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睾丸混合性鞍上生殖细胞瘤肿瘤,大部分为胚胎性癌,部分为畸胎瘤,输精管切缘未见肿瘤累及

【翻译】阴囊超声成像:技术、解剖及病理类型
我的图书馆
【翻译】阴囊超声成像:技术、解剖及病理类型
            
摘要目的:综述阴囊肿块、急性阴囊疼痛及男性不育症等病变的超声检查技术、解剖及病理类型。方法: 用图片形式综述了相关的解剖特征及病变类型。 结果:在评价阴囊疾病及变异方面,联合应用彩色及脉冲多谱勒的超声成像技术已经取代了其他影像学方法。超声检查在评价急性阴囊疼痛、阴囊肿块及男性不育症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超声空间分辨率及对比度不断提高,这利于对泌尿科病变进行更准确的诊断,也使我们发现了一些过去没有发现的结果,或理解了过去未能完全了解的一些问题。生精小管硬化和萎缩造成的微小结石和斑片状改变就是这样两类病变。本文综述了超声在评价急性阴囊疼痛、阴囊肿物、男性不育症及创伤中的应用及病变的分类的应用价值,以及相应的正常解剖。本文还讨论了彩色多普勒对阴囊进行评价时,存在的限度以及相应的解决的方案。结论:超声之所以能够应用于阴囊病变的评价,得益于对阴囊解剖的理解,以及对彩色及脉冲多普勒所存在限度的认识。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成像; 阴囊病变;阴囊;睾丸  超声为阴囊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方法。B型超声结合双功能多普勒可以为急性阴囊疼痛、阴囊肿物及男性不育症等病变提供有用的信息。随着空间分辨率及对比度的提高,超声成像的诊断能力增强,并使得对目前正在研究及似乎已经清楚的病变,如微小结石及生精小管硬化等病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综述了阴囊的正常解剖、超声在急性阴囊疼痛、阴囊肿物及男性不育症分类及评价上应用价值。扫描技术:  患者在扫描时取仰卧位,将折叠的毛巾置于患者两腿之间以承托阴囊。将阴茎置于患者的耻骨上区,并用第二块毛巾覆盖。首次扫描应用高频线阵探头 (5-12MHz)。对阴囊明显肿胀的患者,应用高频凸阵探头以增大显示野,可以提高对睾丸外病变的定位能力。 对于每一个睾丸及附睾行连续横面及矢状位采集,另外至少要保证有一个层面同时显示双侧睾丸,以利于对比睾丸的回声强度、回声均匀性及阴囊厚度。对临床触诊发现阴囊病变的患者,另加一个靶图像以便与临床发现进行对照。我们发现当患者发现病变时,可以使其用用拇指及食指对这个病变进行定位,这样可以使检查加速,并可以使病变定位更准确。应用脉冲多谱勒超声评价附睾及睾丸血流。具有高度血流敏感性的彩色或多普勒能量图的应用有助于快速对血管进行定位,并允许对双侧睾丸的不对称血流进行显示。正常解剖  每侧睾丸由精索悬吊于阴囊内,并由鞘膜包绕(图1)。正中隔将阴囊分为左、右两部分。两层鞘膜围绕睾丸:脏层附于睾丸表面,壁层附着于阴囊,这与脏、壁层胸膜类似。在鞘膜脏、壁两层之间形态成一个潜在的腔-鞘膜腔,正常情况下可以容纳3ml液体。   白膜为位于鞘膜深面的致密纤维囊,发出许多小隔延伸入睾丸内增厚形成睾丸纵隔,将睾丸分隔成多个小叶,小叶内含有精曲小管。精子由精曲小管产生。精曲小管汇合进入睾丸纵隔形成睾丸网。精子先进入附睾头,然后经附睾体、附睾尾进入输精管。输精管、睾丸动脉、输精管、提睾肌动脉与蔓状静脉丛共同构成精索。蔓状静脉丛发出睾丸的引流静脉。. 正常成人睾丸呈卵圆形,长约3-5cm,左右径及前后径均约2-3cm。其内回声均匀,呈中等回声(图2)。 附睾头近似菱形或三角形,径线小于1cm,其回声强度与回声质地与睾丸类似。附睾头位于睾丸的外上方,附睾体沿其长轴后方走行。偶而能见到睾丸附属物如睾丸附件(位于睾丸上部的苗勒氏管或副中肾管残余部)及附睾附件(位于附睾头的中肾管残余部)(1)。急性阴囊痛  引起急性阴囊痛的病变包括:急性感染、睾丸扭转、创伤、腹股沟斜疝嵌顿及肿瘤等。  附睾炎及附睾-睾丸炎  感染是引起急性睾丸痛最常见的原因。对于年龄小于35岁的男性成人,最常见病原体为性传播性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及大肠杆菌。在大于35岁男性及儿童,附睾炎通常继发于下尿道大肠杆菌或假单胞菌感染。儿童患者如果发生附睾炎,则应进一步检查以寻找尿道畸形(2,3)。   附睾炎的超声表现为附睾肿大,内呈低回声,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上可见充血性血流。阴囊壁增厚及反应性的鞘膜积液也很常见(图3)。对单纯性附睾炎患者,睾丸回声强度、回声质地及血流均正常。这种感染经常是进展性的,可引起附睾-睾丸炎。当发生睾丸炎时,睾丸肿大,受累区呈低回声。彩色及脉冲多普勒可检出睾丸充血(图4)。附睾炎及附睾-睾丸炎的并发症包括脓肿形成、鞘膜积脓等(图5)。鞘膜积脓指鞘膜的脏壁层之间充满脓液,其内经常可含有小室、分隔及碎屑等。  睾丸扭转 精索扭转可使睾丸血流中断,引起睾丸急性剧烈疼痛。睾丸扭转通常与不同程度的鞘膜脏层畸形有关,包括鞘膜过多地包绕附睾及精索。这样睾丸就可以在阴囊内自由地转动,从而可以引起精索转扭及睾丸血流阻断。如果脏层鞘膜完全包绕附睾及睾丸并向上延伸包裹一段精索,即称为Bell-Clapper畸形。精索扭转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12-18岁患者多见(4,5)。实验研究表明只有当扭转达到720度才会导致睾丸动脉完全闭塞(5)。当扭转小于或等于180度时,可见血流减少。在低度扭转及高度扭转发生4-6小时后可见血流缺失(6)。   扭转可导致睾丸肿胀及水肿,随着水肿的加重,会进一步加重睾丸灌注异常。在超声上,睾丸扭转的表现随其程度及扭转时间不同而异。扭转早期在灰度阶超声图像上可表现正常。而彩色及脉冲多普勒可显示痛疼睾丸内血流缺失(图 6)。以后,出现附睾增大及鞘膜积液。长时间的扭转可致睾丸增大,其内回声强度及质地也变得不均匀。在扭转晚期,可以出现出血性梗死,表现为低回声的睾丸实质内混杂有出血回声区(图7)。发性梗死后,睾丸变小,回声可以增强(5)。  彩色及脉冲多普勒对评价睾丸扭转非常重要。在灰阶图像上,睾丸扭转与附睾炎或附睾-睾丸炎之间影像特征重叠大,对早期睾丸扭转的诊断可信度差。应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评价新生儿及青春期前儿童患者时,需要有对低速血流具有高敏感度的设备,因为在此组患者,睾丸内血流速度通常很低。对无症状睾丸扫描是非常重要的,其血流正常,可作对照。如果无症状睾丸内发现血流异常,通常提示是由多普勒参数设置不当所造成的。