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有哪些准备什么急救箱

  说到养生,每个人都很熟悉,电视上、杂质上、网上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养生方法。但是每种病有不同的养生方法,根据病情可以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对自己的病有帮助,那么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养生方法有哪些呢?

  这似乎已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我们身边有不少“肉食动物”,汉堡、烤肉、烤鸭、红烧肉,顿顿无肉不欢。按“膳食平衡宝塔”的建议,一个人每天最好只摄入瘦肉75克,即一副扑克牌大小的一块。其中,体力劳动者、男性可以多吃红肉,脑力劳动者、女性及身体机能退化的老人,应多吃白肉。尤其是患有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等的人,更应少吃肉,多吃豆制品。豆子被称为“地里长出来的肉”,特别是用大豆做的各种豆制品,比如水豆腐、豆腐丝、豆腐干、豆腐皮之类,都是提供蛋白质的好食品。

  盐不仅会偷走你身体里的钙,还会带走正常的血压。自家做饭时,除了少放盐,也要尽量控制酱油、番茄酱、辣椒酱、咖喱等调味品的摄入量。更要小心看不见的盐,比如餐馆中红烧菜、炖菜等菜品,薯片、罐头及快餐方便食品中都含较多的盐。醋则称得上是厨房里的保健调味品了,炒菜时不妨放一点,用米醋腌泡菜可以降血脂,用陈醋配着面食吃能助消化,做鱼和骨头汤的时候放点醋,还有助于其中钙质的吸收。

  一提到少穿,自会让人想到“春捂秋冻”。其实,秋冻不是让人挨冻,而是指缓缓添衣。适当的凉爽刺激,有助于促进身体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当户外早晚气温降低到10℃左右时,就应该结束“秋冻”了。洗个热水澡既能解乏,又助睡眠,最重要的是在洗澡时做点“小动作”,比如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并淋浴腹部,可以防便秘,在水流中搓脸能加速血液流动,能缓解疲劳。早晨起来最适合淋浴,可以唤醒身心,而睡前1至2个小时,最好在浴盆里泡个澡。水温应在40—50摄氏度,比体温略高。

  想管住自己的嘴,不妨尝试以下几招: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每次少盛一点,或使用浅盘和透明餐具;吃饭至少保证20分钟,因为从吃饭开始,经过20分钟后,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一般来说,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有助消化,避免发胖,还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不妨用小汤匙代替筷子,或者轮流使用勺子和筷子吃饭,即使想快也快不起来,保证每口食物都能充分咀嚼。

  不管平时多大方,吃药时最该“抠门点”,遇到伤风感冒这样的小病,最好扛一扛,别随便吃药。老年人还应遵守“岁加量减”的原则,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并且同时最多只能服4种药。如果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吃药也等于白吃。最新研究显示,只要每天坚持锻炼15分钟,平均可延寿3年,比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都称得上最好的“药物”。

  一项研究显示,有车一族越来越多,大约25%的人已经丢掉了走路的习惯。研究发现,整天开车到处走的人比喜欢走路的人,生病的时间长2倍。现代人以工作忙为借口逃避运动,其实,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免疫系统的工作效率更高。

  平时不妨多给予别人帮助,如借给陌生人纸、笔,给街头乞讨者食物或钱,参与募捐活动等等。小小的善行能让你感到自己生存的社会价值,给你带来情感满足,烦恼自然就烟消云散。另外,好吃的东西不要自己独享,分点给别人,不但与他人分享美味,一方面也控制了自己的热量摄入;别犯懒让同事帮你带饭捎东西,离开座位,自己跑一趟,看看可以为别人顺手做些什么。这样一来,不仅能活动筋骨,防止肥肉上身,还赚了个好人缘。

  太看重位子,总想着票子,倒腾着房子,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眷顾着孩子……焦虑挂在每个人的脸上。为什么不尝试换种表情呢?4岁的孩子每隔4分钟就会笑一次,成人也应每小时都笑一笑。笑不仅能增进肺活量,还能帮你减肥,给心脏松绑。开怀大笑15分钟能够消耗40卡热量。如果每天都如此,一年可以减轻至少1.8公斤的体重。任何人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不妨准备一个“心情急救箱”,比如看场电影、跑几圈、到某个地方吃点心、和孩子们在一起、购物排队时与别人分享笑容,让笑容如阳光般照亮生活,同时也“温暖”心脏。

