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近视手术#做过激光后真的容易损坏视网膜出血吗?岂不是看不见了?

05:45 | Tags 标签:, , , , , , ,
大约8年前,我就在网上不同地方看到过有关“近视手术致盲”、“近视手术是骗局”等等的传闻,所幸本人视力尚佳,并未特别留意。后来有若干大学同学去做 LASIK手术摘掉了眼镜,现已过去数年,仿佛也无噩耗传来。最近上网一瞧,才发现虽时过境迁,关于激光近视手术的传言却并未消弭,反而越传越激烈,越传越惊悚。果壳网小组中转载有“医生”现身说法的文章,文中称:
他们(指眼科医生,笔者注)明知道这一手术(指激光矫正近视手术,笔者注)的危险性,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欺瞒广大患者,把广大患者的眼睛当作试验品,请问你们还是人吗?医生被称做是白医(原文如此,笔者注)天使,你们的职责是救人,而不是为了瓜分一个市场而去把一项不成熟的技术用来害人!实行了LASIK后所产生的圆锥角膜目前在医学上被认为是绝症,最后只能用角膜移植来解决问题!每一例手术能为你们带来上千元的利润,而为了这些利润,你们竟然把广大的患者当实验品,隐瞒手术风险,而使广大的患者冒着在若干年后要成为盲人或准盲人的风险,你们心中何安!在几百万人的眼中埋下一颗定时BoB(原文如此,疑为Bomb之误,笔者注)!!!,你们良心何存?!
如此振聋发聩的质问,令我这个非眼科医生也仿佛挨了一闷棍:既然声称是同行爆料,我一定要向这位有正义感的同志学习,彻底揭穿激光近视手术这一医疗骗局!怀着这样的心思,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
1-3,切削角膜;4,掀起皮瓣;5-6,激光烧灼;7-8,皮瓣盖回。
所谓LASIK手术,全称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手术对象是人的角膜。过程说起来并不复杂:先在角膜中心区表面切削一个大约100-180微米厚的带蒂皮瓣并翻起,暴露皮瓣下角膜基质,然后利用高能准分子脉冲激光烧灼一定厚度的角膜基质,最后将皮瓣盖回原来的位置,无需缝合,手术结束。角膜提供整个眼睛屈光力的2/3,LASIK手术正是通过改变角膜屈光率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我国乃至全世界近视发生率都非常高,有强烈摘掉眼镜意愿的人不在少数。早在1995年,美国FDA即批准了将准分子激光用于近视眼矫治。据估计,只在 2003年一年,全美就有110万人接受了激光近视矫治手术——可见,如果这种手术是一个基于追逐利益的骗局,那么受害者将遍布全世界,整个全球眼科医学界都将是“昧着良心将患者当做小白鼠的恶魔”。事实果真如此触目惊心吗?
如同所有其他手术一样,LASIK手术也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网络文章中对LASIK手术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该手术对角膜结构的影响以及后续发生圆锥角膜甚至失明的风险之上。事实证明,LASIK手术矫正视力的短期和长期效果都令人满意,术后晚期屈光不稳定的发生率低于1%,并非网文所称会在短期内恶化。不过,术前近视度数越高,术后发生视觉障碍并发症的几率也越高。而术后发生角膜持续变薄(膨胀恶化为所谓圆锥角膜)的几率也在1%以下(参考文献4-6报告发生率分别为0.04%,0.2%和0.6%),并非网文所称的那样成为身体里的“定时炸弹”。
实验证明,LASIK术后剩余角膜厚度是影响角膜强度的主要因素。剩余角膜基质越厚,发生圆锥角膜的风险也越小。在一项以猫眼为对象的动物实验中,研究者将猫眼分为4组分别进行LASIK和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对角膜后表面的前突量进行测量,证实与角膜皮瓣相比,剩余角膜基质过薄是术后角膜后表面前突形成圆锥角膜的主要原因。目前国际上以250微米为限,但低于此限是否一定会发生圆锥角膜,或高于此限就一定不会发生圆锥角膜,尚无实验数据证实。有学者对LASIK术后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的安全值及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的稳定时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中央均有不同程度向前膨隆,角膜基质床越薄者前膨趋势越明显,角膜基质床越厚者1年内角膜后表面曲率稳定或回复越明显。所有病例角膜后表面曲率在术后2年与1年的比较中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可见,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保留足够的角膜基质,角膜后表面曲率会随时间趋向稳定甚至回复,并不会发生角膜越来越薄以致失明的问题。
如此看来,尽管LASIK手术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风险,却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实施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往往手术本身只需要十分钟,而术前检查则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只有符合手术条件的眼睛才能在LASIK术中获益,同时将风险降至最低。接受手术的患者近视情况应已保持稳定2年以上,600度近视以下矫治效果较高度近视更理想。一般来说,年龄最好不要低于21岁。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患者不适宜进行LASIK。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也不能接受这项手术。术前要进行角膜厚度测定,正常角膜厚度应在490微米至650微米之间。瞳孔直径不宜过大,否则术后易发生眩光等问题。另外,还要排除其他眼部疾患如感染,青光眼等情况。总之,审慎地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安全的前提。
至于“为什么医生自己不去做LASIK,却还要戴着眼镜?”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奇怪。就好比整形科大夫并不是个个都要割双眼皮垫鼻子隆胸削下巴,卖坚果的小贩一日三餐并不都拿糖炒栗子当饭吃一样,需求才是第一位的。何况,据我所知,爱美的医生们去做LASIK的并不少见。
(感谢松鼠游识猷、沐右的改进意见)
1 杜之渝, 吴宁玲, 吴大勇,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安全值分析. 中华眼科杂志,-744.