在扭转发生6小时后,睾丸会出现不可逆性损伤(5)。   睾丸附件或附睾附件扭转也可以引起急性阴囊痛。但是,此时睾丸内的血流表现为正常或有所增多,这就可以排除睾丸扭转。另外,当扭转发生时,睾丸附件可以增大,并可伴发鞘膜积液。  阴囊外伤仅靠临床病史通常不足以诊断阴囊损伤。阴囊水肿及痛疼经常会阻碍临床检查,超声的价值在于评价损伤的范围。外伤可以引起阴囊或睾丸水肿、出血、血囊肿、鞘膜积液、扭转、挫裂伤或破裂等。这些病变可以合并发作,与损伤程度有关。最常发生的阴囊内液体积聚为鞘膜积液,这是指液体积聚于鞘膜脏、壁层之间。这些无回声的液体积聚可妨碍临床检查,但对于超声这些液体的存在反而是件好事,这将更有利于显示阴囊内容物(图8)。出现鞘膜积液的原因很多,包括先天性病变、创伤、感染、扭转及睾丸肿瘤等(1,7)。   阴囊血肿为局灶性血液聚集,可以发生于睾丸内,也可发生于阴囊壁内。在超声上,早期阴囊血肿表现为回声增强;随时间进展,回声可变得混杂;陈旧性血肿呈低回声,可有分隔及小腔形成(图9)。彩色多普勒成像可显示血肿区无血流。血囊肿是指在鞘膜腔内同时含有血液和液体,可由睾丸恶性肿瘤、创伤、扭转或手术等原因引起。灰阶图像上其表现与血肿相一致(1,7)。  睾丸挫裂伤是指正常睾丸结构中断,但仍存在血流,睾丸及白膜形态正常。在超声上,破裂表现为低回声带(1)。  在睾丸破裂时,白膜上可见断裂区,睾丸外形失常(图 10)。由于睾丸出血和缺血,其内回声可变得混杂。彩色及脉冲多普勒上,可见血流减少或血流中断。当发生睾丸扭转时,早期手术可使睾丸能得以存活。如果在外伤后72小时内行手术治疗,90%的睾丸可以存活(1)。   阴囊肿物阴囊肿物可伴发睾丸痛疼,但大多数肿物是无痛性的。确定阴囊肿物位于睾丸内还是睾丸外非常重要,因为睾丸外肿物很少为恶性,而睾丸内实性肿物,则大多为恶性病变,除非有确切证据表明其为良性肿物。睾丸恶性肿瘤是年轻男性最常见的睾丸原发肿瘤。超声对检测阴囊肿物非常敏感(7)。  阴囊内睾丸外肿物  腹股沟斜疝,附睾囊肿及精索静脉曲张为最常见的阴囊内睾丸外肿物。腹股沟斜疝内容最常见的为网膜和肠管,膀胱疝偶见于报道(8)。对于网膜疝,因其内含脂肪成份,通常表现为散在强回声灶(图11)。肠管疝依其腔内容物不同而表现各异。 当其内充满液体时,可以观察到随液体移动而产生的多镜面反射。含气或含有成形粪便的肠疝表现为高回声区,其后方伴脏乱的声影。实时显像上如果能观察到肠蠕动即可确诊。当不能显示肠蠕动时,沿疝向头侧追踪至腹股沟管将有助于疝气及复杂性鞘膜积液的鉴别。附睾囊性肿物包括单纯性附睾囊肿(通常很大)及多房性精液囊肿。大多数附睾囊性肿物累及附睾头,也可累及附睾尾部或体部(图12)。精液囊肿内含精子,而附睾囊肿内含清亮液体。但超声不能确切地区分这两类病变(9)。精液囊肿和附睾囊肿通常无症状,只有当出现临床症状时才需要进行治疗。  精索静脉曲张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从迂曲扩张,由静脉瓣功能丧失所致(10)。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较右侧更常见。在普查时,有13%的无症状健康男性存在精索静脉曲张。对于不育症男性其发生率更高,可达40%,其中又有40%为双侧发病(11)。在超声上,表现为匐行性分布的无回声管状结构,直径大于2mm(7)。在Valsalva呼气时,肿块可以增大,并可显示血液逆流 (图13)(11)。有些作者主张应同时行仰卧位及立位检查(10),但我们发现,仅应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取仰卧位,加及不加Valsalva呼气,即对精索静脉曲张的检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于精索静脉曲张的分型及与不育症有关的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12)。   睾丸肿瘤   恶性生殖细胞瘤约占睾丸原发肿瘤的90~95%。生殖细胞分为精原细胞瘤及非精原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在生殖细胞瘤中占40%。混合性胚胎细胞瘤及恶性畸胎瘤为最常见非精原细胞瘤,各占25%。其他非精原细胞瘤包括卵黄囊肿瘤、绒毛细胞癌、畸胎瘤及其它各种细胞类型混合性肿瘤(7)。 精原细胞瘤为成人睾丸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与隐睾相关的最常见的肿瘤(13)。精原细胞瘤治疗效果很好,对I期患者治愈率超过90%(7)。在超声上,精原细胞瘤表现为伴坏死区的无回声环状肿块影(13)(图14)。 胚胎细胞瘤较精原细胞瘤侵袭性更强。转移较多见。这类肿瘤也表现为低回声,但因其内好发囊变及出血,回声更加不均匀,边界更不清楚。(图15)(7,14), 其内也可以发生钙化。   畸胎瘤也为生殖细胞瘤。在超声上表现为以低回声为主肿块,其内经常可见钙化灶,表现为灶性高回声区,其内囊性区也很常见。这类肿瘤通常发生于 儿童及中年人。在儿童多为良性,而在中年人恶性则更常见(10,13)。   类癌(图6)及绒癌是两类并不常见的睾丸肿瘤。绒癌最常见于中年人,为罕见肿瘤。早期经常即可以发生转移(7)。这些肿瘤可伴钙化及出血,在超声上表现为混杂回声(14)。   淋巴瘤为老年人常见的睾丸恶性肿瘤(转移瘤),占睾丸肿瘤的7%,通常为双侧发病。占第二位的转移瘤为白血病。在超声上,通常表现为伴或不伴睾丸肿大的无回声团块,睾丸外形一般正常(7)。   间质-支持细胞瘤为生殖腺间质细胞瘤。它们在超声上表现为低回声,为典型良性肿瘤。通常有囊变区(14),在超声上与恶性病变不能鉴别。睾丸内囊肿包括白膜囊肿、睾丸网管状扩张及睾丸囊肿(图17)。它们与其它部位囊肿表现一致:高穿透性无回声区,边缘清楚。应该仔细对其壁进行观察以除外囊性肿瘤。睾丸网管状扩张是一类良性病变,在超声上对其准确识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有时可能将它与低回声肿瘤混淆,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活检。睾丸网管状扩张在超声上表现睾丸纵隔内分支状的低回声区。这些表现也可见于精液囊肿。睾丸网管状扩张发病年龄大于恶性肿瘤,通常双侧发病。其病因通常被认为与感染或创伤有关(15,16)。 微小结石   睾丸微小结石是一类少见的睾丸病变,在睾丸内可见大量的直径小于3mm的点状钙化影(17,18)。这些钙化来源于睾丸曲精小管的退行性改变。在高频探头超声上可见睾丸内多发弥漫分布的强回声灶,后方无声影(图18)。此病变与精索静脉曲张、睾丸萎缩、Klinefelter综合征、不育症、睾丸扭转及睾丸肿瘤等疾病有关。