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题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关爱儿童,关注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热&荐&&★★★&编辑:忧单&|&来源:www.2liang.net&|&时间:
导读: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至少有4000万到5000万的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又不被家长及时发现及重视,导致患病儿童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未来的正常生活。
现代家庭多数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孩子自然就成了家中的“小霸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自然也就高了,但父母往往只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忽略了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
自卑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有些儿童会因为自身上一些缺陷或者是学习成绩差,更甚至有些儿童从小就认为自己相貌不够同伙漂亮等等原因会产生自卑心理。特别是当他们这些认为不如人的地方受到了同伙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的时候,这部分儿童更会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对什么事情也提不起兴趣,感觉什么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有部分自闭症儿童其实是一种天生带有遗传过来,但是现在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儿童其实是遭遇家庭冷暴力、老师的教育方式不恰当、或者是脑部受到刺激伤害而引发的,这部分儿童会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主动加入其他的人的生活和交谈中,缺乏主动与他人交流的欲望。
所属栏目:
                    
【儿童教育】导读
【儿童教育】栏目:
【儿童教育】专题: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25.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特殊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由于自身缺陷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引导。那么,什么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通常有哪些分类?与普通儿童相比较,特殊儿童的教育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呢?别困惑,本文告诉你答案。
什么是特殊儿童
1.广义指在智力条件、语言肢体行为、情绪表达,与感官等多方面表现尤为特殊的儿童。特殊儿童群体的“特殊”性体现在它囊括了落后和超前于正常儿童发展,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儿童。2.狭义指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存在缺陷的残疾儿童,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缺陷儿童”和“障碍儿童”。
特殊儿童的类型
1.据广义划分根据广义的理解,《美国特殊教育百科全书》中将特殊儿童划分为智力超前、智力低下、具有身体或感官缺陷、肢体残疾,以及其他在语言、学习和行为上产生障碍损害健康等类型。2.据狭义划分按照特殊儿童狭义解释来对特殊儿童进行分类是我们常用的分类方式。主要划分为智力、听力、视力肢体的残疾和多重残疾等。另外,在语言、行为和情绪表达上具有障碍也属于特殊儿童存在缺陷的表现。3.国家差异由于对于儿童残疾种类的划分以及名称表述在各个国家的规定中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不同国家,特殊儿童的范围也不尽相同。比如,在美国残疾儿童有11类,而在日本则少了3类。
特殊儿童的教育
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应当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身心状况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考虑儿童正常器官代偿的同时,充分利用其发展正常的能力来弥补先天缺陷。但不管面对什么状况的特殊儿童,在教育和生活中都需要家长和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教育进度可适度放缓。同时对于特殊儿童取得的细微进步都加以鼓励,关心并及时疏导特殊儿童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同伴、家人和社会。1.盲童(1)由于盲童具有视觉缺陷,认知途径有限,可以通过教授盲文来帮助盲童联系概念与实物。(2)通过提高交流能力,掌握生活技能,带领盲童熟悉周边环境,以帮助他们在黑暗中展开日常生活。(3)帮助盲童加强除视力缺陷之外,其他代偿能力的发展,如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动作的协调能力,可采用音乐体育等小活动来进行能力训练和提升。2.聋哑儿童 聋哑儿童可以通过助听器的辅助来进行训练,配合着发音,看嘴型的练习,逐步学习说话和写字,慢慢突破语言交流的障碍。在教育聋哑儿童时,要尤为关注聋哑儿童视觉状况和动作精细度。由于聋哑儿童在交流时具有障碍,因此更要多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3.肢体残障儿童肢体残障儿童在智力发展上无异于正常儿童,他们在学习中虽然由于身体残疾因素比正常儿童要更加艰难,但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同样可以取得不亚于正常儿童的学习成果。因此对于残障儿童的顽强意志要多加支持鼓励,培养他们克服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困难的毅力。体育锻炼在增强儿童意志的同时也让身体更加结实,以此来弥补生理上的残缺,促进正常器官代偿能力的发展。