2 李赵霞, 谢立信, 胡隆基, 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瓣及瓣下角膜厚度对角膜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华眼科杂志,-155
3 Steven E. Wilson. Use of Lasers for VisionCorrection of Nearsightedness and Farsightedness. N Engl J Med -475
4 Randleman JB, Russell B, Ward MA, et al.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for corneal ectasia after LASIK. Ophthalmology 7–275.
5 Rad AS,Jabbarvand M, Saifi N. Progressive keratectasia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J Refract Surg 8–S722.
6 Pallikaris IG,Kymionis GD,Astyrakakis NI. Corneal ectasiainduced by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6–1802.
本网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 &&Designed By &&&基于做近视激光手术后视网膜脱落风险有无科学依据? .cn &&&&&日&&&&&10:32:33&&&&&星期二&&&&&来源:今日早报&
杜新华主任医师在为患者做近视激光手术
  暑假前夕,杭州的林女士就在考虑要不要带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去做个治疗近视的激光手术。儿子两只眼睛视力相差比较大,左眼近视50度,右眼却有400度,平时佩戴眼镜就不是很舒服。
  像林女士这样,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为数不少。
  每逢高考结束或寒暑假、公务员考试、警官学院招生和部队征兵体检,是许多眼睛近视患者选择做激光手术的高峰期。
  做激光手术该注意些什么?是否人人适合做?网上曾讨论的视网膜脱落风险到底存不存在?昨天,记者特别请浙医二院眼科中心的专家们做了详细解答。
  激光手术宜等视力稳定两年后再做
  “现在一些家长有点操之过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做激光手术的。”金红颖说,在做激光手术的时候,曾经碰到一些只有50至60度近视的人,也要求做手术。其实轻微的近视,并没有大的影响,不必都来做手术。
  还有一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出现近视情况,马上考虑来做激光手术,这也是不必要的。“一般做激光手术,我们都要求必须年满18周岁,近视的度数已经稳定两年以上。”金红颖说,过早地做激光手术,会使手术远期效果不太理想。
  比如一些做了激光手术的人,过了一阵子,发现视力又下降,觉得肯定是手术失败了。
  “其实这些视力回退的人,有一部分就是过早地做了手术,一般我们医院在做手术之前,都会要求必须视力稳定两年以上。”金红颖说,一部分视力回退的人,则是因为手术后不注意用眼卫生,用眼过度导致。
  “激光手术通俗点说,就是在眼睛的角膜上做一个镜片,把原本戴在眼睛上的眼镜,放到了角膜上。如果过度用眼,还是会回退的。”金红颖说。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自身的角膜特别薄。每个人的眼球对角膜都是有一定的压力,做了激光手术后,被削薄的角膜因为眼球的压力而扩张,这种扩张对于角膜特别薄的人来说,会显得明显一些,可能会出现视力回退。
  “对于角膜薄及高度屈光不正的患者,我们开展了一种最新的手术方法‘个性化超薄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一方面,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特殊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使手术后能够保留更多的角膜基质床,增加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减少术后产生角膜后表面膨隆继而并发圆锥角膜的风险。另一方面我们会预防性用药,滴一些眼药水,可以预防视力回退现象的发生。”金红颖说。
作者:&通讯员 傅跃增 记者 黄淼君&&&责任编辑:陈玲波
&&网友评论
&&精彩图片
&&分类信息
&&热点专题
&&论坛热帖
&&视频推荐