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在不育症人群中,微小结石的发生率在1.3%~6.2%之间; 6.7%的隐睾出现睾丸微小结石;肿瘤合并微小结石的发生率可高达44%,以精原细胞瘤最多见(13,17,19,20)。 微小结石的最佳诊断及治疗方法目前尚未确定。可选择的方法包括连续阴囊超声检查、连续体检、连续肿瘤标记物监测及活检(17,20)。在本实验室,我们以6-10个月间隔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 男性不育症  超声能准确显示阴囊内结构,因此它已成为评价不育症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超声可以检测睾丸大小及其位置,以及与睾丸萎缩相关的亚临床状态的精索静脉曲张(11)。  对显示位于腹股沟区未下降的睾丸尤具价值。因为隐睾患者发生睾丸恶性肿瘤的比例,较正常人要高出48倍,因此认识这样病变非常重要。检测腹腔内隐睾非常困难。在超声上,未下降的睾丸可以变长,也可能较正常下降睾丸小(图19)。(14)。   超声对睾丸退变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能引起睾丸退行性改变及睾丸大小改变的病变包括Klinefelter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精索静脉曲张、腮腺病毒感染及隐睾等。超声可用以测量睾丸大小。这种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男性不育症病人不典型睾丸大小者占64%(11)。多普勒评价的缺陷  由于阴囊血容量小,通常血液流速也低,因此应用多谱勒技术评价阴囊时应特别小心。这对于青春期之前的儿童尤为重要。要应用能提供足够穿透力的高频探头以使多普勒频移最大化。彩阶应尽可能低。彩色壁过滤设置应尽可能低或将其去除。彩色多谱勒频率距离选通应设的尽可能宽。多普勒增益应升高至噪声刚刚能显示的水平。对于多普勒波谱分析,除保持60度或更低的声角外,均采用同样的设置。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低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与角度无关,这有利于评价睾丸血流。要应用波谱多普勒成像记录血流。彩色多普勒图像仅用于引导波谱多普勒成像。这一点在评价睾丸时尤为重要,因为应用高多普勒敏感性成像评价阴囊,噪声可能会引起误诊。将有症状睾丸与无症状者进行比较,以及与灰度图像进行比较均非常重要。在有症状睾丸发现血流较对侧减少时,应考虑睾丸180度扭转早期。 充血性血流并不一定总是代表附睾炎或附睾-睾丸炎。在睾丸扭转矫正后,也可表现为睾丸充血及睾丸旁血流正常(5,12)。 临床病史有助于二者鉴别。结论  超声一直为评价急性阴囊疼痛、阴囊肿物及男性不育症快速而有效影像学方法。多谱勒技术的进步及图像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增强了我们对病变准确诊断的能力。超声之所以能够用以阴囊的评价,得益于对阴囊解剖的了解以及对彩色和脉冲多谱勒潜在缺陷的认识。在本文中,我们综述了相关的解剖、扫描技术及最常见的病变,另外提供了一些病例,用了阐明超声在阴囊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病理诊断报告模板病理报告,诊断报告,病理诊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病理诊断报告模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现在的位置是: &
10年来,国内外在尿结石的治疗选择上有倒退趋势。这主要表现在治疗方便而创伤较小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应用率在下降,治疗繁琐而创伤较大的体内碎石术的应用率却在上升。对此,本文分析了影响冲击波碎石疗效的三类常见因素,主要包括设备因素、技术因素和结石因素,同时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目的:通过与开放离断肾盂成形术的效果比较,评价后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的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56例(A组)及开放离断肾盂成形术10例(B组)的临床资料,就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疼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和成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数据类型选用X^2检验,成组t检验或Mann-Whitey U检验。结果: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产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和成功率与B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微阳、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存在较明显的学习期。熟练后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手术。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53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2例(腺瘤26例,结节样增生6例),皮质醇增多症10例(腺瘤5例,皮质增生5例),无功能性腺瘤4例,肾上腺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髓质增生1例。结果:全部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40~18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均在50ml以下。患者术后12h~1天即可下床活动,1天恢复进食,术后住院4~12天,平均6.3天。