特殊儿童的常见心理问题
1.自卑由于自身的缺陷,此类孩子更容易偏向自卑。他们不情愿接受自己残缺的一面,在正常儿童面前总是感到低人一截,担心同学和老师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在羡慕其他孩子的健全时,往往也为自己的不幸感到悲悯,为命运的不公感到愤懑。而现实生活带来的挫折又一次次挫败他们竞争的勇气,来自于升学、就业和社会传统的偏见,令一些特殊儿童愈加自卑沉沦。2.孤僻缺陷给特殊儿童带来了与正常儿童之间的隔阂,他们常常无意识地将自己排除在正常儿童之外,渐渐形成了独处的习惯,只愿与自己的同类伙伴交往。长此以往养成了封闭、孤独的性格,往往为人孤僻、敏感、内向,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他人,并且缺乏合作意识。3.依赖一些特殊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缺陷感到自责,认为是自己的疏忽所致,内心倍感愧疚,所以对孩子过多地呵护和照顾,渐渐促成了孩子依赖的习惯。对孩子太过于照顾的后果,会让孩子养成了懦弱依赖的性格,变得难以正常表达,也不愿和他人相处,时刻要专人照料。最后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在无法达到目的时就暴躁、蛮横,无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和学习,对于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事也一味依靠他人完成。4.痛苦沮丧有的特殊儿童长期沉溺在由生理缺陷带来的负面情绪中,整日忧郁沮丧,丧失了直面挫折的勇气,这阻碍了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进步。5.敏感多疑,自尊心强常
常对他人的行为产生误解,总是凭着感性思维对事物表象加以推测、臆想。即便面对与自己无关的事物,也会显露出怀疑、抵触的情绪,并且十分明显地表现在面部
表情和语言中。由于自身缺陷,他们渴望他人尊重的同时也害怕别人会歧视自己,他人稍微显露出不尊重就会刺痛他们的内心。
特殊儿童的引导方法
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首先自身应该要先疏导心情,不要使消极,苦闷的情绪来主导自己的行动。其次家长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根据特殊儿童常有的心理问题来对症下药,一一解决,这样会令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在这些条件之下,家长的引导方式有:1.面对现实,勇于接受(1)教育孩子正确地看待自身缺陷,要勇于接受和面对现实。命运对于每个人都是相对公平的,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苦难,用一些励志正面的故事来激励孩子,带来希望和理性的种子,使孩子远离怨天尤人的思想。(2)当他们受到恶意的语言攻击和侮辱时,要给孩子信心与勇气,面对恶意伤害不卑不亢,要学会适度容忍,但也勇于理直气壮地批评和反驳这些人的恶行。不把自己缺陷看成令自己低人一等的软肋和耻辱。2.提供任何学习的机会抓住任何能够让孩子得到学习的机会,即便在求学路上困难重重,也要克服一切困难去上学。残疾儿童学校能够更加符合特殊儿童的需求,当地没有此类学校的话也可以申请进入普通学校。实在无法上学,也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坚持文化知识的学习,知识是能够改变和充实生命的力量。3.呵护有度,减少依赖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缺陷渴望他人的关怀和帮助,家长要提供必要的身心上的呵护,但要适度,既要鼓励孩子同时也要培养其独立能力。通过给孩子讲一些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来鼓励孩子自强自立,远离依赖心理。尤其是在孩子面临困难时,要鼓励孩子坚强面对。千万不能过度怜悯和保护,衰减其意志。4.积极鼓励,循序渐进对特殊儿童的要求不要过于苛刻,给孩子树立力所能及的目标,给予孩子自信心,不吝啬鼓励和精神支持。使孩子在实现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积累信心,树立追求成功的精神。5.参加各种群体活动支持孩子融入集体,特别是参与多为特殊儿童参与的活动。不但能够帮助孩子丰富生活,扩大视野,更能够使孩子在于同伴的相处中学会为人处事、待人之道的社会能力。特殊儿童也需要友情,切不可过分保护而禁锢孩子的人际交往。
相关专家解答
2个回答 - 最新回答: 日已采纳:在本校名额之内,就会招收。2.特殊儿童能上幼儿园吗对于一些智力、听力和身体上有...我是一个三岁幼儿的妈妈,目前宝宝还没有上幼儿园,由于我们是外地进城打工...
6个回答 - 最新回答: 日已采纳:这个孩子明显是不喜欢与人交流,缺少关爱、他觉得那些都是不安全的,只有不...我一个叔叔家的孩子,(男孩,十岁了,)孩子有自闭症,一直都不肯和别人说...
2个回答 - 最新回答: 日已采纳:特殊儿童并不是说明宝宝的免疫系统有缺陷,所以可以给宝宝打预防针,并不会影响到宝...已解决,谢谢!...
