,时人比之诸葛亮。
陶弘景 (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隶,好道术;齐高帝时,为诸王侍读,梁时隐於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武帝时,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无不谘询,时称为「山中宰相」;卒赠大中大夫,?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书,是将本草经依药性与种属重新整理而成。
陶潜 (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元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地望分布:河南济阳郡,安徽丹阳郡,江西浔阳郡。
陶姓起源参考之二:帝尧封陶、子孙为姓
  陶姓的起源已有4300多年的历史了。说起陶姓的始祖,就要说到我国历史上远古时期的帝尧陶唐氏。
  陶唐氏是帝尧的封号,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按当时的习惯,尧的后人有的就以陶为姓,有的就以唐作为自己的姓氏。
  而80年代在山西省临汾市郊区发现的陶寺遗址。也和另一支源自舜帝的陶姓有着直接的联系。
  中国谱牒研究会副会长张海瀛:“咱们现在站的这个遗址,叫陶寺遗址,这个遗址在咱们国家的考古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遗址与陶姓的起源关系也非常大。传说帝尧开始被封于陶地(山东定陶),后来又改封到唐地(河北唐县),所以,帝尧的号就叫陶唐氏,帝尧的后代当中,有一支就是以他最初的封号以陶为姓的,这就是咱们中国陶姓的起源。另据记载:帝舜的后人当中,有一支是负责制造陶器的,给了他个官衔,叫做陶正,是以制陶为职业的,这支后代以职业为氏,也姓陶。”
  也就是说,陶姓有一支是源自帝尧的后代,有一支是源自帝舜的后代,但不管是源自尧还是源自舜的陶姓,他们实际上是一脉相传的一家人。因为尧把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所以,舜帝后裔的体内也流着尧帝的血液。
  有一句关于娥皇和女英的对联是这样说的:、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姐皇后妹皇后姐妹皇后,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这两支陶姓的血缘关系。
  我国历史上的陶姓名人可谓数不胜数,晋代时期,陶姓人氏曾一连出现过好几位了不起的人物,如以珍惜光阴而著称的陶侃,他的格言是,人要珍惜每一分光阴,由于他办事认真、勤奋,曾先后出任晋朝八个州的都督,并统率军队四十年之久。而陶侃的曾孙陶渊明,更以不朽的诗歌作品而千古留名,一篇《桃花源记》已被历代学子视为必读之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也被人们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陶渊明四十一岁时曾任江西彭泽县令,仅八十多天就弃官归隐,从他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中,我们仍可看出他归隐后经常和邻居们一起争论并分析历史上的往事。
  据《姓氏考略》记载,陶姓人氏很早就由最初的发祥地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及山西临汾等地向各地迁徙,陶姓繁衍到后来,就在江苏镇江及丹阳一带形成望族大户、而早在东汉时期,陶姓就已在江西九江县成为名门望族。
  从隋唐时期开始至后来的历朝历代,陶姓族人就从中原陆续迁徙到福建安家落户。
  台湾的陶氏族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从福建迁移过去的。
  台湾陶氏出版社董事长陶宗翰:“这次回来能够到我们陶氏的发源地来寻根,是一件令人很开心的事情,陶姓在台湾的分布还算是平均,根据现在的统计,大概有一万多人在台湾。”
  如今,台湾的陶姓人氏,大部分都居住在台北、新竹和彰化等地。
陶姓起源参考之三
陶姓在台湾和大陆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陶姓最早的起源是,上古时代的帝王陶唐氏(即唐尧)在今天的山东定陶一带制陶,尧帝的后代子孙就有以“ 陶”为姓的。 发展和演变:有一支陶姓起源于子姓,是商朝后裔。左传上说,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为卫侯,负责管理商朝遗民,其中就有“陶”姓,据说是制造陶器的工匠。另外一支陶姓也起源于在周代,虞思担任周朝的陶正(管理制造陶器的官职),其子孙也以陶为姓。陶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丹阳,济阴,洵阳三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陶姓世称丹阳望,济阴望,洵阳望。
谱,你们有详细的你可以看一下。
还有下面这个
张亭最早发现的依据缘于《皖江陶氏族谱》,其上明白地记载:&陶之族氏姓肪于尧帝,济阳郡惜阴堂陶氏之一世祖陶丹,字文仲,生于汉后帝建兴丁未年,仕杨武将军,娶新淦湛氏,生子曰侃&&&而这个陶侃其实就是陶渊明的曾祖父,他在位时曾经担任东晋的大司马,后封为长沙郡公,其子陶茂、其孙陶逸都做过太守;陶渊明则在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出任彭泽县令,不过他在位仅80余日,便辞官归家。
济阳郡原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内,与皖江地区相隔至少也有千里之遥,那么陶氏家庭又是在什么时候迁徙至此的呢?张亭经过多年的考证,终于在《派系图》中找到了答案:&南宋孝宗乾道九年,有后裔迁皖江宿邑。&同时又有子孙&由宿松沿江里迁怀宁塌洋河,择吉壤卜居,列为迁怀之一世祖。&
此外,张亭还在谱牒里找到了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和《五柳先生传》等3篇名作的全文,以及李白、苏东坡赞颂陶渊明的诗作,这些都翔实地证明了皖江地区的陶氏确实与陶渊明系同宗同祖。
27.22.39.*
本人建了一个QQ群:陶行天下1 。本群只限于“陶”姓人氏加入,为弘扬陶姓文化、光宗陶氏先祖而共同研究、共同努力!!希望您能加入共同探讨。
111.77.56.*
江宁支系与江西彭泽定山支系谞属三十四世琏公之后定山支为琏之长子炎午江宁支为次子历午我支派辈数至四十六世起开唐建自汉勋烈昭鼎柱桓武表荆广贞亮肇扬豫等四十个派目
121.63.15.*
湖北黄梅县有个陶圩村
全村男的基本上都姓陶
121.237.41.*
江宁禄口昝巷-陶氏[系彭泽宋高宗时大理公官于建康(南京)遂卜居此迄今凡30世,为江宁郡城外巨族]光绪年出版的[陶氏家谱]为26世孙-陶应佳跋文!
我的曾祖[应]字帮辈.祖父[永].父亲[基]我[崇]
121.237.41.*
我寻访到[陶氏宗谱]准备复制数本!
时应永基祟象诗裕礼从
江宁禄口昝巷----陶氏祖居地
sjz420420 女士;
很高兴收到的第一份帖子是由您发出的,带给了我不少十分有价值的信息。如中国家谱的网址,张亭的《皖江陶氏族谱》以及济阳和皖江两地相关的考证等。非常感谢!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陶渊明虽写过一些脍炙人口、久诵不衰的辞赋和散文,但其主要成就是在诗歌方面。他历来都是以一个诗人的身分被载入文学史的。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包括:哲理,如《形影神》...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氏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