  99温馨提醒:一般大部分的慢性疾病养生方面会比治疗来的重要一些,甚至很多慢性病的病人可以通过养生手段直接控制病情而不需要药物来维持。

  :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紧急情况,这时家里可或多或少留些备用药在家,以防突发急病时急用,然而,你知道家里需常备哪些药吗?本文将介绍,家用急救箱必备五类物品,助你家宅和睦。

  1、心脑血管药物:现在的老年人十有八九都患有心血管疾病,除了需遵医嘱服用的药物外,平时不妨多备点硝酸甘油,一旦觉得有胸闷、心脏不适,或是出现了心绞痛,便立即含服。李求兵说,现在硝酸甘油还有了新型喷雾剂,只要喷上两下就管用,更加方便。如果父母患有脑血管疾病,子女可以在家备点安宫牛黄丸,如果发现有中风征兆,比如突然口齿不清、说不出话来,就最好让他们服上一粒。

  2、消化类药物:胃肠功能不好也是老人的常见问题。一方面,他们吃饭后容易胀气,可以准备些吗丁啉这样的胃肠动力药;另一方面,便秘不是大毛病,但因此猝死的老人却不少。因此,应准备些通便药,如开塞露。

  3、血压计、血糖仪:对于血压剂,耳朵不好的老人最好选择电子的,准确率一般也没什么问题。当觉得自己有头晕、胸闷等不舒服的症状时,最好能及时量一下。此外,平时早晨起床后,最好也测一下血压,以便更早地发现异常。血糖仪是糖尿病病人的必备之物,不舒服时可随时随地测量。

  4、氧气袋:心脏病病人或肺功能不好的病人,建议备上一个。但要注意,氧气袋只能解决“一时之痛”,一旦症状缓解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5、体温计:老年人对自己体温变化的敏感性已经大不如前,大多时候都感觉不到自己已经发烧了。因此,当老年人精神不济、没有食欲时,最好先量量体温,看是不是发烧“惹的祸”。而且,发烧是许多重大疾病的“排头兵”,不可大意。

  此外,感冒、退烧、止咳、平喘类药物也可以长年备用。北京医院急诊科主任张新超提醒,家庭药箱是用来应急的,如果服药后突发症状得以缓解,还是应当去医院做系统检查,以免错失治疗良机。

  很多老人病来得突然,所以家庭小药箱在放置和使用时还需注意:一、子女要把药箱放在老人床头,如果夜间发病,一伸手就能够到。二、每3个月检查一次有没有过期的药。三、尽量选择非处方药,因为它们一般疗效确切、用法简单,而且常用药最好少而精,量不用过多,最重要是看它能不能“药到病除”。

原标题:关于个人用急救包应用的一些看法

本人非执业医师、护士或认证职业院前救护人员。本文只针对个人用急救包本身概念与配置进行讨论,并对涉及到的一些概念做了介绍,如有偏误欢迎指正。

本文并非讨论医学诊疗或临床问题或医疗器材的使用。本文也不能作为医学依据,如果有医疗相关的问题,请咨询专业医师或就医。

我们建议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急救包,但是在动手配置急救包之前,有一些事情想要跟大家捋清楚。

首先,急救包并不是公共服务人群和专业医疗从业人员的专利,普通人也需要且应该有自己的急救包。作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都应当对可能的创伤和疾病有所准备。

职业用急救包就这么大个,基本都有了

那么什么是急救包?简单来说,急救包就是医院之外个人能拿着走的医疗资源。打比方来说就是电工的工具箱。急救包是院前救护中用于保证稳定病人状况用的工具箱。可以是一个箱子,也可以是一个背包挎包小附包。个人用的急救包并不是标准统一的,也不可能统一,其配置是由用户能力和可能病患对象以及使用环境等决定的。

一个专业EMT的个人医疗包,跟普通人就完全不一样

一般来说,职业急救员的急救包就是最全面的,他们需要对各种复杂病况(疾病+创伤)进行处理,所以其职业技能水平要求也比较高。但那是专业的事情,我们不在这里谈论专业人士的选择,他们有自己的体系和制度。