育儿网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号【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儿童心理障碍有哪些_心理健康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儿童心理障碍有哪些
养生之道网导读:日常生活中,不可忽略的儿童身上有很多不好的心理问题,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小编就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如何应对写下下文,希望我们能更加了解孩子并且帮助孩子克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般性的问题
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特殊性的问题
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
儿童疾病类问题
如:自闭症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
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重覆且节奏性的动作;对於喜欢的东西相当执着且一成不变。活动量过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东跑西、爬上爬下、话多、手势多、父母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种孩子,他们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捣蛋的。一般而言,这些孩子的特征有:注意力难以集中、肌肉协调不良、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情绪不稳易发怒、过度敏感。儿童过度好动的可能原因有三种:一是家庭压力太大、二是轻微的脑部受损、另一种是天生就属於活动型的孩子。
儿童对鬼、神及不明物体的恐惧似乎是司空见惯,但是这种恐惧若持续不断地存在着,则将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恐惧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种,其一是过去可怕的经验所引起-如突来的巨响、朋友或兄弟的恫吓等;其二,恐惧可能是焦虑的代替品;其三是社会学习而来。
儿童抑郁症
典型的抑郁症表现为,当令人高兴的事发生时,病人仍然没有积极的反应。除了情绪反应之外,非典型的抑郁症还需包括其他表现,如增加胃口、增长体重、增加睡眠和行动迟缓。例如,典型的抑郁症有普遍的表现,而非典型的抑郁症表现正好相反,这些孩子睡觉的时间比普通孩子更长。
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譬如上课、做作业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比较差,不听老师的指挥。
解决方法: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让他们多做旋转性的运动。很多这类孩子坐过山车、海盗船之类的旋转性刺激运动都没太大感觉,从来都转不晕,这是因为他注意力不集中,先天平衡功能迟钝,处于那么晕的环境中也不知道,所以经常上课的时候像无头苍蝇,老师都拍桌子了他也不知道。所以这样的孩子就要让他多做旋转运动,转晕了,脑袋就开窍了。
性格不合群。首先体现为胆小,上了幼儿园不适应,上课不敢发言,经常被打,但又不敢喊人。另一种体现则相反,就是爱打人、挠人、咬人。
解决方法:对于胆子小的孩子,就让他经常去蹦床,以锻炼胆量。对于爱打人的小朋友,就要让他们多练习挤压式触觉。打人是因为他有饥渴症,在寻求一种压力,因此很多爱打人的孩子,其实在你打他几下后,他就不打人了,身上舒服了。因此,可以通过游泳运动,让水的压力来挤压他,还可以多给他拥抱。洗完澡以后拿毛巾把他卷起来,卷完后压他一下,这叫挤压式触觉训练,把他的压力给他传进去。
语言问题上有两个极端,一是到年龄了不说话,譬如两岁半了还不说话,要不然就是话多,不听别人的话,自己喋喋不休地说。还有就是抽动症,不停眨眼睛,耸鼻子。
解决方法:这些表现都与身体协调性不够好有关。身体协调性就是大脑对自己所有肌肉的感觉传递进来,然后再指挥他去及时行动。而有这些特征的孩子需要多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缺乏责任心:让孩子叫人,他偏偏不愿意叫人。
解决方法: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刻意忽略他的存在,故意让客人不理他,这时候孩子往往就会着急,他就会主动地叫阿姨好,叔叔好。这是因为孩子也有被关注的需要。这种需要,要让他体会到,他要是不给别人尊重,别人也不会给他尊重。这份责任感的培养,一定要从小开始赋予他,让孩子大约从五岁开始承担家务,选定一个酬劳标准,比方说拖地板给一块钱,倒垃圾给一毛钱。从六岁开始让他学会上闹钟,上学以后闹钟响了,他要负责把大的家叫起来,他要不叫家长就一直躺着,让他感觉到大家都指望着他叫起床,以此增添他的责任心。
分离性焦虑
分离性焦虑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分离焦虑是孩子入园期时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神经性呕吐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综上,小编就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儿童心理障碍有哪些,怎么应对儿童的心理障碍,儿童心理问题有哪些进行了一一阐述,希望对家长以及孩子有所帮助,克服心理障碍,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世界上十大最致命的动物10.毒镖蛙这种蛙体型娇小,但你千万不要被其迷惑,更不要轻易与其接触,因为它的背部能够分泌一种粘液状的神经毒素来抵御入侵者。一只小小的毒镖蛙释放的毒素足以使10...