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法。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ESWL术后输尿管上段石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微创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ESWL术后输尿管上段石街患者36例,并统计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8min,一期结石清除率100%,无输血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ESWL术后输尿管上段石街安全有效。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治疗难治性巨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肾镜结合EMSⅢ代碎行清石系统治疗36例复杂性巨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位于肾上盏6例,中盏10例,下盏3例,肾盂14例,输尿管上端3例。结石直径1.5~6.0cm,平均2.7cm,其中巨大鹿角状结石12例。结果:肾镜直视下一期取石32例,1周后二期取石2例。34例2周内结石全部排净,另外2例术后2个月有结石残留,残留结石直径均小于0.8cm,行一次体外碎石后排净。平均手术时间58min,术中估计出出量平均50ml,均无需输出,无肾切除、肾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经皮肾镜下使用EMSⅢ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结石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开放手术。
目的:探讨输尿管肾镜临床应用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用输尿管肾镜诊断性检查16例泌尿系疾病患者和治疗227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情况。结果:输尿管穿孔3例,占1.2%(3/213):结石上移7例,占2.8%(7/227):严重肉眼血尿8例,占3.3%(8/243);患侧腰痛6例,占2.5%(6/213)。尿路感染11例,占4.5%(11/243)。共有209例结石患者获得随访,结石排净率98.1%,结石残留率1.9%。结论:正确的输尿管肾镜操作方法是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且大部分并发症可以保守治疗。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手术方法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SPARC)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2年7月~2004年3月采用SPARC治疗临床诊断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8例。结果:手术时间25~40min。平均32min。出血15-40ml,平均30ml。住院3~7天,平均5天。8例患者术后尿控满意。随访3个月。1例有轻度尿失禁,余无排尿困难、尿失禁及尿路感染。结论:SPARC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简单、安全、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治疗近输尿管口浅表膀胱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电切治疗近输尿管口浅表膀胱肿瘤患者37例,在快速切除肿瘤时一并切除输尿管口,发现出血时电切环压在出血的血管断端上,作点状电凝止血。结果:本组37例全部治疗成功,疗效满意。随访29例,未发生输尿管口狭窄、闭锁和较严重的膀胱输尿管反流,无一例发生因反流而造成上尿路肿瘤细胞种植及肾功能损害。结论:经尿道电切治疗近输尿管口浅表膀胱肿瘤是可行的,疗效满意,可以代替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再植术。
目的:比较经皮肾微穿刺造瘘(MPCN)大功率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6月~2005年8月使用MPCN大功率(30~60w)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87例94侧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碎石方法的碎石时间、结石排净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单侧碎石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钬激光组39侧患肾,气压弹道组55侧患肾。钬激光组平均碎石取石时间77min(41~134min),低于气压弹道组89min(46~142min)。钬激光组Ⅰ期治疗结石排净率为79%,Ⅱ期治疗后结石总排净率为86%;气压弹道组Ⅰ期治疗结石排净率为75%,Ⅱ期治疗后结石总排净率为83%。尿液转清平均时间钬激光组为40h,低于气压弹道组平均时间58h。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钬激光组为4%,低于气压弹道组7%。术后平均血红蛋白下降钬激光组为5.1%,低于气压弹道组7.3%。平均单侧碎石机费用钬激光组为5000元,高于气压弹道组300元。结论:MPCN大功率钬激光碎石术较气压弹道碎石术碎石时间短,效率高,手术并发症低,是治疗包括巨大铸形结石在内的各种肾结石的有效方法,但费用较高。