一些专业人员工作用急救包的样本

既然说到急救面对两类状况,所以个人用的急救包其实是分了创伤用的创伤包和疾病用的药品包。创口贴感冒药酒精片这些东西,美国人管那个叫booboo kit,那是日常卫生用品,而不是我们所谈论的独立的急救包。

普通人的急救包基本就是两类:个人急救包和家用急救包。区别就在家用急救包会在品种和数量上更多,因为名字写着家用,重点往往是老人和小孩。病患类型上更多是照顾重大疾病,而不是重大创伤。

个人用急救包跟专业用大急救包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针对性。个人用就是给自己用,不管是自己用在自己身上,还是希望别人用在自己身上,总而言之,这个包的出发点,是给你(和家人)准备的。那么在这个前提下,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安排内容。个人/家庭急救包主要目的地是在没有送医之前处理可能发生的常见创伤和疾病。请注意可能的常见创伤不是指弹道伤害,这点请务必用常识判断清楚。

个人/家用急救包市面上有很多现成配好的急救包,可以直接买了备着,这个并没有什么毛病。但是最好买回来之后自己看一眼包装清单对一遍东西,有没有少东西,有没有不会用的。碰上不会用的没有关系,可以学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呢。常见物品会有创口贴、碘伏棉签、纱布、冰袋、医用胶带、剪刀、酒精消毒贴、氯丁手套等等。

有一个神器叫三角巾,建议多备,包装好了可以放很久,也不需要消毒保持干净即可。当然最好打印一份三角巾说明书一同存放,以放万一的时候临时教你如何使用三角巾做各种应急工具。

然后,因为市售的大多是创伤包,是护理厨房创伤用(小面积的切割伤和烫伤)的居多。这个时候别忘了加进去紧急药物。紧急药物主要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疾病和重大过敏,比如:哮喘喷雾,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过敏笔Epi-Pen等。如果你或家人有其他已知的需要常备特定药物,不妨加进去做个安全备份。

关于止血带:止血带是为了干预动脉出血而使用的医疗器械。使用止血带应当在理解止血带使用原则和相关技巧的前提下。我个人不反对准备止血带,但是准备的前提是会用。一般的市售止血带都没有问题,医用的橡胶管,NAR厂的CAT,SOFT-T止血带都是久经考验的产品。如果为了照顾老人小孩,可以购买RATS止血带——但还是那句话:会用再买,后果自负。

请注意,配置医疗包并不是为了让你一切问题在家解决。而是给病患的医疗后送增加保障。不要无限制的增加内容(药品或器材),没有意义。

关键内容简单说说,我们也不是卫生部认证单位,也就是聊些二手经验。但是医疗包的包体还是可以说说的,医疗包一般就是放在车里,或者放在家里。普通人没有必要考虑附包挂接,所以什么MOLLE魔术贴都是白扯,唯独重要的是外观必须有明显特征,方便识别拿取。一般就是红色或蓝色底加红十字标,或者写有FirstAid/急救字样。

特征鲜明地外观是急救包的基本素养

都说了是包,那么就是软质包,有便宜货用涤纶或者聚酯纤维的,也有贵点用锦纶的。因为普通个人医疗包不会风吹日晒雨淋泥里摸爬滚打,所以没有必要买很好的“皮”。如果有现成军版附包可以用,那可以没啥毛病,为了自己备用的医疗包而去专门买个品牌的带各种设计的医疗包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与其在意外部,不如考虑以下内部分割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空间摆放所需物品。

生活用的急救包,重点还是在疾病上。不是说不考虑创伤,只是说考虑到预算和效用——我国已经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了,与其准备创伤性失血致死,不如准备心脑血管急救药物来的更为实在。但是依然要不厌其烦的重复:在作任何的医疗干预之前,请先去正规机构培训相关的技能和器材使用。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请不要贸然行动。

多说几句关于“战术性战伤救护”

这个部分是对于想要了解什么是战场救护的人做的一个介绍。

首先我必须要说明,与常规急救不同,战场急救是有“圣经”的。“战术性战伤救护”是由美国国防部“战术性战伤救护委员会“发起,由美国外科医生学院(ACS)和美国全国急救员行业协会(NAEMT)认证的体验式技能培训项目。这是目前为止最科学的针对基层战伤护理的学习材料,所有的最新资料都在/hhzh/zh/sy/zl/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血管疾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