养生之道网元宵节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元宵节习俗、元宵节吃什么、元宵节饮食疗养、元宵节饮食禁忌等与元宵节有关的饮食养生文化知识,了解更多的与元宵节有关的饮食养生文化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元宵节养生专题。...热销排行榜
1.2.3.4.5.6.7.8.9.10.
最近浏览的其他商品
浏览更多同类商品
【 】??????????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诊断与教育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读者对象:
¥27.40&&&
立刻节省:¥10.60
所属分类:
儿童精神分析-克莱因..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诊断与教育》是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莫源秋教授针对幼儿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难题和困惑,而精心撰写的一部著作。真实的案例、精辟的分析和和实用的教育策略,使《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诊断与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诊断与教育》与《透视幼儿心理世界:给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0―8岁儿童纪律教育:给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都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优秀指导书。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诊断与教育》是国内知名幼儿教育专家莫源秋教授奉献给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又一部力作。  作者选出了口吃、恐惧、吮吸手指、自慰、爱哭泣、攻击性行为、说脏话、厌食、注意力不集中等20种幼儿心理行为问题,详细阐述了问题的表现,并结合大量的案例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诊断策略和教育建议。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在“基本原理与方法”部分,作者通过实例阐述了增强、减弱和矫正幼儿心理行为的常用技术方法;在“实践与案例分析”部分,作者结合众多的实例分析了教师和家长的矫正策略是否正确,指出了正确的矫正方法和教育策略。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诊断与教育》: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其观察和模仿的结果。社会环境中的暴力攻击的因素为幼儿习得攻击性行为提供了观察学习的榜样。  (1)家庭冲突和暴力  如果家庭充满暴力攻击,那么,家庭就为幼儿提供了一系列不良的人际交往模式,幼儿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及其后果,获得了有关人际交往的知识和不恰当的攻击性冲突解决策略――攻击性行为是一种解决矛盾的可行办法。  有些父母常常采用体罚、打骂的方法对待孩子的调皮和不听话,实际上,这样做会在无形之中为孩子提供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原型,容易诱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这会给幼儿一定的心理暗示:“当别人让你不满意、不舒服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对待他。”  (2)同伴间的攻击言行  幼儿之间很容易产生行为上的相互模仿,幼儿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是通过认同、模仿已具有这些特点的小伙伴形成的,而且,这种模仿因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而逐渐升级。一个不愿攻击他人的幼儿在一个相互攻击的群体中,很快也会以攻击对付其他幼儿。现实中,我们就发现有些幼儿的咬人、打人行为是在入园后才学会的。  (3)暴力性大众传媒和游戏  影视是社会强加给幼儿的一种媒介,影视、网游中某些人物的暴力言行很容易被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无区别地加以模仿。如,动画片《奥特曼》中奥特曼打怪兽,以暴制暴、无所不能,成为幼儿崇拜的英雄。现实中,我们常看见幼儿学习和模仿奥特曼的言行举止,嘴里说着:“我是奥特曼!”手上、脚上做着奥特曼的许多经典动作,将自己看作奥特曼的化身,到处打打杀杀,攻击性特别强。又如,某幼儿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看了以后常常说自己是孙悟空,到幼儿园后见到其他小朋友冲上去就打,把小伙伴的鼻子打出血来,还振振有词:“你是妖怪,老孙来也!”?  3.不当的家庭教育误导幼儿  许多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由家庭的错误导向造成的。有一项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知道自己的孩了被人打了都会很生气,其中72%的家长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说:“别人不打你,你不要去打别人;别人如果打你,你就要狠狠地打回去!”