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dota是什么意思中药

【别名】紫硇砂、白硇砂、碱硇砂、红硇砂、藏脑、脑砂、淡硇砂、北庭砂、亦砂、黄砂、狄盐、气砂。

【科属】为卤化物类矿物硇砂的晶体。

【产地】主产于我国青海、甘肃、新疆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咸、苦、辛,温,有毒。入肝、脾、胃经。

【功效】消积软坚,破瘀散结。

【中成药】共有 43 种中成药使用硇砂:


1、用于痈疽疔毒,鼻息肉。磠砂为性温有毒之物,外科用以治疗痈疽疔毒,未成可消,已成能溃,有散结、去腐的作用;并能去鼻中息肉。

2、用于噎膈反胃,癥瘕痞块。本品能消积破瘀,软坚散结,故可用于噎膈反胃,癥瘕痞块等。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1.5克。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贴,或化水点涂。

【注意事项】体虚无实邪积聚及孕妇忌服。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除去杂质沙石

1、硇砂:除去杂质,打成碎块。

2、制硇砂:取硇砂碎块,置沸水中溶化,澄清,除去残渣,倾入磁盆中,加醋隔水加热蒸发,随时将液面的白色浮霜捞出,置白纸上,干燥即成。(每硇砂100斤,用醋50斤)

1、化学成分:白硇砂主要含氯化胺。纯氯化胺为无色结晶。近代硇砂常用人工制作,纯度可以极高。紫硇砂(红硇砂)主要含氯化钠。

2、药理作用:硇砂内服,可刺激胃黏膜而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分泌;硇砂在体内吸收后一部分从呼吸道黏膜排泄,因渗透压的作用,亦可使痰液得以稀释,从而起到祛痰作用。本品能刺激胃肠蠕动,有消积作用;尚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3、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本品,局部注射后除个别病人出现头昏、头痛、喷嚏、流清涕外,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内服对消化道有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容易引起胃肠穿孔、出血;吸收入血后能使血中氯离子增加,致机体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引起酸中毒和昏迷。本品中毒症状,早期临床表现多为口腔灼痛,吞咽困难,流涎,呕吐,腹痛,便血,高热,周身无力等;严重者可见血压下降,脉搏缓而无力,昏迷。

(1)用2%硼酸溶液洗胃,内服通用解毒剂,或内服柠檬汁、牛奶等。

(2)有肝昏迷者,用谷氨酸钠17.25~23g(5.75g/20ml的针剂3~4支),加入5%葡萄糖液750ml~1000ml内稀释,缓慢静脉滴注。

(3)酌情补液,对症用药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纠正酸中毒。

(4)中草药治疗:a.甘草15g,生姜、黄芩各9g。水煎服。b.大青叶21g,甘草60g,防风12g,绿豆30g。水煎服。

1、治疗寻常疣:紫硇砂细粉0.5g,置于较大疣体上,胶布固定1周。治疗89例,全部治愈。其中病程最长者27年,疣体最多者计124枚,只需敷1枚较大的疣,其他疣即可自行消退。〔《新中医》1988;20(3):55〕

2、鼻息肉摘除术后用药:鼻息肉摘除术后,取0.3×1×3cm大小之明胶海绵,用生理盐水浸湿后蘸雄硇散(硇砂3份、雄黄2份、冰片1份,共为细末),贴患处,油纱条充填鼻腔24小时取出,待明胶海绵吸收或自行脱落为止。观察48例,痊愈45例,好转3例。用药后3小时,出现鼻内有烧灼感者35例,鼻内烧灼感伴轻微头痛者6例,无上述反应者7例。〔《山西中医》1988;4(6):12〕

a.紫硇砂(醋制)、紫金锭粉各等量,混匀,每次饭前口服,每次1g,每天3次。15天为1疗程。治疗食管癌445例,贲门癌190例。结果:临床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452例,无效175例,总有效率为72.44%。〔《河北中医》1986;(2):17〕

b.紫硇砂水煮过滤,加等量醋,火煎成粉剂口服,每次0.6~1.5g,每天3次。1次量以不超过2.4g为宜。治疗食管癌22例,近期痊愈3例,明显好转8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1.8%。〔《浙江中医杂志》1985;20(4):173〕

c.硇砂6g(先煎30分钟),黄芪15g,甘草6g。水煎,分2~3次内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疗程间停服2~3天,连服3个疗程后隔5天服5天。治疗胃癌35例,均收到不同的治疗效果。早期患者疗效显著,对肿瘤的分泌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有缓解症状、增强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河北中医》1987;(2):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ota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