目的:探讨MR在人工反射弧术前诊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脊柱裂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患者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以修复膀胱直肠功能。参照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对比研究术前、术后MR的改变。结果:67例患者MR术前检查结果均经手术证实。20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17例获得控尿和自主排尿功能,其中13例患者用MR检查随访,10例膀胱功能恢复的患者MR检查与术前无明显变化,而3例膀胱功能无改善者脊髓的走行、圆锥位置较术前改变不明显,圆锥末端与周围组织瘢痕增生、脂肪堆积较术前有加重趋势。结论:在应用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治疗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所致大小便失禁时,MR对术前诊断、手术方案制定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术后随访时,MR对治疗失败的患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术前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术后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对800例拟行TVP的BPH患者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并于术后随访1年,观察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结果:800例BPH患者术前最大尿流率均〈15ml/s,IPSS评分平均〉29分。根据术前最大尿道压力、最大尿道压力与充盈时膀胱最大压力的关系、膀胱顺应性及是否存在尿道外括约肌与膀胱逼尿肌压力不协调等指标共分为四组。术后1年最大尿流率平均分别为18.3ml/s、17.9ml/s、9.2ml/s和8.2ml,s,IPSS评分平均分别为12分、11分、23分和26分。其中各组术后最大尿流率〉15ml/s,分别占89.8%、85.5%,29,2%和22.5%。Ⅰ组、Ⅱ组术后各项指标与Ⅲ组,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动力学榆查对BPH患者行TVP术的疗效有良好的评价作用,可为BPH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目的:观察金桔液体外对草酸钙晶体生长的影响,探讨金桔液预防草酸钙肾结石的作用机制,研究金桔液对草酸钙肾结石的预防作用。方法:使用体外^45Ca—CaCl2示踪的草酸钙晶体生长动力学方法,用金桔液对草酸钙肾结石模型小鼠进行抑制实验研究。13例草酸钙肾结石患者口服金桔液,观察服用金桔液前后24h尿钙、尿镁、尿磷、尿尿酸、尿草酸及尿液pH的变化。结果:金桔液组加籽晶后滤液各时间点^45Ca每分钟放射性计数百分比(cpm%)分别为96.6%(5min)、94.8%(10min)、100%(20min)、98.0%(40min)、93.2%(60min)和93.6%(120min),而对照组分别为61.8%(5min)、59.0%(10min)、53.3%(20min)、52.4%(40min)、52.7%(60min)和44.3%(120min)。在动物实验中,金桔液组肾组织草酸含量为(0.43±0.18)μmol/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拈液组肾组织钙含量为(12.20±5.34)μmol/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光显微镜观察显示金桔液组肾中草酸钙晶体形成程度较对照组减轻。在临床观察中使用金桔液前后24h尿钙由(4.79±1.42)mmol降至(4.01±1.48)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草酸由(3.39±2.02)mmol降至(2.41±1.52)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桔液可显著抑制体外草酸钙晶体生长。在动物实验中,金桔液可显著降低肾组织草酸含量,对草酸钙晶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临床观察中,金桔液町显著降低尿草酸及尿钙排泄。因此,金桔液对防治草酸钙肾结石有应用价值,不失为一种防治草酸钙肾结石的有效饮液及有效途径。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处理技术对判断肾脏多发结石的形状及其与肾脏关系的意义。方法:对16例肾脏多发结石、铸型结石患者行KUB、IVU和CT检查,并应用CT三维成像处理技术对CT图像进行处理。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CT三维成像处理技术可使肾脏结石和肾脏获得较直观、全面而清晰的三维图像,可以准确判断结石的立体形状及其与肾脏的关系、结石所在肾脏皮质的厚度。结论:CT三维成像处理获得的三维图像较KUB、IVU和普通CT图像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经膀胱镜局部注射肉毒素A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所致顽固性急迫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对9例确诊为逼尿肌反射亢进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行膀胱镜引导下逼尿肌内注射肉毒素A,每次剂量300U。术前注意排除伴有膀胱颈梗阻者。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尿能力、剩余尿量、初尿意膀胱容量及膀胱最大容量有无差异,有无肉毒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以及多次注射者有无抗药性产生。结果:9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临床症状、控尿能力、初尿意膀胱容量及膀胱最大容量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剩余尿量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发生,无肉毒素A的抗药性产生。结论:膀胱镜引导下逼尿肌内注射肉毒素A是一种微创、简便、有效而安全的治疗顽固件逼尿肌反射亢讲的方法。