在一次见习时我看到小波在户外活动时追逐小叶,追上后狠狠地打了小叶几下,这令我大吃一惊,我急忙赶过去制止并问小波:“小波,老师不是讲小朋友要团结友爱吗,你怎么这么狠地打小叶?”小波理直气壮地说:“他差点碰倒我。我奶奶说,谁要招你,你就狠狠地打他!”小波牢牢地记住了奶奶的话,却完全忘记了老师的教育。  4.溺爱与纵容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得到奖励或“默许”时,他便从攻击性行为中得到了“奖励”,以后会不断重复它。例如,幼儿在与别人争抢玩具时,采取攻击或推倒对方等行为获得了玩具,教师或家长不加理睬,幼儿以后就会更多地采取类似的攻击性行为。在外打架的孩子,如果家长不仅不批评,相反还夸奖孩子“真是好样的”,“在外面就是要厉害点儿,免得受人欺负”为  。孩子受到这类夸奖,就会更加喜欢攻击。相反,如果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如没收抢到的玩具、批评、惩罚,使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不是从中获得“奖励”而是获得批评、惩罚,那么他以后就会很少采用攻击性行为,以避免批评和惩罚。  5.不合理的活动空间密度及活动材料的配置  研究表明,处在一个嘈杂、拥挤的活动空间里,幼儿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人均空间密度在2.3平方米以上时,空间密度对幼儿的社会行为不发生影响;当人均空间密度下降到每个幼儿1.5平方米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增加,而合作性行为明显减少。另外,幼儿对活动材料和玩具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在集体活动中,如果活动材料和玩具数量较少或者玩具种类搭配不合理,极易导致争抢玩具的行为发生,进而引发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  6.认知错误  有时,幼儿喜欢攻击别人,可能是因为他存在错误的观点。请看案例5-2:  案例5-2  攻击与说“对不起”  某天下午,雷强打了小旭两拳,然后马上对小旭说:“对不起!”接下来,他转身又攻击俊杰、海东、小寒……然后,再一一地对这些小朋友说“对不起”……  闫老师发现雷强的攻击性行为后,立即对他进行了干预,可是没想到的是,雷强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对他们说‘对不起’了!”  雷强理直气壮地对小朋友进行攻击,那是因为他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只要事后说“对不起”就可以攻击别人了。  案例5-3  同伴不听话  一天早餐后,俊文哭着向周老师报告说陈天明打他。  周老师把陈天明叫过来,问他:“天明,你为什么打俊文?”陈天明不慌不忙地回答说:“俊文刚吃完早餐就跳绳。老师说过,这样会影响身体的。我叫他别跳了,他偏不听,所以我就打他了。”……  在陈天明的观念里,不守常规、不听劝告就该挨打。  7.遭受挫折  这是精神分析论的观点。这一学说认为:“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性行为。”比如,经常被班里的老师和同伴忽视的某个幼儿,为了引起老师和同伴的关注,可能会突然爆发出极强的攻击性行为――这是幼儿被关注的心理追求受挫的结果。又如,一个体质较弱的男孩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也可能会突然爆发出攻击性行为,如愚弄和欺凌比他更弱小的同伴或动物――这是幼儿追求自我价值感遭受挫折后的一种反应。  案例5-4  喜欢咬的樊军  樊军喜欢咬小伙伴,喜欢破坏,喜欢打人。  樊军感到孤独时,就会在离自己最近的小朋友身上随便咬一下。因为这样肯定会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至少可以有5分钟和老师在走廊里独处。  樊军咬人,原因就是他的被关注需要受挫。  有时候,幼儿为了让大人关注自己会不顾一切,哪怕大人批评打骂他,他也不在乎,因为在他们的逻辑里,批评打骂总比一点儿也不在意好。在每次咬人事件发生后,老师都会很在意樊军,还会把他带到走廊上独处一阵。其实,老师这么做适得其反――她屡次想要禁止的行为却变本加厉。  后来老师采用了新的解决办法:在樊军自己采取行动之前就主动给他更多的关注。同时,他再咬别人,就由教师助理而不是由主班老师把他带到安静的地方,并且只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告诉他:“你可以咬饼干、咬胡萝卜,但是不能咬人。我绝不允许你咬人。”最后,樊军真的改掉了以咬人来引起老师关注的坏习惯。  8.不良社会标签的作用  标签是社会(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身份证明,是社会对一个人的性质的界定。比如  “这个人是坏人”、“这个人是小偷”、“这个人不诚实”等,这里的“坏人”、“小偷”、“不诚实”就是社会给这个人贴的“标签”。社会标签理论认为,这些标签不一定能从客观上反映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因为有些标签是社会错误地强加给某人的),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将会“变成”什么。因为标签改变了别人对被贴标签者的认识,也改变了被贴标签者本人对自己的认识,进而影响到他的发展,并使之最终成为标签所标定的身份。