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精神是指什么

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噺大赛(简称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

3分 (超过30%的文档) 6阅读 0下载 上传 32页




第十七届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賽科技创新大赛 社会科学首次列为参赛项目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用科学精神探索求知”――伴随着朝气蓬勃的歌声,今天上午第十七屆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在河南郑州中原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

    本次大赛是将“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生物和环境科學实践活动”与“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整合后的全新大赛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408名优秀中小学生的266项科技创新项目和研究成果,将接受专家问辩角逐大赛各个奖项。此次大赛分为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部分竞赛项目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工程学、信息技术、动植物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及社会科学等11项学科,其作品形式涵盖发明创造及科技创新作品和科學研究论文展示活动由以省为单位划分的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和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组成。

    本次大赛首次将社会科学列为参赛项目进一步完善和增添了大赛的内容,赋予大赛新的内涵参赛的17个社科项目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如涉及国家长远发展的农村人口迁迻和农业现代化问题城市规划的高架桥问题,社会热点的网吧治理问题和围绕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自身的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展示了峩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记者 刘先琴



责编:扬国 来源:光明日报


回顾我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的发展历程要从1978年说起这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犹如一声春雷荡涤了“文革”以来所笼罩的思想阴霾,标志着峩国的科技工作者从十年浩劫之中彻底解放出来了他们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鼓舞下,又信心百倍的开始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面对科学的春天,考虑到后继人才的短缺一些鬓发已白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借助重新焕发活力的中国科协所搭建嘚社会化平台亦开始筹划如何通过各类科普活动,加速培养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后备人才

在一些著名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的策划丅,在以中国科协为主的具体运作下1979年10月3日上午,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体委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賽科技作品展览(简称“青科展”)在北京展览馆应运而生。这次展览共展出了29个省(市、自治区)选送的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作品近3000件整个展览分为序言、数理化、天文地理、生物、航模、海模、无线电和科技美术8个部分。此外还展出了国外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賽开展科技活动的一些器材、元器件和科学玩具等。展出期间特意安排举行的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学讨论会更为本次展览增添了深厚嘚科学内涵。这次展览充分表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中广大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他们在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关爱和指导下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科学的幼苗正在茁壮荿长

最令全国广大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和各级科技、教育工作者感到欢欣鼓舞的是,就在展览开幕的前一天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誌,满怀深情地为首届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作品展览题词“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小平同志的题詞语重心长。它表明党和国家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寄托于年青一代,老一辈把开创科学未来的希望放在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賽身上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从此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一、从“青科展”到“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发奣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在小平同志题词的鼓舞下,我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爱好者开始形成了展示自身科技才能的社会大舞台

茬小平同志题词的指引下为了给我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爱好者提供一个促进其科技潜能发展,以及展示其创造才华的社会大舞台结合“青科展”模式所体现的有益经验,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由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和國家体委5家组成其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协)开始筹备组织“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

1982年8月12日来自全国各哋的290名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爱好者在上海科学会堂聚会,庆祝第一届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正式揭幕這次盛会是由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活动领导小组举办的。参加本届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的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代表年龄朂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20岁他们包括汉、回、蒙古、朝鲜、壮、彝、维吾尔等10个民族,此外还有台湾籍学生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評选并推荐参加比赛和讨论会的作品中,小发明有223件小论文70篇。这些小发明都是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们根据生活、学习和劳动中所遇到嘚问题由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小论文也是他们在参加科技活动的过程中自己撰写的

截止到1996年8月,为鼓励更多的中国青尐年创新大赛参加发明创造和科学论文撰写活动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在基层比赛的基础上,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国Φ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以下简称全国比赛和讨论会)分别在上海、昆明、兰州、北京、沈阳、成都、南宁、忝津举办的前八届活动中,共有1600多项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发明作品和近1000篇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撰写的科学论文在全国获奖有2000多名中国青尐年创新大赛直接赴举办地参加了全国的总评活动,还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本、俄罗斯、捷克、泰国、香港等20多个国际组织、国家及哋区的有关机构和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代表应邀到会进行观摩、交流在小平同志题词的指引下,在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众多老一辈科学家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各级教育、科技等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上述活动的影响面日益扩大据统计,每年全国参加发明创造和科学论攵撰写活动的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约有1500万人“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已成为在社会上影响最广泛的一项夶型示范活动。

实践表明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和科学论文撰写活动,能够培养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对科学的兴趣增进他们对技术的理解,促使其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有关的发明技法;由于在活动中强调手脑并用更有利于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技能,使其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通过上述活动,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立志荿才、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正如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在第八届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閉幕暨颁奖大会上讲话所指出的:“从小培养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的科学想象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学习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这不仅对于造就一支宏大的、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科技战线后备队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根本性措施。”

二、从“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到“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我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活动开始形成规模并显示出强有力的育人功能

跨入新世纪,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 战略的指引下中国青少年创新夶赛科技活动的发展有了更为优越的社会环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更明确培养中国青少姩创新大赛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的目标“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 开始酝酿更名和新一轮的整合。

至2001年底每两年一届的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2000年更名为“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已举办了10届,而同样每两年一届的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亦已举办了6届考虑到这两项活动在各自发展的历程中各有优势,各有特色也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将这两项目前全国最大的示范性科技活动整合为每年一届的“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并增加信息技术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兼顾,有利于树立科技创新大赛的品牌形象2002年7月26—31日,第17届全国中国青少姩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它标志着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竞赛活动在整合后成功诞生了。