目的:探讨小儿尿道外伤及外伤后尿道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在8例新鲜完全性后尿道断裂患儿中,3例行经耻骨上与会阴入路的尿道修复术,2例行尿道会师术,2例行膀胱造瘘术,1例女童行经耻骨后尿道吻合术。在18例陈旧性后尿道外伤患儿中,10例行经尿道内切开(TUR)术,4例行经耻骨、会阴联合入路修复术,4例行经会阴修复术。结果:8例新鲜后尿道断裂患儿中,术后出现尿道狭窄5例,不完全尿失禁1例。18例陈旧性尿道蛱雅患儿中,行TUR的成功率为60.0%,经会阴及经耻骨、会阴联合入路行尿道修复术的成功率为91.7%,有不完全尿失禁5例,会阴尿道造瘘尚未修复1例。结论:后尿道外伤的急症处理非常重要,如患儿情况允许,应尽量行经耻骨、会阴联合入路尿道修复术。经尿道内切开适用于绝大多数单纯性后尿道狭窄,经耻骨、会阴联合入路或经会阴修复尿道适用于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TUR失败者。
目的:分析我院前列腺癌诊断现状,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4月~2003年4月收治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50例患者分别通过直肠指检(DRE)、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经直肠B超(TRUS)、前列腺穿刺活检、CT、MRI、同位素骨扫描(ECT)等检查明确诊断。结果:DRE提示前列腺增大、质地坚硬或触及结节36例(72%);PSA〈4×10^-3ng/L3例(6%),PSA(4~10)×10^-3ng/L7例(14%),PSA〉10×10^-3ng/L40例(80%);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74.4%(32/43);TRUS诊断符合率84%(42/50);CT、MRI诊断符合率40%(20/50);ECT诊断符合率60%(30/50)。病理分期为A期和B期10例(20%),C期和D期40例(80%)。结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开展有关前列腺癌的预防教育工作,提高患者防范意识及医务人员的诊断意识,定期专科检查和加强特定人群的随访意识,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小儿尿路结石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19例小儿尿路结石(输尿管结石16例,膀胱结石3例)患者进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结果:18例患儿均成功碎石并排出结石,1例将结石推入肾盂行ESWL术。19例患儿均无输尿管损伤和穿孔。结论:在明确掌握适应证和操作熟练的情况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是治疗小儿尿路结石的理想方法。
目的:探讨BPH患者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的性功能状况与手术的关系。方法:随访术前性功能正常且术后配偶健在的前列腺切除术患者126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并对其手术前后的性功能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精液量明显减少49例(38.9%),有射精感但无精液排出20例(15.9%),不射精14例(11.1%)。出院后即发现勃起功能障碍(ED)者11例(8.7%),部分勃起尚能完成性交者13例(10.3%),术后1~3年性功能逐渐消失者32例(25.4%)。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性功能方面比较明显的变化包括精液量减少、逆行射精和不射精。术后ED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也与多种慢性病有关。前列腺切除术并非是ED的独立风险因素。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不典型泌尿系结核分为七类。结果:除膀胱刺激征、血尿等最常见的症状外,泌尿系结核的临床症状越来越不典型。除肾功能尚好的6例采用联合服药治疗,2例随访治愈外,余17例行患肾及输尿管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肾结核。6例获得随访,2例并发结核性小膀胱,2例并发输尿管残端综合征,2例痊愈。结论:静脉肾盂造影(IVP)是肾结核首选的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方法,对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断需要在提高认识的同时重视病史,综合分析尿细菌学及IVP检查,必要时联合逆行肾盂造影(RP)、CT检查才能确诊。个别患者只有在手术时才能确诊。强调晚期肾结核行半尿路全切除术十分重要;肾功能尚好的早期肾结核患者行三联化疗是有效的。
目的:探讨肾上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双侧肾上腺结核并左肾结核失功能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手术切除左肾上腺、左肾、肾脂肪囊及部分输尿管。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左肾上腺结核及左肾结核。治疗出院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结论:发现肾上腺有占位性病变,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证实有肾结核着,应考虑并有肾上腺结核之可能。