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别人对他的反应及他对别人的反应的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每个人在年幼或年轻的时候都曾做过越轨的事,犯过一些错误,但最初这类行为都是暂时的――或是出于一时的冲动,或是由于一时好奇,可是有些人的此类行为后来变成了习惯性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人在做越轨的事时,被人察觉并被公之于众,他们也由此被人们贴上“越轨者”这一标签。此后,其他人就开始根据这一标签来对其做出相应的反应,结果,这个人在社会的强化下也就有意或无意地接受了这一标签,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自我概念――我是越轨者,我是异类人,并且做出相应的举动,最终使标签成为“自动实现的预言”。  同理,当幼儿偶尔表现出一些攻击性行为时,教师给这些幼儿的消极评价,如给某个幼儿贴上“攻击性强”的标签――老师在公开场合训斥说“你为什么总是打人?”“你为什么总爱打人?”“你真是个富有攻击性的孩子!”,这样,很容易使其他幼儿对该幼儿产生“他爱打人”、“他是个坏孩子”的偏见,处处小心提防着他,不愿与他交往,久而久之,幼儿也觉得自己富有攻击性。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时,受到批评的总是他――因为在别人的眼里他就是个爱攻击的孩子――这样,容易使该幼儿产生“反正我不去攻击别人,别人也认为我有攻击性,还不如我真的去攻击别人呢!”的想法,这就让该幼儿在攻击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9.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足够的与人交往的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面对与同伴的矛盾或冲突,他们也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只会通过简单粗暴的攻击性行为来解决,这也增加了他们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案例5-5  打人“有理”  美工活动区有人吵起来了。  “豆豆,你怎么能打人呢?”  “豆豆,你为什么打莉莉?”  “她,她,她不让我用红色!”不善于表达的豆豆吞吞吐吐地说。  “莉莉!彩笔应该是大家一起用的!你为什么不让豆豆用红色?”  莉莉小声地说:“她要从我手里抢,可是我还没有用完!”  “豆豆,莉莉没有用完,你就等一下嘛!”  “抢别人的东西还打人,你不乖!”  “对!你不乖!我们不喜欢你!”  豆豆哭了,抱着头趴在桌子上。  看到这里,郭老师走过去对豆豆说:“你想用彩笔的时候,和莉莉商量了吗?”豆豆边哭边说:“没有。”“莉莉没有用完彩笔,你们可以商量一下,或者等莉莉用完你再用。你打莉莉是不对的。”看到豆豆不说话了,郭老师拉着她的手,对她说:“你问一下,莉莉要不要原谅你呢!”豆豆抬头看看旁边的莉莉,小声地说:“你能原谅我吗?”莉莉点头说:“我原谅你!你下次还这样吗?”豆豆说:“我不这样了!”一旁的乐乐说:“你还没有说对不起呢!”于是豆豆说:“对不起!”莉莉回应说:“没关系!”  其实,豆豆并没有太大的恶意,她攻击莉莉只是因为她不善于与人沟通和协商罢了,相信有了此次经验,她以后会通过协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0.营养物质失衡  有研究表明,幼儿的身心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吸收适当数量的化学物质和矿物质,假如个体吸取的化学物质和矿物质不符合一定的比例,就会造成大脑功能受到损害,致使行为表现失调。研究者更加具体地提出,糖摄入过多与攻击性行为有关。  ……
莫源秋,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现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已公开发表论文二百多篇,独著有《做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做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为你的专业成长支招》《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指导》《幼儿园教育研究新探》《幼儿心理需要与教育》等,与他人合著有《幼儿教师与幼儿有效互动策略》《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打造幼儿园魅力班级的64个策略》《幼儿常规教育指导手册》《幼儿教师实用教育教学技能》《新时期幼儿教师的角色与扮演》《幼儿家庭教育读本》等。
基本原理与方法第一章
增强行为的常用技术方法一、正强化二、负强化三、间歇强化第二章
减弱行为的常用技术方法一、消退法二、惩罚法第三章
其他矫正行为的技术方法一、榜样法二、代币制第二篇
实践与案例分析第四章
情绪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与教育一、口吃症二、恐惧症三、吮吸手指、恋物、黏人四、任性五、嫉妒六、自慰七、捣乱行为八、爱哭泣第五章
社会性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与教育一、攻击性行为二、“偷窃”三、社会退缩四、说谎五、说脏话六、不爱分享第六章
不良生活、学习习惯与教育一、尿床、尿裤子二、厌食三、挑食、偏食四、注意力不集中
客服专线:010- 客服邮箱:
Copyright & 北发图书网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北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