中国台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台州网(包括台州日报、台州晚报、台州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台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台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台州网(包括台州日报、台州晚报、台州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台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图文】近视眼激光手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近视眼激光手术
&&近视眼激光手术
大小:125.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眼科名医蔡瑞芳近日宣布,不再做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因发现患者术后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激光近视矫正术可能有后患”。对此,网友纷纷热议。在某网站发起的调查问卷中,表示“绝对不会做”的占33%。中国每年有超过150万人接受该手术。那么,激光近视手术到底安不安全呢?[]
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出品
责编:邱天人
LASIK融合了两种矫正早期技术
&&&&LASIK手术的概念可追溯至1970年,Jose Barraquer医生发明第一个角膜切割器(microkeratome),以切割极薄的角膜瓣以改变角膜弧度,这种手术称为keratomileusis。已成为当今全世界最普遍的角膜屈光手术。 &&&&1983年,准分子激光治疗设备被发明,1985年应用于临床治疗近视(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开拓了一种新的安全而精确的近视矫正方法。PRK多应用于治疗700度以下中低度近视的病人,缺点是手术后几天内会有疼痛感。但由于破坏了角膜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可出现角膜浑浊、眩光和屈光回退等并发症。 &&&&1990年,意大利医生Lucio Buratto与希腊医生Ioannis Pallikaris把上述两种不同的手术技术融合在一起,共同开发出LASIK手术。由于手术比其他同类手术的准确度高,副作用却较少,尤其与PRK相较明显减少术后疼痛的现象,因此很快便流行起来。
LASIK的原理
&&&&LASIK,全称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手术对象是人的角膜。理想状态下,眼睛把入射光聚焦到视网膜上,我们就能看清楚东西了。但是近视的人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通过配戴近视眼镜――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将焦点后移到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作用。手术矫正近视则是通过改变眼球的屈光结构来调整光线的聚焦。角膜提供了整个眼睛屈光力的约2/3,LASIK手术正是通过改变角膜屈光率――相当于把角膜中央一部分做成一块镜片――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的。 &&&&LASIK手术的过程并不复杂:先在角膜中心区表面切削一个大约100-180微米厚的“盖子”形的带蒂皮瓣并翻起,暴露皮瓣下角膜基质,然后利用高能准分子脉冲激光把一定厚度的角膜基质烧灼掉,最后将“盖子”盖回原来的位置,无需缝合。角膜上皮细胞会在24-48小时之内完全修复。紧接着角膜的的基质,也会逐渐自我修复。
LASIK手术步骤图解
并发症主要是“圆锥角膜”
&&&&激光矫正近视实际上是在角膜中央做了一块凹透镜,实际上“削薄”了角膜的厚度。而要知道,眼球里面充满了液体,对每个方向都有液体压力,当某部分的容器壁变薄,对压力承受能力低,就有可能向外突出。在接受激光矫正手术后,有极低概率会发生角膜持续变薄的并发症,而进而这部分角膜受压突出,形成“圆锥角膜”。
不过并发症几率并不高,在1%以下
&&&&研究表明,激光矫正术后发生角膜持续变薄的几率在1%以下(据文献报道发生率分别为0.04%,0.2%和0.6%),并非网文所称的那样成为身体里的“定时炸弹”。降低术后视觉障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LASIK术后剩余角膜厚度是关键。实验证明,角膜厚度是影响角膜强度的主要因素。剩余角膜基质越厚,发生圆锥角膜的风险也越小。在一项以猫眼为对象的动物实验中,研究者将猫眼分为4组分别进行LASIK和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对角膜后表面的前突量进行测量,证实与角膜皮瓣相比,剩余角膜基质过薄是术后角膜后表面前突形成圆锥角膜的主要原因。一般国际研究上以250微米为限,而一般手术操作中要保证410微米的余量。 研究人员还发现,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中央有向前突出的现象,不过角膜基质较厚者1年内角膜后表面曲率稳定或回复越明显。两年内也不会有进一步的大的变化。 &&&&另外,关于激光矫正近视的动物实验及其术后观察早在80年代就已同步进行,基本不存在“缺乏长期观察”的问题。