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2003年11月~2004年12月采用TUVP联合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32例,其中Ⅰ度增生7例,Ⅱ度增生19例,Ⅲ度增乍6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65min,切除组织8~52g,平均25g;术中出血10~700ml,平均140ml。未出现尿外渗及水中毒现象。31例排尿通畅,1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短期配合药物治疗后排尿通畅。有3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经药物治疗及加强肛肌锻炼后好转,自觉满意。1周内出血2例,经消炎治疗后好转。随访21例,时间1~12个月,患者IPSS评分6~12分。平均7.5分;QOL,评分0~3分,平均1.5分。结论:虚用TUVP联合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结合二者的优点,止血效果较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拓宽于术适应证。
患者,男,41岁。发现右下腹渐大性肿物2年于日入院。患者2年前意外发现右下腹有一鸡蛋大小无痛性肿块,随时间推移,该肿块逐渐增大许占据右下腹部。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消化道及膀胱压迫症状,饮食及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变化。既往有先天性左侧睾丸缺失病史。生育1女。体检:体温36.6℃。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4/86mmHg。
例1 男,2人。因出生后发现无肛门入院。体检发现低位肛门闭锁。腹部高度膨隆,可见巨大肠型,双侧阴囊空虚无睾丸。入院后行经会阴部肛门成形术。术后第1天开始排胎便。此时发现患儿腹壁薄,无张力,有较多的皱褶,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术后3天拔除导尿管后。患儿不能自行排尿。于下腹部可触及胀大的膀胱。行B超检查,提示双侧肾积水,双侧输尿管全程扩张。诊断为梅干腹综合征。家长拒绝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
患者,78岁。因发现左侧阴囊内肿物5年,于日收住普外科。5年前患者偶然发现左侧阴囊内有一核桃大小包块。无法自行消退,无发热、腹痛、便血及血尿,肿物进行性增大。患者未行任何治疗。体检:左侧阴囊约30cm×16cm×15cm,上界超过腹股沟韧带,质韧,表面光滑,无压痛;未触及左侧睾丸。右侧睾丸正常,阴茎被包块推挤移位至右侧阴囊皮下。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生化全套检查均正常。B超提示左腹股沟区及左侧阴囊内有巨大混合性包块,边界不清,
患者,男,42岁。3年前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右肾上腺有一黄豆大小囊肿,于日入我科求治。入时院CT检查示右。肾上腺有囊性占位性病变,直径约3.0cm。平素血压正常,无其他不适。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胸部平片正常。于入院后第4天在全麻下施行右。肾上腺囊肿切除术。术中于右。肾上腺偏内侧见一直径为3.5cm囊性肿物,内有深褐色透明液体,将其完整切除。病理检查显示纤维囊性壁组织,呈多房性,
患者,男,39岁。因发现右侧阴囊肿大1周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右侧阴囊可触及10cm×8cm×4cm肿块,质硬。胸片检查正常。B超及CT显示右睾丸有实质占位性病变。于2003年5月行右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右睾丸恶性混合性非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占7/10,畸胎瘤占3/10)。术后腹膜后CT扫描淋巴结无转移,2周后行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
患者,男,23岁。因左侧阴囊坠胀伴疼痛1个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附睾炎,静脉滴注抗生素1周,疼痛减轻但仍坠胀,于日转入我院。询问病史,患者从记事起自觉左睾丸较硬,否认有睾丸外伤史和隐睾史。体检:无女性型乳房增大,腹部未触及肿块,双侧腹股沟淋巴结不肿大,左侧阴囊增大,皮肤无红肿.左睾丸有8cm×7cm×4cm包块,质地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无触痛,
目的:探讨两种免疫抑制分子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G和Fas配体(FasL)与经典型肾透明细胞癌(ccRCC)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ccRCC标本石蜡切片进行检测,数据由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旁正常肾组织中无HLA—G表达;肾癌组织中,40例(66.7%)表达HLA—G,36例(60.0%)表达FasL。31例(51.7%)两者均表达,15例(25.0%)两者均不表达。在同一标本中,肿瘤侵犯脉管或淋巴结后,其HLA-G或FasL表达较原位肿瘤明显增强。统计分析显示HLA—G表达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均呈正相关(P〈0.01)。FasL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而表达强度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ccRCC中HLAG和FasL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均呈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晚期ccRCC高表达免疫抑制分子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讨Skp2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办法检测Skp2和PTEN蛋白在41例前列腺癌和20例BP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前列腺癌中的Skp2蛋白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BPH(P〈0.01),Skp2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局部浸润、肿瘤分期、病理分级呈密切正相关(P〈0.05)。