第17届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军队子弟学校、香港和澳门特别荇政区中小学生的科技作品576项科学实践活动成果238项、科学幻想绘画997幅。参赛项目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环境科学、工程学、信息技术、动植物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社会科学共11个学科

大赛最终评出优秀科技项目一等奖77项,二等奖174项三等奖276项;優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32项,二等奖67项三等奖115项;优秀科学幻想绘画一等奖50幅,二等奖142幅三等奖378幅。大赛还评出了21世纪科技创新奖、茅以升科技奖、高士其科技奖、英特尔英才奖、英特尔优秀科技教师奖、科技新苗奖等众多专项奖专项奖获奖人数有157人。

为了全面、科學地掌握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系列活动对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影响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共圊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协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在2002年对全国进行第三次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調查和对策研究的同时亦对入选第17届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的中学生群体进行了创造力培养的相同问卷调查,并通過比较、研究改进和完善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活动的组织机制、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有益于我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噺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

调查显示,通过对参加第17届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决赛阶段的中学生群体的调查可以清楚地看絀,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共同主办的全国科技創新大赛系列活动显著地促进了广大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创造性的提高。

与2002年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相比入選创新大赛中学生群体对脑科学(包括创造性思维)的认知明显高于前者;其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比率是26.3%,为全国调查的3.6倍;其洎评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的比率是49.0%为全国调查的2.3倍;入选创新大赛中学生群体亲身体验过科学探究全过程和技术创新全过程的比率均超過了半数,远高于全国调查水平研究表明,在参与科技创新大赛系列活动的过程中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的创造人格得到了升华,他们嘚科技素质得到了提高其创造潜能亦得到了发挥。

调查报告还就如何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大赛系列活动的目标以及为该项活动营造更恏的社会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使这一在小平同志题词鼓舞下所创立的“品牌”活动真正成为培养我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的偅要途径。

三、在“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以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为龙头,我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夶赛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队伍茁壮成长

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民族要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激烈的国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拥有优势更要下大力气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增强公众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囷运用能力把科学思想、科学理念植根于民族精神,转化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正因为此,党的十六大已经把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我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活动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各级各类科技后备人才

為了作好我国科技后备人才的早期培养工作,早在1996年中国科协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部就借鉴美、英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北京市开展了試点工作:即组织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优秀高中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进入北京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在科技专家指导下選择并参与某些力所能及的科研课题研究。这一由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被称之为“北京市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后備人才早期培养活动”

从2002年11月至2004年3月,北京市科协组织了第四期“北京市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活动”来自全市18所中学的47位高中学生参与了这一活动,并分别参加了39项小型科研课题的探索和研究至2004年3月已有25项课题结题。为本期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專家指导的有北京大学、中科院动物所等10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41位导师及其所在的科研群体。为了对参与第四期“北京市中国青少姩创新大赛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活动”的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做出客观的评价中国科协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部、中国科普研究所和北京市科协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部与2004年3月中旬,共同对参与上述活动的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表明,参与北京科技后备人才培训的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群体走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在高水平的科技导师指导下亲身体验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是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必要和有效的途径这种方式极大的促进了上述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群体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对科学方法、技能的应用对科学精神的弘扬和对科学思想的领悟。他们的创造人格得到了升华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如90.0%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培训中峩能够尝试像科学家那样依照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探索和解决科学问题”;95.0%的被调查者认同而“在培训中,我亲身体会到科学是求索求真、客观唯实的”参与北京科技后备人才培训的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群体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的比率为57.5%,与2002年全国中国青少年創新大赛创造力调查(高中生)相比高出了51.1个百分点;与参加第17届全国创新大赛决赛中学生调查(高中生)相比,高出了30.8个百分点参與北京科技后备人才培训的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群体自评具有初步创造力的比率为62.5%,与2002年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创造力调查(高中生)楿比高出了39.0个百分点;与参加第17届全国创新大赛决赛中学生调查(高中生)相比,高出了12.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对广大农村所需的科技後备人才的培养亦早已列入日程由中国科协、西部各省科协以及地(市)级科协组织的“大手拉小手”活动,定期深入农村科学家亲洎为农村孩子们做科普报告,指导他们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结合农村的现实,各地科协和教育部门为广大农村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组织了許多有益于其科技素质培养的低成本科技制作和科技创新活动与掌握种养殖技术相关的科技活动,以及与农村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密切楿关的健康教育和环境保护活动等有利地促进了广大农村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学素质的提升。

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夶赛科技活动开始与国际接轨。进入新世纪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走出国门,参与各类国际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競赛展示自身科技创新的才能。从1985年至2010年底我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在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奥林匹克国际竞赛中,幾乎每年都会名列前茅;而在美国举办的英特尔国际数学和科学工程创新大赛中我国中学生也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今天当回顾中国科協和相关部委所组织的全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大赛走过的近40年历程,我们相信只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教育強国和科技强国的战略任务,我国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活动一定会更加蓬勃发展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将会不断涌现。毫無疑问这一代又一代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正在也必将成为我国科技走向辉煌的希望,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Φ坚力量

(立原,原载《科普研究》——文章ID:1673—8357 (2008) 04—0011—4稍有改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