“医师封刀”可能因所用技术设备较旧
&&&&据《联合报》的报道,“封刀”的医生蔡瑞芳本人强调,激光近视手术安全、准确度高,99.9%都没问题,至于他临床上观察,部分术后并发症现象,提醒若是已经动刀,又有慢性过敏性发炎者,建议控制发炎现象,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前主任郑英明,当年代表台湾眼科界参与了同台湾卫生署协商激光手术开放这一过程,他在接受采访时,很直接地说,蔡瑞芳只说自己20年的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但蔡医生更应该说明的是他动手术时使用的是哪种仪器。 &&&&台湾 “卫生署医事处长”石崇良也强调,除非医师的见解发表在国际期刊,且经医学会的科学讨论认为手术确实不再适合,否则“卫生署”不会禁止这项手术,其它国家和地区也未明文禁止激光近视手术。 &&&&台湾眼科医学会前理事长林脑R脖硎荆拦杂谥瘟剖质跏盅辖鳎绻す饨邮质醪话踩拦换峥欧尚性苯邮苷庀钍质酢 &&&&至于激光近视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如眩光、夜间视力变差及干眼症问题,台大医院眼科医师王一中强调,近年来激光仪器已大幅进展,包括前导波激光、虹膜定位仪等,都会使可能并发症降到最低。
激光矫正手术会对老年时的白内障手术有小幅度的影响。
用“飞秒激光”进行的LASIK将是一个更安全和精确的改进。
经过激光矫正手术以后,会影响暗环境视觉
&&&&一些人存在疑问,为什么许多眼科医生自己不接受激光矫正而戴眼镜,是否是他们自己对这种手术不信任呢?其实并非如此,这要从“眩光”说起。 &&&&激光矫正近视的方法可以理解为在角膜上安上了一块眼镜片,有点类似隐形眼镜。不过不同于隐形眼镜的是,这块“镜片”没有一般的隐形眼镜镜片那么大。而我们看东西的时候,光线是要通过角膜后面虹膜上的一个孔进入眼球的,这就是瞳孔。一般的镜片都能足够大,保证所有进入瞳孔的光线都已经通过了镜片。但是激光矫正手术造出的这枚“镜片”就不一定保证得了这一点。当瞳孔较大时,周围就有光线不通过“镜片”进入瞳孔。这些周围光线所成像的清晰度与中央部分不同,光线在“镜片”边缘还会发生散射,叫做“眩光”。这都会造成视力下降。 &&&&影响瞳孔大小有两个因素,一是个体差异,所以有些天生瞳孔大的人本来就不适合做激光矫正。二是外界光线强弱,大家都知道,人的瞳孔在暗处会变大,所以做过激光矫正术的人在暗处的视力会变差,而眼科医生往往常在较暗处工作,为了不影响工作,做激光矫正的就比较少。
只是矫正术而非治疗术,是否做主要看有无摘眼镜意愿
&&&&必须指出的是,LASIK方法进行的激光近视矫正,只是一种“矫正术”而非“治疗术”。所以它并不是“治好了”近视,而只是矫正。在这个意义上,它与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等矫正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显然,激光矫正近视不必另备眼镜,比较方便,且也不容易因为硬质眼镜框架而受伤。这是其优点。但是诸如可能的并发症、影响暗处视力也是其劣势,而且作为一项手术,本身也会有较小但不能排除的风险。一般来说,医生首先会对你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手术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年龄不能太小、不再哺乳期、原有的角膜不能太薄、瞳孔不能太大等标准。当然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有迫切的需求。比如你常夜间工作,那最好不要做,但如果你常做户外运动,那也许做了更好。
也有一些只能做激光矫正的情况
&&&&也存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非做激光矫正不可的。例如一般人使用框架矫正近视时,眼镜与眼球是有一段距离的,众所周知,这样通过凹透镜看东西会导致成像被缩小,度数越高成的像越小。而人眼有两个,在看东西的时候需要将双眼成的像组合成一个像。当双眼的度数差距比较大(一般是250度以上)的时候,双眼通过框架眼镜所成的像大小差距过大,大脑无法将两个像融合在一起,这称为屈光参差。 &&&&存在屈光参差时,医生会建议通过改变眼球表面屈光度的方式进行视力矫正。主要是隐形眼镜或激光矫正术。虽然激光矫正术不是完美的,隐形眼镜也存在透氧性差,阻碍角膜呼吸等问题,如果本人不喜欢或对隐形眼镜耐受性差,则也只能接受激光矫正手术。 &&&&本专题部分资料来自于果壳网及科学松鼠会。
您是近视吗?
您认为激光近视手术足够成熟吗?
&已经成熟了
&还不够成熟
如果您近视,您会去做激光矫正手术吗?
&会考虑,不一定
&&&&激光矫正近视手术瑕瑜互见,不必盲目相信或贬低,在充分获取信息后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权衡即可。
我来说两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网膜出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