在前列腺癌中的PTEN蛋白染色阳性率显著低于BPH(P〈0.01),PTEN蛋白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特征呈负相关(P〈0.05)。前列腺癌中Skp2蛋白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Skp2蛋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癌基因PTEN可能参与Skp2表达的调节。
目的:克隆人肿瘤MUC1/Y全长基因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EGFP—MUC1/Y,并观察EGFP—MUC1/Y在BIU-87细胞中的表达,以进一步用于生物学功能及肿瘤生物学治疗的研究。方法:取新鲜膀胱肿瘤组织,提取总RNA,采用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将特异引物扩增的MUC1/Y全长PCR产物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测序鉴定后命名为EGFP-MUC1/Y,用脂质体转染膀胱肿瘤细胞BIU87,以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构建质粒含人MUC1/Y全长cDNA编码序列,Western Blot检测和转染实验表明,构建的pEGFP-MUC1/Y基因在BIU-87真核细胞中表达,其绿色荧光蛋白瞬时表达率为20%。结论:人肿瘤MUC1/Y全长cDNA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MUC1/Y构建成功,可用于肿瘤生物学治疗的研究。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型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MMP-9和TIMP-1的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参数相比较。结果:在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MMP-9和TIMP-1的表达率分别为6.1.29%和57.14%,MMP-9表达率随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TIMP—1表达率也呈上升趋势,两者间的表达仔在轻度正相关。结论:MMP-9和TIMP—1的相互作用对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MMP-9可能成为早期无创诊断膀胱肿瘤的生物学指标。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SP90抑制剂对PC3M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测定HSP90抑制剂对PC3M细胞HER-2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高浓度(500nmol/L)HSP90抑制剂可杀伤PC3M细胞,低浓度(10、50、125、250nmol/L)条件下则主要发挥生长抑制作用。HSP90抑制剂可使PC3M细胞HER-2表达水平降低,并在500nmol/L浓度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HSP90抑制剂较为明显地抑制PC-3M细胞生长,并在高浓度时杀伤癌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ER-2的表达有关。
[专家论坛](孙西钊)
[临床研究](李宏召 张旭 黄定平 吴振启 马鑫 郑涛)
(王勤章 丁国富 王新敏 李令勋 张国玺 倪钊 李应龙 谢顺明)
(朱培江 高小峰 孙颖浩)
(张慕淳 孔祥波 张刚 王凯臣 李建兴)
(方文年 张启发 程锦宇)
(胡卫列 何恢绪 吕军 曹启友 罗积慎 张利朝 邓志雄 黄孝庭 王元利 聂海波 王尉)
(陈玉成 毕金文 佟琦弘 孙玉成)
(王树声 向松涛 陈志强 古炽明)
(乔梁 肖传国)
(盛旭俊 陈建华 陈方 孔良 王伟明 虞永江 常秀华)
(余志运 石洪波 张雪军 叶振国 曹庆明 周吉 赵建忠 方修成 李智山 王德平)
(王思齐 姜新 翁志梁 陈洪德)
(左毅刚 王剑松 詹辉 柯昌兴 王超)
(武玉东 文建国 魏金星 高建光)
(黄杰 肖明辉 杨小华)
(朱蜀侠 石否 马铁郦 周开华 刘东亮 吕健为)
(孙启山 高岳林 闫士奇 王建方)
(张勋初 方军)
(王世杰 董涛 王峰 孙相刚)
[短篇报告](张卫民)
(孙立宝 周薇莉 白继武)
(郭时英 何城 向军 刘龙 宋福林)
(张大虎 张小平 王志新 冯强 陈怀波 郭永连 丁志勇 石涛)
(梁化东 史沛清 孙涛 王东生 徐占辉 崔鹏)
[读者·作者·编者]
[实验研究](施浩强 于德新 梁朝朝 吴正升 郝宗耀)
(戴奕奕 谢立平 郑祥毅)
(罗刚 周四维 鲁雄兵 胡志全 宋晓东 孙凯 曹正国 叶章群)
(邬喻 曾甫清)
(骆雨 庞自力)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 同济医院
主  编:肖传国
地  址: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邮政编码:430022
电  话:027-
电子邮件: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131/r
邮发代号:38-124
单  价:11.00
定  价:132.00
金月芽期刊网 20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鞍上生殖细胞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